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计算书

设计题目石门卡水库调算

姓名李腾辉学号12100842 专业2012级农业水利工程指导教师朱梅

完成时间2014年5月14日设计成绩

中国·合肥

二〇一四年五月

目录

1.设计任务 (3)

2.基本资料 (3)

3.设计内容 (6)

3.1 典型年选取 (6)

3.2 水库来水量计算 (6)

3.3 农业用水量计算 (6)

3.4 工业用水量计算 (7)

3.5 渗漏损失量计算 (7)

3.6 蒸发损失计算 (8)

3.7 生态需水计算 (9)

3.8 本项目用水计算 9 3.9 水库蓄水量及弃水量计算 9 3.10 水库调算计算 10 3.11 设计结果 10

附表及附图 (11)

附表1广德县流洞镇流洞村流洞桥雨量站1966-2010年长系列降雨资料 (11)

附图1 频率曲线图 (24)

附表2 水库调算计算表 (25)

一、设计任务

分析某建设项目每年从石门卡水库取水,水量是否够用(95%保证率对应年型)。

二、基础资料

(1)广德县流洞镇流洞村流洞桥雨量站1966-2010年长系列降雨资料(见附表1);

(2)石门卡水库的基本资料;

石门卡水库的基本资料:石门卡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6.85km2,死水位为75.93m对应的死库容为3万m3,设计洪水位85.85m,校核洪水位86.16m,正常蓄水位85.03m,总库容277.3万m3,兴利库容214.6万m3,调洪库容62.9万m3。

根据石门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库水位库容关系见下表。

石门卡水库水位~库容关系表

水位(m)

库容

(万m3)

水位

(m)

库容

(万m3)

水位

(m)

库容

(万m3)

74.00 0.0 78.50 22.0 83.50 145.0

74.50 0.5 79.00 28.0 84.00 166.0

75.00 1.0 79.50 36.0 84.50 191.0 75.50 2.0 80.00 44.0 85.00 216.0

75.93 3.0 80.50 54.0 85.03 217.6

76.00 3.1 81.00 64.0 85.50 243.0

76.50 5.5 81.50 77.0 86.00 270.0

77.00 8.0 82.00 90.0 86.16 277.3

77.50 12.0 82.50 107.0

78.00 16.0 83.00 123.0

说明:起调水位为81.2m,相应的库容为?万m3。

(3)旬降雨量和产流系数关系表;

水库的来水量主要是降雨径流补给,经过对降雨量的计算分析,选取典型年

进行水库的调算。

区间降水来水量按产流系数法推求,计算公式为:

Q

区间

=P×α×F

上式中,Q区间—区间产水量(万m3),P为旬面降雨量(mm),α为径流系数,

F为区间面积(km2)。

根据相关计算成果,得各旬降雨量产流系数表

旬降雨量和产流系数表

旬降雨量(mm)小于1515—30 30—5050—100大于100 径流系数(α)00.25 0.350.450.55 根据《安徽省广德县石门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批稿)》石

门卡水库的汇水面积为6.85 km2。

(4)水库附近用水量情况。

用水量分析

石门卡水库位于新杭镇牛头山村,属在册重点小(一)型水库。水库的集水

面积6.58km2。水库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工业用水和水产养殖功能。

(1)农业用水量

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为2000亩,本次按照2000亩计算。根据相关规范,灌溉

保证率为75%。根据计算,多年平均补充灌溉用水量55万m3,p=75%保证率补充

灌溉水量为66万m3。由于灌溉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灌溉工程的不断完善,规划水

平年灌溉用水定额将有所降低,节约的灌溉用水量可用于增加灌溉面积,因此,

规划水平年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将与现状水平基本相当。

参照广德县卢村水库及浙江省部分小型灌区的资料,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0.6。根据调查,水库下游农田主要种植单季稻,作物需水集中在6~9月。同时,

参考《广德县粮长门水库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报批稿)》,其毛灌溉定额及需

水量如表5-4,其需水年内分配系数见表5-5。

表5-4 农田毛灌溉定额及需水量计算表

灌溉面积(亩)不同保证率灌溉定额(m3/亩)不同保证率需水(万m3)50% 75% 90% 50% 75% 90%

2000 290 330 360 58 66 72

表5-5 广德县单季稻灌溉需水年内分配

月份 1 2 3 4 5 6合计各月用水比重0 0 0 0 0 48.3%

100% 月份7 8 9 10 11 12

各月用水比重24.0% 23.6% 4.1% 0 0 0 (2)工业用水量

经调查,分析范围内以石门卡水库为水源的企业有广德独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广德独山水泥有限公司取水量为96.32万m3/a。

(3)生活用水

经调查,该地区生活用水为自来水,不从石门卡水库取水。

(4)渗漏损失量

渗漏损失量包括水库对地下水补给损失和闸(坝)渗漏损失。闸(坝)渗漏

损失量是指坝基、两翼及周边渗漏三部分之和。坝基渗漏一般有实测资料,其它

两项可根据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经验估算。没有资料一般采用按闸蓄水量的百分比

进行推算,地质良好地区为0~1%,地质较差地区为1.5~3.0%。根据石门卡水库

水文地质条件,闸(坝)渗漏损失量按上个旬平均蓄水量的1%进行估算。

(5)蒸发损失

蒸发损失就是指水库蒸发损失。由于区域内没有蒸发量观测资料,故借用临

近的广德气象站蒸发资料进行计算。

(6)生态需水

石门卡水库建成以后,大坝下游河段减水,为保证减水段河道内生态环境用

水需要,需要从水库下泄生态用水量。

参考广德地区的《广德县粮长门水库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报批稿)》,在石

门卡水库坝址断面处,河道内生态需水用2个指标进行控制:

①最小生态流量以生态基流进行控制,生态基流采用90%保证率月平均流

量进行估算,对于石门卡水库,为0.013m3/s,每年下泄40万m3。

②年内生态环境总需水量以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比进行确定,北方为

10~20%,南方为20~30%。对于石门卡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80.5万m3,取20%,即56万m3。

因此石门卡水库日常下泄最小生态流量为0.013m3/s,年内还需另外下泄16

万m 3的水量,以满足河道内生态环境总需水量56万m 3的要求。

(7)建设项目需水

项目取水3504m3/d ,项目系统年生产运行时间为330天,年取水量115.63万m3。 三、设计内容 3.1 典型年选取

根据资料统计出1966年—2010年的降雨量,并绘制出频率曲线如附图1, 可得95%对应的数值为840.2,所以选取的典型年是1996年10月—1997年9月。 3.2 水库来水量计算

水库的来水量主要是降雨径流补给,经过对典型年降雨量的计算分析,可得下表:

3.3 农业用水量计算

根据资料,可算得每月、每旬的农业用水量如下表所示:

农业用水计算(万m3)

月份 灌溉水量 利用系数 百分比

每月用水量

每旬用水量

10 66 0.6 0 0

0 11 66 0.6 0 0 0 12 66 0.6 0 0 0 1 66 0.6 0 0 0 2 66 0.6 0 0 0 3

66 0.6 0

0 0

区间来水量(万m3)

上旬 中旬 下旬

P α F Q 区间 P α F Q 区间 P α F Q 区间 67.9 0.45 6.85 209.30 0 0 6.85 0.00 2.4 0 6.85 0.00 33.6 0.35 6.85 80.56 2.8 0 6.85 0.00 13 0 6.85 0.00 16.2 0.25 6.85 27.74 1 0 6.85 0.00 1.3 0 6.85 0.00 5.7 0 6.85 0.00 16.2 0.25 6.85 27.74 19.4 0.25 6.85 33.22 31.5 0.35 6.85 75.52 0 0 6.85 0.00 15.2 0.25 6.85 26.03 36.3 0.35 6.85 87.03 34.8 0.35 6.85 83.43 7.5 0 6.85 0.00 20.2 0.25 6.85 34.59 4.1 0 6.85 0.00 4.1 0 6.85 0.00 32.5 0.35 6.85 77.92 55.4 0.45 6.85 170.77 8.7 0 6.85 0.00 52.7 0.45 6.85 162.45 6.9 0 6.85 0.00 22.1 0.25 6.85 37.85 141.9 0.55 6.85 534.61 18.8 0.25 6.85 32.20 30.6 0.35 6.85 73.36 28.2 0.25 6.85 48.29 53.6 0.45 6.85 165.22 54 0.45 6.85 166.46 4.1 0 6.85 0.00 0.7 0 6.85 0.00 7.3 0 6.85

0.00

4 66 0.6 0 0 0

5 6

6 0.6 0 0 0

6 66 0.6 0.483 53.13 17.71

7 66 0.6 0.24 26.4 8.80

8 66 0.6 0.236 25.96 8.65

9 66 0.6 0.041 4.51 1.50 3.4 工业用水计算

根据资料,可算得每旬的工业用水定额如下表所示:

工业用水计算

工业用水量(万m3)每旬用水量(万m3)

96.32 2.68

3.5 渗漏损失量计算

根据石门卡水库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每上个旬平均蓄水量,可算得每旬的渗漏损失量如下表所示:

渗漏计算

上个旬平均蓄水量(万m3)百分比渗漏损失量(万m3)

69.20 0.01 0.69

270.28 0.01 2.70

260.07 0.01 2.60

249.96 0.01 2.50

320.50 0.01 3.21

309.76 0.01 3.10

299.15 0.01 2.99

316.38 0.01 3.16

305.72 0.01 3.06

295.17 0.01 2.95

284.73 0.01 2.85

302.13 0.01 3.02

324.85 0.01 3.25

389.64 0.01 3.90

378.27 0.01 3.78

393.03 0.01 3.93

468.62 0.01 4.69

539.89 0.01 5.40

527.02 0.01 5.27

548.84 0.01 5.49

535.87 0.01 5.36

523.03 0.01 5.23

588.20 0.01 5.88

745.54 0.01 7.46

730.54 0.01 7.31

860.39 0.01 8.60

826.52 0.01 8.27

830.86 0.01 8.31

1340.85 0.01 13.41

1343.31 0.01 13.43

1386.94 0.01 13.87

1405.20 0.01 14.05

1540.21 0.01 15.40

1675.12 0.01 16.75

1649.26 0.01 16.49

1623.67 0.01 16.24

3.6 蒸发损失计算

根据资料,1996年10月—1997年9月每旬蒸发损失如下表所示:

蒸发计算

年份月旬蒸发损失(万m3)

1996 10 上旬0.08 10 中旬0.06

10 下旬0.06

11 上旬0.07 11 中旬0.08

11 下旬0.06

12 上旬0.06 12 中旬0.05 12 下旬0.04

1997 1 上旬0.04 1 中旬0.04

1 下旬0.03

2 上旬0.0

3 2 中旬0.02

2 下旬0.04

3 上旬0.06 3 中旬0.02

3 下旬0.02

4 上旬0.0

5 4 中旬0.03

4 下旬0.03

5 上旬0.07 5 中旬0.10

5 下旬0.09

6 上旬0.13

6 中旬0.11

6 下旬0.08

7 上旬0.06

7 中旬0.08

7 下旬0.05

8 上旬0.06

8 中旬0.06

8 下旬0.05

9 上旬0.16

9 中旬0.15

9 下旬0.09

3.7 生态需水计算

根据资料,为保证减水段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需要,从水库下泄生态用水量如下表所示:

生态需水计算

生态需水量(万m3)每旬下泄水量(万m3)

56 1.56

3.8 本项目用水计算

根据项目要求,可算得本项目每旬用水量如下表所示:

本项目用水计算

年用水量(万m3)每旬用水量(万m3)

115.63 3.21

3.9 水库蓄水量及弃水量计算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算得水库蓄水量及弃水量如下表所示:

水库蓄水量计算年份月旬①-②产水量水库蓄水量弃水量

69.2

1996 10 上旬201.08 270.28 217.6 52.68 10 中旬-10.21 260.07 217.6 42.47

10 下旬-10.11 249.96 217.6 32.36

11 上旬70.54 320.50 217.6 102.90 11 中旬-10.74 309.76 217.6 92.16

11 下旬-10.61 299.15 217.6 81.55

12 上旬17.23 316.38 217.6 98.78 12 中旬-10.66 305.72 217.6 88.12 12 下旬-10.55 295.17 217.6 77.57

1997 1 上旬-10.44 284.73 217.6 67.13 1 中旬17.40 302.13 217.6 84.53

1 下旬22.7

2 324.85 217.6 107.25

2 上旬64.79 389.64 217.6 172.04

2 中旬-11.37 378.27 217.6 160.67

2 下旬14.76 393.0

3 217.6 175.43

3 上旬75.59 468.62 217.6 251.02

3 中旬71.27 539.89 217.6 322.29

3 下旬-12.87 527.02 217.6 309.42

4 上旬21.82 548.84 217.6 331.24

4 中旬-12.97 535.87 217.6 318.27

4 下旬-12.84 523.03 217.6 305.43

5 上旬65.17 588.20 217.

6 370.60

5 中旬157.34 745.54 217.

6 527.94

5 下旬-15.00 730.54 217.

6 512.94

6 上旬129.85 860.39 217.6 642.79

6 中旬-33.8

7 826.52 217.6 608.92

6 下旬 4.34 830.86 217.6 613.26

7 上旬509.99 1340.85 217.6 1123.25

7 中旬 2.46 1343.31 217.6 1125.71

7 下旬43.63 1386.94 217.6 1169.34

8 上旬18.26 1405.20 217.6 1187.60

8 中旬135.01 1540.21 217.6 1322.61

8 下旬134.91 1675.12 217.6 1457.52

9 上旬-25.86 1649.26 217.6 1431.66

9 中旬-25.59 1623.67 217.6 1406.07

9 下旬-25.28 1598.39 217.6 1380.79 3.10 水库调算

根据以上各项计算结果,可得水库调算计算表如附表2所示

3.11 设计结果

根据计算和分析,此建设项目每年从石门卡水库取水,水量够用(95%保证率对应年型)。

附表一:

年月上旬中旬下旬合计

1966 1 0 0 0 0

1966 2 0 0 0 0

1966 3 0 0 0 0

1966 4 0 0 0 0

1966 5 18.8 12.8 31.6 63.2

1966 6 1.2 19.4 111.1 131.7

1966 7 134.6 18.9 23.5 177

1966 8 0 57.5 1.5 59

1966 9 111.2 0 5.6 116.8

1966 10 13.4 0 23 36.4

1966 11 0.2 46.4 4 50.6

1966 12 0.2 46 44.1 90.3

1967 1 4.6 0.8 14 19.4

1967 2 12.2 7.5 23.7 43.4

1967 3 31.8 5.3 99.7 136.8

1967 4 75.3 89.7 52 217

1967 5 51 93 25.5 169.5

1967 6 7.2 13.7 45.8 66.7

1967 7 80.3 4.5 9.2 94

1967 8 1.9 16.2 5.2 23.3

1967 9 85.8 3.4 1.1 90.3

1967 10 0 0 0 0

1967 11 0 0 0 0

1967 12 0 0 0 0

1968 1 0 0 0 0

1968 2 0 0 0 0

1968 3 0 0 0 0

1968 4 48.8 50.4 9.6 108.8

1968 5 120.1 45.2 27.3 192.6

1968 6 3.2 10.2 66.2 79.6

1968 7 53 32.7 0 85.7

1968 8 48.7 15.5 40.5 104.7

1968 9 16.3 29.9 1.7 47.9

1968 10 59.5 14 0 73.5

1968 11 0 0 0 0

1968 12 0 0 0 0

1969 1 0 0 0 0

1969 2 0 0 0 0

1969 3 0 0 0 0

1969 4 8.2 39.1 46.3 93.6

1969 5 36.5 62.3 6.3 105.1

1969 6 69.8 24.3 19 113.1 1969 7 249.9 84.9 0 334.8 1969 8 57.5 34.6 125.4 217.5 1969 9 61 0 51.9 112.9 1969 10 0 0 0 0 1969 11 0 0 0 0 1969 12 0 0 0 0 1970 1 0 0 0 0 1970 2 0 0 0 0 1970 3 0 0 0 0 1970 4 18.5 21.2 44.2 83.9 1970 5 30.7 31.5 80.9 143.1 1970 6 106.3 69.4 108.4 284.1 1970 7 1.9 223.9 53.9 279.7 1970 8 103.4 2.1 52.7 158.2 1970 9 14.1 61 7.4 82.5 1970 10 0 0 0 0 1970 11 0 0 0 0 1970 12 0 0 0 0 1971 1 0 0 0 0 1971 2 0 0 0 0 1971 3 0 0 0 0 1971 4 40.8 10 11.8 62.6 1971 5 43 23.4 18 84.4 1971 6 111.8 131 8 250.8 1971 7 31 0 36 67 1971 8 15.6 0 23.2 38.8 1971 9 19.7 85.3 56.8 161.8 1971 10 94.7 0 10.8 105.5 1971 11 4 0 0 4 1971 12 0 0 37 37 1972 1 4.6 0 22.9 27.5 1972 2 72 23.8 30.2 126 1972 3 19.5 55 20 94.5 1972 4 38.3 21.2 19 78.5 1972 5 44.8 4.8 8.6 58.2 1972 6 17.8 22.6 139.5 179.9 1972 7 5.6 9.8 25.6 41 1972 8 95.2 18.1 52.8 166.1 1972 9 7.4 23.9 11 42.3 1972 10 88.8 9 32.6 130.4 1972 11 42.2 35.6 0 77.8 1972 12 0 8.6 28.2 36.8

1973 1 14.6 8.8 8.6 32 1973 2 32.3 45.6 78.2 156.1 1973 3 44 12.7 22.1 78.8 1973 4 33.2 76 55.2 164.4 1973 5 60.2 71.6 70 201.8 1973 6 1.8 130 88.6 220.4 1973 7 8.2 24.3 13.2 45.7 1973 8 20.6 0 55.2 75.8 1973 9 91.2 86.6 40.2 218 1973 10 3.2 31.8 0 35 1973 11 2.6 0 0 2.6 1973 12 0 0 0 0 1974 1 1 19.8 38.2 59 1974 2 34.3 25 15.6 74.9 1974 3 22.4 1 22.2 45.6 1974 4 18.2 101.2 4.4 123.8 1974 5 17.8 49 10.6 77.4 1974 6 8.8 108.8 113.4 231 1974 7 31.5 59.8 152.2 243.5 1974 8 0.6 60.8 30.6 92 1974 9 0 33 0 33 1974 10 67.2 28.4 5.6 101.2 1974 11 2.2 50.5 0 52.7 1974 12 34.9 14.6 67 116.5 1975 1 9.6 3.6 14 27.2 1975 2 56.6 20 24 100.6 1975 3 13.8 17.4 14.8 46 1975 4 50.6 54.8 78.6 184 1975 5 21.2 61.4 4.8 87.4 1975 6 34.8 18.4 202 255.2 1975 7 64.2 17.6 34.8 116.6 1975 8 57 37.3 22.2 116.5 1975 9 34.6 67.2 27.8 129.6 1975 10 37 41 37 115 1975 11 49.5 27.3 0 76.8 1975 12 52.1 0 1.8 53.9 1976 1 0 1.4 13.8 15.2 1976 2 1.4 40.8 25.2 67.4 1976 3 25.2 53.2 18.2 96.6 1976 4 17.4 39 47.2 103.6 1976 5 54.2 21 29.2 104.4 1976 6 60.8 41.2 132.4 234.4 1976 7 17.6 42.2 0 59.8

1976 9 58.1 22.4 3.6 84.1 1976 10 5 6 41.6 52.6 1976 11 7 41.4 0 48.4 1985 12 36.8 2.2 16.4 55.4 1976 1 11 15.8 26 52.8 1977 2 30.5 4.4 14.6 49.5 1977 3 16 60.4 41.8 118.2 1977 4 12.6 25.4 122 160 1977 5 57 44.3 40.3 141.6 1977 6 177.3 39.7 50.1 267.1 1977 7 57.5 148.5 4.1 210.1 1977 8 20.5 48.5 71.3 140.3 1977 9 2.5 215 74 291.5 1977 10 129.5 0 32 161.5 1977 11 21 0 0 21 1977 12 32 0.4 68.4 100.8 1977 1 0 33 22.5 55.5 1978 2 0 11.9 0 11.9 1978 3 28.7 27.3 35.3 91.3 1978 4 8.5 14.7 20.3 43.5 1978 5 12.7 8.9 31.2 52.8 1978 6 81.6 62.3 16 159.9 1978 7 13.4 77.1 46.1 136.6 1978 8 0 31.3 1.4 32.7 1978 9 0 7.2 29.9 37.1 1978 10 38.8 1.7 29.4 69.9 1978 11 7 18.5 5.6 31.1 1978 12 2.2 0 14.2 16.4 1978 1 13 9.3 16.4 38.7 1979 2 2.1 2 27.5 31.6 1979 3 2.5 13 119.7 135.2 1979 4 28.5 64.3 43.6 136.4 1979 5 41.5 43.6 1.2 86.3 1979 6 27.6 8.1 72.6 108.3 1979 7 16.7 85.4 46.4 148.5 1979 8 56.5 47.3 30.7 134.5 1979 9 1.2 9.8 25.3 36.3 1979 10 32.1 0 0 32.1 1979 11 0 24.7 1.7 26.4 1979 12 14 10.3 24.6 48.9 1979 1 0 8.5 11.3 19.8 1980 2 21.7 11.7 19.4 52.8

1980 4 56.7 12.2 33.4 102.3 1980 5 4.4 41.4 13.6 59.4 1980 6 17 104.4 23.3 144.7 1980 7 59.4 39.3 41.5 140.2 1980 8 71.5 142.2 128.4 342.1 1980 9 29.9 83.2 17.1 130.2 1980 10 11.2 37.7 17.4 66.3 1980 11 1.6 4.6 7.5 13.7 1980 12 0 0 0 0 1980 1 5.2 5.2 27.8 38.2 1981 2 12.7 30.2 27.8 70.7 1981 3 0 14.2 119.9 134.1 1981 4 9.2 16.1 0.3 25.6 1981 5 63.2 4.6 38.5 106.3 1981 6 129.5 1.4 202.7 333.6 1981 7 8.4 87.1 55.4 150.9 1981 8 65.6 48.1 35.4 149.1 1981 9 29 14.8 11 54.8 1981 10 38.7 16 20.8 75.5 1981 11 86.8 0 52.1 138.9 1981 12 85.9 2.5 1.4 89.8 1981 1 0 2.1 21.6 23.7 1982 2 11.4 11.3 14.4 37.1 1982 3 9.9 48.7 25 83.6 1982 4 31.5 25.1 28.5 85.1 1982 5 35 49.9 6.1 91 1982 6 3.4 27.1 94.4 124.9 1982 7 20.1 212.3 32.6 265 1982 8 18.4 16.4 92.6 127.4 1982 9 21.6 19.5 5 46.1 1982 10 2.7 2.2 28.5 33.4 1982 11 15 12.3 51.2 78.5 1982 12 26.7 0 1.5 28.2 1982 1 21.2 14 3 38.2 1983 2 8.8 1.3 33.2 43.3 1983 3 3.7 0 25.6 29.3 1983 4 26 87.2 46.8 160 1983 5 29.1 48 80.6 157.7 1983 6 76.5 111.6 300.6 488.7 1983 7 39.3 33.4 0 72.7 1983 8 170.2 0.9 6.4 177.5 1983 9 23.3 250.5 2.1 275.9

1983 11 171.5 0 0 171.5 1983 12 14 8.3 9.8 32.1 1983 1 0 66.7 9.7 76.4 1984 2 0 13.4 15.2 28.6 1984 3 11.3 34.6 34.8 80.7 1984 4 0.2 43.3 7 50.5 1984 5 23.3 81.3 17.6 122.2 1984 6 59.9 262.4 24.7 347 1984 7 114.3 14.6 29.5 158.4 1984 8 88.4 37.7 32.8 158.9 1984 9 16.9 10.8 3.2 30.9 1984 10 199.2 2 0 201.2 1984 11 38.6 25.3 0 63.9 1984 12 14.5 66.6 0 81.1 1984 1 2.2 3.9 6.7 12.8 1985 2 17.7 15.4 28 61.1 1985 3 89.8 2.9 70.3 163 1985 4 37.4 9.2 4.3 50.9 1985 5 26.2 56.9 17.5 100.6 1985 6 17.5 39.4 45.4 102.3 1985 7 74.1 7.3 85.6 167 1985 8 23 20.4 37.6 81 1985 9 52.9 65.8 7.3 126 1985 10 14.6 58.2 61 133.8 1985 11 6.8 0 53.8 60.6 1985 12 29.7 0 5.4 35.1 1986 1 0 9.9 6 15.9 1986 2 2.4 8 0 10.4 1986 3 17.8 66.1 12.8 96.7 1986 4 78.4 9.2 60.7 148.3 1986 5 17.7 3.9 22.4 44 1986 6 17.4 141.9 239.1 398.4 1986 7 72.3 18.4 42.2 132.9 1986 8 11.5 25.7 31.4 68.6 1986 9 29.1 57.1 6.5 92.7 1986 10 3.3 6.6 54 63.9 1986 11 7.6 32.3 3.6 43.5 1986 12 0 22.6 3.3 25.9 1987 1 12.5 18.5 7 38 1987 2 0.6 41.2 0.1 41.9 1987 3 42.1 61.6 51.1 154.8 1987 4 45.4 25.4 37.1 107.9

1987 6 71.1 54.4 23.6 149.1 1987 7 263.7 71.9 117.6 453.2 1987 8 3.7 28.4 80.5 112.6 1987 9 80.2 74.7 1.6 156.5 1987 10 0 34.3 49.7 84 1987 11 13.9 7.6 7.5 29 1987 12 0 0 0 0 1988 1 9.3 10.3 11.1 30.7 1988 2 1.9 22.6 83.9 108.4 1988 3 0 72 46.9 118.9 1988 4 12.6 22.4 14.1 49.1 1988 5 74.4 18.9 46.2 139.5 1988 6 0.7 65.1 50.4 116.2 1988 7 17 1.5 64.9 83.4 1988 8 26.7 66.5 32.7 125.9 1988 9 34.8 24.7 29.5 89 1988 10 8 6.3 9.8 24.1 1988 11 0 3 0 3 1988 12 2.5 0 1.9 4.4 1989 1 13.5 44.1 5.6 63.2 1989 2 5.7 38.1 54.6 98.4 1989 3 21.2 28.3 25.4 74.9 1989 4 49.7 20.2 83.5 153.4 1989 5 38.3 2.7 52.5 93.5 1989 6 54.4 71.3 18.8 144.5 1989 7 125.4 17 209.4 351.8 1989 8 77.1 3.2 90.1 170.4 1989 9 27.7 163 17.7 208.4 1989 10 0 19.2 3.5 22.7 1989 11 36.9 3 0.5 40.4 1989 12 0 0.7 33.9 34.6 1990 1 8.7 47.9 4.7 61.3 1990 2 45.9 40.4 48.5 134.8 1990 3 11.5 17 43.9 72.4 1990 4 60.3 35.4 100.9 196.6 1990 5 14.2 2.4 137.7 154.3 1990 6 41.3 12 41.6 94.9 1990 7 55.6 2.8 1.3 59.7 1990 8 37.4 10.9 150.7 199 1990 9 26.6 73 12.2 111.8 1990 10 3.2 70.6 16.8 90.6 1990 11 53 8.7 2.3 64

1990 12 0 19.2 48.6 67.8 1991 1 6.9 12.6 19.8 39.3 1991 2 16.7 19.5 47.8 84 1991 3 22.6 37.5 66.4 126.5 1991 4 58.9 32.9 11 102.8 1991 5 58.2 51.8 49.8 159.8 1991 6 45.7 28.6 12.2 86.5 1991 7 183.5 216.2 3.9 403.6 1991 8 106.6 31.5 0.2 138.3 1991 9 86.3 0 14 100.3 1991 10 28.4 27.1 0.1 55.6 1991 11 2 0.8 22.5 25.3 1991 12 0 0 30.1 30.1 1992 1 16 0.2 23.4 39.6 1992 2 11.2 1.5 5.9 18.6 1992 3 35.2 0 89.3 124.5 1992 4 8.8 171.2 54.7 234.7 1992 5 36.7 3.7 6.2 46.6 1992 6 7.9 34 40.5 82.4 1992 7 10.6 112.4 3.8 126.8 1992 8 3.8 18.6 160 182.4 1992 9 80.7 27.5 63.5 171.7 1992 10 21.8 21.2 0 43 1992 11 7.4 0 0 7.4 1992 12 22.3 11.3 11.7 45.3 1993 1 49.7 15.5 0 65.2 1993 2 0.8 31.7 15.2 47.7 1993 3 12.3 48.6 184.2 245.1 1993 4 27.8 8.5 16.9 53.2 1993 5 68.5 12.8 13.2 94.5 1993 6 36.7 89.1 86.3 212.1 1993 7 106.1 75.2 42.1 223.4 1993 8 58.7 134.6 11.2 204.5 1993 9 47.6 193.5 24.5 265.6 1993 10 0 92.1 19.7 111.8 1993 11 81.9 63.5 7 152.4 1993 12 10.6 43.3 0 53.9 1994 1 10.9 13.6 12.8 37.3 1994 2 42.5 25.6 20.7 88.8 1994 3 16.1 14.1 4.2 34.4 1994 4 69.9 25.3 18.2 113.4 1994 5 12.4 29 15.1 56.5 1994 6 74.8 68.2 53.9 196.9

1994 7 29.8 30.6 48.4 108.8 1994 8 21.3 13.3 113.2 147.8 1994 9 28.5 29.4 0.5 58.4 1994 10 63.2 8 0 71.2 1994 11 0 22.2 15 37.2 1994 12 16.2 19.4 4.3 39.9 1995 1 31.6 39.8 28 99.4 1995 2 0.1 45.3 1.3 46.7 1995 3 38.6 20.8 37.7 97.1 1995 4 5.3 25.7 33 64 1995 5 20.1 67.6 81.1 168.8 1995 6 8.2 77.2 176.5 261.9 1995 7 181.7 54.5 1.7 237.9 1995 8 86.9 0.5 36.9 124.3 1995 9 16.5 34 0 50.5 1995 10 134.4 11 9 154.4 1995 11 0 23.6 0 23.6 1995 12 0.3 0.3 0 0.6 1996 1 3.7 68.4 17.8 89.9 1996 2 1.8 18.6 1.8 22.2 1996 3 2.6 73.8 75.4 151.8 1996 4 11.7 11.4 21.4 44.5 1996 5 36.4 8.5 0.4 45.3 1996 6 101.8 107 182.6 391.4 1996 7 136.6 109.7 20.5 266.8 1996 8 0 44.8 127.2 172 1996 9 7.4 16.2 0 23.6 1996 10 67.9 0 2.4 70.3 1996 11 33.6 2.8 13 49.4 1996 12 16.2 1 1.3 18.5 1997 1 5.7 16.2 19.4 41.3 1997 2 31.5 0 15.2 46.7 1997 3 36.3 34.8 7.5 78.6 1997 4 20.2 4.1 4.1 28.4 1997 5 32.5 55.4 8.7 96.6 1997 6 52.7 6.9 22.1 81.7 1997 7 141.9 18.8 30.6 191.3 1997 8 28.2 53.6 54 135.8 1997 9 4.1 0.7 7.3 12.1 1997 10 14.6 3.2 29.6 47.4 1997 11 0 47 78.8 125.8 1997 12 26.2 11.1 51 88.3 1998 1 65.1 80.2 34.1 179.4

1998 3 53.7 19.5 106.9 180.1 1998 4 29.2 18.2 20.4 67.8 1998 5 31.6 52.5 27.5 111.6 1998 6 4 89.2 111.9 205.1 1998 7 18.8 8.2 180.9 207.9 1998 8 38.9 5.6 77.4 121.9 1998 9 6.1 51.6 80.4 138.1 1998 10 32.3 18.3 2.2 52.8 1998 11 0 0.3 15.7 16 1998 12 30.3 0.4 8.7 39.4 1999 1 0 9.7 24 33.7 1999 2 1.7 8.5 18.8 29 1999 3 43.6 28.9 70.3 142.8 1999 4 19.4 43.9 17.6 80.9 1999 5 19.7 15 99.9 134.6 1999 6 252 77.9 525.4 855.3 1999 7 13.7 77.5 25.8 117 1999 8 61.9 55.2 214.3 331.4 1999 9 19.7 13.9 0 33.6 1999 10 14.6 11.7 37.7 64 1999 11 3.2 2.5 32.9 38.6 1999 12 0 0.4 0 0.4 2000 1 52.3 40.6 38.7 131.6 2000 2 4.1 50.6 8.3 63 2000 3 53.3 18.5 12.8 84.6 2000 4 17.5 24.9 7.9 50.3 2000 5 18.2 3.4 153.5 175.1 2000 6 49.8 0.4 72.9 123.1 2000 7 23.2 2.2 80 105.4 2000 8 4.7 80.5 38.7 123.9 2000 9 2.9 0 44.4 47.3 2000 10 31.7 28.2 5.5 65.4 2000 11 21.2 43.9 47 112.1 2000 12 1.7 19.3 0.3 21.3 2001 1 41.1 6.9 66.2 114.2 2001 2 22.4 32.5 11.7 66.6 2001 3 1.9 42.3 21.1 65.3 2001 4 12.6 24.1 73.3 110 2001 5 37.6 2.6 26.2 66.4 2001 6 21.9 67.9 83.9 173.7 2001 7 6.9 28.7 131.6 167.2 2001 8 117.1 13.2 58.1 188.4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

《工程水文学》课程 练习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得分: 分 1.对于超渗产流,一次降雨所产生的径流量取决于[ D ]。 a 、降雨强度 b 、降雨量和前期土壤含水量 c 、降雨量 d 、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前期土壤含水量 2.一次暴雨的降雨强度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该次暴雨的[ B ]。 a 、平均降雨强度 b 、降雨总量 c 、净雨总量 d 、径流总量 3.在湿润地区,当流域蓄满后,若雨强i 大于稳渗率f c ,则此时下渗率f 为[ c ]。 a 、 f >i b 、f =i c 、f =f c d 、f <f c 4.以前期影响雨量(Pa )为参数的降雨(P )径流(R )相关图P -Pa -R ,当Pa 相同时,应该P 越大,[ c ]。 a 、损失相对于P 愈大,R 愈大 b 、损失相对于P 愈大,R 愈小 c 、损失相对于P 愈小,R 愈大 d 、损失相对于P 愈小,R 愈小 5. 用典型暴雨同倍比放大法推求设计暴雨,则 [d ]。 a 、务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 b 、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 c 、各历时暴雨量可能等于、也可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 d 、所用放大倍比对应历时暴雨量等于设计暴雨量,其他历时暴雨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暴雨量 6.用同频率法计算设计暴雨相应的前期影响雨量Pa,p ,其计算公式为[ b ]。 a 、 m p p a p a I x P x P =-+=)(, b 、m p p a p a I x P x P ≤-+=)(, c 、m p p a p a I x P x P >-+=)(, d 、m p a p a I x P x P ≤-+=)(, 7.在等流时线法中,当净雨历时t s 小于流域汇流时间m τ时,洪峰流量是由[d ]。a 、全部流域面积上的部分净雨所形成 b 、全部流域面积上的全部净雨所形

工程水文学第四章知识题含答案解析

* *第四章习题 【思考题】 1、选择题水文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D_] 。 a、不可能性; b、偶然性; c、必然性; d、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偶然性。水文统计的任务是研究和分析水文 随机现象的[C] 。 a、必然变化特性; b、自然变化特性; c、统计变化特性; d、可能变化特性。 2 、是非题由随机现象的一部分试验资料去研究总体现象的数字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称为概率论? (x) 偶然现象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V) 3 、简答题什么是偶然现象?有何特点? 何谓水文统计?它在工程水文中一般解决什么问题?

1、选择题 一棵骰子投掷一次,出现4点或5点的概率为[A]。 1 丄1 1 a、」; b、^ ; c、」; d、 一棵骰子投掷8次,2点出现3次,其概率为[C]。 I 1 孑丄 a、-' ; b、■-' ; c、?-'; d、'■ 2、是非题 在每次试验中一定会出现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X)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V) 3、简答题 概率和频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两个事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相应出现的概率为多少?

1、选择题 —阶原点矩就是[A]。 a、算术平均数; b、均方差 c、变差系数; d、偏态系数 偏态系数Cs > 0 ,说明随机变量x[B]。 a、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多; b、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少; c、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和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相等; d、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为0。 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C]。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2、是非题 x、y两个系列的均值相同,它们的均方差分别为c x、c y,已知c x >c y,说明x系列较y系列的离散程度大。 【答案】Y 统计参数Cs是表示系列离散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答案]N 3、简答题 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不及制累积概率与超过制累积概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工程水文学题库

第六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本章学习的内容和意义: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时,为了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和防护区的安全,必须按照某种标准的洪水进行设计,这种作为水工建筑物设计依据的洪水称为设计洪水。设计洪水包含三个要素,即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和设计洪水过程线。按工程性质不同,设计洪水分为:水库设计洪水; 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洪水; 施工设计洪水; 堤防设计洪水、桥涵设计洪水等。推求设计洪水有多种途径,本章研究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目的是解决水库、堤防、桥涵等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问题。 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及:防洪标准及其选择;洪峰、洪量样本系列的选样,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审查;特大洪水的处理,即不连续系列的经验频率和统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典型洪水的选择及放大方法;入库洪水、分期洪水、洪水地区组成等内容。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设计洪水的标准按保护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保障 的防洪标准;第二类为确保水库大坝等水工建筑物自身安全的洪水标准。 2.设计洪水的标准按保护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保障防护对象免除一定洪水灾害的防洪标 准;第二类为确保的洪水标准。 3.设计洪水的标准高时,其相应的洪水数值就;则水库规模亦,造价亦;水库安 全所承担风险则。 4.目前我国的防洪规划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采用先选定,再推求与此 相应的洪峰、洪量及洪水过程线。 5.设计永久性水工建筑物需考虑及两种洪水标准,通常称前者为设计 标准,后者为校核标准。 6.目前计算设计洪水的基本途径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 7.通常用、及三要素描述洪水过程。 8.洪水资料系列有两种情况:一是系列中没有特大洪水值,称为系列;二是系列中有特大 洪水值,称为系列。 9.用矩法计算不连续系列(N年中有a次特大洪水) 统计参数时,假定实测洪水(n年) 除去实测特大洪 水( l次)后构成的(n-l)年系列的和与除去特大洪水后的(N-a)年系列

工程水文学试题___B卷

《工程水文学》试卷(A )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 一、 名词解释(20分) 1、水文循环:指的是水从陆地表面或海洋表面蒸发,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汇集成雨 重新降落到地面或海洋表面,一部分水参与径流汇入河流海洋,另一部分水再次 蒸发,循环以上过程。这个循环过程叫做水文循环。 2、流域:河流接受补给的区域成为一条河流的流域,流域的面积就是集水线所 包含的汇水面积。 3、水位:江河湖海及水库等水体在某一点的水面到标准基面的高程为这一点的 水位。 4、重现期:某一水文现象重复出现一次的时间,也成多长时间一遇。 5、设计洪水:指的是某一设计频率的洪峰,洪量及洪水过程线 二、填空:(32分) 1、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mm ,多年平均蒸发流量为800 mm ,问 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 400 mm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 0.33 。 2、 某水尺零点高程为21.236,水尺读数为0.32 m ,则水位 21,556m 。 3、 垂线测点流速V O .2=2.1 m/s ,则垂直线平均流速 V= _____ m/s 4、 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实际出现了 m 次,其比值m/n 叫做事 : i i i

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_______ ,当试验次数n充分大时,则m/n可作 概率近似值。 5、P=10%,相应设计年径流量Q p=800m3/s,它表示年径流量Q 大于800m3/s的丰水年, 平均10 年一遇。 6、推求水文设计值时,水文资料都要进行可靠___________ 、一致性和还原 性 ______ 、 代表性 ________ 三性审查。 7、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主要有折减系数法和定点定面 法推求设计面暴雨量。 8、某工程量设计洪水的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它意味当地每年都存在着超过设 计流量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1/100 ,这项工程每年的失事 概率为1/100 。 三、某河流无实测水文资料,根据水文比拟法,已求得设计断面年径流统 计参数Q=51.0 m3/s,C v=0.20、C S=2CV,求设计枯水年P=90%的设计年径流。根据下列代表年推求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分配。(15分) 枯水代表年 附:皮尔逊皿型频率曲线的模化系数K p值表(C S=2C V)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二个方面,它们是:动态物理规律(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大循环。√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小循环。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降比。√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闭合流域;否则,称不闭合流域。√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降水成为暴雨。√当气温下降,空气达到饱和水汽压时的温度成称为露点。 √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和气旋雨。 √每日8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为当日降水量。 √水面蒸发量每日8时观测一次,将今日8至明日8时的蒸发水深,作为本日的水面蒸发量。 √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0时至24 时。√计算日平均流量的日分界是从0时至24时。 √由各次观测或从自记水位资料上摘录的瞬时水位值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和面积包围法两种。 √水位流量关系可分为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和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两类,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呈单一的曲线,这时的水位流量关系称为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同一水位不同时期断面通过的流量不是一个定值,点绘出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其点据分布比较散乱,这时的水位流量关系称为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类型。 √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率(f)随时间(t)呈递减变化,称为下渗曲线。 √以埋藏条件为依据,地下水可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种类型。 √流域总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发。√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地面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汇流过程包括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两个阶段。 √某一时段的降雨与其形成的径流深之比值称为径流系数(应当是径流深与降雨之比值)。 √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径流模数。 √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雨深)的方法通常有器测法、雷达探测、利用卫星云图估算。 √降水量累积曲线上每个时段的平均坡度是平均降雨强度,某点的切线坡度则为瞬时降雨强度。 √取多次洪水过程线的退水部分,沿时间轴平移使其尾部重合,作出光滑的下包线,该下包曲线称为流域地下水退水曲线。√常用的地面地下径流分割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蓄满产流是以__________为产流的控制条件。 √按蓄满产流模式,当流域蓄满以后,下渗的水量将成为____径流,超过下渗雨水的部分将成为__径流。 √超渗产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产流控制条件。 √按超渗产流原理,当满足初期损失后,若雨强大于下渗率,则超渗部分产生___________径流。 √初损后损法将下渗损失简化为______和_____两个阶段。√净雨从流域最远点流到流域出口的时间称为___________。√等流时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流时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线净雨深一般取______mm,分析使用时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条基本假定。

工程水文学习题册简答

第一章绪论 三、简答题 1.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容? 答: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它主要包括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两方面的容。 2.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有何作用? 答: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的作用主要是:(1)规划设计阶段,为规划设计工程位置、规模提供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等水文数据;(2)施工阶段,为施工设计提供设计水文数据,为指导现场施工,提供施工水文预报;(3)运用管理阶段,提供各类水文预报成果,确保工程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还需不断进行水文复核,提供新情况下的设计水文数据。 第二章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三、简答题 1. 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答:(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2. 蒸发折算系数K值的大小随哪些因素而异? 答:蒸发器折算系数K值的大小主要随下列因素影响而变化: (1)蒸发器的类型; (2)地理环境情况; (3)季节月份的不同。 3. 对于闭合流域来说,为什么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 答:因为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是相应的降雨扣除损失后的净雨形成的,显然,其径流量必然比相应的降雨量小,所以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 4. 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水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河水仍然川流不息? .答:河川径流是流域降雨通过产流、汇流过程形成的,汇流包括地面汇流和地下汇流,前者主要受控于河网、湖泊的调蓄作用,后者主要受控于地下水库的调蓄作用,使径流过程变远远比降雨过程平缓和滞后,尤其是地下汇流速度极其缓慢,使河川径流常年不断。

工程水文学》试题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 《工程水文学》试题土木类—A卷 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得分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一次降水形成径流的损失量主要包括[ ]。 a.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 b.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 c.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和蒸发 d.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 2. 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选样的方法是[ ]。 a.最大值法 b.年最大值法 c.超定量法 d.超均值法 3. 百年一遇洪水,是指[ ]。 a. 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10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 b. 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c. 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100年出现一次 d. 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4.降雨在流域分布不均匀是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当暴雨中心在上游时,所形成的单位线[ ]。 a. 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早 b.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早, c. 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迟 d. 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迟 5.水流挟沙力多指水流所能挟带的[ ]的含沙量。 a. 悬移质 b.推移质 c.悬移质中冲泻质 d.悬移质中床沙质 二、 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特大洪水经验频率计算方法,。

2. 计算设计净雨的主要方法有: 、 、 和 。 3.谢尔曼单位线求解过程中有两个基本假定,它们分别是 假定和 假定。 4. 桥孔长度的计算方法有 、 。 5. 当净雨历时大于等于流域汇流时间在流域出口形成的洪峰称为 汇流造峰;当净雨历时小于流域汇流时间在流域出口形成的洪峰称为 汇流造峰。 三、 问答题(共40分) 1. 何谓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如何分析水文样本资料的代表性?(10分) 2. 净雨与径流有何区别与联系?(5分) 3. 简述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定(10分) 4. 什么是桥孔长度和桥孔净长?有哪几种计算方法?(10分) 5. 小桥涵的进水口河床为什么要进行加固处理?(5分) 四、 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已求得某桥位断面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计算结果为Q =365 m 3/s、,7 2.0=V C V S C C 3=。试推求该桥位断面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见下表。 2. 已知某流域单位时段h 6t =Δ,单位净雨深10mm 的单位线如下表;50年一遇的设计净雨有两个时段(时段长△t=6h ),分别为25mm 和35mm ;经分析,设计条件下的地下径流(基流)为50m 3/s ,试推求5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过程。 某流域6h10mm 的单位线 时间(6h ) 0 1 2 3 4 5 6 7 8 单位线q(m 3/s) 0 430 630 400 270 180 100 40 0 3. 某桥跨越次稳定性河段,设计洪峰流量8800m 3/s ,其中河槽流量8000m 3/s ;设计水位下河床全宽360m ,其中河槽宽度300m ,河槽平均水深6.0m ,河滩平均水深3.5m ,试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桥孔净长为多少?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及知识点整理

2012年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 一、理解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原理。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意区域、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 化量,这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可列出水量平衡方程。对某一区域,有 I?O=?S 式中: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二、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三、试述水文学的定义。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物理与化学特性,以及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对生物特别是对人类的影响。 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 水文计算、水利计算、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 四、何谓年径流?它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是什么? 一年期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或流域出口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可以用年径流总量W(m3)、年平均流量Q(m3/s)、年径流深R (mm)及年径流模数M(mm/s·km2)等表示。

五、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哪些?水文循环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2. 水循:水具有固、液、气三态互相转化的物理特性。 3. 水循:太阳辐射和地球的重力作用。 六、简述水文测站的类型并说明水文测站布设的基本内容。 :基本站和专用站。 2. 布设 建站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比降断面。 (1)基本水尺断面上设立基本水尺,用来进行经常地水位观测。 (2)测流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向垂直。若不能重合时,已不能相距过远。 (3)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三个断面,一般中断面应与测流仪测流断面重合。上、下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其距离应为断面最大流速的50~80倍。 (4)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七、什么是流域?流域的分水线是什么?简述流域的类型。 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邻流域的分界线,称为分水线。 分水线有地面、地下之分。 八、径流的形成过程如何?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是哪三个? 是指降水所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分析,一般把它概括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两个阶段。

《工程水文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工程水文学网上作业题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水资源通常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包括()和()2个方面。 2、对人类最为实用的水资源,是陆地()量、江河()量和浅层地下()量。 3、江河径流和浅层地下淡水的补给来源是()。 4、降水量和江河径流量在各年之间和年内各月之间水量都不均衡,多水年和年内的多水期常造成()灾害,少水年和年内的少水期常发生()灾害。 5、从数量上看,降水量和江河径流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年内的多水期称汛期或()期,年内的少水期称非汛期或()期。 6、评价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数量指标一般包括()量、()水资源量、()水资源量、()总量等。 7、常用统计时段内的()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该比值称为极值比。 8、当采用极值比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时,极值比大表示降水量的()变化大,反之亦然。 9、广义的水文学包括()水文学、()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和()水文学。 10、在学科分支方面,工程水文学属于()水文学范畴。 11、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为水文测验、水文()和水文预报,由于水文测验和水文预报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水文()是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 12、水文分析计算可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阶段、()阶段和()阶段提供水文数据。 13、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阶段、()阶段和()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水文计算。 14、自然界中的水文现象极其复杂,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性、()性和()性。 15、由于水文现象具有()性,因此可将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水文分析计算。 16、按照要求不同,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可以分为3类,即()法、()法和()法。 二、名词解释 1、水资源 2、水文学 3、成因分析法 三、简答题 1、我国水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2、按照年降雨量和年径流深的大小,可将我国划分成哪几个地带? 3、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有何意义? 2、水文分析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3、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特性? 4、水文分析计算经常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其根据是什么 第2章水循环与径流的形成 一、填空题

工程水文学题库习题流域产汇流计算

问答题 1.在进行流域产汇流分析计算时,为什么还要将总净雨过程分为地面、地下净雨过程?简述 蓄满产流模型法如何划分地面、地下净雨? 2 .目前常用分割基流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其优缺点? 答:有斜线分割法及水平分割法等。水平分割法简单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消退,与其补充是相等:斜线分割则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补充量大于地下径流消退量,对于大多数流域来说,这种认识较符合实际。 3.何为前期影响雨量?简述其计算方法与步骤? 答:前期影响雨量Pa是反映本次降雨之前流域土壤干湿程度的一种指标,因此对本次降雨的产流量将产生重要影响。 Pa一般按下式计算: 且 其计算步骤如下:⑴确定流域蓄水容量Wm;⑵由蒸发资料和Wm确定土壤含水量消退系数Kt;⑶由降雨P、Wm和Kt按上式计算。 4.简述流域土壤前期影响雨量折减系数的确定方法和步骤? 答:⑴根据实测雨量资料确定流域的蓄水容量Wm;⑵根据蒸发资料计算流域多年平均的 月平均日蒸散发能力Em;⑶以折减系数公式K=1-Em/Wm计算各月的K;⑷通过产流计算 方案进一步优选。 5.土壤前期影响雨量Pa 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其原理和步骤? 答:⑴用公式 逐日计算,式中P a, t+1、Pa ,t分别第t+1天、第t天的前期影响雨量;Pt为第t天的降雨量;Wm为流域蓄水容量,K为折减系数。⑵按公式:Pa,t+1=P a +Pt –Rt - E t逐日计算,式 中Rt为Pt产生的径流量,Et为第t天的流域蒸散发量。 6.何谓超渗产流,何谓蓄满产流,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表径流, 称此为超渗产流。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后才 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 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 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 7.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的地面径流形成条件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超渗产流与蓄满产流形成地面径流的条件基本相同,它们都是由超渗雨形成的地面径流, 但蓄满产流模型计算超渗雨的下渗能力总是稳渗率fc,而用超渗产流模型计算地面径流,其 中的下渗能力则不一定为fc。 8.试述绘制降雨径流相关图(P~ Pa ~R)的方法步骤? 答:⑴选取在流域上分布较均匀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多场暴雨洪水资料和蒸发资料;⑵计 算各场雨洪的流域平均雨量P和径流深R;⑶用若干场前期十分干旱的雨洪资料,分析计算 流域的最大蓄水量Wm;⑷计算各场暴雨的前期影响雨量Pa,t;⑸以降雨量P为纵坐标,以 径流深R为横坐标,把各次降雨的P和R对应点点在坐标纸上,并在该点上注明本次降雨 开始时的Pa,t值,绘出Pa的等值线便得到一组按顺序排列的Pa等值线图,经检验合理后, 即为P~aP~R相关图。 9.简述流域蓄水容量Wm 的确定方法? 答:根据Wm的定义,当W0=0时,一次降雨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即为所求的Wm ,一般从长期记录的雨洪资料中选择久旱无雨流域极为干燥时(W=0)又遇大雨,且雨后能

工程水文学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1.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冷凝降落、下渗,形成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外因:太阳辐射、地球重力以及地形地貌等下垫面因素。 内因:水具有固液气三态相互转化的物理性质 2.在太阳辐射下,不断地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并随气流输送到各地,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降水回到地球表面,其中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和土壤储蓄,通过蒸散发返回大气,另一部分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汇入江河湖库,最终回归大海。在水循环过程中,太阳辐射强度、大气环流机制和海陆分布决定了水汽的运行规律。 3. 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是陆地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淡水水体的动态水。通常用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描述/ 地球表面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称为水资源。 4.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空间分布十分悬殊。 5.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水文循环过程。使水具有再生性 6.工程水文学任务 三个阶段: (1)规划设计阶段,主要任务:确定工程的规模,根据工程的特性和规划设计要求,预测和预估未来工程使用期限的水文情势,提供用于确定工程规模的设计洪水或设计径流。(2)施工建设阶段,主要任务:将规划设计的工程付诸实施用于预估临时性水工建筑物设计洪水,并为施工期的防洪安全提供短期洪水预报。 (3)运用管理阶段,主要任务:在于使建成的工程充分发挥效能。通过水文预报,预报来水量大小和过程,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同时,还需不断进行水文复核修正原来预估的水文情势数据,改进调度方案或对工程实行扩建、改建,使得工程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7.工程水文学内容 (1)水文信息采集和处理 (2)降雨径流关系分析 揭示流域径流的形成规律,描述流域产汇流计算方法和数学模型。 (3)水文分析与计算 揭示水文现象的成因规律与统计规律,研究水文要素与地理因素之间的联系及时空分布特征,预估未来(很长时期内)水文情势的方法和途径 (4)水文预报:短期预报方法,预计水文变量在预见期内的大小和时刻变化。(预见期内) 8.水文现象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9.三个规律: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地理分布规律 10.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补11.水循环重要环节:降水、下渗、蒸散发、径流

工程水文学_复习题

工程水文学本科复习题 一、概念题 标准地下退水曲线:1、标准地下退水曲线:取多次洪水过程线的退水部分,沿时间轴平移使其尾部重合,作出光滑的下包线,该下包曲线称为标准地下退水曲线。 2、径流系数: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 3、洪峰流量模数: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洪峰流量模数 4、露点: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气温下降,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5、流域面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6、对流雨:因地表局部受热,气温向上递减率增大,大气稳定性降低,因而使地表的湿热空气膨胀,强烈上升而降雨,称这种降雨为对流雨 7.河网密度: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 8.连序系列:系列中没有特大洪水值,在频率计算时,各项数值直接按大小次序统一排位,各项之间没有空位,序数m是连序的。 9.水文测站: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断面)按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而指定的地点。 10、水循环:地球上的广大水体,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被蒸发成水汽,随风向各处输送,并在适当的气象条件下,成云致雨,降落在地面或海洋上,前者又形成地面、地下径流,回归大海。地球上这种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再蒸发……的循环过程,称水文循环。形成水文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水具有固、液、气三态转化的特性;再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11、重现期:事件的平均重现间隔时间,即平均间隔多少时间出现一次 12、设计洪水: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洪水称为设计洪水。设计洪水三要素包括: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和设计洪水过程线。 13、流量历时曲线;流量累积频率曲线,表示出现大于或等于某一流量的累积频率 14、推移质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测验断面的推移质总重量 15、单位水样含沙量:在与断面平均含沙量关系稳定的垂线上取样测得的含沙量 16、多年平均输沙量:年输沙量的多年平均值 二、填空题 1. 地球上的水以__汽__态,__液__态,__固__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__空中__ 、__海洋__ 和__陆地___ 中。 2.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___微粒____, 以及使空气湿度_达到或超过饱和__状态。 3.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大___循环和____小____循环。 4.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蒸发_____,___降雨_____,___下渗____,____径流_____。 5.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完整版)工程水文学试题

(1-2章计算) 1.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 降[ ]。 a、0.25 b、2.5 c、2.5% d、2.5‰ 3.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 ]。 a、450mm b、500mm c、950mm d、1400mm 4.某流域面积为50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7.5m3/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 a、887.7mm b、500mm c、473mm d、805mm 5.某流域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15m3/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 流系数为 a、0.55 b、0.45 c、0.65 d、0.68 6.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680km2,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为10 L/(s·km2) ,则换算成年径流深为 a、315.4mm b、587.5mm c、463.8mm d、 408.5mm 8.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76mm,则多年平 均流量 a、150m3/s b、15 m3/s c、74m3/s d、18m3/s 10.某闭合流域面积F =1000km2,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P =1400mm ,多年平均流量Q = 20m3 / s ,今后拟在本流域修建水库,由此增加的水面面积ΔF =100km2,按当地蒸发皿实测的多年平均蒸发值 E器 = 2000mm ,蒸发皿折算系数k= 0.8,该流域原来的水面面积极微,可忽略。若修建水库前后流域的气候条件保持不变,试问建库后多年平均流量 Q' ( m3 /s )为多少?11.某闭合流域,流域面积 F=1000 km2 ,多年平均降水量 P = 1400 mm ,多年平均流量Q = 15m3 / s ,蒸发器测得多年平均水面蒸发值为 2000mm,蒸发器折算系数为 0.8,水面面积为 F 水 =100km2,试求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E陆。 12.某流域面积F = 600km2,其上有一次暴雨洪水,测得流域平均雨量P = 190mm,该次洪水的 径流总量W =8000×104m3,试求该次暴雨的损失量为多少? 13.某流域面积F = 120 km2,从该地区的水文手册中查得多年平均年大洪峰流量模数MQ = 2.8 m3 /(s.km2) ,试求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大洪峰流量Qm 为多少?能否按所给资料推求多年平均年大洪峰的洪量?

工程水文学试题___B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20分) 1、水文循环:指的是水从陆地表面或海洋表面蒸发,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汇集成雨重新降落到地面或海洋表面,一部分水参与径流汇入河流海洋,另一部分水再次蒸发,循环以上过程。这个循环过程叫做水文循环。 2、流域:河流接受补给的区域成为一条河流的流域,流域的面积就是集水线所包含的汇水面积。 3、水位:江河湖海及水库等水体在某一点的水面到标准基面的高程为这一点的水位。 4、重现期:某一水文现象重复出现一次的时间,也成多长时间一遇。 5、设计洪水:指的是某一设计频率的洪峰,洪量及洪水过程线。 二、填空:(32分) 1、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mm,多年平均蒸发流量为800 mm,问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400 mm,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33 。 2、某水尺零点高程为21.236,水尺读数为0.32 m,则水位21,556m 。 3、垂线测点流速V0.2=2.1 m/s,则垂直线平均流速V= m/s 4、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实际出现了m 次,其比值m/n叫做事件A 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当试验次数n充分大时,则m/n可作概率近似值。 5、P=10%,相应设计年径流量Q P=800m3/s,它表示年径流量Q 大于800m3/s的丰水年,平均10 年一遇。 6、推求水文设计值时,水文资料都要进行可靠性、一致性和还原性、 代表性三性审查。 7、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主要有折减系数法和定点定面法推求设计面暴雨量。 8、某工程量设计洪水的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它意味当地每年都存在着超 过设计流量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1/100 ,这项工程每年的失事概

《工程水文学》习题册全解

《工程水文学》习题康艳巨娟丽编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年9月

前言 为了学生能全面、系统和有重点地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编者编写了本习题集。本习题集中的习题主要来源于武汉大学水电学院编写的《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一书,同时还采用了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学院的部分习题,本书第三章的习题引用了陕西省宝鸡水文局千阳水文站和益门镇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课程作业的具体要求如下: 习题作业前,应阅读习题中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和方法; 严肃、认真、仔细、按时完成作业,达到“分析正确,计算无误、图幅美观,字迹端正”,作业中的曲线图严格按照工程制图要求进行绘制,文字说明和计算数据书写应工整; 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应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要求统一用A4白纸书写作业; 作业经教师批改,认真改正错误之处; 作业要妥为保存,待课程学习结束后,作业装订成册,以留毕业参加实际工作参考使用; 切忌随手乱涂乱划,以作为期末考查的依据。 编者 2011年9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2) 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7) 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12) 第五章水文预报 (22) 第六章水文统计 (25) 第七章设计年径流分析 (31) 第八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37) 第九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43)

第一章绪论 学习本章的意义: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了解什么是工程水文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国民经济建设,尤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希望能结合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学习。本章内容主要有: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水资源,水文变化基本规律与计算方法。 本章内容: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作用,水文变化基本规律及基本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1.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 的变化情势的一门水利学科。 2.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两个方法: 和。 3.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和。 4.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为、 和。 二、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 ]。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 2.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 ]的概率分布情况。 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 c、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 3.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 ]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 c、以前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 4.水资源是一种[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 5.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6.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 a、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三、简答题 1.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2.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有何作用?

工程水文学试题库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一)填空题 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5.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__ 。 6. 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_____________。 7.水循环的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 10.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段。 12. 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_______________。 13.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_________流域;否则,称流域。 15.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___________。 28. 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0.流域总蒸发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33. 流域的总蒸发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蒸发和_____________蒸散发。 34. 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 35.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率(f)随时间(t)呈_______变化,称为____________曲线。 36. 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类型 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39.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过程和____________过程。 40.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42.某一时段的降雨与其形成的径流深之比值称为______________。 43.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_______________。 44.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_______________。 45. 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使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 ]。 a、径流 b、水文循环 c、蒸发 d、降水 2.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 ]。

工程水文学问答题 原创。。。

工程水文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1.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2.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有何作用? 7.长江三峡工程主要由哪些建筑物组成?其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中将涉及哪些方面的水文问题? 1. 答: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它主要包括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两方面的内容。 2. 答: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的作用主要是:(1)规划设计阶段,为规划设计工程位置、规模提供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等水文数据;(2)施工阶段,为施工设计提供设计水文数据,为指导现场施工,提供施工水文预报;(3)运用管理阶段,提供各类水文预报成果,确保工程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还需不断进行水文复核,提供新情况下的设计水文数据。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4.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24. 蒸发器折算系数 K值的大小随哪些因素而异? 43. 对于闭合流域来说,为什么径流系数必然小于 1? 44. 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雨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河水仍然川流不息? 45. 同样暴雨情况下,为什么流域城市化后的洪水比天然流域的显著增大? 4. 答:(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24. 答:蒸发器折算系数K 值的大小主要随下列因素影响而变化: (1)蒸发器的类型;(2)地理环境情况;(3)季节月份的不同。 43.答:因为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是相应的降雨扣除损失后的净雨形成的,显然,其径流量必然比相应的降雨量小,所以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 44.答:河川径流是流域降雨通过产流、汇流过程形成的,汇流包括地面汇流和地下汇流,前者主要受控于河网、湖泊的调蓄作用,后者主要受控于地下水库的调蓄作用,使径流过程变远远比降雨过程平缓和滞后,尤其是地下汇流速度极其缓慢,使河川径流常年不断。 45.答:与天然流域相比,流域城市化后,大量的透水面积,如林地、草地、农田变为不透水的面积,如房屋、街道、路面等,下渗大大变小;还有许多水塘、湖泊被填,调蓄容积减少。从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可知,这必然使径流量比天然情况的显著增大。另外,城市化后的排水渠道更为顺畅,汇流速度加快,雨水更容易汇集,从而使洪峰增高。 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11.什么是流量?测量流量的方法有哪些? 12.河道断面的测量是如何进行的? 13.流速仪测量流速的原理是什么? 14.采用积点法测量流速是如何进行的? 19.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原因何在? 11.答: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量,以m3/s计。它是反映水资源和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水量变化的基本数据,也是河流最重要的水文特征值。 流量测验的方法很多,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流速面积法:有流速仪法、航空法、比降面积法、积宽法(动车法、动船法和缆道积宽法)、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