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框架 新颖 完整 教学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框架  新颖  完整  教学

优质文档可下载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第1 页共11 页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结构框架(人教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有形的手)、市场(无形的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调节人、财、物等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优点: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配置资源,推动科学技术 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 △建立良好市场秩序的措施:(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的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 △缺点(局限性)——市场失灵:(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一是市场不能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二是不能让市场 调节(如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等)(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征信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3)经济活动者必须学法尊法守法 用法,并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3)必要性:P83第三段 作用。(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 △宏观调控:(1)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 (1)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实现意义:这是中国 (3)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1)实现时间:2020年。(2)表现或特点:P86第二段。(3)新要求: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③资源节约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P44-45《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党和政府方面(参看笔记①②③);劳动者自身(参看笔记①②③)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表现:生产全球化 △解决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矛盾需要社会合理配置资源 市场调节 市场秩序 范、道德规范等。△市场规则的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2)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 (3)载体:跨国公司。(4)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其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 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 以经济手段(最常用的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P44-45《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党和政府方面(参看笔记①②③);劳动者自身(参看笔记①②③) (1)地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 (2)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位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攻方向)、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根本途径) 。 ②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是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 ③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5)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双刃剑”) (WTO ,1995.1.1,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银行W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WTO ):(1)地位或作 (2)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重要的,包括最惠国国民)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3)我国加入世贸(2001.12.11)的意义: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 (详见P96第一段) (1)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2)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 (1)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加快转变 (详见P97第二段)(3)促进“引进来”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总论  知 识 点 补 充 政治与经济关系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 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为经济服务 的。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实质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的核心问题国家政权问题。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知 识 点 补 充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 国 家 产生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本质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 会主义 国家 国家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 的广泛)和真实性(表现:有制度、有法律、物 质保 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 (为什 么?如 何?) 必要 性、 重要 性 立国之本;国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存 在;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调动积极 性, 保障民主维持治安) 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强化政府 服务职能,发展繁荣文化,改善民生构建

的 国 家和谐社会民主与 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或对立统一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统一:民主 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民主内涵的理解——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不是 全民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是与专 制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民主是相对的、具 体的,不是绝对的)。不能说任何国家都有民主 (民主制国家才有),但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 能。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公民的 政治权利和义务 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 资格条件 18周岁;未剥夺政治权利 选(被)举对象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地位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 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 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地位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 权方式及对象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意义端正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 作效率,清正廉洁自律 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 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 织。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 没有特权。立法上是不平等的),指平等享有权利与履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统一,不可分,是相对应存在 的,有权必有义,不能只有其一) ③坚持个 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的选举)与间接选举 (县级以上的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知识网络图(大全)

力学知识结构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V t =V 0+at S=V 0t+21 at 2 as V V t 22 02 += 2 0t V V V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 0,X=V 0t 竖直方向 Vy = gt ,y = 22 1gt 合 速 度 V t = ,2 2y x V V +与x 正向夹角tg θ= x y V v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描述量:线速度V ,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α,圆轨道半径r ,圆运动周期T 。 规律:F= m r V 2=m ω2r = m r T 2 2 4π 物 体 的 运 动 A 0 t/s X/cm T λx/cm y/cm A 0 V 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1、行星与卫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遵循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m =m ω2R=m( )R 2、在不考虑天体自转的情况下,在天体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F 引=mg,即?=mg,整理得GM=gR 2。 3、考虑天体自传时:(1)两极 (2)赤道 平均位移:02 t v v s vt t +== 模 型题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不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 非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能量关系为: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完全不能够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最多.此种情况m 1与m 2碰后速 度相同,设为v ,则:m 1v 1+m 2v 2=(m 1+m 2)v 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多,损失动能为 ΔE km =12m 1v 21+12m 2v 22-12 (m 1+m 2)v 2 1 .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弹性碰撞除了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外,还具备:碰前、碰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即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特殊情况:质量m 1的小球以速度v 1与质量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有m 1v 1=m 1v 1′+m 2v 2′,1 2m 1v 21= 12m 1v 1′2+1 2m 2v 2′2.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分别为: 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 m 1+m 2v 1 动 量碰撞 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直导轨上,静止着三个质量为m =1 kg 的相同的小球A 、B 、C 。现让A 球以v 0=2 m/s 的速 度向B 球运动, A 、 B 两球碰撞后粘在一起继续向右运动并与 C 球碰撞,C 球的最终速度v C =1 m/s 。问: om (1)A 、B 两球与C 球相碰前的共同速度多大? (2)两次碰撞过程中一共损失了多少动能? 【答案】(1)1 m/s (2)1.25 J .线球模型与杆球模型:前面是没有支撑的小球,后两幅图是 有支撑的小球 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由mg=mv 2/r 得v 临=? 由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即可 得 v 临=0 .车过拱桥问题分析 对甲分析,因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mg-?,所以(1)当v=?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0; (2)当0≤v?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危险。 对乙分析则:F N-mg=m , 甲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 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2. 自由落体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框架

F 含义: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根本属性:阶级性 我国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权利的广泛性 广泛性 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国家真实性制度、法律、物质保障 特点:对多数人的民主,对人民权益已经得以实现 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人专政 的专政 本质:人民当家民主 四项基本原则之一,立国之本,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坚持 (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新要求实行依法治国 (怎么做)强化政府职能 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权利与自由政治自由 监督权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权力与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 政治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基本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重要内容)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内容(有机构成)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目标 (不可或缺)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 政治生活(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了解)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公民中学生参与(学习)学习政治知识

(实践)贵在实践 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依据: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民主选举(重要因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 选举权利(重要尺度)是否积极参加选举 (重要标志)怎样行使选举权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方式专家分析论证 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 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 民主决策有助于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意义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政治参与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 的社会责任感 村民自治: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通过村民会 议发表意见;通过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约束自己和村干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干 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内容形式:居民委员会 城市居民自治作用: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民主管理意义: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 义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权利行使:批评和建议权利;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 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 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民主监督意义: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又有利于激 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 人翁精神 怎么做:一方面要敢于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含义: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进一步提高政府 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职能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社会生活要受到政府的管理 作用——便民利民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框架全部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商品含义:用于交换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有用性自然属性 价值:人类劳动社会属性 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本质:价值尺度:价格、观念的货币 货▲ 流通手段:交换媒介、实在的货币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发展: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 含义:实际发行量过多 纸币发行量 优点:实际发行量太少 币信用工具:信用卡(含义、优点)、支票(种类) 汇率(含义、变动情况、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就是什么(从不同角度瞧:起源、本质、职能) 树立正确金钱观如何获得(取之有道: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如何使用: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供求影响价格:间接因素、如何影响、结果(买方与卖方市场) 影响价格正比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反比 (单位商品)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 价价值规律:内容、地位、表现形式 一般规律(需求法则)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对不同商品的需求影响生活必需品变化大 价格变动高档耐用品变化小 的影响对相关商品的需求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品)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供给法则) 格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其她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物价总水平扩大内需的措施 影响消费当前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收入 的因素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未来预期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前提基础) 社会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 消消费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最常见)、贷款(含赊帐等)、租赁消费 类型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 费恩格尔系数(定义、变化的含义)▲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不健康)、求实心理(理智)▲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求) 正确的消费原则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含义、特征、意义)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因)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结构图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关于公民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履行……的义务.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要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 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二、关于政府: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政府的性质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是….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3).宗旨是…..原则是……. 4)政府要依法行政, 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5)自觉接受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树立政府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中国共产党 1、为什么?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指导思想(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执政理念。 3)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需要。 4)坚持这样做的意义,结合材料。(p63-64,三个只有才…) 2、怎么做?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始终保持性质,坚持宗旨)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6)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框架全部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商品含义:用于交换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有用性自然属性 价值:人类劳动社会属性 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价值尺度:价格、观念的货币 货▲ 流通手段:交换媒介、实在的货币 ▲ 货币流通规律: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发展: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 含义 纸币发行量 优点 币信用工具:信用卡(含义、优点)、支票(种类) 汇率(含义、变动情况、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是什么(从不同角度看:起源、本质、职能) 树立正确金钱观如何获得(取之有道: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如何使用: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供求影响价格:间接因素、如何影响、结果(买方与卖方市场)影响价格正比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反比 (单位商品)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 价价值规律:内容、地位、表现形式 一般规律(需求法则)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对不同商品的需求影响生活必需品变化大价格变动高档耐用品变化小的影响对相关商品的需求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品)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供给法则) 格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其他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物价总水平扩大内需的措施影响消费当前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收入 的因素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未来预期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前提基础)社会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消消费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最常见)、贷款(含赊帐等)、租赁消费类型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 费恩格尔系数(定义、变化的含义)▲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不健康)、求实心理(理智)▲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求) 正确的消费原则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含义、特征、意义)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因)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 框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定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文化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内涵与特点特点是人们的一种素养:后天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 是一种精神现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实质),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力量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 史中。(1.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综合国力繁荣的重要体现。 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文化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起决定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文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科技作用↑文化生产力作用↑ 化文化与相互影响(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相互交融(文化与民主政治交融;与国际政治交融) 作政治 [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世界反文化霸权主义]

用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措施: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 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义/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为综合国力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根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化特点潜移默化(过程)(影响思想和行为) 对深远持久(效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优秀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影塑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响人生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③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治生活知识框架

《政治生活》主观题复习资料 一、前言 1、本资料仅供参考,请同学们注意按教材体系(目 录、单元)、按主体、按某些核心词语、时政 等不同方式构建知识体系,并注意各单元、各 主体、各种制度、时政与教材等知识间的联系,做题中多思考、多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 旁通。 2、[命题热点]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主观试题从设问看,主要是从“为什么”和“怎样做”两个角度设置问题,从试题的设问看主要是考查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主体。知识点考查主要集中在第二单元政府和第三单元人大和政党。 3、[临考嘱托] (1)一定要重视对主干知识的把握,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各个系列的知识体系。 具体来说,如下: ①抓住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条主线,串联前三个单元的知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后面的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共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都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甚至对我国的外交政策也起决定作用。 ②围绕着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大代表等行为主体,构建各自的知识体系,并注意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 ③串联前三单元的知识,构建有关我国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依法治国的知识体系,将各个行为主体、各个政治制度融合其中。 ④从共性与个性两个角度,梳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从国际社会的一般理论和中国外交的具体理论两个角度,构建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体系。 (2)注意审题训练,明确各种不同类型主观题的特点,包括设问信息和材料信息的解读、具体知识的调动和答案要点的呈现等。 关注时政并注意与政府的职能等知识结合起来理解;对政府的相关知识不仅记住是什么,更要注意这些知识是如何运用的;尤其是对政府职能和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的知识更要注意如何运用,而政府职能中要特别注意经济职能和社会建设职能的具体表现。 4、政治生活主观题方法指导: 1、解答政治生活的题,一定要注意: (1)先看主体是谁或有哪些?看材料中主体的行为是什么?根据问题,结合材料,对应相关 知识,联系时政,全面组织答案。 (2)注意看是否涉及各种制度(联系各种制度的内容、作用)。 (3)注意把材料或已经想到的答案整合起来能否推出具有综合性的答案,如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注意“同生共死”,即只要有一个知识内容被体现,则还有其他知识内容同时被体现。(把握知 识的关联性) 例如: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指导思想等等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往往 同时出现。 2、解答政治生活的题,答到最后还要“翘尾”,即上升到一定高度。 如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 动现代化建设等等。 (政治生活的很多试题都是以小见大,所以答题时一定要上升到一定高度,这样才会扣题。) 二、按教材体系构建: 三、主体构建: 大主体: 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司法机 关、民主党派(性质、地位、作用、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优势)、人民政协(性质、主题、职能)、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小主体: 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政协委员、信 教群众、其他政治生活的参与者 (一)公民 1.公民为什么做某事/为什么允许公民做某 事,如:“为什么要允许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金版教材第二课考点二) (1)必要性: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地位、民主的特点、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权利和义务。 (2)重要性(对公民、社会、国家、国家机关、民主政治、时代任务等多角度分析) ①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 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②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 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推进现代 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高中政治知识框架大全

《知识结构全图》使用说明: (1)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层层掌握,理清知识脉络。 (2)查漏补缺,标注知识掌握中的弱点,加强记忆。 (3)区分知识掌握的程度,增强应试能力。符号表示:A —理解、略记;B —理解、强记;C —理解、强记、运用。 (4)第一遍以阅读为主,第二遍以回忆为主。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 经济生活每一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独立,所以以“课”为单位组建知识板块。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价值尺度的含义A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必须确定计量单位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B 流通手段的含义B 商品流通的含义B (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A 、商品流通与简单商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B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B 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C 外汇 产生过程(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及原因A 、优点B 、含义B 纸币发行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C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B 爱护人民币A 电子货币(产生原因、具体表现)B 现金结算使用纸币,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工具B 货币产生的原因B 货币的含义B 、本质B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B 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含义B 、要求(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B 世界货币:前提(国际市场)B 、表现(三个方面)、要求(金银、某种纸币)B 支付手段:产生原因B 、表现B 货 币的发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 信用卡:含义A 、银行卡的发放B 、作用B 、使用要求A 支票:含义A 、使用要求A 、种类B 外汇的含义B 、汇率的含义B 我国汇率的表示: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C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C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C 、意义C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总的来说,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有决定性因素(如价值),有非决定性因素(如供求);有直接因素(如价值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下纸币币值的变化),也有间接因素(如气候和地域的变化引起供家宏观调控政策引起供求的变化);间接因素还包括主观因素(如消费预期引起供求的变化)。A 普遍 提 C 供求 商品 含义C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一般等价物 含义A 产生原因A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B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人们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不同的需要。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A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B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A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人们劳动的交换,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B 商品必和价值商品交使用价价值,关系着 起源 本质 职能 取之有道: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用之有益:有利于社会和他人、有利于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用之有度:花钱要有节制,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 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币,货币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货币与财富 C

高考政治生活知识框架与核心知识归纳

2019 一、国家问题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广泛性的表现: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民主的主体广泛。 真实性的表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随着经济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公民问题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政治义务(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没有特权,立法上是不平等的。即指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适用法律。但不能说权利与义务是相同或一样的。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是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3、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和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才能确保有序的参与。 4、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人大代表的选举→县及县以下:直接;县以上(全国、省、市):间接。(各级人大代

高中政治知识框架总结结构全图必修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知识结构全图》使用说明:

(2)查漏补缺,标注知识掌握中的弱点,加强记忆。 (3)区分知识掌握的程度,增强应试能力。符号表示:A —理解、略记;B —理解、强记;C —理解、强记、运用。 (4)第一遍以阅读为主,第二遍以回忆为主。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 经济生活每一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独立,所以以“课”为单位组建知识板块。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价值尺度的含义A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必须确定计量单位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B 流通手段的含义B 商品流通的含义B (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A 、商品流通与简单商品交换的区别A )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B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B 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C 货币产生的原因B 货币的含义B 、本质B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B 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商品 含义C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一般等价物 含义A 产生原因A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B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人们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不同的需要。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A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B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A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人们劳动的交换,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B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B 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 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 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 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A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质点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和坐标系参考系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 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 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 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公式:x=x1- x2 置和位移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坐标与坐标的公式:t =t 2- t 1 述——速度变化量 速度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 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 x/ t 单位:米每秒( 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 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 时速度度。 瞬时速度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 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电磁打点计时器 计时器测速度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速度—时间图像( v- t 图象):描述速度 v 与时间 度t 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 的描述——加速度比值。 公式: a= v/ 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m/s2) 加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 速度方向的关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 系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 v-t 图象看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加速 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进行实验 车速度随时间处理数据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物理选修3-1 一、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 =1.60×10-19 C );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 K Q Q r =12 2 (真空中的点电荷){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 k:静电力常量k =9.0×109 N ?m 2 /C 2 ;Q 1、Q 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 F q =(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 :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 KQ r =2 {r :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 ),Q :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AB U E d = {U AB :AB 两点间的电压(V),d:AB 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 =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 AB =φA -φB ,U AB =W AB /q =q P E Δ 减 8.电场力做功:W AB =qU AB =qEd =ΔE P 减{W AB :带电体由A 到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 AB :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V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ΔE P 减 :带电体由A 到B 时势能的减少量} 9.电势能:E PA =q φA {E PA :带电体在A 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 :A 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 P 减=E PA -E PB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 位置到B 位置时电势能的减少量}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W AB =ΔE P 减=qU AB (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12.电容C =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εS C 4πkd =(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 =0):W =ΔE K 增或2 2 mVt qU =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 0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 : 类平抛运动(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d U E =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 =V 0t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2at d =, F qE qU a m m m ===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 的总量平分;

高中物理知识框架

高中物理知识框架 高一上物理(必修一) 专题考点存在主要问题分值比例常见题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认识运动 2、时间位移 3、记录物体的运动信 息 4、物体运动的速度 5、速度变化的快慢 6、用图像描述直线运 动 随着高中知识层次 的加深,概念的抽 象性,对学生物理 感知能力的要求较 高,同时对学生思 维力度的高要求, 使得很多学生无所 适从。 期中:30-40 期末:10-15 高考:5-10 选择题 计算题 实验题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从自由落体到匀变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 公式的理解深度 公式的灵活运用 其中:60-70 期末:20-30 高考:10-15 选择题 计算题 实验题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 2、研究摩擦力 3、力的等效和替换 4、力的合成与分解 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弹力方向的判断, 摩擦力计算问题, 方向问题都是难 点,力的合成和分 解技巧的掌握。物 体的受力分析,静、 动态平衡是本章难 点。 期末:20-30 高考:10-15 选择题 计算题 第四章力与运动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2、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 4、牛顿第二定律 5、牛顿第二定律的应 6、超重和失重 7力学单位惯性理解深度不 够;牛二律的灵活 运用,解题技巧的 不熟练;三定律间 的关系不明朗等造 成学生不能对问题 进行综合分析,失 重、超重运动特征 的混淆 期末55-70 高考(运动与力学 综合):45-60 选择题 计算题 高一下物理(必修二) 第一章抛体运动1、什么是抛体运动 2、运动的合成与分 3、竖直方向的抛 体 4、平抛物体的运动 5、斜抛物体的运动曲线运动的合成与 分解,抛体运用的 类型、规律,几种 经典题型解题方法 的掌握(本章难度 很大) 期中:50-60 期末:15-20 高考:5-10 选择题 计算题 第二章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往往被学期中:40-50 选择题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 修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思想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人教版)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4、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唯物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