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一、前言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的增长也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二、定义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在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上,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模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三、作用

可以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三、遵循原则:

(一)是“减量化”,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是“再利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用品污染。

(三)是“再循环”,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四)是“可控化”,通过合理设计,优化布局接口,形成循环链,使上一级废弃物成为下一级生产环节的原料,周而复始,有序循环,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循环”,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有效防控有害物质或不利因素进入循环链,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协调,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四、几种常见的生态循环模式

1. 猪-沼-菜(果)模式:饲料喂猪,猪粪入池,沼渣做底肥种菜(果树),沼液做追肥。

2.猪-沼-鱼模式:饲料喂猪,猪粪入池,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

3.“生物链”模式: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

4.鱼-桑-鸡模式: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

5.鸡-猪-鱼模式: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肥料。

6.牛-鱼模式:将杂草、稻草或牧草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田肥料。

7.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的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鱼,鱼塘淤泥作肥料。

8.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秸秆经氨化、碱化或糖化处理后喂家畜,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制沼气或培养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沼气渣和猪粪养蚯蚓,将残留物养鱼或作肥料。

9.鸡-猪-牛模式: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牛粪作农田肥料。

10.家畜-蝇蛆-鸡-牛-鱼模式 : 家畜的粪便喂蝇蛆,蝇蛆是鸡的高蛋白质饲料,鸡粪发酵后喂牛,牛粪喂鱼,鱼塘淤泥是优质有机肥料。

2017年全省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7年全省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财政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7年起,在全省着力推进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根据“十三五规划”和相关项目支持政策,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总体部署,以解决一定区域范围内农业生态循环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沼气工程为切入点,推广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集成创新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以“三大循环工程”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显着提高,沼气产能和使用率、沼气产业化程度显着提升,绿色农产品和绿色能源生产贡献率明显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是整体化设计。要选准示范项目,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依据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禀赋和沼气工程基础,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中则中、宜小则小,合理规划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形成完整、通畅、闭合的循环链条。 二是菜单式选项。要依据选择规划的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围绕保障沼气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和“三沼”的综合利用,根据“填平补齐”原则,菜单式选择所需建设内容,确保产业链条、资源利用循环通畅,确保模式内容、配套技术成熟可行。 三是市场化运作。要发挥企业积极性,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着力建立多方共赢的市场化机制,建立可靠的赢利模式,吸引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循环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循环产业链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建设和运营,保障模式可持续运行。

关于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议

关于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议

关于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议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就是践行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的具体行动,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和“绿色消费”、“生态文明”的目标,现就我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如下建议性发言:一、我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以生态学原理及其规律为指导,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循环模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发展生态循环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全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县,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初见成效。重点

培育优质粮油、现代畜牧、优质林果、优质蔬菜、两杂制种、优质棉花、蚕桑、食用菌、优质中药材等主导产业,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56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37个,年农产品销售收入多亿元。川蜀柠檬、麦加牛肉、清见桔橙、优质榨菜、玉牌调味品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大中城市,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二是以环境优美为特征的农业生态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3.2%,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100%,河流水质达Ⅲ类以上,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生态环境示范县称号。 三是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生态农业监督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进重大动植物疫情统防统治,全县新建、改建乡镇动物防疫体系20个,建成县城农产品检验检测站1个,检疫免疫率达到100% 四是以“猪—沼—果”为重点的生态循环农业不断发展。采取政府引导、产业带动、循环发展的方式,加快“气通”工程建设,大力推广金华西山坪、广兴猫儿坝等地“猪—沼—果”、“猪—沼—药”、“猪—沼—菜”与建家建园相结合模式,促进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县已建沼气池8万余口,常年使用约占7.3万口,年产沼气3000万立方米,沼气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发展了生态循环农业,给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

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 实施方案 (此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修改编辑)

目录 一、项目概述 (2) 二、项目背景 (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 四、市场分析 (9) 五、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0) 六、项目定位和选址 (10) 七、项目建设目标和技术路线 (10) 八、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 (10) 九、资金筹措 (11)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13) 十一、运行机制 (13) 十二、效益分析 (14) 十三、结论 (14)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 2、建设单位: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委会 3、主管单位:xx市xxx区农业畜牧局 4、建设地点: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 5、建设年限:2年 6、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建设内容概括为“四园一线”,“四园”即生态农业示范园、畜禽养殖园、农业科普园、农产品工业园;“一线”即休闲农业旅游线,项目以“绿色餐厅”为中心,通过田间路网,将各园区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北部以自然生态和果蔬采摘为主线,中部以农业科普展示、苗木观赏为主线,南部以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为主线”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争取政府扶持2000万元,自筹4000万元。按建设内容划分,生态农业示范园计划投资1000万元;畜禽养殖园计划投资1800万元;农业科普园计划投资1200万元;农产品工业园计划投资1500万元;“绿色餐厅”计划投资500万元。 8、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到5000万元,年均利润可达到130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2%。投资回收期为4.62年。可以看出投资风险小,回报率高,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2)社会效益分析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一、前言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的增长也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二、定义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在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上,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模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三、作用 可以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三、遵循原则: (一)是“减量化”,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是“再利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用品污染。 (三)是“再循环”,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四)是“可控化”,通过合理设计,优化布局接口,形成循环链,使上一级废弃物成为下一级生产环节的原料,周而复始,有序循环,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循环”,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有效防控有害物质或不利因素进入循环链,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协调,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四、几种常见的生态循环模式

2020年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内容,申报流程与方法

2020年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内容,申报流程与方法 一、申报对象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二、申报部门 农业农村部、各县级农业管理部门 三、申报方式 申报对象可单独申报、或者联合申报项目 四、审批权限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将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省级部门 五、申报数量 每省份3-6个 六、扶持资金规模 单个项目1000万元左右 七、申报条件 1、申报对象须在工商部门注册1年以上、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 2、通过信用中国网、中国政府采购网等查询,没有不良诚信记录或被列入监管黑名单;具有专门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人员和较强的技术力量; 3、须委托专业机构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协助开展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和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等; 4、项目区域为特定行政区域(至少为1个乡镇),边界清晰,相对集中连片;对于不能完成整乡镇推进的项目,要求项目覆盖农田面积不低于1万亩,畜禽饲养规模不低于1.5万头猪当量。 八、项目申报范围及要求 1、项目所在区域必须是农业综合开发县; 2、项目所在县(市)级人民政府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已制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或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稻渔生态种养等相关规划; 3、项目所在县(市)级人民政府建立了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开展过生态循环农业管理制度创新与探索; 4、对农牧渔业大县,以及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县市及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种养循环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县市给予优先扶持,适当向中西部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地区倾斜。

九、申报项目 1、农副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农副资源饲料化、农副资源肥料化、农副资源基料化、农副资源燃料化项目; 2、标准化清洁化生产项目:包括农业标准化生产设施、农田保育设施、稻渔生态种养设施、农药化肥氮磷控源治理设施等项目; 3、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主要是根据养殖场清粪工艺、配套农田消纳面积等,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或几种循环利用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 十、申报流程 1、自下而上,逐级上报原则。 2、项目申报单位可单独申报或联合申报项目,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附相关区域材料,由当地农发部门逐级联合报送至省级农业部门和,评审后报送至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审查。 十一、申报材料 ① 申报单位(含协作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 ② 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连续两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附注); ③ 审计报告、所得税税收缴款书或免税证明复印件、开户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 ④ 项目单位现有基地、养殖设施、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设施及仪器设备清单(须注明具体规格、数量、单价等); ⑤ 项目建设需占用土地的土地使用证明或土地租赁协议复印件,如项目内容覆盖多个建设地点,每个建设地点均应提供土地使用证明文件; ⑥ 项目申报单位自筹资金承诺函; ⑦ 项目区域规划图、建设地点规划设计平面图和单项工程设计平面图; ⑧ 项目申报企业与技术支撑机构签订的技术委托协议书复印件。与协作单位签订的合作意向协议书复印件。 ⑨ 申报单位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认定文件复印件。

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农业部第28期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第二组报告 盐茶古道、丽水金沙。5月28日,农业部第28期任职班第二调研组走进贵州省金沙县,重点就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10天的时间里,调研组深入4个乡镇8个村、6个龙头企业、5个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农家书屋、道德讲堂、廉政文化艺术作品展厅、文化广场、钱壮飞烈士陵园等,与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家庭农场主、普通农民、种养大户、返乡创业青年、企业负责人等进行座谈与交流,就美丽乡村创建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与建议进行了深入研究,感触颇深。 一、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头枕赤水,脚踏乌江,你是八百年打鼓场。玉水金山,盐茶古道,铃声唤起穿梭的马帮。玉水金沙,金山金沙,你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这首《爱在金沙》,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跨越时空的磅礴气势,诠释了“盐茶古道、丽水金沙”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展现了美丽金沙的骄人风采。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2528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街道)、241个村(社区),总人口66.7万人,耕地面积128.71万亩,林地保有量198.5万亩,森林面积178.27万亩,森林覆盖率52.03%,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境内有煤、铁、硫、磷、硅等19种矿藏,其中煤炭储量72.77亿吨,是全国50个重点产煤县、“西电东送”工程能源基地之一。金沙酒文化源远流长,“金沙回沙酒”连续蝉联“贵州十大名酒”称号,为中国驰名商标。金沙茶文化

历史悠久,清池茶在汉代被列为宫廷贡品,“清水塘”牌清池翠片荣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金沙被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金沙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西部百强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贡茶之乡”。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59元,比贵州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488元,比毕节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936元。 (二)主要做法。近年来,金沙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积累和无污染的青山绿水,不断开拓创新。从2013年开始,按照农业部、贵州省和毕节市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循环经济、立体农业、生态环保”为核心理念,重点围绕“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广泛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正在描绘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多彩画卷,力求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实现绿水青山生态美与金山银山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1.加强组织领导,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金沙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毕节市政府副市长、金沙县委书记丁翊强同志任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卢宏同志任组长的“金沙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各部门分工负责。金沙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台账,细化每一个创建点的建设内容,负责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调度。明确了城乡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牧局、环保局、文明办、纪检监察部门和民生监督特派组各部门的职责,其中农牧局负责创建点产业谋划布局、产业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指导等工作。

常宁市兰江乡1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常宁市聚宝盆生态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合作社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申 报 书 项目名称:常宁市兰江乡1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常宁市聚宝盆生态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合作社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项目提要 1.2 项目责任单位简介 1.3 项目建设目标 1.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5 项目特点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 2.1 农业行业大环境背景 2.2 常宁市及湘南地区环境背景 第三章项目可行性分析 (9) 3.1 国家政策可行性 3.2 农产品市场可行性 3.3 农业技术可行性 3.4 新品种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10) 4.1项目建设方针 4.2 项目实施步骤 第五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11) 第六章项目效益分析 (11) 5.1 经济效益 5.2 社会效益

5.3 生态效益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 第八章财政资金的使用 (15) 第九章总论 (16) 第十章附录……………………………………………………… 附表2-3-1 财政补助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 附表2-1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汇总表 附表2-2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投资与效益情况表 附表2-3 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图1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附图2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复件 附图3 合作社中国银行开户许可证复件 附图4 合作社组织机构代码证复件 附图5 合作社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 附图6 合作社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图7 合作社风采照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提要 1 项目名称:常宁市兰江乡1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2 项目责任单位:常宁市聚宝盆生态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合作社 3 项目建设地点:常宁市兰江乡元山村元山组 4 项目负责人:刘贞禧 5 估算总投资:468.38万元 6 技术依托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常宁市农科所 1.2 项目责任单位简介 常宁市聚宝盆生态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月,现有固定资产288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创社以来,一直致力于特种野猪和湘黄鸡的养殖和育种工作,以及对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的探索,并获得湖南省林业厅颁发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合作社目前已建有生产示范基地20余亩,建有20立方沼气池5座,农业技术培训室5间,现有存栏特种野猪种猪100头,湘黄种鸡1000只。为发展需要合作社与常宁市正雄职业技术学校合作,依托正雄职校农学师资力量,培训农民。在培训方面,已做出不少成绩,并于2010年元月,经常宁市教育局、民政局批准注册成立“常宁市农民工培训学校”,专门从事农民农业生产方面及农业相关技能培训工作。合作社现以“合作社+农户社员+培训学校”的组织形式,集产、学、研、示范、推广为一体,发展农业产业化,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并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更好更安全的绿色有机食

1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1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项目提要 1.2 项目责任单位简介 1.3 项目建设目标 1.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5 项目特点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 2.1 农业行业大环境背景 2.2 **市及湘南地区环境背景 第三章项目可行性分析 (9) 3.1 国家政策可行性 3.2 农产品市场可行性 3.3 农业技术可行性 3.4 新品种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10) 4.1项目建设方针 4.2 项目实施步骤 第五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11) 第六章项目效益分析 (11) 5.1 经济效益

5.2 社会效益 5.3 生态效益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 第八章财政资金的使用 (15) 第九章总论 (16) 第十章附录……………………………………………………… 附表2-3-1 财政补助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 附表2-1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汇总表 附表2-2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投资与效益情况表 附表2-3 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图1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附图2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复件 附图3 合作社中国银行开户许可证复件 附图4 合作社组织机构代码证复件 附图5 合作社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 附图6 合作社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图7 合作社风采照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提要 1 项目名称:1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2 项目责任单位:某生态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合作社 3 项目建设地点:元山村元山组 4 项目负责人: 5 估算总投资:468.38万元 6 技术依托单位: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研究所、**市农科所 1.2 项目责任单位简介 某生态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月,现有固定资产288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创社以来,一直致力于特种野猪和湘黄鸡的养殖和育种工作,以及对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的探索,并获得湖南省林业厅颁发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合作社目前已建有生产示范基地20余亩,建有20立方沼气池5座,农业技术培训室5间,现有存栏特种野猪种猪100头,湘黄种鸡1000只。为发展需要合作社与**市正雄职业技术学校合作,依托正雄职校农学师资力量,培训农民。在培训方面,已做出不少成绩,并于2010年元月,经**市教育局、民政局批准注册成立“**市农民工培训学校”,专门从事农民农业生产方面及农业相关技能培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及模式创新【论文】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及模式创新 摘要:随着世界生产能力的提升,传统农业对于环境的破环愈加严重,各国都在寻求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寻求科学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特点,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为寻求更加合理的发展方式提出一些模式创新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模式创新 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结合现代的生态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将先进的科技发展成果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放置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的技术成果对农业技术进行改造,以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从而以此获取更高的经济成果、对环境更加友好、生产更加高效的进步点。生态循环农业就是一种结合生态发展理论的实践,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托,引入循环经济的技术,推动各种资源在农业上得到更加科学的、可持续的应用和分配。对于生态循环农业而言,就是转变传统农业仅仅追求高效益,不重视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的观念,追求更加科学全面的目标:更高的产量、更好的质量、更加的环保。将和谐的观念注入农业生产中,在三种更好的追求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使得传

统农业向更加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转变。只有更加重视生态,才能获得更高的效益,农业才能健康长久的发展。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农业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开始出现了一些关于农业发展的新观念,其中就有生态农业的思想开始形成。随着对于生态农业这一方向的进一步研究,生态农业开始有了快速的进步。在91年举办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上,与会代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些深入的解释,在这基础上,生态循环农业的研究逐渐被人们重视,且随着研究的深入,生态循环农业逐渐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同。我国的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晚于其他国家,在起步阶段一直以其他国家为蓝本,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农业也亟待发展进步。本文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解读,对于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给予一定的科学解答,以求基于中国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 农业生产在人类发明农药与各种化肥杀虫剂之时有过一次巨大的进步,依托各种农药化肥的加持下,农产品的产量有着非常巨大的提升。但是随着产量提升的同时,因为农药的大批无节制的利用,越来越多的有毒物质开始进入生态循环之中,毒素在农作物与大量动物体内积累浓缩,随着人

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省级项目储备方案编制工作

关于开展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省级项目储备方 案编制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畜牧、渔业)厅(局、委)、青岛市农委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的通知》(农办计〔2016〕93号,以下简称《项目指引》)要求,经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同意,现将2018年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省级项目储备方案(以下简称“省级方案”)编制要求通知如下。 一、请各省(区、市)农业厅(局、委)抓紧牵头组织编制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省级方案,省级方案应该包括本省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情况、目标、项目布局、资金投入、预期效益、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并附每个申报项目达到建议书(含绩效目标)深度的说明材料等(见附件)。 二、承担2015年度、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的省份,省级方案还需详细总结在建项目执行情况和竣工项目验收情况,具体包括项目建设、资金使用、项目管理、监督检查、绩效目标管理以及循环模式总结等。 三、畜牧、渔业部门独立的省份,农业厅(局、委)要主动沟通,统筹协调,将不同部门的建设需求统一纳入到项目方案中。同时,要做好与省级财政(农发)部门的协商配合。 四、纳入省级方案的项目要符合《项目指引》确定的申报程序和条件。地方农业(畜牧、渔业)厅(局、委)要会同财政(农发)部门严格把关,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把区域代表性强、生态循环模式好、主体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纳入储备范围。每省(河北省除外)申报项目个数不超过5个,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地区不超过10个。支持重点:一是正在创建国家

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

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推动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研究决定,在总结以前年度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2017年起集中力量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现对项目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解决一定区域范围内农业生产、生态循环突出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发挥农业部门行业技术优势和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科学合理地选择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是整体化设计。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抓住关键、系统谋划、综合设计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确保产业链条、资源利用循环通畅。 二是菜单式选项。对照整体化设计的建设内容、循环模式与项目基础条件,根据“填平补齐”原则,菜单式选择所需建设内容,确保循环模式通畅。 三是区域性推进。在县域内选择核心区域整体推进,力争打造一批生态循环农业乡镇,并向周边辐射带动。 四是市场化运作。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建设并负责项目运营。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2017年-2020年建设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300个左右,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2.绩效目标

生态循环农业商业计划书

生态循环示范基地项目建设 商业计划书 二零一一年七月 目录 一、总论4 1.1、项目定义4 1.2、计划目标5 二、项目基本情况6 2.1、项目背景6 2.2、项目选址7 2.3、区位条件7 2.4、项目占地面积7 三、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8 3.1、技术可行性8 3.2、项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9 四、实施方案12 4.1、开发计划12 4.2、建设规模和布局12 4.3、生产工艺方案12 4.4、生产方案13

4.5、销售方案13

五、投资预算 15 5.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15 5.2、流动资金估算16 5.3、投资总规模17 六、效益分析 18 七、资金筹措 26 八、风险分析 27 九、项目拓展 29 一、总论 1.1、项目定义 本生态循环养殖采用综合利用生态链式养殖模式,项目以蝇蛆养殖消耗、处理动物粪便等废物为循环基础,是以蝇蛆动物活性蛋白作为畜、禽等动物饲料添加剂为核心的绿色、环保、安全的现代工厂化、规模化生态养殖项目 生态链式养殖循环示意图

1.2.1总体目标 生态循环养殖项目计划总投资86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 养殖部分建设期为9个月,项目完成生产达到设计规模,将形成年产动物活性蛋白1500吨;饲养纯种母猪250头,年出栏5000头(约500吨)三元商品猪;育雏、育成和蛋鸡年存约10万只,其中蛋鸡约7万只,年产鸡蛋2140万个(约850吨)。 种植部分占地约1520亩,建设周期约3年时间,项目完成形成蔬菜种植面积700亩,年产量2000吨;果树种植面积210亩,年产量480吨,粮食种植面积610亩,年产量218吨。 生态展示体验中心占地约50亩,建设周期暂定一年,项目完工运行,预计年收入近2000万元

生态循环农业的五大模式

生态循环农业的五大模式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自然的本质是循环。 循环农业并非一个新鲜事物,在中国农村,每家每户多多少少都有循环农业的实践。当前,循环农业政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 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一、种养加功能复合模式 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核心的种、养、加功能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综合利用。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可有整合种植、养殖、加工优势资源,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二、立体复合循环模式

以蚕桑业、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的丘陵山地立体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该模式可有效缓解该地区水、土资源短缺问题。 典型:鱼-桑-鸡模式 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试验表明,每5000千克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量25千克,年产鸡粪1200千克,相当于给桑园施标准氮肥18千克,磷肥17.5千克。 三、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即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化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该模式可实现秸秆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秸秆废弃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决秸秆任意丢弃焚烧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获得清洁能源、有机肥料和生物基料。 典型:兔-蚯蚓-鸡(猪)循环养殖 兔子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一部分兔粪饲养蚯蚓,蚯蚓长成后用来饲养土鸡,一部分经过发酵后用来饲养土猪。成兔屠宰后,兔皮经过鞣制加工成裘皮服装直接销售,

XX农场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项目方案书

XX农场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项目方案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农场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项目 2、项目地点:根据政府规划确定 3、项目实施单位: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4、项目实施理念:项目通过畜禽养殖和畜禽粪便的有效利用,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猪-沼-电”、“鸡-沼-电”、“牛-沼-电”等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5、具体建设内容:建设奶牛、肉牛、生猪、鸡、鸭、鹅、兔等养殖项目和畜禽粪便发酵制沼气发电项目。项目通过秸秆饲料饲养牛、猪和鸡等家禽,再通过畜禽产生的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制沼气,用于发电供园区和居民使用,产生的沼渣、沼液则制成有机肥回用于农作物种植,实现园区资源闭路循环。 二、项目具体规划 XX农场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项目,主要是筹建一个园区,建设两个基地,实施8个项目,总投资9.8亿元,共占地2000亩。 1、构建一个园区:XX农场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 2、建设两个基地: (1)养殖基地 (2)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基地 3、实施8个项目 表2.1-1实施项目一览表

三、项目经济效益预估 XX农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总投资9.8亿元,年产值8.8亿元。具体经济指标预估如下:

注:各分项项目经济分析见下文 四、项目背景 1、项目所在地情况 XX农场始建于1954年,为松江省富锦县国营农场第四作业区。1956年,改为黑龙江省地方国营富锦农场,划归省国营农场管理厅领导。同年5月,改为XX农场。1958年划归合江农垦局领导。1968年6月,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编为第三师第二十五团。生产建设兵团新建第六师,改隶第六师领导。1976年2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更名为建三江农场,隶属建三江农场管理局领导。1978年恢复XX农场原名。下设7个分场,全场总人口2.8万人。XX农场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地势低平,坡降平缓。外XX河流经场区南部,场区多为沼泽地,是黑龙江垦区规模较大的农场。全主要种植小麦、大豆、水稻和玉米,1992年粮食总产量5.6万吨。畜牧业以养奶牛、菜牛、猪为主,兼养鹿、家禽等。场办工业有啤酒厂、肉鸡屠宰厂、麦芽厂及粮油加工厂等。1992年末全场总人口3.3万人。场部所在地XX镇,也是建三江农垦管理局的驻地。场部内总人口1.45万人,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农垦城镇。 XX农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同时拥有大量的平原和潜丘,劳动力廉价,在农业及其相关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当地正在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对农业新科技的需求极为迫切。当地多样的农业资源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项目规划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肉类已占据世界第一位,畜牧业总产值已占农业的35%左右,用于畜牧业发展的粮食达

发展多元化食用菌循环生产模式 构建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

发展多元化食用菌循环生产模式构建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

发展多元化食用菌循环生产模式构建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食用菌是典型的循环农业,一方面利用农林业产生的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为人类提供可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一方面其培养基废料又可用作有机肥料、饲料及生物质能源等,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化,成为构建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的典型行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在推进形成“废弃物—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链条,实现农业产业大融合中,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及《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按照国务院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要求,近年来,中国食用菌协会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全国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理念,加快开发农林废弃物等原料的综合利用技术,积极鼓励和支持食用菌农业生产者采用节能、节水、节药的先进种植方式,建立健全食用菌菌糠等废弃料的回收及再利用机制,大力提升菌糠利用科技水平,并通过建立“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打造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引导各地方借鉴示范区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初步形成了各类示范区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在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化进程中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克服传统粗放经营对生态环境资源的污染和损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我国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食用菌资源最丰富、品种最多、生产量、贸易量、消费量最大和从业人员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下,各级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可行性,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积极把食用菌列为主导产品,政策上大力倾斜,人力财力物力上积极扶持,使食用菌生产品种和生产方式日趋多样,出现了特色品种家庭作坊式栽培、优势品种区域化种植、大宗品种工厂化规模生产的多元化现代农业栽培模式。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1莘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1.1基本情况。莘县地处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辖20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1154个行政村,1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总面积1416km2,其中耕地面积9.2万hm2(13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099hm2(1.49亩),是聊城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市、区)。1.2自然生态条件。莘县地理位置是北纬35°25′~36°46′,东经115°20′~115°44′。气候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季晾爽,雨热同期。年平均日照约为2231.1h,年平均辐射量1.177×107kJ/m2,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气温14.03℃,无霜期天数历年平均215d,年降雨量455.2mm 左右。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1.3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莘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充分挖掘农业产业优势,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树品牌,以品牌拓市场,抓特色,上规模,提档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特色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农业发展整体格局呈现蓄势待发、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莘县农业以粮食、瓜菜、食用菌、畜禽养殖和林果等产业为主,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雄厚扎实,尤其是瓜菜菌产业十分发达,栽培面积和产量位居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莘县农业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生态循环农业方面,全县区域范围内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和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1化肥使用及污染防治情况。莘县常年使用化肥总量约为7.56万t,平均每亩使用化肥约60kg,有效利用率仅为30%左右,每年有近5万t化肥对土壤或地下水造成污染,连年积累进而造成农产品化肥残留超标。近几年,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提升、水肥一体化、化肥减量增效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有效的遏制了化肥污染的上升趋势。1.3.2农药使用及污染防治情况。莘县大田作物农药使用主要以杀虫药、除草剂为主,设施蔬菜农药使用以杀菌剂为主。莘县常年小麦、玉米播种面积之和为190万亩,蔬菜常年播种面积100万亩,是用药的主体,每年使用农药超510t。近年来,通过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化肥减量增效和温室蔬菜病虫害的生态防治等技术,实现了农药使用量由零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的转变。1.3.3农膜使用及污染防治情况。莘县是“中国蔬菜第一县”“全国优秀食用菌生产基地县”,露地蔬菜和花生种植面积较大,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加,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汇报提纲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汇报提纲——章丘市盛泉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2014年6月 章丘市盛泉生态农业示范园创建于2010年6月。四年来,始终坚持走生态循环农业的路子,收到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划布局 (一)规划目标:依托现有特点和优势,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宗旨,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以加工营销为龙头、以产业化开发为形式,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产品优质、高效开放,集展示示范、龙头带动、教育培训、休闲观光于一体,三次产业相融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生态循环示范农业示范园区。 现已经累计投入人民币1200万元。计划到2018年,开发面积2000亩,增加投入2191万元人民币,打造成一个农业科技孵化平台和产业密集区。资产总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3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1亿元;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达到8%;资产负债率低于60%;带动农户的数量达到2000户以上;主营产品产销率达93%以上。争创山东省级农业龙业企业。 (二)功能定位: 园区的主要功能包括: 展示示范功能:通过项目建设,把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生态循

环农业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设施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产品精加工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等引进园区进行展示示范,以带动区域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龙头带动功能:一是园区引进的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工厂化种苗的快速繁育,以种苗为纽带,带动周边名特优品种的普及与推广;二是推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以沼气为纽带,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通过园区在加工、销售方面的独特作用,以经济为纽带,把周边农民组织起来参与种植和养殖业的生产,逐步形成以园区为龙头的产业化生产流通体系,促进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教育培训功能:把农业高新技术培训作为园区的主要功能之一,依托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培训中心,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对青少年的教育等。 休闲观光功能:利用新型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展示的现代气息,加上园林化的整体设计和常年进行的名特优瓜果、蔬菜、花卉、特种珍禽、水生植物和土猪养殖的生产与示范,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现代化农业休闲观光景点。 (三)功能分区: ①观光采摘区 观光采摘区是园区最主要的效益来源,是园区生存和发展的

生态循环理念在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应用

生态循环理念在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应用导读:生态循环理念下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是对规划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进行整治协调的一个复杂工作。安徽利辛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解决了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产业链关联性不强,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禽畜粪乱堆乱放等问题,促进了园区顺利和高效的建设与发展,使得园区对所在地区的循环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更具有示范、指导和推动意义。 一、项目概况 安徽利辛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亳州市辖境南部利辛县,规划总面积6.2万亩,涉及永兴镇诸王、谢集、法堂等7个行政村,对外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良。2012年,安徽利辛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3年,位于产业园核心区的诸王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解集村被评为安徽省美丽宜居村庄。

安徽利辛 利辛县作为全国畜牧大县,在对园区进行规划时,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循环利用、节能减排,产业优化、科技提升,项目带动、滚动开发”八项原则,提升粮油产业,引进设施园艺产业,重点发展生态养殖业、加工物流业,构建种养加循环发展、一二三产联动互促的产业链条。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 1.建设目标 项目区以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为核心,立足项目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应用前沿科学技术,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优化产业结构,整合优势资源,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建设成为以循环经济为主体功能,示范培训和展示观光为辅助功能的综合性园区。 2.规划原则 园区规划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循环利用、节能减排,产业优化、科技提升,项目带动、滚动开发”八项原则,依据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提升粮油产业,引进设施园艺产业,重点发展生态养殖业,植入加工物流业,适当发展农业旅游业,构建种养加循环发展、一二三产联动互促的能源链条、产业链条。 三、功能分区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一、阅读提示: 提起生态农业,很多人会想到无污染的农业生产环境,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实际上,这只是生态农业的一个方面。从农业耕作生产自身的小循环来说,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农业生产环境的中循环来说,处理回用秸秆和畜禽粪污,降低农业废弃物污染风险,减少来自农业的对生态资源环境的压力;从农业用地与水土生态的大循环来说,生态农业发挥着涵养土壤、净化水源,提供生态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2014年,针对各地特点和生产实际,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在全国建设了13个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集成打捆配套生态农业技术,提出了不同区域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模式。2015年,农业部开展了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明确方向,指明道路。快3年过去了,这些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有哪些亮点值得学习,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近日,托普云农小编走访了湖北、重庆、辽宁等地的示范基地,一探究竟。 二、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水资源和水域环境与农业生产密不可分。一方面,作物生长需要洁净的灌溉用水,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也直接影响着水域环境的安全。 在我国广大南方水网密布地区,雨量丰沛,水系发达,农业生产与水环境相辅相成。湖北省鄂州市的峒山村,地处梁子湖环湖区域,是典型的南方水网型村落,也是南方水网区水体清洁型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试点之一。村主任陈建军告诉记者,峒山村采用的是稻、湘莲、虾互助共生的种养模式,利用水稻种植闲置期开展小龙虾养殖,每亩投放5~10kg虾苗,一方面小龙虾为稻田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和害虫幼卵,其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另一方面,稻田为小龙虾提供充足的水份和栖息活动场所,水稻秸秆还田沤腐后,为龙虾提供天然的饵料。“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既能从源头上改善农田水质,又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陈建军说。现在峒山村的亩均纯收入能达到3500~4000元,村民通过给村集体流转的土地打工,一年就能有4万元的收入。 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站长樊丹介绍,基地通过实施综合种养措施,以及配套生态拦截沟渠、人工湿地塘等水循环处理措施,根据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稻田化肥使用量下降30%以上,农药使用量下降70%以上,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提升了末端入河湖水体水质。“我们南方水网地区,水质的好坏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