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概论笔记

新媒体艺术概论笔记
新媒体艺术概论笔记

新媒体艺术概论

课程准备

1.新媒体艺术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的艺术舞台上了。

2.新媒体艺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体现出具有新质的艺术内涵、思维和存在方式,但它仍是民族的。

3.新媒体艺术已成长为一种新艺术形态,一切都在探索中充满生命的活力。

课程介绍

第一节什么是新媒体艺术

第二节新媒体艺术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为什么要研究新媒体艺术

第四节《新媒体艺术概论》的授课内容

第五节怎样学好《新媒体艺术概论》

第六节《新媒体艺术概论》的课程安排

第二节什么是新媒体艺术

一媒体(媒介)

1.定义:狭义(media):负载信息的介质。(图像、文字等)

广义(communication):传播信息的工具。(如邮局系统,出版发行售卖,虚) 2.媒体与人类同时产生(媒体不只指新闻媒体,还包括信息出版、艺术媒体等。)

“结绳”与“鱼雁”

3.媒体的更迭与进步

旌旗、鼓角、烽燧、虎符、电报、GPS

二新媒体

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化

信息存储与传播媒介

三新媒体艺术(2,代表传播方向;3,人性化)

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传播、接受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

第二节新媒体艺术的形态特征

一造型机制

数字化机理,智能化功能,虚拟化呈现,海量化存储,非线性结构,网络化传播,无损花复制。

二本质特征

1.科学模拟(精灵鼠小弟)

2.多媒融合(把不同形态的媒介信息融合在一起)

3.互动参与

4.平等共享

(科学是让人“知道”,艺术是让人“感到”。“知道”不一定“感到”=_=!!造型机制是表层的,深层的是本质特征。数字化机理:过去不同的艺术使用的是不同的造型的物质材料,如音乐用声音造型;绘画用色彩,图案;摄影用感光和显影材料等。人们最熟悉的数字化结构:光盘。以扇形记录信息。新一代DVD 4.7G 存储介质的使用要和读取结合起来。地球上物质分四态,气态液态固态和等离子态。)

第三节为什么要研究新媒体艺术

一深化文艺理论研究

二深化艺术史的研究

三深化门类艺术的研究

四促进新媒体艺术的健康发展

五培养新媒体的创作和批评人才

绪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目的:建构课程的理论支点

重点:怎样研究新媒体艺术现象

难点:梳理对象的复杂结构

课时:4

新媒体艺术研究的对象

一、同词义异的辨析:“新媒体艺术”指什么(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

二、异词同义的辨析:“新媒体艺术”叫什么(如《乐中书》,属于新媒体艺术,

但是也是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新媒体艺术也叫做交互技术、计算机艺术等等)

辨析: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

三、新媒体艺术的三重含义

1.泛艺术层面的含义

新媒体节目中一切具有艺术性(审美性)的东西;

2.广义层面上的含义

新媒体上的一切艺术类节目,包括以数字方式复制的传统艺术作品

3.狭义层面上的含义

一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称为新媒体艺术。

四、三重含义各自的研究价值

(一)狭义新媒体——核心资源

(二)广义新媒体艺术——新与旧的结合

(三)泛媒体艺术——拓展性应用

新媒体艺术的最基本形态:新媒体的语言艺术(网络文学)、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影视艺术和音乐艺术。

第一章

第一节网络与文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自学)

第二节网络给文学提供的“审美场”

第三节网络文学的“超文本”写作(自学)

讨论:网络文学携手水平参差不齐,作品水平令人堪忧,对此,你如何分析与评价?

作业:现在网络上被称为文学的现象,被认为鱼龙混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价它?还是不是艺术、文学?尽管水平不高,但是发动水军等,即可节节攀升,甚至置顶,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好还是不好,未来发展倾向如何?

第二节网络给文学提供的“审美场”

一、文学传播的历史沿革与网络文学的回归意义

1、文学传播的机制与功能

文学传播的机制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传播是指文学作品创作完成后借助一定的载体,运用一定的传播方式,通过一定的社会渠道,促使作品扩散与存续,达到扩大影响,实现阅读的目的。

载体:文学的传播载体是指文学作品得以记载和传播的物质外壳,他是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如酒,乙醇是它的内容,液体是它的形式,酒瓶是外在形式。内在形式变了——液体变了,内容也就变了——分子结构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对于哈姆雷特来讲,故事是内容,悲剧是内在形式。印刷、装帧等,其变化不影响作品内容,为外在形式),规定了作家的书写方式与读者的阅读方式,也影响到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与渠道。包括口语、简牍、绢帛、纸张、电子模拟和电子数字。

文学的传播方式是文学传播的技术手段;他受制于传播载体,与传播渠道有关,会影响到传播范围与传播效率。主要包括语音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网络传播。

文学的传播渠道是指文学传播的机构和体制;与传播管理相关;同时会影响到文学接受心理感受。包括人际关系传播、商业发行传播和大众媒体传播。

文学传播的职能

文学传播的发表职能

文学传播的流通职能

文学传播的检选职能(出版审查制度等)

文学传播的作用

从个人行为向社会行为转换;

从生产活动想消费活动的转换;

社会管理机制的介入;

传播媒介与传播对象以及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互动。

2、文学传播的历史演进

文学的口头传播方式

文学的口头传播有两种,一是不经过书写记录的单纯的口头传播,二是经过书写记录的附加的口头传播。

文学的书写传播方式

文学的书写传播方式有两种类型:一是用文字记录传播中的文学作品,即先传播,再书写(例如我国古代的岳父是个和已经出版的民间文学);二是用文字记录创作中的文学作品,即先书写,再传播。

文学的印刷传播方式

文学的印刷传播方式,按照值班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雕刻制版印刷(亦称雕版印刷)、活字制版印刷和电子制版印刷三个阶段。

3、网络文学的回归意义

文学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书写出阿伯、印刷传播,一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参与权(主要是发表传播权)为代价,真正的文学诞生了;此后,文学传播一直努力与向绝大多数人恢复这一权利。

印刷依靠其巨大的发行量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但印刷转播时代出版发行体制的树状结构只能有限度地向绝大多数人恢复这一权利(享用权),却更严格地将绝大多数人拒之于发表园地之外。

文学的网络传播使这一努力目标得以实现。对于文学的网络传播来说,数字化是手段,网络化是结果,平等参与才是目的;因为网络的结构是网状的,网络上每一个结点(终端计算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它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送者;这就为每一位坐在终端计算机前的人同时享有作品享用权和作品发表权提供了硬件的平台。

文学传播熟悉网路化是文学人性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文学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二、虚拟中的交流渴望

1、排行榜中的作品形态分析

2、“交流”:网络文学凸现的精神本质

3、“交流”: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三、网络文学的“中场”写作

1、“文学场”:小场、大场与中场

2、中场的团体属性——准江湖

3、中场的写作心态——演示与互动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