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煤矿11903回风巷瞬变电磁仪物探分析报告(200米处)5555

合集下载

YCS2000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报告模板

YCS2000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报告模板
仪器操作:
审 核:
探测位置及现场情况
数据处理:
图中巷道12米---18米有大型机器,对数据采集范围有一定影响导致所测测点较少,该结果仅供参考.
探测日期:
数据文件:
YCS2000矿用瞬变电磁仪探测报告
**矿**巷道**(位置)
探测方向:****顶板(迎头)
探测位置示意图
成果分析:
根据数据处理分析,迎头退后8米---24米顶板剖面所探测控制范围有处低阻异常区,图中蓝色区域就表示视电阻率低阻异常区.
希望结合本矿井地质资料加强防范,进行打钻验证.
探测区域地质素描图
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验证:

顺便电磁物探总结.

顺便电磁物探总结.

报告编号:2012-NHFH02山西华润***有限公司**煤矿***掘进工作面(*点前20m处)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报告地测科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四日目录一、概况 (1)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1)三、测点布置及施工方法 (3)四、瞬变技术参数 (3)五、矿井瞬变电磁法的资料解释 (4)六、结论 (6)七、建议 (7)山西***有限公司**煤矿 ****(**点前*m )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报告一、概况探测时间:2013年11月4日上午10点左右。

10#煤层**回风巷*点前10m 处掘进头进行瞬变电磁超前地质探测工作。

其目的在于:查明前方赋存水情况。

现场情况:掘进头巷道处于为煤巷,掘进面附近顶板局部位置无渗水现象。

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瞬变电磁法的激励场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回线形式(或载流线圈)的磁源,另一种是接地电极形式的电流源。

下面以均匀大地的瞬变电磁响应为例,来讨论回线形式磁偶源激发的瞬变电磁场,从而阐述瞬变电磁法测深的基本理论。

在导电率为σ、导磁率为μ的均匀各向同性大地表面敷设面积为S 的矩形发射回线在回线中供以阶跃脉冲电流⎩⎨⎧≥<=000)(t t I t I (1) 在电流断开之前(0<t 时),发射电流在回线周围的大地和空间中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磁场,如图1所示。

在t=0时刻,将电流突然断开,由该电流产生的磁场也立即消失。

一次磁场的这一剧烈变化通过空气和地下导电介质传至回线周围的大地中,并在大地中激发出感应电流以维持发射电流断开之前存在的磁场、使空间的磁场不会即刻消失。

图1 矩形框磁力线由于介质的欧姆损耗,这一感应电流将迅速衰减,由它产生的磁场也随之迅速衰减,这种迅速衰减的磁场又在其周围的地下介质中感应出新的强度更弱的涡流。

这一过程继续下去,直至大地的欧姆损耗将磁场能量消耗完毕为止。

这便是大地中的瞬变电磁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存在的电磁场便是大地的瞬变电磁场。

r/bmr/bm r/bmr/bmt/σ=1.6图2 穿过Tx 中心的横断面内电流密度等值线三、测点布置及施工方法本次瞬变电磁法勘探采用重叠回线装置,发射频率为25Hz ,发射线框采用多匝1.5m×1.5m 矩形回线。

1153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三极超前探测成果报告

1153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三极超前探测成果报告

1153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三极超前探测成果报告1153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三极超前探测成果报告二0一二年三月十日1153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三极超前探测成果报告一、1153回风巷概况1153回风巷布置于1875石门东翼,沿M15煤层按N121°方位掘进,巷道设计长度510米,已掘475米,剩余长度35米,该巷道为沿空掘进巷道(与1151运输巷间距平均为4--5米)。

M15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岩,较坚硬。

底板为泥岩。

该巷道设计为异型断面,采用锚杆网或U型支架支护,掘进方式为炮掘,出货采用皮带、溜子运输。

二、三极超前探测成果图此次探测点为1153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迎头(14#点前12米)。

(其中蓝色代表低阻区域,红色代表高阻区域,黄色为过渡区域,低阻区域表示含水的几率性大,高阻区域表示含水的几率性小)三、探测成果资料分析:此次探测使用YDZ(A)直流电法仪,探测方式为三极超前探,探测装置为供电电极A1、A2、A3,电极间距均为4m,A1距掘进工作面迎头14m,接收电极M、N间距为4m;1)探测地点:1153回风巷掘进工作面2)探测时间:2012年3月14日早班07:30~11:30;3)探测人员:丁毅、赵长浪、杨玉明、王贵元4)超前探测距离:60米5)资料处理人员:丁毅、赵长浪、杨玉明、王贵元(初始极距AB/2为14m,MN/2为2m,各自跑极距离4m,测点间距4m,探测深度60m)四、探测结论:1)根据超前探测剖面图分析,掘进头前方探测区段内存在2处视电阻率低阻异常,低阻异常区段位于掘进头前方27-28m、39-41m,其他未见异常;2)低阻异常区域距离迎头27-28m、39-41m,视电阻率较低,为58欧姆,根据巷道已揭露的地质情况、岩性变化和现场情况分析,推测为断层水,不存在积水现象,对巷道顶板局部会造成一定影响,建议掘进期间加强顶板支护管理。

3)综合定论分析:本次探测60米,1153回风巷掘进35米后将停掘,故不再进行重复探测。

瞬变电磁法在某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瞬变电磁法在某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增益用 2 2 ~ 2 3 。同时 , 积分 时 间选 择 1 5 s , 这样 才能得 到
岩孔 隙 一 裂 隙承压含水层 、 侏 罗纪 中统 马凹组砾岩孔 隙 ~ 裂 ~
承压含水 层 、 第 三纪泥灰 岩 , 砾 岩岩 溶孔 隙 ~ 裂 隙潜水 ~ 承压含水 层 、 第四纪底部 砾 卵石层 孑 L 隙潜 水含 水层五 个
被测试体 内部会形成 具有 一定 时 间和空 间特征 的涡流 ;
最后 , 通过专业设备分析 电磁场 的强弱及其 时空特性 , 就 能够对 目标体 的几何 和物性特征进行判断 和解读 。
3 数 据采 集主 要参数 的选 择
本 次勘探试验 分析 、 对 比了不 同频 段下 和不 同发 射 框下 的有效勘探深度 。结合本次 瞬变 电磁 勘探 目的层 深
线距 ) 。
4 数 据 的反演解 释及 综合 分 析
数 据反演 主要是 通过视 电阻率 断面图分析各顺层 视
2 瞬 变 电磁 法 的工作 原理
由于不 同的岩层性质存在差异 , 因此 , 其 电阻率也不 相 同。如何有效测算不 同岩层 的电阻率就成 为寻找岩层 的有效办法 。电法勘探在解决这一 问题方 面具 有 良好 的 效果 , 即通过对 比较不 同深度 、 地点 的电阻率差 异来确定 目标地质体 。一般 情况 下 , 电阻率较 高往往 表示煤 层 的 含水性较低 , 反之, 电阻率较 低则含 水性 较高 。此 外 , 经 过开采且被填充过 的区域 , 其 电阻率也较低 ; 部 分情况下
主, 含水层储水空 间有 限, 补给量小 。
发射框尺寸 : 4 8 0 m 4 8 0 m
供 电电流 : 1 5 A 积分 时间 : 1 5 s 2次

矿井瞬变电磁法密集角度探测应用研究

矿井瞬变电磁法密集角度探测应用研究

矿井瞬变电磁法密集角度探测应用研究樊林林【摘要】为了避免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形成突水威胁,在工作面形成通风系统后,通过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对工作面内部及顶部区域进行富水性探测,为下一步工作面探放水工作圈定目标区域.对晋城煤矿XV3307工作面重点关注区域及层位采用密集角度进行探测,结果表明:矿井瞬变电磁法密集角度探测,对采空区及富水区的富水性探测具有较好效果.【期刊名称】《山西煤炭》【年(卷),期】2016(036)004【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矿井瞬变电磁法;回采工作面;密集角度探测;探放水【作者】樊林林【作者单位】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物探工程分公司,山西晋城 0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325矿井水害是煤矿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地质灾害和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1],开展井下隐蔽致灾构造超前探测对于矿井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4]。

由于对水反应敏感矿井瞬变电磁法,目前在国内各大矿井防治水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同地层电性分布规律不同是瞬变电磁法探测的物性前提。

煤层与其顶底板岩层岩性不同,电性分布规律自然也不同。

在自然沉积状态下,纵向上各沉积层层序分明,其导电性有特定的规律性,而在横向上同层沉积均一,其导电性也较一致。

在构造及岩层破碎地带,有空隙存在,导电性差,表现出局部高阻;若这些空隙中含水,会使导电性提高,表现出局部低阻。

即如果存在断层、裂隙带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时,无论其含水与否,都会表现出与正常岩层不同的导电特性。

因此,通过瞬变电磁法可以有效地确定这些构造及富水区域,为矿井防治水害提供预报。

瞬变电磁仪是利用接地线源或不接地回线向地层发射一次脉冲电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地下介质中的二次感应涡流场,从而探测介质电阻率的一种方法。

探测时由发射线圈发射电流,在探测区域激发电磁场,随即断电,使周边煤岩层中产生感应电流,再由接收线圈接收。

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煤矿采空区及其积水区的应用

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煤矿采空区及其积水区的应用

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煤矿采空区及其积水区的应用
柳夏;卫荣富;韩玉雷
【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年(卷),期】2014(011)002
【摘要】瞬变电磁法是目前工程勘察中应用较广的物探方法之一.该方法观测纯二次场,故分辨率高,可分辨出地下规模较小的不均匀体,尤其对低阻地质体反应灵敏.在山西七岭煤矿边界老窑采空区探测中,基于采空区及其积水区与完整围岩在视电阻率值上的明显物性差异,利用瞬变电磁法在视电阻率值上的相对低阻异常来圈定采空区及其积水区,为准确划分煤矿采空区及其积水区的位置提供依据.
【总页数】7页(P182-188)
【作者】柳夏;卫荣富;韩玉雷
【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河南郑州450009;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河南郑州450009;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河南郑州45000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3
【相关文献】
1.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以及采空区积水探测中的应用 [J], 张落毅;张华;杨会
2.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积水探测中的应用——以大同姜家湾煤矿为例 [J], 李刚
3.瞬变电磁法在煤矿富水区探测中的应用 [J], 郭峰伟;孙二峰;
4.昊兴塬煤业地面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及积水区应用研究 [J], 李璐
5.瞬变电磁法在煤矿富水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J], 张恒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1603风巷回风瓦斯超限事故分析报告6.19

11603风巷回风瓦斯超限事故分析报告6.19

11603 工作面瓦斯超限事故分析处理报告2013 年6 月18 日四点班,11603工作面上隅角、风巷瓦斯传感器(002A07) (002A08)报警,最高瓦斯峰值分别为0.90%、0.82%,超限时长分别为1 分53 秒、2 分20 秒。

瓦斯超限后,矿总工程师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此次瓦斯超限事故进行了分析,分析报告如下:会议地点:会议室会议时间:2013年6月19日10时主持人:熬生涯参加人员:梁冬古、聂吉坤、陈国华、何明周、陈武祥、刘凡雄谢荣富、卢启荣、曾娇。

一、事故原因分析1、11603 工作面上隅角未及时施工挡风墙和挡风帘,采空区瓦斯涌出,是造成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超限事故的直接原因。

2、当班跟班矿长、安全员未履行职责,对采煤队监管施工挡风墙不到位,是造成本次超限事故的间接原因。

3、瓦斯检查员未履行职责,未及时悬挂挡风帘,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二、事故处理(一)对事故单位的处理根据规定对采煤队罚款500 元整。

(二)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1、当班跟班矿长,负责当班安全生产工作,对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罚款200 元;2、采煤队队队长,对职工教育不到位;对事故负直接领导责任,罚款200 元;3、当班跟班队长,负责当班安全生产工作,对事故负直接责任,罚款100 元;3、安全员、瓦检员未认真履行职责,各罚款100 元三、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

2、11603 采面上隅角要及时放顶并及时施工挡风墙,悬挂挡风帘。

3、瓦斯检查员加强巡回检查力度。

4、该事故向全矿干部职工进行通报,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在今后的安全工作中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确保安全生产。

2013年6月19日。

煤矿采煤工作面物探报告

煤矿采煤工作面物探报告

******股份有限公司**煤矿*****采煤工作面内及底板富水性瞬变电磁探测探测报告*****2019年3月28日目录1、工程地质概况及探测任务 (4)1.1工程概况及目的 (4)1.2地球物理勘探前提 (4)2、矿井瞬变电磁法概述 (4)3、技术工作方法 (5)3.1仪器设备 (5)3.2测线布置 (6)4、数据解析及结果 (7)4.1*****工作面回风巷一侧工作面内富水性探测结果分析 (7)4.2*****运输巷右帮工作面内富水性探测结果分析 (8)4.3*****工作面内底板富水性三维切片结果分析 (9)5结论 (11)5.1探测结论与分析 (11)1、工程地质概况及探测任务1.1工程概况及目的根据*****煤矿编制的《*****运输巷透水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及****运输巷、*****回采工作面水害防治方案》要求,应****煤矿委托,我单位于2019年3月23日组织人员对****煤矿*****回采工作面进行了富水性情况探测。

*****回采工作面范围:*****回采工作面以***石门揭煤处为起始点,向西走向长200m为终点,上部以*****回风巷为界(标高+1254m),下部以*****运输巷为界(标高1200m)。

根据*****运输巷掘进位置及回风巷掘进情况,利用*****运输巷及*****运输巷迎头和*****回风巷对*****工作面内及底板富水性情况探测,为下一步*****工作面回采提供指导及相关防治水措施,2019年3月23日我方在上述*****运输巷右帮及回风巷左帮对*****工作面内部进行瞬变电磁法对穿探测,布1.2地球物理勘探前提从电性上分析不同地层的电性分布规律为:煤层电阻率值相对较高,砂岩次之,粘土岩类最低。

由于煤系地层的沉积序列比较清晰,在原生地层状态下,其导电性特征在纵向上有固定的变化规律,而在横向上相对比较均一。

当存在构造破碎带时,如果构造不含水,则其导电性较差,局部电阻率值增高; 如果构造含水,由于其导电性好,相当于存在局部低电阻率值地质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安县楼下镇安福煤矿
瞬变电磁仪物探分析报告
施工地点:11903回风巷(200米处)
仪器操作:陆海
施工人员:陆海、周良
报告编制:陆海
探测时间:2016年10月31日
11903回风巷(200米处)瞬变电磁仪物探分析报告
审批意见
目录
第一章瞬变电磁法简介 (1)
1.1基本原理 (1)
1.2仪器设备 (1)
第二章探测目的与测区概况 (3)
2.1目的与任务 (3)
2.2探测区域基本情况 (3)
第三章探测施工 (3)
3.1探测方法 (3)
3.2探测施工技术参数 (5)
3.3现场探测条件 (6)
3.4工作量统计 (6)
第四章数据处理与结果解释 (6)
4.1数据处理 (6)
4.2处理结果 (7)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10)
5.1结论 (10)
5.2建议 (10)
5.3存在问题 (10)
第一章瞬变电磁法简介
1.1基本原理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s Method,TEM)是以地壳中岩(矿)石的导电性与导磁性差异为主要物质基础,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隙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并研究该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来寻找地下矿产资源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时间域电磁法,按其工作空间可分为:航空瞬变电磁法、海洋瞬变电磁法、地面瞬变电磁法、矿井瞬变电磁法。

矿井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与地面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相同。

所不同的是,矿井瞬变电磁法是在井下巷道内进行,瞬变电磁场呈全空间分布,全空间效应成为矿井瞬变电磁法固有的问题。

煤层一般情况下为高阻介质,电磁波易于通过,所以煤层对TEM来说就没有像对直流电场那样的屏蔽性,故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发射线圈周围全空间岩石电性的综合反映。

因而在判定异常体空间位置时,需根据线圈平面的法线方向并结合地质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确定。

一般煤系地层常见岩石电阻率值
1.2仪器设备
YCS800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便携触摸型)是山西吉奥兴盛地学仪器有限公司结合十数年瞬变电磁法勘探研究,在地面勘探瞬变电磁仪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适合矿井使用的新型瞬变电磁仪,是为矿井下含有瓦斯、粉尘等爆炸性危险等特定环境下探测隐伏矿体、含导水构造等局部异常地质体而设计、制造的多功能、矿井物探综合勘探系统。

系统包括YCS800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便携触摸型)、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该系统在矿井物探技术功能集成、数据处理、解释与成图功能集成等方面均有独到创新,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仪器集发射接收功能于一体,主要特点如下:
●发射线圈匝数少,仅4匝,发射线圈电感小。

●发射线圈电阻低,发射电流大,可达20-30A,探测深度大大加深。

●发射电流大,接收信号强,抗干扰能力强,能在强背景噪声环境下工作。

●发射线圈匝数少,发射线圈自感小,关断时间快,0.1uS-100uS。

●接收和发射线圈的互感小,一次场对二次场干扰低,浅层盲区小。

●仪器一键采集操作,工作参数自动设置和保存。

●采集数据自动滤波和自动识别异常数据。

●解析软件出图操作简单。

●空间结构解析分辨率高。

●仪器轻便美观,结构和面板采用不锈钢设计,适用于矿井下高湿度、高粉尘
和腐蚀环境下工作。

仪器主要的应用领域有:
●煤矿井下顶、底板和超前探测,有效超前探测距离可达160米。

●巷道周围地质构造勘探、在地面上往下探测矿区构造分布,构造含水性。

●采空区及废弃小煤窑的突水水源勘查,煤层底板溶岩含水层,陷落柱勘查。

●掘进过程中的隐伏导水构造和回采过程中工作面内部隐伏导水构造勘查。

第二章探测目的与测区概况
2.1目的与任务
根据“物探先行、钻探验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为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发生,保障本矿职工生命安全,查明11903回风巷周边岩层赋水情况、查测周边的地质构造,对11903回风巷(200米处)迎头进行超前物探作业。

2.2探测区域基本情况
11903回风巷位于矿区东南角,掘进方位角62°39’,沿C19煤层掘进,现11903回风巷已掘进至200米处;
C19煤层位于龙潭组(P3I2)上部,以块煤为主,煤层走向54°,倾角8°-11°,煤层较为稳定,煤层厚度3.0-3.5米,含两层夹矸,夹矸岩性为含黄铁矿炭质页岩,煤层顶板为粉砂岩,煤层底板为粉砂质泥岩,矿区含煤地层与隔水段呈间互状,虽富水性弱,但具有一定的承压性;
11903回风巷拟物探地点东南向28米为F4正断层,走向68°,倾向338°,倾角40°,落差 1.2-2.2米;矿区断层破坏了地层完整性、连续性,含煤地层主要以塑性岩石为主,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常形成微张开甚至闭合的裂隙,断层带岩石胶结性中等,缺少对地下水储存和运动的有效空间,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
11903回风巷上方为C17煤采空区,C19煤层与C17煤层间距30米,C17煤采空区可能存在局部老空积水,对此处应做为重点探测。

第三章探测施工
3.1探测方法
本次探测为巷道迎头超前探测,探测方法及施工地点如下图所示:
井下施工发射线框角度布置图
工作面煤层顶板
工作面煤层顶板
工作面煤层顶板
井下超前探测点分布图
3.2探测施工技术参数
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装置类型采用重叠回线组合装置,边长1.5m的激发和接收正方形线圈,发射线圈4匝,接收线圈40匝,每个测点至少采用32次叠加方式提高信噪比,确保了原始数据的可靠性。

本次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试验数据采集,严格按《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执行。

3.3现场探测条件
11903回风巷为综掘机掘进、锚网支护巷道,巷道为矩形断面,高度3米,宽
度4米,锚网间排距为1米,探测施工时综掘机只能退出距巷道迎头10米位置,顶板和边帮锚网支护到迎头,进行瞬变电磁法探测时综掘机和巷道支护的锚网可能对
观测数据有影响。

3.4工作量统计
根据本次探测使用的仪器说明书规定的巷道超前探测方法,本次探测11个测点,每个测点观测3条测线(即往顶板30度倾角方向、顺煤层方向、往底板30度倾角方向),共取得33个观测数据。

第四章数据处理与结果解释
4.1数据处理
仪器采集的原始数据为归一化电位值即电位对电流的比值,将采集的数据用电脑中的瞬变电磁仪解释软件进行回放,原始数据打开后呈现如下图所示的两部分曲线,即上部分的多测道曲线图和下部分的归一化电压图:
多测道曲线图中的纵坐标表示某个测点的实测uV/A值,从上到下依次为1~24道,可以选择更多道数,单位为“微伏/安培”;横坐标表示该记录的若干个测点记录,即实际采集了多少个采样点,横坐标数字表示第几个测点记录。

归一化电压图中的纵坐标值表示该测点某测道的实测uV/A值。

横坐标表示多测道时间的标注,时间从120us开始到170us结束。

从多测道曲线图中可以简单的横向分析出测区的电性大致分布趋势,峰值越大表示该区域地下的导电性较好,视电阻率就越趋于小,相对显示低阻异常。

这是在后续的数据处理及异常区判断一个原始根据。

纵向可从多测道图的疏密程度来分析不同深度视电阻率的高低,曲线密集处表示该区域地下的导电性好,视电阻率小;曲线稀疏处表示该区域导电性差,视电阻率高。

经过相关计算可以得出每个测点的视电阻率值,然后用作图工具成图可以结合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直观地判断测区岩层的电性分布特点。

4.2处理结果
按顺层探测、+30度顶板探测、-30度底板探测分别成图、分析如下:
上图中横坐标中心0米处为本次探测巷道迎头位置,白色无显示的小半圆区域为仪器探测的盲区,横坐标为巷道往前进方向左右两侧探测长度,纵坐标为巷道前进方向探测深度,图中深色区域为高阻区域,颜色越深说明此处电阻率越高,浅色区域为低阻区域,颜色越浅说明此处电阻率越低,
在顺层、+30度顶板、-30度底板超前物探时均探测到1号异常点的存在,1号异常点出现在巷道掘进前方90米处,1号异常点为高阻区和低阻区相间隔出现,从11903运输巷以前物探时出现的此类图形以及巷道揭露后的验证结果分析,此1号异常点可能是地质构造带造成煤层的变化、尖灭。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根据11903回风巷瞬变电磁仪物探结果及现场情况和采掘图纸综合分析,此次探测异常点有1处,即1号异常点,具体位置见顺层、+30度顶板、-30度底板超前物探电阻率成像图所示,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巷道探测异常点可能是地质构造带的反映。

5.2建议
1、建议对本次物探结果进行钻探验证,特别是1号异常点,要求对此处进行重点钻探,结合物探与钻探结果综合分析,为巷道的安全掘进提供有效技术依据。

2、本报告中未尽事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执行。

5.3存在问题
富水异常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视电阻率值的高低,但引起视电阻率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因此所划分的富水异常区仅是视电阻率变化的反映,异常区的实际富水性还需结合钻探验证结果综合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