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制度

016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制度
016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制度

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制度

文件名称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制度页数 1

文件编号 DHYY-QM-016-2013 版本号第二版

起草人:孙岩审核人:朱丽秋批准人:周世国

日期:2013年11月10日日期:2013年11月20日执行日期:2013年11月30日变更记录时间:2013年11月10日变更原因:新法规颁布,标准提高

一、目的:为合理控制药品的经营过程管理,防止药品的过期失效,确保药品的储存养护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药品流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三、范围:药品验收员、养护员、保管员工作适用本制度。

四、责任:验收、养护、保管、质量管理人员对本制度负责。

五、定义:本企业规定药品近效期一般为6个月,短效期的也可以参考:

1年以内有效期的药品,有效期的1/3时间,计算为近效期;

1年有效期的药品,差3个月到期的药品,为近效期药品;

1年半有效期的药品,差4个月到期的药品,为近效期药品;

2年有效期的药品,差5个月到期的药品,为近效期药品;

3年及以上有效期的药品,差6个月到期的药品,为近效期药品

六、内容:

1、药品应标明有效期,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按劣药处理,验收人员应拒绝收货。

2、药品应按批号进行储存与养护,根据药品的有效期相对集中存放,按效期远近依次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

3、对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品应按月进行催销。

4、近效期药品在货位上可设置近效期标志或标牌。

5、在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中应设置药品近效期自动报警程序,对所储存药品的有效期实施动态监控,由养护员和保管员负责按月汇总,生成“近效期药品催销表”,分别传递至质量管理部和各业务部门。

6、有效期不到6个月的药品不得购进,不得验收入库。

7、销售部门按照养护员提供的“近效期药品催销表”所列内容,及时组织销售或按规定召回药品,以避免药品过期造成经济损失。

8、及时清理过期失效品种,严格杜绝过期失效药品发出。

9、近效期6个月的药品在软件上显示黄色,不足1个月的在电脑上自动锁死。

41423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4.14.2.3楚雄市人民医院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为合理控制药品的购进、储存、使用管理,防止药品的过期失效,确保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同时减少医院损失,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库存、药房及临床各科急救药品柜的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使用、退换和报损销毁等环节药品效期管理。 责任人:库管、药房组长及相关人员。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有效期是根据药品的稳定性的不同,通过稳定性试验,研究和留样观察合理制定的。 我院规定药品近效期含义为:距药品有效期截止日期不足6个月的药品(有效期12个月以内的品种以效期不足3个月为近效期)。 第一条购进验收 药品的采购应根据我院临床用药的需要对购进药品的数量进行科学预计,并应遵循勤购勤销的原则,尽量减少药品库存。采购药品时尽量选择距失效期较远的药品。要求药品离失效期不得低于一年(有效期在一年以内的,离失效期不得低于八个月);有效期在两年以上的,必须在有效期期限的一半以上。低于以上期限的,不得验收入库。除非双方达成代卖协议,卖多少,结算多

少。如特殊情况需要,必须由分管负责人批准后,方能入库。对效期不足6个月药品,加强养护管理及陈列检查。药库保管员要严格填写入库验收记录,必须将药品的供应单位、名称、规格、产地厂家、单价、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书写完整。 1、属于我院定义的近效期药品含义的药品禁止采购、验收入库。 2、药品超过生产日期十二个月的国产药品品种原则上不予采购、验收入库(进口、合资类或厂家有固定生产计划的药品除外)。 3、未标明有效期的药品(未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除外),入库质量验收时应判定为不合格药品,验收人员应拒绝验收入库。 4、判定为以上情况的药品品种购进须经院分管领导审批,采取勤进快出的方式。 (注:对临床特殊需要申请购进的药品,造成过期失效的损失,应由申请该药品的科室承担损失。) 第二条储存养护 按照药品的储存条件,采用阴凉、避光、干燥、冷藏等措施加以保管。 1、近效期药品需每月填写《近效期药品登记表》,进行重点养护,发现质量异常需及时停用,库管应及时进行质量确认并依据相关制度跟踪处理。 2、存放在货位上近效期药品应有“近期先用”标识或标牌,

1医疗设备三级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三级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和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促进医疗设备合理配置、安全与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的原则,应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实行机构领导、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 一、分管院领导 分管院领导直接负责,并依据机构规模、管理任务配备数量适宜的专业技术人员。分管院领导作全院资金的预算管理、统筹安排。二、设备科 医疗设备科是全院医疗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参加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全过程。负责医疗设备的规划调研、立项论证、申报审批、合同签订、安装验收、维护保养、培训使用、报废鉴定、配合财务部门完成医疗设备的调拨使用及报废报批工作。 1、负责医疗设备、设备质量管理的策划,并组织具体实施,对医用仪器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负责医疗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程序文件的归口管理; 3、负责对所购医疗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协助进行跟踪验证; 4、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

5、遵照国家法律规定严格执行落实医用监视计量装置、计量仪器的强制检定工作; 6、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7、加强大中型医疗设备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8、对设备实行科学管理,购置大型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属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甲、乙类品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照规定申请配置许可。急救设备齐全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 9、遵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校准检测系统,并及时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 三、使用科室 使用部门应当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在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医疗设备日常管理工作。 1、凡有医疗设备的科室,要逐级建立使用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严格使用登记。认真检查保养,保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开机可用,并保证账、卡、物相符。 2、新进仪器设备在使用前要由设备科负责验收、调试、安装。组织有关科室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管理、使用和训练,使之了解仪器的构造、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后,方可独立使用。凡初次操作者,必须在熟悉该仪器的同志指导下进行。在未熟悉该仪器的操作前,不得连接电源,以免接错电路,造成损坏。

1.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

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我院的医学装备管理,促进医学装备合理配置、安全与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医学装备管理实行设备委员会、设备科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 一、设备委员会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本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工作制度 并监督执行 2、医学装备购置、验收、质控、维护、维修、应用分析和处置等全 程管理 3、负责本院医学装备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审定,监督计划 的落实工作; 4、负责本院50 万元医疗设备购置必要性、社会和经济效益、预期 使用情况、人员资质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提供决策依据; 5、定期检查大型医疗仪器的管理使用情况,指导并督促使用人员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挥仪器应有效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 作为科室管理考核依据,保障医学装备正常使用。 6、完成卫生行政部门和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1. 分管领导直接负责,根据医院规模发展需要及现有医学装备情况配备数 量适宜的专业技术人员。 2. 分管领导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医学装备的全年采购计划做出统

筹规划 二、设备科 设备科是全院的医学装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在设备委员会主任的领导下,参加全院医学装备管理的全过程。 1. 负责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组织、制订、实施等工作。 2. 负责医学装备购置、验收、质控、维护、修理、应用分析和处置等全程 管理。 3. 负责全院医学装备的维修保养,保障医学装备正常使用。 4. 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和医学装备信息,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5. 组织本机构医学装备管理相关人员专业培训。 6. 按照国家规定对全院的计量器具执行强检工作。 7. 对设备实行科学管理,大型设备购置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严格按照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使用办法》进行管理配置。 三、使用部门使用部门应在设备科的指导下,负责本部门的医学装备日 常管理工作。 1. 建立操作规程,专人管理,严格使用登记,认真检查保养,保持仪器设 备处于良好状态。 2. 新进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经考核合 格,熟悉日常操作和保养程序后,科主任授权后方可独立操作。 3. 操作使用时必须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

药品效期管理制度83047

企业管理,人事管理,岗位职责。 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1、效期药品是根据有关规定,表明有效期限的药品。 2、加强效期药品的管理师保证药品使用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个部门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负责效期药品的管理,防止期失效而造成损失。 3、对于效期药品,库房根据需要有计划的采购,药房也应该根据临床使用情况适量领用,即防止缺货,又防止积压 4、采购和领用药品要查验效期,凡有效期在六个月内的药品,不得验收入库,特殊情况须经科主任批准。 5、药品上架陈列、堆垛码放要按照效期远近存放,并根据药品性质和贮藏要求分类储存,科学养护。药品出库和调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放”的原则。 6、库房、药房在每个季度末进行盘点时要检查药品的效期,建立效期药品登记簿,而且易于辨识。对于效期药品实监控。凡有效期在六个月内的药品纳入监控范围,悬挂状态标示,每月清点乙烯,三个月之内的纳入重点监控范围 7、临近效期药品处理流程: ①库房存有接近三个月的药品可退库,或更换新批号,或与临床科室联系。,采取措施,近期药品在规定期限内使用期药品登记簿中登记处置结果。 ②病区临近效期又暂不用的药品,直接到药房调换远期批号或退回病房,由处置记录。 ③临近效期的库房药品和药房退回的近效期的药品,由药库负责处置。 ④药库对于有效期六个月内的药品及时与销售公司取得联系,适时调换;对于市场经常脱销的药品,要保留合理库造成浪费。 8、药品在有效期限内发生变色、变质或其它质量异常情况的,不得调剂使用。药品一旦超过有效期限,应立即停止封存,按规定作报废处理。 9、因工作失职,至药品过期失效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经济处罚。青 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a

药品效期管理制度17552

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药品效期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减少医院损失,使药剂科的药品管理更加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责任人:库管、药房组长及成员。 内容: 1、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保证其质量的期限药品。有效期是根据药品的稳定性的不同,通过稳定性试验,研究和留样观察合理制定的。 2、药品应标明有效期,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按劣药处理,验收员应拒绝收货。 3、药品的采购应根据我院临床用药的需要对购进药品的数量进行科学预计,并应遵循勤购勤销的原则,尽量减少药品库存。采购药品时尽量选择距失效期较远的药品(生物制品不少于六个月、其它药品不少于一年)。距失效期不到6个月的药品不得购进,不得签收、入库,对效期不足6个月药品,加强养护管理及陈列检查。 4、按照药品的储存条件,采用避光、干燥、冷藏等措施加以保管。 5、药库保管员要严格填写入库验收记录,必须将药品的供应单位、名称、规格、产地厂家、单价、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书写完整。 6、根据一般处理规律,适量制定申领计划,避免药品挤压失效。

7、存放药品时掌握,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旧货未尽,新货不出的原则。 8、各药房从药库领取药品时,应控制品种、数量和有效期,既要保障临床用药的需要,又要防止过期失效。 9、药房对距失效期3个月的常用药品不能领用,必须计算在药品用完有1个月的时间。 10、效期药品管理责任到人,每位药房成员划分药品效期责任区,每月查看,近效期药品登记在效期本上,以便动态监测。 11、及时处理过期失效药品,严格杜绝过期失效药品售出。 12、药库保管员要做好药品动态分析记录,对入库2个月不出库的药品反馈给科主任,在了解医院用药情况或再行决定留存或退货。

医院医学装备三级制度

医院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加强和规范医院医学装备管理,促进医学装备合理配置、安全与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保障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管理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医院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 第二章三级管理 第三条实行分管院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 第四条由分管院领导直接负责,并配备一定数量专业技术人员。分管院领导对全院医学装备资金进行预算管理、统筹安排。 第五条设备科是全院医学装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参加医学装备管理全过程,其具体职责如下: (一)负责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组织、制订和实施等工作。 (二)负责医学装备计划、审批、购置、验收、发放、质控、维护、维修、保养、应用分析并参与报废处置等全程管理。 (三)负责全院医学装备的维修保养,保障医学装备正常使用。 (四)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和医学装备信息,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五)组织医学装备管理相关人员专业培训。 (六)按照国家规定对全院的计量器具执行强检工作。

(七)对医学装备实行科学管理,大型设备购置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严格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使用办法》进行管理配置。 (八)开展物资设备管理效益分析和教学科研工作。 (九)加强大中型医学装备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十)加强对医学装备的调研,了解使用情况,并对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反馈。 第六条使用部门应在设备科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医学装备日常管理工作,其具体职责如下。 (一)逐级建立使用责任制,制定操作规程,指定专人管理,严格使用登记,认真检查保养,保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开始使用。 (二)新进仪器设备要由设备科负责验收、安装和调试,在使用前要组织科室有关人员进行操作管理、使用和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操作。 (三)对于不可随意挪动、搬动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操作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发生仪器运转异常时,应及时通知责任医学工程部责任工程师,查找原因,及时排除故障,严禁带故障和超负荷使用。 (四)仪器设备(包括主机、附件、使用说明书)须保持完整,破损的零部件不得随意丢弃。 (五)仪器设备使用结束,由设备管理人员检查收存,关机放置。如发现设备损坏,应及时报告责任工程师,查明原因明确责任。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一、目的 加强近效期药品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二、定义 近效期药品是指药品有效期≤6个月的药品。特殊规定的药品除外。 三、职责 药库、各调剂室、制剂室、各科室(或病区)须每月对在库药品进行养护和清查,并建立专册对近效期药品进行登记,对有效期≤6个月的药品,认真监控其使用情况。 1、药库在验收药品时应严格检查药品有效期,对于有效期≤6个月的药品原则上应拒绝收货。临床急需暂时又无远效期药品供应时,对于有效期在3-6个月的药品可适当备货,但配送企业须承诺在效期内用不完时能无条件退货。药库发出近效期药品时,须通知领药部门对其重点监控,但对于有效期≤1个月的药品不得发出。 2、各调剂室、制剂室对有效期≤6个月的药品,应根据以往使用记录,分析近效期药品使用情况,对在近3个月内能够使用完的近效期药品应留用,并认真监控其使用情况,每月应重点检查。 3、根据以往使用记录,若在近3个月内不可能使用完的近效期药品,应在距有效期止3个月前与其他调剂室调剂使用或调换远效期药品,以保证近效期药品顺利使用。各调剂室之间应互通有无,在可以协调使用的情况下,各调剂室不得推诿、拒收。 4、各调剂室均无法调剂使用的近效期药品,应在距药品有效期止3个月前的1周内一次性退回药库,并认真填写“调剂室退库通知单”。药库保管员应核实近效期药品,查看入库记录和出库记录,核实其他领用部门是否存在同批次药品,发出近效期药品退货通知,通知各调剂室将全部近效期药品集中到药库一起退货。 5、各科室(或病区)备用的急(抢)救药品应“用陈存新。 四、特殊规定的药品近效期管理办法 1、药品有效期在1年半以内的药品,近效期药品退库时间为距药品有效期3个

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3篇

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3篇 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加强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及监控,杜绝过期药品销售行为。下面是药品有效期管理条例,欢迎参阅。 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1 1.目的:加强近效期药品的管理,避免造成经济损失,杜绝将过期药品销售给购货单位。 2.适用范围:对公司经营近效期药品的管理及监控。 3.职责:储运部负责对有效期药品库存资料收集、汇总,督促药品销售部门采取措施快速销售,定期向质量管理部和销售部门提供《有效期药品催销表》,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近效期药品的养护检查工作进行指导,药品销售部门负责对库存近效期药品采取措施,加快销售。 4.工作内容 4.1近效期药品的概念 4.1.1有效期大于五年(含五年)的药品,其有效期距失效期小于或等于一年半的药品。 4.1.2药品的有效期大于两年(含两年),且距离有效期限只有一年的药品。 4.2近效期药品的购进 采购部门购进药品时,要求药品离失效期不得低于一年(有效期在一年以内的,离失效期不得低于八个月)。有效期在两年以上的,

必须在有效期期限的一半以上。低于以上期限的,不得验收入库。除非双方达成代销协议,卖多少,结算多少。如特殊情况需要,必须由分管负责人批准后,方能入库。 4.3近效期药品的储存与养护 4.3.1凡库存的近效期药品应有明显的近效期药品标志。 4.3.2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药品养护管理制度》定期对近效期药品进行养护检查,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近效期药品的养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4.3.3仓库每月三号前将库存一年内的近效期药品填入《近效期药品催销表》,并分别报销售部、质量管理部、分管业务负责人以催促销售。 4.4销售部门应加强对近效期药品的催销,尽可能避免因药品过期失效而造成损失。 4.5近效期药品调出发货,业务员应事先征得业务用户同意,以防止无效经营活动的发生。 4.1.9质量管理部加强督促、检查,确认近效期药品催销正确性。 4.1.10超过有效期药品的报损,按照公司《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5.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药品养护管理制度》 6.质量记录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最新版本

1. 目的: 加强近效期药品的管理,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杜绝将过期药品销售给购货 单位。 2. 依据: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 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库六个月内到期的药品 4. 内容: 4.1 定义:近效期药品是指六个月内到期的药品。 4.2 凡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均不得销售和使用。 4.3 对购进药品效期的内控标准为:1、有效期少于两年的药品,到货时,其生产期不超过三个月;2、有效期大于两年(含两年)的药品,到货时, 其生产期不超过六个月。 4.4 药品的入库验收,除按《药品质量验收细则》的规定验收外,对于效期不符合企业内控标准的药品,必须经采购部和质量管理部同意后方可办理入 库手续。 4.5 药品应按批号及效期分开堆垛,药品在有效期限尚有六个月时,养护员应按月填报《近效效期药品催销表》,并对在库储存的近效期药品期间挂示 醒目的效期标志,同时协调业务部门进行相关处理。 4.6 对在库药品有效期不足一个月的药品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销售,特殊情况:如遇客户急需,并且客户已知该药品的有效期时,经质量管理部和销售部 同意后方可销售。 4.7 养护员每月对近效期药品进行养护,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近效期药品的养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4.8 开票员根据“近期先出”的原则,根据客户需要打印《药品销售单》。4.9 销货退回的近效期药品,按《退货药品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除按规定检查外观质量外,要认真查看剩余效期时间,会知业务部及时、妥当处理。4.10 在库的超过效期的药品应为不合格药品,其处理过程按《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药品效期管理规定

药品效期管理规定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1、效期药品是根据有关规定,表明有效期限的药品。 2、加强效期药品的管理师保证药品使用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个部门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负责效期药品的管理,防止药品过期失效而造成损失。 3、对于效期药品,库房根据需要有计划的采购,药房也应该根据临床使用情况适量领用,即防止缺货,又防止积压。 4、采购和领用药品要查验效期,凡有效期在六个月内的药品,不得验收入库,特殊情况须经科主任批准。 5、药品上架陈列、堆垛码放要按照效期远近存放,并根据药品性质和贮藏要求分类储存,科学养护。药品出库和调剂要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放”的原则。 6、库房、药房在每个季度末进行盘点时要检查药品的效期,建立效期药品登记簿,而且易于辨识。对于效期药品实施动态监控。凡有效期在六个月内的药品纳入监控范围,悬挂状态标示,每月清点乙烯,三个月之内的纳入重点监控范围。 7、临近效期药品处理流程: ①库房存有接近三个月的药品可退库,或更换新批号,或与临床科室联系。,采取措施,近期药品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完。在效期药品登记簿中登记处置结果。 ②病区临近效期又暂不用的药品,直接到药房调换远期批号或退回病房,由处置记录。 ③临近效期的库房药品和药房退回的近效期的药品,由药库负责处置。 ④药库对于有效期六个月内的药品及时与销售公司取得联系,适时调换;对于市场经常脱销的药品,要保留合理库存,以免造成浪费。 8、药品在有效期限内发生变色、变质或其它质量异常情况的,不得调剂使用。药品一旦超过有效期限,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封存,按规定作报废处理。 9、因工作失职,至药品过期失效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经济处罚。

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1?药品采购人员要依据医疗集团用药情况,合理编制药品采购计划。维持合理库存量及周转率,在保证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的同时,避免积压。 2?药库管理人员应严把药品入库验收关,凡是未明确标示有效期的药品拒绝收货;收货时药品的剩余有效期不得少于该品种总有效期的2/3,否则,应拒绝收货(特殊情况除外),并将情况反馈给采购员。 3?药库管理人员要严格按规定填写入库验收单,必须将药品的供应单位、名称、规格、产地厂家、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书填写完整。 4?药库管理人员要做好药品动态分析,对库存药品按“先进先用、近期先用”原则,凭出库单核对无误发放。对入库2个月 不出库的药品,及时反馈给科主任,在了解医疗集团用药情况后再行决定留存或退货。 5?药房应按药品效期的先后有序摆放,近效期的先发药。对估计在效期内销售不完的药品,可在各药房间自行调拨调整使用。完全滞销品种(各药房均不销售),应在失效期前6个月报 采购员,其他普通药品如造成过期失效,由药房人员承担责任。 6?药库、药房要对各自库存药品效期,实施动态、定时(每季度一次)检查,对检查发现的近效期(失效期前6个月)药品品种,各科室应及时将药品信息反馈给采购人员,以便采取相应 措施。 7?采购人员对各用药单位上报的近效期药品,应及时查询,并与供应商联系退换。 8?各药房要做好药品动态分析,对一段时间内滞销的药品要及时了解其他药房销售情况,并分析原因,如属完全滞销品种,应及时与采购人员联系,以便采取处理措施。 9?药库与药剂科各药房间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信息反馈应以书面为准,如因滞留信息或违犯以上规定而造成损失,由责任人 负责。 10.药品效期管理处置流程

医学装备管理制度考核及考核记录汇编

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 医院医学装备管理实行院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 一、医学装备管理组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善本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工作制度并监督执行; 2、医学装备购置、验收、质控、维护、维修、应用分析和处置等全程管理, 3、负责本院医学装备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审定,监督计划的落实工作; 4、负责本院50万元以上医疗仪器设备购置必要性、社会和经济效益、预期使用情况、人员资质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提供决策依据; 5、定期检查大型医疗仪器的管理使用情况,指导并督促使用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挥仪器应有效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作为科室管理考核依据,保障医学装备正常使用; 6、完成卫生行政部门和机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设备科 设备科是全院医学装备的管理部门,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参加医院医学装备管理全过程。负责参与医疗设备的规划调研、立项论证、申报审批、合同签订、安装验收、维护保养、培训使用、报废鉴定、配合财务部门完成医疗设备的调拨使用及报废报批工作。 1、负责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组织、制订、实施等工作。

2、负责医学装备购置、验收、质控、维护、修理、应用分析并参与报废处置等全程管理。 3、负责全院医学装备的维修保养,医用材料的供应,保障医学装备正常使用。 4、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和医学装备信息,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5、组织医学装备管理相关人员专业培训和考核。 6、按照国家《计量法》规定对全院的计量器具执行强检工作。 7、对设备实行科学管理,购置大型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严格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使用办法》进行管理配置。规定的甲、乙类品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照规定申请配置许可。 8、负责医学装备质量管理的策划,并组织具体实施,对医用仪器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三、使用部门 使用部门应在设备科的指导下,负责本部门的医学装备日常管理工作。 1、建立使用责任制,制定操作规程,专人管理,严格使用登记,认真检查保养,保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新进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操作。 3、不可随意挪动、搬动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操作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发生故障时,及时通知设备科技术人员,严禁带故障和超负荷使用。

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制度

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制度 1、目的:为合理控制药品的经营过程管理,防止药品的过期失效,确保所售药品质量,制定本制度。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31 号)、《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 360 号)、《药品流通管理办法》(局令第 26 号)、《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8 号)、《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食药监药化监【2016】160 号)、《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的管理办法(试行)》(粤食药监局药通【2018】23 号)等有关法律法规。 3、适用范围:有关药品有效期相关环节工作适用本制度。 4、责任:验收、养护、保管、销售、质量管理人员对本制度负责。 5、内容: 5.1定义:药品近效期含义为:距药品有效期截止日期不足6个月的药品。 5.2药品应标明有效期,未标明有效期或修改有效期的按劣药处理,验收人员应拒绝收货。 5.3药品应按批号进行储存与养护,根据药品的有效期相对集中存放,按效期远近依次陈列,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放。 5.4对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品应按月进行催销。 5.5近效期药品在货位上设置近效期标志或标牌。 5.6在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中应设置药品近效期自动报警程序,对所储存药品的有效期实施动态监控,由养护员和保管员负责按月汇总,生成“近期期药品催销表”,分别传递至质量管理环节负责人处。 5.7、有效期不到3个月的药品不得购进,不得验收入库。 5.8销售环节负责人应按照养护员提供的“近效期药品催销表”所列内容,及时组织销售或按规定召回药品,以避免药品过期造成经济损失。 5.9及时清理过期失效品种并进行登记销毁,严格杜绝过期失效药品陈列和销售。

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及职责熟知程度考试试题答案

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及职责熟知程度考试试题 (填空题,保证全对;判断题自己做的,不一定全对) 一、填空题 1、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的三级是指(院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 2、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医学装备管理制度的落实监督)、(年度采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医学装备人员的相关法规学习)、(医学装备的定期计量监测工作的监督)、(医学装备使用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医学装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医学装备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的制定)、(医学装备购置、安装验收以及维修报废管理)、(医学装备安全使用科室的巡查、监督)及(医疗器械设备、材料的监督管理)工作。 3、对设备实行科学管理,购置大型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 4、凡有医疗设备的科室,要逐级建立(使用管理)责任制。指定(专(兼)人)管理,严格适用登记。 5、新进仪器设备在使用前要有医学装备科负责(验收)、(调试)、 (安装)。 6、仪器适用人员要严格按照仪器的技术标准、(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7、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本院的(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年度装备计划)、(采购实施计划)等重大事项进行(评估)、(论证)和咨询,确保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8、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负责确定建立本院医学装备(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工作制度细则),对其进行(审核)和(评价),监督(纠正措施)的执行。 9、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本院的计量管理体系,组成医院(三级计量管理网络)网络,督促开展对医学装备的定期(计量检测)工作。 一、判断题 (×)1、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不负责医院材料的供应。 (×)2、医学装备管理部门负责医院的维修和保养。 (√)3、医学装备不负责医疗设备、设备质量管理的策划。 (√)4、医学装备部门对医用仪器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5、使用科室在仪器运转异常时,操作人员需要立即打开机器, 将其排除故障修好。 (×)6、仪器设备损坏不能使用时,应即刻将其丢弃,重新购买。 (√)7、使用科室不可以随意的调用和借用医疗设备。 (√)8、仪器用完后、应由管理人员检查后,按照操作规程关机放好。

医院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 一、为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的管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药品过期失效,造成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二、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其质量的期限。 三、药品有效期的表示方法: (一)直接标明有效期为某年某月某日,如:产品注明有效期2000年6月30日,即表示该药可使用到2000年6月30日; (二)直接标明失效期,如:失效期2003年9月即表示此药品可以使用到2003年8月31日; (三)标明失效期为某年某月某日,如;注明失效期2000年6月30日,系指该药可使用到2000年6月29日。 四、购入药品必须标明有效期,超过有效期的药品禁止销售。 五、距离有效期限6个月的药品作为近效期药品;药品的有效期超过有效期限,作为过期药品。 六、药学人员应熟识国产、进口药品有效期的各种表示方法和意义。 七、药品采购应按批准的计划采购,勤进勤出,既要保证供应,又要避免积压,防止药品过期。采购药品时,凡接近有效期或已达有效期的药品不得验收入库。非特殊情况不得采购失效期在3个月内的药品。特殊情况可根据临床需要少量购进,但周转需迅速。

八、药品出入库坚持近期先用、先进先出的原则,各药房、药库应定期检查存放药品的有效期。 九、对近期(3个月)即将失效者或估计在有效期满时使用不完的药品,应及时与药库提前联系,药品保管员或采购员应及时将近效期药品联系退回供应公司,以免过期失效,药房人员须做好详细记录。 十、库房每月初将库存的近效期药品进行登记,对于存放在药库的药品半年内过期失效的,存放在药房的药品3个月内将过期的药品要有明显的有效期警示,警示率应达到100% 十一、超过有效期药品按不合格药品处理,药库、药房不得配发。

药品有效期管理规定

药品有效期管理规定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 目的:对药品有效期实行控制性管理,防止药品过期失效,保证顾客用药安全,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门店的药品有效期管理 责任人:药品采购、仓管员、养护员、调配人员及药品质量管理人员 内容: 1、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直接标明有效期为某年某月,这种表示很易辩认,国内生产的药品多数都采用这种表示法。药品标签应列有效期的终止日期。 2、药品的采购应根据公司门店需要对购进药品的数量进行科学预计,并应遵循勤购勤销的原则,尽量减少药品库存。采购药品时尽量选择距失效期较远的药品(药品有效期不少于2/3规定有效期)。 3、按照药品的储存条件,采用避光、干燥、冷藏等措施加以保管。 4、对有效期的药品,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贮存条件进行保管,要做到近效期先出,近效期先用,调拨有效期的药品要做好催销。 5、药品效期应专门按照近效期药品催销表登记,并及时与采购部、商品部、运营部沟通,发现临近失效期且销量较少的药品要及时与其他门店沟通,帮助销售。不能调剂或调

剂后不能在有效期内用完的品种应及时与采购部联系,由采购部与药品供应商联系退货事宜。 6、距失效期6个月的效期药品,应实行定期报告制度,每月向运营部以书面形式报告,并有签字手续,由督导部跟进检查催销进度。 7、各门店在报货时应控制品种、数量、批号和有效期,既要保障门店销售的需要,又要防止过期失效。 8、过期药品坚决不能销售,应按制度和流程处理,直至销毁,并填写记录。 9、对未按时上报的效期药品造成的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由当事人负责赔偿。

医院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1.目的:规范全院药品效期的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2.范围:药学部、临床科室。 3.定义 3.1药品有效期;是指该药品被批准的使用期限,表示该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药品有效期应以药品包装说明书上标明的有效期限为准。 3.2近效期药品:指距离失效期只有6个月的药品。 4.权责 4.1药学部各部门组长:负责本部门药品的效期管理。 4.2各病区护士长:负责本部门储备药品的效期管理。 5.制度内容 5.1药品采购 5.1.1药库采购时应根据药品的有效期,在预测药品使用量的基础上合理采购,避免积压、浪费,原则上应采购有效期不短于6个月的药品,特殊情况必须采购的,需经科主任批准方可购进。 5.2药品验收入库 5.2.1药品验收时,需检查包装上标明的有效期,入库时必须在电脑上输入批号和有效期。 5.2.2验收时发现效期短于6个月且供应紧张临床必需的药品需

报药库组长并经科主任批准方可入库。 5.3药品储存养护 5.3.1 药库、药房、静配中心每月一次检查库存药品效期,发现近效期药品需填写《药学部近效期药品登记表》,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库存量及使用情况注明处理建议,对于拟退药处理的,由药库采购员向供应商协商办理退货。 5.3.2近效期药品放置警示标识,以提示药学人员注意。 5.3.3效期在1个月内的紧缺且临床必需药品单独放置,每周检查,到期前一周由药学部统一做报损、销毁处理。 5.3.4各部门互相调剂近效期药品,以控制报损率。 5.3.5滞销3个月的药品通知供应商按协议予以退货。 5.4药品发放与使用 5.4.1严格按照有效期顺序“近效先出”的原则发放和调剂和使用药品。 5.4.2发放有效期短于6个月的药品时应向患者口头说明并标注使用期限。所发放的药品有效期短于患者使用天数时,不得调剂。 5.4.3发放需启封药品应告知启封后使用期限。 5.5病区备用药品效期管理 5.5.1根据《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护士每月对备用药品的效期进行检查,并及时将效期接近6个月的储备药到相应药房进行更换。 5.5.2无法更换的近效期药品需放置统一的警示标识。

医院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1.目的 保证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 2.范围 医院科室/部门、员工、医学学员、患者、来访者。 3.定义 药品有效期:是指该药品被批准的使用期限,表示该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药品有效期应以药品包装说明书上标明的有效期限为准。 近效期药品:是指药品有效期在6个月以内的药品。 4.内容 4. 1药品入库: 4.1.1入库验收时:检查包装上标明的有效期,药品有效期在6个月以内的药品一般不得入库,确实紧缺或临床必需的需经药品供应办负责人批准方可入库;医院制剂效期6个月的药品,剩余有效期不得少于4个月,效期3个月的药品,剩余有效期不得少于2个月。 4.1.2药库盘点:药库每月一次盘点,检查库存药品效期,填写近效期药品一览表,严格按照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按批号发放的原则。 4.2药品养护: 4.2.1近效期警示:

4.2.1.1药库、药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建立近效期药品一览表或警示牌,做好相应记录,登记有效期短于6个月的药品并注明批号,对短于 1个月效期的紧缺药品应每周检查。 4.2.1.2临床、医技科室:备用药品及抢救药品近效期2月内贴红色警示标识。 4.2.2滞销品种和近效期品种,应先在药房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剂使用,以控制报损率。完全滞销3个月的品种报药品供应办处理。 4.2.3有效期1个月内的备用药品及抢救药品,各临床、医技科室填写《药品报损申请单》《报损药品清单》,凭近效期药品实物到药库打印出库单,领取对应长效期药品,近效期药品实物交药品供应办集中销毁。 4.3药品发放与使用:药库发药,药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剂或配置药品,临床科室使用药品,应执行“近期先发(调剂、使用)”原则。 4.4分装片剂药品的效期管理:在药品有效期内,自分装日期起6个月内有效,分装药品的原包装药品效期在六个月以内,以原包装效期为分装药品效期。 4.5启封后药品的效期(未注明冷藏的,均指常温( 0℃-30℃)下保存 4.5.1药品说明书有规定的按说明书执行。

近效期药品管理规定

近效期药品管理规定 一、目的:为加强对近效期药品的管理,避免造成药品过期。 二、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三、范围:适用于效期近6 个月的药品 四、内容: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近效期药品的管理,避免造成药品过期。特制订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在库效期近6 个月的药品: (一)加强药学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对近效期药品的管理水平和责任心,加强对近效期药品危害性的认识。 (二)制定严谨、科学、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 (三)加强药品的入库、出库管理:在药品入库验收时,除检查药品的一般项目外,需特别注意药品的有效期。对已超过1/2 有效期的药品谨慎入库,对已经在 6 个月内的近效期药品,一律不得入库(临床有特殊需求的除外)。在药品上架摆放过程中,同种药品按有效期长短次序分开摆放,在药品出库时,严格按照“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发放药品。加强药品的日常养护工作,及时发现近效期药品并对其做出处理。 (四)充分发挥计算机在近效期药品管理上的作用:用计算机设定每一种药品的适当库存量,通过计算机预警为制定采购计划提供参考。 (五)划分区域,使用近效期标识。药库、调剂部门指派专人定期对责任区域内的近效期药品进行检查并作书面登记,同时对近效期

药品使用近效期标识,提醒药师在发放药品时给予注意。 (六)加强相互沟通,共同处理近效期药品:调剂部门加强与采购部门的沟通,近效期药品供货单位尽最大可能给予协助处理,送货时即为近效期药品的,所有损失均由供货单位承担。在日常药品管理过程中,发现滞销药品及近效期药品,调剂部门及时与药库及采购部门进行沟通,联系供货单位进行退货及其他相应处理。加强调剂药房内部各班组之间的沟通,各个药房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将近效期药品及本药房积压的药品内部之间调剂,以便加快使用。调剂部门在药品临近有效期3个月时,应及时报知药库管理人员,双方在近效期退货申请表进行登记签名。库管人员经采购员通知经营公司工作人员签字认可,并同时办理退货手续。 五、罚则:如药品因低于3个月而发生无法退回经营公司的,根据登记记录,追究责任人或责任部门经济责任,按药品购进价格全额赔付,并在科室周会上进行通报。

医院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

医院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促进医学装备合理配置、安全与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的原则,应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装备管理实行机构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 一、领导 分管院领导直接负责,并依据机构规模、管理任务配备数量适宜的专业技术人员。分管院领导作全院资金的预算管理、统筹安排。 二、医学装备管理部门 医院设备科作为全院医疗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参加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全过程。负责医疗设备的规划调研、立项论证、申报审批、合同签订、安装验收、维护保养、培训使用、报废鉴定、设备的调拨使用及报废报批工作。 1.负责医疗设备、设备质量管理的策划,并组织具体实施,对医用仪器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负责医疗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程序文件的归口管理;

3.负责对所购医疗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协助进行跟踪验证; 4.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 5.遵照国家法律规定严格执行落实医用监视计量装置、计量仪器的强制检定工作; 6.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7.加强大中型医疗设备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8.对设备实行科学管理,购置大型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属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甲、乙类品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照规定申请配置许可。急救设备齐全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 9.及时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 三、使用部门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疗器械设备采购计划的申请及讨论。 2.医疗器械设备,指定专人管理,严格执行使用登记表。认真检查保养,保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开机可用。并保证账、卡、物相符。 3.仪器设备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仪器的技术标准、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仪器前,应判明其技术状态确实良好,使用完毕,必须将仪器设备复恢至待机状态。

药品效期管理制度与流程

药品效期管理制度与流程 为进一步加强药品效期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减少医院损失,使药剂科的药品管理更加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责任人:库管、药房组长及成员。 内容: 1、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保证其质量的期限药品。有效期是根据药品的稳定性的不同,通过稳定性试验,研究和留样观察合理制定的。 2、药品应标明有效期,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按劣药处理,验收员应拒绝收货。 3、药品的采购应根据我院临床用药的需要对购进药品的数量进行科学预计,并应遵循勤购勤销的原则,尽量减少药品库存。采购药品时尽量选择距失效期较远的药品(生物制品不少于六个月、其它药品不少于一年)。距失效期不到6个月的药品不得购进,不得签收、入库,对效期不足6个月药品,加强养护管理及陈列检查。 4、按照药品的储存条件,采用避光、干燥、冷藏等措施加以保管。 5、药库保管员要严格填写入库验收记录,必须将药品的供应单位、名称、规格、产地厂家、单价、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书写完整。 6、根据一般处理规律,适量制定申领计划,避免药品挤压失效。 7、存放药品时掌握,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旧货未尽,新货不出的原则。 8、各药房从药库领取药品时,应控制品种、数量和有效期,既要保

障临床用药的需要,又要防止过期失效。 9、药房对距失效期3个月的常用药品不能领用,必须计算在药品用完有1个月的时间。 10、效期药品管理责任到人,每位药房成员划分药品效期责任区,每月查看,近效期药品登记在效期本上,以便动态监测。 11、及时处理过期失效药品,严格杜绝过期失效药品售出。 12、药库保管员要做好药品动态分析记录,对入库2个月不出库的药品反馈给科主任,在了解医院用药情况或再行决定留存或退货。

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及职责熟知程度考试试题答案

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及职责熟知程度考试试题(填空题,保证全对;判断题自己做的,不一定全对) 一、填空题 1、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的三级是指(院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 2、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医学装备管理制度的落实监督)、(年度采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医学装备人员的相关法规学习)、(医学装备的定期计量监测工作的监督)、(医学装备使用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医学装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医学装备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的制定)、(医学装备购置、安装验收以及维修报废管理)、(医学装备安全使用科室的巡查、监督)及(医疗器械设备、材料的监督管理)工作。 3、对设备实行科学管理,购置大型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 4、凡有医疗设备的科室,要逐级建立(使用管理)责任制。指定(专(兼)人)管理,严格适用登记。 5、新进仪器设备在使用前要有医学装备科负责(验收)、(调试)、 (安装)。 6、仪器适用人员要严格按照仪器的技术标准、(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7、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本院的(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年度装备计划)、(采购实施计划)等重大事项进行(评估)、(论证)和咨询,确保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8、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负责确定建立本院医学装备(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工作制度细则),对其进行(审核)和(评价),监督(纠正措施)的执行。 9、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本院的计量管理体系,组成医院(三级计

量管理网络)网络,督促开展对医学装备的定期(计量检测)工作。 一、判断题 (×)1、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不负责医院材料的供应。 (×)2、医学装备管理部门负责医院的维修和保养。 (√)3、医学装备不负责医疗设备、设备质量管理的策划。 (√)4、医学装备部门对医用仪器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5、使用科室在仪器运转异常时,操作人员需要立即打开机器,将其排除故障修好。 (×)6、仪器设备损坏不能使用时,应即刻将其丢弃,重新购买。 (√)7、使用科室不可以随意的调用和借用医疗设备。 (√)8、仪器用完后、应由管理人员检查后,按照操作规程关机放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