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论坛(重要)
扶阳论坛:思路与方法(李可)

思路与方法(李可)(2008年3月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
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
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
“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2007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
”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表明医学的出路,不在西方而在东方!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脱出困境。
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臂之力。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
古中医认识人与宇宙的立足点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体观”。
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身是一个小宇宙。
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气所生,并与天地大气在千变万化中和谐一致。
这是中华文化第一经典《易经》的观点,《易经》是母典,是论道之书,是后世人诸子百家一切发明创造的源头。
医学领域,先贤以易道论医,产生了《内经》,东汉张仲景集易医之大成,经过多次与大型瘟疫的斗争实践,产生了《伤寒杂病论》。
至此,奠定了古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临床实施要则。
在世界的东方,中华先贤首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完整结合的医中经典,较之现代西医早了一千六百年。
由于张仲景的不朽功绩,后世尊他为医圣。
我遵循这条古中医学的路子,实践探索52年。
深深体会:六经辨证的一整套理法方药,可以囊括百病,从重危急症到一切外感急性传染病,内伤杂病,以及现代罕见疾病谱中的奇难大症,都可以从中吸取智慧,找到解决的办法。
因此,她又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由于古中医学的传承在一千八百年间发生多次的断层,因而这份宝贵的遗产,连同古中医传统,濒临灭绝境地。
扶阳论坛(重要)

扶阳论坛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卢崇汉)授课提纲:1、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扶阳理论的思想基础)2、目前影响人体阳气的各种因素(运用扶阳理论的客观条件)3、扶阳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法4、从姜桂附的临床应用进一步看扶阳理论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病在三阴,统于太阴李可代谢病,如:Ⅱ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脂类代谢异常)、痛风(嘌呤代谢异常)、高血压(水、电解质代谢异常)。
由于病因和发病机理有一致性和内在联系性,中西医都能以一类疾病来探讨。
1、Ⅱ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过食肥甘,嗜食生冷。
失治误治。
房事不节。
2、治疗大法龙雷之火上炎时,急则敛固。
若有消渴,觉脐下有气上冲、心慌、汗出(气上撞心)食纳不香(饥而不欲食),厥阴主证悉见,则用乌梅丸;若尺脉见浮,腰困等阳火不藏可合用封髓丹。
少阴、厥阴证不显,中焦脾胃症见,或患者无甚明显症状而有血糖高者,附子理中汤加味。
3、注意凡误服寒凉滋阴苦寒泻火者,先以大剂理中汤救药误,也即救胃气,一切虚损大症首要保胃气(中气)。
肾气既伤,元气欲脱,救阳为先,破格救心汤。
服药期间杜绝房事。
(切记)服药期间,大多数患者出现排气排便多,且味大,虽未用“兰”但可除“陈气”,符合内经的思路。
4、高脂血症理同Ⅱ型糖尿病,用加味附子理中汤,一周即下降,较之糖尿病易治。
痛风:疼痛剧烈可用加味乌头煎,缓解继用附子理中、真武辈,有虚象明显者扶正即可止痛。
论肿瘤的治疗思路李可一、病因总括1、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2、寒湿为患,十占八九。
3、情志内伤。
二、治疗方法1、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固护胃气为第一要着。
2、温阳散寒是基本治疗思路:四逆汤、附桂理中汤、真武汤、麻黄细辛附子汤是基础方。
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半为主方。
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半为主方.肾、膀胱、脑部肿瘤用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八味地黄汤为主,间用理中汤。
子宫卵巢肿瘤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紫石英、吴茱萸常用。
第四届扶阳论坛卢崇汉老师演讲内容(转)

第四届扶阳论坛卢崇汉老师演讲内容(转)卢崇汉老师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讲稿(主持人:)今天邀请刘力红博士主持会议,卢崇汉老师做特别演讲,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
刘力红: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前辈,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卢师大家都很熟悉了,开幕式时,孙主任介绍了“扶阳学派”的渊源,下午呢,我们也会详细的来谈这个问题。
那么,这样一个珍贵的法脉呢,它诞生在清末,郑钦安,从郑钦安就到了卢师祖父卢铸之这里,实际上卢师三岁的时候就在契延这样一个珍贵的法脉,卢师实际上是同时接受他祖辈的教导和熏陶,还有父辈,他大伯父的教导和熏陶。
那么,在他十九岁时就有了“小火神”的称号。
郑钦安卢氏这样一个法脉在民间又被誉为“火神派”。
所以,实际上卢师在十九岁时就已经有了“小火神”的称号。
大家想想看,从十九岁的医龄到现在,对于“扶阳”这一脉,他做了相当大的贡献。
下午会专门谈到这个问题,现在为了节省时间,不多介绍卢师。
下午我会详细介绍卢师。
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恭请卢师给我们作报告。
卢崇汉:今天我还是用四川成都话讲,我稍微讲慢一点。
今天看到这么多同行来参加这个大会,心里面确实很高兴,这让我想起去年我受日本中医学会的邀请在日本几个城市做了几场学术讲座。
那么,来的听众,绝大多数年龄和我差不多。
还有很多年龄比我大,这让我当时很吃惊。
二零一零年,我在日本做扶阳的演讲,七十岁以上的学者占百分之五十以上。
在日本虽然是医科大学教授,是博士,但只有一个称谓,就是医师,不像国内,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治医师。
日本中医学学会连续三次到成都找我,一开始我确实不愿意去,因为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我家是受害者,1941年日本轰炸成都,我们家遭到轰炸。
所以在日本的讲座开始,我把这个事情提出来了。
我就说,我跟你们交流,我是憋了一肚子气。
日本中医学学会的医学博士和教授为什么要来参加这次医学讲座?并且很多都是日本相当有名的教授,如伊藤连先生,小高素之先生,年龄都比我大,参加讲座的日本医师从不同地方赶来。
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

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个人整理希望能帮助大家)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扶阳论坛2011 年11 月北京对扶阳学派若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主讲:卢崇汉教授时间:2011 年11 月11 日地点:北京京民大厦一层礼堂中华中医药学会孙副会长:邀请刘力红博士来为我们主持会议,邀请卢崇汉老师进行特别演讲,大家现在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出场。
(掌声……)刘力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前辈、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我很荣幸,大会派我来做卢师的会议的主持人。
卢师,大家已经应该都非常非常熟悉了,我不详细的介绍,因为,可能有个别不是太熟悉的,那么我简单地给大家报告一下:刚才在开幕式的时候,那么孙主任介绍了这样一个扶阳学派这样的一个渊源,那么在下午我也会很详细地来谈这个问题。
那么,这样一个珍贵的法脉,它诞生在清末,由郑钦安,那么郑钦安这里就到了我们这个卢师的祖父(就是卢铸之)这里,然后由卢铸之……实际上卢师在三岁的时候开始就是在亲眼这样一个珍贵的法脉,所以卢师实际上是同时接受祖辈的教导和熏陶,还有父辈就是他大伯父的这样一个教导和熏陶,从三岁开始,那么就亲眼这样一个法脉,所以那么,这样他十九岁的时候,实际上他那个时候他已经是有“小火神”这样一个,因为钦安卢氏这样一个法脉,最后就在民间又被誉为:“火神派”。
大家很清楚,所以实际上卢师在十九岁的时候已经有了“小火神”这样一个名号,那么大家想想看,从十九岁这样一个医名到现在,也就说,对扶阳这一脉,他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那么下午我会专门谈到这个问题,今天为了节省时间,那么我不再多介绍了,卢师,下午我会详细地介绍卢师,那么大家现在以热烈的掌声来恭请卢师来给我们作报告。
(掌声……)卢崇汉:今天,我还是只能够讲四川成都话,我稍微讲慢一点,今天看到啊,这么多同行来参加这个会,心里面确实很高兴。
这让我想起我去年受日本中医学会的邀请,在日本的几个城市做几场学术讲座。
那么,来得听众绝大多数都与我的年龄差不多,还有很多比我年龄大,我当时很吃惊,七十岁以上的,要占百分之五十以上,这在我们国内啊,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这是很少的。
倪海厦X年扶阳论坛演讲

倪海厦X年扶阳论坛演讲前言:经方的运用与阴阳辨症法的关系何谓阴阳辨症法?阳是热,阴是冷。
阳是神、是力。
阴是形、是体。
神形无病,则阳可畅流无阻。
阴实的诊断法则,阳不入阴一:连续又与日剧增的痛。
二:上热下寒的症状。
三:肿瘤部位有局部的热感。
第二节: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的诊断月市--一寅膀胱…■申大肠-卯肾——酉胃——辰心包一戌脾一巳三焦--亥心-- 午胆■…子小肠-…未肝——丑第三节:寸口脉的阴阳诊断法寸为阳,尺为阴。
常态女子之左(阳)脉应大于右(阴)脉;常态男子之右(阳)脉应大于左(阴)脉;此因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
以附骨之脉为阴实之真脏脉。
以一息七至以上为阴实之真脏脉。
阴实的失眠与盗汗。
阴阳决离但坐不得卧的危症。
阳气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是常态。
第二章:阴实如何形成?病情的演变由阴虚-阳虚-阴实;扶阳能够预防癌症的发生;运动与中药能够扶阳,因为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虚胜于实的观念,不足与太过,都会造成阴虚。
第三章:如何去区分经方中阴阳药物?酸苦涌泻为阴、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
第二节:以颜色区分色白为阳、色黑为阴。
桂枝与麻黄之去表实:辛甘发散之药,能去气分之实症,因为清阳发肌表,实四肢。
大黄与芒硝之去里实:是味厚之药,能去肠胃中之实症,因为浊阴走五脏。
寒无浮、热无沉:石膏色白为阳、性寒为沉,附子色口为阳、性热不沉。
如何选择去实与攻坚的药物之二咸味与阳性药的互动:能够软坚、排除肿瘤,如生附、牡蛎、石硫磺。
阳气足则无阴实与积水之患。
能入血脏之活血化瘀药物:可去血中实症,如茜草、炙鳖甲等。
活血能够去五脏积聚。
气为阳血为阴:气实血清为正常。
第五章: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第二:以躯体之恶寒、恶热为主;第三:以喜冷饮、喜热饮为主症;第五:以有汗、无汗做判定;半夜十二点太阴少阴早上六点下午六点太阳少阳中午十二点第二:急下存阴的时机为主;第三:以四肢逆冷的程度为主,手足皆冷的人最容易得到阴实。
扶阳论坛:(中医学以致用)思路与方法(李可)

扶阳论坛:(中医学以致用)思路与方法(李可)扶阳派理论思路与方法(李可)思路与方法李可)李可月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2008年3月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年月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
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
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
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
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
只见局部,“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不见整体。
” 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
只见局部,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2007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年月)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
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表明医学的出路,这是一个重大信号,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
”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表明医学的出路,不在西方而在东方!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西方而在东方!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脱出困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臂之力。
境。
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臂之力。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
李可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

我怎么样能发现呢,有一次,一个老太太,病得很厉害,她儿子和我是朋友。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他就抬回家准备后事,然后就找我去看,我一看四肢冰冷,脉搏非常微弱,血压测不到。当时开了方子,用了一两半的附子,开了三剂药!我说回去以后给他煮上吃,看情况,如果四肢冰冷全身冰冷,吃了药后温度回来,就可能就回来。结果第二天他又来找,说我妈情况很好,已经能够坐起来,已经吃了很多东西,同时自己张罗着要下地帮媳妇做点家务活。我说不对,我昨天给你开了三剂药。他当时以三副药熬在一块(一笑)。一副一两半,三副就是100多克,这就误打误撞,病人好得很快,据他儿媳告诉我,因为她急急忙忙,药熬得过火了,剩下不多一点,加了水量不够,过一会喂一匙,喂了四十多分钟,老太太眼睛睁开,药吃完了,老太太第二天就下炕了,所以药量问题是个关键问题。用药这么大剂量会不会对病人造成伤害?这个大家过虑了,这个剂量,我是从60年代初期开始做的,一直到81年7月,我们国家考古,发掘出东汉的度量衡器——权。当时发现有量液体的,量固体的,量粉末药的方法,很全面。最后经过一些学者,特别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作了系统的总结。我当时就是误打误撞,发现这个奥秘后,我就逐渐的查找历史上为什么发生断层。为什么张仲景伤寒论的方子治不了病。查来查去,从李时珍开始就是现在的小方子,几钱几分,虽然可以治好些个病,但是治不了大病。在重危急症领域起不了多少作用。(45’)
这样就有个问题,既然诸症当先解表——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治则。那么解表是不是应该用麻黄汤?这又是一个治未病的问题!因为用麻黄汤治外感,恰恰犯了见病治病的毛病,因为你不顾人的本气,现代人的本气无一不虚,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健康,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亚健康状态等等。所有的外感病全都夹有内伤。所以单纯解表,麻黄汤之类的方法不能用。外感内伤同时发病,就是伤寒论太阳少阴同病。大家都清楚,应该采取固本气,开表闭,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很虚的话可以加点人参。
第三届扶阳论坛——倪海厦演讲

第三届扶阳论坛——倪海厦演讲何谓阴阳辨症法?阳是热,阴是冷。
阳是神、是力。
阴是形、是体。
神形无病,则阳可畅流无阻。
第一章:如何将阴阳辨症法精准的应用到人体上? 阴实的诊断法则,阳不入阴第一:可以从疼痛与寒热感的表现来诊断第二:利用十二时辰脏腑气血的流注来诊断第三:可利用寸口脉的阴阳部位来做诊断第四:可利用睡眠情形来协助诊断第一: 疼痛与寒热感的表现一: 持续又与日剧增的痛。
二: 上热下寒的症状。
三: 肿瘤部位有局部的热感。
第二: 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的诊断肺----寅膀胱----申大肠—--卯肾----酉胃----辰心包----戌脾----巳三焦----亥心----午胆----子小肠----未肝----丑第三: 寸口脉的阴阳诊断法寸为阳,尺为阴。
常态女子之左(阳)脉应大於右(阴)脉,常态男子之右(阳)脉应大於左(阴)脉,此因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
以附骨之脉为阴实之真脏脉。
以一息七至以上为阴实之真脏脉。
第四:可利用睡眠情形来协助诊断阴实的失眠与盗汗。
阴阳决离但坐不得卧的危症。
阳气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是常态。
/f?ct=335675392&tn=baiduPostB rowser&sc=6918653102&z=664932911&pn=0&rn=30&lm= 0&word=%D6%D0%D2%BD#6918653102第四章:如何选择去实与攻坚的药物桂枝与麻黄之去表实,辛甘发散之药,能去气分之实症,因为清阳发肌表。
实四肢。
大黄与芒硝之去里实,是味厚之药,能去肠胃中之实症,因为浊阴走五脏。
寒无浮,热无沉,石膏色白为阳,性寒为沉,附子色白为阳,性热不沉。
如何选择去实与攻坚的药物二咸味与阳性药的互动可以软坚,消除肿瘤,如生附、牡蛎、石硫磺。
阳气足则无阴实与积水之患。
---生地加麻黄能入血脏之活血化瘀药物,可去血中实症,如茜草、炙鳖甲等。
活血可以去五脏积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阳论坛
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卢崇汉)
授课提纲:
1、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扶阳理论的思想基础)
2、目前影响人体阳气的各种因素(运用扶阳理论的客观条件)
3、扶阳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法
4、从姜桂附的临床应用进一步看扶阳理论
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病在三阴,统于太阴
李可
代谢病,如:Ⅱ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脂类代谢异常)、痛风(嘌呤代谢异常)、高血压(水、电解质代谢异常)。
由于病因和发病机理有一致性和内在联系性,中西医都能以一类疾病来探讨。
1、Ⅱ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1.1 过食肥甘,嗜食生冷。
1.2 失治误治。
1.3 房事不节。
2、治疗大法
2.1 龙雷之火上炎时,急则敛固。
2.2 若有消渴,觉脐下有气上冲、心慌、汗出(气上撞心)食纳不香(饥而不欲食),厥阴主证悉见,则用乌梅丸;若尺脉见浮,腰困等阳火不藏可合用封髓丹。
2.3 少阴、厥阴证不显,中焦脾胃症见,或患者无甚明显症状而有血糖高者,附子理中汤加味。
3、注意
3.1 凡误服寒凉滋阴苦寒泻火者,先以大剂理中汤救药误,也即救胃气,一切虚损大症首要保胃气(中气)。
3.2 肾气既伤,元气欲脱,救阳为先,破格救心汤。
服药期间杜绝房事。
(切记)
3.3 服药期间,大多数患者出现排气排便多,且味大,虽未用“兰”但可除“陈气”,符合内经的思路。
4、高脂血症
理同Ⅱ型糖尿病,用加味附子理中汤,一周即下降,较之糖尿病易治。
痛风:疼痛剧烈可用加味乌头煎,缓解继用附子理中、真武辈,有虚象明显者扶正即可止痛。
论肿瘤的治疗思路
李可
一、病因总括
1、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2、寒湿为患,十占八九。
3、情志内伤。
二、治疗方法
1、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固护胃气为第一要着。
2、温阳散寒是基本治疗思路:四逆汤、附桂理中汤、真武汤、麻黄细辛附子汤是基础方。
2.1 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半为主方。
2.2 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半为主方.
2.3 肾、膀胱、脑部肿瘤用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八味地黄汤为主,间用理中汤。
2.4 子宫卵巢肿瘤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紫石英、吴茱萸常用。
2.5 高烧不退或长期低烧。
多为本寒标热,治疗应以四逆、理中辈、当归四逆、麻附细为主。
2.6 有形癥积,削之,磨之,鼓之,荡之,持之以恒。
主方加海藻甘草汤。
2.7 少阴阳衰,危在旦夕,救阳为急,大破格;重症痼疾,多为元阳衰微。
2.8 寒伏极深,麻附细托里透解于外,使邪有出路。
3、攻下之法不可偏废
3.1 阳明之降是人体最大的降机。
3.2 阳明是排出毒物的最主要通道。
3.3 当以温下为宜。
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思路
李可
1、本气先虚
“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
”
人体营卫气血的生成及正常的运行依赖于中焦。
六淫之邪伤人的基础,是脾胃虚弱。
脾胃不虚,则邪不能侵,邪侵亦不能潜伏。
在临证过程中发现,免疫病患者在发病前、发病中其中焦失运是必备的条件。
2、伏邪存焉
关于伏邪的理论最早肇端于《内经》。
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通过我们的临证发现“伏邪”的确是许多疑难大症的发病机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尤占主要位置。
3、伏邪既存,正气必攻
人有一息尚存,正气必然去破邪,毕竟正与邪不两立。
正气足时有类表证的祛邪表现;因正气虚不能一鼓作气而驱邪外出时,正气消耗后,偃旗息鼓,伏邪继续隐匿。
免疫系统疾病在春季加重,恰是人体借天地生发之大势,驱邪外散的表现。
4、正气攻邪,必伤正气
正邪相争阶段,如果仅见邪实,专事破邪,或恣用寒凉以减症状,加上伏邪一刻不停地消耗正气,很易使元气空乏,造成元阳浮越的危候。
5、总结
5.1 难症痼疾,师法仲景。
5.2 免疫系统疾病有时会出现热象。
观其脉证辨识阳虚
吴荣祖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中医学以阴阳这一古朴的哲学思想,结合五行学说,构建了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论述,从而形成中医药学的理论核心和基础,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防病治病及养生保健。
正出于此,历代医家临证首推阴阳辨证观,尊崇“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自中医临床第一部专著《伤寒杂病论》辨识三阴三阳的传变规律及应证治疗开始,医书汗牛充栋,不离此矣。
温阳扶正大法,是后世医家临床研究的结晶,其为中医八法之一,其强调了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之原则,从人体生理全过程的阳气易损性到疾病过程中温阳固本的重要性为核心,倡导温阳扶正大法,历代均有成就显著之医学大家,其理论的创新发挥及临证组方用药至今乃为不少学者推崇,为此也铸就了一代代学术观点鲜明,争鸣执著,勇于实践,疗效颇丰的医家,客观上也展现了中医学术论坛百花齐放、学派林立、令人赏心悦目之发展景象。
为什么温阳扶正大家能在临床辨治中有超常敏锐的辨识阳虚审证类之眼目,于他人之前采用温阳法施于临床,并在温阳主药附子的应用上独具心得,且在临证危急重证中屡屡取效,这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
笔者从学习继承温阳派(火神派)学术理论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浅体会,供同道参考。
此次讲座拟题《观其脉证辨识阳虚》,从四个方面作一介绍。
1、阳虚证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中医注重临证诊治的个体化表象,从某种意
义上讲更重视患者的个体证象的研究,也就是强调特殊规律的辨识,辨识阳虚亦不离于此。
2、隐潜性阳虚及其应对。
所谓“上工治其萌芽”者,即在疾病产生初始阶段
就进行有效干预,每能事半功倍,防患于未然。
隐潜”二字正是此意。
3、阳虚与寒象的互应。
《内经》指出“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
阳虚之体,
必有寒象之征,阳虚为本,邪气为标。
风、湿、饮、痰、气、血、瘀、水、聚积、征瘕均可寒化,其根为阳虚也。
4、关注临证阳虚证及其治法种种。
此处例举临证温阳大法的适应操作层面,笔
者把目前临床容易被忽视或识辨之处作一阐述,例举了十二个方面供同道参考。
当然,这远远不能包罗错综复杂的临证变化,也许这只算抛砖引玉之举。
仲景有一句十分精典的话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我们应尊崇这一法则以应对临床
跟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感悟
刘力红
一、初涉钦祖之学
1、涉学之因缘
2、钦祖之学的印证
阳的主导作用
六经辨证即阴阳辨证
六经提纲之殊胜:学者欲入精微,即在伤寒六经提纲病情方法上探求,不必他书上追寻。
二、入师卢门,探习就里
1、入师之因缘
2、欲穷钦祖学问底细,需探卢氏之学
①钦祖法脉之传承
②钦祖晚年之学问
3、阴阳合一之道
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
……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在阴阳之中。
①人身之阴阳何以合一
钦安曰:以脏腑分阴阳,论其末也;以一坎卦解之,推其极也。
故知阴阳合一,乃于极上合一也。
②水土合德,世界大成
③推极之法,合德之方——四逆汤
④四逆解:既曰推极之法,既曰合德之方,则必阴阳兼顾也。
四逆乃于坎上立法。
四逆乃于极上,亦乃于先天上和合阴阳,而非于后天脏腑气血上和合阴阳。
仲景立四逆,究竟是专为救这点元气说法。
这点元气来自先天乾元,乾分一气落于坤宫,化而为水也。
附子辛热,直补坎中真阳;干姜辛温而散,其所用者,盖以群阴阻塞,附子亦不能直入根蒂也,故以干姜涤荡阴邪,迎阳归舍;甘草禀坤土之气,阳气归舍,得土覆之,则真火伏藏,命根永固。
如此则真龙复归,阴阳复现和合之象,坎气乃全,阴阳于此合一也。
4、四逆法
①纳下之法
迎阳归舍
收藏之道
阳行阴令—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②收功之法
生命可持续之根本
归根大法:《老子·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建立复命机制:复命机制建立,自愈之机制方能建立,此时方能收功,方可言愈。
③四逆之用药
辛甘为其主导,盖以辛甘为阳也:辛乃乾金之味,阳也,此亦同气相求。
然辛味又有别,辛而香者,尚兼散功,如姜、桂、茴、丁、吴者是也。
辛而不香,如附子,则多直下之力。
辛者姜附,甘者甘草,甘草禀坤土之气最全。
四逆之用姜:此宣导之力,以为前驱,功在荡尽阴邪,迎阳归舍。
姜有干姜、生姜、煨姜、炮姜等,故四逆用姜最为灵活,钦祖云:此方不独为少阴立法,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者,亦以姜之活用也。
④桂枝法
前云四逆之用姜,因其宣导之力,以为前驱,卢氏将此用法移出,别立桂枝一法,其桂枝法之用,即此宣导涤荡之用也。
桂枝法以太阳统摄三阳,四逆法以少阴统摄三阴,分之为二法,合之则一法也。
此如钦祖所言,坎离水火,分之为二,合之亦可以一坎卦言之。
5、正邪观
钦祖云:伤寒一书,通体就在这邪正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