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合集下载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模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模版

第27卷 第1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 ol.27 No.12008年1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Jan.,2008收稿日期:2007–01–01;修回日期:2007–12–11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35679);2002年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资助项目(20020183061)作者简介:张 三(1960–),男,博士,1983年毕业于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教授,主要从事岩石力学试验研究方面的工作。

E-mail :zhangmail@ 。

砂土中单桩静载的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模拟周 健1,郭建军2,张 昭1(1. 后勤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系,重庆 400041;2. 中国科学院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1)摘要:介绍了论文格式和书写,作者可以按此短文的格式排版。

关键词:论文;修改;格式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VIEW SUGGESTION TO TECHNICAL PAPERZHANG San 1,LI Si 2,WANG Laowu 1(1.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Chongqing 400041,China ;2.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1,China )Abstract :A form of short paper is presented to show the review suggestion. The technical papers can be revised by authors according to the suggestion ,and it can also be processed in the form of this short paper. Key words :technical paper ;revision ;form1 引 言砂土中桩端荷载-沉降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实践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为例

以实践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为例

2022年12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Dec.2022 第39卷 第4期(总第122期) JournalofLvliangEducationInstituteVol.39 No.4(Sum.No.122)【理论研究】收稿日期:2022-09-21作者简介:姚 骞(1995-),男,河南济源人,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以实践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为例姚 骞,刘婉婷,王述红(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优势工科专业,在应对信息时代催生的行业技术理念革新和社会价值遵循演化的冲击下,基于工程实践、服务国家需求、回应社会关切、面向未来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东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立足未来科技发展趋向,优化育人路径、整合育人资源、解放育人思想,提出研究型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新定位,探索出了一套以实践为载体,四措并举、综合改革、优化体系、突出特色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教育体系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86(2022)04-0084-03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生根本性转变[1],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原创才干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外化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优势工科专业,在应对信息时代催生的行业技术理念革新和社会价值遵循演化的冲击下,基于工程实践、服务国家需求、回应社会关切、面向未来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以全国教育大会为起点,国家层面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顶层设计确定了教改的根本遵循和宏伟蓝图[2],其核心在于家国情怀、创造能力和社会意识。

2019年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9年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9年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评选结果公示
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议于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召开。

评审委员会由包括九位院士在内的十五位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学会理事长何满潮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副理事长康红普担任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评选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6项,现予公示。

公示时间从2019年9月5日-16日。

评审结果见附件。

附件:
1. 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评
审通过项目目录
2.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评
审通过项目目录
3.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评审通过项目目录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邮编:100029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2019年9月5日
附件1
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通过项目目。

2018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特等奖

2018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特等奖

2018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特等奖摘要:1.2018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特等奖简介2.奖项设立背景和意义3.评选过程和评审委员会构成4.获奖项目介绍5.公示期和联系方式正文:2018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特等奖是授予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奖项。

该奖项设立于1990 年,旨在促进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鼓励和表彰在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和工程应用的杰出人才。

2018 年的评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各省市和行业的相关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评,然后由学会组织评审委员会对初评结果进行终评。

评审委员会由包括8 位院士领衔、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及青年人才专家在内的共29 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任辉启院士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陈云敏院士担任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经过严格的评审过程,最终评选出6 个自然科学特等奖项目。

这6 个获奖项目分别为:1.**项目名称1**,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主要完成人:**姓名1**等。

2.**项目名称2**,主要完成单位:**单位2**,主要完成人:**姓名2**等。

3.**项目名称3**,主要完成单位:**单位3**,主要完成人:**姓名3**等。

4.**项目名称4**,主要完成单位:**单位4**,主要完成人:**姓名4**等。

5.**项目名称5**,主要完成单位:**单位5**,主要完成人:**姓名5**等。

6.**项目名称6**,主要完成单位:**单位6**,主要完成人:**姓名6**等。

公示期为5 个工作日,自公示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标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需加盖本单位公章。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导师简介-土木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导师简介-土木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导师简介-土木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导师简介1.罗迎社教授罗迎社,男,1954年1月生,湖南长沙人,二级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国家二级教授,我校首批“树人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人社部、湖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日本名古屋大学、岐阜大学国际合作研究员。

“工程流变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力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湖南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主任,国际流变学学会理事(唯一的中国籍理事)。

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流变学科学术带头人。

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3项(10672191,11072270,51178474);教育部重点、省自科重点和教育厅重点各1项;出版专著5本;发表学术论文147篇,其中SCI 收录32篇,EI收录49篇,ISTP收录2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9项,其中第一发明人各5项;获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3项、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奖、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化学学会联合授予的“第二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等多项教学科研奖励。

E-mail:lys0258@/doc/b25647362.html2.贺国京教授贺国京,男,1964年5月生,湖南岳阳人,二级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南省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带头人,瑞典Lulea大学兼职教授。

IASCE(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国际科学与计算工程学会)国际会员,IABS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 国际会员,IABMA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Maintenance and Safety, 国际桥梁运营与安全协会),全国结构物鉴定与加固委员会湖南分会委员,铁道部铁路特色(铁道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公路工程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教材编写委员会理事,湖南省建筑管理协会副主任。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显示性成果认定及加分细则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显示性成果认定及加分细则

附件: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显示性成果认定及加分细则(2017年修订版)一、学术论文1、发表已见刊的论文基础计分规则如下:◆1篇SCI一区期刊论文计240分;◆1篇SCI二区期刊论文计120分;◆1篇SCI三区期刊论文计60分;◆1篇SCI四区期刊论文计30分;◆1篇CSCD核心库期刊论文计15分;◆1篇CSCD扩展库期刊论文或SCOPUS收录期刊论文计10分;◆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计6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篇其它期刊论文计1分(含中英文,须含有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或e-ISSN)。

2、下列国家行业权威中文期刊而未被SCI收录的论文计25分:3、1篇SCI论文进入ESI 0.1%(全球TOP 0.1%,工程学或地球科学),追加1000分;1篇SCI论文进入ESI 1%(HCP,工程学或地球科学),追加300分;1篇SCI论文进入ESI 3%(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工程学或地球科学),追加150分。

ESI论文引用情况以当年奖学金评定成果公示之前为截止日期,以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出具的检索证明为依据,一个年度只能提交一份检索证明。

论文加分以参加奖学金评定当年实际计算。

4、被EI收录的期刊论文在原期刊类别基础上再追加5分;5、说明(1)上述所有论文均指期刊正刊论文,不含没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或e-ISSN的其它出版物,也不包含发表在国内非学术期刊上面的论文。

论文内容必须与所就读的学科领域相关。

(2)对于在SCI源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正式刊出或在线发表(online),被检索的论文需出具图书馆检索报告,SCI分区以刊出当年的中科院按期刊大区分区目录为准,刊出当年分区未公布的以上一年公布目录为准。

对于EI源刊上见刊发表的论文,需出具图书馆检索报告方可认定为EI收录,当年无检索报告而在次学年评奖有效区间内收录的,在次年评奖计分时可按EI收录分值扣除上一学年已按其他相应类别记分分值的差值计分(只计分差,凡已使用论文均不能再次使用作为门槛条件)。

我校论文入选2010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 潘一山

我校论文入选2010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 潘一山

我校论文入选2010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潘一山
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发布的信息,我校唐巨鹏,潘一山,李成全等发表的论文“有效应力对煤层气解吸渗流影响试验研究”入选2010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

该论文发表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第8期上,研究成果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049027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374040),采用自制的三轴瓦斯渗透仪,试验模拟了煤层气在复杂地应力条件下的赋存和运移开采过程,得到了有效应力与煤层气解吸和渗流特性间的关系,从实验角度证明了煤层气开采中三阶段主导作用的存在,研究结果对瓦斯灾害的有效防治和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科学参考价值。

中国科学信息技术研究所从2007年开始进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的评选,每年评选一次,国际论文源为前一年被SCI收录的中国论文,国内论文源为前一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的国内论文。

百篇最具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论文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50多个学科领域。

此次中国科技论文评选出的100篇国内论文分布在88个机构中,其中,工业技术40篇、医学29篇、基础科学20篇、农林牧渔11篇。

科研论文是科技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高等学校科研水平的反映。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科研鼓励和政策,不断夯实科研基础和科技平台建设,对科技人才和队伍建设加大扶持力度,科研论文数量稳步增长,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一级学科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一级学科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
Hydraulics of Groundwater
Jacob Bear
2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Elsevier Sci Ltd
3
Groundwater
Ground Water Publishing CO.
4
Water Resource Research
AmericaGeophysicalUnion
publishinguk20riverresearchandapplicationjohnwilleysonsltd21waterairandsoilpollutionkluweracademicpublishing22水利水电技术北京水利部信息研究所23水利学报24水文2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6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7水科学进展28工程勘察29中国农村水利水电30中国岩溶31人民长江32人民黄河33地球科学34地质科技情报35地学前缘36地理学报37地理科学38地下水39水资源保护40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41中国科学d辑42科学通报43武汉大学学报44四川大学学报45河海大学学报46清华大学学报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水文局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上海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武汉大学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中国地理学会等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水利部农水司陕西省水利学会环境水利研究会河海大学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武汉岩土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六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本学科一直是“211”建设重点学科群之一。近年来以环境污染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要特色,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这一地球科学优先发展领域,保持着自己的学科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获奖名单公示
2017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评选工作于11月5日结束。

共收到全国29所高校13个专业的89份毕业设计(论文),按照2017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评选办法,经网评、会评,评审专家委员会决定:2017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获奖人员共39名,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从2017年11月6日至11月10日。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邮编:100029。

联系人:陆文琳 064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2017年11月6日2017年“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获奖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字母排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