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地质编录要点
重大线状工程隧道地质编录编号代号、基点基线、影像记录表、不同情形下绘图方法、隧道工程采、送样单

附录 A(资料性)编号代号A.1 隧道编录段编号a)第1个字母代表隧道名称,取隧道工程名称的第一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
当不同隧道工程名称存在字母重复则以里程从小到大为顺序,里程小的隧道取第一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里程大的取第二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以此类推。
a)第二个字母代表隧道口位置,进口方向为J,出口段为C;若有明洞,明洞往进口方向开挖为M,往出口方向开挖为N;采用1个斜井或横洞开挖进入隧道主洞,往进口方向开挖为X,往出口方向开挖为V;当一条隧道有多个斜井或明洞开挖进入隧道主洞的,第2个字母改为数字表示,以隧道进口到出口为顺序,用1、2……表示斜井或明洞的序号。
b)第三个字母代表编录的帮壁方位,东壁为E,西壁为W,南壁为S,北壁为N。
示例:天硚山隧道有2个斜井,其中 1号斜井向进口方向开挖,编录南壁,其编录编号为T1S。
A.2 标本代号•定向标本 DB•构造标本 GB•煤岩标本 MY•化石标本 HB•动物化石标本 DH•植物化石标本 ZH•孢粉化石标本 BFA.3 样品代号•薄片 b•光片 g•重砂样 Z•基本化学分析样 H•光谱分析样 GP•水化学分析样 SH•外检样 WJA.4 基点编号a)隧道开挖时,基点自起点至终点按0、1、2……N的顺序编号。
当隧道为台阶式开挖时,第一台阶基点编号前冠以字母A,第二台阶基点编号前冠以字母B,依此类推,参见图1。
b)测量隧道进、出口坐标,编录基点和终点坐标。
坐标数据宜向施工方收集,也可编录承担单位自行测量。
c)观测前后基点之间的距离和高差,并用油漆或打钢钉在现场作好标记。
d)坐标测量结果采用全国统一的坐标系统和最新的国家高程基准,测量精度符合GB/T 18341的规定。
e)掌子面基线起点应与帮壁基线终点重合,掌子面基线与帮壁基线在同一水平面内。
掌子面形态采用规则梯形。
图A.1 隧道编录基点,基线设置示意图A.5 摄像和照相编号a)编号以1位字母+隧道编录段编号+数字编号+1位镜头高宽编号组成。
隧道施工技术要点与复杂地质处理

隧道施工技术要点与复杂地质处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逐渐成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支撑。
而隧道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和地质处理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就隧道施工技术要点以及复杂地质处理进行探讨,分析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地质勘探与分析隧道施工前的地质勘探与分析工作对于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通过采集勘探数据、分析岩土特性以及研究地下水流动情况等,可以确定隧道的设计方案,并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勘探与分析帮助工程师识别隧道所面临的风险,为隧道施工提供依据。
二、隧道开挖与支护隧道开挖是隧道施工的核心环节。
传统的隧道开挖方式主要采用人工开挖,施工进度慢且对劳动力要求较高。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化开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隧道施工中,提高了施工效率。
此外,隧道支护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隧道施工中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如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地质灾害处理隧道施工常常面临地质灾害的威胁,如地下水涌入、地层坍塌等。
地下水涌入是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对隧道形成威胁。
因此,科学合理地控制地下水的流动是保证隧道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地层坍塌则可能导致隧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下降,需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在处理地质灾害时,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隧道通风处理隧道通风是保证隧道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
在切开山脉或穿越城市建设隧道时,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和运行对于隧道的正常使用至关重要。
通风系统可有效排除污染物和废气,保证车辆和行人的舒适与安全。
隧道通风处理的技术要点包括合理的通风设备选型、通风系统布局和合理的通风风量控制。
五、地震防治处理地震是世界各地都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于隧道工程来说更是一大挑战。
地震容易导致土层破坏,使得隧道产生位移、断裂等。
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震防治处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要点。
水利工程隐蔽工程地质编录

水利工程隐蔽工程地质编录隐蔽工程是指在地面、地下或水体中利用隐蔽工程技术进行施工的工程,主要目的是将工程活动隐蔽地进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在水利工程中,隐蔽工程地质编录是对水利工程中所用的隧道、地下管线、浆壁、围堰等地质信息进行整理、记录和汇总的过程。
隐蔽工程地质编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地质概述:描述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况,包括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地下水状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评估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 隐蔽工程设计参数:记录隐蔽工程的设计参数,包括隧道或管线的长度、直径、倾斜度等。
这些参数是进行隐蔽工程地质编录的基本信息。
3. 隧道工程地质特征:描述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包括覆岩、基岩、断裂带、构造面等。
重点描述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4. 地下管线地质信息:记录地下管线的地质信息,包括敷设深度、土层性质、地下水位等。
特别关注地下管线的稳定性和防渗效果。
5. 土体力学参数:记录隐蔽工程所涉及的土体的力学参数,包括土壤背景、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土壤结构等。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6. 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信息:记录隐蔽工程中地下水位的信息,包括水位高程、水位变化情况、水文地质特征等。
这些信息对于隐蔽工程的施工和排水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7.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隐蔽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特征,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包括地震、滑坡、涌水、地层变形等。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灾对策和安全措施。
8. 工程监测与控制:记录监测工作的方法和数据,包括地表位移、地下水位、土壤应力等。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隐蔽工程地质编录是水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它为隐蔽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必要的地质信息,并为工程建设中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了依据,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隧道工程施工:公路隧道地形地质调查应注意哪些细节调查

隧道工程施工:公路隧道地形地质调查应注
意哪些细节调查
1、当隧道地区存在区域性断裂构造时,特别是存在全新活动的断裂和发震断层时,应调查新构造活动的痕迹、特点和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查明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程度。
2、当隧址区存在影响隧道方案的重大不良地质、特殊地质情况时,应进一步搜集调查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预测隧道开挖后可能出现塌方、滑动、挤压、岩爆、突然涌水、流沙及瓦斯溢出等的地段,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为方案比选和隧道设计提供依据。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含岩溶隧道)除按一般隧道进行调查、勘探、试验外,必要时还应进行水文地质动态观测或进行专题研究。
4、路线越岭的隧道,应查明不同的越岭高程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位置穿越。
5、沿河傍山地段的隧道,应调查分析斜坡地质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和水流冲刷对山体和洞身稳定的影响。
6、濒临水库地区的隧道,应查明岸坡的稳定性,水库库容及水位(含浪高和壅水高)等。
当隧道穿过岩溶洼地或坡立谷间的峰丛斜坡底部时,应查明洼地或坡立谷的季节性壅水的最高水位高程。
隧洞地质描述范本

1、(描述隧洞通过地层、岩性。
)本段隧洞穿越三叠系下统安顺组(T1a)地层,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灰岩,层间时夹灰黑色薄层泥岩。
2、(描述隧洞区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岩层产状、裂隙发育等。
)经开挖揭露,本段为单斜构造,无大断裂通过,岩层产状23~35°∠30~35°。
发育小构造描述如下:
⑴f1小断层:走向N60°W,倾向NE,倾角80°,洞内可见延伸长10m;断层破碎带宽度0.3m,胶结较差,沿破碎带有地下水渗出及发育小型岩溶;断层两盘岩体较完整(或较破碎,描述完整性,涉及到围岩类别)。
⑵L1大裂隙:走向N80°W,倾向NE,倾角85°,裂隙张开或闭合、充填等情况描述,延伸3m;
⑶K1溶洞:宽2m、高3m、深5m,充填情况、地下水等情况描述
……
本段洞室裂隙中等发育,主要发育三组:①走向N80°W,倾向NE,倾角85°,裂隙张开或闭合、充填等情况描述,延伸3m;②……③……
3、(地下水、岩溶等特殊地质现象描述。
)
4、(洞室施工方面需要描述的内容。
)梁山组(P1l)岩性复杂、软硬相间,易风化、软化、泥化的泥岩、炭质页岩是洞段主要穿越岩层,约占洞长的85%以上;受层间软弱夹层及岩层缓倾影响,岩石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洞室较潮湿,泥页岩风化卸荷明显,造成洞室顶拱范围稳定性差,剥落掉块严重,多处洞段施工中沿层面发生垮塌,施工中采用钢支撑、锚杆挂网喷砼等强支护处理。
5、(围岩鉴定。
)根据设计围岩鉴定:K0~K1属不良地质洞段,围岩类别为Ⅴ类。
隧道施工地质的内容及方法 (1)

隧道施工地质的内容及方法目录一、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和方法 (1)1.1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地质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1)1.1.1 既有资料收集 (1)1.1.2 地质素描 (1)1.1.3 洞内外水文调查 (4)1.1.4 监测测试 (4)1.1.5 超前地质预测 (4)1.1.6 综合超前预报和成灾警报 (5)1.2 施工围岩分级和围岩稳定性评价 (6)1.2.1 施工围岩分级 (6)1.2.2 围岩稳定性评价 (6)1.3灾害评估、防治工程措施建议 (6)1.3.1 灾害评估内容 (6)1.3.2 灾害评估方法 (6)1.3.3 防治工程措施建议 (6)1.4 竣工图及报告 (7)二、超前地质预报与测试技术要求 (7)2.1 地质素描 (7)2.1.1 工作要求 (7)2.1.2 素描资料整理要求 (7)2.1.3 及时整理标本 (7)2.1.4 提交的图表 (7)2.2 监控测试 (8)2.2.1 变形 (8)2.2.2 地表水文地质监测 (9)2.3 地质预报手段 (10)2.3.1平导 (10)2.3.2关于超前水平钻探的概念 (10)2.4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的技术要求 (11)2.4.1 人员要求 (11)2.4.2 预报方法和技术要求 (12)三、主要仪器设备简介 (17)3.1 地震反射波法 (17)3.2 地质雷达 (18)3.3 超前水平钻孔 (18)3.4 超前水平钻机 (18)3.5 超长炮眼孔 (19)四、不同探测方法人员配置及占用工序时间和处理时间 (19)五、施工地质资料整理要求及各种记录图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施工地质工作日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施工地质月报、年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隧道施工方案及地质勘探

隧道施工方案及地质勘探一、引言隧道是现代交通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地质勘探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介绍隧道施工方案的编制过程以及地质勘探的作用和方法。
二、隧道施工方案的编制1.方案编制的目的隧道施工方案的编制旨在规划和安排隧道施工的各项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最终的工程质量。
2.方案编制的步骤(1)项目调研:了解项目的背景信息、施工需求和限制条件。
(2)技术研究: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分析,确定施工方案。
(3)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包括施工进度、人员安排、材料采购等。
(4)安全措施:制定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工人的安全和施工过程的稳定。
(5)质量控制:确定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验。
(6)环境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地质勘探的作用和方法1.地质勘探的作用地质勘探是隧道施工方案编制的重要依据,通过地质勘探可以充分了解隧道所经过的地质情况,为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2.地质勘探的方法(1)地质资料搜集:收集已有的地质图、水文地质资料等,了解区域的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
(2)野外调查:利用地质工具和设备进行实地勘察,包括地质剖面观测、岩芯钻取等。
(3)室内分析:对采集的岩芯、土样等进行室内试验和分析,获取更详细的地质信息。
(4)地质模型构建:将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建立地质模型,为隧道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四、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及解决方案1.地层条件的不均匀性不同地层条件会对隧道施工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合理调整掘进方法、采用支护措施等。
2.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对隧道施工会带来很大的困难,需要通过合理的降水方案和隧道防水措施来解决。
3.断层和岩溶地质条件如果隧道经过断层或岩溶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设置断层带、加固岩溶地质区域等。
隧道地质编录总结报告

隧道地质编录总结报告
一、概述
本次地质编录针对XX隧道进行了全面的地质勘查与记录。
通过实地调查、钻孔勘探、样品采集和分析等多种手段,获取了丰富的地质信息,为隧道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二、地质构造分析
1. 地层岩性: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泥盆系砂岩、页岩及石炭系灰岩。
其中,泥盆系砂岩和页岩以软岩为主,石炭系灰岩较坚硬。
2. 地质构造:通过勘探发现,隧道区域存在数条断裂带,对隧道施工安全影响较大。
同时,地层中存在节理裂隙发育现象,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加固。
3. 水文地质:隧道区域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位较低。
但在雨季,局部地段可能出现短暂的涌水现象,需做好应急排水措施。
三、不良地质现象及处理建议
1. 软土:隧道进出口附近存在一定范围的软土,需进行地基处理,如换填、桩基等。
2. 岩溶:石炭系灰岩中存在溶洞,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
建议采用超前钻进一步了解溶洞分布范围,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注浆加固、套拱等。
3. 塌方:隧道洞身穿越地层存在一定的破碎带,易发生塌方。
建议加强超前支护,采用适当的开挖方法,如短进尺、弱爆破等。
四、结论与建议
1. 本次地质编录为隧道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基础资料。
2. 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掌握隧道周围地质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 根据编录结果,隧道穿越地层较为复杂,建议施工单位充分准备,合理安排工期,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施工地质编录要点
隧道施工地质编录主要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两部分。
前者由工程地质人员承担,后者由水文地质人员承担。
工程地质
洞内地质调查。
地层岩性描述(包括岩石风化破碎程度、岩体结果状态等。
)
地层分界线产状及其里程的确定。
地层产状及其变化的测量。
构造(断层等)位置、产状、宽度测量,断层性质描述。
节理裂隙统计,包括发育及分布,位置、产状、组数、间距,节理面闭合张开状态,节理面形态、延伸情况,节理充填情况,节理玫瑰花图制作。
特殊地质现象描述,(如施工揭露人工空洞、巷道或天然空洞如岩溶等的位置形态,充填物情况,坍方体出现位置,方量等等)。
通常情况下,洞内地质调查是对勘察设计地质资料的核实,补充和完善,应采用隧道洞身地质展示图,隧道地质纵断面图。
根据洞内地质调查结果编制完整的隧道地质纵断面图和隧道地质展示图,(根据需要附隧道施工掌子面地质素描图)。
需准确反映隧道施工揭示的实际地质情况。
特别是隧道施工中遇到的不良地质体(带)的出露位置、范围,隧道围岩级别,衬砌结构类型变更位置和长度,坍方、涌水、洞内泥石流、岩爆、大变形等地质灾害发生的规模、里程、位置和施工处理措施等等。
掌子面地质素描
地层岩性描述(包括岩石风化破碎程度、岩体结果状态等。
)
地层分界线产状及其里程的确定。
地层产状及其变化的测量。
构造(断层等)位置、产状、宽度测量,断层性质描述。
节理裂隙统计,包括发育及分布,位置、产状、组数、间距,节理面闭合张开状态,节理面形态、延伸情况,节理充填情况,节理玫瑰花图制作。
特殊地质现象描述,(如施工揭露人工空洞、巷道或天然空洞如岩溶等的位置形态,充填物情况,坍方体出现位置,方量等等)。
地质素描随隧道开挖及时进行,对岩性变化点、构造发育部位等复杂重点地段,应每开挖循环进行一次素描,其他一般地段不应超过10米进行一次素描。
围岩稳定性特征及支护情况
记录不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方式以及初期支护后的变形情况。
发生围岩失稳或变形较大的地段,详细分析、描述围岩失稳或变形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等。
进行隧道施工围岩分级
影象
隧道内重要的和具有代表性的地质现象应进行摄影或录像。
二、水文地质
洞内水文地质观测原则上应由水文地质专业承担。
作为工程地质观测是粗略的,主要记录出水点位置,地层岩性,目估出水量大小,如岩面潮湿、滴水、线状、股状、片状出水等。
必要时可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以确定水质对圬工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如水量较大,出水情
况复杂,应请水文地质人员进行处理。
地质素描技术要求
地质素描图应现场绘制,不得回忆编制或室内制作,可采用现场绘制草图,室内及时整理的方式完成。
地质素描原始记录、图、表应当天整理并及时反映在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及纵断面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