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的西安

合集下载

西安革命公园景点介绍

西安革命公园景点介绍

西安革命公园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以纪念中国革命历史为主题的公园。

下面是对该公园的景点介绍:
1.革命烈士纪念塔:这座高耸的纪念塔建于1959年,是西安革命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物之
一。

塔身由花岗岩砌成,共有五层。

塔内供奉着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烈士。

2.革命广场:广场坐落在公园中心,面积广阔。

广场上树立着众多革命纪念碑和雕塑,代
表着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重要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等。

3.革命历史陈列馆:这座陈列馆位于公园内,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文物、图片和文献资
料。

馆内分为多个展厅,通过丰富的展品向游客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和英雄人物。

4.革命主题花坛:公园内有多个花坛,以红色花卉为主题,形成了各种革命纪念标志的花
坛。

这些花坛以美丽的花朵和绿植装饰,呈现出浓厚的革命氛围。

5.革命文化长廊:公园内有一条长廊,墙壁上展示着中国革命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


客可以在长廊中漫步,感受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6.革命纪念雕塑群:公园内树立着多座革命纪念雕塑,它们以独特的造型和形象生动地表
达了中国革命运动的不同时期的精神和意义。

除了以上景点,西安革命公园还设有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学习历史的场所。

请注意,以上景点介绍仅为参考,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在前往西安革命公园时,建议您提前查询相关信息并遵守公园规定。

气势恢宏-细数西安城墙十八门

气势恢宏-细数西安城墙十八门

追溯历史,“安远〞为何而来?“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遥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遥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

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清,安远门战争剧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

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

四、朝阳门朝阳门是东城墙最北一门,开辟于建国后。

因为这座城门朝着太阳,是每天第一个见到阳光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

城门内为东五路,门外为长乐路。

朝阳门五、含光门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西门。

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它的中门洞和西门洞,保存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

1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开掘出含光门遗址,发现花岗石制作的柱础、刻花的门槛门道。

现已把新建券洞城门置于遗址东西两侧,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建成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可以从城墙上进入。

据最新的考古成果显示,含光门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为完好的隋唐长安城遗址。

含光门其夯土保存达8米以上,三个门道的尺寸清晰,东、西两门道的宽度分别为5.3米,中间门道宽度为5.5米,含光门进深处长度为19.6米。

考古发现证明,含光门内两侧都有砌砖,有过梁式门道,门上有门楼。

含光门内有上门楼的马道,在门西侧,紧贴城墙。

有意思的是,不仅仅发现了实物遗址,考古人员还揭开了含光门昔日“行路〞历史。

中门道作为权贵门道,利用率低,所以几乎没有维修过,根本上保存着大唐初期砌门的材料与形制,大气精致;东、西门道屡次维修,根本上保存着晚唐时期粗糙的砖砌形制。

每个门道砌砖上都抹有白灰墙皮。

门道上车辙还在。

每个门道中部的石质门槛还存留着。

门道过梁和门楼的柱础等都完好保存着。

六、和平门和平门从和平门内向西走一直到文昌门之间的由青石板铺成的顺城巷就是下马陵,准确的说下马陵是一个陵墓。

2100多年前,即使汉武帝刘彻经过这里,也要下马步行,因为当朝著名的政治家董仲舒葬于此处。

下马陵便因此得名。

七、建国门建国门(摄影/yuahuajoe)八、解放门解放门位置原是开于民国时期的中正门,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而撤除,成为西安城墙一豁口,2005年重新连接,形成大跨度的桥拱式城门,从而使西安城墙全线贯穿。

西安城墙的历史沿革及变迁

西安城墙的历史沿革及变迁

城墙的历史沿革及变迁城墙-历史背景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

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

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

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

据史册记载;“鲸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

”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

城墙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由于唐朝末年战乱频繁,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唐末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驻防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建,因原来城大不易防守,于是对长安城进行了一次改筑。

改筑时放弃了长安的外郭城和宫城,只把皇城加以改修,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安福、延喜三门,北开玄武门,以便防守,但对城垣并未扩大或改修。

以后历经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宋、元两代,城的名称和建制虽屡有变换,但城垣规模却无改变。

元代时称为奉元城,是西北的一个重镇。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率军从渡河入陕,元守将遁逃,徐达占领奉元城。

不久,明朝廷改奉元路为府,这就是得名的开始。

城墙-城墙修建明代城垣曾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

古城堡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1961年城墙被列入国家重建文物保护单位后,迎来了重整旗鼓的东风。

1983年,市政府结合市政建设整体规划,投资1000万元,开始营建环城公园。

如今,城墙上的排水系统得以完善,敌台和垛口逐步恢复。

水经曲江池和兴东湖,引入护城河,像一条银链围绕着城墙。

护城河两岸植树后形成环城林带。

花坛、草坪遍布城墙之下。

从西门到东门,先后建成松园、牡丹园、石榴园、樱花园、吉备真园、含光阁、迷宫、元梯、吊桥、南门月城等游览点。

西安革命纪念馆介绍

西安革命纪念馆介绍

西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市中心南门外的南大街上。

该馆是为了纪念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先烈和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

西安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达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分为陈列展览区、文物陈列区和多功能活动区三大部分。

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和图片,展示了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中国革命历史。

馆内的展览分为七个部分,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设新中国”。

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展示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艰苦卓绝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此外,西安革命纪念馆还设有多功能活动区,包括会议室、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影视厅等。

这些设施可以满足不同规模和形式的会议、展览和活动需求。

西安革命纪念馆是一座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陕西辛亥革命的基本概况与历史意义

陕西辛亥革命的基本概况与历史意义

陕西辛亥革命的基本概况与历史意义一百多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伟大先导,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奋斗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对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以及失败的意义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取了很大的研究成果。

陕西辛亥革命,有力的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并掀起了北方各省的起义的序幕,树立了起义的榜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但是关于陕西辛亥革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重要意义和地位还需继续深入研究。

一、陕西辛亥革命的基本概况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从而全面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同年,10 月 22 日,陕西革命党人在西安积极响应,自称“秦陇复汉军”,高呼“兴汉灭旗”口号,建立“秦陇复汉军军政府”.西安为了响应恢复中国的伟大武昌起义一举攻占顽抗的西安满洲殖民者据点 - 满城 , 全歼满洲旗兵 ,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整个中国的上空都飘上了伟大的光复中国的共和旗帜。

不久,西安、关中、陕北及陕南的安康、商洛等地五六十州、县相继光复,起义后的陕西军政府在军械、粮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清军在省城东部的潼关、华阴等地,与清军进行的顽强斗争,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南方革命军在军事上的压力。

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山西革命军,派军队攻打运城,对山西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其革命形势很快波及到了河南、甘肃、山西等地,对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革命形势影响很大。

为了扑灭陕西革命,清廷曾派大军由河南、甘肃两路夹攻陕西。

陕西民军为保卫革命成果,在军械、粮饷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东线(潼关、华阴一带)和西线(长武、邠县、乾州一带)两个战场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减轻了武昌革命军的压力。

陕西地处冲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了粉碎清军的反扑,陕西革命党人同时在东西两者战场与清军进行激烈交战,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做出了巨大牺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

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

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

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

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

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共产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中共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东北军剿共遭遇失败:1935年9月20日,蒋中正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

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

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

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精锐部队,装备精良的109师孤军挺进陕北的吴起镇的方向,以往能征善战的师长牛元峰严重低估红军的作战能力,对红军的机动作战的能力估计不足,部队刚走到直罗镇,原以为离中央红军还很远,在布置完侦查岗哨以后,就安心睡觉,没想到红军用一夜时间即快速赶到,并在直罗镇罗织了一个包围圈,与22日凌晨拂晓突然发起进攻,毫无防备的东北军立刻被冲散,牛元峰从睡梦中醒来时,看见漫山遍野已全是红军。

陕西辛亥革命的起义与战争

陕西辛亥革命的起义与战争

兵,骑兵约五千余人,连同家属共有万余人。 命进攻,军政府
一些县城后进行残酷
起义军于 23 日黎明发动进攻,守城旗兵殊 为保持胜利果实
镇压,几近屠城。
死抵抗,战事极为激烈。傍晚,起义军炮轰北 东西两路作战。
2.战争持续,几无停战。武昌起
城门引爆了敌人弹药库,导致敌军慌乱后才
东路作战的
义后,南方诸省与清军前线的交战
相继起义宣布独立,这些战争起义拉开了辛 深悉后纷纷响应,当月之内,关中、陕北、安 东路军两次进军河南,占领阌乡、陕州、灵
亥革命的大幕。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 康、商洛等五六十州县相继举义,宣告光复, 宝。应山西起义军之邀,以东路军为首组成
用的陕西起义与战争有着不同于其他省份 只有汉中地区经历曲折,光复甚晚。由于清 秦晋陕三省革命军北伐司令部,分三路东
久的赵凤昌认为除了“四书”中的三部外, 名作[4]56-64。辜鸿铭回国时中文非常差,更谈 国最有修养的人朝夕相处,深受国学大师们
还有《孝经》、《孟子》等儒家名著;林语堂可 不上理解儒家经典了,何况还要翻译出来。 的影响,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中国文明的本
称得上了解他的为数不多的名人之一,认为 他的国学能够登堂入室也是有很好的机缘, 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西方文明,就很
辜鸿铭曾经翻译过《大学》等儒家作品;更多 也就是在他当张之洞幕僚的时候,辜鸿铭对 自然地得出了东方文明绝对不比西方文明
的学者只知道辜鸿铭曾经向西方翻译过儒 国学中的经典、诗文和歌赋等接触颇多,再 低下的结论。这也让辜鸿铭本人完完全全地
家经典作品,至于翻译过什么作品,至今还 加上张之洞的指点,使得他能在回国 20 年 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最终皈依儒家文学的
的一些特点。
汉中总兵江朝宗、兵备道黄浩效忠清室,打 征。左翼军副统领为陕西同盟会创始人井勿

陕西辛亥革命的一些史料介绍

陕西辛亥革命的一些史料介绍

陕西⾟亥⾰命的⼀些史料介绍陕西⾟亥⾰命的⼀些史料介绍⾼启宏⾟亥⾰命是20世纪中国的⼀次历史性变⾰,1911(⾟亥)年10⽉10⽇武昌起义,宣告了清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解,成为中华民族争取独⽴⾃主、⼈民民主、创建共和富强国家的⼀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程碑。

陕西是响应武昌起义最早的省份之⼀,我们的先辈为推翻帝制,建⽴共和、为祖国的民主昌盛进⾏了艰苦卓绝的奋⽃。

先⽗⾼⼜明是⾟亥⾰命的亲历者,⽗亲⽣于1886年,名明德,字⼜明。

是⾟亥⾰命先驱,陕西早期同盟会核⼼⼈物,近现代名⼈。

他年轻时就信仰孙中⼭先⽣民族、民权、民⽣的⾰命理论,1905年冬经井勿幕介绍加⼊同盟会。

宣统三年九⽉初⼀(1911年10⽉22⽇)西安起义,成⽴秦陇复汉军政府,曾任军政府军械官,负责制造地雷、炸弹,奔⾛于抵抗清廷疯狂反扑的东、西路战场,史推为陕西⾰命军制造军⽕的⾸倡者。

为嘉勉其功绩,孙中⼭亲书“博爱”⼆字相赠。

靖国军时期,⼜任总司令部兼第四路军军械处处长等职。

1922年秋,陕西靖国军总指挥胡景翼接受冯⽟祥改编后随冯部离陕,在胡部任军械处处长、兵⼯局局长等职。

孙中⼭、胡景翼相继逝世后,⾼⼜明退出军界赴京考察⾰命形势,以图再举。

"九⼀⼋"事变前后,秉承孙中⼭先⽣旨意,与友⼈集资创办西安集成三酸⼚、西安阿房宫电影院、西京中国国货公司、西北饭店等,希图发展民族⼯商、⽂化事业,实业救国。

他还是陕西著名的⽂物鉴赏收藏家。

晚年有《如是我见我知录》等著述留世。

1951年因病逝世。

⽗亲⼀⽣的事功深深的影响到我们家族的每⼀个⼈,其事迹散见于各种零星资料之中,经过多年的努⼒,在前期收集《⾼⼜明资料汇编》及建⽴“⾼⼜明纪念⽹”的基础上,我们于2009年5⽉终于出版了《⾼⼜明先⽣纪念集》。

书籍反映了先⽗历经清末、中华民国、直⾄中华⼈民共和国初建的主要事迹,也⼀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奋⼒崛起,推动民主⾰命進程的历史潮流。

书中除有关历史资料和专家学者的⽂章外,⼦侄后辈亦以⾄深的缅怀之情撰⽂纪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精神
• 辛亥革命留给了我们宝贵的无限的精神财 富和思想资源。面对未来,我们任重道远 。我们有责任深入回顾、学习这段历史, 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 革命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振奋精神,激 励斗志,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贡献 自己应有的力量!
摘自英国政府报告给议会的正式文 件
* *
• • • • • • • • • • • •
1.朱尔典爵士致格雷爵士函 我今天收到西安府的英国传教士肖乐克先生11月11日的来信,该信说,西安府的满洲人几乎已被歼 灭净尽。 2。朱尔典爵士致格雷爵士函 (1911年12月8日于北京发出,12月29日收到) 关于陕西省城西安府所演悲剧的可靠消息,终于传到了北京。所有满洲人全部都被杀,满城全遭破 坏。 3。朱尔典爵士致格雷爵士函 (1912年1月15日收到) 至于西安府的情况,曼勒斯先生证实了我们已经收到的关于在头两三天内屠杀满洲人的报道。他估 计普通的满洲居民有两万人被杀. 4。布坎南爵士致格雷爵士电 (1912年1月14日发自彼得堡) 关于伊犁,沙索诺夫阁下在回答我的问题时说:那个地区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该地的满洲人正在 被杀。 5。总领事务谨顺致朱尔典爵士函 (1911年12月5日于成都) 盖士利主教来函中的一份中文附件说:西安的满城遭到攻击,所有的满洲人几乎统统被屠杀。
辛亥革命时期回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 陕西回民参加辛亥革命具 有广泛的群众性,仅西安 一地就有一两千名回民直 接拿起武器,参加了辛亥 光复之役,不少人为革命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西安 驻防新军里的回族士兵马 玉贵,辛亥前几年受同盟 会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在 新军和西安回民中宣传革 命思想。光复后,马玉贵 被推举为军政府的总理粮 饷兼管军务都督,还兼任 秦陇复汉军第二协的协统 。
辛亥革命时期西安
辛亥革命西安旧址
西安辛亥革命学生起义
• 1911年10月22日,我国西北的 重要城市西安爆发了同盟会革 命党人领导的起义,并迅速波 及省内40余县,陕西成为我国 北方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 。在西安起义及以后与清军的 血战中,由陆军中学堂学生为 主要力量组成的学生军曾起过 不小的作用,但因时间已过去 近百年,年深日久,其事迹已 鲜为人知。 • 学生军的主要领导人是钱 鼎、王一山、牛策勋等人。
• 三、 陕西辛亥革命过程,武装斗争最激烈,民从参与程度最高,陕西 战事吸引了大量清军,减少了武汉首义地的军事压力,直到南北议和 ,宣统退位,共和告成,战事才逐渐平息。此后袁世凯不承认陕西民 军为起义部队,杨虎城将军自辛亥起义带领蒲城青年参加向字营赴乾 县作战。后回到蒲城原籍,铲除恶霸,兴办民团,开始走向他独立自 主的人生道路,成为千古功臣。
• 陕西的光复,使整个西北受到震动。宁夏府城银 川的哥老会头目刘华堂与西安革命军取得联系, 发动起义,占据银川。后来军政府在甘军马麒的 残酷镇压下失败。在祖国西北边陲重镇伊犁,受 武昌起义和西安光复的影响,由新军首领、同盟 会员杨缵绪等人领导发动起义,光复了伊犁。当 地汉、回、维、哈各族群众,支援并积极投入了 这次战斗。其中新军里的回族军官马凌霄起义前 负责联络和发动回族人民参加革命,起义中率领 协标军同清军力战,为伊犁的光复作出了积极贡 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九月初二日黎明,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凤翔下令进攻满城。满城在西 安城内东北角,面积约占全城的四分之一,是满洲驻防旗兵及家属的 驻地,是满人侵略者的殖民据点.守城满洲旗兵约5千人,有满人2万多人. 在张凤翔、钱鼎的指挥下,革命军经过一天激战,向满人侵略者和殖 民者猛烈炮轰,攻占了满城,驻防旗兵西安将军文瑞投井自杀,西安全 城光复。接着,革命军用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凤翔的名义发布檄文, 号召各州县厅响应伟大中国革命。
• 与此同时,钱鼎与张宝麟率百余人由西关入据陆军中学校,夺获器械 ,转而东南。张凤翔率大队为中路接应。不久由西门进城的其他各营 队,分别进占城内各衙署和军事据点。钱鼎率队占领了城内制高点之 一——鼓楼,并派人通知住在北教场的陆军中学的队长马晋三、学生 王一山、朱策勋等迅即组织学生队占领藩台衙门,保护藩库。其余城 内各衙门,几乎全部为哥老会大小首领所占据。
陕西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
•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 大革命。在这场革命运动中,以孙中山先生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一推翻 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长达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思 想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对中国人民进行以后 的革命事业发挥了先导作用。 • 陕西是辛亥革命中首先响应武昌首义的省份,陕 西的起义成功,为西北各省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 用,推动了辛亥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为辛 亥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史上留下浓 墨重彩的一笔。

二、高又明与孙中山、章太炎、于 右任、井勿幕、胡景翼等辛亥 前辈的交往 高又明作为陕西同盟会陕西支 部中的骨干人物,与孙中山、 章太炎、于右任、井勿幕、胡 景翼等交往密切。孙中山为了 嘉勉陕西革命军军火首创者高 又明的功绩,孙中山亲自书写 “博爱”二字相赠。这些珍贵 的墨迹,成为我们今天研究陕 西辛亥革命的重要史料,同时 也见证了辛亥先辈们之间情深 似海的革命情谊。
起义代表人物--高又明
• 西安起义迅速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首要原因在于陕西同盟会革命志士的 得力领导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高又 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功绩卓著的辛亥革 命志士。 一、 高又明早期的革命活动


高又明是陕西同盟会早期会员,他 是陕西泾阳县王桥高家堡人,名明德。 师从朱佛光先生,少年时代的高又明就 萌发了反满复汉的思想。辛亥革命中的 激进分子以及以后的陕西靖国军将领多 出自朱佛光先生门下。 1911年10月22日),会党哥 老会攻打满城,起义成功。高又明任秦 陇复汉军政府掌械官,负责制造地雷、 炸弹。高又明亲率炸弹队奔走于东西战 场,炸弹队大显神威,多次击退清军反 扑。



• 二、 陕西同盟会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基础好,因而在西安起义后,迅 速稳定局面。革命工作有序进行,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设置民 政、军事两条指挥系统,无论在军政府内的军政民事系统,还是委派 各路的干部,均是同盟会的同志负责。这些保证了陕西在辛亥革命后 历经护国、护法时期,均能追随孙中山先生始终站在民主革命的立场 。
西安的辛亥革命起义
• 1911年10月22日,西安为了响应恢复中国的伟大武昌起义,一举攻占 顽抗的西安满洲殖民者据点-满城,全歼满洲旗兵,在两个月的时间里, 整个中国的上空都飘上了伟大的光复中国的共和旗帜。当时武昌首义 消息传出,湖南、陕西最早响应。钱鼎提出召开紧急会议作决定。经 分别碰头,大家都认为应提前于10月22日起义,并欲推兼有同盟会和 哥老会两重身份的钱鼎为领导。钱鼎以革命利益为重,提出张凤翔为 领导。。 • 张凤翔,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同盟会定于当日中午12时起义 。同时推举张凤翔为统领,钱鼎为副统领,决定起义和进攻路线。 上午10时左右,陕西新军在张凤翔、钱鼎、张钫等率领下,分三路进 城。张钫、党自新等率徒手兵数百人冲进军械局,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随即分兵占领巡抚衙门。
• 高又明先生一生为民主革命做 出了贡献,但他从不居功自傲 ,在他的回忆录《如是我见我 知录》中对别的革命志士的事 迹尽量详细记载,而对他自己 的功绩则一笔带过。他对子女 严格要求,即使在晚年患病期 间也经常教育子女“要做一个 对社会有用的人,勿坠家声! ”。他的一生,为国为民,高 风亮节,鞠躬尽瘁。他和众多 的辛亥先辈树起的一座座丰碑 ,让后来人高山而仰止,永远 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西安辛亥革命起义的特点
• • 一、 起义准备充分。 自一九0五年冬井勿幕先生携孙中山先生令回陕建立同盟会组织,首先他的家 乡浦城县发展成员,进而扩展到渭北各县,至辛亥年入会都达百余人。其组 成成员包括现役军人,缙绅贤达,在野名流,在学士子,学堂教授。 在新军内部,钱定三、张伯英、党自新等会员,组织武学社、联络同志,揭 发反动军官的劣行,在地方名士及在北京同志帮助下,撤换了原新军协统。 而到之于革命之途"。辛亥起事成为陕军的骨干力量。 一九一一年井勿幕衔孙中山令,由上海返陕召集同志、在泾阳柏家花园水榭 亭策划在西北发动起义。是年六月初三,同盟会及哥老会首领在城南小雁塔 聚会。号三十六兄弟,歃血为盟,共图大事。 一九一一年三月,黄花岗烈士殉难,更加速了陕西同盟会在西北发难的步伐 。所以当农历八月十九武昌首义后,九月初一西安响应一举成功。
辛亥革命百年影展
•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影展尤 为引人关注,118幅历史 照片从不同的角度,主要 记录了发生在“首义之城 ”武汉的推翻封建专制统 治的伟大斗争。许多照片 因世间鲜见而弥足珍贵。 这次展览的历史照片一部 分来自历史档案,但有一 半以上是通过各种办法、 用了很长时间从美国、英 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及 中国香港地区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