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培训单选题(背读)

新闻记者培训 2014练习题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社会和谐

2.党的十三大提出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三步走”发展战略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5.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并将之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7.党的十八大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8.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9.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所谓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2.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

16.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范畴。

1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1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1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20.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2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

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25.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6.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7.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文化体制改革。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9.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0.新闻记者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具有时代意义、与时俱进的

2.1842 年马克思所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论述充满生动而智慧的阐释

3.下列哪句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理念?报纸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

4.“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胡锦涛提出的?

5.毛泽东对《解放日报》改版的思路是联系群众

6.下列新闻实践活动和所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对应的是哪一项?

新华社推广官方微博“新华视点”——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7.2009 年 10 月 9 日,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胡锦涛正式提出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

8.第一个使用“党性”概念,并对党报的党性原则作出系统理论阐述的是列宁。

9.既贯穿于毛泽东整个的新闻宣传思想之中,又成为指导党报宣传工作的基本路线的观点是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0.“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一观点是由江泽民提出来的。

11.胡锦涛提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

12.下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与新闻理论对应有误的是哪一项?

“根据事实描述事实”——新闻价值(应是新闻真实)

13.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具体把握和贯彻党报的群众路线最基本要求是为人民群众服务。

14.列宁要求党的报刊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

15.邓小平对新时期党报的基本任务阐释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16.以下新闻标题中,舆论导向没有问题的是哪一项?开学首日,上海中小学生再收“减负大礼包”。

17.以下对新闻价值各个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哪个?

具有娱乐色彩或煽情内容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18.以下记者或媒体的行为,不符合“走转改”精神的是哪一项?

深入基层和当地通讯员谈话,从中获得新闻稿件半成品。

19.习近平 2009 年 3 月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对待媒体的方式是: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

20.以下哪项措施无助于党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将领导讲话和机关文件改造成新闻稿,以节约写作时间。

21.“用时间消灭空间”使“抢新闻”成为常态的原因是什么?

信息传播的时间缩小,有助于克服空间上的障碍。

22.关于书报检查制度说法错误的一项是书报检查是一种政府垄断了的理性批评。

23.2011 年,拥有 168 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门”事件被迫宣布停刊。该事件主要侵犯了公众的隐私权。

24.以下对于新闻失实原因的分析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新闻失实的出现与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关系并不大。

25.首次直接提出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的观点,来自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26.下列做法中,哪一项不符合新闻真实的理念?

对于复杂事件的报道,以观点统领事实,搜集符合观点的实际素材。

27.下列有关新闻真实的表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新闻真实在复杂事件中可以通过一篇报道实现,只要记者掌握素材和证据。

28.现代新闻出版自由政策的理念,始于《论出版自由》。

29.新闻报道尤其是揭露性报道中,对隐匿权的保护,主要指对以下哪一主体的保护?对消息来源的保护。

30.以下关于改进新闻报道文风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要使用具有冲击力的词语,让报道本身更抓读者眼球。

31.以下对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的表述中,哪一项表述不恰当?

网络舆论监督只是网民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并未产生实效。

32.下面有关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新闻传播规律可以根据人的意志改变或者创造。

新闻法规

1.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人格尊严权。

3.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

4.公民或法人应受社会与公众公正评价的权利,是名誉权。

5.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6.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名誉维护权。

7.大学女同学甲和乙是同宿舍好友,后甲参加某选秀节目,引发舆论关注。乙未经甲同意将甲数张生活照片刊登在乙的新浪博客中,其中有几张甲的照片敞胸露背显得不雅,丙媒体在刊发甲的相关新闻报道时未经甲乙同意,使用了其中数张照片,注明“照片来自乙博客”。丙报道刊出后,引发了一些网民对甲的贬损评价。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8.张三和李四是大学同学,张三对李四不满,写了一份丑化李四的短文发布在其在某网站开设的微博上。李四发现后联系某网站要求删除该微博,某网站不予理会,致使李四遭受的损害扩大。关于扩大损害部分的责任承担,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张三和某网站承担连带

责任。

9.甲到乙医院做隆鼻手术效果很好。乙为了宣传,分别在美容前后对甲的鼻子进行拍照(仅见鼻子和嘴部),未经甲同意将照片发布到丙网站的广告中,介绍该照片时使用甲的真实姓名。丙网站在收到甲的异议后立即作了删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10.甲乙之间有矛盾,乙为发泄对甲的不满,将甲的头像 PS 为纹格青灰底色,导致甲看起来比较阴森恐怖,然后发布在网络上。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11.a 地某报刊登了本报记者甲采写的对公民乙不利的报道。乙欲状告报社。乙户籍在 b 地、常住在 c 地,暂住在 d 地。乙可以在下列哪些地方起诉?可以在 a 或 b 或 c 或 d。12.某媒体刊发了本媒体记者张某采写的对某公民不利的报道。某公民欲状告该媒体。公民可以起诉媒体或记者张某。

13.某网民在其博客中发文章披露称 20 年前被医院宣布为因肺病去世的某演员其实是因身患艾滋病而病故。博文中除称该演员当年症状类似艾滋病发作,且有圈内传说该演员曾经吸毒外,此外再没有就此提出充足证据。此文随后被众多网站转载,反响激烈。演员父母、兄妹和妻子对该网民、转载的网站提起名誉权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法院应该受理此起诉。

14.某女大学生为某摄影师充当模特,双方未对照片的发表和使用作出约定。后摄影师将大学生的裸体照片以人体艺术照的形式出版发行,致使大学生受到亲友指责。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摄影师发表照片侵犯了大学生的隐私权。

15.网民“老大难”,在甲网站发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乙出版社的《网络热门小说集》收录该小说,丙教材编写单位将该作品作为范文编入《语文》教材,丁文学网站转载了该小说。乙、丙、丁均未征得网民“老大难”同意。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丙可以不经该网民同意使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16.根据相关规定,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审判决,如有不同意见,媒体正确的做法是

不能公开报道,但可在内部提出或登内参反映。

17.关于媒体的消息来源保密,错误的说法是

法律应该对消息来源的披露豁免权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是绝对的。

18.某报记者 A 想竞聘记者部主任,但他的“威望”不及同事 B,为了竞聘成功,A 捏造并在同事之间传播 B 有小三的“隐私”诋毁 B。A 的行为侵犯了B 的名誉权。

19.下列哪条不是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记者的职务行为。

20.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是公安局为缉拿罪犯而公布犯罪分子的情况。

21.下列哪项不属于隐私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及简历。

22.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限定在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3.某位不太知名的年轻女演员 A 主动约请某电视台记者 B,称某知名大牌导演 C 频频性骚扰她,并以让她出演女主角为诱饵与她多次发生过性关系。女演员没有提供相应证据,但称会在法庭上出具有力证据。记者 B 没有联系上导演 C,便将演员 A 的谈话在电视上如实播出。后导演 C 起诉,法院查实,演员 A 的说法没有有力证据支持,构成对导演 C 的侵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演员A和记者B、电视台都要承担侵权责任。

24.某报社记者 A 与自称是一家国际知名大公司 B 的员工 C 通过网络QQ 聊天,员工 C 抱怨公司经常加班,但不按照劳动法支付报酬,简直是比资本家还黑心。A 据此撰写出批评B 公司违反劳动法的报道,由于 B 公司备受社会关注,报道引起舆论强烈反响,造成 B 公司经济损失。B 公司起诉记者 A,并索赔数千万,远远超过记者 A 的赔偿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公司有权起诉记者。

25.根据相关规定新华通讯社是我国集中统一的新闻发布机关,承担着发布重要政务新闻的职能。

26.根据 2012 年元旦起施行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我国电视台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规定是不得在每集(以四十五分钟计)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

27.如媒体不使用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随意播报气象预报,按《气象法》规定,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最高5万元的罚款。

28.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在我国设立出版单位应当具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和固定的工作场所。

29.广播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电视剧审查机构,负责电视剧审查工作。审查机构应在收到送审材料30天内提出修改、删剪意见或审查结论。

30.根据相关规定,各电视台每天播出的每套节目中,境外电视剧不得超过电视剧总播出时间的25%。

31.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或者超出核定的服务项目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处1万元以上 3 万元以下的罚款。

32.根据相关规定,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后,要及时发表更正或答辩,应自虚假失实报道发现之日起,在其随后出版的最近一期报刊的同等版位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33.某报记者 2012 年 2 月 10 日编写虚假新闻,后被查证并通报批评。2012 年 3 月 10 日,该记者的不良从业行为被新闻出版总署记录并列入全国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记录查询系统。根据相关规定,该记者在2017 年 3 月 9 日前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34.根据相关规定,被列入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的新闻采编人员重新获得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后,3年内再次违反新闻出版法规的,终身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35.申领新闻记者证的人员须具备的基本的学历条件是: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36.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报刊出版单位在其登记地以外地区设立的从事新闻采访、组稿等活动的派出机构是记者站。

37.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站长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有 5 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

38.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除报刊集团或拥有多家子报子刊的报刊出版单位以该集团或报刊出版单位名义设立的记者站外,单家报刊设立的记者站的驻站记者人数最多不超过5人。

39.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如申请设立记者站,报刊出版单位及其已设立的记者站须在近两年内未出现过违反新闻出版法规、规章的问题。

40.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关于媒体实习记者的采访,正确的是

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必须在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的带领和指导下。

41.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致使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新闻出版署或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1万元以下的罚款。

42.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外国新闻机构的记者应当在抵达中国后7个工作日内,到外交部新闻司及其委托的地方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办理注册手续。

新闻伦理

1.我国新闻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原则。

2.西方新闻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是新闻自由原则。

3.世界各国新闻伦理规范中,最普遍的原则真实原则。

4.哪一选项不属于新闻职业伦理的基本特性?较强的商业性

5.为何对党和政府监督是我国新闻记者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下列哪条解释不正确?

记者是“无冕之王”,是“第四权力方”。

6.2009 年修订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共七条准则,哪一准则被摆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下列哪一选项不应成为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调解方式?

通过法规、政策等方式强制约束新闻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8.客观是新闻记者所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下列哪条不属于新闻客观的评价标准?

是否有作者观点。

9.下列哪一项是对有偿新闻实质的准确表述?以权谋私。

10.下列哪一行为不属于“有偿新闻”?

某电视台的相关报道给某公司带来了较好声誉,该公司主动要到该电视台投放广告,该电视台同意了。

11.某记者采访回来时,发现采访对象给的材料袋里有一个装有 200元钱购物卡的信封,多次都无法联系上对方,此时他的正确做法是什么?上交给单位纪检监察部门。

12.下列哪个新闻标题不低俗?《刘德华承认爱妻怀孕》。

13.新闻图像的使用中哪类人物的面部不需要进行虚化处理?服刑的犯罪分子。

14.新闻记者在有关司法类新闻的报道中,下列哪一做法是不正确的?

某犯罪嫌疑人还没判刑,但报道中已称他为罪犯。

15.当一名新闻记者坐公交车碰到歹徒劫持乘客时,他第一时间应做的报警。

16.灾害报道中,为避免采访中的“再次伤害”,业内外许多人士都提了不少建议,下列哪个建议不合适?不要采访受灾群众。

17.某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某记者在现场主动放弃了对抱着遇害孩子痛哭的女子的采访,该记者遵守了新闻伦理的同情弱者原则。

18.救灾中记者的哪一行为不妥当?询问受灾群众失去家园的心情。

19.记者是否采用隐性采访手段的最重要依据?是否涉及较大的公共利益。

20.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新闻记者采用隐性采访时应遵循的原则?工作便利原则。

21.评判报道对象是否属于公众人物的边界在哪?公共利益的关联度。

22.下列哪些群体不属于公众人物?在教室里学习的孩子。

23.下列记者的哪些偷拍行为是允许的偷拍某高官与情人约会。

24.某电视台记者采访某落后地区盲童学校,天真烂漫的孩子对摄像机充满了好奇,他想满足孩子的好奇,但又想尽量不伤害孩子自尊。下列哪句表述最妥当?孩子们,让我们挨个摸一摸摄像机是什么样子。

25.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哪些行为不属于兼职?主持同学的婚庆典礼。

26.哪一选项中不属于新闻报道常见的歧视对象?学生。

27.哪些不属于新闻报道中的歧视用语?将富家子弟称为“富二代”、“高富帅”。

28.对造成新闻伦理失范原因解释错误的是哪一项?

最主要原因是新闻记者沦为“新闻民工”,工作压力大、收入待遇低。

29.造成网络媒体新闻伦理失范行为大大高于传统媒体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网络的海量、交互、匿名等技术因素。

30.某记者购买了某公司的股票,有一天他得到该公司不法经营行为的独家消息,此时,他应该怎么做?

向上级报告利益冲突,对该报道予以回避。

《新闻采编规范》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知情同意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4.更正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核实事实。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8.“整整 5 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 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语言更具概括性。

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

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

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

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

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人证比物证更可靠。

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性别。

1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某单位说。

1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某论坛用户的爆料。

1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为虚假新闻亮“绿灯”。

2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准确。

21.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媒体官方微博。

2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规范性。

2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动词。

24.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转氨酶达 2000 多。

2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 3 个以上的数字?

26.以下的新闻语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27.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叙述式的语言?

28.以下哪一项不是直接引语的效果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29.关于引语的使用,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如有必要,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30.在解释新闻事实的时候,以下哪项选择是错误的?

文章要以事实为基础写作,但在制作标题时要考虑效果为先

《防止虚假新闻》

1.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2.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3.虚假新闻是媒体所报道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的报道。

4.大众传媒公信力是指公众与大众传媒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大众传媒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

5.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之上。

6.在宏观层面上,虚假失实新闻损害了新闻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7.记者通过新闻报道来让公众认知。

8.虚假失实新闻是对社会公众知情权的损害。

9.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是一种相互促进(促退)的关系。

10.“纸箱馅包子”的案例属于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新闻。

11. 高素质的新闻人才是媒体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12. 记者是新闻真实与否的第一把关人。

13.如何处理及时性和真实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新闻从业人员减少虚假报道亟须解决的问题。

14.大众媒体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新闻内容会产品化和消费化。

15.在进行选题把关时,新闻从业者应根据新闻价值进行取舍。

16.新闻自律是新闻工作者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

17.新闻单位要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制度,保持新闻采编活动的独立性。

18. 采访权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信息来源,调查新闻事件的基本权利和保障。

19.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新闻从业者必须加强对新闻的核实。

20.假新闻一旦发生,新闻单位要积极面对,化解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