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噪音污染整治实施方案

噪音污染整治实施方案

噪音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噪音污染是指超出环境容许范围的噪声,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整治噪音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制定噪音污染整治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一、加强源头治理,控制噪音排放。

首先,要加强对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工具、建筑施工等噪音源头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噪音排放标准,推动采用低噪音设备和技术,减少噪音排放。

此外,还需加强对噪音污染重点行业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噪音污染问题。

二、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建设。

城市规划应合理布局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减少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交叉污染。

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设置隔音屏障、绿化带等设施,减少噪音传播。

此外,要加强对建筑施工、道路修复等施工活动的管理,规范施工作业,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三、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环境意识。

加强对噪音污染的日常管理,包括对噪音源的监测、评估和治理,建立健全的噪音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理噪音污染问题。

同时,还需加强对居民的环境意识教育,提倡文明生活方式,减少个人行为对噪音污染的贡献。

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加强对噪音污染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噪音排放标准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噪音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同时,加强对噪音污染的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监测评估、处罚惩戒等机制,提高对噪音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加强社会监督,形成合力。

噪音污染整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要加强对噪音污染整治工作的社会监督,鼓励公众举报违法排放噪音的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

六、加强技术支持,推动整治工作。

加强对噪音污染整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噪音污染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利用先进的噪音控制技术,减少噪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噪音污染整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噪音污染整治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城市环境噪音控制措施

城市环境噪音控制措施

城市环境噪音控制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城市环境噪音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其身体健康,城市需要采取有效的环境噪音控制措施。

首先,减少交通噪音是城市环境噪音控制的重点。

交通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噪音源之一,车辆行驶、喇叭鸣响等都可能带来噪音污染。

因此,对于交通噪音的控制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加强车辆排放标准管理,提高车辆的噪音控制水平;另一方面是规范交通秩序,减少交通拥堵和红绿灯等交通干扰因素,从而减少噪音源。

其次,建设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减少环境噪音的关键。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将不同功能区域合理布局,避免噪音源与居民区的过近距离,从而减少居民受到的噪音干扰。

此外,加强对于工地施工、机器设备等建设工程产生的噪音管控,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于噪音治理设备和技术研究也是城市环境噪音控制的重要手段。

隔音墙、隔音窗、隔音材料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环境噪音;减振设备、减振材料等也可以在源头上减少噪音传播。

利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对城市环境噪音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的必由之路。

此外,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也是城市环境噪音控制的重要方向。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普及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市民自觉保护环境、减少噪音污染。

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开车行驶、合理使用器具等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环境噪音产生,实现环境与居民的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城市环境噪音控制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控制城市环境噪音,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相信在未来,城市环境噪音会得到更好的控制,居民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

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

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
(1)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
1)场地平整无积水,无散落杂物,排水畅通不堵,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及时处理。

2)各类材料分类按总平面布置图堆放,随施工作业随时清理、堆码,保持整洁有序、不泼散,不影响交通。

3)临时给水管道要无渗漏;临时排水设有沉淀池,排水畅通。

(2)现场主要出入口应设专人指挥车辆。

(3)基坑边设防护栏杆,坑、槽、洞口、井边设警示标志。

(4)开挖土方应随挖随运,道路定时清理,避免灰尘污染。

(5)加强夜间施工照明管理,保持施工区施工部位的规定照度,减少对施工区外灯光的直射。

(6)对于砼浇注等高噪音工作,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噪音污染。

(7)尽理使用电力施工设备,减少燃油对环境污染。

(8)生活垃圾要指定地点堆放,及时清理运去,减少污染。

环境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环境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环境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环境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土地利用与规划:环境工程建设需要占用土地资源,与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规划相互影响。

因此需要对周边土地利用进行调查研究,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2. 生态系统:环境工程建设通常会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包括破坏或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建设单位在规划和实施环境工程项目时应该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系统的原则和方法,例如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保护濒危物种等。

3. 水资源:环境工程建设通常会对水资源产生较大影响。

建设单位应该进行水资源评价,确保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水资源。

建设单位还应考虑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4. 大气环境:环境工程建设通常会伴随着大量的排放物和粉尘,对周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建设单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如安装污染物治理设备,加强排放标准的监管等。

5. 噪声与振动:环境工程建设通常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干扰和损害。

建设单位应采取噪声隔离、降噪和振动控制等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为应对以上影响因素,建设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充分评估影响:在环境工程建设前,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水资源、大气环境、噪声与振动等方面的评估,了解潜在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减轻措施。

2. 采取合理规划:在环境工程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特点和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建设布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采用先进技术:在环境工程建设中,应尽量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治理设备,提高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 生态修复与保护:对于破坏或改变的生态系统,建设单位应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恢复或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 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强对环境工程建设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建设单位落实环境保护要求,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充分评估、合理规划、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生态修复和加强监管管理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扬尘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方案

扬尘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方案

扬尘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方案扬尘和噪音污染是城市建设和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环境问题。

为了减少这些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针对扬尘和噪音污染的施工方案。

一、扬尘污染控制措施:1.湿法施工:在施工现场使用水进行喷雾,能够有效地抑制扬尘。

可以在施工地点和物料堆放区等需要抑制扬尘的地方设置喷淋装置,确保现场的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2.覆盖材料:对待爆微扬尘物料使用防尘覆盖材料进行覆盖,比如使用塑料膜、固定覆盖等方式,阻止扬尘物料散落。

3.减少物料堆放量和时间:合理控制施工现场的物料堆放量和时间,减少堆放物料的散扬尘机会。

4.清洁路面:在施工道路和周边区域经常进行清扫,保持道路面干净,减少扬尘污染。

5.装置洒水车:在需要频繁扬尘的施工地点使用洒水车进行湿化,及时控制扬尘。

二、噪音污染控制措施:1.噪音源控制:采用隔音材料或设备对噪音源进行包围,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噪音辐射。

2.噪音隔离:对施工场地进行隔音设计,例如设置噪音隔离墙等设施,降低噪音传播范围。

3.噪音防护设备:为施工人员配备防噪耳塞、头戴式防噪耳机等个人防护装备,保护其听力。

4.控制施工时间和频率:减少施工时间和频率,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或夜间施工,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5.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施工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减少异常噪音。

三、监控和管理:1.监测和测量:设置噪音和扬尘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扬尘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现场管理:通过设置监控人员或使用监控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对施工人员的操作和行为进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扬尘污染得到控制。

3.教育和培训: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施工人员对噪音和扬尘污染的意识,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扬尘和噪音污染控制需要从施工技术、管理和监测等多个方面进行,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才能有效减少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确保工程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环境噪声治理与防护

城市环境噪声治理与防护

城市环境噪声治理与防护
答案:城市环境噪声治理与防护的关键在于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措施。

需要采取有效的噪声监测和评估手段,制定合理的环境噪声标准并加
强宣传教育,建立噪声源控制和污染物减排机制,推动新技术和新材
料的应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城市环境噪声治理与防护方面,必须借助先进技术和科学手段,
对噪声进行监测和评估。

同时,要加强对城市噪声污染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参与噪声治理工作。

此外,城市环境噪声治理与防护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
对噪声源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限制噪声排放标准、加强执法监管和实
施惩罚措施,有效地减少噪声污染。

同时,推动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噪
声治理中的应用,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噪声治理工作的效果。

总之,城市环境噪声治理与防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
过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和技术创新,持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建设
宜居城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环境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和治理措施

环境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和治理措施

环境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和治理措施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庞大,施工工期较长,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才能完成项目,随之而来的是废弃物的产生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大多会产生三废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就现在而言,建筑企业将精力投入到建筑施工质量与进度当中,对施工现场环境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对此,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时,要依据我国颁布的相关条例进行施工,降低污染量,对施工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关键词:环境;建筑工程;施工影响引言我国整体经济稳定发展,离不开建筑行业的支持。

在绿色环保理念提出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处理建筑垃圾。

一旦建筑施工过程中忽视建筑垃圾处理工作,不仅会对施工区域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也会威胁周围居民生活安全。

建筑行业应与环境保护部门沟通协作,在合理配置各项资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对人们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提高建筑行业施工建设经济效益同时,注重提高环境效益。

与此同时,还要满足现代化建筑行业发展要求,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有效性,全面贯彻并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绿色化发展目标。

1.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环境问题1.1大气污染建筑工程施工中,粉尘产生量比较大,应用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会释放很多废气,因其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粉尘排放到环境中,会直接污染施工现场周边空气质量。

1.2扬尘在建筑施工现场,大量粉尘的存在造成巨大污染,扬尘会影响空气质量、人们的生活与身心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对粉尘的控制:①从源头上加大对粉尘的控制,采取合理方式来减少扬尘,对容易产生扬尘的土方等材料施工做好覆盖,使用遮挡与覆盖等措施来做好封闭,避免扬尘造成太大影响,在现场为避免粉尘的大面积扩散,还可以使用喷水设备来减少扬尘;②现场的管理很重要,现场路面硬化是减少扬尘的有效措施,因此,施工现场要做好清洁,运输车辆的来往应做好检查,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来监控现场的粉尘,是做好扬尘的控制和管理关键。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与对策措施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与对策措施

1本项目在建设期会对当地社会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了保护环境,避免和减轻不利影响,本评价特提出缓解和补偿措施方案,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带来的正面社会影响。

本项目建设施工期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有:施工弃土;施工引起的扬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施工机械的冲洗废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泥浆水及建造垃圾;施工机械噪声及振动;建材运输对交通的影响。

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见表1- 1。

虽然施工期产生的这些影响是局部的,短期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这些影响也将消失,但施工的文明程度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物质文明和现代化程度。

表1—1 项目建设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建造施工阶段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围场、平整土地生活垃圾、施工垃圾尘、噪声、阶段推土机、铲车、运输卡车NOx 、CO、HC 挖土、基础施工裸露地面、土方堆场、土方装卸过程、尘、噪声、污水、阶段道路扬尘、建材堆场等NOx 、CO、HC厂房构筑阶段建材堆场、建材装卸过程、车辆行驶道路扬尘等运输卡车尘、噪声、N O x、C O、HC建造物内外装饰锯木机尘、噪声设备安装阶段风镐、冲击钻等施工现场污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工程采用浇筑,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污水;·露天堆放建造垃圾和弃土,在雨天受雨水冲洗产生的污水·施工期因挖土、混凝土搅拌等使用机械设备,该设备和维修中可能发生渗油、渗漏或者通过雨水冲刷而产生的污水;·工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建设期的施工排水其中主要含混凝土块、石子、泥沙等形成的泥浆水以及工地雨水承接雨水形成的地面径流。

施工泥浆水和工地雨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将造成下水道阻塞,使区域排水不畅,造成阴沟水上翻和地面积水,严重时影响区域环境和城市交通等。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指暂时食堂、厕所等产生的生活污水.食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油和有机污染物,厕所污水中除含有大量氨氮外还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
随着城市建设、交通与工业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环境噪声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也日趋严重。

政府部门已经对噪声危害高度重视,环保部门也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针对性的制定出控制噪声的相关规定标准和要求,并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噪声污染源还是逐日增加,因此治噪防噪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

本文主要介绍城市噪声危害,并提出几点防治策略,以期能够为城市环境的环境保护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城市噪声有多种来源,但工业生产与交通运输最为主要。

国内外研究共同认为,主要的城市噪声来源为交通噪声,约占35%。

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均属于交通噪声,机动车引起的噪声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广,危害人数最多。

此类噪声严重危害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正常工作,甚至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是城市规划、交通与道路等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城市噪声影响来源和危害
(一)影响人们心理健康
吵闹的噪声会对人类思维产生干扰,使人精神难以集中,出现烦恼感,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而且妨碍睡眠或者休息。

相关研究表明,噪声声级与人们的睡眠程度成正比,噪声为40dB时,一般会影响10%的人;噪声达到70kB时,会对约50%的人造成影响。

换言之,噪声声级基本上与将人惊醒的响声成正比,突然噪声为
40dB可以惊醒10%处于睡眠状态的人;突然噪声为60dB可以惊醒70%处于睡眠状态的人。

强噪声情况下,还可能掩盖警报信号或是人们交谈,使人的注意力分散,容易导致多种意外产生。

(二)影响人们生理健康
噪声影响人们的生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首先是影响听力,人们若短时间内处于强噪声环境下,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听力疲劳,出现听力迟钝,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就可恢复正常听力。

然而,若人们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此种听力疲劳则难以消除,甚至会导致听力器官病变,出现耳聋。

若人们突然于140~160dB的高强度环境噪声中暴露,就有可能使听力器官出现急性外伤,导致鼓膜破裂,完全失听。

例如,爆照声浪容易使人们发生爆震性聋。

其次,影响人体机能。

有研究证实,强噪声环境下,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对于长期在此类环境下工作的人群,目前已经发现容易导致耳聋、头痛头晕、消化不良与神经衰弱等症状,可进一步引发心血管病以及高血压。

若噪声刺激更强,则会直接使人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视觉模糊、眼球振动、血压、呼吸以及脉搏大幅波动。

(三)影响社会经济
曾有学者对噪声污染的危害成本与社会成本进行评定,发现噪声导致的社会成本表现为以下方面:降低住宅价格,临街住宅价格通常要比远离交通干道,噪声干扰小的居民住宅低30~60%;增加噪音消除费用;有限资源的合理分派;管制费问题。

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用于居住环境方面的
改善费用越来越高,相应的社会成本随之增加。

二、城市噪声防治
(一)治理噪声源
首先,治理城市噪声源。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与交通规划,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机动车辆限制其进入市区,市区中限制鸣笛;大力发展噪声污染小的交通系统;对道路设施进行改善,加宽路面,以单行线取代双行线,保证行人、快慢车各行其道;禁止新建铁路穿越市区,对于已有铁路的区域设置天然屏障等隔声防护装置;市区交叉路口均架设立交桥或者天桥;限制市区上空飞机飞行。

其次,治理工业噪声。

要求污染源撤离市区,若噪声源不能撤离,改善其部件与结构,改进操作技术与生产工艺,降低发射功率。

例如,以焊接取代铆接,利用声音的衰减、反射、吸收等干涉特性,应用隔音罩与吸声材料控制噪声传播[2]。

(二)治理噪声的传播途径
第一,合理规划城市土地的功能区域,将钢铁厂、重工业区以及机械厂等重噪声区置于郊区,学校与居民区等低噪音区保证与重噪声区远离,商贸区与轻工业区等中噪声区允许临近低噪声区。

远离市区的位置建设车站、码头或者港口。

第二,控制人口。

人口集中必然会带来交通、商业以及工业的集中,城市噪声随人口密度逐渐增大,上海的环境噪声高达74dB,而北京的环境噪声已经达到75dB。

第三,道路两侧设置天然屏障,例如围墙、土坡与路障等,开阔地种植阔叶树、草木与灌木等,以衰减与吸收噪声。

第四,建设物建立在毗邻交通干线的小区外围,形成屏障,尽量
于地下设置交通干道;小区内设置绿化带,以起到隔声与吸收噪声的目的。

(三)接收处防噪措施
噪声环境下,佩戴耳罩、耳塞或者防噪头盔等护耳器,尽量减少停留在噪声环境中的时间;车间工作人员注意护耳塞的使用,若噪声源分散且多,可专门设立有隔声板的操作间,操作人员在其中进行工作遥控。

对于特殊区域,如办公建筑、住宅或者高级宾馆,采用双层中空隔声玻璃、空调设备与隔声窗幕。

小区住宅可采用减噪护栏与门廊;住宅的临街面空地植树或者种草,利用绿化带衰减噪声,绿篱与绿林均具有吸收噪声的效果,枝叶越密,噪声的吸收能力越强,绿色植物夏季能够吸收噪声7~9dB;室内顶棚安装吸声体或者吊顶吸声,墙壁采用无害的吸声材料进行处理。

对于呈“开放型”的大空间,为使交谈“私密性”增强,利用电脑等电子设备营造背景噪声,以达到“掩蔽效应”;利用易被接受的流水背景、空调系统或者通讯设备产生人工制造的背景噪声,例如,采用优美舒缓的音乐作为一种“掩蔽噪声”,采用隔声屏减少人员之间干扰。

城市噪声带给人们诸多烦恼,同时也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只要应用科学态度有效治理,就能有效减少噪声危害。

隔声、防声、吸声、防振处理能够减少噪声至少10~50dB;合理布局城市建筑,可降低噪声10~40dB;设置绿化带可降噪4dB。

净化环境,美化城市,减少噪声污染,当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