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竞争力分析
合肥市与周边省会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

市
8 :每 万人 高等学校在校 学生数 ; :每 万人从 事各 类专业技术人 员数; l:人 均科 9 0
教文卫 支出
( 2 X)
城 市产 业 结 构与 效 益
竞 争
力 指 标
( 3 X)
城 市 开放 程度
l:第三产业从 业人 员比重 ; 2 l :资金利税率; l:百元 固定资产实现 工业增加值 3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19期 0
20 0 7年 1 O月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un lfH n nFn nil n cn m cC lg ora u a ia c dE oo i oee o aa l
I 2 7D 1 9 f 3 JI 0 - 、. 7 OC . 0 7 t2 0
整体功能 ,加快对外开放 的步伐 ,优化人居 及生态环境等。
【 键 关
词】合肥 ;城市竞争力;竞争力比较 ;主成分分析法
【 中图分类号】F9, 【 2 1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9 44 【07 5 05 — 4 0 — 18 20 )0 — 02 0 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城市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生产活动 、聚集资源 ,在 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
发展 中占据核心地位 ,世界城市体系开始形成 ,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城市和城市之 间的竞争 以及 以城市为 核心的区域和区域之间的竞争 …。深入研究城市竞争 力既有助于正确 认识 和评价城市 的现状 和潜力 ,实 现城市 间的优 势互补和 良性竞争 ,又有 助于 中国城市参与 国际竞争与国际分工 ,以争夺最大化的利益,而且可 以为提升 国家竞争力和 企业竞争力提供战略依据。
合肥与南京、武汉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关键词 : 合肥 ; 南京 ; 武汉 ; 旅游竞争力 ; 层次分析法 ; 评价
中图 分 类号 : 2 92 F 9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44 (0 80 —4 —5 1 0—50 2 0 )60 30
E au tdsu yo ui cmp t ie eso fi a jn n h n v lae td ft rs o ei vn s f o m t Hee,N n ga dWu a i
DU u n Ja
( c o fEn o me tEn ie rn . hu nv riyo c ie t r ,Hee 2 0 0 Chn ) S ho lo  ̄r n n gn ei g An i U ie st fArh tcu e fi 3 6 1, ia
A s atC re t td d o tat ea ay i o h o r m o ei vn s fHee,Naj g bt c: u rn u yma eac nrsi n ls f etui cmp t ie eso fi r s v s t s t ni n
城市文化 环境等多 种 因素 的制约[ 。本文 通过 建 】 ] 立综合评 价 的指标 体系 , 合肥 、 对 南京 和武汉 三座
城市 的旅 游竞争 力 状况 给 出 了客 观评 价 , 出三 找 座城 市的旅游竞争 力差异 以及 导致差 异的决定性
如何更好的整合资源、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 加强区 域 合作 、 实现优 势互补成 为三地 的共 同课题 L 。 2 ]
当前 , 城市 旅 游 已成 为 现 代 旅 游 的 主题 , 因 此, 城市旅 游 的研 究不 可忽 视 。城市 旅 游竞 争力
(完整word版)合肥基本情况

合肥市相关情况简介目录一、基本市情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三、产业基本情况合肥市相关情况简介一、基本市情合肥,安徽省省会,居江淮之间,拥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
辖5县(市),4区,4大开发区,市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761万。
自秦朝置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三国旧地、包公故里”之称。
半汤、汤池温泉闻名天下,享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0天,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园林城市之一,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区位交通优越。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中国中部最靠近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会城市,也是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
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KM的范围,覆盖中国东中部地区最发达的7省1市、5亿人口,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存在大量的机会,都是巨大的市场。
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公路:已形成“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
铁路:未来几年将有10条高速铁路和电气化铁路交汇于此。
航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4E级、设计年吞吐量达2300万人次。
水运:2000吨级货轮可从合肥经巢湖、裕溪河通江达海。
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工程竣工后,年吞吐能力将超过50万标箱。
合肥已与长三角地区海关实行跨关区“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一体化通关。
拥有出口加工区和综合保税区。
科教资源丰富。
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表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中,合肥位列中国城市基础科研实力第三。
拥有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各类研发机构564个,中国科技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60所,在合肥工作的两院院士71人,在校大学生41万人。
福布斯《2011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中,合肥人才和创新指数均位居前列。
组建了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语音信息、现代显示、光伏光热、节能、环境工程、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合肥家电技术工程院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
钻石模型下提升合肥市服务外包业竞争力对策

波特钻石模型 理论 是基 于一 国的研究 , 合肥 市 只 而 是发展 中国家的一个地 区 , 因此 , 型中个别要素需 要修 模 改或 调整 , 修改后 的模型如 图 1 所示。
共有 7 , 2家 从业人员 15 . 万人 , 证数量 5 个 ( 中“ 认 0 其 六 项 国际认证 ” 2个 ) 0 9年 l 1 , 1 。20 一 0月 合肥市新 增服务
度 , 养适用性和 高层次服务外 包人 才 , 育扶持服 务外 包重点企业并 形成产业 集聚等措施 来提 升其服务 外 培 培
包业的竞争力。
[ 关键词 ]合 肥市 ; 服务 外 包; 钻石模 型 ; 争力 竞 [ 中图分类号 ]F 6 。 0 15
合肥市服务外包业发展概况
[ 文献标识码 ]B
的重要途径 。
境、 综合经 济水 平 、 力 及 知识 资 源与基 础 设 施等 。其 人
中, 人力及知识资源对一 国产业竞争力 的影 响更 为突 出。 2 .需求条件 。主要 是 本 国 国内市 场需求 的规 模 和成 长 速度 。3 相 关产 业 和支 持产 业 。主要指 一产 业 的支 持 . 性产业与 相关 产业是否具有 国际竞争优势及其 大小 。4 . 企业 的战略 、 织结 构及 同业竞 争。包 括企业 的 目标 及 组 国内市场 的竞争程 度等 。除此 四大要 素外 , 有两个 重 还 要 的外在 影响变 量 : 机遇 和政 府。政府通 过政 策影 响 四 个关键 因素来影响产业竞争 力。钻石模 型中各个要 素相
表》 的数据显示来看 , 合肥 市服务外包 企业 数 、 从业 人数 、 受训人数 和认证 数等各 项指 标均 低 于平均 水平 , 合排 综 名第 1 7位。下面 利用钻 石模 型对合 肥市 服务外包 业竞 争力 的影 响因素进 行全 面分 析 , 以便 对其 竞 争力 的提升
合肥钢材市场考察与市场分析报告

合肥钢材市场考察与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考察合肥钢材市场是合肥市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对整个合肥市的建筑工程、制造业、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本次市场考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合肥钢材市场的最新动态,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和分析报告。
1. 市场规模合肥钢材市场总体规模较大,市场内各类钢材品种丰富,涵盖建筑钢材、工业用钢、钢板等多个领域。
市场供应紧缺的现象不多见,总体来说,市场供大于求。
据统计,合肥钢材市场的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2. 市场竞争合肥钢材市场存在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市场内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如鞍钢、宝钢等,品牌竞争激烈。
此外,还有一些大型经销商和中小型钢材企业,它们通过价格、品质、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争夺市场份额。
3. 市场需求合肥作为建设中的新兴城市,其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较大,这直接带动了钢材市场的需求。
同时,合肥还拥有众多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对钢材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随着合肥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预计合肥钢材市场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二、市场分析1. 供应与需求关系合肥钢材市场的供需关系相对平衡,供应较为充足。
当前市场上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和经销商提供各类钢材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小型钢材企业,它们通过价格和服务的竞争,增加了供应的多样性。
2. 价格走势合肥钢材市场的价格走势受到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较大。
近年来,市场上钢材价格呈现波动上涨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新建钢材生产厂商的增加,未来可能会对价格走势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市场前景随着合肥城市的不断发展,合肥钢材市场的前景值得期待。
合肥市政府对城市建设高度重视,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同时,合肥市的制造业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钢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因此,合肥钢材市场的前景乐观,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结论:综上所述,合肥钢材市场供应充足,市场规模较大,市场竞争激烈。
安徽各城市基本情况介绍

安徽各城市基本情况介绍(附:2011年安徽16市城市竞争力排名)合肥: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全国首批、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中国排行榜·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2011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第1名、中国未来10年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
旅游景点:国家:包公园、汤池温泉、三河古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巢湖风景区。
交通:京台高速,沪陕高速,沪蓉高速,合芜高速;合武高铁,合宁高铁,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和宁西铁路;骆岗机场和新桥国际机场(在建)。
科研院所:“985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11工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
知名企业: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合力叉车、荣事达集团、美菱集团、徽商银行、徽商集团芜湖:全省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成员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
旅游景点:国家:方特欢乐世界交通:合芜高速、宁芜高速、沪渝高速;铁路有芜宁、芜铜、皖赣、铁路;芜湖港是长江第五大港、国家一类口岸、长江最后一个深水良港。
科研院所:省属重点: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奇瑞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华东光电研究所。
知名本地企业:、水泥、海螺型材马鞍山:核心层城市,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旅游景点:国家:采石矶风景区;交通:宁铜铁路、宁芜铁路、南京-马鞍山高速公路科研院校:安徽工业大学知名本地企业:马钢集团、星马汽车淮南:安徽省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城市”,我国53座之一,合肥都市圈成员。
获得“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先进城市、2011中国最佳投资城市全国第10位。
旅游景点:国家:八公山风景区、上窑山、焦岗湖交通:、淮南铁路;全市有16个火车站,创吉尼斯纪录;合淮高速、阜淮高速、淮蚌高速科研院校: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知名本地企业: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新集集团、凯盛重工蚌埠:安徽省第一个建市的地级市,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旅游景点:国家:龙子湖风景区交通:京沪铁路、淮南铁路、京沪高铁;蚌京高速公路、蚌福高速公路、蚌宁高速公路、蚌洛高速公路、蚌连高速公路,蚌淮高速公路、徐明高速公路;蚌埠港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
合肥市城市安全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合肥市城市安全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汪贝贝
【期刊名称】《安徽科技》
【年(卷),期】2024()1
【摘要】城市安全产业是指为城市范围内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安全保障活动提供专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是安全应急产业的重要分支。
发展城市安全产业对于落实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社会安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保障。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汪贝贝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合肥市培育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2.城市居民图书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合肥市为例的研究
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基于合肥市为样本的研究
4.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5.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合肥市是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也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
作为一个重要的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合肥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力雄厚。
截至2020年底,合肥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45家,包括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研发机构。
这些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其中,合肥市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光电显示等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突出。
合肥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支持政策。
此外,合肥市还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这些举措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合肥市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通过组织参加国内外展会、举办技术交流会等方式,拓宽了企业的市场渠道,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合肥市还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拓展了企业的市场范围。
这些举措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合肥市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优厚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来到合肥市从事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同时,合肥市还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
这些举措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良好。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实力雄厚,创新能力突出,市场拓展积极,人才培养有力。
相信在未来,合肥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合肥市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城市竞争力研究——以南京为比较对象目录一.摘要1.合肥概况2.南京概况二.分析过程三.结果分析四.总结评价合肥城市竞争力分析(以南京作对比)一.摘要1.合肥概况合肥是安徽省省会,位于省境中部(北纬32°、东经117°),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滨,紧邻“长三角”经济圈,水路通过巢湖可通江达海,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合肥”之名,已知最早出现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是三国故地、包拯家乡,因隋、唐、明、清时为庐州路、郡、府治所而别称庐州,又名“庐阳”,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市辖肥东、长丰、肥西三县从东、北、西和西南包裹市区。
全市东西两端最长距离133公里,南北两端最长距离124公里,东及东北临滁州市及所辖全椒县、定远县,西及西北界六安市及所辖寿县,南及东南连舒城县和巢湖市及所辖庐江县,北接淮南市。
合肥对外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纵横交错,形成立体化交通网络,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连续四届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连续六届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成为合肥的城市名片。
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进程中,合肥人民紧扣“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主题,正加快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2.南京概况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会。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沿岸,江苏省西南部,邻靠安徽省。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江苏省西南部。
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
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2°02'38"、东经118°46'43"。
总面积6597k㎡(不含水域),截至2012年建成区面积752.83k ㎡。
南京地处北亚热带,属于中国现代植物资源最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南京,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相范蠡筑城于古长干里,后人称为越城,为南京建城之始。
三国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明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创建明朝,改称南京,是为南京市名之名。
作为长江沿岸港口,南京的城市发展也定位于江滨港口城市,是中国东部地区以电子、汽车、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981年南京被国家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2004年经济中心定位指数排名南京列中国大陆第六,仅次于京沪广深津。
二.分析过程1.资料收集输入1、启动SPSS,输入如下数据,其中指标意义为X1——GDP X2——人均GDP X3——第一产业增加值X4——第二产业增加值 X5——第三产业增加值 X6——固定资产投资X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X8——海关出口总额 X9地方财政收入2、选择【分析—数据缩减—因子分析】菜单命令,弹出【因子分析】对话框。
3、将X1—X9选入【变量】框,点击【描述】按钮,选择【相关系数】,如图所示,点击【确定】即可完成主成分分析。
4、从分析结果中可以得到每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如下图所示5、经过计算可以得到9个主成分,每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如下图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540%,满足大于85%的要求,故无需调整因子分析。
下图中显示为两次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6.进一步得到前2个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如下图所示。
可知GDP与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这几个指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关系,与海关出口总额存在着显著关系。
可见许多变量之间直接的相关性比较强,证明他们存在信息上的重叠.7、上图给出的因子载荷矩阵,主成分系数应该为特征向量。
在选择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时,因子载荷为),,2,1;,,2,1,(m k p i e a ki k i ===λ即因子载荷是通过相关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计算出来的。
因此,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和各公因子的特征根,可以获得主成分系数即相关矩阵的特征向量k i ki a e λ/=。
主成分载荷矩阵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便得到两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
将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的两列数据输入(可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到数据编辑窗口(为变量B1、B2),输入“A1=B1/SQRT (7.22)” [注:第二主成分SQRT 后的括号中填1.235],即可得到特征向量A1。
同理,可得到特征向量A2,A3。
在excel表格中,对数据进行记录与计算:将得到的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后的数据相乘,然后就可以得出主成分表达式:F1=0.049ZX1+0.307ZX2-0.183ZX3+0.378ZX4+0.408ZX5+0.049ZX6+0.382ZX7+0.324ZX8+0.377ZX9F2=0.136ZX1-0.340ZX2+0.554ZX3+0.232ZX4+0.230ZX5+0.637ZX6+0.137ZX7-0.25 0ZX8+0.133ZX9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也可直接用主成分贡献率计算:即可得到主成分综合模型:F=0.337ZX1+0.135ZX2三.结果分析在统计学中,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是一种简化数据集的技术。
它是一个线性变换。
这个变换把数据变换到一个新的坐标系统中,使得任何数据投影的第一大方差在第一个坐标(称为第一主成分)上,第二大方差在第二个坐标(第二主成分)上,依次类推。
主成分分析经常用减少数据集的维数,同时保持数据集的对方差贡献最大的特征。
这是通过保留低阶主成分,忽略高阶主成分做到的。
这样低阶成分往往能够保留住数据的最重要方面。
在实证问题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众多影响因素。
这些涉及的因素一般称为指标,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也称为变量。
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所研究问题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所得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
在用统计方法研究多变量问题时,变量太多会增加计算量和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希望在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涉及的变量较少,得到的信息量较多。
主成分分析正是适应这一要求产生的,是解决这类题的理想工具根据分析所得的F公式,可将合肥与南京的标准化指标带入公式,以量化后计算出南京与合肥之间的竞争力大小,使之有可比较。
标准化后的数据如下:经计算,南京的竞争力为0.115,合肥为-0.425,南京的竞争力要大于合肥。
四.总结评价从安徽的大局来看,它的东边是强大的江苏省和浙江省,西边是河南和湖北,北边有山东,南边有江西,合肥也是被夹在了南京,郑州,武汉等城市中间,合肥和南京也是中国距离最近的两个省会,南京在江苏省的地位现在是很尴尬的,苏锡常这些苏南城市已经瞧不起南京,但并不能否定南京仍然是区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它的势力已经伸到了安徽的境内,它对合肥的威胁度是相当大的,而且随着合肥经济的发展,两地的竞争关系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南京对合肥的威胁是巨大的,现在南京对合肥来说,还是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合肥近年来的竞争力极具上升,也对南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南京也提出了所谓的宁合都市圈。
自合宁高铁开通以来,两地的交流频繁,但这也意味着两地面对竞争的时机加快。
合肥当年是不被众人所看好,说夹在大势力中难以起家,但是随着近年来的发展,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放大自己的眼光,合肥应该和南京去竞争,这貌似是有很小的胜算几率,但是纵观经济发展的路程,从长期来看,经济腹地尤为重要,相比而言,坐拥江淮的合肥经济腹地是占有很大优势的,而南京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同时其向东有苏锡常,北部也有扬州等较为大的城市的存在,致使其跨江发展和扩大势力是存在巨大困难的,相对而言,合肥并没有遇到如此庞大的经济体的阻碍,现在是想临江,但对于胃口大的合肥来说,跨江也许会在以后实现,万一一但跨江,南京往北跨和合肥往南跨的情况是不同的,一但这种优势的出现,合肥也就有了与南京竞争甚至是超越南京的可能,但无论如何,巢湖对合肥的发展,无疑作用是巨大的,一旦巢湖做大,其便成为合肥和芜湖,乃至合肥与南京之间的经济缓冲带,这对江北城市带的发展,是有重要作用的,进可以往外进行竞争,退可以进行经济抵御,同时对产业的吸引以及布局,以及合肥经济圈之间的经济互补,更是作用巨大。
巢湖这张牌能否被合肥打好,是安徽中部发展的关键。
巢湖沿江的优势是正是合肥所需要的,在经济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如今的合肥,已经将地铁1号线和徽州大道南沿到庐江境内,临江的目的一目了然,同时引江济巢,修运河直通长江,积极新建合肥长江港——郑蒲深水港以及临港工业区,将经济实力发展到和县和其江北示范区,通江达海的时代正在向合肥慢慢的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