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要素的编写

规范性要素的编写
规范性要素的编写

规范性要素的编写

一、规范性一般要素

(一)标准名称

1. 编写要求

标准名称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正文“范围”之前和标准的封面。

名称力求简练,并应明确表示出标准的主题,使之与其他标准相区分。

名称不应涉及不必要的细节。任何其他必要的详细说明应在范围中给出。

2. 构成和形式

1) 构成

标准名称应由几个尽可能短的要素组成,其顺序由一般到特殊。通常,所使用的要素不多于下述三种:

最多三个要素:引导要素+主体要素+补充要素

(对象所属领域)(标准化对象)(对象的特定方面)

2) 形式: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

3. 要素的选择

1) 主体要素必不可少

2) 引导要素的选择

3) 补充要素的选择

4) 分部分标准要素的选择补充要素成必备,应加第几部分4.表现形式

标准名称应正确反映标准的内容和用途,名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标准的主题加下列表现形式:

——以提要求为主的过程类标准用“规范”、“规则”、“守则”等表示;

——以表示流程步骤为主的过程类标准用“规程”,例如“操作规程”;

——以表述技术指标为主的结果类标准用“技术要求”或“技术条件”;

——产品标准(结果类标准)用产品名称直接作为标准的名称。

标准具有标准编号、封面、规定的格式,已表明是标准文件,不应在名称中再加“标准”二字。

(二)范围

1.编写要求

范围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每项标准正文的起始位置(第1章)。

范围应明确表明标准的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由此指明标准或其特定部分的适用界限。必要时,可指出标准不适用的界限。

2.作用与内容

1)作用标准的内容简介并起承上启下作用。

2)内容阐述标准“有什么”和“有什么用”(界定适用的界限)

3. 表述

1)以陈述句、规范性的语言来表达。

2)简洁、完整,成内容提要,但不是名称的重复。

3)不应包含要求。

4)不陈述编标准的目的。

5)范围的陈述应使用下列两句话的表述形式:

第一句为标准的内容概要,应表述为:

“本标准

……的尺寸。”

——规定了—……的方法。”

……的特征。”

——确立了—……的系统。”

……的一般原则。”

——给出了……的指南。”

——界定了……的术语。”

第二句为标准适用性的陈述,应表述为:

——“本标准适用于……”;

——“本标准不适用于……”。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1.引用的概念

当现行标准已有适用的规定,则不需重复抄录其内容,而应采取引用的方法。

规范性引用文件为可选要素,它应列出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文件,这些文件一经引用便成为标准应用时不可缺少的文件。1)引用的原因

——避免不协调(因原文件被修订或抄录错误)

——避免标准篇幅过大

2)引用的文件

——首选的文件:标准、ISO、IEC发布的国际文件(包括TS、PAS、TR、Guide)

——可以被引用的文件:具权威性、公开可获得

——不宜被引用的文件:法规政策性文件、不公开的文件3)引用的性质

——规范性引用

——资料性引用

4)引用的方式

——注日期引用引用标准的某具体内容(编号)、不能确定能否接受被引文件的所有变化。

——不注日期引用规范性全文引用、可接受被引文件的

所有变化,资料性引用、不提及被引文件具体内容的编号。

5)引用的内容

——特定内容的引用

●指明所引内容的章、条、图、表、附录的编号

●未指编号,但指向所引文件中的特定内容

——全文引用

所引文件中的全部内容都适用于引用它的标准

2. 引用的具体表述

1)区分引用性质的不同表述

2)提及与标准本身有关的内容

3)引用其他文件

4)摘抄形式的引用应注来源

5)部分之间的引用属内部引用

3. 标准第2章的编写

1)编写第2章的原因

取决于条款中是否引用,是否规范性引用。

2)引导语

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览表应由下述引导语引出:“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规范性文件一览表中表述

——列出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应给出年号以及完整的名称。

——列出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不给出年号。

——列出其他文件

4) 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

一览表中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适用于地方标准的编写) 、国内有关文件、ISO标准、IEC 标准、ISO或IE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以及其他国际有关文件。

国家标准、ISO标准、IEC标准按标准顺序号排列;行业标准、其他国际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5) 与国际文件一致性程度标识(采标的标准才标)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果已采标,有对应的国际标准,应注明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其标识方法见GB/T 20000.2。

4. 有关的问题

1)引用的准确性:关注所引文件的版本变化

2)规范性引用的规范性

----不列入起草中依据或参考过的文件

----不列入资料性引用的文件

----不列入不能公开得到的文件

----不列入未发布/出版的文件

上述文件可列入参考文献。

二、标准技术要素的选择

规范性技术要素的选择考虑三个因素:标准化对象、标准使用对象、制定标准的目的。

确定了标准化对象后应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对该对象的哪些内容进行标准化?

●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标准化?

●哪些内容可以标准化?

1. 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解决第一个问题——最重要的原则

根据制标的目的——选择标准化对象的哪些特性作为要求的内容

2、目的

1)适用性目的——保证产品适用性的相关特性(以产品为例)●根据产品特点选择产品特性

●根据行业惯例选择技术要求

●根据产品用途选择技术要求

2)健康、安全、环保、资源利用的目的——强制性要求

3)接口、互换性、兼容性或相互配合的目的——保证产品正常使用

4)品种控制的目的——简化、协调供需方矛盾

5)相互理解的目的——确保共同一致的理解

6)认证的目的——产品强制性认证或自愿性认证的特性要求7)其他目的——针对特殊行业、个性产品

目的性原则就是要解决对需要标准化的对象的哪些内容进行标准化的问题。

以产品标准为例。任何产品都有许多特性,但是不可能也不必要把产品的全部特性写

入一项标准之中。至于选择哪些特性作为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的内容,完全依赖于编写

标准的目的。这就是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制定标准的最重要的原则。无论制定什么标准首先要明确目的性,目的

不同内容就不同。制定标准的目的可以有许多,但是常见的目的并不多。每个标准的目的

可以有一个或几个,但是不能把所有的目的写进一个标准里面。

对于产品标准来讲,保证产品的适用性是最重要、最常见的目的。此外还可有其他的目

的,如相互理解,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或资源合理利用,认证,接口、互换性、兼容性或相互配合,品种控制等目的。这些目的可以交叉、重叠。还可根据需要另行确定其他目的。

(1)适用性目的

为了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在标准中需要规定产品的相关特性,如外形尺寸的、机械的、物理的、力学的、声学的、热学的、电学的、化学的、生物学的、人类工效学等等特性的技术要求。显然,这些内容不可能全部包含在每一项产品标准之中,每项产品标准只能根据其产品的特点和行业的惯例,涉及上述提到的一部分技术要求或除了这些要求之外的其他技术要求。

(2) 健康、安全、环保或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

为了这些目的,编写标准时需要规定相应的要求。按照《WT0/TBT协定》,这些要求

中的大部分是属于技术法规的内容;如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则属于强制性标准的范畴。因此,这些要求应与其他要求相区别,成为单独的标准、单独的部分或单独的章。

由于这些要求的强制性的性质,所以,要求中需要包含带有极限值(如:最大值、最小值)的某些特性或尺寸严格的某些特性,有时可能包含结构细节,如保证安全的连锁装置、轿车后备箱内的通气孔、防错装结构等。

(3) 接口、互换性、兼容性或相互配合的目的

为了接口、互换性、兼容性或相互配合的目的而提出的要求可能成为影响产品能否正常

使用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编写产品标准时可能为上述目的提出一些要求,这些要求可能

成为产品标准中要求的一部分,也可能专门为上述某个目的制定单独的标准。

例如为了保证鞋的“接口”功能,专门编写了鞋的号型标准,以满足鞋与脚的接口要求。当编制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互换性时,则关于产品的尺寸互换性和功能互换性均应予以考虑。

(4) 品种控制的目的

对于广泛使用的物资、材料或机械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和电线、电缆等,由于使用场合千变万化,要求各不相同,往往会对它们提出繁杂和众多的品种和规格要求。为了协调供方(生产、供应)和需方(设计、使用)之间的矛盾,对某些物资、材料或机械零部件、电子元件和电线、电缆等,进行品种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为了品种控制的目的,往往对外形尺寸或某些特性提出合理的、可供选择的数值,通常给出一系列数据,或给出级差。

(5) 相互理解的目的

在产品标准中除了适用性是最重要的目的外,为了保证标准能够正确实施,相互理解的

目的也是很重要的。为了促进使用标准的各方对标准有一个共同一致的理解,通常需要对

标准中用到的术语下定义,对符号和标志予以解释,对标准化对

象进行统一的分类和命名,

对每项技术要求确定统一的抽样(或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因此,根据需要标准中可能要

包括上述相关内容。

(6) 认证的目的

为了认证的目的,可以提出与产品标准不同的要求(包括特性和特性值)。这些要求应与其他要求明显地加以区别,可编成单独的章,或单独的部分,也可按IS0/IEC指南7规定,专门编制适用于认证的标准。请注意,这里指在产品标准中,除了其他要求外,还可包括认证的要求,因此要明显地加以区别。

(7)其他目的

上述各种目的对于编写产品标准来讲是经常遇到的。对于特殊行业、个别产品可能还会提出其他的目的。总之目的确定了,标准中需要涉及的具体特性也就容易确定了。

三、规范性技术要素

(一)要求

1. 要求与要求型条款

1) 要求型条款强调了“满足”的准则

2) “要求”中的要求型条款需要“满足”并“证实”

2、与“要求”有关的原则

1) 性能原则——解决第二个问题——给技术发展留有余地

●性能特性和描述特性

●对结果(性能特性)提要求

●性能特性优先,必要的描述特性不可缺。

例外情况:①用描述特性②涉及安全的产品的有关工艺除了目的性原则以外,涉及要求的标准还需要满足性能原则。性能原则就是要解决如

何对需要标准化的内容进行标准化的问题。

当以产品的适用性为主要目的来编写标准时,根据目的性原则,相应的要求也就明确

了,但如何表达这些要求呢?通常用产品的性能特性或描述特性来表达相应的要求。

(1)性能特性与描述特性

性能特性是指产品的使用功能,是那些在使用时才能显示出来的特征。如:汽车的速

度、灯管的亮度、吊车的起吊吨位、安全性能、可靠性能等。

描述特性是指产品的具体特征,是那些在实物上或图纸上显示出来的特征。如:成分或

配方、尺寸、粗糙度、纹理方向等。

(2)性能特性优先

《WT0/TBT协定》及IS0/IEC导则均指出:只要有可能,“要求”应由性能特性来表

达,而不应用设计和描述特性来表达。这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

当要求用性能特性来表达时,会给技术发展留有最大的空间。反之,如果“要求,,用具体的设计或描述特性来表达,则使符合这些具体特征的企业处于优势地位,这不符合市场经济下的公平原则,并且不利于技术发展或新技术的应用。

如果采用性能特性表达要求,要注意不要疏漏重要的具体描述特征。如灯管标准中规

定了相应的亮度、寿命等性能特性,但还应指出具体的灯头型式或连接尺寸,以保证接El和互换性。

(3)例外情况

通常在标准中,通过性能特性或具体描述特性来表达产品的适用性就足够了。但是对某些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有例外情况。

例如压力容器,除了耐压性能、容量等特性外,蓼需要规定加工工艺(如端部收口的成型工艺)或材料的成分等,甚至还要规定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工艺(如半成品的爆破试验)。因为压力容器的某些性能试验会影响产品的寿命,不能对成品逐个进行试验。而这些热加工工艺对成品的性能具有直接的潜在的影响。通过对半成品的热加工工艺控制及破坏性试验能及时发现问题,以便纠正。这对降低成本,控制成品质量是有效的。

要求是以描述特性,还是以性能特性来表达,需要认真权衡利弊。虽然用性能特性表述

要求有上述优点,但可能会引入既耗时又费钱的复杂的试验过程。因此,是采用性能特性来

表达,还是采用具体描述特性来表达是有一定条件的,原则是最好采用性能特性来表达。

2) 可证实性原则——解决第三个问题

仅列入能被证实(检验、试验、验证)的要求,“要求”中:●不应列入没有证实方法的要求

●不必列入无须证实的要求

●不宜列入不能在短时间内证实的要求

●不应列入不能量化的要求

凡是涉及要求的标准,除了需要满足性能原则以外,还需要满足可证实性原则。可证实

性原则是要解决哪些内容可以标准化的问题。

不论产品标准的目的如何,只应列入那些能被证实的技术要求。也就是说,不论出于何

种目的,在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被证实。对于不需要证实的、不宜证

实的、或不便证实的技术要求一律不应列入标准作为规范性技术要求。

(1)要求应量化

列入标准的技术要求应使用明确的数值,如最大值、最小值、带公差的中心值或区间值

标准编写常见的问题与规范性

标准编写常见的问题与规范性 标准编写应按照标准制修订程序进行,而标准制修订程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管理规定》《采用快速程序制定国家标准的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国家标准复审管理的实施意见》《国家标准修改单管理规定》等标准化法律、法规及规章文件的规定。保障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合法性是保证标准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出现标准质量的问题,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出现在标准制修订的某些环节标准的协调性以及标准的编写规范性方面。标准编写常见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大类。 一、未按既定程序开展工作 没有按照标准制修订程序开展标准的制定工作。如在标准的立项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和报批阶段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立项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对立项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没有进行充分论证,目立项;如,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还重复制定地方标准,超出地方标准的立项范围。 (二)编制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相关技术内

容的分析和验证,造成标准技术内容不够合理和科学,从而影响了标准的质量。标准在技术内容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标准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不充分;标准技术内容不完整;标准技术内容的属性不合理等。 (三)征求意见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征求意见发函对象过少,发函对象不具代表性,不能够将标准涉及的各方面即生产、用户、科研、检验、管理、教学等方面的意见都征求到,有时甚至在听到某一方面的反对意见后便不再征求这方面意见了;征求意见回函中重要反对意见没有体现;征求意见汇总对未采纳的意见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充分,甚至出现对有些反对意见不作任何解释就予以拒绝等。 (四)审查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审查会代表面不够,缺乏相关利益方代表;审查人员较少,代表性差,全体专家代表加起来不过5~6人;强制性标准采用了函审的错误审查方式;审查中的主要修改意见没有在会议纪要中或会议纪要附件中体现;会议修改意见没有反应在报批材料中;审查会专家名单签字不全等。 (五)报批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审查会或函审作出的修改意见没有采纳就报批;起草单位及归口单位对审查会上所确定的技术内容随意更改;上报材料不符报批要求,内容丢三拉四等。 二、未进行充分调研分析

规范性议论文写作 教案教学设计

规范性议论文写作教案教学设计 规范性议论文写作 规范议论文是与议论性散文、杂文、随笔、评论等文体相对而言的考场文体,是指以论点、论据、论证构成清晰的论证结构的议论文。这种类型的写法,其比例尽管在满分卷中历年呈下降趋势,但在全体考生作文答卷中,仍是比例最高的文体。它的主要特点,一是论说三要素完备;二是论证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合乎规范模式;三是语言合乎议论语体,注重清晰、严谨、准确。其中,论证结构规范是写好这一类型议论文的关键。 学生写议论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论证结构”意识,不知道“论说”如不以“系统结构”的方式来组合,往往是疏漏松垮、缺乏论证力度的。阅卷中大量的议论文中档卷,基本上属于“观点+例子材料+联系现实”类型。 论证结构有多种类型,在中学课本中讲授过的方法,有例证、理证、喻证、反证、对比、归谬、引证等,这种种方法只有以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存在时,才构成合理的论证结构。其中经常用到的是以下几种类型: 一

多元论证结构 指采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组合,从不同侧面来说理,以思维的缜密、表述的全面取胜的论证方式。这是规范性议论文最常用的论证结构,也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 请读下文: 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在生活中,你是否提出过这样的疑问:我该相信谁的话呢?又是否问过自己:是相信别人重要,还是相信自己重要呢?实际上,相信别人与相信自己同样重要。我们既不同意固执、自傲,也不懦弱,毫无主见。因此,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相信自己对一个人的成功有重要作用。有的人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要他学什么,他就学什么,自己毫无主见,你生下来难道是为父母而活的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总有一天你要离开父母,走上社会,总有一天你的父母会去世,他们就无法再告诉你该如何去做,所以你必须相信自己,把自己投入到社会中去锻炼、去摸索。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中体现真正的自我,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如果缺乏自信,你就无法体味人生的真谛,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那么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你就必然被社会所淘汰,成为一个无用之人。像这样因为充满自信而取得成功的例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六要素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六要素 一、人的因数 苦练基本功、严格“应知应会”确保责任心,做到“五个三” 三自:自检、自分、自纠,控制一次交检合格率 三检:首检、互检、巡检 三工序:复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三不放过:质量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质量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质量事故的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三按照:按照图纸、工艺、标准生产 二、设备因数 三好、四会、五纪律 三好:管好、用好、维修好 四会: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五纪律:遵守操作规程、保持设备整洁、发现异常就处理、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和附件。 三、原材料要素 1、严把进料关 2、按照定额组织生产、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3、搞好统计分析、精确下料 四、对工艺方法的控制对策 5有:有图纸、有工艺、有工装设备、有原始记录、有检验标准

3按: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不断研究采用新工艺 五、对环境的控制要素 空间、噪音、坚持四不走: 1、每天下班前场地不清扫干净不走 2、机床不檫洗干净不走 3、机床的工具和附件不摆放整齐不能走 4、门窗、水闸、电闸、电器没有关好不走 5、地面平整畅通、设施排列整齐、标志鲜明、窗明壁净、垃圾入箱不乱堆乱放、环保防尘毒设施完整、运转正常 六、质量改进八步骤——苦练基本功 1、现状调查——抓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 2、原因分析——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一直深入下去。 3、确定主要原因,由此制定对策 4、制定详细的一整套实施对策(样表内容)5W1H方法 5、实施对策:条条件件落实到实处、落到每个人头上。 6、检查效果:首先要和目标值对照、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检查对照(技术、质量、工艺、用户反映) 7、制定巩固措施:把成功的经验和工艺制度化、标准化;用文件化的东西永久性的进行改造写出质量管理的标准、写出管理的制度办法、写出修改后的工艺文件编号 8、遗留问题和下步打算:存在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作者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引言的目的是给出作者进行本项工作的原因,企图达到的目的。因此应给出必要的背景材料,让对这一领域并不特别熟悉的读者能够了解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意义,前人已达到的水平,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应用一两句话说明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创新之处。引言最基本一点是介绍主要研究成果。 有的作者常常不在引言中指明他们的重要发现,或从摘要中删除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到论文的后部分才指明。对科技论 归纳、 ,Results, ●材料与方法(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材料包括:材料来源、性质、数量、选取和处理事项等。 方法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测试方法等。 ●结果(你发现了些什么) 以图或表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包括: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范围等;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包括不正常现象和数据的分析);结果部分的讨论(结果直接相关部分,如讨论内容涉及全篇,应留在讨论部分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正文中说明图表的结果及其直接意义;复杂图表应指出作者强调或希望读者注意的问题。 ●讨论(这些发现有什么科学意义) 讨论部分也称结论或建议,其目的是综合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意义。结论应写得象法律条文,即只有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不用“大概、也许、可能”等词。结论应简练,不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得如下结论”等废话。结论要注意分寸,不

规范性要素的编写

规范性要素的编写 一、规范性一般要素 (一)标准名称 1. 编写要求 标准名称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正文“范围”之前和标准的封面。 名称力求简练,并应明确表示出标准的主题,使之与其他标准相区分。 名称不应涉及不必要的细节。任何其他必要的详细说明应在范围中给出。 2. 构成和形式 1) 构成 标准名称应由几个尽可能短的要素组成,其顺序由一般到特殊。通常,所使用的要素不多于下述三种: 最多三个要素:引导要素+主体要素+补充要素 (对象所属领域)(标准化对象)(对象的特定方面) 2) 形式: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 3. 要素的选择 1) 主体要素必不可少 2) 引导要素的选择 3) 补充要素的选择

4) 分部分标准要素的选择补充要素成必备,应加第几部分4.表现形式 标准名称应正确反映标准的内容和用途,名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标准的主题加下列表现形式: ——以提要求为主的过程类标准用“规范”、“规则”、“守则”等表示; ——以表示流程步骤为主的过程类标准用“规程”,例如“操作规程”; ——以表述技术指标为主的结果类标准用“技术要求”或“技术条件”; ——产品标准(结果类标准)用产品名称直接作为标准的名称。 标准具有标准编号、封面、规定的格式,已表明是标准文件,不应在名称中再加“标准”二字。 (二)范围 1.编写要求 范围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每项标准正文的起始位置(第1章)。 范围应明确表明标准的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由此指明标准或其特定部分的适用界限。必要时,可指出标准不适用的界限。 2.作用与内容

1)作用标准的内容简介并起承上启下作用。 2)内容阐述标准“有什么”和“有什么用”(界定适用的界限) 3. 表述 1)以陈述句、规范性的语言来表达。 2)简洁、完整,成内容提要,但不是名称的重复。 3)不应包含要求。 4)不陈述编标准的目的。 5)范围的陈述应使用下列两句话的表述形式: 第一句为标准的内容概要,应表述为: “本标准 ……的尺寸。” ……的方法。” ……的特征。” ——确立了—……的系统。” ……的一般原则。” ——给出了……的指南。” ——界定了……的术语。” 第二句为标准适用性的陈述,应表述为: ——“本标准适用于……”; ——“本标准不适用于……”。

学术论文写作中行文规范性表述的建议

学术论文写作中行文规范性表述的建议 众所周知,学术论文写作与一般性的写作不一样,它有比较独立的结构体系、语言特征。学术论文追求立论新颖,论证严密,结论富有说服力。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上要求特别严格,文章中所引用的引文应当标明来源出处,实证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实证设计应当合乎规范,对数据的分析、结果的讨论应严谨、充分,不留漏洞,内容整体布局应有条理性等。以下是医刊汇关于学术论文写作中,行文规范性表述的一些建议。 一、真区别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所谓直接引用是指引用内容与原文完全一致,用引号,注明来源及具体页码。所谓间接引文是指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他人观点,解释性引用他人成果,不用引号,注明来源(及页码范围)。 二、注意简洁,与文章主题的发展不相关的引文绝不参引。通常情况下,一般不建议写长文章,不但不建议,而且反对长篇大论。一般来说,讨论问题要深入,深入了就是好文章。 三、基本不用一些口语体表达,如“我觉得”“众人皆晓”等表达,不用“著名翻译理论家曾提出过”“多年的翻译理论研究表明”等表达法。 四、旁征博引,但不能东拼西凑、不求实用,要关注引文的相关性。也尽量避免客套话。实际上,学术论文中的客套问题,说穿了就是一个文风问题,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 五、不剽窃与抄袭他人观点。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好的习惯,做摘

抄时标明出处,论文写作时才能避免无意的抄袭和剽窃。 六、多模仿重要文献的行文规范、格式,当然,前提是不剽窃。 七、不用想当然的看法、观点,以免造成证据不够充分。避免虚张声势的表达法,比如“笔者一贯主张”“绝大多数学者认同此观点”等等。 八、所有观点应有出处、来源,或作者进行充分的论述。

工程质量管理必备的五项原则和六大制度【最新版】

工程质量管理必备的五项原则和六大制度五项原则 一、底限原则 二、稳定原则 三、早鸟原则 四、系统原则 五、高效原则 一、底线原则 所谓底线原则,就是质量管理的底线,不能逾越。 (1)满足要求。即满足规范、设计规定的工程质量要求。 (2)禁止作假。特别是检验数据弄虚作假,企业或个人如果能守住底线原则,质量就不会糟糕不堪。

二、稳定原则 质量稳定意味着标准化的作业,也意味着品牌深度。 三、早鸟原则 早鸟原则--发现越早,损失越小,这就是早鸟原则。质量管理的早鸟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暴露问题,二是从源头控制。 最容易发现问题的人员是一线作业员工,所以,建立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制度,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 从源头控制,即在一开始时即发现问题,如工程原材料的质量及送检;另一个方面则指发现根源性的问题,常用的手法有“五个为什么”分析法、QC手法等,设计问题也属于根源性问题。 四、系统原则 工程质量管理要形成系统,不要哪里起火灭哪里,形成系统的好处在于,更多进行预防性工作及持续改善。

形成系统的方法有: (1)进行质量规划,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质量组织、质量发展路线图等; (2)对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 (3)建立企业质量文化,即学习文化和改善文化。 五、高效原则 所谓高效原则,在质量体系进行质量保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系统效率的工作,要弄清楚几个问题。(1)项目上是否有一流的质量专家?(2)项目内的班组长是否掌握了充分且扎实的质量改善技能?(3)项目人员是否乐意参与到质量改善中来? 六大制度 1.三控制:自检;交接检;专检 2.挂牌制

3.例会制 4.成品保护制 5.月度质量情况进评制 6.奖罚制 一句话记忆质量管理六要素“刘三姐(检)挂牌去参加例会,讲的是成品保护,月度讲评,不灵就罚。” 一、三控制 加强过程控制对各工序和分项工程进行目标分解,落实责任到面、到人,使每个操作程序都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达到过程精品的要求。对所有操作的班组必须进行“三检”制,并加强对重要工序的预检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自检:每一检验批施工完成后,由施工班组对所施工产品进行自检,如符合质量标准,由班组长填写自检记录表。 交接检:上下工序班组通过互检认为符合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规范性要素的编写

规范性要素得编写 一、规范性一般要素 (一)标准名称 1、编写要求 标准名称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正文“范围”之前与标准得封面。 名称力求简练,并应明确表示出标准得主题,使之与其她标准相区分。 名称不应涉及不必要得细节。任何其她必要得详细说明应在范围中给出。 2、构成与形式 1) 构成 标准名称应由几个尽可能短得要素组成,其顺序由一般到特殊。通常,所使用得要素不多于下述三种: 最多三个要素:引导要素+主体要素+补充要素 (对象所属领域)(标准化对象)(对象得特定方面) 2) 形式: 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 3、要素得选择 1) 主体要素必不可少 2) 引导要素得选择 3) 补充要素得选择 4) 分部分标准要素得选择补充要素成必备,应加第几部分

4、表现形式 标准名称应正确反映标准得内容与用途,名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标准得主题加下列表现形式: ——以提要求为主得过程类标准用“规范”、“规则”、“守则”等表示; ——以表示流程步骤为主得过程类标准用“规程”,例如“操作规程”; ——以表述技术指标为主得结果类标准用“技术要求”或“技术条件”; ——产品标准(结果类标准)用产品名称直接作为标准得名称。 标准具有标准编号、封面、规定得格式,已表明就是标准文件,不应在名称中再加“标准”二字。 (二)范围 1、编写要求 范围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每项标准正文得起始位置(第1章)。 范围应明确表明标准得对象与所涉及得各个方面,由此指明标准或其特定部分得适用界限。必要时,可指出标准不适用得界限。 2、作用与内容 1)作用标准得内容简介并起承上启下作用。 2)内容阐述标准“有什么”与“有什么用”(界定适用得界

现场管理的六要素

现场管理的六要素 现场管理的六个要素即:人、机、料、法、环、测。也就是以下要介绍的5M1E分析法。 a)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b)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c)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d)方法(Method):这里包括生产工艺、设备选择、操作规程等; e)测量(Measurement):主要指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f)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 我们知道工序是产品形成的基本环节,工序质量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工序质量对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工序标准化作业对工序质量的保证起着关键作用,工序标准化在工序质量改进中具有突出地位。工序质量受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因素的影响,工序标准化就是要寻求5M1E的标准化。 那么我们如何控制这六个因素形成标准化以达到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呢? 1、操作人员因素(人) 主要控制措施: (1)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 (2)对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 (3)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 (4)检验人员能严格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按规定报送。

2、机器设备因素(机)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 (2)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检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3)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艺规程要求,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条件若随时间变化能及时采取调整和补偿,保证质量要求。(4)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和受控状态。 3、材料因素(料)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明确可行的物料采购、仓储、运输、质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建立进料检验、入库、保管、标识、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控制质量。 (3)转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质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 (5)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职责分明,能对不合格品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 (6)生产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质量问题可追溯。 4、工艺方法的因素(法)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工序流程布局科学合理,能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要求。 (2)能区分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确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和控制点能标识清楚。 (3)有正规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质量控制办法和工艺操作文件。

对科技论文写作的认识

科技论文写作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反应,生产实践是科技论文写作产生并赖于发展的源泉。学完这门课程以后,了解到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史。就是科技大发展史,也是科技论文的发展史,因其能培养读者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提高读者科学素质而开设看的一门学科。 虽然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看,但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贯彻科教兴国之策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意识日趋深入人心,科技的发展,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的增加,科技队伍也随之扩大,科技写作的发展的今天已有规律可循。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民众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创新发明活动越来越普及,科技论文写作也成为一种必要。掌握科技写作的知识,可以更好的促进科学技术的交流。以此,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的要求。同样对学术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它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本课程设置的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帮助大学生掌握即将面临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本专业的理论体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学会如何阅读消化文献、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结果分析,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提高科技论文写作的专业素质。科技论文写作课,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语言工具课程,主要讲授科技论文的特点、作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资料检索、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科技创新思维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内容。 当然科技论文的写作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撮和,还要掌握必要的写作理论知识。科技论文正文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题目、作者(含作者地址和通讯方式)、前言(或称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分析和讨论。作为科技论文,目的是报道新成果和新发现,希望有更多的同行了解和引用,为达此目的,除正文外,科技论文还要提供其它几项可供快速阅读、浏览、检索的档目,分别为摘要(中英文两种)、关键词、检索号(或称分类号,由编辑部提供)。为尊重他人劳动,科技论文的最后,往往还有一个致谢。 课上老师从科技论文写作的含义,科学性,专业性,实用性,规范性,可续性这几方面来讲解。让我映像最深的莫过于科技论文写作的,科学性。在学术界中,抄袭论文是时有发生的,这不仅仅是对学术的亵渎,更是写作人员的对待写作的一种不负责的态度。学术是严谨的,严肃的,严密的严格的。因此,抄袭,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是无耻的,这就要求从事科技写作时,一方面要根据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来写作,不能想当然,另一方面不能高“;包装艺术”。不能为写文章而写文章,不能没有新观点而强行拼凑,写作时尤其要严谨,不能草草下定论,对新的现象要考虑周到,如若缺乏这种态度,很可能会有违背科学性的事情发生,甚至会在某个领域造成不可弥补损失。科技论文是科研结果客观、如实的报告。由于要保护知识产权,科技论文严禁抄袭和重复已有成果。又由于科学要求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因此论文所提供的实验数据必须真实和详实。但是,又由于版面所限,故论文的行文又必须尽可能简洁。可以说,创新、真实、详尽和简洁是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这其中,创新是灵魂,真实是底线。 但我们也应懂得,错误和缺点也是机会,要善于发现他人研究中的缺点、错误,因为这种发现意味着创新,意味着超越。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不要怕出现缺点和错误。要善于发现自己学习,研究乃至论文准备中的缺点、错误,因为这种发现便是进步,便是提高。 更重要的是,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自己的文章如何如何好,而是从读者角度分析:要有自己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如同准备做报告的思维方法一样:做报告之前,重要的不仅仅是想清楚自己要讲什么重要思想,而且还是要想清楚听众是哪些人?他们来听报告,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怎样讲才是对听众来说有价值的?怎样建立起自己的报告和听众的联系?正如一位科学工作者所说:"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写作上如此认真努力原因很简单.一个研究结果只有在被别人使用时才有意义.而想被别人使用,文章必须能引起其他科学家的兴趣,而且得保证其他人能看懂并可以重复和再现你的结果.只有可以被理解的研究才会被重复,也只有可以被再现的工作才能导致别人的引用和跟踪.而你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常常用来衡量研究的影响力.从某种角度看,,写作就像是把你的工作成果推销给其他的科学家."科技的专业性,实用性规范性,可读性这方面还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不仅仅有利于学术的交流而且也是从事科技的要求。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技研究的重要做成部分,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有利于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是科学技术的研究的一种重要标志),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和人才的发现。这就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意义。 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科技工作的进展。譬如一篇写得好的科研选题报告或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可以促进一个有价值的科研项目或建设项目尽快上马;反之,一篇写得不好、表达不规范的论文,也将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及规范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及规范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及规范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研究生人数快速增长,他们中大多思想活跃、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能顺利地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然而,由于硕士研究生,一般刚刚涉及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和经验,加上时间紧促,论文撰写中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及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目前,通常由导师个别辅导以及模仿报刊论文去写作,从实践来看是很不够的。 笔者长期从事学术期刊的论文编审工作,受理了许多研究生论文,从中了解到开办这方面的讲座和辅导是许多研

究生希望。然而,论文撰写涉及的问题很多、很细、很深,本讲座也许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论文撰写是充满个性差异的事物,为了提高本讲座的实际指导意义,尽量多讲授一些写作中的共性问题,以写作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思路为主,避开具体的专业知识问题和语文问题。为此,讲座安排了四方面的内容:科技论文的基本知识;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和要领;论文各个部分的撰写要点;论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本讲座的不少内容仅仅笔者个人的经验总结,是探索性的,例如,如何论述本研究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文章正文的撰写方法和思路等,因此尚不成熟。学术论文的写作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本讲座介绍的方法和技巧很难适合所有的论文写作,加上笔者的知识水平因素和时间仓促,尚存在各种不足和缺陷实属难免,但希望能为研究生和一些年轻教师在论文撰写上提供参考。 一、科技论文的基本知识

学术论文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其写作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学术论文可有多种分类,按出版的形式分有: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按内容及研究性质分有:a)研究报告型,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有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和对策研究报告等;b)开发发明型;c)议论型;d)综述评论;e)研究简报。 上述分类在实践中不是绝对的,一篇论文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科技论文的基本性质与要求 科技论文经过专家鉴定和发表,便成为人类知识的载体――文献。一篇篇文献犹如点点知识的源泉,最终汇成知识的海洋,造福于人类。作为人类知识载体,论文必须满足以下一些要求。 1.科学性要求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使人们能够

最新浅谈质量控制六要素教程文件

浅谈质量控制六要素 作者:赵卫兵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河北石家庄 050021) 关键词: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探讨与研究 内容提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系统掌握了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方法及手段,从理论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对工程质量的认识和理解,无疑对今后的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是一个及时而又实际的帮助,同时也为今后搞好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从对质量起重要作用的人、料、法、机、环、测六要素进行分析,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 正文:以质量拓市场,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这是企业立足不败之地的根本。质量是企业求发展的根本,为企业注入了生机;同时,质量的优良也体现出了企业的管理。企业要是让客户认可,除了内部完善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外部的信誉,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工

程;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过程的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现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方面的质量工作人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同一客体进行工程质量把关,更体现出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 为控制好工程质量,就要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深刻认识,并加以严格控制,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工程质量。对质量起作用的要素有:人、料、法、机、环、测,对这六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1、人: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 人才是根本的动力,发展是永恒的追求。工程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控制的中心,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员工素质是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

论文写作规范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新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基本一致。 1内容要求 1.1 题目 题目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5字。 题目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如题目内容层次很多,难以简化时,可采用题目与副题目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副题目起补充、阐明题目的作用。 题目和副题目在整篇学位论文中的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1.2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作者仔细核实授权书后签名,格式见附录3。 1.3声明 博士学位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实例如附录4所示,作者需简明扼要提出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将创新性声明补充完整并签名。 硕士学位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工作(贡献)声明,实例如附录5所示,作者需简明扼要提出本人在硕士学位论文中所完成的主要工作或贡献并签名。 1.4 摘要与关键词 1.4.1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等同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可供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1.4.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

-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

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 一、医疗安全界定和医疗安全管理意义 (一)、医疗安全和医疗不安全的界定 1、医疗安全的界定 医疗安全是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 2、医疗不安全的界定 医疗不安全是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凡是由于医疗系统的低能状态、医疗管理过失或医务人员医疗不当等原因,而给病人造成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均属医疗不安全的范畴。 医疗机构在评价医疗安全与不安全时,应不能超越当时所允许的范围和限度;在制定医疗安全管理标准时,应考虑当时的执业环境及其允许的范围与限度为依据。 (二)、医疗安全管理意义: 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工作者、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以及家属共同地心愿,也是标志医疗质量高的体现;医疗不安全则是医疗管理工作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管理者对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不力或不善以及对策不力,致使不安全因素不能有效地控制,不能有效地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或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不能有效地避免不良后果,而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人身损害,残废或死亡的情况,这些现象并非是偶有发生的,所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是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的关健,其意义重大。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医疗不安全就不会产生高质量的医疗效果。医疗活动过程无非是朝着二个结果转化,一个是朝着好的方面转化,另一个是朝着不好的方面转化。但不管是哪种结果,都是多种因素作用于医疗活动所引起的,其中医疗活动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得十分明显,有的可能是构成不好结果的直接原因,引出轻病变重病,一病变多病,完整的机体变残废或死亡的严重后果。所以,可以认定,医疗安全与医疗效果是并存于医疗活动中的因果关系,没有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要想获得良好的医疗效果,是不可能的。 医疗安全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为医疗不安全,会带来延长病人治疗时间和治疗手段复杂化,从而增加物资消耗量,提高医疗成本,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有时还要付出额外的经费开支。 只有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医院功能的有效发挥。医院是以治疗病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其根本任务。如果不能有效地发挥医院功能,以至连病人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甚至增加整个社会的负担,就与设立医院的目的和宗旨相违背。医院这种低能状态许多是医疗不安全的反映。因此,医疗安全管理应当贯穿于医疗管理全过程,并作为医院目标和责任制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医院质量管理与医疗质量管理 医院质量管理:是指医院各项工作的综合性系统化质量管理,是医院各部门和各科室质量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是医院六要素(人、财、物、设备、任务、信息)发挥作用的集中表现,也是医院管理的有机组成部门。

科技论文格式模板【科技论文基本格式】

科技论文格式模板【科技论文基本格式】 科技论文探索科技领域中的客观真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格式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科技论文基本格式,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科技论文基本格式 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论文的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引言 引言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正文

生产管理六要素完整版

生产管理六要素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人 指在生产线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员工等一切在线生产人员。不管作为主管、班组长、都需要知道一点,员工是企业的资产。首先应该对自己的下属员工进行沟通了解,每个人性格不一样,工作进度也有会差异。同时对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就会不一样,所以作为他们的领导者,要对他们不同人使用不同的方法去领导,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各自发挥特长,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这也是作为领导者是否善于用人。 二、机 指在生产线中所有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工具,生产环节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工具是否好坏。这些都会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 量。企业要发展,不仅是人员素质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设备也是需要更新,同时建立档案,维护、保养、好的设备是可以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XX汽配公司线束小组,改变原先用手工剪线、铆压端子,速度慢,质量不保障。目前在设备的运作下,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质量。而且在原有14人的情况下,压缩到现在的9人。所以说设备 提升生产效率的一个有力途径。 三、物 指物料、半成品、原材料。目前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十或是上百种零件组成。当缺少一个零件时,整套产品都不能组装,会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企业的运作是否完好,是整体能够平衡运作结果。

所以作为生产管理,必须密切注意生产计划的编。制定、跟进和实施安排。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一个能纵观全局的人。 四、法 指生产过程中所需要以工艺指导、标准工序、生产图纸、计划、检验等各种操作流程。这些能及时准确的反应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所以需严格按规程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进度的一个条 件。 五、环 指环境、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工作环境,一个环境的好坏,会对产品质量和人员的情绪有关联,所以环境是生产现场管理中不可忽的一个环节。 六、质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且要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产品在线生产时做到自检、互检、终检、巡检等。同时也需要完好的设备。

现场管理六要素

现场管理六要素(5M1E分析法) 现场管理的六个要素即:人、机、料、法、环、测。也就是以下要介绍的5M1E分析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5M1E? a) 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b) 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c)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d) 方法(Method):这里包括生产工艺、设备选择、操作规程等; e) 测量(Measurement):主要指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f) 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 我们知道工序是产品形成的基本环节,工序质量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工序质量对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工序标准化作业对工序质量的保证起着关键作用,工序标准化在工序质量改进中具有突出地位。工序质量受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因素的影响,工序标准化就是要寻求5M1E的标准化。 那么我们如何控制这六个因素形成标准化以达到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呢? 1、操作人员因素(人) 主要控制措施: (1)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 (2)对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 (3)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 (4)检验人员能严格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按规定报送。 2、机器设备因素(机)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 (2)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检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3)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艺规程要求,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条件若随时间变化能及时采取调整和补偿,保证质量要求。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要点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要点) 一、关于学术道德、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 遵守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人〔2002〕4号)、《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川教函[2012]106号)、《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等规定,严谨治学。严禁抄袭、剽窃、作伪、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就撰写论文而言,就是要求论文有新意。论文关键在于创新。 论文选题要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创新性是指研究论文报道的主要研究成果应是前人未曾报道过或未公开报道过,创新可以体现在研究方法、研究材料、研究结果、理论或解释等方面。科学性是指科研论文内容可信,数据准确,实验可重复。 二、关于论文写作规范——论文规范书写的问题 自觉执行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以及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作为规范的学术期刊论文,其基本要素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和学位、基金项目含项目编号、主要研究方向、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等)、摘要(200字以内)、关键词(3—8个)、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 现在大多数期刊都支持网上在线投稿。 三、关于论文投稿策略——论文发表的问题 了解期刊审稿和发稿的流程。 期刊和编辑是如何选取稿件的?审稿人又是如何审查论文的?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论文不被退稿?论文中如何表达才能够得到编辑和审稿人的认可,才能符合期刊的要求?如何选择投稿期刊?如何通过编辑的初审?如何通过审稿专家的审稿? 期刊论文发表需要经过三审制:编辑初审(主要审查形式规范)、专家外审(主要审查学术问题)和主编终审(主要根据编辑和专家意见,以及论文写作规范、论文质量、期刊的栏目、学科特点等决定是否录用)。 投稿前要仔细研究期刊特点,包括期刊发文的偏好、发文重点、发文热点、特色栏目,以及论文的编排格式、参考文献引用和标注格式、论文的写作风格等等,对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让期刊编辑和审稿专家认为你是专注于投稿该期刊,真正做到投其所好! 四、写作要点及写作小结 论文要发表,除了研究内容要有创新性或前沿性,还要看论文的写作水平。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1)有较高的学术质量;(2)规范的书写格式;(3)选择最适合的刊物投稿,提高命中率;(4)常与编辑部和编辑联系和沟通,了解掌握文章的处理情况,节约时间;(5)虚心接受编辑和审稿专家的意见,尽可能按其修改要求进行修改,不能按其要求修改的给出合理的说明;(6)积极配合编辑和编辑部对稿件的处理,积极交纳相关费用及校对稿件,争取早日发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