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9.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9.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9.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

9.声音的产生

【教材分析】

本课在课标中的位置属于物质科学领域,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课标要求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的起始课,重点让学生对声音产生的规律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本单元后几课打下知识基础。本课的思路是先让学生听各种声音,引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然后通过观察一些物体发声时的现象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经调查得知85%的同学认为摩擦、碰撞等方法是声音产生的原因,还有一定的误区,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声音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物体发声时现象的共同之处,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

1.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运用“求同法”,归纳物体振动发声的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概括实验事实的能力。

科学态度:

1.在探究活动中,发展认真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通过拓展资料,感受自然界声音的丰富多样,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归纳概括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

借助其它物体观察发声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