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课件1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心电图完美课件.

心电图完美课件.

心电图完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医学影像学》第十二章“心电图”展开,详细内容涉及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波形解读、临床应用等。

主要章节包括:12.1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12.2 心电图波形及意义,12.3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心电图的基本原理,理解心电图波形与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关系。

2. 学会解读心电图波形,识别正常与异常心电图。

3. 了解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解读,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教学重点:心电图基本原理,正常与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心电图机、投影仪、电脑、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心电图图纸、心电图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临床案例,引发学生对心电图学习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1)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2)心电图波形及意义。

(3)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个正常心电图和一个异常心电图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识别与解读。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心电图案例,识别波形,判断正常与否。

六、板书设计1. 心电图基本原理2. 心电图波形及意义P波QRS波群T波U波3.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2. 答案:(1)心电图基本原理:见教材12.1节。

(2)正常与异常心电图波形识别:见教材12.2节。

(3)心电图案例诊断:根据波形特点,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诊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学习心电图的进阶知识,如心电向量、心电轴等。

(2)了解心电图在其他临床领域中的应用,如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解读。

2.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案例分析和诊断意见。

心电图完美课件

心电图完美课件

心电图完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医学影像学》教材第十二章“心电图”部分,详细内容涵盖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波形分析、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常见心电图异常的识别。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了解心电图波形与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关系。

2. 学会分析常见心电图波形,识别正常与异常心电图。

3. 了解心电图的临床应用,提高诊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心电图波形的分析及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2. 教学重点: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心电图机、投影仪、电脑、PPT课件。

2. 学具:心电图图纸、心电图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病例,让学生了解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心电图基本原理(2)心电图波形分析(3)心电图的临床应用3. 实践操作:(1)使用心电图机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心电图波形产生的过程。

(2)分组讨论,分析心电图案例。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心电图病例,分析异常心电图波形。

5. 随堂练习:发放心电图图纸,让学生识别正常与异常心电图。

六、板书设计1. 心电图基本原理2. 心电图波形分析3.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4. 常见异常心电图波形识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3)列举三种常见异常心电图,并简要说明其临床意义。

2. 答案:(1)心电图基本原理:心脏电生理活动产生电流,通过导联系统记录在心电图纸上,形成波形。

(2)异常心电图波形分析:[详细解答](3)常见异常心电图:[详细解答]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1)深入研究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了解心电图与其他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联合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心电图波形分析2. 异常心电图的识别3.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和随堂练习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心电图波形分析1. 波形的命名及产生原理:包括P波、QRS波群、T波、U波等,了解它们与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关系。

《心电图教学》PPT课件

《心电图教学》PPT课件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变化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等, 以及各波形的正常范围和意义。
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下心 电图的正常变化。
正常心电图的节律和传导
解释心脏电信号的传导路径和正常的 心律。
异常心电图的解读
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介绍各种异常心电图的表现和特点,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等。
心电图的组成要素
总结词
心电图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等组成要素。
详细描述
P波代表心房的兴奋过程,QRS波群代表心室的兴奋过程,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 化过程,U波代表心室的后电位。这些波形的形态、大小和时序反映了心脏的生 理和病理状态。
02
CATALOGUE
心电图的解读
正常心电图的解读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征
传导阻滞
心电图可以检测出传导阻 滞的波形,确定阻滞的部 位和程度,为治疗提供依 据。
心电图在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可以监测运动时的心电变 化,评估心脏的负荷能力和功能
状态。
运动员心电监测
心电图可以监测运动员在训练和比 赛时的心电变化,评估心脏的适应 性和健康状况。
康复治疗
心电图可以监测康复治疗过程中患 者的心电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康 复进程。
心肌炎的心电图表现
总结词
心肌炎时,心电图可能出现心律失常、ST段和T波异常等表现。
详细描述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可引起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异常,心电图上可 能出现心律失常、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低平等表现。这些改变有助于心 肌炎的诊断和监测病情进展。
心脏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总结词
心脏肥大时,心电图可能出现R波增高、 ST段压低、T波倒置等表现。

心电图教案一

心电图教案一

逆钟向转位: 是指V3和/或 V2导联出现 V5导联的波 形,呈Rs、 R、qR及 qRS型。正 常人(所谓 横置型心 脏)、早期 复极综合征、 A型预激征 可见到此现 象,部分见 于左心室肥 大。
肢导联低电压:是 指各肢导联QRS 电压的算术和均 小于0.5mV或相 加<1.5mV。见于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炎、急 性心包炎、纵隔 肿瘤、胸腔积液 也见于正常的肥 胖人,。本图为 陈旧性下壁梗死 心电图,肢导联 QRS电压<0.5mV。
P-R间期延长:正常P-R 间期在成年人为0.120.20s。当P-R间≥0.21s 时,称P-R间期延长(一 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持续慢
径路传导)。当P-R间期 大于0.30s,特别大于0.40s, 应排除房室结内双径路存 在,该延长P-R间期可能 为持续慢径路传导。本图 P-R间期0.268s。(测量宜 用II、III导联)
肢导联连接 示意图
胸导联连接示意图 V1导联: 正极放在第四肋间胸骨旁右缘。 V2导联: 正极放在第四肋间胸骨旁左缘。 V3导联: 正极放在V2~V4导联连线中点。 V4导联: 正极放在第五肋间与锁骨中线交点上。 V5导联: 正极放在腋前线与V4导联水平线的交点上。 V6导联: 正极放在腋中线与V4导联水平线的交点上。 附加导联:V3R-V6R分别接右胸与V3-V6导联对称部位。V7-V9导 联电极分别接腋后线、肩胛线、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线上。
逆行P波2 :本图 aVR导联P波正 向,II、III、 aVF导联P波倒 置,符合逆行P 波标准。其P-R 间期达0.18s, V1导联P波负正 双向, V4-V6倒 置,故符合起源 于“左房前下侧 壁”的房性激动 形成的房性心律 的。
房性P波: aVR导 联P波既不倒置, 也不正向,呈双向 或平坦时,也属于 房性P波。本图 aVR导联P波正负 双向,I、aVL导 联正向,其它导联 P波倒置或负正双 向,既不符合窦性 P波,也不符合逆 行P波标准,且PR间期又>0.12s, 故属于房性P波。 (右房前下部心律)

心电图教案一

心电图教案一
上型
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 出现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
波)
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 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
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则出 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 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依据
前间壁梗死
V₁~V₃导联
前壁梗死
V₃~V₅导联
广泛前壁梗死
V₁~V₆、Ⅰ、aVL导联
后壁梗死
• 逆钟向转位:心电图表现为V3或V4导联的R/S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上。单纯出现这种心电图改变时,要结 合其他资料作出判断。因为,正常人就可以出现心电图上的逆钟向转位。在病理状态下,左心室肥大时可出现 逆钟向转位。
• 右心室肥大: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V1导联R/S>1,V5导联R波幅度增高,R/S接近1,或S波增深。引起右心室 肥大的原因有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要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各波形间期测量方法及正常范围
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 开始除极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QRS间期
从QRS波群的起点至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的全过程。正 常范围为0.06~0.10秒。
S-T段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 过程。正常的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 移。
律失常。
药物引起心电图改变类型举例说明
01
02
03
04
传导阻滞
如服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后, 心电图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或室内传导阻滞的图形。
心率失常
药物可能导致心率过快或过慢, 如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可能出
现心动过缓。

心电图教案1

心电图教案1

特殊导联
1.食管导联 2.心腔内导联 3.房室束电图导联 4.监护导联 5.动态心电图导联
导联轴
额面 六轴系统
横面六轴系统
三、心电向量、心电向量环及其形成 1.心电向量的概念
三、心电向量、心电向量环及其形成 2.心电向量环概念及心电向量环的形成
V6 V2
Ⅰ 0°
avF 90°
四、心电图与心电向量环的关系
心脏顺钟向及逆钟向转位的测量及其意义
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这种转位图形亦可见于正常人。
(四)QRS波群 2.形态与电压:
(2)肢体导联:
aVR导联 :
QRS波群主波向下,可Qr、rS、rSr’或QS型,
R aVR<0.5mV,超过此值常提示右心室肥大。 aVL和 aVF导联: 可呈qR、qRs、 Rs型,及rS型,
心电图 诊断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机
临床上常用的各型心电图机
一、心电产生原理
1.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心电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的电偶学说
心电产生原理
容积导电概念与体表心电位强度
二、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标 准 导 联 的 连 接 方 式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胸导联的连接方式
R aVL<1.2mV, R aVF<2.0mV, 超过此值常提示左心室肥大。
Ⅱ导联:
QRS波群主波向上,
Ⅰ 、Ⅲ导联:
QRS波群形态则随QRS平均电轴而变化。
(四)QRS波群
若六个肢体导联中每个QRS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电压的 绝对值之和均小于0.5mV,
或(和)每个胸导联的QRS波群电压的绝对值之和均小 于1.0mV,

《心电图》课件

《心电图》课件

《心电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电与磁》的第一课时《心电图》。

本节课主要介绍心电图的概念、原理和作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和心电图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电图的概念,知道心电图是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表。

2. 掌握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了解心脏的工作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心电图的概念、原理和作用。

难点:心电图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心电图模型、心脏工作原理图。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电图在医学上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心电图的概念和作用。

3. 课堂讲解:讲解心电图的原理和心脏的工作过程,让学生通过图示理解心电图的形成。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心电图模型,理解心电图的阅读方法。

5.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心电图实例,让学生学会识别正常和异常心电图。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一些心电图,检验学习效果。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心电图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心电图概念: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表原理:心脏电活动产生心电信号,通过仪器记录作用:诊断心脏疾病、监测心脏功能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心电图的概念和作用。

答案:心电图是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表,可以诊断心脏疾病、监测心脏功能。

2. 请画出心脏工作原理示意图,并标注心电图的形成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案例引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心电图的知识。

但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心电图的原理和阅读方法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心电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运动生理、心理咨询等,提高学生对心电图的认识。

《心电图教学》ppt课件

《心电图教学》ppt课件

处理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无 需特殊处理;二度房室传 导阻滞需根据病因和症状 进行治疗;三度房室传导 阻滞需安装起搏器。
室内传导阻滞
定义
类型
心电图表现
处理
室内传导阻滞是指心室内传 导系统发生障碍,导致心室
激动顺序异常。
根据阻滞部位可分为左束支 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
和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表现为QRS 波群增宽、V1导联呈rS波或 宽而有切迹的R波;右束支传 导阻滞表现为QRS波群增宽、 V1导联呈rsR'型或M型;不
预激综合征患者易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 速或心房颤动,需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 电复律或射频消融术等治疗方法。
05
心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
1 2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可提示急性冠脉 综合征。
早期诊断意义 及时识别并干预,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P波时间
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 0.12秒。
P波振幅
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 小于0.25mV,胸导联一 般小于0.2mV。
QRS波群形态及意义
QRS波群时间
正常成年人QRS时间一般不超过0.11秒,多 数在0.06~0.10秒。
QRS波群形态
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波一般 不超过1.0mV。V5、V6导联QRS波群可呈qR、
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 整
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P波形态发生周期性变化,但P波 仍在同一导联中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心 房任何部位的心房激动
房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快 速心房激动,频率多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2020/4/16
心电图
• 是利用心电图 机从体表记录 心脏每一心动 周期所产生电 活动变化的曲 线图形。
2020/4/16
2020/4/16
心电图图形
心电图的临床意义
• 对于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的诊断有肯定价值 •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以及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
和实用方法 • 有助于心肌受损、供血不足、心包炎、药物和电解
复极方向与电流的关系
• 背离复极方向的 电极处可测得正 向的心电位变化 (波形向上)
对 向 复 极 方 向 的电极处可测得 负向的心电位变 化(波形向下)
+复极方向
2020/4/16
-+ 除极方向
电偶方向
+复极方向
电偶方向
电偶方向与电流的关系
2020/4/16
心脏电位强度的相关因素
• 与心肌细胞数量成正比 • 与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间的距离成反比 • 与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
++++++++
--------
+-
-+
--------
++++++++
2020/4/16
心电活动产生的基本过程
• 除极化——一端的细胞 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 ,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 改变,引起膜内外离子 的流动,使膜外变负, 膜内变正。
+- +- +- +- +- +- +- +-
+- +- +- +- +- +- +- +-
2020/4/16
图形
2020/4/16
导联轴
• 某一导联正负电极 之间假想的联线, 称为该导联的导联 轴
爱因托芬三角学说
标准导联的导联轴 可以画一个等边三角 形来表示
六轴系统
2020/4/16
胸导联
• 亦是一种单极导联, 把探查电极放置在胸 前的一定部位,这就 是单极胸导联
2020/4/16
2020/4/16
图形
2020/4/16
单极肢体导联
• 将心电图机的负极 与中心电端连接, 探查电极连接在人 体的左上肢,右上 肢或左下肢,分别 得出左上肢单极导 联(VL)、右上肢 单极导联(VR)和 左下肢单极导联( VF)
2020/4/16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 在描记某一肢体的 单极导联心电图时 ,将该肢体与中心 电端相连接的高电 阻断开,这样就可 使心电图波形的振 幅增加50%,这 种导联方式称为加 压单极肢体导联
导联位置
• Vl:胸骨右缘第4肋间隙 •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 • V3:V2与V4的连线中点 •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
间 •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
水平 •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
水平

骨 中
腋 前
腋 中
线 线线
V1 V2 V3 V4 V5 V6
2020/4/16
胸导联
• V1、 V2导联面对右 室壁,V5、V6导联 面对左室壁,V3、 V4介于两者之间。
有关,夹角越大,电位越弱
2020/4/16
心电向量
• 向量
– 物理学上用来表明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 性的量叫做向量(vector),亦称矢量。
– 通常用箭头表示。其长度表示大小,箭头方 向表示其方向。
– 电偶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性,故电偶是 向量。
2020/4/16
心电向量
• 由心脏所产生的心电位变化不仅具有量 值,而且还具有方向性,故称心电向量 。
2020/4/16
分类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矢状面情况
标准肢体导联 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F、avL •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2020/4/16
标准肢体导联
• 亦称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 的电位差
• 综合心电向量:对多个心电向量进行综合 处理。
2020/4/16
合成方法
2020/4/16
瞬时综合心电向量
• 代表一瞬间无数 心肌细胞电活动 的总合情况。
2020/4/16
归纳
平 面
立 体


心电 电向 图量

电 向 量 环
第 二
第 一


投 影
投 影



综心

合 电电细
心 向偶胞
电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极方向
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2020/4/16
电偶方向
除极方向与电流的关系
-+ 除极方向
2020/4/16
质紊乱等诊断 • 可提示心脏房室肥大 • 用于监测危重病人、外科手术、麻醉、心导管检查
等以及航天、登山运动员的心脏情况
2020/4/16
临床心电图学的基本知识
• 一.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 1.动作电位 • 2.电偶 • 3.除极与复极
2020/4/16
心电活动产生的基本过程
• 静息状态 —— 心肌细胞膜外具 正电荷,膜内具 负电荷,两侧保 持平衡,无电位 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偶:电源(正电荷)、
-+
电穴(负电荷)
除极方向
▪电偶的方向:电偶正极 所指的方向
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2020/4/16
电偶方向
心电活动产生的基本过程
• 复极化——心肌细胞 完成除极后,经多种 离子后续移动及离子 泵的耗能调整,使心 肌细胞恢复到细胞膜 外呈正电荷,膜内呈 负电荷,恢复到静息 电位水平。
2020/4/16
位置
• Ⅰ导联:左上 肢电极与心电 图机的正极端 相连,右上肢 电极与负极端 相连
2020/4/16
位置
• Ⅱ导联:左下 肢电极与心电 图机的正极端 相连,右上肢 电极与负极端 相连
2020/4/16
位置
• Ⅲ导联:将左 下肢与心电图 机的正极端相 连,左上肢电 极与负极端相 联
2020/4/16
图形
2020/4/16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2020/4/16
时间、电压的测量


2020/4/16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2020/4/16
心脏的传导系统
2020/4/16
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 第一站:窦房结
心房
• 第二站:房室结
束支
• 第三站:浦肯耶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2020/4/16
心室
三.心电图导联
• 在人体不同部位 放置电极,并通 过导联线与心电 图机电流计的正 负极相连,这种 记录心电图的电 路连接方法称为 心电图导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