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具的非常有用的知识

检具的非常有用的知识
检具的非常有用的知识

检具基础知识

一、定义:

什么叫工装,夹具,治具量具,检具

工装,即工艺装备: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工装为其通用简称.工装分为专用工装/通用工装/标准工装(类似于标准件)

夹具:顾名思义,用以装夹工件(或引导刀具)的装置.

模具,用以限定生产对象的形状和尺寸的装置.

刀具,机械制造中使用的刀具基本上都用于切削金属材料,所以刀具一词一般就理解为金属切削

辅具,一般指用以连接刀具和机床的工具.

钳工工具,各种钳工作业所用的工具总称.

工位器具,用以在工作地或仓库中存放生产对象或工具的各种装置.

治具,制造用器具,有时与工装同意,有时也指夹具,一般台资/韩资/日资等电子企业多用该词。

夹具属于工装,工装包含夹具,属于从属关系.

量具: 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检具:生产中检验所用的器具.

检具是大批量生产时,为方便检查质量而设计制作的专用检查工具

检具比用通用量具检验更省时省力

检具分总成检具和零件检具

二零件供应商的责任

A. 零件供应商对检具获得过程的所有要素应负直接的责任。另外,零件供应商必须保存所有相关活动的文件。

B. 供应商应保证检具符合下列条件:

1. 时间进度要符合整个项目的时间节点。

2. 与被测零件的使用功能相符合。

3. 通过遵循定位基准方案,使检具符合被测零件的几何尺寸和公差图纸(GD&T)。

3.1 注意:供应商必须核实检具上是否需要垫块。(比如在有尼龙扣或没有尼龙扣的情况下)

4. 在检具中必须包括所有关键产品特性(KPC:合理的预期的变差可能足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政府

标准或法规的符合性,或很可能足以影响顾客对产品满意程度的产品特性),产品质量特性(PQC:指那些特殊特性:客户满意与其整个公差范围相符,但一旦超出规范,客户损失将急剧上升。公差范围内的变差略微影响客户满意,

而一旦超出公差,将严重影响客户满意)的测量。

5. 所有的KPC,PQC应该使用定量型数据采集装置,而且它们必须固定在检具上。这些装置必须满足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所有要求。

6. 应具有辨别被测零件相对于名义值的变差的能力。

C. 供应商应建立并保持用于测量系统控制的编制成文件的程序。此文件应包括该检具的:

1. 尺寸测量报告,使用三坐标测量仪(CMM)。

2. 工程更改文件。

3. 检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4. 检具设计图。

供应商应维护更新检具设计和检具更改的记录。无论检具是否受到影响,更改记录应反应产品设计更改级别。

供应商应及时解决设计上的问题。设计和制造方应及时通知发生的问题。任何相对原定检具费用的变化,必须得到主机厂采购部门的批准。

三、检具设计方案

设计概念是检具设计过程中的第一步。设计概念的目的是建立和用文字描述检具的要求。它保证设计的检具包括了零件所有KPC,PQC要求。

A. 开始设计前,应召开一个设计概念的预备会议。应参加的主要人员为:供应商检具工程师、检具设计及制造方的代表、主机厂的SQE和检具工程师。还可以邀请:主机厂的产品工程师、尺寸工程工程师、制造工程师、采购员。

B. 设计概念应包括详细的检具的草图和书面描述,以便能依此进行检具设计。设计概念不必详细得如一个完成的设计,但应包括下列信息:

1. 被测零件与检具基座的位置关系。最好使用装车位置(被测零件在检具中的位置与其被装配在整车中的方向和位置一致),然而,其它位置可能更适应被测零件/检具的使用(即第一使用位置:被测零件在量具中的位置与其在第一次装配中在装配模具中的方向和位置一致。如在装配过程中,将支架焊接至门框上时,门框可能被水平放置的)。如果相对装车位置有偏离,应以90°为增量进行偏转。

2. 定位基准方案应与几何尺寸及公差图纸一致。可以使用附带基准垫块。

3. 支撑被测零件的检具零件和装置。

4. 建议的夹紧技术。

5. 用于检测下列特性的检具零件和装置:

?关键产品特性(KPC),产品质量特性(PQC),过程监控点(PMP)

?特性线

?功能孔

?过去经常发生过程变差较大的区域

6. 所用的材料应依据检具的使用和环境,以确保在零件现行生产有效期内的功能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7. 相配或邻近零件的轮廓外形或线条特性。

C. 设计概念应考虑操作者的人机工程学、被测零件的装和拆的容易度、三坐标检查和SPC的数据采集的可行性。

D. 主机厂SQE 和检具工程师将审核和批准在产品表面上选取用于采集SPC数据来监测KPC和PQC以及特性的X、Y、Z位置。

四、检具设计要求

A.检具图纸上必须依次列出如下信息:零件号,零件名称,零件图纸号,零件图纸更改级别。另外:

1. 所有检具零件图必须用三视图绘出,并且必须标注完工表面和/或车身和/ 或工作参考线。

2. 所有的剖面图应标明与量具设计图引出号相对应的剖面号及页号。(如:剖面C-C或100.0 ;第1页〕

3. 检具设计图必须包括在检具上的被测零件轮廓图(虚线)。线条要足够粗以便于图纸的复印。

4. 如可能,检具原材料(如:角架、堆积块、铰链、导板、螺钉和键等)应尽可能选用可采购到的标准件。

5. 检具设计必须由客户认可的软件生成.

B. 定位基准的方案必须应用于检具设计图纸中和检具上,一般概念是:将被测零件定位在由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第三定位面(译注:6点定位原则)组成的三维空间中。

C. 定位基准孔的定位装置:

1. 不作为定位方向的销子不能限制非规定定位基准的任何方向的被测零件的运动。这种情况可使用导轨或可移动的检具零件来允许被测零件在非定位方向上的移动。但是,只有使用高精度的导轨才能不影响规定的定位装置的定位精度。

2. 对定性型检具的检验销需充分运用最大的允许公差,即用于检测被测零件的检具上的定位装置应按最大实体条件制造,其所对应的定位销可以装在一个导板或可移动的零件上以允许在非定位方向上的移动。

3. 对定量型检具的所有基准定位销均不考虑其尺寸大小,并将被测零件准确地定位在规定的定位基准方向上。实现这种情况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弹簧座锥型销,该销安装于导轨或可移动的零件上,确保在非定位基准方向的运动。

D . 应重视与点焊、缝焊或分型面邻近的定位基准。如果这些定位基准

不能迁移的话,为便于检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则这些检具的基准零件必须与点焊、缝焊或分型面有一定的间隙(在定位基准上开槽或孔)。

E. 检具设计中应确定在被测零件检测中应用的每一检具零件,包括测量销的尺寸。此外,还应确定所有可拆卸及可互换的检具零件,并注明它们相关的功能。

可互换零件的要求有:

1. 定位销衬套须用淬火钢制造;

2. 有永久性的把手。

3. 可互换零件须安放在固定于检具底板上储物盒中.

F.当使用高度量具进行被测零件评价时,应考虑在尺寸大于1.2m的基面上作定位切割线(如网格线)。

G.为了保证从制造到认证中尺寸测量的一致性,设计中应包括注明的坐标测量的基准起始点。这些点可以是工装球、销子、零位块或基座上其他一些可以清楚识别的区域。

H.检具设计图中没有必要标注重复或左右的对称,在实际可行时,只要注明特有的、单侧的细部即可,并加上“除已指出部分外对中心轴对称”的附注。

N. 对检具设计的任何更改,都应该用文字数字按顺序注明于附于第一页右上角的更改通知栏内,并且在整个设计中合适之处圈出。每一更改项都应有简短的参考适当EWO (Engineering Work Order) 工程工作顺序或工程更改号码的更改说明。

五、检具制造要求

A. 所有定位基准、检测用零件、夹头和可互换件都应在检具上显见处注明。

B. 操作指导和/或操作顺序应被牢固地附于量具上。这些指导必须与检具设计图中的相同。

C. 超过22公斤的检具上建议使用有眼螺栓作吊耳。

D 所有的焊接件都应作应力消除。

E. 所有可活动件和可互换件,如把手和测量销,都应永久性地附于检具上。建议使用自固装置或回缩型的连接缆。

F. 将检具的所有非检验用表面都漆成适中的蓝色。

G .检具的制造公差

1. 、一般指导原则

a. 所有用于被测零件定位的定位基准在检具上的位置公差都必须限制在±0.10mm 以内。

b. 检具的所有用于检测被测零件的部件包括检验销和衬套,以及用于电子测量器件的零件等,在检具上的位置公差都必须限制在±0.10mm以内。

c. 用于检验产品表面轮廓特性,采用型面齐平/塞片检验的检具型块位置公差都应该限制在± 0.15mm以内。

d. 用于检验产品周边轮廓特性,采用周边齐平/塞片检验的检具型块位置公差都应该限制在± 0.15mm以内。

e. 模板在检具上的公差应限制在±0.20mm以内。

f. 作为目测基准的公差应在±0.50mm 以内。

2. 当某一产品的特性偏离上述规范时,检具的公差可采用1/10准则。在产品图纸上针对某一特别产品特性标注公差的1/10可用作检具制造公差。

H. 每个检具应附带一个金属标识牌以标明下列信息(当需要时进行更新):

?被测零件名。

?被测零件号。

?工程更改级别。

?车型、年型和用途。

?生产厂名。

?重量。

?制造时间。

六、检具认可要求

A. 在要求得到被测零件供应商批准之前,制造方应自行检验并以书面报告认证成品检具的质量。

B. 保证书至少应包括对以下的内容:定位基准、检具的功能特性(比如数据采集装置、持平检测、支座点、检验销、定位销、匹配件的代表性结构球等)。同时也包括可互换的定位基准垫块。

七、检具重复性与再现性要求

A. 用于定位基准方案重复性的初步评价;

1. 在进行检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时,应选择数量足以评价3个定位基准面的每一个面的点。在被测零件上选取的点应是尽可能远离定位基准的点。

2. 有可能需要更多的测量点,这取决于被测零件的大小和被测零件的刚度。

B. 均值和极差法是一种能决定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数学方法。

均值和极差法研究检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判别标准指南:

1. 误差<10%测量系统可接受

2. 误差≥10%,≤30%可能可接受,取决于实际应用的重要性、量具费用、修复费用等。

3. 误差≥30%必须改进检具系统。尽力找出问题并纠正。

当检具误差百分比在上述第2条所列范围内,如对是否需要改进检具存有疑问时,请与采购部门的SQE 和检具工程师联系。

C. 采用定量型数据收集的每一个关键产品特性(KPC)和产品质量特性(PQC)都需要进行独立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评价。

D. 当检具发生可能影响重复性和再现性的修改后,应进行一次检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

八、保养要求

A. 依据QS9000要素4.11,为保证测量系统在现行生产的有效期内的有效性,零件供应商应对检具进行定期的有计划的保养(按使用情况)。

B. 无论正在进行的更改是否影响检具,零件供应商必须根据最新工程级别持续更新检具的相关记录。当一个工程更改确实影响检具时,必须对检具进行修改、再认证、和进行检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

定位基准的选择

正确选择定位基准是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进行夹具设计的关键。定

位基准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在起始工序中,只能选用未经加上过的毛坯表

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为粗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所作的定位基准称

为精基准。

在设计工艺规程的过程中,当根据零件工作图先选择精基准、后选粗

基准。结合整个工艺过程要进行统一考虑,先行工序要为后续工序创造条件。

1.选择精基准

选择精基准应掌握五个原则:

(l)基准重合原则

以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

(2)基准统一原则

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来加工工件上的各个加工表面。以避免基准的转换

带来的误差,利于保证各表面的位置精度,简化工艺规程,夹具设计和制造缩

短生产准备周期。

典型的基准统一原则是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轴的精基准

为轴两端的中心孔,齿轮是典型的盘类零件,常以中心孔及—个端面为精加工

基准,而箱体类常以一个平面及平面上的两个定位用工艺孔为精基准。

(3)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省力的原则。

测量系统(用来获得表示产品或过程特性的数值的系统,称之为测量系统。测量系统是与测量结果有关的仪器、设备、软件、程序、操作人员、环境的集合)分析(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一、测量系统所应具有之统计特性

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

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差小。

变差应小于公差带。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

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若真的如此,则测量系统的最大的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

两者中的较小者。

量具重复性(AV):指同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数据)

的变差。

量具再现性(EV):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结果分析:

当重复性(AV)变差值大于再现性(EV)时 .量具的结构需在设计增强.

量具的夹紧或零件定位的方式(检验点)需加以改善 .量具应加以保养.

当再现性(EV)变差值大于重复性(AV)时 .

作业员对量具的操作方法及数据读取方式应加强教育, 作业标准应再明确订定或修订 .

可能需要某些夹具协助操作员, 使其更具一致性的使用量具 .

量具与夹治具校验频率于入厂及送修纠正后须再做测量系统分析, 并作记录 .

六点定位原则

一个尚未定位的工件,其位置是不确定的。如图3-29 所示,将未定位的的工件(长方体)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长方体可以沿X 、Y 、Z 轴移动有不同的位置,也可以绕X 、Y 、X 轴转动有不同的位置,分别用、、和、、表示。

用以描述工件位置不确定性的、、、、、合称为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其中、、称为工件沿X 、Y 、Z 轴的移动自由度,、、称为工件绕X 、Y 、Z 轴的转动自由度。

工件要正确定位首先要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设空间有一固定点,长方体的底面与该点保持接触,那么长方体沿Z 轴的移动自由度即被限制了。如果按图3-30 所设置六个固定点,长方体的三个面分别与这些点保持接触,长方体的六个自由度均被限制。其中XOY 平面上的呈三角形分布的三点限制了、、三个自由度;YOZ 平面内的水平放置的两个点,限制了、二个自由度;XOZ 平面内的一点,限制了一个自由度。限制三个或三个以上自由度的称为主要定位基准。

这种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原则称为六点定位原则。

支承点的分布必须适当,否则六个支承点限制不了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例图3-30 中XOY 平面内的三点不应在一直线上,同理,YOZ 平面内的两点不应垂直布置。六点定位原则是工件定位的基本法则,用于实际生产时起支承作用的是有一定形状的几何体,这些用于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几何体即为定位元件。表3-10 为常用定位元件能限制的

件自由度。

由工件加工要求确定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数

工件定位时,影响加工精度要求的自由度必须限制;不影响加工精度要求的自由度可以限制也可以不限制,视具体情况而定。

按照工件加工要求确定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是工件定位中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例如图3-31 所示为加工压板导向槽的示例。由于要求槽深方向的尺寸A 2 ,故要求限制Z 方向的移动自由度;由于要求槽底面与 C 面平行,故绕X 轴的转动自由度和绕Y 轴的转动自由度要限制;由于要保证槽长A 1 ,故在X 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要限制;由于导向槽要在压板的中心,与长圆孔一致,故在Y 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和绕Z 轴的转动自由度要限制。这样,在加工导向槽时,六个自由度都应限制。这种六个自由度都被限制的定位方式称为完全定位。

图3-31 的导板如在平面磨床上磨平面,要求保证板厚B ,同时加工面与底面应平行,这时,根据加工要求只需限制、、三个自由度就可以了。这种根据零件加工要求实际限制的自由度少于六个的定位方法称为不完全定位。

如工件在某工序加工时,根据零件加工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而未被限制的定位方法称为欠定位。欠定位在零件加工中是不允许出现的。

如果某一个自由度同时由多于一个的定位元件来限制,这种定位方式称为过定位或重复定

位。如图3-32 所示为一个零件在自由度上有左右两个支承点限制,这就产生了过定位。如图

3-33 所示是齿坯定位的示例。其中图a 是短销和大平面定位,大平面限制了、、三个自由

度,短销限制了、二个自由度,无过定位;图b 是长销和小平面定位,长销限制了、、、

四个自由度,小平面限制了一个自由度,因此也无过定位;图c 是长销和大平面定位,长销

限制、、、四个自由度,大平面限制、、三个自由度,其中、为两个定位元件所限制,

所以产生了过定位。

由于过定位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工件不能装入、工件或夹具变形等后果,破坏工件的正确定位。因此当出现过定位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小过定位的不良影响。

消除或减小过定位的不良影响一般有如下两种措施:

1 .改变定位装置结构

如图3-34 所示,使用球面垫圈,消除、两个

自由度的重复限制,避免了过定位的不良影响。

2 .提高工作和夹具有关表面的位置精度

如图3-33d 、 e 中,如能提高工工件内孔与端

正面的垂直度和提高定位销与定位平面的垂直度,也

能减小过定位的不良影响。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当根据工件加工要求确定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

数后,某一方向自由度的限制往往会有几个定位基准

可选择,此时提出了如何正确选择定位基准的问题。

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在加工起始工

序中。只能用毛坯上未曾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

准,则该表面称为粗基准。利用已加工过的表面作为

定位基准,则称为精基准。

(一)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二是合理分配各加工面的加工余量。具体选择时参考下列原则:

1 .对于同时具有加工表面和不加工表面的零件,为了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如图 3 -35a 所示。如果零件上有多个不加工表面,则以其中与加工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如图3-35b ,该零件有三个不加工表面,若要求表面 4 与表面

2 所组成的壁厚均匀,则应选择不加工表面2 作为粗基准来加工台阶孔。

2 .对于具有较多加工表面的工件,选择粗基准时,应考虑合理分配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合理分配加工余量是指以下两点:

( 1 )应保证各主要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为满足这个要求,应选择毛坯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如图 3 -35c 所示的阶梯轴,应选择φ 55mm 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

( 2 )对于工件上的某些重要表面(如导轨和重要孔等),为了尽可能使其表面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如图3-36 所示的床身导轨表面是重要表面,要求耐磨性好,且在整个导轨面内具有大体一致的力学性能。因此,在加工导轨时,应选择导轨表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床身底面(图 3 -36a ),然后以底面为基准加工导轨平面(图3-36b )。

3 .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能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如图3-37 所示的小轴加工,如重复使用B 面加工 A 面、C 面、则 A 面和

C 面的轴线将产生较大的同轴度误差。

4 .选作粗基准的平面应平整,没有浇冒口或飞边等缺陷,以便定位可靠。

(二)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应从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出发,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夹具结构简单。选择精基准一般应考虑如下原则:

1 .“基准重合”原则

为了较容易地获得加工表面对其设计基准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应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其定位基准。这一原则称为基准重合原则。如果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则会增大定位误差。

2 .“基准统一”原则当工件以某一组精基准定位可以比较方便地加工其它表面时,应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此组精基准定位,这就是“基准统一”原则。例如轴类零件大多数工序都以中心孔为定位基准;齿轮的齿坯和齿形加工多采用齿轮内孔及端面为定位基准。

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可减少工装设计制造的费用,提高生产率,并可避免因基准转换所造成的误差。

(三)辅助基准的应用

工件定位时,为了保证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大多优先选择设计基准或装配基准作为主要

定位基准,这些基准一般为零件上的主要表面。但有些零件在加工中,为装夹方便或易于实现

基准统一,人为地制造一种定位基准。如毛坯上的工艺凸台和轴类零件加工时的中心孔。这些

表面不是零件上的工作表面,只是为满足工艺需要而在工件上专门设计的定位基准称为辅助基

准。

此外某些零件上的次要表面(非配合表面),因工艺上宜作定位基准而提高其加工精度和

表面质量以便定位时使用。这种表面也称为辅助基准。例如,丝杠的外圆表面,从螺纹副的传

动来看,它是非配合的次要表面,但在丝杠螺纹的加工中,外圆表面往往作为定位基准,它的

圆度和圆柱度直接影响到螺纹的加工精度,所以要提高外圆的加工精度,并降低其表面粗糙度

值。

六点定位法则是指导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已沿用了几十年,但法则本身并不完善,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也存在许多混乱之处,因此有必要对六点定位法则进行再探讨。

1 传统六点定位法则的含义

工件定位的实质就是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据确定的位置,因此工件的定位问题可转化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决定刚体坐标位置的问题来讨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刚体具有六个自由度,即沿X 、Y 、Z 轴移动的三个自由度和绕此三轴旋转的三个自由度。用六个合理分布的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据正确的位置,称为六点定位法则。人们在阐述六点定位法则时常以图1所示铣不通槽的例子来加以说明:a 1、a 2、a 3三个点体现主定位面A ,限制 X 、Y 方向的旋转自由度和 Z 方向的移动自由度;a 4、 a 5两个点体现侧面B ,限制 X 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和Z 方向的旋转自由度; a

6点体现止推面C ,限制 Y

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这样,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称为完全定位。当然,定位只是保证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确定,并不能保证在加工中工件不移动,故还需夹紧。定位和夹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h1>

a 1~a 6

在有的专著中称为六个定位

点,在有的文献中则称为六

个支承点,事实上这是两个

不同的概念。支承点应是安

装在夹具上直接与工件接触

的具体定位元

件,如支承钉、支承板、V 形块等,在加工过程中它们还

要参与平衡切削力、重力、夹紧力等;而定位点应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指定位方式对自由度的限制。限制一个自由度 图1 图2

称为一个定位点,与支承点的多少无关。例如,工件直接以平面定位时,应限制三个自由度,只应有三个定位点,而事实上此时的支承点远不止三个。而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工件定位时根本就无具体的支承点,如常见的在车床上用四爪卡盘夹紧工件,用千分表找正,此时并没有具体的支承点参与定位,工件位置的确定是由千分表来完成的,这种定位方式在无支承点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实现定位。

六点定位法则源于刚体力学,与夹具设计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一方面,夹具和工件均是弹性体,在定位、尤其夹紧时易产生弹性变形;另一方面,定位副之间大多存在间隙。而传统的六点定位法则忽略了弹性变形和间隙的存在。事实上,弹性变形和间隙的存在对工件的定位有重要影响。

过定位问题是夹具设计和使用中的敏感问题。文献和专著中一般将过定位定义为“几个定位支承点重复限制同一个自由度,这种现象称为过定位。……在确定工件定位方案时,一般不能出现过定位”。但事实上在夹具设计和应用中,过定位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一些过定位夹具使用效果不错。如图3a所示定位方式,平面限制X、Y方向的旋转自由度和Z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芯轴限制X、Y方向的旋转自由度和移动自由度,两种定位方式重复限制X、Y方向的旋转自由度,按现行的过定位定义属过定位,应避免使用,但在实际加工中却常用这种定位方式来滚切齿轮,如图2所示。因此必须对过定位有一个准确的解释,以避免在过定位问题上造成混乱。

对六点定位法则的再探讨

在用传统的六点定位法则确定工件定位方案和判断是否属于过定位时,很多人忽略了定位副误差的影响。事实上,夹具和工件的定位面以及定位元件的误差对定位影响很大。图3a所示定位方式虽然属于过定位,但只要工件和夹具定位面的尺寸、形状、位置均无误差,芯轴和端面都能与夹具定位元件的工件表面相吻合,相互之间对自由度的限制就不会发生矛盾。显然,这种状态下的定位是成功的,该夹具是可以使用的。故不应简单地根据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就判定定位方案属于过定位。如图3b所示,当工件定位面存在垂直度误差时,端面和芯轴对X、Y方向旋转自由度的限制就会发生矛盾。如按平面定位,工件应放平;如按芯轴定位,工件则应垂直。一批工件的内孔和芯轴之间的实际间隙是变化的,当间隙变化时则会形成如图3b、3c所示的两种定位情况,这样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就不确定,导致过定位。若夹具定位面与芯轴存在垂直度误差,也会产生类似情况。显然,重复限制自由度不一定会产生过定位,定位副误差才是产生过定位的主要原因。

由于存在误差而使两种定位方式之间产生矛盾称为干涉。在干涉范围内,若有A、B两种定位方式重复限制某一自由度,设计时必须确定以某一种定位方式为主。如以A方式为主,则发生B方式干涉A方式,应通过合理设计将B方式的干涉减至最小,确保以A方式为主进行定位,反之亦然。如对于图3a所示定位方式,一些夹具设计专著中提出以大端面和短芯轴组合或小端面和长芯轴组合平改善其定位性能,认为这种组合方式不存在过定位。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是不严密的。大端面和短芯轴组合或小端面和长芯轴组合可改善定位性能的根本原因是采用了以一种定位方式为主,

减轻了另一种定位方式的干

图3

涉,从本质上说,这种改善后的组合方式与大端面和长芯轴组合方式相比,夹具定位面之间的垂直度误差更小,从而可满足工件的定位要求,不会导致过定位。

由于定位副误差会改变和影响定位性质,故应尽量减小定位副误差,但夹具制造精度的提高毕竟有一定限度,而定位副之间的间隙和定位副的弹性变形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定位副误差进行补偿,客观上可减轻干涉程度。如图3c、3d 所示,在干涉情况下,工件仍可保证以大平面定位为主。当然,配合面的间隙必须满足工件加工精度的要求,不能任意扩大。对于弹性变形,变形量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是不会导致过定位的。

可以认为,在定位副误差作用下,两种定位方式重复限制自由度的矛盾在量变阶段表现为干涉,在质变阶段表现为过定位。干涉是否会转化为过定位,取决于定位副误差、定位副之间的间隙、夹紧后芯轴的弹性变形等多种因素。图2所示的滚齿定位就属于存在干涉的定位,而不是过定位。

避免过定位的措施

提高夹具定位面和工件定位基准面的加工精度是避免过定位的根本方法。

由于夹具加工精度的提高有一定限度,因此采用两种定位方式组合定位时,应以一种定位方式为主,减轻另一种定位方式的干涉,如采用长芯轴和小端面组合或短芯轴和大端面组合,或工件以一面双孔定位时,一个销采用菱形销等。从本质上说,这也是另一种提高夹具定位面精度的方法。

利用工件定位面和夹具定位面之间的间隙和定位元件的弹性变形来补偿误差,减轻干涉。在分析和判断两种定位方式在误差作用下属于干涉还是过定位时,必须对误差、间隙和弹性变形进行综合计算,同时根据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才能作出正确判断。从广义上讲,只要采用的定位方式能使工件定位准确,并能保证加工精度,则这种定位方式就不属于过定位,就可以使用。

结论

六点定位法则中的支承点是指夹具上直接与工件接触的具体定位元件,而定位点是指定位方式对自由度的限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两者不可混淆,更不能替代使用。

不可仅凭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就判定为过定位,定位副误差是产生过定位的根本原因。

误差的存在使重复限制自由度表现为干涉和过定位,干涉为量变阶段,过定位为质变阶段。干涉夹具可以使用,过定位夹具破坏定位,不可使用。

判断是否属于过定位时,应进行误差、间隙和弹性变形的综合计算,同时根据工件加工精度要求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一、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1.1无损检测概况 1.1.1无损检测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叫无损检测,从文字上面理解,无损检测就是指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对试件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损检测的定义,对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在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三个名称,即:无损探伤(Non-destructive lnspction),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无损评价(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一般认为,这三个名称体现了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无损探伤是早期阶段的名称,其内涵是探测和发现缺陷;无损检测是当前阶段的名称,其内涵不仅仅是探测缺陷,还包括探测试件的一些其它信息。而无损评价则是即将进入或正在进入的发展阶段,无损评价包涵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它不仅要求发现缺陷,探测试件的结构、性质、状态,还要求获取全面的、更准确的、综合的信息。 射线检测(Radiographyic Testing,,简称RT),超声波检测(Uitrasonic Testing,简称UT),磁粉检测(Magnetic Testing 简称MT),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简称PT)是开发较早,应用较广泛的探测缺陷的方法,称为四大常规检测方法,到目前为止,这四种方法仍是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检验和再用检验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其中RT和UT 主要用于检测试件内部缺陷。PT主要用于检测试件表面缺陷,MT主要用于检测试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其它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简称ET)、声发射检测(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 1.1.2无损检测的目的 用无损检测技术,通常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1、保证产品质量; 2、保障使用安全; 3、改进制造工艺; 4、降低生产成本。 1.1.3无损检测应用的特点 无损检测应用时,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无损检测要与破坏性检测配合; 2、正确选用实施无损检测的时机;

检具知识(优.选)

检具 在实际生產時,使使用人员能快速、准确地檢查各种部品的尺寸,判定其是否合乎標準所使用的工具或器具,稱為檢具或检查治具。广义上来讲,检具是用于产品检验的专用测量工具的总称。通常把一般用于检验的专用工具称为检验夹具(狭义);把测量精度较高又有一定通用性的检验工具称为测量仪。如:专门检测轴类零件圆跳动用的顶尖座称为振摆仪;综合检验齿轮的检验工具称为综合检验仪。 测量工具包括: 1.通用量具、仪表、三坐标测量机(CMM)等; 2.光滑极限量规(止通规、塞规)和样板; 3.检验夹具(含测量支架); 4.自动或半自动测量仪、检验机等。 检测原理檢具是依照各部品的外形設計製作的,不僅檢驗形状、剪线、折线、面位置,还可检测孔位的相对位置。 一般检具的精度: 定位面位置度±0.1mm; 定位销(孔)位置度±0.1mm; 形状测量面位置度±0.15mm; 外轮廓测量面位置度±0.2mm; 刻线测量位置度±0.2mm; 形状规及断面样板±0.25mm; 测量销(孔)位置度±0.15mm; 划线孔位置度±0.25mm; 轮廓划线位置度±0.3mm; 测量基准面平面度 0.05/1000mm; 基准坐标孔位置± 0.05 mm; ***说明:1.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按客户要求; 2.精度特高的按产品精度的1/5~1/10; 3.CMM测量检具时,一般需要设计人员提供检测示意图。 检具分类: 一、按本体的材质分: 1.树脂类检具;(我司常用汽巴5166/威狮460) 2.铝制检具;(铸铝ZL107/硬铝LY12) 3.铁制检具;(铸铁HT250/钢45) 4.木制检具;(硬木) 5.其他类(如玻璃钢、蜂窝板等) 二、按照不同风格分: 1.日韩检具;(本田、丰田、日产的检具标准也有不同 -------实用性强、更能反映装车效果! 2.欧美检具;(以通用的检具为标准)-------理论性强、一般均按自由状态、对零件的要求高! …… 三、按检具的功能分: 1.过程检具(单品检具,工序中半成品检具);

无损检测相关知识习题

无损检测相关知识培训习题 1.、下述指标中,哪个不属于材料的力学性能?( ) A.强度 B.塑性 C.韧性 D.热稳定性 2、衡量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时断裂的力学性能指标是( ) A. 强度 B. 塑性 C. 韧性 D.硬度 3、以下哪一条不属于材料的使用性能?( ) A. 强度 B. 刚度 C. 耐蚀性 D. 焊接性 4、在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过程中,下列哪一个阶段材料所受应力不再增加而应变却在继续增加( ) A.弹性阶段 B.屈服阶段 C.强化阶段 D.颈缩阶段 5、承压壳体中工作应力的大小( ) A.与容器壁厚δ和直径 D 成正比,与压力 p 成反比; B.与压力 p 和容器壁厚δ成正比,与容器直径 D 成反比; C.与压力 p 成正比,与容器壁厚δ和容器直径 D 成反比; D.与压力 p 和容器直径 D 成正比,与容器壁厚δ成反比。 6、长期承受交变应力的构件,最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是( ) A.脆性断裂破坏 B.失稳破坏 C.疲劳破坏 D.蠕变破坏 7、以下关于应力集中的叙述,哪一条是正确的( )

A.缺陷形成的缺口越大,形状越尖锐,应力集中越严重; B.壳体截面不圆程度越大,应力集中越严重; C.外加载荷越大,应力集中越严重; D.材料脆性越大,应力集中越严重 8、碳钢和低合金钢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应加热到大致哪一温度?( ) A. 300~400℃ B.400~500℃; C. 500~650℃ D.650~800℃。 9、含碳量小于或等于多少的碳素钢称为低碳钢( ) A.0.15% B.0.20% C.0.25% D. 0.3% 10、如欲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降低内应力,应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 A. 退火 B 不完全退火 C.正火 D. 调质 11、合金总量在多少以下的合金钢称为低合金钢( ) A.0.5% B.2% C. 5% D.10% 12、低合金钢 16MnR 的( ) A.平均含碳量小于 0.16%,平均含锰量小于 1.5% B. 平均含碳量 0.16%,平均含锰量小于 1.5% C. 平均含碳量小于 0.16%,平均含锰量 1.5% D. 平均含碳量 0.16%,平均含锰量 1.5% 13、以下哪一条不属于埋弧自动焊的优点。()

实验室检测基础知识

1、检验用水的要求 分析检验中绝大多数的分析是对水溶液的分析检测,因此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在实验室 中离不开蒸馏水或特殊用途的纯水,在未特殊注明的情况下,无论配制试剂用水,还是分析检验操作过程中加入的水,均为纯度能满足分析要求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蒸馏水可用普通 的生活用水经蒸馏汽化冷凝制成,也可以用阴阳离子交换处理的方法制得。特殊项目的检验 分析对水的纯度有特殊要求时,一般在检验方法中注明水的纯度要求和提纯处理的方法。 为保证纯水的质量能符合分析工作的要求,对于所制备的每一批纯水,都必须进行质量 检测。一般应达到以下标准: ①用电导仪测定的电导率小于或等于530卩s/cm(25C )。 ②酸度呈中性或弱酸性,PH=5.0~7.5(25C )?可用精密pH试纸、酸度计测定,也可用如 下指示剂法测定:在10 ml水中加入2~3滴1g/L甲基红指示剂,摇匀呈黄色不带红色,则说明水的酸度合格,呈中性;或在10 ml水中加入4~5滴1g/L溴百里酚蓝指示剂,摇匀不呈蓝色,则说明水的酸度合格,呈中性。 ③无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检测方法为:在100 ml水中加入2滴0.1g/L高锰酸钾溶液 煮沸后仍为粉红色。 ④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合格。检测方法为:在10 ml水样中加入2 ml氨-氯化铵缓冲 溶液(PH=10), 2滴5g/L铬黑T指示剂,摇匀。溶液呈蓝色表示水合格,如呈紫红色则表示 水不合格。 ⑤氢离子含量合格。检测方法为:在10 ml水样中加入数滴硝酸,再加入4滴10g/L 的AgNO3溶液,摇匀。溶液中无白色浑浊物表示水合格,如有白色浑浊物则表示水不合格。

2、检验用试剂的要求 ①标准试剂 标准试剂是用于衡量其他物质化学量的标准物质,通常由大型试剂厂生产,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其特点是主体成分含量高而且准确可靠。 滴定分析用标准试剂,我国习惯称为基准试剂(PT),分为C级(第一基准)与D级(工作基 准)两个级别,主体成分体积分数分别为99.98~100.02%和99.95~100.05%, D级基准试剂是 滴定分析中的标准物质,基准试剂规定采用浅绿色标签。 ②普通试剂 普通试剂是实验室广泛使用的通用试剂,一般可分为三个级别,其规格和适用范围见下 表: 等级名称符号适用范围标志 一级优级纯GR精密分析、科研用,也可作基绿色 准物质 (保证试剂) 二级分析纯AR常用分析试剂、科研用试剂红色 三级 (分析试剂) 蓝色化学纯CR/CP要求较低的分析用试剂 普通试剂的规格和适用范围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无损检测概论 1、定义和分类: 就是指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对试件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2、无损检测方法有: 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涡流检测(ET)和声发射检测(AT)等。在目前核工业上还有目视检测、检漏检测等。 3、无损检测的目的: 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A、保证产品质量。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探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试件内部的缺陷;在对试件表面质量进行检验时,通过无损检测方法可以探测出许多肉眼很难看见的细小缺陷。 B、保障使用安全。即使是设计和制造质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设备,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也有可能发生破坏事故,这是由于苛刻的运行条件使设备状态发生变化,由于高温和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蠕变;由于温度、压力的波动产生交变应力,使设备的应力集中部位产生疲劳;由于腐蚀作用使材质劣化;这些原因有可能使设备中原来存在的制造规范允许的缺陷扩展开裂,或使设备中原来没有缺陷的地方产生新生的缺陷,最终导致设备失效。而无损检测就是在用设备定期检验的主要内容和发现缺陷最有效的手段。 C、改进制造工艺。在产品生产中,为了了解制造工艺是否适宜,必须事先进行工艺试验。在工艺试验中,经常对工艺试样进行无损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改进制造工艺,最终确定理想的制造工艺。如,为了确定焊接工艺规范,对焊接试验的焊接试样进行射线照相,并根据检测结果修正焊接参数,最终得到能够达到质量要求的焊接工艺。 D、降低生产成本。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进行无损检测,往往被认为要增加检查费用,从而使制造成本增加。可是如果在制造过程中间的环节正确地进行无损检测,就是防止以后的工序浪费,减少返工,降低废品率,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一、射线检测基础知识 射线的种类很多,其中易穿透物质的X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三种。这三种射线都被用于无损检测,其中X射线和γ射线广泛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缝和其他工业产品、结构材料的缺陷检测,而中子射线仅用于一些特殊场合。 射线检测是工业无损检测的一个重要专业。最主要的应用是探测试件内部的宏观几何缺陷(探伤)。按照不同特征可将射线检测分为许多种不同的方法,例如使用的射线种类、记录的器材、探伤工艺和技术特点等。 射线照相法是指X射线或γ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无损检测方法,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射线检测方法。 1、射线照相的原理: 射线照相法是利用射线透过物质时,会发生吸收和散射这一特征,通过测量材料中因缺陷存在影响射线的吸收来探测缺陷的。X射线和γ射线通过物质时,其强度逐渐减弱。一般认为是由光电效应引起的吸收、康普顿效应引起的散射和电子对效应引起的吸收三种原因造成的。射线还有一个重要性质,就是能使胶片感光,当X射线或γ射线照射胶片时,与普通光线一样,能使胶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产生潜象中心,经过显影和定影后就黑化,接收射线越多的部位黑化程度越高,这个作用叫做射线的照相作用。因为X射线或γ射线使卤化银感光作用比普通光线小得多,所以必须使用特殊的X射线胶片,还使用一种能加强感光

水质检测基础知识

水质检测基础知识 第一章:水分析岗位知识 一.仪器设备知识 1.电导电极有哪几种? 答:有光亮和铂黑两种 2.DJS-1型光亮电导极运用范围? 答:被测溶液的电导率低于10μs/cm时使用 3.电导仪"低周"的适用范围 答:测量电导率低于300μs/cm的液体时使用 4.测PH值用的玻璃电极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浸泡后才能使用? 答:因为干玻璃电极不显示PH效应,只有经过水化的玻璃电极才显示PH效应,所以玻璃电极要浸泡在蒸馏水中备用. 5.玻璃电极使用前为什么要处理? 答:玻璃电极经浸泡24小时以上,玻璃电极形成了稳定的水化层,使玻璃电极的膜电位在一定温度下与试液的PH值成线性关系,因此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在蒸馏水或0.1N盐酸中浸泡24小时以上. 6.电子天平的称量原理? 答:电子天平的称量依据是电磁力平衡原理. 7.PHS-3C型酸度计工作原理? 答:是利用PH电极和参比电极对被测溶液中不同酸度产生的 直流电位,通过放大器输送到转换器,以达到显示PH的目的. 8.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721型分光光度计可用于实验室中可见光谱360~800nm范崐围内进行定量比色分析.

9.使用分光光度计的注意事项? 答: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要正确拿比色皿,拿毛玻璃面,洗 涤并保管好比色皿,不要用去污粉或毛刷刷洗. 10.721分光光度计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 答:?应安放在干燥房间内,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使用,崐应远离高强磁场.?电场及高频波的电气设备.避免在有硫化氢.亚崐硫酸氟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 11.721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721分光光度计是根据朗伯-比耳定律设计的A=KCL.?当入崐射光.?吸收系数K.溶液的光径长度L不变时,透射光是根据浓度而崐变化的. 12.721分光光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由光源.单色器.比色皿和检测器四部分构成. 13.电子天平应安放在什么环境下? 答1)稳定,尽可能避免震动 (2)保证无大的温度变化,无腐蚀 (3)避免阳光直射和通风 (4)电源要稳定 二.专业技术知识 14.碱性碘化钾溶液应(避光)保存,防止(碘逸出) 15.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是溶解氧与硫酸锰和(氢氧化钠)崐结合,?生成二价或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沉淀溶崐解,并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出与溶解氧等量的(碘)崐再用淀粉为指示剂,用硫化硫酸钠滴定碘,计算出溶解氧含量. 16.悬浮物是衡量废水质量的指示之一,它可使水质(混浊)降崐低水质(透光度),影响水生物的(呼吸)(代谢)的作用. 17.在测CODcr时,检查试剂的质量或操作技术时用(邻苯二甲崐酸氢钾)标液.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知识(简答)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知识 三、问答题 1.简述应力腐蚀及其形成的特定条件? 答:由拉应力与腐蚀介质联合作用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性断裂称为应力腐蚀。 形成的特定条件: (1)受压元件承受拉应力的作用。 (2)具有与材料种类相匹配的特定腐蚀介质环境。 (3)材料应力腐蚀的敏感性与钢材成份、组织及热处理有关。 2.钢材的脆化现象有哪几种? 答:1、冷脆2、热脆3、氢脆4、苛性脆化5、应力腐蚀脆性断裂 3.钢中氢主要有哪些来源? 答:1、冶炼过程中溶解在钢水中的氢,在结晶冷凝时没有能即时逸出而存留在钢材中; 2、焊接过程中由于水分或油污在电弧高温下分解出的氢溶解入钢材中; 3、设备运行过程中,工作介质中的氢进入钢材中; 4、钢试件酸洗不当也可能导致氢脆。 4.何为消应力退火及消应力退火的目的? 答:消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 c1以下100~200℃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消除焊接、冷变形加工、铸造、锻造等加工方法所产生的内应力,同时还能使焊缝中的氢较完全地扩散,提高焊缝的抗裂性和韧性,改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稳定结构形状。 5.何为正火及正火的目的? 答: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 c3或A cm以上30~50℃,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降低内应力。 6.什么叫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如何防止? 答:晶间腐蚀是奥氏体不锈钢常见的破坏形式,晶间腐蚀沿晶界进行,使晶界产生连续性的破坏,这种腐蚀开始于金属表面,逐步深入内部,直接引起破裂。 措施是:①选用低碳、超低碳和加钛或铌的奥氏体钢种 ②通过热处理,如固溶处理和稳定化处理提高抗晶间腐蚀的性能。 7.什么叫冲击韧度?冲击韧度值如何获得?影响冲击韧度值的因素? 答:冲击韧度—-是指材料在外加冲击载荷(突然增加的载荷)作用下断裂时消耗能量大小的特性,抵抗冲击载荷作用破坏的能力。 冲击韧度通常是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上测定的,冲击韧度ak=Ak/SN。 影响冲击韧度值的因素有: (1)试样的尺寸(承受外加冲击载荷作用的面积) (2)试样缺口的形式 (3)试验温度 (4)材料的化学成分,冶金质量,组织状态,内部缺陷等。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txt14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 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 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20.Rh血型 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Rh血型。 21.渗透压差

检具知识培训

检具基础知识培训 一、定义: 什么叫工装,夹具,治具量具,检具 工装,即工艺装备: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工装为其通用简称.工装分为专用工装/通用工装/标准工装(类似于标准件) 夹具:顾名思义,用以装夹工件(或引导刀具)的装置. 模具,用以限定生产对象的形状和尺寸的装置. 刀具,机械制造中使用的刀具基本上都用于切削金属材料,所以刀具一词一般就理解为金属切削 辅具,一般指用以连接刀具和机床的工具. 钳工工具,各种钳工作业所用的工具总称. 工位器具,用以在工作地或仓库中存放生产对象或工具的各种装置. 治具,制造用器具,有时与工装同意,有时也指夹具,一般台资/韩资/日资等电子企业多用该词。 夹具属于工装,工装包含夹具,属于从属关系. 量具: 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检具:生产中检验所用的器具. 检具是大批量生产时,为方便检查质量而设计制作的专用检查工具. 检具比用通用量具检验更省时省力 检具分总成检具和零件检具 二零件供应商的责任

A. 零件供应商对检具获得过程的所有要素应负直接的责任。另外,零件供应商必须保存所有相关活动的文件。 B. 供应商应保证检具符合下列条件: 1. 时间进度要符合整个项目的时间节点。 2. 与被测零件的使用功能相符合。 3. 通过遵循定位基准方案,使检具符合被测零件的几何尺寸和公差图纸(GD&T)。 3.1 注意:供应商必须核实检具上是否需要垫块。(比如在有尼龙扣或没有尼龙扣的情况下) 4. 在检具中必须包括所有关键产品特性(KPC:合理的预期的变差可能足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政府标准或法规的符合性,或很可能足以影响顾客对产品满意程度的产品特性),产品质量特性(PQC:指那些特殊特性:客户满意与其整个公差范围相符,但一旦超出规范,客户损失将急剧上升。公差范围内的变差略微影响客户满意,而一旦超出公差,将严重影响客户满意)的测量。 5. 所有的KPC,PQC应该使用定量型数据采集装置,而且它们必须固定在检具上。这些装置必须满足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所有要求。 6. 应具有辨别被测零件相对于名义值的变差的能力。 C. 供应商应建立并保持用于测量系统控制的编制成文件的程序。此文件应包括该检具的: 1. 尺寸测量报告,使用三坐标测量仪(CMM)。 2. 工程更改文件。

承压设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知识

《承压设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 一,材料性能:通常所指的金属材料性能包括两个方面: 1,使用性能即为了保证机械零件、设备、结构件等能够正常工作,材料所应具备的性能,主要有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刚度、塑性、韧性等),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热膨胀性等)。使用性能决定了材料的应用围,使用安全可靠性和寿命。 2,工艺性能即材料被制造成为零件、设备、结构件的过程中适应的各种冷、热加工的性能,如铸造、焊接、热处理、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等方面的性能。 工艺性能对制造成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二,材料力学基本知识 金属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都要承受不同形式外力的作用,当达到或超过某一限度时,材料就会发生变形以至于断裂。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一些性能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 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有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力学性能试验测定。 1,强度金属的强度是指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强度指标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测出。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s是评价材料强度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一般金属材料构件都是在弹性状态下工作的。是不允许发生塑性变形,所以机械设计中一般采用屈服强度σs作为强度指标,并加安全系数。 2,塑性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评定材料塑性的指标通常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δ=[(L1—L0)/L0]100% L0---试件原来的长度L1---试件拉断后的长度 断面收缩率φ=[(A1—A0)/A0]100% A0----试件原来的截面积A1---试件拉断后颈缩处的截面积 断面收缩率不受试件标距长度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可靠的反映材料的塑性。 对必须承受 强烈变形的材料,塑性优良的材料冷压成型的性能好。 3,硬度金属的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或表面损伤的能力。硬度与强度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硬度较高的材料其强度也较高,所以可以通过测试硬度来估算材料强度。另外,硬度较高的材料耐磨性也较好。 工程中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以下四种 (1)布氏硬度HB (2)洛氏硬度HRc(3)维氏硬度HV (4)里氏硬度HL 4,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外加冲击载荷作用下断裂时消耗的能量大小的特性。 材料的冲击韧性通常是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是测定的,摆锤冲断试样所作的功称为冲击吸收功。以Ak表示,Sn为断口处的截面积,则冲击韧性ak=Ak/Sn。 在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的冲击试验中应用较多。 三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1,金属的晶体结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原子在物质部的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凡部原子呈现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凡部原子呈现不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非晶体,所有固态金属都是晶体。 晶体部原子的排列方式称为晶体结构。常见的晶体结构有:

无损检测相关知识复习题[1]

无损检测相关知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述指标中,哪个不属于材料的力学性能?(D) A、强度 B、塑性 C、韧性 D、热稳定性 2、长期承受交变应力的构件,最可能产生的破坏形式是(C) A、脆性断裂破坏 B、失稳破坏 C、疲劳破坏 D、蠕变破坏 3、衡量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时断裂的力学性能指标是(C) A、强度 B、塑性 C、韧性 D、硬度 4、因应力腐蚀而产生的缺陷通常是(A ) A.表面裂纹; B.密集蚀孔; C.导致严重减薄的蚀坑; D.以上都是; 5、制造承压类特种设备所用的低碳钢属于(C) A.共析钢; B.过共析钢; C.亚共析钢; D.以上都对; 6、钢的C曲线位置右移即意味着(A ) A.淬硬组织更容易出现; B.等温转变所需时间更短; C.转变组织的塑性韧性相对较好; D.以上都不对; 7、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称为(C ) A.退火; B.正火; C.调质; D.消氢处理; 8、含碳量小于或等于多少的碳素钢称为低碳钢(C ) A.0.15%; B.0.20%; C.0.25%; D.0.3%; 9、如欲使工件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又有较高的塑性和冲击韧性,即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应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是(D) A.退火; B.不完全退火; C.正火; D.调质; 10、合金总量在多少以下的合金钢称为低合金钢(C ) A.0.5%; B.2%; C.5%; D.10%; 11、低碳钢中不属于杂质的元素是(A) A. Fe和C B. Mn和Si; C. S和P; D. N和H; 12、以下哪一元素加入钢中能显著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减少回火脆性(D )

A. Mn; B. Si; C. Ni; D. Mo; 13、低合金钢焊接减少热影响区淬硬倾向的有效措施是(B) A 烘烤焊条 B 预热焊件 C 提高焊速 D 焊后热处理 14、下列哪一因素不是导致冷裂纹产生的原因(D) A 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含氢量B热影响区的淬硬程度 C 焊接应力的大小D焊缝中低熔点共晶物的含量 15、电渣焊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应在(D) A 焊接36小时后B焊接24小时后 C消除应力热处理后D正火处理后 16、下列焊缝缺陷中属于面积性缺陷的有(C) A 气孔 B 夹渣 C 裂纹D夹钨 17、下列哪一种缺陷危害性最大( D) A 圆形气孔 B 未焊透 C 未熔合 D 裂纹 18、下述有关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的叙述,错误的是(B) A 使焊件上的热量尽量均匀可减小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 B 减少对焊缝自由收缩的限制可减小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 C 焊接线能量越大,产生的焊接变形或焊接应力亦增大 D 采用焊前预热和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可减小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 19、下述有关咬边缺陷产生原因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C) A 焊接电流太大 B 焊条与工件角度不对 C 运条速度太快 D 直流焊时发生磁偏吹 20、坡口不清洁,有水、油、锈,最有可能导致的焊接缺陷是(A ) A、气孔 B、夹渣 C、未熔合 D、裂纹 二、填空题 1、过冷度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2、Ni 和Mn 是改善钢在低温下变脆现象的最有效的合金元素。 3、影响低温韧性的因素有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冶炼的脱氧方法、 热处理状态、钢板厚度、合金元素,其中以合金元素 的影响最为严重。

检验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基础知识 第一章质量检验发展简史及检验的基本思想 1.1 质量检验的发展简史 从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初以前,虽然工厂法的实施加快了工场手工业向大工业的过渡,出现了社会化的大生产,但由于手工业生产方式的习惯势力还相当顽固,加之当时商品市场的急速扩大,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论产量、质量如何,都有销路,因而经营管理矛盾并不突出,管理的科学化问题并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重视。企业基本上仍实行“因袭管理法”,即单凭企业管理者个人积累的经验进行管理,这时,管理还没有形成理论和科学。 十九世纪末期,由于垄断资本的发展,出现了企业规模扩大,市场进一步扩充和垄断组织之间激烈竞争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再用“因袭管理法”来管理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产生了“科学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首创者是美国的工程师泰罗(F.W.Taylor 1856--1915)。泰罗等人1903年至1930年间,倡导科学管理,主张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以往的经验法则。他在美国米德瓦乐钢铁公司推行了一种能够最巧妙和最大限度挖掘劳力潜力的劳动组织和工资制度,即“泰罗制”他通过分析把高等数学用于管理,创造了一套科学管理办法。泰罗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为科学管理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因此,他被企业界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主张计划必须与执行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验和监督,使产品的检验从制造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道独立的工序。这是对于工业生产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从二十世纪初以来,工业企业普遍设置了集中管理的技术检查机构,在企业管理中出现了一批专职检验人员和专门的检验机构,并有了一套相应的检验制度。 1.2 质量检验的基本思想 1.2.1 在现阶段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质量检验是一种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设计、制造、检验及服务四个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不但不能放松和削弱质量工作,相反,还应当十分重视质量检验工作。例如:在ISO9000的系列标准中,就强调了检验的重要性,因为,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其检验都被列为质量体系的关键要素,是质量审核或认证的重点。其中条文或要素4.10、4.11、4.12强调的不是检验就是与检验密切相关,条文或要素4.9、4.13、4.14、4.16、4.20的实现必须以检验为基础或与检验间接相关。另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企业的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也不确保每一工序都不出现不合格品。为了避免或尽量减少将不合格品交给用户或下道工序,需要进行检验,以剔除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通过检验,还可以对加工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和监督。此外,还可以通过检验,了解生产过程的情况,获得各种有关的质量信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或改善工序质量。因此,尽管检验工作本身在质量管理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现阶段,特别是目前我们的检验机构不够健全,检验手段赶不上公司发展的要求、检验文件与标准化工作尚不完善、检验力量薄弱等,因此质量检验工作还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 1.2.2 未来质量检验的发展 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自动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检验环节的集成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 一、检验的定义检验是指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所谓质量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的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检验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轧实,全面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固。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和实施 ISO90001 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量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 (1)度量;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 (2)比较;把度量的结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判断;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4)处理;对单件产品决定是否可以转到下个工序或产品是否准予出厂;对批量产品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或是重新进行检验和筛选 四、完善质量检验系统具备的条件 (一)要有一支足够数量的合乎要求的检验人员团队; (二)要有可靠和完善的检测手段; (三)要有一套作为依据而又明确的检验标准; (四)要有一套科学的而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 五、质是检验的基本职能 1.把关职能把关是质量检验的最基本职能,也可称为质量保证职能。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机、料、环、法(4M1E )等诸要素,都可能使生产状态发生变化,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检验,实行通过检验,实行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成品不冒充合格品而出厂,才能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 2.预防职能现质量检验区别于传统检验的重要之处,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起把关作用,同时还要起预防的作用 a)通过原材料检验和外购件的入厂检验,前工序的把关检验起预防作用 b)通过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 c)通过工序生产时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 3.报告职能报告的职能也就是信息反馈的职能。使领导者与有关质量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评价和分析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决策措施 1)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检验情况和合格率指标 2)成品出厂检验的合格率、反修率、报废率以及相应的损失金额 3)按车间和分小组的平均合格率、反修率、报废率、相应的损失金额及排列图分析 4)产品报废原因排列图分析 5)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报告 6)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报告 4.改进职能 质量检验参与质量改进工作,是充分发挥质量检验搞好质量把关的预防作用的关键,也是检验部门参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体现

【检验】医学检验基础知识100个基本概念

【检验】医学检验基础知识100个基本概念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

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汽车检测基础知识大全

项目一汽车检测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及要求: 1. 2. 3. 4. 5. 掌握汽车检测的基本术语了解汽车检测标准的种类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组成了解汽车检测站的类型及其职能掌握汽车检测站的检测流程 教学目的及要求: 重点:汽车检测的基本术语汽车检测设备的组成汽车检测站的类型及其职能汽车检测站的检测流程难点:汽车检测设备的组成汽车检测站的检测流程课时:4 项目一汽车检测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及术语汽车检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的检查汽车诊断在不解体的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 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的检查汽车故障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汽车的工作能力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的使用性能 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参数值的总和,如外观尺寸、功率、油耗、车速、转速。 项目一汽车检测基础知识 汽车检测诊断参数:供诊断用的,表征汽车、总 成、机构技术状况的参数 汽车检测标准:对汽车检测的方法、技术要求和 限值等的统一规定。 第三节汽车诊断参数和标准 汽车检测诊断参数分为三类: 1、工作过程参数:工作过程中可供测量的。 2、伴随过程参数:工作过程的伴随量,间接反映,不易测量。(振动、异响、发热) 3、几何尺寸参数,具体结构参数:间隙,自由行程,配气正时 项目一汽车检测基础知识 汽车检测诊断参数 检测对象检测参数最高车速(km/h)最大爬坡度(%) 0~100km加速时间(s)驱动车轮输出功率(kW)驱动车轮驱动力(N)汽车燃油消耗量(L/100km, L/100t·km,)侧倾稳定角(°)功率(Kw)曲轴角加速度(rad/s2)单缸断火时功率下降率(%)油耗(L/h)曲轴最高转速(r/min)废气成分(体积分数)(%)检测对象检测参数冷却液工作温度(℃)散热器入口与出口温差(℃)风扇传动带张力(N/mm)曲轴与发电机轴转速差( %) 汽车总体 冷却系统 发动机总体 点火系统 一次电路电压(V)一次电路电压降(V)电容器容量(μF)断电器触点闭合角及重叠角(°)点火电压(kV)二次电路开路电压(kV)点火提前角(°)发电机电压、电流(V、A )整流器输出电压(V) 任务一汽车检测基础知识 汽车检测诊断参数 检测对象检测参数曲轴箱窜气量(L/min)曲轴箱气体压力(kPa)气缸间隙(按振动信号测量)( mm)气缸压力(MPa)气缸漏气率(%)发动机异响机油消耗量(L/100km)主油道机油压力(MPa)主轴承间隙(按油压脉冲测量)(mm)连杆轴承间隙(按振动信号测量)(mm)检测对象检测参数在制动状态下,起动机电流(A)、电压(V)蓄电池

培训体系检具知识培训

(培训体系)检具知识培训

检具基础知识培训 壹、定义: 什么叫工装,夹具,治具量具,检具 工装,即工艺装备: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工装为其通用简称.工装分为专用工装/通用工装/标准工装(类似于标准件) 夹具:顾名思义,用以装夹工件(或引导刀具)的装置. 模具,用以限定生产对象的形状和尺寸的装置. 刀具,机械制造中使用的刀具基本上均用于切削金属材料,所以刀具壹词壹般就理解为金属切削 辅具,壹般指用以连接刀具和机床的工具. 钳工工具,各种钳工作业所用的工具总称. 工位器具,用以于工作地或仓库中存放生产对象或工具的各种装置. 治具,制造用器具,有时和工装同意,有时也指夹具,壹般台资/韩资/日资等电子企业多用该词。 夹具属于工装,工装包含夹具,属于从属关系.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检具:生产中检验所用的器具. 检具是大批量生产时,为方便检查质量而设计制作的专用检查工具.

检具比用通用量具检验更省时省力 检具分总成检具和零件检具 二零件供应商的责任 A.零件供应商对检具获得过程的所有要素应负直接的责任。另外,零件供应商必须保存所有关联活动的文件。 B.供应商应保证检具符合下列条件: 1.时间进度要符合整个项目的时间节点。 2.和被测零件的使用功能相符合。 3.通过遵循定位基准方案,使检具符合被测零件的几何尺寸和公差图纸(GD&T)。 3.1注意:供应商必须核实检具上是否需要垫块。(比如于有尼龙扣或没有尼龙扣的情况下) 4.于检具中必须包括所有关键产品特性(KPC:合理的预期的变差可能足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政府标准或法规的符合性,或很可能足以影响顾客对产品满意程度的产品特性),产品质量特性(PQC:指那些特殊特性:客户满意和其整个公差范围相符,但壹旦超出规范,客户损失将急剧上升。公差范围内的变差略微影响客户满意,而壹旦超出公差,将严重影响客户满意)的测量。 5.所有的KPC,PQC应该使用定量型数据采集装置,而且它们必须固定于检具上。这些装置必须满足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所有要求。

检具的非常有用的知识

检具基础知识 一、定义: 什么叫工装,夹具,治具量具,检具 工装,即工艺装备: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工装为其通用简称.工装分为专用工装/通用工装/标准工装(类似于标准件) 夹具:顾名思义,用以装夹工件(或引导刀具)的装置. 模具,用以限定生产对象的形状和尺寸的装置. 刀具,机械制造中使用的刀具基本上都用于切削金属材料,所以刀具一词一般就理解为金属切削 辅具,一般指用以连接刀具和机床的工具. 钳工工具,各种钳工作业所用的工具总称. 工位器具,用以在工作地或仓库中存放生产对象或工具的各种装置. 治具,制造用器具,有时与工装同意,有时也指夹具,一般台资/资/日资等电子企业多用该词。 夹具属于工装,工装包含夹具,属于从属关系. 量具: 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检具:生产中检验所用的器具. 检具是大批量生产时,为方便检查质量而设计制作的专用检查工具 检具比用通用量具检验更省时省力 检具分总成检具和零件检具 二零件供应商的责任 A. 零件供应商对检具获得过程的所有要素应负直接的责任。另外,零件供应商必须保存所有相关活动的文件。 B. 供应商应保证检具符合下列条件: 1. 时间进度要符合整个项目的时间节点。 2. 与被测零件的使用功能相符合。 3. 通过遵循定位基准方案,使检具符合被测零件的几何尺寸和公差图纸(GD&T)。 3.1 注意:供应商必须核实检具上是否需要垫块。(比如在有尼龙扣或没有尼龙扣的情况下) 4. 在检具中必须包括所有关键产品特性(KPC:合理的预期的变差可能足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政府标准或法规的符合性,或很可能足以影响顾客对产品满意程度的产品特性),产品质量特性(PQC:指那些特殊特性:客户满意与其整个公差围相符,但一旦超出规,客户损失将急剧上升。公差围的变差略微影响客户满意,而一旦超 出公差,将严重影响客户满意)的测量。 5. 所有的KPC,PQC应该使用定量型数据采集装置,而且它们必须固定在检具上。这些装置必须满足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所有要求。 6. 应具有辨别被测零件相对于名义值的变差的能力。 C. 供应商应建立并保持用于测量系统控制的编制成文件的程序。此文件应包括该检具的: 1. 尺寸测量报告,使用三坐标测量仪(CMM)。 2. 工程更改文件。 3. 检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4. 检具设计图。 供应商应维护更新检具设计和检具更改的记录。无论检具是否受到影响,更改记录应反应产品设计更改级别。 供应商应及时解决设计上的问题。设计和制造方应及时通知发生的问题。任何相对原定检具费用的变化,必须得到主机厂采购部门的批准。 三、检具设计方案 设计概念是检具设计过程中的第一步。设计概念的目的是建立和用文字描述检具的要求。它保证设计的检具包括了零件所有KPC,PQC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