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大巷作业规程讲义

轨道大巷作业规程讲义
轨道大巷作业规程讲义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轨道大巷。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

掘进目的是为全矿井的所有工作面生产期间的材料运输、通风、管线敷设、行人等需要。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巷道设计长度:3000m。

服务年限:约17年。

四、工程接续

根据生产安排,本掘进工作面逐段向南开拓延伸至边界为止。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依据《山西灵石红杏元富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说明书》、《山西灵石红杏元富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矿井施工组织设计》。

二、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编写。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

轨道大巷巷位于本矿井中部。地面相对位于赵家沟村西部,海拔960m左右,低山丘陵地带,无建筑物。井下相对位置:位于运输大巷西侧,南、北、东部临近均无采空区。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层间距:

该规程掘进的巷道沿10#煤层顶板破底板掘进。10#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上部。上距K2灰岩11.29m左右,下距K1砂岩平均20.61 m。该煤层当地俗称大炭,相当于灵石霍县区的大炭及崔家沟井田的大炭层位。上距6号煤层32.34-62.09m,平均45.64m,煤层厚度0.51-2.15m,平均1.65m。煤层结构简单,含矸0-1层。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属基本稳定可采煤层,局部有采空。

二、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底板情况

10号煤层直接顶为炭质泥岩,厚4.96m,其抗拉强度为3.6 MPa,极限抗压强度为64.53MPa,岩性属中硬岩石,底板也为细砂岩,厚1.72 m,其抗拉强度0.35MPa,极限抗压强度为25.5MPa,岩性属中硬岩石。

附图: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地质构造

该区域为向斜构造,轴向北偏西30°,两翼地层倾角4°—8°,井田内局部可能出现地质构造,对施工影响不大

第四节水文地质

1、地表水

井田内地势总体为中部高南、北低,大气降雨沿东南向沟谷流出

区外,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以井田中东部黄土梁分水岭为界,南部

属道美沟上游支沟,北部属富家滩沟上游支沟,沟谷中平时干涸无水,仅在雨季有洪水流过,南经道美村、北经富家滩汇入汾河。井田具有

良好的排洪泄水条件,大气降水仅有极小部分沿裂隙渗入地下转为地

下水。

2、地下水

井田内的含水层主要有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上石炭统太原组

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下二叠统山西组含水层、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砂

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第五节其它地质情况

1、瓦斯: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21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

1.69m3/min,为低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性:煤尘云最大爆炸压力0.63MPa,煤尘云最大压力上升速率42.96MPa/s,煤尘云爆炸下限浓度20g/m3,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600℃,煤尘层最低着火温度260℃。10号煤火焰长度为290mm,岩粉最低用量75%,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3、煤层自燃倾向:10号煤层吸氧量0.46cm3/g,自燃倾向性等级Ⅱ,自燃倾向性为自燃。

4、地温:据调查,本区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地温一般为16℃-17℃,区内地温梯度小于3℃/100m,无地热异常,属地温正常区。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该巷道开门位置自联4G-1导线点处按技术定好的中线施工,开门按174°17’方位角,沿10#煤层顶板掘进,顺中线向南掘进至矿界为止。

附:巷道平面布置图(1:2000)

轨道大巷平面示意图

第二节矿压观测

一、观测对象

轨道大巷。

二、观测内容

巷道顶板离层量,底板相对移近量,两帮相对移近量,锚杆、锚索的载荷及锚固力。

三、观测方法

1、巷道顶板离层量观测:从轨道大巷4G-1号测点前20米开始设置1号观测点,在巷道顶板安装ZKBY-IIA型顶板离层指示仪进行观测,每掘100m布置一个测点。

2、锚杆、锚索的载荷及锚固力:巷道掘进过程中,用锚杆拉力计检测拱、帮锚杆锚固力,用锚索张紧器检测锚索预紧力和锚固力,共需锚杆拉力计2台,扭力扳手10把,锚索张紧器4台。

四、数据处理分析

必须按规定进行观测,将数据填入矿压观测记录表,并及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项整理、统计分析,最后编制成矿压观测报告。

第三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支护布置

本规程设计巷道均采用锚杆、锚网、锚索、喷浆联合支护,断面形状为矩形。

巷道净宽4.0m,净高3.0m,S荒 =13.2m2 ,S净 =12m2,基础0.1m,喷厚0.12m; 锚杆布置:顶板锚杆自巷道中心线布置一根,然后分别按间距0.9m向两侧布置;顶板共布置5根;两帮锚杆自顶板向下量0.3m打第一根,然后按间距0.9m向下布置,两帮共布置8根;顶帮排距为0.9m。锚杆采用Ф20×2400mm的全螺纹钢等强锚杆。

锚索布置:自巷道中心线向两侧各1.0m布置各打一根,排距2.0m,对眼布置形式。

附:巷道永久支护断面图(1:50)。

二、支护参数的选择依据:

锚杆支护参数确定采用悬吊作用理论进行。

KHR

Q

1、锚杆长度计算: L = KH + L1 + L2 式中:L — 锚杆长度,m ; H — 冒落拱高度,m ; K — 安全系数,一般取K=2;

L1 — 锚杆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一般按经验取0.5; L2 — 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一般取0.05m ;

其中:H = = 4.2÷2÷4.0 =0.525 (m) 式中:B — 巷道开掘宽度,取4.2 f — 岩石坚固性系数,砂岩取4.0; 则L=2×0.5+0.525+0.05=1.575 (m)

根据计算锚杆长度定为2.4m ﹥1.575m ,符合要求。 2、锚杆间距、排距计算,通常间排距相等,取a : a =

式中:a — 锚杆间排距,m ; Q — 锚杆设计锚固力,70KN/根; H — 冒落拱高度,取同0.525m ;

R — 被悬吊砂岩的重力密度,取32.48KN/m3; K — 安全系数,一般取K=2; a= 100÷2÷0.525÷32.48= 1.71(m) 3、锚杆直径的确定

顶锚杆:d=L/110=2.0/110=18.2mm 取20mm 。

通过以上计算及经验:采用Ф20×2400mm 的全螺纹钢等强锚杆,锚杆间排距900×900mm ,符合支护要求。 4、支护材料参数

锚杆:Ф20×2400mm 的全螺纹钢等强锚杆。

锚固剂:MSCK2360、MSZ2360树脂药卷(应符合煤炭行业标准MT146.2-2002)。

锚杆托盘:规格为120X120X8mm ,中间孔Φ22mm 的方形托板。 端头锚固力:顶锚杆锚固力≮70KN ,帮锚杆锚固力≮30KN.

f

B

2

锚索:采用Ф15.24×6600mm的钢绞线制作。

托盘:使用20#槽钢做锚索托盘,托盘长300mm。或使用规格为:300*300*16mm(长×宽×厚)的穹形多功能钢板托板。

端头锚固力:锚索锚固力≮120KN,

锚网:选用Φ6mm钢筋焊接而成的矩形网。规格为1000X2000mm。网压茬100mm且网应绷紧,使用12#铁丝连接,连接点间距200mm。

混凝土参数: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粒径为0.3-3mm粗粒的黄砂。初喷厚度为30-50mm,复喷至120mm,误差≯10mm。

水泥:砂子:速凝剂=1:4:0.04(150#砂浆)

5、技术要求:

(1)锚杆和锚固剂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2)锚杆眼的方向应与岩层层理面或主要岩石裂隙面垂直。

(3)安装锚杆前必须吹净眼内岩粉,泥水。

(4)用风动搅拌器带动锚杆杆体,搅拌树脂药卷20—30S,每根锚杆2块药卷(MSCK、MSZ),每根锚索3块药卷(由里向外药卷分别为:MSCK、MSK、MSZ)。

(5)安装锚杆时,锚杆托盘必须紧贴岩面,螺母必须用扳手上紧。

(6)锚杆外露长度10-40mm(锚杆露出螺母的长度);锚索外露长度150-250mm(锚索线露出锁具外的长度)。

(7)严禁使用失效变质的锚固剂。

(8)喷浆料必须掺匀,速凝剂添加均匀。

(9)巷道迎头岩性较差时,采用先初喷的方式临时支护后,再打锚杆锚固。

(10)喷浆后必须每班进行养护,7天内每班一次,7天后每天一次,养护时间28天。

(11)锚杆锚固力必须做拉拔试验,巷道每掘进20—50m抽样一组(3根),检查拉拔加载至锚杆设计锚固力的90%。

(12)掘进中的锚杆支护巷道每小班必须指定专人负责锚杆支护质量的检查及日常检测工作,并有检查和试验记录。

(13)锚杆质量的合格条件:被检查的3根锚杆加载至设计锚固力的90%时,其中只要有一根不符合要求,在抽样一组(3根),再不

符合要求,即定为工程质量不合格巷道。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研究锚杆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

三、工程质量标准

锚杆间排距允许误差±100mm,每棵锚杆使用两块树脂药卷(CK2360、Z2360),顶板锚杆锚固力≥70KN,两帮锚杆锚固力≥30KN,锚杆每个螺母拧紧力矩≥200N.m,锚杆外露丝10mm-40mm(使用吊环式前探梁,上吊环的锚杆必须留有40~80mm的丝扣,以保证吊环的牢固)。

顶板靠巷道两帮的锚杆,必须向巷道两帮倾斜,锚固端距各自邻近帮距离不大于500mm;巷道两帮肩角锚杆距顶板不大于550mm,倾斜角度根据顶板倾角调整,保证锚固端在顶板岩石中;巷道两帮最下一排锚杆距巷道底板不大于600mm,并向下倾斜,与水平线呈15°~45°夹角,锚固端位于底板岩石中。

巷道净宽4000mm,中线至巷帮允许误差0—100mm;净高3000mm,允许误差0—100mm。

四、临时支护

采用三根吊环式前探梁+金属矩形网和接顶方木做为临时支护。

前探梁用3根3寸钢管制作,长度不小于3.2m。前探梁用顶板金属锚杆和吊环固定;吊环用配套的锚杆螺母固定(螺母必须满帽)。放炮前迎头最大控顶距0.8m,放炮后迎头最大控顶距1.8m,循环进尺1.0m,前探梁到迎头的端面距不得大于0.3米。前探梁上铺好金属矩形网并用方木接实顶板,方木规格为:长×宽×厚=2000×120×120mm。

临时支护顺序:摘除危岩完毕后,先将三根吊环式前探梁安装好,在前探梁上敷设金属矩形网,在金属矩形网上方接接顶方木,方木必须接实顶板。

附:临时支护平面图。

五、永久支护:

采用锚杆、锚网、喷浆联合支护,在前探梁的掩护下及时扒装,然后初喷,待初喷层凝固后,及时打锚杆、安装锚网、复喷。

六、特殊地段支护和技术要求

如遇巷道顶板破碎,岩性发生变化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缩小支护的间排距,增加支护强度,或遇到断层等特殊情况时相应的增补锚索,锚索布置方式按顶板情况定;当不能锚网支护时,应该变支护方式并补充支护安全技术措施。同时现场应备有10架以上同等规格的11#工字钢棚,以作应急用。

第四节支护工艺

一、钻眼工艺

钻锚杆眼具选用2台MQT—120/2.4型风动锚杆机,配六棱中空钻杆(1.0m,2.0m),钻头选用直径28mm‘Y’型钻头;7665型气腿式凿岩机,配备六棱中空钢钎(1.0m,2.0m),一字型钻头,直径32mm。

二、锚杆安装工艺

1、打锚杆眼

打锚杆应遵循“由外向里,由上而下”的施工顺序。打眼前,首先按照中、腰线严格检查巷道断面规格,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时必须先进行处理;打眼前要先敲帮问顶,仔细检查顶帮围岩情况,找掉活矸、危岩,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始工作,锚杆眼的位置要准确,眼位误差不得超过100mm,眼向误差不得大于150。锚杆眼深度应与锚杆长度相匹配,打眼时应在钎子上做好标志,严格按锚杆长度打眼。锚杆眼打好后,应将眼内的岩渣、积水清理干净。打眼的顺序,应按照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顺序依次进行。

2、安装锚杆

安装前,应将眼孔内的积水、岩粉用压风吹扫干净。吹扫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孔口一侧,眼孔方向不得有人,把2块树脂锚固剂送入眼底,把锚杆插入锚杆眼内,使锚杆顶住树脂锚固剂,外端头套上螺帽,用带有专用套筒的风煤钻卡住螺帽,开动风煤钻,使风煤钻带动杆体旋转将锚杆旋入树脂锚固剂,对锚固剂进行搅拌,直至锚杆达到设计深度,方可撤去风煤钻,搅拌旋转时大于35秒后,卸下螺帽,挂好网,上好托盘,拧上螺帽,12分钟之后,拧紧螺帽给锚杆施加一定预紧力,拧紧力矩不小于200N·m。

3、挂网

作业人员要站在脚蹬架上操作,要有专人监护顶板的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挂网时,卸开一根锚杆后要及时安好网并将螺母紧固牢固,严禁多根锚杆同时卸开。网与网要相互压茬,压茬要严密并紧贴巷道顶帮。

三、锚杆质量监测

⑴锚杆锚固力检测

锚杆必须按规定做拉力实验。巷道每成巷30-50m或每300根(含300根以下)抽样一组(3根)进行检查。锚固力合格条件:被检查所有锚杆均应符合要求。其中有1根不合格,继续抽样检查,若再不符合要求,由矿分管矿长组织分析锚杆质量不合格原因,并采取补充加强支护措施进行处理。拉拔试验后,应及时重新拧紧螺母;如果锚杆

煤矿巷道掘进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五号交岔点。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 五号交岔点为16号煤二号无极绳车场服务。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1、巷道设计长度:五号交岔点长16.525m,掘进体积515.5m3; 2、服务年限:117.7年。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图纸会审记录及开工报告 经过建设单位、监理、设计院及施工单位共同会审过的五号交岔点图纸及开工报告。批准时间为2009年4月30日。 二、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 工程科于4月29日提供的五号交岔点地质预测剖面图。 三、施工作业计划 骆驼山项目部4月30日下达的五月份施工计划。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神华乌海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骆驼山煤矿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煤矿,井田位于乌海市海南区,由乌海至公乌素矿区的海拉铁路支线呈南北向纵贯井田中部。丹~拉(丹东~拉萨)高速公路从本井田中部通过。 地势东高西低,区内常年地表无水流,地形坡度较大,沟谷发育,地形不利于积水。区内多系残丘、孤山、古砾石地形,局部地段有风积沙。 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的工程无影响。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附表: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根据16煤轨道巷开口现已揭露的地质资料表明,五号交岔点在16#煤与砂质泥岩中施工,顶部主要以砂质泥岩为主,起拱线以下为16煤,煤层倾角3o,局部破碎,属不稳定顶板。 第三节地质构造 该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五号交岔点区内地层较平缓,走向近南北,施工范围内无断层等地质构造。 第四节水文地质 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预计五号交岔点煤岩中无水。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五号交岔点起点位于四号交岔点向前87.154m处,五号交岔点长16.525m,掘进体积为515.5m3;1-1断面掘进断面为20.1m2,掘进宽度5200mm,掘进高度4420mm;2-2断面掘进断面为11.4m2,掘进宽度3400mm,掘进高度3720mm;3-3断面掘进断面为42.2m2,掘进宽度8530mm,掘进高度5865mm。五号交岔点坡度为3‰,巷道布置见平面图。 附图一:五号交岔点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支护方式 一、永久支护 五号交岔点永久支护方式采用锚网喷加锚索支护。锚杆杆体材料采用Φ20mm的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600×600mm,菱形布置;规格为Ф20×2200mm,锚深2150mm,锚杆外露长度为50mm;锚固剂采用树脂药卷,规格为MSZ28/35,每根锚杆使用三卷,采用端头支护锚固力不低于50KN(锚

6煤轨道上山作业规程2014.8.14

第一章编制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6煤轨道上山。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 目的:形成运输系统。 用途:满足井下矿井运输、管线敷设、行人、通风的要求。 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 设计长度:385.9 m。 服务年限:30年。 四、预计开工、竣工时间 本巷道自2014年5月 29 日开工,预计2014年12月竣工。 五、巷道平面布置 附图(一):6煤轨道上山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6煤轨道上山剖面图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编制依据 《6煤轨道上山设计与地质说明》 二、其它技术规范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 3、《各工种操作规程》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本工作面为6煤轨道上山掘进工作面。周边为6煤胶带上山、6煤回

风上山、6煤轨道石门及ZK302水文地质钻孔、陷落柱与F1号断层。 详见附图(三):井上下对照图。 (表一)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 第二节地质构造 本巷道掘进范围内煤岩层整体为单斜构造,走向25~30°、倾向115~120°、倾角0~13°。根据三维地震报告显示,工作面掘进范围内可能有陷落柱,工作面北侧发育有F1号断层,断层走向260~270°、倾向350~360°、倾角65°、落差约6m。 根据瞬变电磁探测结果,可能发育有X3号陷落柱的掘进范围内没有明显低阻异常区,该陷落柱大量含水的可能性较小,由于物探的局限性和多解性,掘进过程中仍应做好防、排水等相关安全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由于勘探不足,对地质构造的控制程度不够,掘进前方不排除有小型向斜或断层等地质构造发育,施工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帮顶淋水、

煤矿轨道大巷延伸支护变更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轨道大巷延伸支护变更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轨道大巷延伸支护变更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轨道大巷延伸已施工至P3测点前44.5m,根据生产需要,需变更支护方式为4.6m锚网索支护,为保证掘进期间施工安全,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附图1:轨道大巷延伸施工平面图二、施工方法及要求 (一) 掘进期间不再采用4.2m“M5钢带”,由4.6m“T140H高凸强力T型钢带”代替原钢带进行顶部支护。 (二) “T140H高凸强力T型钢带”规格为:钢带长度4.6m,钢带厚度10mm,孔径32mm,孔距800mm。 (三) 钢带使用时“凹槽”面向正顶,巷道断面由4.2m变更为 4.6m,变更后以巷道前进方向右帮齐,左帮扩刷0.4m。 三、永久支护及临时支护 (一) 原支护形式:巷道顶部采用4.2mM5钢带+金属网 +Ф22mm×L2400mm左旋无纵肋螺纹钢式树脂锚杆支护;帮部采用Ф20mm×L2200mm右旋树脂锚杆+钢筋梯+金属网+塑编网支护,锚

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锚固剂使用2卷,外侧1卷用 MSZ2350(中速)锚固剂,里侧1卷用MSK2350(快速)锚固剂。 金属网采用14#(或12#)铁丝连接,扭结不少于3圈,铁丝扭结头外露不超过30mm,朝向内侧,连网间距≤300mm;塑编网搭接100mm,并用连网绳扎好,铺设平整,平整度误差不得超过 30mm。 (二) 变更后支护形式:巷道顶部采用4.6mT140H高凸强力T型钢带+金属网+Ф22mm×L2400mm左旋无纵肋螺纹钢式树脂锚杆支护;帮部采用Ф20mm×L2200mm右旋树脂锚杆+钢筋梯+金属网+塑编网支护,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锚固剂使用2卷,外侧1卷用MSZ2350(中速)锚固剂,里侧1卷用MSK2350(快速)锚固剂。 金属网采用14#(或12#)铁丝连接,扭结不少于3圈,铁丝扭结头外露不超过30mm,朝向内侧,连网间距≤300mm;塑编网搭接100mm,并用连网绳扎好,铺设平整,平整度误差不得超过 30mm。 附图2:轨道大巷延伸支护变更前断面图附图3:轨道大巷延伸支护变更后断面图(三) 临时支护 1、采用吊环式前探梁临时支护,前探梁为4根管径不小于2吋长度4.0m的无缝钢管,管壁厚度不小于4mm;吊环采用钢板

1400大巷掘进作业规程概论

华坪大华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大凉煤矿 掘进作业规程掘进面名称:1400大巷 单位:掘进队 编制人: 技术负责: 矿长: 2013年2月 16日编

一、概况 1、一般情况: 2、规程编制依据(采区设计、上级批准文件及矿技术主管决定等): 本规程根据《大凉煤矿初步设计》及矿生产实际,经矿生产调度会讨论决定编制。 3、地质情况简述(说明遇有小窑、断层、透镜体及其它变化情况): 该巷道掘进时地质构造简单,掘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断层和。局部巷道顶板破碎,给支护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巷道煤层、围岩特征及柱状图 1、巷道煤层和围岩特征(文字描绘): (巷道煤层和围岩特征) 巷道顶板有一层0.2m左右的泥质粉沙岩伪顶,直接顶为粉砂岩,巷道掘出后必须及时支护。 2、柱状图:

3、巷道断面形状及规格尺寸:(图中标注尺寸为巷道净断面单位:mm ) 说明:①、巷道净高(自轨面起)为2m ,净宽为2.4m ;②、临时支护为前探支护;永久支护为锚杆支护,局部顶板破碎的采用锚杆加锚网;③水沟布置在巷道的下帮,水沟深度自枕木面下深0.3m ,宽度为0.3m ;④、在施工中巷道两壁要打挂装眼,其高度自轨面起不小于1.7m ,其深度煤巷不小于0.5m ,岩巷不小于0.3m ;

4、在煤岩层中的位置(文字说明): 该巷道沿C a 煤层层位掘进。 1 三、架木支护巷道图及说明 1、支护图: (1)、前探支护断面图、剖面图 说明:①、前探支护用8Kg/m的两根钢轨,长4.6m,用铁链捆在靠近迎头的两排锚杆上,探出部分铺上背板。铁链不能捆太紧,以便工作面推进,钢轨不得使用弯曲的前探梁。②、永久支护距离工作迎头的最大距离不得大于2m;③、前探支护好后,最前面的前探梁板距离工作迎头的最大空顶距离不得大于0.1m。 (2)、锚杆支护断面图、剖面图、平面图(单位:mm)

机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机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目录 封皮―――――――――――――――――――――――――― 审批意见―――――――――――――――――――――――――― 作业规程审批记录―――――――――――――――――――――― 贯彻记录―――――――――――――――――――――――――― 正文 目录――――――――――――――――――――――――――――.1 第一章工程概况――――――――――――――――――――――.2. 第一节概述――――――――――――――――――――――――.2. 第二节编制依据――――――――――――――――――――――.2. 第三节煤层特征及地质情况―――――――――――――――――.2. 第二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4. 第一节巷道布置――――――――――――――――――――――.4. 第二节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5 第三节支护方式――――――――――――――――――――――.9. 第四节装、运岩(煤)方式―――――――――――――――――.11. 第五节管线吊挂及轨道铺设―――――――――――――――――.12. 第六节通风设计――――――――――――――――――――――.12. 第七节安全监控的选型和管理制度――――――――――――――.14. 第八节掘进工作面隔爆设施设计―――――――――――――――.15. 第三章劳动组织、循环作业图表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 第一节劳动组织――――――――――――――――――――――.16 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16. 第三节技术经济指标――――――――――――――――――――.17. 第四章生产系统――――――――――――――――――――――.18. 第一节运输系统――――――――――――――――――――――.18. 第二节供应系统――――――――――――――――――――――.18. 第三节压风系统――――――――――――――――――――――.19. 第四节排水系统――――――――――――――――――――――.19. 第五章安全避灾――――――――――――――――――――――.20. 第一节灾害预防和处理―――――――――――――――――――.20. 第二节安全避灾――――――――――――――――――――――.20. 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21.

52204轨道顺槽作业规程概论

52204巷掘进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 概述 一、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52204回风顺槽巷。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 1、掘进目的:是为了形成82204综采工作面运料、回风系统。 2、用途:满足82204材料运输、通风、行人、管路敷设等需要。 3、性质: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是沿22#煤层底板掘进。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1、52204回风顺槽巷设计长度:2400 m,已掘81m,剩余2319m待掘。 2、服务年限:82204工作面回采结束。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预计开工时间为2015年3月11日,竣工时间为2015年11月1日。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第二节煤层赋存特征 1、 22#煤层上距22-1号煤层7.25~29.60m,平均21.11m,煤层厚度2.17~7.73m,平均5.34m,含夹矸1~7层,一般为3-5层,结构复杂,属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粗粒砂岩,底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 2、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22#煤层顶、底板情况

二、其它地质情况: 1、瓦斯 22号煤层属瓦斯煤层(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瓦发【2013】47号文件批复瓦斯鉴定报告—通风科)。 2、煤尘 据矿方2010年7月采取22号煤层煤样委托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为:22号煤层火焰长度为>400mm,加岩粉量为80%, 22号煤层煤尘有爆炸性。 3、煤的自燃 该矿于2010年4月13日采取22号煤层煤样委托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煤的自燃倾向性试验结果为:22号煤层自燃等级为Ⅱ类,自燃倾向性属自燃。 4、地温、地压 据地质报告,井下末发现有地温地压异常情况,本区属地温地压正常区。 第三节地质构造 该井田位于大同煤田南东部,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在井田南部,伴有一宽缓的背斜构造,轴向近东西。地层平缓,倾角一般为8°~12°,各含煤地层沿走向及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工作面有少量断层,无岩浆岩活动的影响,属构造简单类型。 第四节水文地质 根据集中辅运大巷、集中胶带运输大巷、集中回风大巷的掘进情况,该区域底板无涌水。根据附近钻孔资料、相邻集中辅运大巷实揭地质资料及22#底板等高线分析,该工作面内地质构造简单,顶板比较稳定,产状平缓,但也不能排除小落差断层导致局部顶板有少量涌水出现。52204工作面四周为实体煤,因资料不祥,不能排除以往小窑对下层煤是否开采破坏,52204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根据矿井开采情况,井下正常涌水量5m3/h。井田22号煤层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型。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西翼轨道巷施工作业规程

××建设工程公司××项目部 西翼轨道上山施工 作业规程 编制:3333 审核:33 施工单位:工程公司××项目部 编制日期:二零一三年四月一日

施工项目部会审意见 1、施工队组开工前必须认真学习本规程,须考试合格方可入井工作。 2、井口必须设置专人检身。 3、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向工程公司、33煤业调度室汇报。 二O一三年四月一日

施工规程会审单(西翼轨道上山) 编制年月日安全经理年月日质量经理年月日机电经理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项目部负责人年月日

编制单位:××建设工程公司××项目部 编制时间:二O一三年四月一日 施工规程报审表 编制人:33 审核人:33 负责人:33 审批部门 总工办: 质标办: 计划科: 机电科: 质检科: 安监处: 分管经理: 安全经理: 总工程师:

编制单位:××建设工程公司××项目部 编制时间:二O一三年四月一日 施工规程报审表 编制人:33 审核人:33 负责人:33 审批部门 调度室: 工程科: 机电科: 通风科: 安监科: 生产经理: 安全经理: 机电经理: 总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一、巷道名称及施工目的 (1) 二、编制作业规程的依据 (1)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1) 一、矿井四邻关系 (1) 二、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及地质情况 (2) 三、工作面位置 (2) 四、煤(岩)赋存特征 (2) 五、地质构造 (3) 六、水文 (4) 七、瓦斯、煤层自燃倾向及爆炸危险性 (5) 八、气象及地震情况 (7) 九、地温、地压 (7) 第三章巷道断面及支护参数 (8) 一、巷道布置 (8) 二、支护设计 (8) 三、矿压观测 (8) 四、支护形式及材料 (10) 五、设计断面及几何尺寸 (11) 六、支护参数、材料规格 (11) 七、支护说明 (11) 八、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14) 九、每米巷道支护材料消耗量 (15) 第四章施工工艺 (16) 一、施工方法 (16) 二、凿岩、爆破方法 (18) 三、装载及运输 (18) 四、管线敷设 (19) 五、破岩、装岩、运输、支护设备工具一览表 (19) 六、文明生产要求 (20) 第五章生产系统 (20) 一、通风系统 (20) 二、压风系统 (22) 三、瓦斯防治 (22) 四、综合防尘 (24) 五、防灭火 (25) 六、供电系统 (25) 七、供排水系统 (26) 八、照明、通信和信号系统 (26) 第六章矿井探放水 (27) 一、探放水组织设计 (27) 二、探放水三项制度 (29)

渝阳煤矿巷道掘进作业规程模板

渝阳煤矿巷道掘进 作业规程 1

渝阳煤矿巷道掘进作业规程 巷道名称: S1807( N) 运输巷 编制: __ 徐刚______ 审核: __ 张和栋______ 总工程师: __ 周政林______ 二00七年六月十三日

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S1807( N)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3.《S1807( N) 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设计》图号S1140-158-1( G2) 。 4.《重煤集团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试行) 》及其执行说明。 5.渝阳煤矿《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编。 6.《松藻煤电公司关于印发加强顶板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松煤电发〔〕183号。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一节巷道位置及用途 (1) 第二节巷道工程特征 (1) 第三节地质情况 (1) 第二章主要生产安全系统 (2) 第一节运输系统 (2) 第二节通风、监测、防尘、消防系统 (3) 第三节供电、供风、供水、排水、通讯系统 (4) 第三章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5) 第一节施工方法 (5) 第二节施工工艺 (6) 第三节施工设备及施工工具 (7) 第四节巷道支护 (7) 第四章施工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 第一节作业方式与循环方式 (9) 第二节劳动组织 (9)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第五章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10) 第六章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13) 第一节一般规定 (13)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第二节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13) 第三节灾害防治措施 (20) 第四节安全组织保障措施 (21) 1

作业规程封皮、批签表

东沟煤业有限公司 采区轨道大巷施工作业规程 工程名称:采区轨道大巷 施工单位: 施工负责人: 编制日期:2012年 7月2日

采区轨道大巷作业规程审批签字表部门或职务姓名专业及职称日期编制人 生产技术部 地测部 通防部 通防副总工 机电部 安全部 通防经理 机电经理 安全经理 生产经理 总工

轨道大巷开拓施工作业规程会审意见表作业规程名称轨道大巷作业规程会审时间2012.7.3 杨润生郝洪富梁晶贾作岭周洪礼王树青会审人员 李军邵承武冯吉永冯忠利王文辉杨立国 会审意见: 1、对工程有变化除作业规程外要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2、没有遇地质构造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如过断层的措施。 3、组织机构要加进去,包括管理人员 4、防治水措施要描述清楚,地质水文预防预报,可用物探钻探等手段,钻探设计措施没章节内容。 5、要制定防止冒顶堵风的安全技术措施。 6、要制定各种运输方式的安全技术措施。如耙岩机、刮板运输机、皮带运输机、轨道矿车及提升运输等安全技术措施。 7、要制定文明施工的保障措施。 8、一通三防细化,如通风设施的保护、一炮三检和四人联锁放炮制要说明。火工品的管理、运输、使用规定不明确。 针对以上会审意见,立即对规程补充、修改、完善,签字下发,组织学习规程。

轨道大巷开拓施工作业规程复审意见表规程名称采区轨道大巷施工作业规程复审时间2012.8.15 杨立国杨润生郝洪富梁晶冯忠利冯吉永复审人员 贾作岭周洪礼王树青李军邵承武 复审意见: 1、北翼轨道大巷作业规程,质量标准化内容不完善。 2、每月必须对作业规程组织复查和规程兑号工作,做为制度进行考核,生产技术部负责进行督导、组织落实。 3、要求开拓三队认真组织职工学习作业规程,要求每月进行规程贯彻学习,有规程贯彻记录,本人签字。规程有培训考试,考试成绩进行登统与试卷统一备案。 4、要求开拓三队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执行说明,补充完善作业规程质量标准化内容。工程质量标准按《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补充完善,掘进文明生产标准对照十项内容逐条完善。

278掘进巷道作业规程.

元宝山区永兴煤矿掘进作业规程 278掘进巷道作业规程 编制人:张庆 施工日期:2014.02.20 规程审批人员签字 规程编制: 矿长: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总工程师: 通风科长: 井(队长: 201年月日 参加学习人员登记表在册人:主持人:日期:年月日姓名签字姓名签字姓名签字 一、掘进区的基本情况: 1、煤层:永兴煤矿现开采上侏罗系老年褐煤。井田东西走向长平均680m,南北倾斜宽平均244.12m,面积为0.166km2。煤层平均厚24.0米。煤层赋存条件属单斜构造。

2、位置:该区两个掘进工作面,为+280水平(14061-1采煤工作面的接续工作面。拉门点在278三台皮带运输巷中部靠近机电硐室位置,运输顺槽布置在6-8煤层底板,沿走向向北按17°水平掘进;回风顺槽在6-8煤层底板,与运输顺槽同向掘进,掘至适合位置而后拉开切眼。采煤工作面形成后,运输顺槽长120米,回风顺槽长120米,切眼长30米,该工作面面,3600平方米。 3、岩性:掘进工作面煤层倾角29°,煤层平均厚度2.0米。煤层顶板、底板岩性主要为砂岩、炭质岩及灰色页岩,属软——半坚硬岩类。通常条件下有一定的页岩,厚1——3米节理较发育,遇水易软化崩解。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4、涌水量:矿井正常涌水量46.2m3/h,经过净化后可做井下消防洒水及场地、道路洒水,余下水量排至地面排水沟。 5、瓦斯:2012年9月11日经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鉴定(报告编号为:内安C/WSJD12/D-0014,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并经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以内煤局字[2013]448号文件批复。 6、煤尘爆炸性:2012年10月15日由赤峰矿安检验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煤尘爆炸及自燃倾向鉴定,鉴定结论为煤尘具有爆炸性,属 Ⅱ类自燃。 二、巷道布置 工作面运输顺槽沿6-8煤层底板+270水平布置,回风顺槽沿6-8 煤层底板+270水平布置,开切眼沿煤层顶底板水平布设,其巷道长 度及支护形式如下: 序号巷道名称支护形式长度(m 1 +270运输顺槽矿用工字钢梯形支护120

轨道上山作业规程讲解

庆源煤业有限公司金河煤矿轨道上山巷作业规程 矿长: 技术负责人: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安全矿长: 编制:

2013年9月15日规程会审记录

安全措施贯彻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况 (5) 第二章、编写依据 (5) 第三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5) 第四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8) 第五章、施工工艺 (11) 第六章、生产系统 (15) 第七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24) 第九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34)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位置、相邻巷道的关系,巷道的用途、设计长度、服务年限等 本规程所施工的巷道为轨道上山,位于矿井东北方向、1240避难硐室东南侧。该巷道主要用于解决矿井设备材料运输和进风,设计长度538.78m,巷道坡度19°,服务年限30.53年,预计2013年4月30日开工。 二、施工中的特殊技术要求、需重点说明的问题 轨道上山中线必须用点X:2873740.412、Y:35449920.521和点X:2873790.651、Y:5449343.917(用激光定向)控制,以满足将来施工的需要。 三、巷道的平面图(见附图)、剖面图

第二章编写依据 一、2013年02月21日恒鼎公司规划设计部批准的《轨道上山及绞车房(修改)施工设计》。 二、《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煤矿防治水规定》 第三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的相对位置及相邻采区开采情况 一、巷道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采掘情况的影响。 轨道上山对应地面位于大坡梁子西南端,标高为+1600m~+1691m。该区域内无地表水源和重要建、构筑物,对工程建设无影响。 二、巷道与相邻煤(岩)层、相邻巷道之间的层位关系。 轨道上山布置在181上号煤层与182号煤层之间。东侧为1240避难硐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矿压观测。 三、老空区对工程的影 从调查及资料分析,该区域内无老空区,但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探测。 第二节岩(煤)层的赋存特征 一、该区域岩(煤)层走向北5度~15度西,倾向北东,倾角19度。18#煤层底板0-10.3米为灰色及浅灰色的砂质泥岩,10.3米-33.3米为灰及黑色砂岩和细砂岩,33.3米-49.3米为灰色及深灰色的页岩、砂岩。

关于掘进作业规程中巷道支护滞后距离的暂行管理规定20141016

关于掘进作业规程中巷道支护滞后距离的暂行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掘进作业规程中巷道支护滞后的距离,经讨论研究后,作如下规定,请技术员在作业规程编制中严格执行。 一、煤巷掘进工作面 1、综掘施工(有转载皮带):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30m,两肩窝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50m;帮部锚杆滞后迎头不超过8m,底脚锚杆滞后迎头不超过40m,皮带机里侧底脚锚杆必须在拉移皮带机尾前支护齐全。 2、综掘施工(无转载皮带):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20m,两肩窝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30m;帮部锚杆滞后迎头不超过8m,底脚锚杆滞后迎头不超过40m。 3、风镐掘进: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10m,两肩窝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20m;帮部锚杆滞后上台阶不超过3m。 上述情况中,顶板破碎时,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两个排距;轨道滞后迎头距离:平巷不超过100m,斜巷不超过150m;临时水沟需紧跟至皮带机尾,永久水沟滞后迎头距离:平巷不超过100m,斜巷不超过150m。采用综掘机排底施工时,排底高度大于1.5米时每循环长度不超过3m,排底高度0.8至1.5米每循环长度不超过8m,排底高度小于0.8米每循环长度不超过15m。 煤巷需喷浆巷道,平巷滞后迎头不超过80m,斜巷滞后迎头不超过120m。

二、岩巷掘进工作面 1、炮掘施工(耙矸机):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15m,两肩窝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30m;帮部锚杆滞后迎头不超过28m(60耙矸机操作手把前2米)或38m(90耙矸机操作手把前2米);水沟滞后迎头不超过100m。 2、综掘施工:参照煤巷综掘(有转载皮带及无转载皮带)。 3、台车掘进: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15m,两肩窝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30m;帮部锚杆滞后迎头不超过50m。 上述情况中,顶板破碎时,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两个排距;轨道滞后迎头距离:平巷不超过100m,斜巷不超过150m;临时水沟需紧跟至皮带机尾(或耙矸机),永久水沟滞后迎头距离:平巷不超过100m,斜巷不超过150m。采用放炮排底施工,每循环长度不超过5m。 岩巷喷浆时,初喷紧跟迎头,炮掘施工时复喷滞后耙矸机不超过10米,综掘施工时复喷滞后迎头平巷不超过80m,斜巷不超过120m;台车掘进时复喷滞后迎头不超过70m。 三、本规定自2014年11月起开始执行。 刘庄煤矿 2014年10月16日

煤矿切顶卸压沿空留巷作业规程

煤矿轨道顺槽切顶卸压自动成巷
作业规程
单 位: 队 长: 编 制: 时 间:2016 年 月 日
1

1

1

目录
二、落实意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 录 ........................................................................................................................... 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1 第二节 围岩特征及地质构造.................................................................................................1 第三节 留巷接续情况.............................................................................................................4 第四节 水文地质.....................................................................................................................4 第五节 瓦斯与煤尘.................................................................................................................5
第二章 施工工艺 .........................................................................................................5
第一节 巷道加固支护及挡矸措施.........................................................................................5 第二节 爆破预裂切缝...........................................................................................................10
第三章 爆破预裂切缝设备配置 ...............................................................................12
第四章 矿压监测 .......................................................................................................14
第五章 工程质量标准及评估统计 ...........................................................................17
第一节 工程质量标准...........................................................................................................17 第二节 机电设备管理及文明卫生管理标准.......................................................................21
第六章 劳动组织 .......................................................................................................22
第一节 劳动切缝作业方式.................................................................................................22 第二节 施工组织.................................................................................................................22 第三节 劳动组织.................................................................................................................22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 ...............................................................................................22
第一节 危险源辨识...............................................................................................................22 第二节 安全管理组织及保证...............................................................................................26 第三节 入井安全措施...........................................................................................................26 第四节 钻孔安全措施...........................................................................................................27 第五节 恒阻锚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29 第六节 锚固力试验安全措施...............................................................................................29 第七节 爆破预裂切缝安全措施...........................................................................................30 第八节 “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33 第九节 顶板支护及挡矸安全技术措施...............................................................................35 第十节 喷浆安全技术措施...................................................................................................37 第十一节 辅助运输安全技术措施.......................................................................................37 第十二节 节能环保及其他方面...........................................................................................38
第七章 避灾系统 .......................................................................................................39
第八章 规程贯彻学习和考试 ...................................................................................40
1

轨道大巷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 一、巷道名称、位置及相邻关系 该巷道为轨道大巷,是矿井的辅助运输大巷。井下位于我矿井田西南部,南北与原轨道大巷相接,西部为未开采煤层,东部为原轨道大巷。 二、巷道开口位置及用途 该巷道从轨道大巷80m处的小断面处开口,设计坐标方位角为340°03′05″。为了使行人、运料、通风更加方便及满足管路敷设等需要。 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 巷道设计长度为180m,服务年限很长。 四、巷道平面布置图(后附)。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表一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煤层特征表表二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三 煤(岩)层综合柱状图(后附)。 第三章水文地质 根据地质报告资料,15#煤层顶板为发育灰色石灰岩、K2K3K4石灰岩及5—7层中粗粒砂岩,岩层含水较弱,岩性细腻质密,具有良好的隔水性。因此,掘进过程中除局部出现淋水外,各含水层对巷道施工影响不大。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本掘进工作面位于井田西南部,属770m水平。掘进长度180m,巷道均为半圆

拱断面。轨道大巷净宽为3.8m,净高为3.1m,巷道沿半煤岩巷掘进,坡度为0~2°。 巷道交岔点施工图(后附)。 第二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 其断面形状为半圆拱形。 巷道断面:S毛=12.9㎡, S净=8.72㎡。 巷道断面图(后附)。 二、支护方式 该巷道先采用锚网梁联合进行支护,然后滞后15至20米用料石砌碹进行二次支护。 (一)锚网梁联合支护 锚网梁联合支护平面图(后附) (二)料石砌碹支护 1、该巷道使用料石砌碹进行永久支护。支护平面图(后附) 2、交岔点支护图(后附) (三)料石砌碹支护要求 1、该巷道在交岔点补打锚索,并进行双层料石砌碹支护,在顶板破碎段进行双层料石砌碹支护,其余地段进行单层料石砌碹,。 2、砌碹时先在模板上铺一层沙灰。 第三节支护工艺 一、支护材料

综采工作面300米老巷内维护方案

110103综采工作面老巷及维护 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110103工作面及老巷情况: 现110103工作面已回采至510米,因工作面自470米处往外老巷较多,根据地测科提供的实测图纸,分别与工作面正、斜交的老巷有13条,分别在回风顺槽距北翼轨道巷口57米、133米、140米、160米、180米、200米、257米、288米、290米、309米、333米、361米、471米段,根据掘进期间的揭露情况,所有老巷情况大致相同,巷宽2.8米,巷高2.2米,巷道上方留有1米左右的顶煤,老巷走向不规则;部分老巷内存在积水及顶板冒落的情况,需提前启封老巷,对老巷内的顶板进行维护,保证我矿的采掘衔接及工作面顺利通过老巷,具体内容如下: 二、工作面维护方案: 1、工作面停产后,将工作面所有支架全部拉至煤帮,保证支架前没有空顶情况,并且每班安排专人对工作面及超前支护进行不少于3次的维护、补液。 2、当工作面顶板压力大出现切顶现象、支架压力显现急剧增大、两顺槽超前顶板出现破碎等压力剧增现象时,工作面需采取泄压推进的方式保证工作面安全。 三、老巷内维护方案: 1、老巷启封密闭排放瓦斯必须严格按照通风科制定的启封密闭措施进行施工。 2、老巷内采用木点柱及木垛联合支护,老巷维护自工作面向北翼轨道巷依次进行,逐条进行启封、维护,维护好一条后,

需对该条老巷重新进行密闭,再启封下一条老巷进行维护作业。 3、启封密闭后,首先观察老巷内情况,如存在积水时,并且积水在巷口时,需先进行排水作业,如积水不在巷口,需先进行支护,直至支护到积水处再进行排水,老巷内没有积水时,直接进行维护作业。 4、提前将支设材料全部运输到位,先支设靠工作面侧的老巷,点柱支设从老巷口向老巷内侧进行,点柱支设排距1米,柱距1.8米,每排支设两根点柱,点柱采用φ10cm的圆木根据现场实际高度截取,点柱上方使用木托板带帽,所有点柱必须使用木楔背实。 5、点柱全部支设到位后,由里向外支设木垛,巷道内超宽段及交叉口需进行木垛支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设木垛支护,木垛必须使用木楔进行背实,保证木垛支护接顶严实。 6、根据掘进期间揭露情况看,老巷内局部地段顶煤及片帮煤有冒落、垮落堵塞现象,为保证行人畅通及运输物料,对老巷内冒落的煤渣进行清理,使用洋镐人工清理,保证行人通道高度不低于1.5米。清理的煤渣均摊至前后段巷道内。 7、每一条老巷维护结束后,需对维护后的老巷进行重新密闭,防止人员误入。 8、回采过空巷期间,加强现场管理,每班安排专人对工作面的煤壁、顶板情况及所有与老巷贯通地点的三角区域顶板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及处理。 四、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南回风大巷巷掘进作业规程

编号:WLSMK-ZYGS-2013-7-30 五轮山煤矿 南翼回风大巷作业规程 工程名称:南翼回风大巷 施工单位:中宇公司 编制人:邓家锋 审核人:魏为余 区长:邓炜 交接日期:2013年7月30日

南翼回风大巷作业规程报审表 工程名称: 南翼回风大巷作业规程 致:北京合力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五轮山监理部 我方已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完成了南翼回风大巷作业规程的编制,并经我工区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现报给贵监理部,请予以审批。 附件: 南翼回风大巷作业规程 施工单位(章) 负责人葛广义 日期 2013.3.10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认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和执行该作业规程,在遇到断层、瓦斯异常、滴水等情况和揭煤前,必须补充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揭煤安全技术措施报矿安监、工程、通防、调度及监理审批。 专业监理工程师陈万福 日期 2013.3.10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同意实施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张耀斌 日期 2013.3.10

会审意见: 1、严格按作业规程执行; 2、加强掘进过程局部通风管理,每日区队对“三专”、“两闭锁”进行 检查并有记录台账; 3、揭煤或遇地质构造时另编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4、加强前探钻孔施工、分析汇报制度与瓦斯地质管理工作; 5、加强放炮组织管理,严格撤人、警戒站岗; 6、迎头放炮使用硬质或骨架风筒; 7、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质长探,探清掘进范围内煤层层位,并且留足消 突措施超前距(不小于2m),进行揭煤准备。

会审人员签字: 施工单位:葛广义 2013年3月10日 工程部:耿成胜 2013年3月10日 安监部:张刚 2013年3月10日 机电部:陈龙珣 2013年3月10日 通防部:裴佰林 2013年3月10日 地测部:于建泓 2013年3月10日 调度室:丁海涛(代)2013年3月10日 总工程师:邰志清 2013年3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