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美国肉牛养殖业现状分析(图)
2017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j : ,I … 肉 牛 产 区继 续 减 少 , 但 规 模 场 户有 所 增 加 :吉 头 数 ¨ 槛 影 响 门 槛 下 更需 养 牛 敛 富 的 牛 养 殖 者 的 f j ! 橄 林 竹 之 外 的 东 北 产 稳 f } l 略 降 ,两 部 和南 部 两 产 稳 中 性 ,这 二 者 合 力影 响 ' l , 能 繁 牛 整体 仃 艟的增 加 “ 粮 改饲 ”伞 铢青 贮玉 米补 贴政 策在 3 3 个} J { = 点 县实施 . 有升 f 1 . 导 入 r进 口坶 牛 的 大 部 分 . .存 育肥 牛 出 栏 造 ,
肉 产 、 I 、特 别 是 对 牛 扩 群 增 城 的 扶 持 力 度 。坶 牛 的 部 放 牧 与 南 部 常 绿 和 放牧 的低 饲 料 成小 以 及 “ 养l 牛扶 贫”
“ 小 群 体 、大 规 模 ”农 , 养殖 仍 是 产 业基 础 的 主体 .且 母 是其 牛 牛 源 紧缺 态 势 尚 术得 到 明 显缓 解 ,l l r 商 业 资 本 向包 括 母
肥 拦 技 术 ,促 进 了牦 牛产 、 的规模 化 、『 } 场 化进 程 、
是牦 牛 肉的 二 } = 要 乍 产 j 供 给模 式 . .肉牛 产业 继 续 呈 脱高 价 进 了 产 、 链 的延 伸 地 斤 牛 种 “ 以月 J 代 保 ” 的差 化 个 r 格 、高成 小 和低收 益 的 “ 两 高一 低 ”产业 特 征 。
部产 : 的后发优 势叫 { i l J _ , 与育 肥 牛 产 能 力和 牛 肉 销 售 业继 续 进 口低 价牛 肉缓 解 产能 过 剩 爪 力 产 、 链 和价 仇 链 能 力较 为 l , [ 眦 的 小 化 、灵 巧 化 、差 异 化 、功 能 化 屠 审 的延 伸 与捉 质增 效将 成 为 主流指 导思恕
肉牛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开展现状1.我国肉牛生产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开展速度,实现了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业生产大国。
其中,肉牛业也有很大开展,牛出栏量和牛肉产量保持逐年增长势头。
1980年,我国牛出栏量为332.2万头,产量仅26.9万吨;某某年,牛出栏5602.9万头,牛肉产量到达750万吨,分别是1980年的16.9倍和27.9倍。
某某年,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的11%,位于美国和巴西之后,名列世界第三位。
3.我国肉牛业的特点。
肉牛产区分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牛肉生产中心逐步由传统牧区转向广阔农区。
到某某年,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5大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80年的44%下降到13%。
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4省牛肉产量,由占全国的9.7%上升到47.3%;东北三省牛肉产量比重,由11%上升到15.7%。
从而形成了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
牛肉质量。
目前,我国牛肉生产主要依靠黄牛,改进肉牛的覆盖率仅为18%,来自奶畜的牛肉不到3%。
中国黄牛虽然有如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等诸多品种,且肉有清香之特色,但普遍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肌肉纤维粗,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难度很大。
我国高档牛肉的比重缺乏5%,高档牛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我国肉牛业的突出弱点。
肉牛饲养方式。
以往我国牧区主要采用草原放牧饲养牛,几乎不用精饲料进行育肥。
近年来,农区普遍采用秸秆、人工牧草和精饲料作为牛的主要饲料。
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并缓解了肉牛对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在一些农区特别是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肉牛的饲养规模逐步扩大。
不仅小农产的饲养数量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批肉牛饲养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并且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
生产本钱与效益。
我国牛肉平均社会净收益为1.22元,即生产每千克牛肉将获得1.22元的利润。
美国肉牛产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肉牛产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美国肉牛产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推进,中国市场逐渐与世界市场相连接,国内行业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挑战。
美国作为世界领先的牛肉生产国,具备先进水平的肉牛养殖技术与牛肉生产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牛养殖与生产不断发展升级,但仍存在生产成本较高,产业化经营能力不足等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美国肉牛养殖、生产以及销售各环节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美国牛肉行业发展在基础母牛培养、生产技术应用以及生产专业化、提供完整的服务体系、不同品种的肉牛分级认证、节约饲喂成本以及提升生产效益等方面的具体技术和先进经验,并针对中国牛肉生产存在的行业问题,给出了有效建议,提升母牛的喂养技术;做好成本节约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加强中国肉牛分级体系建设,保障牛肉品质;创新草畜共同发展的生长模式,促进资源的利用;推动产业升级,健全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国肉牛行业的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关键词:美国牛肉;产业发展;牛肉产业引言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发展道路的大环境下,各国的牛肉贸易逐步走向开放,美国作为牛肉的重要生产国,开始向中国市场拓展销路,中国市场在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后,所面临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而且,中国市场上的牛肉价格普遍较高,国内牛肉竞争能力明显不足,促进中国牛肉的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的牛肉生产国,牛肉行业经历了由传统农牧生产到牛肉生产产业链的重要转变,牛肉的种类、饲养水平以及生产品质、生产能力都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近些年对美国牛肉行业的研究逐渐增多,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杨春等人认为,在美国牛肉大量流入中国市场后,在短期内能给中国牛肉市场的价格造成影响的几率不大;刘强林等人在研究中分析了美国牛肉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现状,主要论述了美国牛肉的完整生产体系以及防疫系统,针对生产成本只能爱、牛畜存栏数量减少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做出分析研究;研究学者王峰等人对当前美国牛肉的长也花、规模化生产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美国发展牛肉行业过程中的可取经验;刘学洪认为美国食品行业中,牛肉加工工业是较为突出的产业,生产销售形成了完善的体系流程;学者赵文等人明确了美国牛肉行业的整体发展概况,并针对国内牛肉行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给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展产业化经营,加强生产人才的重点培养等有效方式和举措。
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国内肉牛生产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肉牛养殖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中国肉牛养殖行业已经形成了以黄牛、夏洛莱牛、安格斯牛等为主的品种体系。
同时,肉牛养殖区域也逐渐从传统的东北、西北地区扩展到了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
1. 养殖规模扩大: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和政策的扶持,中国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大型肉牛养殖场逐渐崛起,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2. 种畜结构优化:传统的肉牛品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外国肉牛品种,如夏洛莱牛、安格斯牛等,使我国肉牛种畜结构逐渐优化。
3. 饲养技术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肉牛养殖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现代化的养殖设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方等,使得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都得到了提高。
二、国外肉牛生产现状1. 美国: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牛生产国之一,其以安格斯、赛尔达和黑安格斯等品种为主。
美国肉牛养殖业以大型养殖场为主,养殖效益较高。
2. 巴西: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牛出口国之一,其肉牛养殖业以草饲为主。
巴西的肉牛养殖业在土地资源丰富的条件下,养殖规模和出口量都居于世界前列。
3.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肉牛养殖的重要国家,其以赛尔达、安格斯和夏洛莱等品种为主。
澳大利亚的肉牛养殖业在科学管理和饲养技术方面拥有较高水平。
三、国内外肉牛生产发展趋势1. 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人们对肉类需求的不断增长,肉牛养殖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在中国,肉牛养殖业将逐渐从传统的农村向城市周边地区发展。
2. 种畜结构优化:引进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优化国内种畜结构,提高养殖效益和肉质品质。
同时,加强本土肉牛品种的改良和培育,提高适应性和产肉性能。
3.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营养配方等方面的科技研究和应用,提高养殖效益和肉牛品质。
4. 环境友好型养殖:注重环保和动物福利,推动肉牛养殖向生态友好型发展。
美国畜牧行业报告

美国畜牧行业报告美国畜牧行业是全球最大的畜牧业之一,拥有庞大的牛、猪、羊和禽类养殖规模。
畜牧业对美国经济和食品供应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美国畜牧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分析。
一、现状。
1. 牛肉产业。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牛肉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肉牛养殖规模。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肉牛存栏数量约为9400万头,占全球肉牛存栏数量的20%左右。
美国的肉牛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如得克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和堪萨斯州等。
此外,美国的肉牛品种也非常丰富,包括安格斯牛、赛福尔牛和黑白花牛等。
2. 猪肉产业。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生猪养殖规模。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生猪存栏数量约为7300万头,占全球生猪存栏数量的15%左右。
美国的生猪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如爱荷华州、明尼苏达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等。
此外,美国的生猪品种也非常丰富,包括约克夏猪、杜罗克猪和长白猪等。
3. 羊肉产业。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羊肉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绵羊养殖规模。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绵羊存栏数量约为5500万头,占全球绵羊存栏数量的10%左右。
美国的绵羊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和科罗拉多州等。
此外,美国的绵羊品种也非常丰富,包括多利诺绵羊、美国黑绵羊和新西兰绵羊等。
4. 禽肉产业。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禽肉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禽类养殖规模。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禽类存栏数量约为1.2亿只,占全球禽类存栏数量的25%左右。
美国的禽类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如乔治亚州、阿肯色州和阿拉巴马州等。
此外,美国的禽类品种也非常丰富,包括肉鸡、肉鸭和火鸡等。
二、发展趋势。
1. 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美国畜牧业也在不断引入先进的科技设备和管理方法,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美国畜牧业已经开始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基因编辑等技术,以提高畜牧业的养殖效率和产品品质。
2. 环保意识。
美国生长和肥育肉牛生产体系的介绍

2017年第11期在美国肉牛生产体系随地理位置的不同有所差异,大多数犊牛断奶后可直接进入肥育场,也可进入架子牛饲养场(生长阶段)。
带犊母牛饲养企业开始倾向于自己饲喂犊牛,直至屠宰。
本文重点介绍美国生长和肥育肉牛的集约饲养体系和粗放饲养体系。
在集约饲养体系中,犊牛断奶后被直接送入围栏肥育场肥育;而在粗放饲养体系中,断奶犊牛将进行不定时间的放牧,然后在肥育场中用肥育饲粮肥育。
1集约化饲养体系与自由采食粗饲料类型饲粮的方式相比,饲喂谷物类型饲粮除了其具有的廉价和能量来源可使增重成本降低的明显优势外,还具有减少粪便排出量的优点。
与粗饲料饲粮相比,饲喂精饲料具有与之相关的混合和处理设备及其维护成本均比较低的特点。
集约化饲养体系的另一个优点是,集约化饲养犊牛的生产效率通常高于粗放饲养体系下的生产效率。
然而,与在肥育前有一段时间粗放饲养的肉牛相比,集约化饲养的肉牛可以沉积更多的脂肪,并且在肥育结束的体重也较轻。
因此,集约化饲养的最大局限性是某些类型肉牛(例如小体型品种)的胴体重可能较轻。
与之相反,大体型肉牛经过集约化饲养,可以为肉品加工业提供体重在合适范围的胴体。
对肉牛饲养企业来说,限制性或程序化饲养体系是一个替代典型集约化饲养体系中自由采食肥育饲粮的备选方案,即给肥育牛饲喂高精料饲粮,以获取一个特定的或按程序化设定的增重速度。
通过限制性饲喂全精料饲粮,使肉牛的增重速度控制在与饲喂玉米青贮基础饲粮时的增重速度相近。
由于限制性饲喂时饲料消化率的提高,因而显著提高了肉牛在生长阶段的饲料转化效率。
此外,在生长阶段限制性饲喂全精料饲粮对肥育性能没有不利影响;然而,在生长和肥育阶段全都饲喂高精料饲粮,将会增加肝脓肿的发病率。
限制性或程序化饲养体系可以使饲喂动物的饲粮粗饲料水平降低,因此它既具备了集约化饲养体系的优点,同时其肉牛的生产性能也与典型的生长牛或架子牛饲养方案中的生产性能相接近。
对限制性或程序化饲养体系的最佳精料水平还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新墨西哥州的一项研究考察了在限制性饲喂生长牛时饲粮精料比例对肥育阶段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
牛养殖牧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牛养殖牧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English: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attle Farming Industry MarketThe cattle farming industry is a crucial sector of the agriculture industry. It involves the breeding, raising, and selling of cattle for various purposes such as meat, milk, and leather. In recent years, the cattle farming industry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changes in consumer preferen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attle farming industry market.Current Status:The global cattle farming industry is valued at around 1.5 trillion, with the beef industry accounting for the majorityof the market share. The top producers of beef include the United States, Brazil, China, and Argentina. In the dairy industry, the top producers of milk include India,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demand for beef and dairy products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in the coming years, driven by population growth and rising incom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facing the cattle farming industry i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attle farming. Cattle farming i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deforesta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As a resul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attle farming practices. This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s such as precision farming, which involves the use of sensors and data analytics to optimize farming practices.Another challenge facing the cattle farming industry is the increasing competition from alternative protein sources such as plant-based meat and lab-grown meat. These alternative protein sourc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among consumers who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animal welfar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meat production.Future Trends:The future of the cattle farming industry will be shap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changes in consumer preferen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Some of the key trends that are expected to shape the industry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include:1. Increased adoption of precision farming technologies to optimize farming practices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2.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at and dairy products that cater to changing consumer preferences such as plant-based meat and dairy alternatives.3. The adoption of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arming practices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4.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industry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reduce costs.5. The increasing role of technology in the entire value chain of the cattle farming industry, from breeding to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Conclusion:The cattle farming industry is a crucial sector of the agriculture industry that is fac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 industry needs to adopt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arming practices while also catering to changing consumer preferenc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e future of the industry will be shaped by the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s that optimize farming practices,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increase efficiency.中文:牛养殖牧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牛养殖牧场行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肉牛产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肉牛产业深度分析报告目录1. 国内牛肉消费持续增长,未来需求上升潜力巨大 (5)1.1国内牛肉消费量稳步增长,提升空间较大 (5)1.2消费升级是牛肉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 (5)1.3牛肉未来消费预测:具备弹性空间,增长大势所趋 (7)2. 供给端:国内不足,进口来补 (8)2.1国内牛肉供应现状及特点 (8)2.2 国内肉牛产业链:规模化程度待提高,成本居高不下 (11)2.2.1上游:肉牛养殖周期长,规模化程度低 (12)2.2.2中游:屠宰开工率低,牛源争抢激烈 (18)2.2.3下游:从西部到东部流通,商超销售为主 (20)3.牛肉价格形成机制分析以及价格前瞻 (21)3.1 牛肉价格分析:季节性明显,需求是价格上涨动力 (21)3.2 牛肉价格预测:整体稳中趋降,餐饮分级定价 (25)4.大行业,小公司,行业有望诞生整合者 (26)4.1 国内养殖、屠宰均很分散,整合空间大 (26)4.2 国内资源有限,需要掌握国际资源(如澳洲) (27)4.3 然而,国内肉牛产业不可能完全依赖于海外 (31)4.4 成功的模式:内外结合,注重RCCB四大要素 (32)5.上市公司肉牛产业布局纵览 (35)5.1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投资肉牛产业 (35)5.2 天山生物:最大的野心,最大的弹性 (36)5.3 得利斯:并购标的质量可靠,关注后续渠道、品牌建设 (38)图表目录图1:2000-2014年国内牛肉消费量持续增长 (5)图2:国内人均牛肉消费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5)图3:牛肉消费主要影响因素 (6)图4:2000-2014年国内牛肉消费量持续增长 (6)图5:牛肉消费在肉类整体中占比大幅提升 (6)图6:牛肉消费主要影响因素 (7)图7:国内需求主要由国产牛肉满足,走私占1/3 (9)图8:我国牛肉产量稳步上升,年复合增长2%左右 (9)图9:国内牛肉产量地域性显著,“中北四省”是牛肉生产主要地区 (9)图10:进口牛肉价格远低于国产牛肉价格 (10)图11:中国牛肉进口量快速上升 (10)图12:澳大利亚、乌拉圭是进口牛肉主要来源 (10)图13:2014年我国牛肉进口数量(分国家) (10)图14:牛肉走私主要路径 (11)图15:国内肉牛产业链一览 (11)图16:肉牛产业链毛利呈“两头高、中间低” (12)图17:我国肉牛存栏量增长较慢 (13)图18:肉牛饲养周期长 (13)图19:谷饲牛肉和草饲牛肉图示 (15)图20:我国肉牛养殖以小规模散养为主 (15)图21:规模化养殖场数量上升,但整体规模化率仍较低 (15)图22:肉牛散养总成本不断上升 (17)图23:肉牛养殖成本构成,仔畜费用占比最大 (17)图24:肉牛养殖毛利率快速上升 (17)图25:四大肉牛优势产区大型肉牛屠宰龙头企业数量 (19)图26:中原产区肉牛屠宰数量占比最高 (20)图27:大型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 (20)图28:我国牛肉价格发展变化三阶段 (21)图29:第一阶段(2009.01-2011.12)牛肉价格变化 (22)图30:第二阶段(2012.01-2013.12)牛肉价格变化 (22)图31:牛肉消费快速增长,供需缺口加大 (23)图32:人均收入大幅增长是牛肉消费上升主因 (23)图33:牛肉消费增长爆发,其他肉类消费增长放缓 (23)图34:第三阶段(2013.08-2015.12)牛肉价格变化 (24)图35:国内牛肉产量增长趋缓 (26)图36:肉牛补栏量持续下降 (26)图37:澳大利亚活牛出口量世界第一 (29)图38:澳大利亚牛肉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29)图39:澳大利亚牛肉产量来自于东南三州 (29)图40:澳大利亚头牛育肥规模化程度高 (30)图41:澳大利亚育肥场规模越大存栏利用率越高 (30)图42:澳大利亚肉牛产业发展壮大原因 (31)图43:我国牛肉产量上升主要由出栏量增长引起 (33)图44:出栏率提升引发我国牛存栏量下降 (33)图45:我国肉牛供应端存在的问题 (34)图46: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进军肉牛产业或在肉牛产业加速布局的情况 (35)图47: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进军肉牛产业或在肉牛产业加速布局的情况 (35)表1:未来牛肉消费增长空间预测 (8)表2:我国肉牛主要养殖品种 (13)表3:我国肉牛主要养殖方式 (16)表4:我国肉牛屠宰与加工形式比较 (18)表5:屠宰加工肉牛产品 (20)表6:中国主要肉牛养殖、加工企业市场份额极低 (27)表7:2013年中国牛肉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税率 (28)表8:部分上市与非公司模式比较分析 (36)1. 国内牛肉消费持续增长,未来需求上升潜力巨大牛肉营养价值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美国肉牛养殖业现状分析(图)
2017年08月07日 14:48字号:T|T
美国牛肉产量一直保持在1 100 万t以上,是世界牛肉产量最大的国家。
美国每年屠宰肉牛接近4000万头,除本国饲养的肉牛外,还有10%左右的肉牛来自墨西哥。
美国有8 大企业控制着90%的屠宰量,其中75%的牛由最主要的4 家企业加工,并制成高端产品。
出口产品主要以高端产品和内脏为主。
另有10%的牛由小型屠宰场加工,为方圆100 km 内的当地客户提供新鲜牛肉。
美国的农业部和食品监督部门制定有非常严格而详细的卫生监控制度和程序,所以无论是大型还是小型屠宰场都有专门的检验员对照检验规章进行检查。
大型的屠宰场一般都有可追溯系统,小型屠宰场则依靠养殖户的诚信。
2012-2016年美国肉牛养殖业现状(千头)
资料来源:USDA
正是由于完善的肉牛生产体系的支撑,美国肉牛业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因此,只有在现代化生产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建立起这样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生产体系。
美国牛肉以其安全、健康、质量稳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确保肉牛品质,美国政府还采取了诸多严格的管理措施。
虽然美国肉牛生产过程中也会使用激素和抗生素,但是他们却制定有非常详细的用药制度和药残检测程序,另外还有非常严厉的处罚手段。
诚信是美国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肉牛养
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不仅是靠兽医监督,更重要的是靠养殖者的诚信和自我保护。
每一个肉牛从业者都以维护好产业的声誉为己任,并采取各种方法宣传肉牛产业的优势,提升产业地位,以损害产业利益为耻,因此,他们一直恪守着质量至上的发展理念,这也是美国肉牛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和道德制约。
美国肉牛业在短短300 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游牧的兴旺到生态退化后的萎缩,从转变生产方式到重新确立“肉牛帝国”地位的波折。
但是,美国自20 世纪初确立了现代肉牛业的基础后,就一直引领着世界肉牛业的发展,其完善的生产体系和管理制度、民众的喜好与热爱程度、牛仔精神和牛仔文化都是美国肉牛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及产业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