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死亡病因
医学尸检常见致死原因

医学尸检常见致死原因医学尸检是通过尸体解剖和组织标本的检查来确定死因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致死原因,这些原因被确定后可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法。
1. 心脏病:心脏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心脏病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心肌损伤)、心脏瓣膜疾病和心肌病。
2. 癌症:各种类型的癌症也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
常见的癌症类型包括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和肝癌等。
尸检可以确定癌症的类型和癌细胞的分布情况,有助于指导治疗和研究。
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这类疾病包括中风、脑出血、脑炎和脑部损伤等。
尸检可以确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具体原因,例如血管破裂、感染或颅内压增高等。
4. 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这些疾病包括肺炎、肺栓塞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尸检可以确定肺部的病变,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法。
5. 肾脏疾病:肾脏疾病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肾功能衰竭、肾血管疾病和肾癌等疾病均可导致死亡。
尸检可以确定肾脏的病变类型和程度,帮助医生进行治疗和预防。
6. 消化系统疾病:肠道梗阻、溃疡性结肠炎和肠道出血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死亡。
尸检可以确定肠道的病变和炎症程度,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法。
7. 感染性疾病:感染常常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脑膜炎、肺炎和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器官衰竭。
尸检可以确定感染的类型、感染源和病变程度,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预防。
尸检作为一种确定死因的方法,对于指导医生进行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常见的致死原因外,尸检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其他疾病的具体病变和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尸检结果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展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尸检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什么病排在死因第一位?最新十大死因排名

什么病排在死因第一位?最新十大死因排名导语:人的死因有很多种,但是死亡并不会告知你,在很多情况下,死亡可能是疾病或者意外等导致的,那么你们知道什么病排在死因第一位?之前小编为大家讲解过世界十五大致死因素,今天呢就为大家揭秘最新十大死因排名,感兴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最新十大死因排名1、缺血性心脏病:每年有876万人死亡当动脉因内壁脂肪堆积而变窄,从而减少流向心脏的血液,使其缺氧时,就会发生缺血。
轻度缺血包括心绞痛或胸部疼痛,最严重的表现是心脏病发作。
2、中风:每年624万人死亡中风是当血液供应被血凝块切断时发生的,在处理中风患者时,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脑细胞在几分钟内就会死亡。
3、下呼吸道感染:每年319万人死亡下呼吸道感染包括一系列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和水肿。
症状包括发烧、呼吸困难和疲劳。
这些感染对老年人或免疫系统虚弱的人构成很大的威胁。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每年317万人死亡吸烟会导致或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种疾病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使人难以深呼吸,并可能导致肺功能减弱和最终死亡。
5、肺癌:每年169万人死亡吸烟带来几种健康风险,其中一些最严重的是气管、支气管和肺癌,这是全球第五大死因。
不吸烟的人也可能患肺癌,但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要高得多。
6、糖尿病:每年有159万人死亡糖尿病会导致血糖水平的波动,使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面临高血糖的风险,以及更严重的问题,如中风和心力衰竭。
7、阿尔茨海默病:每年有154万人死亡虽然许多人不认为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这种疾病可能引发血液凝块和感染等并发症,阿尔茨海默氏症会带来很大的危险。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进行性脑疾病,它会导致大脑中异常的蛋白质沉积,从而导致严重的问题。
8、腹泻病:每年139万人死亡腹泻会导致身体迅速而频繁地排出废物,这会导致严重脱水,而在贫穷国家,往往会死亡。
估计每天有2195名儿童死于腹泻,超过死于艾滋病、疟疾和麻疹的人数总和。
揭秘现代人十大死亡原因

揭秘现代人十大死亡原因
星云大师揭秘现代人十大死亡原因
[原标题]星云大师:十大死因
人生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生,二是死;生之不易,死更艰难。
为了生存,种种努力奋斗,种种勤劳辛苦,读书求学,谈情说爱,生育儿女,负责家计,上要孝敬老人,下要抚育幼小,还要负责多少社会的责任。
除此之外,身体上的疲劳,心灵上的烦恼压力,外境的是非委屈,都感到生之艰难。
人不但求生不易,死神更是无时无刻不在虎视眈眈地伺机而动。
最近经统计的十大死亡原因,分别是:1.恶性肿瘤(癌症);2.脑血管疾病;3.心脏疾病;4.糖尿病;5.事故伤害;6.慢性肝病及肝硬化;7.肺炎;8.肾炎、肾症候群及肾慢性病;9.自杀;10.高血压性疾病。
死亡是每个人必经之路,但是有的人得享高寿,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自然寿终正寝,称为善终,这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也有的人正当青壮年的时候,意气风发,亟思有一番作为,却在这个时候医生宣布得了不治之症,结果因病撒手人寰,真是情何以堪!
因为生死是人生两大问题,所以佛教喊出“了生脱死”的口号。
但是追究起来,了生脱死并不是真的不死,而是在生死中有信仰的力量可以处理生死。
例如:满足、忍耐、明理、淡泊,这都能减少生的压力;再如对未来生命的憧憬,对求生净土的希望,对善因善缘得使来生更好的果报之深信,都能让我们对死亡有一些超脱的认知。
人要做自己的医生,平常多运动,饮食要节制,生活要正常,情绪要平和等,都能有益健康。
总之,十大死因虽然可怕,如果求生意志强烈的人,注意信仰、道德的生活,平时多运动,常保心情的愉快,各种死因也并非不能改善的呀!摘自星云大师著作《感恩生活之道》。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十大死亡原因:冠心病和中风是头号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十大死亡原因:冠心病和中风是头号杀
手
知道人是怎么死的,怎么死的很重要,因为能够评价一个的国家卫生系统工作的重点。
例如,一个国家心脏病和糖尿病死亡人数迅速上升,则极有必要开展行动。
所以,死因登记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更新了全球死亡原因数据。
2015年,全球共死亡5640万人。
半数以上(54%)由10个原因导致。
冠心病和中风是首位杀手,共造成1500万例死亡。
其次是下呼吸道感染(319万)、慢阻肺(317万)、肺癌(170万)、糖尿病(160万)。
痴呆(154万)是全球第七大主要死亡原因。
2015年道路交通伤害造成130万人死亡,其中约76%为男性成年和未成年人。
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导致全球死亡的70%,低收入国家的37%,高收入国家为88%。
高收入国家的10个主要死亡原因中除1个外,其余都是非传染性疾病。
但就绝对死亡人数而言,全球78%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最高,每10万人28.5例死亡(全球为每10万人18.3例)。
来源:WHO网站。
死亡病例总结

死亡病例总结死亡病例总结在医学领域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死亡病例。
这些病例对于医生、研究人员和公众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提供了关于不同疾病和死亡原因的宝贵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常见的死亡病例,并分析每个病例的特点和病因。
一、心脏病导致的死亡病例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
在许多情况下,心脏病发作会导致心脏停搏,最终导致死亡。
这种死亡方式往往突然且迅速,并且经常发生在没有预警或任何明显症状的情况下。
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二、中风导致的死亡病例中风是另一种造成大量死亡的常见原因。
中风通常是由于脑动脉堵塞或破裂而引起的。
一个中风发作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严重的中风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可以增加一个人患中风的风险。
三、癌症导致的死亡病例癌症也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癌症是由于细胞发生不受控制的异常增殖而形成的。
随着癌细胞侵入和破坏正常组织和器官,生命的基本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许多因素,如烟草使用、慢性感染、遗传等,都可以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四、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病例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个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吸烟和空气污染引起。
严重的COPD可以导致呼吸困难,最终导致死亡。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癌等,也可以导致死亡。
五、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感染是另一种可能导致死亡的严重健康问题。
许多细菌、病毒和真菌可以引起感染。
严重的感染可能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感染最常见的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血液。
除了上述常见的死亡病例外,还有许多其他病因可能导致死亡。
例如,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等等。
每个病例都具有其特定的特点和病因,需要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死亡病例对医学和公众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不同死亡病例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十大死亡原因

•据国家卫生部有关部门统计, 自然去逝的占10%,其余 90%都是因为非自然原因而 去逝的。哪些非自然的原因 呢?总的来说,有以下十种:
• (1)癌症:很多年来,癌症都是人类 死亡的第一个原因。由于它的死亡率 高,只要一发现很难治好,而且发病 很快,病人很痛苦,不是吃抗癌药伤 害身体其他器官,就是放化疗面容消 瘦,头发眉毛全掉了。为什么会得癌 呢?一是因为身体里有致癌物质,二 是因为细胞营养不平衡,活性不够, 免疫力低。人一旦患癌就很难治了, 只有早预防才是最好的办法。
• (10)高血压:发病率高(全国目前 有关1亿六千万人),并发症多(心脏 病、肝病、肾病、糖尿病、动脉硬化、 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等)。
• 以上十种死亡的原因,其中除了 意外、自杀是人为的因素,其他 大部分都是血液污染造成的,对 于这些病我们要做好预防,积极 治疗,天天清血排毒,活化细胞, 多运动,注意饮食,保持乐观的 心情,这样才能健长寿。
• (4)心脏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 肌炎、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跳过速、 心跳过缓等。由于血液脏了,心细胞功能 衰退,机能老化,导致心脏工作不正常。 多为急发症,死亡率高。
• (5)糖尿病:是人类的第三大杀手,其 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所引发的并 发症,如:心脏病、肾衰竭、眼失明、手 脚腐烂。三多一少是其最明显的特征,控 制饮食,早发现,早治疗。
• (6)肝病:肝癌、肝硬化、脂肪肝、 肝肿大、甲肝、乙肝、丙肝、丁肝等。 肝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它如果出 现了问题就相当于人慢性中毒。得了 肝病要少吃药,因为药物伤害最大的 就是肝,一般说明书上都有写:肝、 肾功能不全者慎服。应多营养,慢慢 恢复肝功能。
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十大原因及诱因

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十大原因及诱因
其中,85%的慢性病患者是14-64岁的青壮年
而家族病史使个人风险有特殊的比例:
癌症:肝癌,食道癌,鼻咽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都有家族遗传性倾向。
高血压:60%来自遗传。
老人痴呆症:近亲患病,本人患病率为25%
酒精中毒:父或母酗酒,子女有40%成为酒鬼的机会。
肥胖:父或母肥胖,本人有25%机率较为肥胖。
糖尿病:父母双方患病,子女有60%患病机率。
重大疾病的十大诱因:
1,吸菸过量。
吸菸者患肺癌死亡率是非吸菸者的7-14倍!
2,工业,食品,水,空气汙染
3,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可诱发癌症。
高血压病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是血压正常人的2倍多。
4,交通和职业意外
5,a型血者:a型血者患癌症的可能性最大,o型血者患癌症的可能性最小。
6,压力太大
7,偏肉食者:过多吃动物脂肪是诱发某些癌症的主谋,美国哈佛大学专家发现,每天以猪,牛,羊等畜肉为主食的女性,患肠癌的比例比那些每月只吃几次肉者高出2。
5倍。
8吃太多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
9c型性格者:医学专家以英文cancer(癌)的第一个字母c为这种性格命名。
表现为过度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悲伤、愤怒、苦闷。
这种性格特徵的人是正常人发生癌症危险的3倍。
10饮酒过量。
中国目前导致人体死亡的十大原因

中国目前导致人体死亡的十大原因:一、恶性肿瘤(癌症)肺、肝病(100%)胃、肠。
二、脑血管疾病三、意外事故四、心脏病五、糖尿病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七、肾病及肾病候群八、肺炎九、高血压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据卫生部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超1亿人口,并且每年以300万的速度递增。
我国肝炎患者超亿国民每天约15000多人死于慢性病,占全国总死亡率70%以上,个人、家庭社会,每年医疗开支超3000-6000亿美金。
/p-6587220.html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
据36个城市和78个农村县死因统计,2008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顺位: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见表12),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4%。
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顺位: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3.5%。
表12 2008年城乡居民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2 心脏病121.00 19.65 脑血管病134.16 21.733 脑血管病120.79 19.62 呼吸系病104.20 16.884 呼吸系病73.02 11.86 心脏病87.10 14.115 损伤及中毒31.26 5.08 损伤及中毒53.02 8.59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1.09 3.43 消化系病16.33 2.657 消化系病17.60 2.8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1.05 1.798 泌尿生殖系病 6.97 1.13 泌尿生殖系病 5.70 0.929 神经系病 6.34 1.03 神经系病 4.35 0.7010 精神障碍 3.69 0.60 精神障碍 4.27 0.69十种死因合计92.36 十种死因合计93.46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8208/200904/40250.htm广东10月启动第三次慢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广东居民总死亡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已占8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导致我省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
昨天,省卫生厅公布2006年分别导致我省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十大死亡病因,结果发现,死因顺位已经没有“城乡差别”。
据全省14个死因点统计,2006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死亡率116.36/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77.37/10万)、心脏病(死亡率64.94/10万)、损伤与中毒(死亡率45.53/10万)、呼吸系病(死亡率34.3/10万)、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率14.29/10万)、消化系病(死亡率10.38/10万)、泌尿系病(死亡率5.91/10万)、传染病(死亡率4.01/10万)、新生儿疾病(死亡率3.59/10万)。
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0.2%,与2003年相比,死因顺位无明显变化,但损伤与中毒死亡专率上升了29.49%,呼吸系病死亡专率下降了20.18%。
2006年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与城市居民一致,死因顺位已无城乡差别,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3%。
与2003年相比,心脏病死亡专率上升了15.70%,损伤与中毒死亡专率上升了23.24%,呼吸系病死亡专率上升了18.26%。
疾控专家分析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已经严重威胁我省居民的身心健康,主要与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日常行为有关城乡居民十大致死病因公布中新网现有新闻评论2007-08-16心肌梗死从现在至2030年,心肌梗死将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疾病。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心脏病已成为居民最主要的死因,心脏病始终排在本市死因的前几位。
心肌梗死等心脏病曾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心肌梗死的发生与气候有明显关系。
气候寒冷刺激将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如血压、血流速度,甚至神经内分泌系统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冠状动脉的不稳定斑块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导致斑块的破裂而引发局部血栓形成,使血流中断。
因此,已有冠心病的人冬季要注意保暖,戒烟戒酒,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在医生指导下将血压、血糖、血脂等调整到正常范围内,如果出现心绞疼应立即到医院抢救,从发病到血管再通的时间越短,心肌坏死的面积就越少,死亡危险也越小,也就越有利于治愈。
心肌梗死还与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缺乏规律,以及抽烟、酗酒,吃喝无度,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是导致心肌梗死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所以,要想远离心血管疾病,必须避免以上诸多危险因素,尤其要注意控制体重和心理减压。
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更要注意。
此外,35岁以上人群,要定期体检,保证每年一次;5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半年一次,以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常见病。
脑血管病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四大主要疾病之一。
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二位。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
脑血管病发病率为1~3‰,存活者中60~70%病人致残。
年龄的增长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增高,主要与人的逐渐衰老有关。
众所周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的衰老,各组织器官的机能逐渐减退。
而对于脑血管病的发生,起重要影响的是血管的衰老。
其衰老的主要表现是,动脉壁厚度增加,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弹性蛋白断裂,钙化和胶原增加等。
同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衰老性改变,包括平均寿命期缩短,细胞数量成倍减少,使动脉弹性降低,脆性增加。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流量减少,速度减慢,也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因素。
因此,适当调整饮食,合理使用大脑,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防止或减慢衰老,就可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在我国脑血管病要比冠心病多,占中老年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或第二位。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脑血管病已成为第三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仅次于心肌梗塞和癌症。
脑血管病在日本占总死因的首位,80年代报道与癌症并列。
脑血管病可累及各种年龄,但以50~79岁的人中最常见。
据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增高。
65~74岁组比35~44岁组患者高26 6倍,脑出血患者中50~59岁发病率最高。
脑血栓形成患者中以60~7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因此,加强脑血管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要预防脑血管病,要控制导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比如:.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等,再就是一定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像吸烟和酗酒等。
总之,脑血管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定会显著下降。
艾滋病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将继续加大,如果不从根本上加强预防措施,即便80%的人届时可以享受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仍将不断上升,在2006年至2030年的25年里,全球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将高达1.17亿。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值得一提的是,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
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
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
因此,艾滋病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
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
它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肺病全世界约有6亿人患有这种点滴累积、难以逆转的疾病,每年有270多万人因此死亡。
在我国肺疾病已经成为艾滋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后的第四大致死原因。
肺部疾病的范围很广,包括慢性呼吸道疾病,例如慢阻肺、肺气肿、哮喘(中国有1000多万哮喘病人),以及肺本身的疾病肺炎;传染性肺病包括慢性的肺结核和急性的SARS;职业性肺病则有尘肺、矽肺、农民肺等等。
被漠视的肺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室内污染列为继煤烟污染、石油污染后的第三代空气污染。
现代人一生有6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在城市里,这个数字要达到80%到90%。
富丽堂皇的大厦,舒适精致的居室,有时似乎也难以让人舒心呼吸。
更应重视的是由於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这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危害人类日益严重,如未予控制,日后将更为突出,这就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暨全社会的努力,做好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
这主要还是一个社会老龄化的问题,肺病如慢阻肺、肺癌均随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亦随之上升;由于老年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且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即使各种新抗生素相继问世,肺部感染仍居老年感染疾病之首位,常为引起死亡的直接因素。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气污染和吸烟的危害也愈发的明显,病因学研究证实,肺病的增加与空气污染、吸烟密切相关。
有资料证明,空气中烟尘或二氧化硫超过1000ug/m3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显著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碳、煤尘、棉尘等可刺激支气管粘膜、减损肺清除和自然防御功能,为微生物入侵创造条件。
工业发达国家比工业落后国家的肺癌发病率高,说明与工业废气中致癌物质污染大气有关。
城市大气中的铅80%来自汽车尾气。
汽车行驶中有25%-75%的四乙基铅(汽油添加剂)排入空气,除通过大气被人体吸收外,还能污染水源、土壤,通过饮水、进食进入人体,成为肺及其他器官的杀手。
吸烟是小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吸烟与肺病关切。
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高血压发布时间:2008-08-22 10:41:16 浏览次数:2391次来源:admin文字〖大中小〗高血压的定义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1)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3)有地理分布差异。
一般规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
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4)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5)与饮食习惯有关。
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
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7)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8)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