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

高中化学《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
高中化学《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

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石油的成分,石油分馏和裂化、裂解的基本原理。

2.了解煤干馏的原理和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及其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或网上搜索,培养资料搜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

【引言】石油和煤是复杂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都是有机化合物。石油和煤分别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和“工业的粮食”,可见它们的开采、加工和利

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一、石油的炼制

【看书】课本第66页联想质疑下面了解:

1.石油的成分:

按元素来看:

按物质来看:

【练习1】

1.关于石油的不正确说法是

A.石油主要含C、H两种元素

B.石油是主要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所组成的混合物

C.石油有固定的沸点,故可分馏

D.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

2.下列石油制品中,沸点范围最低的是()

A.柴油

B.润滑油

C.汽油

D.煤油

3.石油气中主要含有原子数目较多的烷烃。某石油气充分燃烧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是该石油气体积的1.2倍,则石油气中一定含有()

A.甲烷

B.丁烷

C.戊烷

D.乙烷

4.有人设计了一套实验分馏原油的五个步骤:

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蒸馏烧瓶上塞好带

温度计的橡皮塞。w.w.w.k.s.5.u.c.o.m

②连接好冷凝管。把冷凝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冷凝管进水口的橡皮管的另一端和水龙头连结,将和出水口相接的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在水槽中。

③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

④向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再用漏斗向烧瓶中加入原油,塞好带温度计的橡皮塞,把连接器连接在冷凝器的末端,并伸入接收装置(如锥形瓶)中。

⑤检查气密性(利用给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

请完成以下题目:

(1)上述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所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3)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与蒸气的流向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4)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__________位置,以测量___________的温度。

(5)蒸馏烧瓶中放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二、煤的干馏

【看书】课本第70页:

煤的组成:从物质上看:

从元素上看:

【联想质疑】

煤的用途有哪些?煤的使用中采取那些措施?如何提高煤的利

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结】煤的综合利用的加工方法有

【阅读讨论】煤的干馏及其产品

阅读课本第70页表3-2-1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比较干馏、蒸馏、分馏的差别

【练习】w.w.w.k.s.5.u.c.o.m

5. 下列有关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干馏可从煤中提取化工原料

B.通过气化或液化能把煤转变成清洁能源

C、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

D、干馏的产物能生产氮肥,因为煤中含有氨气

6.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两种变化在本质上的区别是()

A、加热的温度不同

B、得到的产品不同

C、前者要隔绝空气,后者不必

D、干馏是化学变化,分馏是物理变化

参考答案:1、C 2、C 3、A 4、⑴③①②⑤④

⑵铁架台、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酒精灯

⑶相反⑷支管口处、馏分⑸防止暴沸

5、CD

6、D

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学案(二)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乙烯的性质,

2、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类比、迁移以

及概括的能力。

2、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和难点

乙烯的性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学习过程

【复习】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石油炼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裂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引言】石油裂解的主要产物是乙烯,世界上已将乙烯的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看书】课本第68页第二段,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

【总结】1、乙烯的物理性质:

【思考】已知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 ,那么它的电子式、结构式应该是怎样?

.2. 乙烯的分子结构:(填表)

【分析】根据乙烯的结构分析,乙烯可能的化学性质是怎样?可采取怎样的实验来验证?

【观察?思考】

实验一: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燃烧时火焰的亮度和颜色。

实验二:将乙烯通入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三:将过量的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思考】

1. 乙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二者原理一样吗?

2.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发生的是什么反应?

【总结】3. 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反应:

化学方程式:

现象:

②常温易被氧化剂氧化:

现象: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溴水与乙烯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比较】乙烯与甲烷、乙烷分子结构上有何异同?性质呢?

【小结】本节所学主要内容为:

【达标测评】

1.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又可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乙烯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的溴水

B.与足量液溴反应

C.在导管口点燃

D.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

2.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燃烧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者燃烧时现象完全相同 B.点燃前都应验纯

C.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乙烯燃烧火焰较明亮 D.二者燃烧时都有黑烟生成

3.将15g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足量溴水的容器中,溴水的质量增加了7g,则混合气体中CH4与C2H4的体积比为()

A.1∶2 B.2∶1 C.3∶2 D.2∶3

4.乙烯和氢气的混合气体VL,完全燃烧需要相同条件下的氧气2VL,则混合气体中乙烯和氢气的体积比是()

A.3∶2 B.2∶3 C.3∶4 D.4∶3

5.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甲烷、丙烷、乙烯,生成相同质量的水,则甲烷、丙烷、乙烯的体积比是()

A.1∶1∶1 B.1∶2∶1 C.2∶1∶1 D.2∶1∶2

6. 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完全相同的一组物质是( )

A.甲烷和乙烷 B.乙烯和丙烯 C.甲烷和乙烯 D.乙烷和丙烯

7. 丁烷裂解时可有两种方式断裂,生成两种烷烃和两种烯烃。又知裂解生成的两种烯烃的质量相等,那么裂解后所得到的混合气体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占有的体积为分数为()

A、19%

B、25%

C、36%

D、40%

8. 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L该混和烃与9L O2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

状态,所得气体仍为10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A.CH4、C2H4 B.CH4、C3H6 C.C2H4、C3H4 D.C2H2、C3H6

9. 用乙烷制取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乙烯制取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两种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

10. 将标准状况下2.24L乙烯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溴水中,制得3.76g1,2-二溴乙烷,求原混合气体中乙烯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参考答案:1、A 2、BC 3、B 4、A 5、D 6、CD 7、A 8、BD

9、C2H6+Cl2→C2H5Cl+HCl C2H4+HCl→C2H5Cl 10、3∕2

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学案(三)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及其重要性质

2、了解甲苯的主要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类比、迁移以

及概括的能力。

2.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和难点

苯的性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学习过程

【复习】煤的主要成分有哪些?什么叫煤的干馏?煤干馏的主要产物是什么?

【引言】煤干馏的主要产物——-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呢?【看书】课本第71页第二段了解苯的物理性质:

【猜想】已知苯的分子式为C6H6, 与烷烃相比较,它是一种碳原子的价键远没有饱和的烃,那么它的结构应该是怎样呢?

【观察】观察苯的分子模型,认识苯的分子结构

【看书】课本第71页最后一段,认识苯分子结构式的写法:、

课本第72页历史回眸部分,了解苯分子结构的发现历史

【思考】苯的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什么性质呢?

【观察?思考】

实验一:点燃苯,观察燃烧时火焰的亮度和颜色。

实验二: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苯,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三: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苯,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

【思考】苯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相比,又何不同?

【总结】3. 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反应:

化学方程式: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思考】苯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了苯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哪些实验事实能说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

【练习】1. 写出苯的结构简式:

2. 能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键和双键,而是所有的碳碳键完全相同的事实是()

A.甲苯无同分异构体

B.苯分子中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

C.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D.1 mol苯最多只能与3 mol H2加成

【看书】课本第73页,了解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所发生的反应,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看书】课本第73页迁移·应用部分,了解甲苯的性质

【总结】甲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反应:

化学方程式: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

化学方程式:

【总结】

【达标测评】(8分钟)

1.能说明苯分子苯环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的事实是()。

A.苯的一元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B.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D.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2.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含碳量最大的是()。

A.甲烷 B.乙烷 C.乙烯 D.苯

3.区别苯和己烯(己烯性质与乙烯相似)的下列实验方法与判断都正确的是()。

A.分别点燃,无黑烟生成的是己烯

B.分别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分层,下层红棕色消失的是己烯

C.分别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分层,上、下两层均为无色的是己烯

D.分别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静置后水层紫色消失的是己烯

4.将下列各种液体①苯②四氯化碳③碘化钾溶液,分别与溴水混合后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为两层,原溴水层几乎是无色的是()。

A.只有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5.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的经过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据他自己说这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如下左图)。他像触电般地猛醒过来,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对此,凯库勒说:“我们应该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阅读该信息后,解答下列试题:

(1)1866年凯库勒(如上图邮票)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事实(填入编号)。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2)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

参考答案:1、C 2、D 3、CD 4、D 5、(1)AD(2)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

《石油和煤重要的烃》周末限时作业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XX年1月,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科学家对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氢化合物就是有机化合物中的烃

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C.乙烯和苯都是碳氢化合物,且含碳量相等

D.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化学键

2.下列关于石油和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油的主要成分是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B.煤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碳单质的混合物

C.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D.煤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3.石油炼制的方法较多,如:①分馏②裂化③裂解,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只有②B.①②C.①③ D.②③

4.下列工业操作或实验操作中需要温度最高的是()。

A.蒸馏 B.分馏 C.裂化 D.裂解

5.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可以使用催化剂的工业操作是()。

A.干馏 B.分馏 C.裂化 D.裂解

6.冬季里因燃煤取暖常导致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下列属于燃煤产生的污染的是()。

①NO ②NO2③CO ④CO2⑤SO2⑥粉尘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⑥

7.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甲烷 B.乙烯 C.硝基苯 D.苯

8.有机化学中的加成反应的原理类似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9.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其中加成反应就是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10.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B.可作香蕉等水果的催熟剂

C.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产生黑烟D.收集乙烯可用排空气法

11.下列反应中,能说明乙烯的结构具有碳碳双键的是()。

A.燃烧 B.加成反应 C.取代反应 D.能够催熟水果

12.从石油分馏得到的固体石蜡,用氯气漂白后,燃烧时会产生含氯元素的气体,这是由于石蜡在漂白时与氯气发生过()。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裂解反应 D.裂化反应

13.石油分馏是石油炼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关于石油分馏的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石油中的水分B.除去石油中的盐分

C.获得不同沸点的烃类产物D.获得烃类纯净物

14.制取氯乙烷最合理的方法是( A )。

A.乙烯与HCl加成 B.乙烯与Cl2加成

C.乙烷与Cl2取代 D.把乙烯通入盐酸中

15.将2L乙烯和1L甲烷的混合气体在150℃,1.01×105Pa下与20L空气充分燃烧后,所得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前后状况相同)( B )。

A.13L B.23L C.11L D.9L

二、填空题

16.裂化和裂解是石油炼制的两种重要方法,通过教材学习请你比较这两种工艺的异同点,在横线上填入“裂解”或“裂化”。

(1)相同点:都是将相对分子质量稍大的烃分解为相对分子质量的烃,都需要加热。

(2)不同点:①目的不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的质量,即获得更多的轻质液体燃料,而则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的化工原料。

②条件不完全相同:一般需要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而不需要催化剂,但加热的温度比更高。

③原料不同:可以采用所有石油分馏产品(包括石油气)作为原料的工艺。

17.根据你学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对下列反应进行归类。

①由乙烯制氯乙烷②乙烷在空气中燃烧③乙烯使溴水褪色④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⑤乙烷与氯气光照

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属于氧化反应的有;属于加成反应的有。

18.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十八烷(C18H38)裂化为壬烷和壬烯:;

(2)乙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3)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苯、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共热并保持55℃~60℃的温度:。

三、计算题

19.今有A、B两种烃,在相同状况下,A与B蒸气的密度比为39:14。7.8g A完全燃烧后生成物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得到沉淀60g。A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与溴水反应,B能使这两种溶液褪色。0.5mol B完全燃烧,产物通过足量的浓硫酸,硫酸增重18g,然后又收集到了标准状况的22.4L气体。通过计算写出这两种烃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 B

3、 D

4、 D

5、 C

6、D提示:尽管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地球环境造成了危害,但二氧化碳一般不认为是污染物。

7、 B 8、 A 9、A 10、D 11、B 12、 A 13、C 14、A 15、B

提示:甲烷、乙烯在空气(氧气)中完全燃烧前后的物质的量不变。

二、填空题

16、①裂化裂解②裂化裂解裂化③裂解

17、⑤②④①③

三、计算题

19、解:设B的化学式为C n H m,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得:n=2,m=4

∴B为C2H4,所以其摩尔质量为28g·mol-1,A的摩尔质量为:28g·mol-1×39/14=78g·mol-1 A的物质的量为7.8g÷78g·mol-1=0.1mol

产生的沉淀为碳酸钙,其物质的量为:n(CaCO3)=60g÷100g·mol-1=0.6mol

∴A的分子式可写为C6H x

6×12g·mol-1+x×1g·mol-1=78g·mol-1

故,x=6,即A为C6H6

A: B:CH2=CH2。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高中化学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七、教学过程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 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 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 26118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8、9、10纵行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 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 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word全章教案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1课时,总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2、识别食物的酸碱性 3、知道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教学重点】: 1、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2、识别食物的酸碱性 3、知道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教学过程】: 【引入】:上一个单元讲授了关注营养平衡,主要学习了几种和生命息息相关的营养物质,糖、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通过这些方面的 学习,我们了解到每天都必须合理摄入一定量的这些营养物质,为此, 我国制定了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讲授】:中学生每日吃食物的合适量(营养食谱) 主食:(米、面、杂粮)400—500克 肉类:(包括鱼、虾)50—75克 蛋类:(1—2个)50—100克 豆制品:50—100克 新鲜蔬菜:400—500克 植物油:10克食盐:4—8克 除以上食物外酌情增加下列食物: 牛奶:150—200克 水果:400—500克 芝麻、花生、大蒜不多于50克 甜食(糕点、糖果)不多于15克 【讨论】:制定你一天的食谱,和同学交流

【讲解】:合理营养与合理膳食:合理营养就是一旦三餐所提供的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膳食调配 合理,达到膳食平衡的目的。主食有粗有细,副食有荤有索,既要有动 物性食品和豆制品,也要有较多的蔬菜,还要经常吃些水果,这样才能 构成合理营养,合理膳食要素。食物要多样,食盐要限量;饥饱要适当, 甜食要少吃;油脂要适量,饮食要节制;粗细要搭配, 三餐要合理。【讲授】: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阅读】:课本P31 【讲解总结】:1、水是生命的基础。(水占人体体重70%) 2、水在人体的生理作用: (1)帮助消化(2)排泄废物 (3)润滑关节(4)平衡体温 (5)维持细胞(6)淋巴和血液 【思考与交流】:课本P31 【小结】: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纯净的水,自然界中的水由于和土壤、岩石等长期接触,因此水中溶解了少量的矿物质,天然水可以给人体提供一些必要 的微量元素等,但是不是所有的天然水都可以直接饮用;由于纯净水缺 少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因此不适宜长期饮用。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授了合理的膳食结构,以及水在人体中的应用 【作业】: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一、合理是膳食结构 二、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1、水是生命的基础。(水占人体体重70%) 2、水在人体的生理作用:

金属钠教学设计

《金属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保存方法,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交流、实验观察、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与水反应、滴水点灯)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学习方法的引导。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描述和归纳。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药品。 四、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高中化学前两章又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等知识,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层面:在初中学生做过一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高一新生虽然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层面: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接触过金属钠,使得学生对金属钠充满着好奇和探知欲望。 五、教法与学法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事先编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以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课堂上采用实验探究、小组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发展能力。所以,我采用: 教法方法:实验探究、启发、多媒体教学法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观察、归纳、交流合作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以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始终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时事新闻,引入新课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爆炸点上空被火光染红,火焰四溅。由于仓库有大量的金属钠,导致灭火过程中发生二次爆炸,致使损失加剧。 (二)回顾旧知,类比金属钠 思考1:金属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酸、盐)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 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定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确实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定。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明白得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明白得电负性概念; (3)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显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看、摸索、讨论。一样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如何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如何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

成方法,讨论、研究判定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因此差不多上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一样规律: 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样是非极性分子。 反思与评判: 组织完成“摸索与交流”。

高中化学选修1 第一章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教案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组成、结构、在人体中的代谢及其功能。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 3、类比酯类的化学性质,推出油脂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 【教学重点】油脂的结构和在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难点】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过糖类,我们知道糖吃多了,人也会发胖,人体胖了,就意味着什么增多了?此时我们的基础能源——糖类,由于能量的过剩,就有转变为一种更高能量的物质——油脂。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中重要的能源物质。 日常生活,炒菜做饭,油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体内的重要营养物质——油脂。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 和 的统称。在室温,植物油脂通常呈 ,叫做油。动物油脂通常呈 ,叫做脂肪。 (一)油脂的成分 油(液态,如植物油脂) 如:菜籽油、花生油、豆油 油脂 属于酯类 脂肪(固态,如动物脂肪) 如:猪油、牛油 (二)结构:(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提问】从结构上油脂属于哪一类的有机物?能否发生水解反 应,水解的产物将是什么? 油脂的结构 【讲解】油脂是 与 所生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即油脂属于酯类,与用来做燃料的汽油、柴油不是同一类化合物;汽油、柴油属于烃类化合物。 R1、R2、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数为混甘油酯。 【思考】天然的油脂的水解产物可以有多少种? 【讲解】油脂分子烃基里所含有的不饱和键越多,其熔点越低。 【设问】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与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哪种的分子中的双键会更多? 【讲解】饱和的硬脂酸或软脂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呈固态,即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而由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呈液态,即植物油通常呈液态。 注:植物油(双键较多)——熔点低,常温下为液态。 动物油(双键少或者没有)——熔点高,常温下为故态。 【追问】从结构上分析,请你预测花生油可能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从性质上讲植物油和动物油哪种性质更加稳定?应当如何保存油脂?为什么? 【阅读】阅读课本12页的资料卡片二——“油脂的变质——酸败” 【讲解】脂酸败对食品质量影响很大,不仅风味变坏,而且营养价值降低。因为酸败不仅破坏脂肪酸,而且脂溶性维生素等也被破坏。长期食用酸败油脂对人体健康有害,轻者呕吐、腹泻,重者能引起肝脏肿大,造成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引起各种炎症。故为防止油脂的酸败,一般会在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 二、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功能 1.油脂的消化过程:

金属钠的教案

金属钠的性质滦县一中 孔范丽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滦县一中孔范丽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钠的工业制法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 精神。 (2)通过根据钠的相关性质实验现象分析归纳钠的性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水、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小刀、镊子、滤纸、玻璃片、铁架台、铁夹、硬质玻璃管、烧杯、 酒精灯等。 教学策略:合作—---- 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引入: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表演的魔术深受大家的欢迎,今天我也给大家表演一个化学小魔术“滴水燃纸”(用胶头滴管在纸团上滴几滴水)。【引导】在刚才的魔术中,奇妙的现象产生是钠的功劳,那么为什么能滴水燃纸呢?在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具有哪些性质呢?要想知道其 中的奥秘,请大家动手完成下列实验。 【新课教学】(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强调】合作学习、关爱自己和他人 注重实验安全性! 1.钠的取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 2.煤油要用滤纸吸干 3.切割在玻璃片上进行 4.实验中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1:切下绿豆大的钠,观察钠表面的颜色、光泽以及在空气中表面的颜色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4.1油脂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4.1 油脂教案(2)(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油脂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初步了解肥皂去污原理和合成洗涤剂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构决定性质”来讲解油脂的性质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2、提高科学素养,丰富生活常识,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 康等日常 生活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化学”。 【教学重点】油脂的概念、结构;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氢化及皂化反应等概念。 【教学难点】油脂的结构、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引入】营养不良的图片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营养素:能提供动物生长发育维持生命和进行生产的各种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元素或化合物。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 【过渡】这些营养素在生命活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们有哪些性质呢

第一节 油脂 一、组成和结构 1、有关概念: 油脂: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天然油脂都是由不同的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 说明:R 、R ’、R ’’分别代表高级脂肪酸的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高级脂肪酸:碳原子数为15或以上的脂肪酸。 【讲解】组成油脂的脂肪酸种类较多,但多数是含偶数个碳原子数的直链高级 脂肪酸,其中以含16和18个碳原子的高级脂肪酸最为常见,有饱和 的也有不饱和的。 【P74】油脂中常见的高级脂肪酸: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十六酸,棕榈酸)C 15H 31COOH (固态) 硬脂酸(十八酸) C 17H 35COOH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9-十八碳烯酸) C 17H 33COOH (液态) 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 17H 31COOH 【看书】P74资料卡片——必需脂肪酸:不能在人体中合成、但是又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 P75资料卡片——鱼油:DPA (心脑血管)和DHA (记忆) 【板书】简单甘油酯:R 、R'和R''相同 混合甘油酯:R 、R'和R''不同 CH R'R''CH 22O O O C C C O O O R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教学重点 1.从钠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2Na O 和22Na O 的对比,23Na CO 与3NaHCO 比较;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比较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钠的化学性质;23Na CO 与3NaHCO 的鉴别,23Na CO 和3NaHCO 之间的除杂问题 2.难点聚焦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及钠跟水的反应 新切开的钠的断面是光亮的银白色,易跟氧起反应,但产物较复杂,如氧化钠(Na 2O)、过氧化钠(Na 2O 2)等. 金属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放入烧杯中,这样的操作对学生来讲,不熟练可能会使一部分空气进入试管.所以在正式做收集气体的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练习几次放入试管的操作.如果操作还是有困难,可用一个与试管口大小合适的橡皮塞堵住试管口,放入水中后再拔去橡皮塞.本实验也可以用水槽代替烧杯,这样口径比较大,操作方便. 注意在实验时不能取用较大的钠块.这是因为钠的性质很活泼,它跟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甚至能使周围的水沸腾,因此钠同时也跟水蒸气反应.如果在水面上游动的钠被容器壁上的油污粘住,不能游动,放出的热不易扩散,会使氢气着火燃烧,甚至还会发生小爆炸,使生成的氢氧化钠飞溅出来. (2)钠与氧气的反应 在做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为了保证倾斜的空气能够流通,玻璃管不能太细,而且装入玻璃管中的钠粒不能太大.待玻璃管中的钠受热溶化并开始燃烧时,稍稍倾斜玻璃管即可看到燃烧后由白色变为黄色的过程.实验时如果没有太粗的玻璃管,也可用去底的试管代替.注意本实验中所用的钠块,应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物,否则燃烧时会使试管壁显黑色,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碳酸氢钠粉末在试管中应铺平些,这样受热比较均匀,分解也比较完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后,应将盛石灰水的试管移去,因为若通入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生成的碳酸钙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于水中,使浑浊现象消失. 当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移去装有石灰水的烧杯,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本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取相同式样的100 mL 细口瓶两只,各注入25 mL 1.0 moL ·L -1 HCl 溶液.再取两只气球,一只装入 1.0 g 无水碳酸钠,另一只装入1.0 g 碳酸氢钠,分别套在两只细口瓶的口上. 实验时,掀起两只气球,使里面的固体全部落到细口瓶里的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碳酸氢钠的反应剧烈得多,碳酸氢钠放出的气体也比碳酸钠多. 4.焰色反应 这个实验是以不同的碱金属盐类呈现各自的特征焰色为基础的,为了能够便于观察,最好用无色火焰,所以用煤气灯较好,因煤气灯的火焰本身颜色较微弱,干扰较小.一般酒精灯火焰呈杂色,可向学生作适当说明,每做一次实验,都要把铂丝重新用稀盐酸和蒸馏水反复洗净,再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才可继续做实验.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要把蘸有金属化合物溶液的铂丝放在灯焰外焰上灼烧,使形成的火焰较长,焰色反应现象比较明显. 焰色反应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在铁丝(或玻璃棒)一端捆少量棉花,蘸些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向燃着的棉花上滴钠盐或钾盐的溶液. 如无铂丝,可用无锈洁净的铁丝代替,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溶液的浓度大一些为好,浓度太小呈现的焰色很快消去,不易观察,做实验时,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 学习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1: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 ,单位:kJ/mol 或kJ?mol-1 ?H为“-”为放热反应,?H为“+”为吸热反应 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 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 度?体系还是环境? 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学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学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要点: 一、焓变(△h)反应热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焓变(△h)决定。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放热反应△0 吸热反应△h 0 焓变(△h)单位: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时应注意: 1.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2.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3.各物质前的系数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单位kj/mol中每摩尔指的是每摩尔反应体系,非每摩尔某物质,其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5.对于可逆反应中的△h指的是正向完全进行时的焓变。 三、燃烧热 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kj/mol 注意点:1.测定条件:25℃、101kpa,非标况。 2.量:纯物质1mol 3.最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如c→co2,h→h2o(l) 书写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四、中和热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 (aq) == h2o(l) △h= -57.3kj/mol 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见课本第4~5页 思考:1.环形玻璃棒的作用 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 第1页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五、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 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s,终态为l,若s→l,△h﹤0;则l→s,△h﹥0。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 也不相同 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一样稳定 d.无法判断 4.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精品】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 1.1 关注空气质量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污染指数(API)、光化学烟雾的概念。 2.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3.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4.酸雨形成过程中所涉及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感目标: 通过空气质量报告反映的内容,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确定。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法 教学过程: 【引入】从1997年5月起,我国有十几座城市先后开始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为大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济南市也在其中,在此基础上,很多城市又发布了空气质量日报。表1-1-1 是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你了解各项内容的含义吗? 【阅读】表1-1-1 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板书】一从空气质量报告谈起 1 解读空气质量报告 【讲解】要了解该表中各项内容的含义,我们首先从什么时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开始。目前,空气质量报告中涉及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指数是将某种污染物浓度进行简化处理而得出的简单数值形式。每天分别测定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它们的污染指数,其中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就是当日的首要污染物,并将其污染指数作为当日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API作为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指标,其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API在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中所对应的级别就是当日的空气质量级别。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表1-1-2,了解下我国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及各个级别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讲解】空气质量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个是气象条件。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

…………………………………………………………最新精品资料推荐……………………………………………………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OH

环戊烷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芳香烃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并与苯相差若干个CH2的有机物。苯及苯的同系物属于芳香烃,芳香烃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烃是化学家发明的字,就是用“碳”的声母加上“氢”的韵母合成一个字,用“碳”和“氢”两个字的内部结构组成字型,烃类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可以说所有有机化合物都不过是用其他原子取代烃中某些原子的结果。 (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NO2CH3CH 2 —CH3 OH CH = CH2 CH3 CH3 CH3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分子的性质教案

分子的性质 教学目标 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水的结冰、气体的液化,讨论、交流。 [结论] 表明分子间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且这种分子间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 [思考与讨论]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表2-4,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思考与交流] 完成“学与问”,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过渡] 你是否知道,常见的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冰的密度比液态的水小?为了解释水的这些奇特性质,人们提出了氢键的概念。 [阅读、思考与归纳] 学生阅读“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思考,归纳氢键的概念、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小结] 氢键是除范德华力之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教高。 [讲解] 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还存在于分子之内。 一个分子的X-H键与另一个分子的Y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间氢键,如图2-34 一个分子的X-H键与它的内部的Y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内氢键,如图2-33 [阅读资料卡片] 总结、归纳含有氢键的物质,了解各氢键的键能、键长。

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改善大气质量1

改善大气质量 一、教学设计 本节包括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改善大气质量两部分内容。 由于学生对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是熟悉的,教科书对此并没有展开,而是采用简明的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重点强调: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都能产生大气污染物(如图4-2所示),目的是使学生对于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大气污染的危害,重点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和臭氧层受损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原理。对于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则采用了“思考与交流”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我国是世界上耗煤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一些城市的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此外,室内空气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教科书从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改善大气质量的措施。 本节教学重点: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臭氧层受损和汽车尾气系统中催化转化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建议如下: 1本节内容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学要体现开放性。 例如,课前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以下课题中任选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以论文、调查报告或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总结,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在课上进行汇报和交流。最后教师进行小结。 (1)从空气质量报告入手,分析当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成因。 (2)全球三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受损、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危害,以及人类采取的措施。 (3)化石燃料燃烧对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和治理途径。 (4) 汽车等机动车对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和治理途径。 (5)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6) 世界上的八大公害事件,等等。

高中化学钠教案

钠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金属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及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2.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2.让学生关注身边事,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教学过程: 【引入】大家首先来看一则新闻,新闻的标题是:金属“钠”水雷惊现珠江。 台风过后,广州市珠江河段漂来六个铝桶,其中一个铝桶已经穿孔,从这个破损的铝桶内窜出了亮红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发生了剧 烈的爆炸,周围的群众惊讶的说:“没想到水里的东西也会起火爆炸”。有人用手接触了未爆炸的桶内的固体物质,结果手立刻感到剧烈的疼痛。请来的专家认定,桶内装有的是金属钠。 【设疑】①装钠的穿孔铝桶为什么在水里还会爆炸?(爆炸原因) ②钠是一种具有什么样性质的物质? 【过渡】今天,我们将解决上述问题。 【引导】由上述信息,我们知道爆炸是由钠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引起的,大家可已根据所学的知识来预测:钠与水反应的产物?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展示 【过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钠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展示样品金属钠,并取出一小块钠,投入盛有水的小烧杯里,观察现象。【学生活动】描述实验现象,讨论和分析实验现象。 【板书】 【设疑】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气体是什么? 【引导分析】从参加反应的元素的种类来思考,生成的气体不是H 2就是O 2 ?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来分析,生成的气体只能是H 2 。 【实验验证】产生的气体为H 2 【提问】根据刚才完成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的分析,分析装钠的穿孔铝桶为什么会爆炸?【学生回答】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当钠块较大时,就容易发生爆炸。 【引导】通过对以上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我们来归纳钠的性质。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 【投影】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学生活动】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过渡】在这个反应中钠起还原剂的作用,说明钠具有还原性。回顾刚才的实验,钠还能够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 【板书】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常温下:4Na + O 2 == 2Na 2 O(白色) 【演示实验】钠在空气中点燃,学生观察、描述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