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

合集下载

铜山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文

铜山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文

铜山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文铜山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真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你知道吗?一走进这里,就像进入了一个高科技的农田乐园,满眼都是绿油油的田野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农业机械。

我记得第一次去那里,简直像是在科幻片里遨游一样,哈哈。

你看那儿的温室大棚,真的像是给植物们穿上了“保暖内衣”一样,冬天再冷也没问题,仿佛温室里永远都是春天。

走在大棚里,空气里弥漫着新鲜土壤的气息,种子在这儿悄悄发芽,长成了一片片绿色的希望。

特别是那些高科技的设备,一看就是科技感十足,像是外星来的好朋友一样,帮助农民朋友们更高效地管理农田。

咱们说说这里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吧,真是太神奇了。

以前农民们可要费劲心思去浇水,现在这一系统自动化的就像家里的洗衣机一样,一开关就能搞定。

节水又省力,农民们可开心了,简直像捡到了宝贝一样。

更厉害的是那种精准施肥系统,能把肥料精准地送到每一棵植物根部,就像是给植物做美容一样,植物们长得特别健康,果实也特别丰硕。

我特别喜欢基地里那片生态循环区,这里的设计真的是别具匠心。

各种有机肥料都是从植物残渣和动物粪便里提炼出来的,简直就像是自然界的循环大法,既环保又实用。

站在这里,你会感觉到大自然的奇妙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尤其是在这里的养殖区,简直是动物们的乐园。

那些小动物们生活得很舒适,有的甚至在悠闲地晒太阳,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想象一下,能看到一只只小猪在泥坑里打滚,鸡群在草地上悠闲觅食,这真是田园牧歌的美好场景。

另外,基地还注重与周边社区的互动呢。

他们定期举办各种农业知识讲座和实践活动,邀请大家一起参与。

这种亲民的活动,让农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现代农业科技,提升自己的生产技能。

基地里还开设了体验农场,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体验一把农民的生活,感受一下劳动的乐趣。

总之,铜山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不仅是科技与自然的结合,更是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未来农业的美好前景,同时也让我们对现代农业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希望。

做好_发展_文章建设美好和谐新农村_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

做好_发展_文章建设美好和谐新农村_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

甘肃农业2012年第23期(总353期)徐州市铜山区虽然撤县设区,但仍是农业大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改善民生。

不断创造全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一、努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创新发展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

㈠加快培育创新型经济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取向,以“一区(徐州高新区)三园(维维产业园、冶金产业园、物流产业园)”为载体,以“科学发展创新奖”评选为手段,大力实施创新型经济培育行动计划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下大力招引、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

集中财政、金融、土地等多方面生产要素,向科技型企业倾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㈡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集中优质资源,通过招大引强和全面改造,做大做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机械、冶金、特种车辆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年内确保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780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突破300家,3年~5年形成千亿元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冶金、车辆、能源4个500亿元级产业。

充分利用国家、省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传感网五大新兴产业。

全面落实传统产业加速调整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升玻璃、纺织、化工、林业等产业的规模、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之路。

㈢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按照国家高新区指标体系,加快制定创建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倒排时间,强力推动,立足补缺、补短、补软,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化基地、吉林大学科技园铜山分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年内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0%。

推动高效规模农业再上新台阶

推动高效规模农业再上新台阶
批 “ 打 冠 军 ”,围 绕 主 导 产 业 培 植 一 批 单 企业 集群 ,围绕主导产 业建设 “ 资” 三 开
发农业高 地 ,推动高 效农 业上规模 、上档
次 、 水平 。 上
深 入 推 进 结 构 调 整 .做 大 做 强 产 业 规
模 。有特色才 有竞争 力,有规模才 能形 成 集 聚效 应 ,这 是 农 业经 济 发 展 的基 本 规 律 。徐 州在农业 结构调 整中 , 中力量 , 集 重 点培育十大 主导产业 ,涌现 出一大批高效
国 内 领 先 、 际 一 流 的特 色产 业 ; 蔬 菜 、 国 把
果业 、奶业 建设成为全省 支柱产业 :把铜 山、 睢宁、 沛县 、 沂分 别打 造成全省奶 牛、 新 山羊 、 肉鸭 、 肉型 猪养殖 第一 大县 。 幅 群 、 材 产 业 集 群 、 杏 加 工 企 业 集 群 , 瘦 大 板 银 铜 的特 色 农产 品 品牌 形 象 ,提 高 徐 州 品牌
轮齐转 ,重点推进 高效农业 规模化和五 百 应不 断增 强 , 高效农 业规 模化 、 业化 、 产 外 保 持 全 省 第 一 。
万农 民大转移 。从 徐州高效 规模农 业发 展 向化 走在 了全省前 列。全市 高效规模农 业 的情 况看 ,凡是特 色农业 、规模农业 发展 面 积 达 到 2 77万 亩 , 占展 总体 上 已奔 上 品 产 纯
个 快车 道 ,开 始 进入 一 个 新 的发 展 阶
较快 的地方 ,农产 品的商品率和农 业的经 3 % , 1 占全省 高 效 农业 面 积 的 2 % , 于 段 。 新 阶 段 , 引 入 新 理 念 , 拓 新 思 路 , 1 高 要 开 济效 益就高 ,农民 的富裕 程度和农 村的工 全 省 平 均 水 平 1 0个 百 分 点 。 全 市 建 成 各 推 出新举措 ,开创高效 规模农业发 展新局 业化 、 镇化水 平也 相对较 高。实践证 明 , 类 农 产 品加 工企 业 6 0 城 0 0多 家 ,蔬 菜 、 果 面 。新阶段 ,徐州高效 规模农 业发展要坚 发展高效 规模农 业 ,是经济 欠发达地 区增 品 、奶业 等十大主 导产业基本 上都有一 批 持 以农 业增效 、农 民增收 为中心 ,以国内 加农 民收入的重要 途径 ,是 实现农村 工业 与之配套 的骨干 龙头企业 。农 产品 出口快 外市场 为导 向,以提高农 业产业化水平 为 化 、城镇 化和 农业 现代 化 的必 由之路 , 也 速 增长 ,0 5年 出 口总额达 到 7 0 20 2 6万 美 主线 ,以实施高效 外 向农 业百项工程 为抓 是建 设新农村 的内在要 求。 元 , 长 1 76 , 幅 高 于全 省 8 增 0 .% 增 8个 百 手 , 围 绕 主 导 产 业 发 展 在 全 省 全 国推 出 一

江苏省徐州市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江苏省徐州市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区 、丰 县 大 沙河 苹 果 采摘 园 、新 沂 马陵 山、邳 州 艾
山、 贾汪 大 洞 山等 一批 以生 产 、休 闲 、旅游 观 光 为
稳 定在 10 亩 ;四大 产业 体 系进一 步健 全 ,产业 链 5万
进一 步延 伸 ,产 业发 展走在全 国前 列 。
突 出特 色 的 农业 生 态旅 游 观 光 园 区建 设 ,实现 农 业
构 建监 管 长 效 机制 ,尽 快 建立 健 全 贯穿 农 产 品 质量 安 全生 产 全 过 程控 制 的 产 地准 出与 市场 准 入 制度 ,
积 极构 建 农 产 品 质量 安 全风 险 预 警机 制 、 “ 打 联 检
同时 要 根据 风 险 预 警和 安 全 防 范需 要 ,加 快 启 动 风 险评 估 工作 。四 要 大 力推 动体 系队 伍 建 设 ,在 充 实 强 化 省 级 监 管 机 构 职 能 、人 员 和 条 件 的 同时 ,抓 紧 向地 县两 级 延 伸 ,努 力 实现 农产 品 质量 监 管 机 构 “ 级 完善 、地 市健 全 、县级 建 立 ” 的 目标 ; 乡镇 省
J ■● ■■一
优 势 ,进一 步 促进 农 业 提 质增 效 ,确 保 现 代 农业 发
市 高效渔 业 面积 达到 2 万亩 ,新 增5 5 0 .万亩 ;观 赏鱼
养殖 面积达  ̄ 2 0 平方米 。 U6万 加 快 现 代 农 业 园 区建 设 。 三 年 内 ,建 成 一 批 “ 大 特 色 ”现 代 农业 园区 ,使 之 成 为带 动 区域 优 三 势 产 业 发展 和 农 民 增收 的 新载 体 。大 力发 展 现 代农 业 示 范 园 区 。 着 力推 进 以 新 品种 、新 技 术 、新 设

宣传片解说词结束语

宣传片解说词结束语

宣传片解说词结束语篇一:宣传片解说词宣传片解说词这是一片神奇的热土。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动人诗篇。

遂川,位于江西西南边陲,古称“龙泉”,在这片美丽富饶的红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勤劳、务实的人们,他们胸怀“情系万家、信达天下”的服务宗旨,肩负“邮送真情,传递商机”的企业使命,承担着遂川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54万人民群众的用邮服务,他们就是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遂川邮政人。

遂川邮政自1998年11月独立运营以来,已走过十六载春秋。

十六年来,遂川邮政以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创新实践,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在追赶中努力超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业绩,演奏出一曲美丽动听的《和谐家园》乐章。

普遍服务遂川邮政承担着义务兵免费通信、党报党刊发行、盲人读物免费寄递、机要通信、以及全县23个乡(镇)、308个行政村、14个圩镇居民社区、4200多个自然村的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

全县邮路总长度2839公里,因此每年承担了政策性亏损。

但遂川邮政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做到“四个确保”:确保农村边远地区邮政服务网点不减、服务范围不缩、服务水平不降;确保机要通信安全,保证党、政、军部门信息通畅;确保义务兵和盲人读物免费服务;确保农村边远地区党报党刊的发行和投递,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遂川邮政通过开展“融入社会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活动,满足中小企业的各种需求。

利用邮政的庞大名址数据库和媒体、网络优势以及先进的技术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策划、制作、寄递和信息反馈,帮助其发布招工和产品信息商函、拓展市场。

利用邮政的分销网络渠道优势,为企业搭建物流配送、产品销售平台,近年来“狗牯脑”茶叶、板鸭、等产品通过邮政分销网行销全国。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明确提出,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

遂川邮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挥邮政网络和品牌优势,通过13家直营店、48家加盟店为三农提供农资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抓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抓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突出
“ 三 大 重 点 ” ,开 创
改 革 试 验 新 局 面
确 定基 础 条 件较 好 的 6个 镇 2 5个 补 性 支持 , 并 引 导 其 融 合 到 产 业 化 合 重 点 打 造 维 维 产 业 园 、汉 御 园 生 政策 作服务经 营的体系 中去 ,充分发 挥农 业观光园等 1 0 项重点试验项 目。去年 推动、服务促动等措施 ,改革试验取得 业社会化 服务组织 的专业化协作 、行 完 成 部 、省 级 稻 麦 万 亩 高 产 创 建 示 范 了点上突破 、整体推进的良好效果 ,初 业 化 联 合 、企 业 化 管 理 和 市 场 化 运 作 片 1 8个 ,新增高效农业面积 1 5万亩 ,
展 维维 集 团、胜 阳木 业等 龙头 企业 , 验 检测控制 网络。强化科技服务 ,建 有分红”的新型共同富裕之路。
抓 住 城 镇 化 进 程 加 速 和 农 民 工 市 民化
的机遇 ,因势利导地加快承 包农地 的 经营权 “ 自愿 、依 法、有偿”的流转 , 促进务 工经商农 民的承 包地优 先 向家
庭农 场与 土地股份 专业合 作社集 中 ;
推进征地 制度改革 。大幅度提 高农 民
震 谤 谈
粮 食 总产 8 8 . 4 4万吨 行 合作 对接 ,采取 财政 担保 、统借统 还 分 由入股 农 民 “ 分配一点” 。股 田经 营
二是强化特色产 业引领。加快发 的办法 ,帮助 农 民解决 融资难 题 。 展休 闲观 光农业,打造 久久农业科技
主体根据生产经营需要 , 优先聘用当地
游 示 范 基 地 ,月 亮 湾 产 业 园 、郡 岭 山 服 务 中心 1 3 8个 ,村级为农综合服务 超过 1 0万 元 ,农 民人 均现 金 收 入增 长 庄 获评 省 四 星 级 乡村 旅 游 点 ; 去 年 被 中 心 功 能 不 断 完 善 ,农 村 信 息 网 络 建 1 6 1 %。 随着股 田经营的不断发展成熟, 农 业 部 、 国 家旅 游 局 命 名 为 全 国 休 闲 设 全 面 完 成省 定 目标 任 务 ,建 成 “ 区、 村集体 提取 的 “ 分 红” 将逐 步缩 小 比例 , 农 业 与 乡村旅 游 示范 区。 片 、村 ” 三级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检 验 检 做到经营收益突出重点 、农民为先 统 三 是 强 化 龙 头 企 业 引 领 。 加 快 发 测 服 务体 系 ,初 步 形 成 覆 盖 全 区 的检 筹兼顾 ,走 出一 条 “ 人 人成股 东 、年年

“三个驱动”增活力 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协调发展

“三个驱动”增活力 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协调发展

2019年徐州市铜山区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聚焦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加快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宜机化”改造三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协调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1示范创建驱动,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1.1强化领导,行政推进成立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领导为副组长,各部、委、办、局、镇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铜山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工作意见》,将农机化工作、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到政府的农业考核内容,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核心示范区、示范镇进行验收考核。

1.2政策扶持,补齐短板2015年以来,每年在区农业农村重点工程项目中安排1000余万元农机化专项扶持资金;2017年以来,又对产地烘干、高效植保、水稻机械化种植、小麦机械化播种等环节进行专项扶持。

近几年区级财政共投入农机化扶持资金1.2亿元。

全区三年新增烘干能力6900余吨,新增高效植保机436台、水稻插秧机495台,补齐了产地烘干、高效植保和水稻机插三大短板。

1.3狠抓培训,强化指导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确定为区农机化中心工作,加强分类分区分级指导,采取“整村推进、村社共建、合作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示范区创建,指导各地生产上采用“四机联动”模式,服务上做到“五统一”,区镇协调,形成合力,服务到位。

1.4创新模式,打造亮点选择了2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股田制试点村作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优先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大力推行“订单式、签约式、一站式”全程机械化服务模式,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玉米籽粒收烘干和水稻机械化穴播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2规划布局驱动,着力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2.1科学规划铜山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2.87万hm2,位居全省第一。

为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该区围绕“一带三区二十园”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主动服务黄河故道现代农业产业带、西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东南部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北部微山湖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一带三区”功能布局的农机化建设,将实施农机“两大工程”、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纳入了农机化工作重点加以推进。

铜山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新亮点

铜山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新亮点

铜山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新亮点
陈涛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铜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属徐州市近郊区。

自1988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该区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科学统筹人才、科技、资金等发展要素,积极盘活山、林、果、田、水等农业资源,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铜山特色发展都市农业的新路子。

“十一五”以来,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1.87亿元,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陈涛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农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0
【相关文献】
1.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乌鲁木齐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成效及新形势下的强化对策探析 [J], 李彦霖;刘淑华;李永强
2.经济发达区域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调查与思考r——以张家港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例 [J], 付辉辉
3.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模式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适宜现代都市农业特点的农业设施建设模式研究 [J], 柳国昌;刘珂
4.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模式,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适宜现代都市农业特点的农业设施建设模式研究 [J], 刘珂;夏娟
5.上海现代都市农业的新亮点 [J], 金晓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山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
铜山区是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该区“一村一品”指导小组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先后制定了《2009—2012年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规划》、《铜山县学赶寿光,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指标、主攻方向及重点,细化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模式、配套推进措施等,确立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几镇一业、规模连片、提档升级、跨区域发展”的高效农业发展思路,依据区农业发展实际和生态条件,确立了设施菜、食用菌、奶牛奶业、优质林果业为全区“四大”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

目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20万亩,蔬菜总产量365万吨,产值52.2亿元,食用菌投料量3.3亿公斤,产量46.2万吨,形成了西北部以黄集、何桥、马坡等镇为中心的10万亩规模连片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南部以棠张、张集、三堡、汉王等镇为中心的18万亩规模连片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打造出了一条西起汉王、东至伊庄镇约50公里范围内的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

在稳定发展金针菇、双孢蘑菇等传统食用菌产品的基础上,注重发展新菇种,鸡腿菇、草菇、木耳、猴头、杏胞菇等一批中、高档品种,发展速度较快,建立了一批新基地。

全区现有农
业龙头企业500多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5家,市级10家。

年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亿元,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35家,亿元以上的9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68个,其中省级4家、市级19家、县级30家,会员(社员)2万余人,年组织销售农产品达20余亿元,带动10余万户农民致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