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叶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3)生物合成与叶色变化
生物合成:以谷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原料, 经一系列酶的催化,首先形成无色的原叶绿素, 然后在光下被还原成叶绿素。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条件:光照、温度、矿质 元素、水分和O2。
叶色变化
(二)光合作用机理
光合作用包括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 酸化、碳同化三个相互联系的步骤,原初反应 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光化学反应,通过它 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则 指电能转变为ATP和NADPH(合称同化力)这两种 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 能是通过碳同化过程完成的。
(四)叶序 叶在茎或枝条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
常见的有:
1、互生:每节上 只生一片叶,如 大豆、棉花、玉 米等。
2、对生:每节 上相对着生两片 叶,如丁香、芝 麻、薄荷等。
3、轮生: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叶着生在一 个节上,如夹竹桃。
4、簇生:两个以上 的叶着生于极度缩短 的短枝上,如金钱松、 银杏等。
(五)变态叶 叶子的变态有多种
鳞叶 鳞芽外具保护作
用的芽鳞或鳞片;根 状茎(如竹、藕)、 球茎(荸荠)、块茎 (马铃薯)等变态茎 上退化的叶--鳞叶或 鳞片;百合、洋葱的 鳞茎上肉质具贮藏组 织的鳞叶。
叶卷须 有攀缘作用, 豌豆复叶顶端 的二、三对小 叶变成了卷须。
叶刺 小檗(还有火棘等)的叶变为刺。
由表皮细胞、泡状细胞和气孔器有规律 地排列而成。
表皮细胞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组成。短细 胞有硅细胞和栓细胞两种。硅细胞向外突 出如齿或成刚毛,使表皮坚硬而粗糙。
泡状细胞(运动细胞):位于相邻两叶 脉之间的上表皮,为几个大型的薄壁细胞, 其长轴与叶脉平行。
气孔器:由一对保卫细胞和一对副 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为哑铃状,两端 膨大,壁薄,中部胞壁特别增厚。
植物学习题集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细胞:细胞是生命有机体进化发展的里程碑,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器:细胞器是真核细胞内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质体是真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前质体,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
其中,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都可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来。
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有的初生纹孔场所在的位置不形成次生壁,在细胞壁上,只有中层和初生壁隔开,而无次生壁的较薄区域称为纹孔。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间的细胞质细丝,是细胞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的直接通道。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细胞的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部分。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可恢复分裂机能,重新具有分生组织细胞的特性,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
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即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组织:组织是多细胞植物体中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者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
维管束:存在于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中,是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束状结构。
可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大类型。
种子:是植物高度进化的产物,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结构。
子叶出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子叶留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即子叶留在土中)。
定根:定根是指发育于植物特定部位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
不定根:不定根是从植物的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来的根,发生的位置不固定。
直根系:是指由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叶分解

叶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功能繁殖功能叶的形态叶的组成叶片的形态脉序单叶和复叶叶序和叶镶嵌异形叶性1、叶的组成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叶片多为绿色扁平状,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场所不完全叶—缺少其中之一的叶2、叶的形态叶片的形态多种多样,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可作为识别植物和分类的依据叶片的形态-叶片形状一般指整个单叶叶片的形状,有时也指叶尖、叶基、叶缘等由于叶片发育的情况、以后的生长方向、长阔的比例、较阔部分的位置等存在差异叶片的基部即为叶基叶片的边缘即为叶缘脉序叶脉:是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束和其他有关组织组成的,是叶内的输导和支持结构,叶脉通过叶柄与茎内的维管组织相连脉序:叶脉在叶片上呈现出各种有规律的脉纹的分布脉序主要有:平行脉、网状脉、叉状脉3、叶的类型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复叶: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依小叶排列的不同状态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单叶与复叶的区别☐单叶的叶腋处有芽,复叶小叶的叶腋处则无芽☐单叶叶柄基部有托叶,复叶的小叶柄处无托叶☐单叶着生的枝上有顶芽,复叶总叶柄轴顶端无芽☐单叶在茎上排成叶序,复叶的小叶均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单叶落叶时,叶片与叶柄同时脱落;复叶常小叶先脱落,叶轴后脱落叶序和叶镶嵌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有三种类型,即互生、对生、轮生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那一种叶序,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叶的发育叶的发育开始于茎尖的叶原基。
叶原基形成后,起先是顶端生长,是叶原基迅速引长,接着是边缘生长,它形成整个叶的雏形,分化出叶片、叶柄和托叶几个部分。
在叶的发育过程中,不保留原分生组织,因此叶的生长有限。
叶的解剖结构1、 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叶片通常有腹面(近轴面)和背面(远轴面)之分腹面直接接受阳光照射,背面背光,使其背、腹面结构存在差异 就出现了被子植物叶片的结构表皮:通常由一细胞构成,但有些植物的表皮由一层以上的细胞构成叶片腹面为上表皮叶片背面为下表皮表面有皮毛、腺毛、异细胞和排水器,气孔器等叶肉:主要由同化组织构成,还有其他的细胞;叶肉细胞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细胞长柱形,与表皮垂直,排列紧密,1-4层,多含叶绿体,光合作用强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有较大的细胞间隙,通气作用强叶脉:通常为网状,大小叶脉错综分枝主脉和较大的侧脉:由维管束和薄壁组织、厚角、厚壁组织等组成叶的生态类型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叶1、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为了降低蒸腾、贮藏水分,出现以下特点:1.叶小型,表皮角质化程度高(角质层厚),表皮毛和蜡被发达;或呈复表皮,气孔下陷等。
植物生物学第六章-叶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教学目标:掌握叶的基本形态,了解叶的功能;掌握叶的结构;掌握叶对不同生态条件的适应性;掌握光合与蒸腾作用;掌握叶的衰老与脱落
教学重点:叶的结构------各级叶脉的结构、叶肉的分化、表皮的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叶的不同生态类型,光合作用,环境对结构的影响,离层。
教学难点:叶的结构,光和作用
第一节 叶的功能
主要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此外叶还有吸收和分泌、攀援等功能,结合叶形态的多样性、叶的变态等内容介绍。
第二节 叶的形态
>
主要讲解单叶和复叶的结构,给出完全叶、不完全叶、叶的异叶性、叶序、叶镶嵌的概念,简单介绍禾本科叶的特点、复叶的类型。
一、叶的形态
叶的样式多种多样,可有不同的形状、 叶基、叶尖、叶缘、叶脉类型,可作为植物分类的形态依据,这部分内容在下学期形态术语部分详细讲解。
毛状体:形态多样,包括表皮毛和腺毛等。可反射强光,分泌粘性物质,限制叶表的空气流动,使干热风不致直入气孔,减缓蒸腾作用。
茎表皮与根表皮差异甚大,原因
2、叶肉
叶肉是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形成,主要由同化组织构成,此外,还可能有分泌腔、含晶体的异细胞及石细胞等。由于叶片两面受光的影响不同,叶肉又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种类型。
>
光合作用靠光发动,但并非全过程都需要光。根据需光与否,又可将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
三、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
(一)光反应
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进行。包括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过程,经过光反应,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于ATP、NADPH中。
1.光:光是辐射能的一种形式,具有波粒二相性。光有着不同的波长,光靠光波进行传递,波长越短,能量越高。
实验5 叶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数据对比:将不同植物的叶片数据进行对比,找出相似点和差异
实验结果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叶片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提出可能的解释和推测
结果分析讨论
叶的形态:观察并记录不同植物叶子的形态特征
叶的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叶子的内部结构,了解叶子的组成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提出可能的解释和改进建议
实验试剂:准备好用于观察叶片结构的试剂,如染色剂、清水等
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步骤,包括取样、固定、切片、观察等步骤的详细说明
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形态与结构
观察叶脉结构:使用放大镜观察叶片的叶脉分布和走向,了解叶脉的结构特点。
准备材料: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叶片,如菠菜、杨树、玫瑰等。
观察叶片形态:记录不同植物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了解叶的功能: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观察叶的结构: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等部分
学习叶的分类与识别
了解不同植物叶子的形态特征
掌握常见植物的叶子识别技巧
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学习叶子的分类方法
掌握叶的生理功能与生态作用
叶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
叶的生态作用:提供氧气、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
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
实验结论和意义总结
实验目的和内容回顾
实验过程和结果回顾
实验收获与感悟
实验技能提升: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知识巩固:实验过程中加深了对叶的形态与结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和共同进步
实验反思与展望: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植物学复习重点

植物学复习重点笫一章植物细胞一、简述质体的类型、存在、形态、结构、作用及相互转化前质体:1幼龄细胞中,2形状不规则,3无色素,4内膜有少量片层,可进一步分化为成熟质体叶绿体:1.绿色细胞中,2.扁椭球型或球型,3.叶绿素a、b,叶黃素、胡萝卜素。
4.发达的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
光合作用。
有色体:1•果实、胡萝卜根、花瓣,2.球型、梭型等,3.含有大量类胡萝卜素,4.内部片层变形或解体,5.招引昆虫,积累淀粉、脂类、胡萝卜素。
白色体:1.存在贮藏组织、胚、叶表皮,2.近球型,3.不含色素,4.内部有少数不发达片层,5.根据贮藏物质的不同分为一造粉体、造油体、造蛋口体外膜均有双层单位膜,质体转化举例:马铃薯块茎见光变绿一一白色体变叶绿体,西红柿幼果变红一—外部叶绿体变有色体、内部白色体变有色体,胡萝卜根见光变绿一一有色体变叶绿体。
二、液泡的结构、组成和功能・液泡:液泡膜为单层膜,膜内为细胞液一含大量水和多种溶于水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常略呈酸性。
・功能:(1)调节细胞的渗透作用与膨压・(2)贮藏作用一糖、有机酸、蛋白质、草酸钙结晶、生物碱、、黃酮、黃酮醇、花青素。
・(3)消化作用三、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的区别1. 胞间层: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形成,主要山果胶组成。
2. 初生壁:细胞在生长、增大体积过程形成的壁层。
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还有结构蛋白和酶3…次生壁:细胞停止体增大后,在初生壁内表增加的壁层。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添木质素等物质。
具生活原生质体的细胞多无次生壁。
四、胞间连丝、纹孔的概念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是质膜包围的直径40-50nm的小管道。
细胞间物质运输,信息传递通道。
纹孔:形成次生壁时,初生纹孔场处不沉积壁物质,这些次生壁层未增卑的区域称纹孔,是细胞间水和物质交换的通道。
五、贮藏物质的类型、来源和鉴定淀粉: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在叶绿体聚合成同化淀粉,同化淀粉转化成可溶性糖类,运输到造粉体中,山造粉体将它们再合成为贮藏淀粉,贮藏的淀粉常呈颗粒状,称为淀粉粒。
叶的生理功能

(二)、叶的形状(自学)
叶 的 形 状
1、叶 片 2、叶 柄 3、托 叶 叶片的尖端称为叶尖,叶尖有不同类型
芒尖 卷须状 尾尖
尖凹
渐尖
钝尖
叶片基部为叶基,叶基有不同的形态
心形
耳垂 形
箭形
戟形
盾形
圆形
截形
叶的边缘是叶缘,叶缘有全缘、锯齿和牙齿等类型
叶片产生不同的分裂称为叶裂, 叶裂有羽状裂和掌状裂之分
(三)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完 全 叶 ( complete leaf ) : 完 全 叶 是 指 叶片(blade); 叶柄(petiole); 托叶(stipule); 三部具全的叶, 如棉、桃、荭草叶等。
不完全叶(incomplete leaf):不完全 叶是指缺少三部分中任何一部分的叶。如小 麦、烟草、丁香、菠菜等。
二、叶的形态
(一)叶的形态组成 1、完全叶的组成: 叶的形态多种多样,它 们都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桑树托叶
垂 丝 海 棠 托 叶
贴 梗 海 棠 托 叶
2、禾本科植物叶的 组成(演示) 叶片 叶鞘 叶耳 叶舌 叶颈
叶舌(ligulate)叶片和叶鞘相接处的腹面, 即叶环的内方有一膜质向上突出的片状结构, 称为叶舌。
1、互生:每节上 只生一片叶,如大 豆、棉花、玉米等。
2、对生:每 节上相对着生 两片叶,如丁 香、芝麻、薄 荷等。
3、轮生:
每个节上着生 三个或三个以 上的叶片。
如夹竹桃。
4、簇生:两个以上 的叶着生于极度缩 短的短枝上,如金 钱松、银杏等。
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那一种叶序,相邻 两节上的叶,总是不重叠而呈镶嵌状态,这种同 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排列而不重叠的现象。
叶的形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叶片的基本形态结构;2. 观察不同植物叶片的形态差异;3. 掌握叶片形态的描述方法;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叶片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等功能。
叶片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本实验通过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了解叶片的形态结构及其与植物种类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选取几种常见的植物,如柳树、杨树、桂花、银杏等;2. 实验工具:放大镜、剪刀、白纸、铅笔、透明胶带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叶片的整体形态: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记录下来。
2. 观察叶片的形状:用放大镜观察叶片的形状,如针形、披针形、椭圆形、圆形、心形等。
测量叶片的长度、宽度,计算叶片的形状指数(形状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
3. 观察叶片的边缘:观察叶片的边缘形状,如全缘、锯齿状、波状等。
4. 观察叶片的尖端:观察叶片的尖端形状,如锐尖、钝尖、渐尖等。
5. 观察叶片的基部:观察叶片的基部形状,如楔形、圆形、心形等。
6. 观察叶片的质地:观察叶片的质地,如膜质、草质、纸质、革质、肉质等。
7. 观察叶片的脉序:观察叶片的脉序,如网状脉、平行脉、叉状脉等。
8. 观察叶片的叶柄:观察叶柄的形状、长度等特征。
9. 观察叶片的叶脉:观察叶脉的分布情况,如主脉、侧脉、细脉等。
10. 比较不同植物叶片的形态差异:将观察到的叶片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植物叶片形态的异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叶片的形状:柳树叶为披针形,杨树叶为椭圆形,桂花叶为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银杏叶为扇形。
(2)叶片的边缘:柳树叶为全缘,杨树叶为锯齿状,桂花叶为全缘或锯齿状,银杏叶为全缘。
(3)叶片的尖端:柳树叶为渐尖,杨树叶为钝尖,桂花叶为渐尖,银杏叶为钝尖。
(4)叶片的基部:柳树叶为楔形,杨树叶为圆形,桂花叶为楔形或宽楔形,银杏叶为楔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叶的一般形态
完 叶片 全 叶柄 叶
托叶 不完全叶 — 缺少其中之 一的叶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其他作用
完全叶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不完全叶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禾本科叶
叶片 叶舌 叶耳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松针的结构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叶的生态类型 (一)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二)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叶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 落叶和离层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
叶 离 层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
落 叶 植 物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同功器官:来源不同但功能相同的 叫同功器官,如块根和块茎
栅栏组织(palisade tissue):靠近上表皮, 细胞长柱形,与表皮垂直,排列紧密,1-4 层,多含叶绿体,光合作用强
海绵组织(spongy tissue):靠近下表皮, 细胞形状不规则,有较大的细胞间隙,通 气作用强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栅栏组织 海绵 组织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上表皮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扫 描马 图铃
薯 叶 表 皮
➢
气孔器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气孔器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无规则形 平列形
➢
气
不等形
孔
器
类
型
横列形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腺 毛棉
花 叶 横 切 示
➢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叶肉(mesophyll):主要由同化组织构 成,还有其他的细胞;叶肉细胞分化为: 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本 科 叶 表 皮
➢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器 模单 式子 图叶
植 物 叶 气 孔
➢
➢禾本科叶泡状细胞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单子叶植物叶肉细胞模式图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单子叶植物叶维管束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C3植物叶结构 C4植物叶结构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松针的结构
➢
常 绿 植 物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叶的变态 (一)苞片和总苞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二)鳞叶 (三)叶卷须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四)捕虫叶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捕 蝇 叶草 捕 虫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茅膏菜捕虫叶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瓶 子 叶草 捕 虫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被子植物叶片的结构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被子植物叶片的结构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表皮(epidermis):通常由一细胞构 成,但有些植物的表皮由一层以上的 细胞构成
叶片腹面为上表皮 叶片背面为下表皮 表皮毛、腺毛、异 细胞和排水器等 气孔器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叶脉(vein):通常为网状,大小叶脉错综 分枝
主脉和较大的侧脉:由维管束和薄壁组织、 厚角、厚壁组织等组成
维管束
木质部(腹面) 微弱的形成层 韧皮部(背面)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梢 叶 脉 末
➢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边缘分生组织
发 育叶
的 生 长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Hale Waihona Puke ➢叶的生长发育板状分生组织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被子植物叶片的结构
叶片通常有腹面(近轴面)和背面(远轴面)之 分
腹面直接接受阳光照射,背面背光,使其背、腹 面结构存在差异
叶片结构的三要素: 表皮(epidermis) 叶肉(mesophyll) 叶脉(vein)
复叶(compound leaf)— 一个叶柄上着生 多个叶片的叶
单叶与复叶的不同形态: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单叶
掌状复叶 羽状复叶 二回羽 一回羽状复叶 状复叶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复奇 叶数
羽 状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单叶与复叶的区别
•单叶的叶腋处有芽,复叶小叶的叶腋处 则无芽 •单叶叶柄基部有托叶,复叶的小叶柄处 无托叶 •单叶着生的枝上有顶芽,复叶总叶柄轴 顶端无芽 •单叶在茎上排成叶序,复叶的小叶均排 列在一个平面上 •单叶落叶时,叶片与叶柄同时脱落;复 叶常小叶先脱落,叶轴后脱落
脉羽 状 网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脉掌 状 网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网 状 脉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桑树托叶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托垂 叶丝
海 棠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托贴 叶梗
海 棠
❖ 单叶与复叶
单叶(simple leaf)— 一个叶柄上着生一 个叶片的叶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叶序和叶镶嵌
互生
对生
轮生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簇生
❖ 被子植物叶的发生
叶由茎尖生长锥 侧面的叶原基发 育形成 叶原基形成后, 若是完全叶,则 在下部分化出托 叶,上部分化出 叶柄和叶片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育 叶 的 生 长 发
➢
➢
叶鞘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无柄叶
叶片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叶尖 叶缘 叶脉
叶基 叶柄 托叶
➢叶片形状
形披 形卵 形心 形盾 形戟 针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叶缘
全
齿 缘波
叶
缘
状 缘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裂
➢叶裂
掌状深裂
羽状深裂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叶脉
脉平 行
脉弧 行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五)叶状柄
(六)叶刺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Flower-Pot Leaves
Window Leaves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同源器官与同功器官
同源器官:在变态器官中,一般将 器官功能不同而来源相同的,称为 同源器官,如枝刺、根状茎、块茎、 茎卷须等
➢
构 叶 柄 结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叶鞘
叶舌
叶枕(叶颈)
叶
叶耳
叶片
表皮 — 长细胞、短细胞(栓细胞 和硅细胞)、表皮毛、气孔器
叶肉 — 细胞长形、球形、不规则形 叶脉 — 平行叶脉、纤维束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细 胞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