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丝绸的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

英使马噶尔尼使华
•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 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 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 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清乾隆帝致英王的信函(1793年)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周边形势
丝绸之路的兴衰
总结: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 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 宋代:海路为主,陆路中断; 元明清:陆路一度恢复;海路再度繁荣并走向衰落;
——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回答: 明中期以后海外贸易的特点
• 1、范围:远及美洲; • 2、主体:民间商人崛起; • 3、对象:西、葡等西方国家加入; • 4、产品:出口丝、瓷为主,进口新增白银; • 5、地位:优势(出超)。
晚明海外贸易路线
丝绸之路的兴衰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 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 宋代:海路为主,陆路中断; 元明:陆路一度恢复;海路再度繁荣并走向衰落;
——[古罗马]普林尼
回答:西汉陆上丝路走向兴盛的原因
1、政治: (1)国内:汉朝积极的对外政策; (2)国际:丝路沿线的国际参与; 2、经济: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 3、国际: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
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
丝绸之路的兴衰
(二)唐代:
• 传统陆上丝绸之路 • 东海丝道 • 西藏道 • 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 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
丝绸之路的兴衰
(三)宋代:
宋代泉州市舶司遗址

01-2023届高考历史考点剖析专题卷 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01-2023届高考历史考点剖析专题卷 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0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2)考点0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3-7)考点0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8-11)考点0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2-15)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对文化堆积层的分析可知,半坡先民在其定居地居住了三四百年。

半坡人定居时久,聚落规模之大,人口之多是十分令人瞩目的。

这一分析结果说明半坡人( )A.已形成较稳定的农业经济B.建立了高效的管理系统C.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D.掌握了粟麦的复种技术2.据文献记载,商代历法己开始设置闰月,最初没有定制,有时甚至出现再闰或三闰的现象。

大约公元前6世纪后,中国已有十九年七闰的“章”法。

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观测技术出现重大进步B.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C.阴阳合历促进历法发展D.小农经济日益发展成熟3.周公依据宗法制原则分封诸侯,派同姓、母弟在各要冲地区建国,以嫡长子继承制来约束同姓,规定天子是“大宗”,诸侯是“小宗”。

这一举措( )A.分化姬姓宗族内部反叛力量B.维护王权政治体系的稳定C.强化血缘关系弱化政治关系D.导致诸侯分立局面的加剧4.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国与少数民族举行了多次会盟。

公元前721年,鲁隐公“会戎于潜”,重修与戎人的友谊。

这一现象( )A.体现了同源共祖意识的萌生B.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C.加速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瓦解D.导致了诸夏蛮夷界限的消失5.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由贵族参加,战车兵器都由贵族自己装备;战国时期战争持续时间更长,战争规模更大,参战人数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大部分都是庶民,且武器装备都由国家提供。

这种变化( )A.源于礼乐制的破坏B.助推中央集权体制建立C.体现了统一的趋势D.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产生6.鲁国的执政季孙氏调动民众挖沟,孔子的弟子子路是当地的长官,他用自己的禄米做饭给民工吃。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社会演变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社会演变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社会演变古代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交流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贸的媒介,也成为了东西 civilizations 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而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对于社会演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不仅仅是东西方之间的艺术、文学、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更是民俗、宗教、传说等方面的交流。

在这个交通枢纽上,东西 civilizations 之间的文化交融浓度越来越高。

这不仅表现在物质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上,更实现了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文化交流。

例如,佛教是随着印度与汉唐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传入中国的。

印度僧侣菩提达摩印,传授了禅宗,使得佛教在中国得到更深一步的发展。

而丝绸之路同时也传回到了印度古典文化。

中国牟宗三的数学著作《张丘建算经》也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东地区。

二、社会演变随着丝绸之路的建立,东西 civilizations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这既包括了文化上的变化,同样也包括了经济上的变化。

在文化方面,不同文化之间发生的交流,改变了我们的认识和价值观。

在宗教上,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希腊罗马天主教等多个宗教在丝绸之路的传播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文化多样性。

根据此形成的文化多元性是一个国际交流和多样性的模式,它让不同社会在结合升华中维系文化间的对话,推动社会演变走向充满弹性的多样化。

经济方面,随着文化交流的逐渐推进,丝绸之路开启了一个自由经济的时代,充分发挥其交通通路的作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这一路两端的城市和国家,通过货币、物品等的交换,发展了商业、制造等一系列生产活动。

从而推动社会演变,大大促进了东西 civilizations 之间的交流。

三、结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社会演变,推动历史性的进程,促进了东西civilizations 的融合和交流。

这种文化和经济的交流,既重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同时也重视经济的自由化。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之一带一路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之一带一路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之一带一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一带一路”是当今社会热点,也是高考重点,复习备考我们应重点关注。

“一带一路”构想借助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世人所熟知的“丝绸之路”,是两千多年前就已存在、后来不断演变为沟通中国与亚欧非多国的商贸、物流及文化大通道的古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1.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时期(1)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连接亚欧非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的总称。

(2)汉武帝以后,国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采取积极对外政策,与西域地区建立联系。

(3)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扩大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4)开辟“海上丝绸之路”:(3)随着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求法等活动,丝绸之路在唐朝前期进入黄金时期。

4.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由低落到迅速(1)宋代由于国家政权极为薄弱,与西域的联系受到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几乎废弃。

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2)元代,丝绸之路再度繁荣,海上丝绸之路更是发展迅速。

(3)元统一中国,社会环境安定,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继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更是繁荣昌盛。

5.明清时期——丝绸之路趋于萧条,几近停滞(1)15世纪以后,丝绸之路不再作为东西方交流的要道,而是作为记录中外交往历史遗迹的标志而存在。

(2)清朝随着封建王朝的日薄西山,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几近停止。

(3)清朝虽然开设“十三行”,但是与西方的联系大为减少,因此,当西方正在革新政治体制,开展经济运动,大力发展现代教育的时候,古老的东方还沉浸在自己的文明里“自我陶醉”,此时的中国已距离先进的西方很远很远,丝绸之路的价值已被“暴殄天物”了。

丝绸面料的织造(1):历代丝绸业的发展

丝绸面料的织造(1):历代丝绸业的发展

丝绸面料的织造(1):历代丝绸业的发展丝绸文化与产品编写组【期刊名称】《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7(032)006【总页数】4页(P24-26,30)【作者】丝绸文化与产品编写组【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家蚕养殖和丝织技艺的国家。

早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中国人就已经成功驯化了野生桑蚕,并利用蚕丝织造丝绸织物,见图1和图2。

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其编织技术在当时是一种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丝绸一直就是中国皇帝使用,并是外国人最为欣赏的奢侈品之一,见图3。

起初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因此从中国历代发展简史来看,见图4,统治者对丝绸生产已有了严格的组织与管理机构。

商代时中国的蚕桑业亦形成了一定规模。

由于距今久远,当时的丝织品仅在一些商代的铜器上有丝织品的痕迹。

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墓中出土的50余件铜礼器表面附有丝织物残片,距今3300年,有平纹绢帛、菱形纹暗花绸、透孔纱罗等,见图5。

表明商代已有提花机,当时的织造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农桑成为各国富国强民的重要国策。

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农户成了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丝绸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更加明显,有些技术世代相传,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

安吉楚墓出土的方孔纱绞经织物;图案为对龙、对凤、对虎纹锦等,见图6和图7。

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深远。

秦汉时期; 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汉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汉初实行“与民修养”政策,促进规模宏大的官营丝绸业和民营丝织业的迅速发展。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作者:胡荪予来源:《山西农经》 2018年第8期摘要: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对构建中西交通、促进经济发展和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张骞通西域到元末以后,丝绸之路加深了与欧洲大陆的交流,将古中国与西方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我国“一带一路”的设想和建设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能够使沿线各国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给丝路各国带来振兴的希望。

关键词: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历史发展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8-0003-03中国图书分类号:G124文献标志码:A汉武帝时,为了连接与欧亚大陆之间的联系,使臣张骞从长安出发,以丝绸为主进行贸易,途径甘肃、新疆、中西亚地区,故被称为丝绸之路。

德国学者李希霍芬认为丝绸之路主要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交通要道。

另外,这条丝绸之路沿途的地貌主要以沙漠、戈壁、高山为主,大多数属于自然气候恶劣地区,因此,当时的商队只能借助骆驼、马车等简单的交通工具克服所面对的困难。

这导致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古代丝绸之路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条网络状的丝绸之路与贸易、移民、旅行、战争等活动密切相关,并往往与亚欧民族迁徙、政治版图变迁、经济兴衰等背景相关联。

而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宏伟设想,能够让沿线各国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本文主要对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进行了分析。

1发展初始:汉朝张骞通西域在汉代以前,从中亚到西亚,或者南西伯利亚、哈萨克草原、南俄草原到东欧,中外就存在着交通和贸易。

张骞通西域,主要是为了寻找汉朝反击匈奴的同盟者,严格来说,这只是一种外交活动。

当时的大夏商人们早就开始从印度贩来邛竹杖和蜀布,到四川等地进行贩卖。

为了搞清楚从四川通印度和中亚交通的所在,汉朝派遣使者从南海、郁林、苍梧等地出发去寻找通印度之路,汉使到达过今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地。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发布时间:2021-01-12T08:01:46.970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6期作者:李家和陈斐王亭[导读] 众所周知,建立在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贸易平台。

沿着丝绸之路,古代文明的亚洲,欧洲和非洲在一起的背景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和衰落,王朝的崛起和替换,和贸易的繁荣和衰落。

沿着这条道路,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商业和科学交流丰富了各个领域的交流,成为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最近研究的焦点。

李家和陈斐王亭山东英才学院 250104摘要:众所周知,建立在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贸易平台。

沿着丝绸之路,古代文明的亚洲,欧洲和非洲在一起的背景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和衰落,王朝的崛起和替换,和贸易的繁荣和衰落。

沿着这条道路,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商业和科学交流丰富了各个领域的交流,成为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最近研究的焦点。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研究的历史资料和相关资料,对“一带一路”共建的未来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并阐述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历史价值一、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古代的丝绸之路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了古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等,这些文明跨越了不同大洲和不同肤色、民族和人种,各国之间通过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求同存异,使本地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所以,古代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人类发展交流和共存的典范,具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1]。

(一)构建起亚欧交通网络古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跨越的距离较长,纵贯亚、欧、非三大洲,堪称世界交通运输发展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丝绸之路贸易沿线的发展,形成了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的基本形式,也逐渐搭建了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互相交流和沟通的交通网络,成为了亚欧大陆之间最便利的交通渠道。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探究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探究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探究丝绸之路,这个看起来很充满神秘感和故事的词语,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概念。

它的名字,来源于公元19世纪,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冯·热纳的创作。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和中亚、波斯、阿拉伯、印度、罗马以及希腊等国家间交通往来的商路和文化交流的古道。

在丝绸之路上,中原文明走向世界,世界文明也影响中国。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而以下就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进行探究。

一、丝绸之路的发端丝绸之路的起源源于3000多年前,是一个悠久而源远流长的历史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东南沿海、南方地区、河南和山西一带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楚墓文物中,南方文化集团在早期已经形成了纺织工艺和丝绸生产技术。

而这些技术,逐渐传向了中原地区,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在最早的时候,丝绸之路只是一条线路从秦国的长安往西,途中经过敦煌、青海、末什泼、伊犁河谷、喀什达坂、塔里木盆地,最终到达了印度。

自此之后,丝绸之路,逐渐向北、向西、向南扩展,成为了一个跨度广泛、移民多样、贸易频繁、文化交锋的综合性交通网络体系,带动了中国、西域和各主要西部文明的交流。

二、丝绸之路的演变第一条丝绸之路的缘起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成为了复杂而完整的交通网络,以中亚贸易中心的烏魯木齊为中心,向西进入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并进入地中海地区,一直向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形成了从中国远东到地中海之间最大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交流之一。

这条路线共计7200公里,沿途有36个国家和地区,历时1800年,被誉为“世界史上最伟大的文化交流之一”。

三、丝绸之路的经济作用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奢侈品,是沿着这条路路运输出口的,而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地儒雅瑰丽的物品,则也通过这条路线对中国产生美丽的影响。

通过它,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世界各地的经济与文化之间也产生了交流融合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丝绸发展的兴衰历程,也可以看作是一部我们的民族的兴亡史。 当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我们的丝绸业就发展的特别好,反之 则迅速走向衰弱。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平、珍惜当下,为中华民 族的再次崛起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导入:在人的一生中,最为主要的生活内容 可以用“衣食住行”四个字来概括,可见排 行第一的服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中国做为世界文明古国,服饰文 化在璀璨的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丝绸 服饰文化可说其中最为夺目明珠之一。
知识点1:
丝绸起源于中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蚕神献丝”“天神化 蚕”的故事。相传,古西陵氏之女,黄帝的元妃嫘祖是中国第 一个种桑养蚕的人。诗仙李白的老师赵蕤曾撰文称:“嫘祖首 创种桑养蚕之法”北宋史书《通鉴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 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cūn zhú)之患,后世祀 为先蚕"。而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六七千年 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1926 年,清华大学的一支考古队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灰土岭一处仰 韶文化遗址中发现被人工切割过的半个蚕茧,这一不起眼的半 个蚕茧立即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巨大轰动,成为中国是丝绸起 源地的有力证据。到了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丝织业已经成 为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手工业门类,在甲骨文中,不仅明确地 刻有“桑”、“蚕”、“丝”“帛”等象形文字,还派生出了 100多个“纟”字偏旁的文字,说明丝织业在当时的经济生活 中已经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知识点2:
•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统治历史中第一个强盛时期,其疆域之广,国力 之盛,为后世瞩目。这一时期随着统治者对农桑业的重视,丝绸手工 业和商业随之蓬勃兴起丝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除了朝廷设立的官营 工场,还有豪门富户的私家工场和遍布农村的家庭手工业。1972年在 长沙马王堆西汉大墓中出土了一大批高级丝绸制品,其中一号墓出土 了两件素纱襌衣,整件衣服重量只有48和49克,其轻薄度已经超过今 天机器生产的高级织物。马王堆汉墓共发现了总价值上千万西汉五铢 钱的丝绸服饰,一方面说明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奢靡,另一方面也说 明了西汉时期丝织业高度发达。
•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 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江南苏湖一带成为最重要丝绸产地,发展 了一批典型的丝绸专业市镇,官营织造也日趋成熟。如清政府 建立的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和杭州织造局,合称“江南三 织造”,负责供应宫廷和官府需要的各类丝织品。红楼梦的作 者曹雪芹其祖上三代都先后担任过江宁织造的负责人,权倾一 时。但鸦片战争后,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 打击下,急剧衰退,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直到新中国成立 以后,尤其是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后,我们的丝绸产业才 重整旗鼓,再度走向兴盛和辉煌。
• 由于魏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造成对黄河流域经济的严重破坏,隋 唐时期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随着社会经济 的逐步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的丝织业技术、产量、质量空前提高。 大家是否还记的西游记中曾讲到唐僧路过观音院,由于他的袈裟过于 精美,险些被寺庙中的一名长老所盗。据文献记载,唐僧玄奘的袈裟 确实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是唐高宗在官营的大型作坊特意为玄奘量 身定做的限量版,怪不得连一向清心寡欲的佛门高僧都动了贪念。到 了宋代,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宋锦、丝 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 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的最早起源 地,从传说中的嫘祖到半个蚕茧的考古发现, 再到甲骨文中“蚕”“桑”“丝”等字的运用, 说明先秦时期,丝绸已经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 手工艺品,并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知识点2:丝绸的发展:列举秦汉时期、唐宋时 期、明清时期这三个丝绸发展的主要阶段中的 相关史实,说明我国丝绸发展的曲折历程,取 得的卓越成就和背后的历史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