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地块土壤管理方案及修复规划项目工程实施性计划设计编制指引

污染地块土壤管理方案及修复规划项目工程实施性计划设计编制指引
污染地块土壤管理方案及修复规划项目工程实施性计划设计编制指引

附件1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指南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适用范围 (3)

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3)

三、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 (4)

(一)项目背景 (4)

(二)编制依据 (5)

(三)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 (5)

(四)治理与修复技术比选 (6)

(五)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 (7)

(六)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 (9)

(七)劳动保护、消防与节能 (10)

(八)经费预算 (10)

(九)效益分析 (11)

(十)项目可行性分析 (11)

(十一)附件、附图 (12)

附件A (13)

附件B (16)

附件C (19)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技术要求,用于指导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的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地方财政或其他资金支持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前期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目标,正确选择治理与修复技术路线、工艺流程与参数,合理确定治理与修复周期和成本等。

(二)可行性原则

综合考虑治理与修复目标、治理与修复技术处理效果、周期和成本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合理选择可行有效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制定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实施方案,确保实施方案经济可行、技术可操作。

(三)安全性原则

确保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安全,防止对施工人员、周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及对生态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三、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项目背景、编制依据、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技术比选、工程方案、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劳动保护消防与节能、经费预算、效益分析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内容。

(一)项目背景

1.项目所在区概况

介绍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及环境概况。自然概况包括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地质等情况;经济社会概况包括行政区划,相关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定位等;环境概况包括区域内主要污染源类型、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土壤污染成因及变化趋势。

2.立项必要性

(1)土壤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简述土壤污染的总体情况,包括土壤污染物种类、来源、污染物含量、污染范围、污染区分布、污染源状况等;周边居民感受以及土壤污染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2)项目的代表性。简述项目的污染类型代表性、拟采用的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可推广性。阐述项目的实施对本地区和全国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具有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3)与政策的符合性。简述项目与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土壤污染防治行

动计划》要求的符合性,明确项目在相关规划中的地位,是否满足本地区社会民生需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要求。

(4)项目紧迫性。从土壤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项目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等方面阐述项目实施的紧迫性。

(二)编制依据

列出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计划)、标准和技术规范、前期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报告及评审意见、项目建议书等。

(三)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

1.前期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简介

简述项目前期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基本情况,包括调查时间,调查范围;采样布点方案、采集样品种类和数量;检测指标、检测方法、检测结果;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结果等内容。

2.治理与修复范围

根据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范围,包括四至范围、深度和土方量(附图件)。

3.治理与修复目标

根据前期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现阶段经济和技术条件,用定性语言与定量指标描述项目应达到的治理与修复目标。并依据拟选择的治理与修复技术类型,明确能评估土壤治理与修复效果的指标。

若以去除土壤中污染物为目的,应提出治理与修复后土壤中污

染物全量指标和全量变化指标,并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和当地土壤环境背景水平论述其合理性;若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活性为目的,应明确土壤污染物有效量指标及其测试方法、有效量变化指标;若以阻隔污染物为目的,应提出阻隔设施应达到的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治理与修复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音的,应执行相关标准等。

(四)治理与修复技术比选

1.治理与修复技术概述

简要介绍当前国内外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案例,包括技术要点、应用的条件与限制因素、治理与修复成本、周期等。

2.治理与修复技术筛选

结合项目土壤污染特征、土壤特性、地块条件等,综合考虑治理与修复目标、治理与修复技术的效果、项目投资和运行成本、治理与修复周期、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适宜可用的治理与修复技术。

原则上鼓励采用适合原地或原位治理与修复方式的技术。选择治理与修复技术应该按下列优先顺序:国内外有成功工程应用案例的技术、中试试验成功的技术、小试试验成功的技术;当现有资料和案例不能完全说明该技术是否可行时,应通过相关试验或技术测试证明拟选技术的可行性。

3.治理与修复方案比选

在技术筛选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土壤污染程度,治理与修复目

标、成本、周期、效果和工程条件等因素,至少形成2套关键技术或技术组合模式,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推荐一套相对优化的方案。方案中应考虑固体废弃物清理和废水、废气处理等内容。

(五)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

工程方案包括工程概述、主体工程、配套工程、主要设备、环境监测计划、二次污染防范和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

1.工程概述

列明项目工程的内容,包括工程规模、工艺流程等。

(1)工程规模。简述工程占地面积、治理与修复分区、不同治理与修复技术和各项工程(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的位置和占地面积、工程量和工程周期、运输线路、临时建筑物或构筑物等内容应在平面布置图中表达清楚。

平面布置图应采用适宜的比例尺(一般应为1:2000~1:10000),符合图式图例规范,图斑的边界和图例要清晰。如项目区及周边涉及水系和道路,也应在平面布置图中标示清楚。

(2)工艺流程。详细介绍工艺流程和具体步骤,包括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的主要作用和工程量、工艺与参数。从材料、设备、对土壤的处理流程和管理措施,到污染物的去向、最终污染介质的处置、土壤的再利用等,都应在工艺流程图中表达清楚。

2.主体工程

主体工程内容包括废弃物的清理与处置、污染土壤的清理挖掘、暂存和运输、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工程运行与维护等。

(1)废弃物的清理与处置。若污染地块中存在或治理与修复过程中残留化学物质等固体废弃物的,应按固体废弃物的类型和性质,明确固体废弃物的清理、收集、储运、处置方案。另外,还应明确治理与修复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的收集、暂存和处置方式。

(2)污染土壤的清理挖掘。若采用原地异位处理的地块,应明确地块内土壤清理挖掘方案,包括清挖范围、深度、清挖顺序、清挖工艺、清挖土方量等。

(3)暂存和运输。污染土壤需要转运的,应明确污染土壤暂存和运输方案,包括地块内临时堆场、地块外堆场的位置、运输车辆的规格和数量、运输路线等。

(4)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应包括永久工程(如填埋场)和临时工程(如堆场、污染土壤处置场、临时道路、临时仓库等)。从节约用地、保护环境、与整体发展规划匹配符合性、自然条件适宜、经济可行、二次污染防范等方面,阐述选址的合理性。

(5)工程运行与维护。根据选择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工艺,提出工程运行与维护的具体措施。

3.配套工程

应考虑其他配套工程内容,如临时用水、用电条件,防雨防渗设施等。

4.主要设备

明确需要购买或租赁的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和数量等。

5.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治理与修复全过程跟踪监测和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监测。监测计划内容包括监测介质、监测布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的时间节点或工程节点等。

监测关注的环节应包括对项目本身治理与修复效果和治理与修复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监测介质除了土壤外,还应包括施工区的径流水、周边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如涉及挥发性污染物,还应对地块及周边空气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以治理与修复的目标污染物为主,同时还应监测能评估治理与修复效果的其他污染物指标。如果治理与修复过程中有废水和废气排放的,也应对其进行监测。治理与修复后如需长期监测的,应制定长期监测方案。

6.二次污染防范和安全防护措施

二次污染防范措施应包括保护清洁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质量和声环境、以及防止污染扩散的所有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应包括施工人员职业健康防护措施、对周围居民的警示和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对治理与修复范围内构(建)筑物、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措施等。

(六)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

1.项目管理

说明项目管理机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并附组织机构图。

2.项目施工组织方案

结合总体要求和工程特点,至少提出项目管理的总体方案和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

项目管理的总体方案至少应包括:前期准备计划、勘察设计、

设备材料采购计划、治污设施建设计划、治污设施运营实施计划、进度保障措施等。

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至少应包括:总体施工流程计划、各施工区运营计划、工程建设及实施重点等。同时,提出工程施工具体时间计划安排,施工工期安排(并附项目实施进度表),分析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相关的应急预案等。

3.公众参与

说明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具体计划,以及舆情应对方案。

(七)劳动保护、消防与节能

1.劳动保护

2.消防

简要分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和重点消防部位,包括消防标准、火灾隐患分析、防火等级、消防设施及工程设计等。

3.节能

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是否受当地节能减排目标的限制。阐述拟建项目为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等。

(八)经费预算

1.经费预算

经费估算依据采用单价乘以工程量的合价法。估算价格一般采用当前的静态价,也可考虑动态价格。应说明有关单价和税率采用

的依据。总预算应包含详细的计算过程,并附总预算表。

2.经费使用计划

根据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和进度要求,提出经费使用年度计划。

3.资金筹措

说明资金的来源和额度,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等。

(九)效益分析

采取定性与定量描述相结合的方法,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说明项目实施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重点说明环境和社会效益,如受益人口,对环境质量改善、公众健康、社会稳定及就业等方面的影响等。经济效益可从土地资源增值及开发利用产生的经济拉动作用等方面阐述。

(十)项目可行性分析

简要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政策风险、技术风险、资金风险和社会风险等。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在项目实施期内,由于国家或地方相关政策的调整导致的风险。

2.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由于相关技术操作不当导致治理与修复效果或二次污染防治效果不佳等风险。

3.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项目资金不到位或未及时按时序足额拨付造成的风险。

4.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受到周边居民或媒体的高度关注,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对项目顺利实施带来影响的风险。

(十一)附件、附图

1.附件

承担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任务的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资质证明,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等。

2.附图

(1)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图;

(2)项目所在地的土地利用规划图;

(3)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图;

(4)项目区平面布置方案图,比例尺一般为1:2000~1:10000。

3.其他图件

(1)治理与修复工艺流程图;

(2)永久性建(构)筑物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附件A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大纲

1.项目背景

1.1立项过程

1.2项目所在地自然、经济社会及环境概况

1.3项目区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价结论

2.编制依据

2.1法律法规

2.2标准规范

2.3政策文件

2.4技术文件

3.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

3.1治理与修复范围

3.2治理与修复目标

4.治理与修复技术比选

4.1治理与修复技术概述

4.2治理与修复技术筛选

4.3治理与修复技术方案比选

5.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

5.1工程概述

5.2主体工程

5.3配套工程

5.4主要设备

5.5环境监测计划

5.6二次污染防范和安全防护措施6.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

6.1管理机构与职责

6.2项目施工组织方案

6.3公众参与计划

7.劳动保护、消防与节能

7.1劳动保护

7.2消防

7.3节能

8.经费预算

8.1经费预算

8.2经费使用计划

8.3资金筹措

9.效益分析

9.1环境效益

9.2社会效益

9.3经济效益

10.项目风险分析

10.1政策风险

10.2技术风险

10.3财务风险

10.4社会风险11附件、附图

11.1附件

11.2附图

附件B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格式要求

(一)标题格式(标题行距为单倍行距)

一级标题:例1 ××××(三号,黑体,无缩进);

二级标题:例 1.1 ××××(四号,黑体,无缩进);

三级标题:例 1.1.1 ××××(小四号,黑体,无缩进)。

(二)正文格式

字体:正文(小四号,宋体);

行距:段落行距22磅;

页面设置:纸张大小为A4;

页边距为:上3,下3.5,左3.17,右3.17(厘米);

首行缩进2个字。

(三)表格格式

表名:字体为五号,黑体,行距为22磅;

表头:字体为五号,黑体;

表格:表内文字为五号,宋体;

行距:表格行距为15.6磅;

规格:所有表格原则上为三线表,居中排列;

表序:如第一章的表依次编为表1-1、表1-2,第二章的表编

为表2-1、表2-2,依此类推;

表格页面:尽量采用纵向页面;部分表格内容较多,可用小五号。

(四)图形格式

图序:按各章依次编号,如第一章为图1-1、1-2,第二章为2-1、2-2,依此类推;

图名字体:五号,宋体,行距为22磅;

图中字体:小五号,宋体;

地图比例尺:地图尽量不大于A4的一个版面;

规格:所有统计图表(饼状、柱状、曲线图等)均可编辑;

图件要求:具有坐标、高程系统的地图,主要的地形、地物、水系、交通要素,图式图例规范。

(五)文字及数字格式

超标倍数、超标率比例:保留1位小数(正文、表格、图中均保留1位);

达标/超标比例(百分比)的变化:采用变化的百分点表示,如增加5.7个百分点;

年份:采用4个数字表示年份,如2008年;

污染物/监测项目名称采用中文表示,如铜;

污染物/监测项目单位:图、表和正文中都采用字母和符号表示,如mg/kg、mg/m3、μg/kg等(注意大小写);

有效数字:有效数字3位,如1.00mg/kg,或小数点后3位,如0.010mg/kg,当小数点后“0”超过2位时,表示为x.xx×10-x,

如1.00×10-3mg/kg。

附件C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基本信息表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指引

附件3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指南

2016 年9 月

四、工作方案框架 附 1 相关名词解释 附 2 附 表参考格式目录 一、总体要求 .. 二、编制步骤 .. 三、关键环节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细化任务措施 二)实施分类管理 三)强化风险管控 四)鼓励政策创新 错. 误 !未指定书签 错. 误 !未指定书签 错. 误 !未指定书签 错. 误 !未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6 年5 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于2016 年底前分别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重点明确到2020 年的任务措施和工作目标。为规范和指导各地工作方案编制工作,依据《土十条》,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指导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编制,市县级工作方案可以参照本指南编制。 一、总体要求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总体思路,分解落实《土十条》各项任务要求,重点明确本行政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网络和监管能力建设、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要求,农用地(重点是耕地)和建设用地(重点是污染地块)等不同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要求,未污染土壤保护、污染源监管、污染治理与修复等全过程管理要求,以及科技支撑、治理体系、评估考核等保障措施。 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统一部署、明 确要求、落实责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确定分 区域、分年度目标和任务,统筹安排部门和地方任务分工。市县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应与省级工作方案相衔接,以风险管控和保 护优先为主线,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土壤环境问题,有关市县要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环境风险管控等方案。 一是夯实基础、有限目标。与大气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全文)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 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施方案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施方案 1工程内容 根据示范区内重金属污染区的地形地貌因子(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分散系数、初始入渗速度、孔隙度)、土壤化学性质(酸碱度、水溶性钙含量、氮磷钾含量)、生物因子(酶活性、微生物总量、呼吸强度)等指标,判定影响区域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国内外相关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研究技术等相关资料确定本次示范工程工程内容及总体思路: 将东岭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侧兴隆场村涂家崖组10亩区域土壤污染严重的农田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基地。对选取的示范基地首先进行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监测,在调查监测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平整,一方面选取不同重金属富集植物种类及方法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示范工作,另一方面选取不同淋洗剂采用土壤淋洗法治理修复受重金属污染土壤。对于植物修复技术,在示范区不同片区分别种植对重金属铅、镉、锌、砷等具有较强富集能的蜈蚣草、黑麦草、向日葵等绿色植物进行治理修复研究,其中,对种植向日葵片区开展在向日葵根部土壤混和添加不同人工合成的鳌合剂对比土壤重金属治理修复效果研究工作;对于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中的淋洗法修复技术,在示范区内选取0.5亩土壤分别采用HCl、柠檬酸和Na2-EDTA三种常用淋洗剂和不同的淋洗次数等条件进行土壤

淋洗法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试验,利用一年时间初步取得示范治理成效,为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工作全面开展打好坚实基础。2工程具体实施方案调查 2.1土壤现状调查监测 ①现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图。 收集包括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 收集工程建设或生产过程对土壤造成影响的环境研究资料。 收集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的毒性、稳定性以及如何消除等资料。 收集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收集监测区域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气候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水文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遥感与土壤利用及其演变过程方面的资料等。 现场踏勘,将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丰富采样工作图的内容。 针对示范区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测量,确实示范区地形、地貌、面积、形状、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生物因子等指标。绘制示范区草图。 ②现状监测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将示范区划分为近乎等面积的四个区块,在每个区块中心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采样点1个,共布设4个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课程论文 摘要针对2014年4月环境环保部公布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撰写我国最严重的耕地污染中主要污染物镉、砷、滴滴涕和多环芳烃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关键词土壤污染;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 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中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19.4%,迫在眉睫的主要污染物为镉、砷、滴滴涕和多环芳烃[1]。 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所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促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降解成无毒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它已成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2]。由于我国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在农田耕地中重金属污染物镉、镍、砷、有机污染物滴滴涕和多环芳烃超标最严重,对这些污染物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本文重点阐述针对这5种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是土壤的活性有机胶体,比表面大、带电荷和代谢活动旺盛,在重金属污染物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微生物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固定、移动或转化,改变它们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可促进有毒、有害物质解毒或降低毒性,从而达到生物修复的目的[3]。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主要包括生物富集 (如生物积累、吸附作用)、生物转化(如生物氧化还原、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以及重金属的溶解和有机络合配位降解)、生物固定(如与S2-的共沉淀)、生物滤除(如细菌的淋滤作用)等作用方式。 1.1镉污染 将具有重金属吸附能力的天然蛋白或人工合成肽展示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可以提高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Kuro da等[4]改造了微生物表面蛋白使得当酵母金属硫蛋白( YMT )串联体在酵母表面展示表达后,4 聚体对重金属吸附能力提高5.9 倍, 8 聚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一: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监督管理,有效控制污染场地土壤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污染场地土地利用方式或土地使用权人变更时,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等活动的监督管理。 放射性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条(污染场地术语) 本办法所称污染场地是指因从事生产、经营、使用、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有害废弃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使土壤受到污染的土地。 第四条(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术语) 本办法所称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是指污染场地开发利用为住宅、商业、学校、公园、绿地、游乐场以及农业用地等敏感性用地。 第五条(管理职责) 环境保护部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3—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技术文件) 环境保护部负责制定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治理修复等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文件。 第七条(污染场地责任人术语) 污染场地责任人是指造成场地土壤污染的责任人或污染场地土地使用权人。 第八条(污染场地责任人义务) 污染场地责任人应当承担污染场地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的义务,并负担有关费用。 因改制或者合并、分立而发生变更的,污染场地责任人所承担的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责任,依法由变更后承继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承担。变更前有关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不得免除当事人的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责任。 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负责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并负担有关费用。有关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不得免除当事人的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责任。 由于历史原因不能确定污染场地责任人的,污染场地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负责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并负担有关费用。 第九条(监督检查与保密义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污染场地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条(举报) 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4—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 南 附件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2 编制原则 2.1 落实责任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是组织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详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要统筹各方力量、科学安排详查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任务;要建立工作机制,将详查相关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确保为详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准确的、可靠的基础支撑。 2.2 规范统一 各省(区、市)应依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编制本行政区域《实施方案》,确保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规范要求开展本行政区域详查工作。 2.3 上下结合 国家和地方上下结合,共同确定本省(区、市)实施方案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详查任务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适当增加调查内容。 2.4 部门协作

各省(区、市)环境保护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国土资源、农业、卫生计生等部门,充分利用各部门已有调查成果,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确保统一有序推进详查工作。 3 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2)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通知(环土壤〔2016〕188号); (3)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4)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系列技术文件。 4 工作准备 4.1 人员准备 各省(区、市)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成立《实施方案》编写组,参与编写的人员应熟悉本行政区域内土壤环境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掌握土壤污染基本状况,了解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4.2 资料准备 各省(区、市)应收集《实施方案》编制所需要的必需资料和辅助资料。 必需资料包括:各省(区、市)相关部门已经开展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更新数据等相关成果及资料;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空间位置遥感核实结果;省、市、县三级环境保护重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答案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土壤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 身的化学元 素组成及其含量。 2、农药残留期:指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75%-100%所需的时间。 3、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 无法被利用 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4、土壤净化能力: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 壤环境中的 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能力。 5、稳定化技术:指通过化学物质与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为不溶态的过程。 :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6、POP S 中持久存在 的,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 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 7、土壤环境容量:指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也不使

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8、农药半衰期:指施药后附着于土壤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10、土壤生物污染: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类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11、客土:指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上非污染土壤。 12、农药光解作用:土壤表面因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能而引起农药的分解过程。 13、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14、异位修复技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原地处理和异地处理的过程。 15、面源污染: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 16、污泥:指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以及从污水表面撇出浮沫的残渣。 17、土壤环境污染源:指土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 18、痛痛病:指人们长期食用镉含量超过1mg/kg的大米,而使镉在人体内累积所导致的一种骨骼疼痛的病症,也称骨痛病。 二、简答题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标

技术方案 投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单位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 (签字) 年月日 目录 一、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方案 (5)

1、项目概况 (5) 1.1 项目背景 (5) 1.2 前期情况回顾 (6) 1.3 场地水文地质环境概况. (8) 1.4 交通及处置场地供水供电. (9) 1.5 现场目前情况. (9) 2、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 (11) 2.1 修复目标值的选择. (11) 2.2 修复范围及修复量的确定. (12) 2.3 修复技术介绍. (14) 3、现场施工方案 (24) 3.1 污染范围界定与场地测量. (24) 3.2 临时设施建设方案. (26) 3.3 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 (29) 3.4 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 (33) 4、现场废水处置方案 (43) 4.1 现场洗车废水处置方案. (43) 4.2 原有废水池处置方案. (47) 4.3 渗滤液收集池废水处置方案. (49) 5、建筑污染解毒方案 (50) 5.1 建筑物解毒区域及工程量. (50) 5.2 建筑物解毒流程. (50) 6、危险废物处置方案 (53)

6.1 场内危险废物及工程量 (53) 6.2 危险废物的处置流程 (53) 6.3 危险废物处置流程及处置单位 (55) 7、污染土壤处置及场地修复方案 (56) 7.1 污染土壤处置接收场介绍. (56) 7.2 污染土壤修复前的处理. (57) 7.3 污染土壤处置工艺流程. (58) 7.4 场地修复方案. (59) 8、工程组织及工程安排 (62) 8.1 项目工程组织. (62) 8.2 工程进度安排. (63) 8.3 主要机械及施工材料准备 (64) 8.4 规章制度 (65) 8.5 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 (65) 8.6 劳动、安全、卫生防护. (66) 9、合理化建议 (69) 10、施工防控措施 (70)

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导读: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和文件精神,环境保 护部起草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见本版)、《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 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和文件精神,环境保护部起草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见本版)、《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为充分了解各方面意见,进一步做好起草工作,现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向环境保护部提出意见和建议。征集意见截止时间为2016年12月6日。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徐建李义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 邮政编码:10003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的监督管理,防控污染地块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防止造成污染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已关闭搬迁以及拟变更土地利用方式或者土地使用权人污染地块的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活动的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放射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定义】?本办法所称污染地块,是指因生产、经营、使用、贮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者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害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土壤及地下水中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存在人体健康或者生态环境风险的建设用地。 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是指土壤及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尚未被确定为污染地块的建设用地。 本办法所称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是指将污染地块开发建设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公园、城市绿地、游乐场等公共设施用地。 第四条【管理职责】?环境保护部对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污染地块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第五条【标准规范】?环境保护部制定污染地块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 开展污染地块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的,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并对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报告等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的效果负责。 第六条【责任承担】?按照“污染者担责”原则,造成地块土壤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造成地块土壤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无法认定的,由土地使用权人承担相应的主体责任。 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者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 土地使用权已经收回、责任主体灭失或者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依照前三款规定承担地块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统称地块责任人。 第七条【技术单位】?从事地块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的技术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配备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和人居环境安全及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x〔x〕31号)、《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x〕116号)和《x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x〕4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幸福x为愿景,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我县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全县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主要指标

到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二、防治任务 (一)全面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1.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要求,组织人员参加培训,科学布置土壤污染调查,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以污染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为重点调查对象,x年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x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x年底前掌握已关闭搬迁的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情况;x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县国土资源局牵头调查采矿区、尾矿库,县林业局(园林局)牵头调查林地、草地、园地,县环保局牵头调查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园区、城市建成区,县农委牵头调查农用地,县财政局、县卫计委等参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配合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合理布局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重点在耕地、林草地和污染企业(含工业园区)及周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采矿区及周边、尾矿库及周边、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及周边、果蔬菜种植基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及污水灌溉区、大型交通干线两侧等区域,按照国家、省要求,完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 防治措施

结课论文 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程旭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 年级专业:级园艺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王玉芬 12月31日 摘要 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它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精心整理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小组成员: 一、修复目标 一定区域内植被覆盖率95%以上,蜈蚣草种植2亩、黑麦草种植2亩、向日葵种植3亩、本土植物3亩。 (容量、1 2 1个,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3、采样器具准备 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4 采样、土壤采样样品流转、运输中防损、样品交接、样品制备、制样工具及容器、制样程序、风干、细磨样品、样品分装、样品保存。 五、土壤分析测定 1、测定项目 2 准确称取ρ1.19g/ml15mLHNO3ρ1.42g/ml10mlHF ρ为了达到良好的除硅效果应经常摇动坩埚。最后加入ρ1.67g/ml 冒尽。土壤分解物应呈白色或淡黄色) 斜坩埚时呈不流动的粘稠状。用稀酸溶液冲洗内壁及坩埚盖,温热溶解残渣冷却后,定容至100ml最终体积 3 标准方法(即仲裁方法) 六、土壤环境质量 1 I 他保护地区 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2、区块划分 特重污染区:采用淋洗法进行修复试验。 重污染区:采用螯合剂植物修复

一般污染区:采用富集性能好的植物 轻度污染区:采用本土现有植物修复 3、设计方案 4、田间管理 3次打药10 5、植物修复的栽植方案 式分片区开展种植。 1、施肥 2 ①、②、 3 ①、乔木栽植结束后做好管理。②、及 5cm1-2 5-10/m2,35-10g/m2,另早春及早秋应 6-7cm 4-10211月至31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演示教学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 修复技术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更新时间:09-8-27 12:51 内容提供: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而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所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 石油主要是有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化合物,包括饱和烃、芳香烃类化合物、沥青质、树脂类等。还含有少量的O、N、S等元素,其中的芳香类物质对人和动物的毒性较大,尤其是双环及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毒性更大。陆地采油大量的生产设施如油井、集输站、转输站和联合站等,原油会被直接或间接的倾泻于这些设施附近的地面;石化产品的开采和运输也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随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化作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部分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都发生吸附/解吸作用,从而影响着它们在土壤中的迁移、生物降解和光降解。 油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边土壤、河流甚至地下水,同时石油、天然气本身就含有对人和动物有害的物质,一旦发生井喷或泄漏,将对生活在油气田附近的人和动物构成致命威胁(如重庆开县发生的井喷,造成将近400人死亡,大面积土壤被污染)。石油管道的泄漏也会严重破坏生态,据一位美国环保人士估算,如果阿拉斯加陆地石油管道发生泄漏,至少会形成半英里宽、30英里长的污染带,由于石油会迅速渗透到土壤中,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从而改变土壤成分,改变

地表生态,遭受污染的地区可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都会寸草不生。许多研究表明,一些石油烃类进入动物体内后,对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土壤的严重污染会导致石油烃的某些成分在粮食中积累,影响粮食的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石油化工总体上来说,可分为炼油工艺、乙烯工艺及化纤工艺三部分。 炼油工艺是龙头,以石油炼制为主题,生产燃油及化工原料。主要包括常减压蒸馏、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裂化、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气体分馏、连续重整—芳烃联合、制氢、PSA、MTBE、丁烯-1、延迟焦化等装置。 乙烯工艺为中间原料生产链,生产各类石化原料及产品。主要包括乙烯裂解、汽油加气、芳烃抽提、丁二烯、环氧乙烷、乙二醇、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丙烯酸及脂、丁辛醇、聚丙烯、苯酚丙酮、双酚A、苯乙烯、丙烯腈、丁苯橡胶、顺丁橡胶、ABS树脂等装置。 化纤工艺主要以石油化工原料为主来生产化纤产品。主要包括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聚酯、环已烷、醇酮、己二酸、尼龙66等装置。 以上石油化学工业的污染物除常规的COD、BOD5、SS外,还有其本身的特征污染物,包括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氢化物、苯、NH3-N等。乙烯、丙烯、环氧乙烷、甲醛、苯、甲苯、丙烯腈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石油及其产品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石油污染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出现了很多的石油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治理措施、政策。 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土壤修复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及任务,并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普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强调:做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是指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用地。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确认超过有关土壤环境标准的疑似污染地块,称为污染地块。 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是指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活动,以及对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及其效果评估等活动。 第三条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已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及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不具备本条第一款情形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放射性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环境保护部对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被调整为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派出分局的,由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所属派出分局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制定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方面的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六条环境保护部组织建立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污染地块信息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环境保护部的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建设和应用污染地块信息系统。 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的规定,通过污染地块信息系统,在线填报并提交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信息。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污染地块信息系统,与同级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最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最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02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基本农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2050年,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主要指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2;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1。 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8,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90。 一、开展土壤一、开展土壤污污染染监测监测和和调查调查,掌握土壤,掌握土壤环环境境质质量状况量状况(一)配合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 (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业局、县国土局、县农林局等参与,各镇政府落实。 以下均需各镇政府落实,不再另外说明)。 (二)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在现有土壤调查和例行监测的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省、市、县协同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2018年底前,查明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台账。 (县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农林局、县国土局、县卫计局等参与)(三)提高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能力。 利用环保、国土、住建、农林、工业等部门相关数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逐步协同省市建成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 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 加快数据共享,编制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权限和方式,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及趋势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工业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农林局、县卫计局、县畜牧中心、县蔬菜中心、县果业中心等参与)二、二、严严格格执执行国家土壤行国家土壤污污染防治法律法染防治法律法规规,加,加强执强执法法监监管力度。 管力度。

土壤污染治理

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数量日益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土壤污染正进入集中多发期。“土壤污染除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等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基数大、类型多、面积广、污染信息不清等个性特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周静介绍道,土壤污染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土壤污染知多少? 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速度极慢,土壤一旦污染,将会“天长地久”。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地理学家赵其国表示,截至20世纪末,中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万公顷(3.0亿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其中工业“三废”污染面积达1000万公顷(1.5亿亩)。 2005年至2013年,我国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调查结果也表明,我国农用地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0.0%、10.4%。此外,典型地块及周边土壤污染较为突出。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5846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在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在146家工业园区的2523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9.4%。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并不是说我国16.1%面积的土壤污染物超标,而是代表在调查的点位总数量中,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所占的比例。”周

静介绍说,因为总体点位较稀疏,每个点位只能代表点位周边部分区域土壤状况,而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因此难以给出准确的土壤污染面积数据,只能从宏观上反映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受访专家表示,由于调查时间跨度大,加之调查方法不统一、调查精度相对较低,难以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的分布情况。需要进一步查明农业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的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真正摸清土壤污染家底。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提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并规定2018年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情况,2020年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情况。 “在有限的资金、时间内对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是个挑战,只能进行相对的详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举例说,详查涉及到如何布点问题,点位要有代表性,因为调查的点位最终要转化成面积,也涉及到重度、中度、轻度污染区的划定。“未来可能每个点位代表一定的亩数,但精确到每平方米很难做到。”这位专家认为,此次详查需要在第一次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综合环保部、农业部、国土部的大量数据,下一步可能还需要利用水利部水渠灌溉等数据,综合分析后布点,确定污染范围。 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 土壤环境质量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工矿业、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和自然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赵英民认为,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挑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 实施方案 **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二O—一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实施指导思想及原则--------------------- 1 1.1指导思想------------------------------- 1 1.2实施原则------------------------------- 1 第二章项目实施的目标---------------------------- 3

2.1修复目标------------------------------- 3 2.2示范目标------------------------------- 3 2.3生态目标------------------------------- 4 第三章工程内容和实施方案------------------------- 5 3.1工程内容------------------------------- 5 3.2工程具体实施方案调查------------------------ 6 3.2.1------------------------------------------------------------- 土壤现状调查监测 6 3.2.2---------------------------------------------------------- 土壤分析测定16 3.3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19 3.3.1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20 3.3.2--------------------------------------------------------------------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 ------------------------------------ 20 3.4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 21 3.5区块划分------------------------------- 22 3.5.1-------------------------------------------------------- 特重污染区22 3.5.2-------------------------------------------------------- 重污染区22 3.5.3-------------------------------------------------------- 一般污染区23 3.5.4-------------------------------------------------------- 轻度污染区23 3.6工程设计方案--------------------------- 23 3.6.1-------------------------------------------------------- 淋洗法方案23 3.6.2---------------------------------------------------------- 螯合剂研制方案24 3.6.3------------------------------------------------------------- 植物修复的栽植方案 24 3.7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32 3.8植物的管护方案--------------------------- 33 3.9治理方案优选及推广------------------------- 35 3.10后评估- ----------------------------- 35 第四章项目施工与管理---------------------------- 37 4.1 项目实施组织机构------------------------- 37 4.2 项目管理------------------------------- 37

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方法.

二、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概述 (1)土壤污染的概念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是指对人类及动、植物有害的化学物质经人类活动进入土壤,其积累数量和速度超过土壤净化速度的现象。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土壤卷: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是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2)土壤污染的过程 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输入、积累和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是两个相反而又同时进行的对立统一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出于动态平衡状态。 人类的各种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土壤(包括施入土壤的肥料、农药),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的速度,打破了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过程占据优势,导致土壤环境正常功能的失调和土壤质量的下降;或者土壤生态发声明显变异,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土壤酶活性的减小;同时,由于突然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从而引起大气、水体和生物的污染,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土壤污染有三大特点: ①隐蔽性和潜伏性 它对动物和人体的危害往往通过农作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或牧草,即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危害,人们往往身受其害而不知所害,不像大气、水体污染一杯人直接觉察。 ②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土壤一旦遭到破坏就极难恢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而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降解时间。 ③后果的严重性 然而土壤对污染物并非时被动的接受过程,它也有净化功能 2.土壤的自净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