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2019版检验操作规程

2019版检验操作规程检验操作规程是指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工作时需遵循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求提高,2019版检验操作规程作为最新版本的规范,为检验人员提供了更加科学、系统和规范的操作指导。
下面将对2019版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总则1. 宗旨:保障实验室检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实验室进行检验工作的人员。
3. 术语和定义:对实验室检验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进行说明,以保持统一性。
4. 命名规则:对检验操作规程的编号及命名进行规定,以便查找和管理。
二、检验技术规范1. 检验项目的选择:根据检验要求和目的,合理选择检验项目。
2. 检验方法的选择: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
3. 样品的制备与处理: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和处理,以确保得到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
4. 仪器设备的校准与维护:定期对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5. 试剂的选择与采购:选择质量可靠、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并确保其采购来源可靠。
三、检验过程规范1. 样品的接收与登记:对接收到的样品进行登记并记录相关信息,确保样品的溯源和完整性。
2. 试验操作环境的准备:检验前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3. 检验操作前准备:根据检验要求和方法,准备好所需的试剂、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4. 正式检验操作:按照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
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在检验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生成检验报告或评价。
7. 结果评价与解释: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和解释,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意见。
8. 结果报告与归档:对检验结果进行报告和归档,确保结果可追溯和保密。
四、质量管理规范1.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持续改进。
丙烯样品检验操作规程

丙烯原料检验操作规程二零二零年二月分发号:受控状态:丙烯检验操作规程编号:版次:编制:质检部审核:审批: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目录健康安全环保 (1)1、安全 (1)2、特殊的个人防护装备 (1)第一章技术指标 (2)1、技术指标 (2)第二章详细检验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 (2)1、硫含量的测定 (2)1.1 检验依据 (2)1.2 方法原理 (2)1.3 试剂 (2)1.4 仪器 (3)1.5 操作步骤 (3)1.6 注意事项 (3)2、水含量的测定 (3)2.1 检验依据 (3)2.2 方法原理 (3)2.3 仪器 (4)2.3 样品测定 (4)2.4 注意事项 (4)3、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5)3.1 检验依据 (5)3.2 方法原理 (5)3.3 试剂 (5)3.4 仪器 (5)3.5 分析步骤 (5)3.6 计算 (6)3.7 注意事项 (6)4、氮气含量的测定 (6)4.1 检验依据 (6)4.2 方法原理 (6)4.3 试剂 (7)4.4 仪器 (7)4.5 分析步骤 (7)4.6 计算 (7)4.7 注意事项 (7)5、丙烯含量的测定 (8)5.1 检验依据 (8)5.2 方法原理 (8)5.3 试剂 (8)5.4 仪器 (8)5.5 分析步骤 (8)5.6 计算 (9)5.7 注意事项 (9)健康安全环保1、安全1. 实验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2. 参照所使用的化学品的材料安全数据(MSDS)获得安全相关信息。
3. 丙烯:丙烯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是易燃品。
4. 其他关于设备的安全操作应参照设备的操作规程执行。
微生物限度检查取样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取样的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
适用于做微生物限度检查检品的取样。
责任者:
各事业部负责实施,饮片质量管理部、成药质量管理部、配方颗粒质量管理部负责执行,公司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
内容:
1 抽样时,凡发现异常可疑样品,应抽取有疑问的样品,但因机械损伤明显破裂的包装不得做为样品。
2 凡从外观看出长螨、发霉、虫蛀及变质的药品,可直接判为不合格,无需再抽样检验。
3 供试样品在检验之前,应保持原包装状态,严禁开启。
包装已开启的样品不得做为供试品。
5 抽样量应为检验用量的3~5倍量。
6 采取随机方法取样。
7 根据样品的性质、取样量,选择适当的取样工具,并灭菌。
7.1 液态样品:吸管,磨口玻璃瓶,安全吸球。
7.2 固态样品:药匙、剪刀、刀子、一次性取样袋。
8 取样应到指定地点。
9 先用剪刀、刀子等适当工具开启样品外包装。
10 再用经75%酒精消毒的刀子、剪刀开启样品内包装。
11 用75%酒精消毒手部。
12 取样。
此时应避免手,衣袖接触样品及其内包装。
13 取样后,立即紧密封闭包装。
14 在取样袋上标明样品名称(代号)、批号(流水号)、日期、取样人。
医院样品检查流程

医院样品检查流程
医院样品检查流程大致如下:
1. 样本采集:医生或护士根据检测项目,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对患者进行采样(如血液、尿液、组织切片等)。
2. 样本标识与登记:将样本贴上唯一标识标签,并在信息系统中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采样信息。
3. 样品运送:由专人按照生物安全规定,及时将样本送至检验科实验室。
4. 实验室接收:实验室工作人员核对样本信息无误后,将样本分门别类放入冷藏或常温存储设施中待检。
5. 检测分析:实验员根据申请单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生化分析、免疫学检测、微生物培养、病理学检查等。
6. 结果审核与发布:主管医师或高级实验员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录入系统并报告给临床科室。
7. 结果解读与咨询:临床医生收到报告后,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解读,并可能需要向患者提供相关咨询。
检验员操作规程

检验员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检验员操作规程是指规定了检验员在工作中应遵循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确保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检验员操作规程。
一、工作前准备1.1 确定检验任务:检验员在进行工作前,首先要明确检验的目的和任务,了解产品的检验要求和标准。
1.2 准备检验设备:根据检验任务的要求,检验员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检验设备和仪器,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1.3 校验仪器设备:检验员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验和检定,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二、检验操作流程2.1 样品接收与登记:检验员在接收样品时,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登记,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样品准备:根据检验任务的要求,检验员需要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准备工作,如样品的切割、研磨等。
2.3 检验操作:检验员在进行检验操作时,需按照标准和规程进行,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记录和分析3.1 数据记录:检验员在进行检验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检验数据,包括样品信息、检测结果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2 数据分析:检验员需要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样品的合格与否,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和判定。
3.3 数据报告:根据检验结果,检验员需要编制检验报告,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客户,确保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四、质量控制4.1 样品保管:检验员需要对样品进行妥善保管,防止样品的损坏和污染,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2 校准和验证:检验员需要定期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4.3 质量监控:检验员需要参预质量监控活动,如参预质量抽检、质量评估等,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五、安全操作5.1 安全意识:检验员需要具备安全意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5.2 个人防护:检验员在进行检验操作时,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防止受到有害物质的伤害。
原材料取样检测安全操作规程

原材料取样检测安全操作规程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为了保障原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取样检测。
本文档将介绍原材料取样检测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样品的准确性。
安全准备工作1.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并熟悉化学品的性质及安全操作规程;2.操作人员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设备,如手套、防护眼镜、口罩等;3.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应急处理措施,如有意外事故需要使自己尽快逃离现场;4.检测器材必须经过检验并记录检测数据,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5.操作人员必须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避免可能的危险。
取样准备工作1.需要取样的原材料必须是产品的抽检样本,样品的数量和取样的区域必须符合要求;2.操作人员必须使用干净的取样工具,如不锈钢铲子、铁夹等,避免化学反应对样品的影响;3.样品袋、瓶子等容器必须符合要求,且必须是干净的;4.样品必须在取样地点进行处理和标识,取样地点和时间需记录在数据表中,标识必须准确是对应该样品的唯一标识,避免混淆和误读;5.取样过程应尽量避免对样品产生温度、光照、振动等可能的影响,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取样过程1.在进行取样前,必须了解并掌握取样地点的情况,并确定所取材料的合适取样方式;2.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戴上手套并洗手,以保障样品的安全,工具也需经过充分清洗以消除污染;3.将取样工具置于原材料的表面上,稍微按压,把取样液或取样剂从容器中注入容器内,并缓慢地充满容器,并保证充满的样品不会渗漏;4.在抽样前,一定要进行样品的混合,以保证样品的均匀性;5.抽样后应尽量避免样品暴露在大气环境下,急冷或急热容器会影响样品,产生误差;6.如有需求,可以将样品立即送往检测实验室进行样品的分析检测或将样品存储在低温冰箱中进行保存。
检测过程1.检测前必须确定好检测区域,安装好相应的仪器设备,并与样品所对应的标识进行对照,避免样品混淆;2.将样品均匀地摆放在检测区域内,根据需要进行样品制备;3.检胱氨酸(Cys)、半胱氨酸(HCys)和谷胱甘肽(GSH)等化学成分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质谱等技术进行分离及检测;4.样品的含量和检测结果需要记录在数据表中,并进行结果统计。
检验员操作规程

检验员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检验员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检验员需要遵循一系列操作规程,以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员操作规程的四个部分。
一、检验前准备1.1 仪器设备检查:检验员在开始工作之前,需要检查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包括检查仪器的电源、传感器、显示屏等各项功能是否正常,确保仪器设备可以准确测量和记录数据。
1.2 样品准备:检验员需要根据检验要求准备样品。
这包括样品的选择、采集、保存等工作。
检验员需要确保样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并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1.3 环境准备:在进行检验之前,检验员需要确保检验环境的适宜性。
这包括调整室温、湿度等环境参数,以及清洁工作区域,避免外部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二、检验操作流程2.1 样品标识:在开始检验之前,检验员需要对样品进行标识,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追溯。
标识包括样品编号、日期、检验员等信息,可以使用贴纸、标签等方式进行标识。
2.2 检验步骤:检验员需要按照检验计划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验。
这包括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操作,准确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细节,确保检验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2.3 数据记录:在进行检验过程中,检验员需要准确记录所获得的数据。
这包括使用记录表、电子表格等方式记录数据,并及时进行校对和整理。
同时,检验员还需要记录异常情况和处理措施,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
三、质量控制措施3.1 校准和验证:检验员需要定期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
这包括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验员还需要进行验证实验,确保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2 质量管控:检验员需要参与质量管控活动,包括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参与质量标准的修订和更新,参与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工作。
通过质量管控措施,可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3 技能培训:检验员需要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食品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食品质量检验操作规程一、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食品质量检验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保障食品安全以及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规程涵盖了食品质量检验的各个环节,包括取样、样品保存、检验项目、检验方法等,以确保全面有效的食品质量监控。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质量检验工作的相关人员,包括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检验机构、监管部门等。
三、取样1. 取样的目的是获取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样品,以使检验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批次食品的质量状况。
在取样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a) 根据检验要求和食品类型,确定取样位置和数量,并做好记录;b) 使用干净的工具和容器进行取样,避免污染;c) 根据需要,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并记录结果;d) 对每个样品进行标识,确保样品在整个检验过程中的追踪性和可识别性;e) 确保取样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避免食品被污染。
四、样品保存1. 样品的保存是为了确保在检验过程中样品的质量不受损害,并为复核和争议解决提供可靠证据。
以下是样品保存的要求:a) 根据不同食品类型和检验项目的要求确定样品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期限;b) 样品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c) 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的样品,应存放在专用的冷藏室或冷冻库中,并记录相应的温度;d) 对于易腐烂或易挥发的样品,应尽快进行检验,以免失去检验的价值。
五、检验项目1. 检验项目是根据国家相关食品质量标准和法规的要求确定的,以确保食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在进行检验项目选择时,需注意以下要点:a) 参考国家标准和法规,确定应检验的项目;b) 需要特别关注的项目应列为必检项目,并在检验报告中明确标注;c) 对于不同的食品类型,可根据具体情况添加适当的附加检验项目;d) 在检验项目中,应注重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致病菌等。
六、检验方法1. 检验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和准确性来确定,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一个样品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成品的检验。
3 责任
样品检验员对实施本操作规程负责。
4 内容
4.1 试剂
质量标准中所用试剂,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规定的试剂使用原则选用,并按规定配制。
4.2 仪器及设备:操作过程中所用的仪器及设备,应严格按照仪器或设备的使用操作规程操作。
4.3 检验方法
4.3.1 性状:目测,取样品(固体少许平铺于白纸上,液体约20ml于无色透明试管中)自然光下检视。
鼻闻气味,有时需口尝味。
4.3.2 鉴别
4.3.2.1 显微鉴别:样品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ⅡC,制成所需要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看。
4.3.2.2 理化鉴别:样品参照质量标准操作。
4.3.3 检查:样品的检查项均参照质量标准或中国药典附录中提及的检查方法操作。
4.3.4 含量测定:严格按质量标准操作,注意使用容量器皿的精确度。
4.3.5 微生物限度检查:详见细菌检查SOP、霉菌检查SOP、大肠杆菌检查SOP、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SOP 及绿脓杆菌检查SOP。
4.4 数据处理与原始记录
4.4.1 数据计算参考有效数字的计算法则,分析结果小数点后的位数与分析方法精密度小数点后的位数相同,检验结果的写法与药典规定相一致。
4.4.2 原始记录书写正确、完整、字迹清晰,无漏项、无涂改,改正有签名或签章。
检验结果输入电脑时应正确无误,具体执行《检验报告书及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4.5 结果判定:应有判定的依据,并有结论。
4.6 清洁清场
检验中使用过的容量器皿应及时清洗,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