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鱼类增养殖学 大纲外简答(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物种:“种”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他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品种: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状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二、如何防止亲鱼种质退化?

1.设立专门保护区,保护自然群体的种质资源。由于任何种群在养殖后,丧失遗传变异的概率都比较大,所以,保护种群遗传变异的最好方法是在自然环境里保护自繁自育的种群,这就要求通过控制捕捞强度,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与治理,设立区域性的海洋生物专业保护区,保护自然群体的种质资源,或使已衰退了的种质资源得到恢复。

2.选择优良品种繁育,进行增殖放流活动。对中国对虾、大黄鱼、牙鲆等的放流持谨慎态度,尽量选用野生种群的亲本来繁殖,不能用退化了的亲本繁育的后代放流增殖,更不能用劣质带病的苗种进行放流,以免对野生种群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要提高养殖设施的抗风险能力,避免人工养殖种类逃逸到天然海域,减少或杜绝对天然群体的基因污染。

3.加强执法检查,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的规定:在近海划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在非禁渔区和禁渔期规定了捕捞方法、渔具和网具;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生产和生活污水经处理检测合格才能排放入海;防止海上原油生产与运输的泄漏等。这些措施保护和改善了近海水域的生态环境,让海洋生物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对恢复自然群体的种质资源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4.加大遗传育种研究,恢复种质资源。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种群结构及种系发生等;比较野生种和人工养殖种以及引进种的遗传差异,从而建立保护海水养殖种类遗传多样性的生物学基础。首先进行选择育种,如大菱鲆的育种,亲本进行严格而大量的选择,可抵偿近交衰退,且可复壮和提高品种的特性;其次进行杂交育种,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间进行杂交,或养殖品种与野生种杂交,并按杂交育种的方法步骤进行选育,使已退化了的品种达到复壮的目的。另外,加强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以期培育出生长快、存活率高、抗病力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海洋生物原良种培育基地与种质资源库。

5.提高繁育亲本质量,尽量避免近亲交配。生产用亲本应满足:一是精选优质健壮的种苗进行定向培育,并根据它们在以后生长阶段的表现来选留;二是从野生群体中选留。选留的亲本应充分体现品种的特征,体型大、体质健壮、性腺发育良好,亲本还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格和年龄。为了避免近亲繁殖,亲本应在不同的品系中选配,且有足够的个体数量,使繁殖的后代保持较大的群体杂合度,降低近交系数,防止种质退化。另外,定期采用天然群体作为亲本来培育苗种,可以减少人为逆向选择的危害,保持天然种群的遗传变异和经济性能。6.正确把握苗种生产技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科学规划育苗场的建设,不盲目发展;在培育种苗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高剂量催产剂,不采用高密度育苗和高温育苗,不滥用抗生素,并满足幼体对营养的需求,对于提高苗种的质量和保证子一代的遗传性能是十分重要的。7.提倡生态养殖模式,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条件。首先应因地制宜地确定各种养殖品种的放养密度,以及养殖区域的整体布局;其次是采用生态养殖的方式,通过在同一海水养殖系统内,将不同营养方式和摄食方式的动植物种类混养,形成生态群落的良性循环;第三,要尽可能减少养殖区域的污染,包括陆源污染和自身污染,防止不利环境的负选择作用;第四,针对不同养殖对象及各发育时期的营养要求,开发全价、高效的人工配合饵料,减少鲜活饵料的使用。

三、试述鱼苗清水下塘和肥水下塘的优劣.

1.肥水下塘,是指在鱼苗下塘前对池水进行肥水处理,当鱼苗下塘时刚好有大量的适口生物供摄食。此法的优点是鱼苗大量摄食适口饵料,既提高体质,又节省饲料,缺点是水体肥瘦程度难以控制,水体过肥易引发气泡病。

2.清水下塘,是指在鱼苗下塘前不对池水进行培育,保持清水状态,鱼苗下塘后通过泼洒豆浆给鱼苗提供适口的食物,同时没有被摄食的豆浆也可以达到肥水的目的。此法的优点是鱼类摄食人工饲料,水体肥瘦和投喂量便于人为控制,缺点是鱼苗仅摄食豆浆颗粒,远不如摄食天然的鲜活开口饵料营养全面。

四、发展设施渔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必须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目前我国对设施渔业的理论研究还刚刚起步,建立有关温室养殖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设施渔业是高效益、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因此,必须对实施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2.必须开展市场调查,防止盲目发展:市场是生产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产品要有使用价值、有经济效益,首先必须考虑产品是否有市场。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一条鱼就是一个大产业”。因此看准养殖对象后,必须开展规模经营,

搞“一场一品”、“一乡一品”,甚至“一县一品”,尽快地抢占市场。

3.因地制宜,发挥当地自然优势:由于设施渔业的投入大,成本高,这就要求高价格(养殖对象)、高密度(养殖),高效益。因此不仅在设施建设方面,要因地制宜,而且在选择养殖对象方面,必须根据当地条件,发挥当地自然优

势选择合适的养殖种类和合适的养殖阶段。

4.必须掌握现代化的“度”:国外发展设施渔业,依靠科学技术与严密的社会分工,其养殖设施、仪器装备乃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涌现出一大批世界著名的智能化设施渔业企业,从而进人后工业时代。目前从国外引进的工业化养殖设施在技术上虽然先进,但由于设施成本过高,用电量大,而且以饲养成品为主,因此不符合我国国情。而设施过于简陋,配套不完整,机械化程度低,测控手段差,养殖环境又无法控制;劳动强度较大,养殖密度稀,单产低,使用效率低,致使成本较高,生产风险较大,效益差。

5.将设施渔业和传统渔业结合:由于设施渔业的投人大,运转成本高,因此养殖对象必然是商品价格高的特种水产。但对整个养殖周期全部采用设施渔业,还是某一养殖阶段采用设施渔业?实践证明,创建符合当地特点的育苗温室,实施“温室工程设施现代化”,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重点。

五、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要注意预测发展趋势和可行性:近几年实践证明,特种水产品养殖成本较高,产品销售价格较贵,市场起伏大,价格潮起潮落,少数人养殖赚钱多,多数人养殖就可能亏本。因此,在考虑发展某种特种水产品时,要认真分析市场的需要和容纳量,预测发展趋势和可行性。

2.要注意考虑饲养技术上的可能性:特种水产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与一般养殖鱼类的差异往往较大,因此其养殖技术也不能简单地沿用普通鱼类的养殖技术。特别是部分种类要求条件较为苛刻,就更需要有较完善的设备和饲养技术,否则发展生产极为困难。

3.要注意考虑饲料供应的品种和数量:特种水产品的养殖中,饲料供应问题相当关键,也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所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许多特种水产品养殖时需要动物性饵料,有的甚至需要鲜活的动物性饵料,养殖这些品种必须考虑动物性饵料来源和供应量,还必须考虑饲料成本。饲料来源不足时,应以饲定产。

4.要注意广开销路并重视发展外贸:特种水产品养殖一般成本高,因此售价也高,从而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