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试题:22 出师表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试题:22 出师表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试题:22 出师表

22 出师表[见学生用书B 本·B50]

1.解释下列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1)道?????

①中道.

崩殂( 途,路 )

②咨诹善道.( 方法 )

(2)遗?????①以光先帝遗

德( 前人遗留下来的 )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

(3)行?????①然后施行.

( 做

②性行.淑均( 品德 )

(4)于?????①还于.旧都( 到 )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 对 )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 在 )

(5)临?????①故临

.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

②临.表涕零( 面对 )

(6)效?????①恐托付不效

.(

奏效 )

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功效

(7)以?????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把 )②以.

光先帝遗德( 用来 )③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 )

(8)为?????①俱为.一体( 是 )②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 担任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 .不效.

,则治臣之罪(效:成效) B .斟酌损益.

(益:益处) C .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所以:……的原因) D .先帝不以.

臣卑鄙(以:因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释义的辨析。A 项“效”的意思是“奏效”。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 .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这里指忠良诚实的人

B .有所广益..

广益:形容词作名词,扩大增多的事物

C .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之徒

D .恢弘..

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活用现象。B 项“广益”指启发和帮助。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

A .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小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朗读节奏划分的辨析。C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理解性默写。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一段对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句子是:__亲贤臣__,__远小人__,_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__。

(2)在《诸葛亮集》中有“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样的话,这与《出师表》中的“__陟罚臧否__,__不宜异同__”两句意思一致。

(3)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体现先主礼贤下士让作者深受感动的句子是:__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猥自枉屈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

6.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②东和③收二川④七擒⑤北拒⑥排八阵

【答案】①指六出祁山②东和孙权③指收取东川、西川,也就是荆益二川④指历史上有名的七擒孟获⑤指北拒曹操⑥指摆设八卦阵(任意写出两项即可)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④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笃:(病)重。②嗣子:指刘禅。嗣,继承。③股肱:比喻辅助的大臣。

④敕:告诫,嘱咐。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__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__

(2)属.以后事__同“嘱”,嘱托__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本题可根据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1)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2)句意为:将后事嘱托给诸葛亮。属:同“嘱”,嘱托。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必能安国”“终定大事”的主语都是“君”,故其前后皆可断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答案】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2)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答案】你和丞相一起治理国事,对待他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句中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1)句中重点词有:“寄(寄托,托付)”。(2)句中重点词有:“汝(你)”“从事(处置,处理)”“事(服侍,侍奉,这里可译为对待)”“如(像,如同)”。

10.【甲】【乙】两文都写出了诸葛亮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可用八字成语__鞠躬尽瘁,死而后已__来概括诸葛亮这一高风亮节。请写出能表达这一真挚情感的句子:__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__(用【乙】文中的原话作答)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品质。诸葛亮誓死效忠刘氏父子的成语已成为名言,不难作答;第二空只要理解“真挚情感”指的是誓死效忠,很容易找出相关句子。【参考译文】

【乙】

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他在成都召见诸葛亮,将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必然能使国家安定,最终成就大事。如果刘禅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取代他的位置吧。”诸葛亮哭着说道:“我必竭尽辅佐之臣的职责,效法古人忠贞的节操,直至献出我的生命!”刘备又传诏(给刘禅),嘱托刘禅说:“你和丞相一起治理国事,对待他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一)

先帝虑汉①、贼②不两立,王业不偏安③,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夫难平④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⑤,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有删减) 【注释】①汉:指蜀汉。②贼:指曹魏。古时往往把敌方称为贼。③偏安:指帝王不能统治全国,偏据一方以自安。④平:同“评”,评判,判断。⑤蹉跌:失坠,比喻失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然.不伐贼

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B.寝不安.席

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C.深入.不毛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并日而食.

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辨析。A项“然”的意思分别为:表转折/……的样子;B项“安”的意思分别为:安心/安身;C项“入”的意思分别为:进入/指国内;D项“食”的意思都是“吃”。

1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作为划分依据。一般句首发语词需要停顿,主谓之间需要停顿,并列短语之间也需要停顿。本句句意为: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

【答案】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候,曹操拍手称快,说天下已被他平定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句中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本句中重点词有:“昔(从前,往日)”“当(在某处,某时)”“拊手(拍手,鼓掌)”“谓(说)”“定(平定)”。

14.文中哪句话与《出师表》中“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答案】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仔细阅读题目,“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表达了诸葛亮追念先帝恩遇,想要报答后主刘禅的决心,与本文中的“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抒发的感情相同。

15.依据选文以及你对诸葛亮的了解,对他进行简要评说。(建议答题字数:20字左右)

【答案】示例: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仔细阅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意思,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围绕“忠心耿耿、勤勤恳恳、足智多谋、高瞻远瞩”等品质评说即可。【参考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凭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坐以待毙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将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心,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得下一天的饭。

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

最难判断的,是战事。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候,曹操拍手称快,说天下已被他平定了。但是,后来先帝在江东与吴、越联合,在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被杀,这是曹操估计错误,而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但是,后来孙吴又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遭到挫败,曹丕称帝。所有的事都像这样,很难加以预料。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进行得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

(二)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构。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节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狼》)

B.乃建奇策.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身使.孙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D.江南悉.平

悉以咨之(《出师表》)

【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辨析。A项“顾”的意思分别为:拜访/看见;B 项“策”的意思分别为:计谋/用马鞭驱赶;C项“使”的意思分别为:出使/假如;D项“悉”的意思都是“都”。

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本句句意为:刘备才能借助这支军队跟魏武帝交战,大败曹军,并乘胜追击。故节奏应划分为: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答案】亲自在田间耕种,并不求声名显达。

(2)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构。

【答案】诸葛亮深感刘备确实雄姿杰出,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备以表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句中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1)句中重点词有:“躬(亲自)”“达(显达)”。(2)句中重点词有:“结构(结交)”。19.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答案】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根据文中信息“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可知,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三件事:出使东吴与孙权结盟,在赤壁之战中获得胜利,平定了江南,后来又取得益州。

【参考译文】

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身长八尺,容貌很伟岸,当时的人都感到很奇异。遇到汉末天下动乱,他就跟着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并不求声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干,于是三次到他的草庐去拜访;诸葛亮深感刘备确实雄姿杰出,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备以表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等到魏武帝南下攻打荆州,刘琮献出荆州投降,而刘备处境变得十分艰难,寡不敌众,连一个立足之处都没有。诸葛亮当时年仅二十七岁,他向刘备献上奇特的计谋,亲自出使去拜见孙权,向东吴求援。孙权本来就

十分佩服刘备,又看到诸葛亮儒雅奇伟,对他很是敬重,即刻派遣三万大军用来帮助刘备。刘备才能借助这支军队跟魏武帝交战,大败曹军,并乘胜追击,把江南一带都平定下来。后来诸葛亮又帮助刘备向西夺取了益州。益州平定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刘备称帝后,再拜诸葛亮为丞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