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急诊科对症治疗及预后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92例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急救治疗

92例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急救治疗

浅谈92例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摘要】目的统计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治疗体会。

方法将92例老年重症心衰患者随机分成ab组。

治疗a组46例,除传统氧疗等治疗外,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

其中美托洛尔小剂量12.5mg开始,逐渐增量。

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外,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结果a组治疗5个月后bnp、lvef、nyha分级与治疗前相比有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提高,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对照组为75.8l%。

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厄贝沙坦氯氯唾嗉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较单用厄贝沙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安全、无副作用,心脏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可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48-02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对于急性心衰早期的有效干预使更多病人存活,慢性收缩性心衰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死亡率居高不下,成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的新挑战。

特别是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较为多见。

下面就我院急诊科2009.3至2013.3急救92例重症左心衰竭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92例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检结果和心电图检查等确诊无误,包括男68例,女24例。

年龄64-75岁,平均70.5±5.8岁。

其中冠心病44例,急性心梗6例,肺心病26例,风心16例,二脱3例。

根据nyha分级,选择心功能ⅳ级,因不同病因加重病情者。

主要表现为:口唇紫绀表现、呼吸极度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救开始至发病时间为10-40min。

1.2研究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成ab组。

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中的应用

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中的应用

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4-12T11:15:52.9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作者:罗晓君[导读] 湖南旺旺医院急诊科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用于急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所取得临床疗效有目共睹,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采纳。

湖南旺旺医院急诊科 410016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用于急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8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剂、硝酸酯、强心剂以及降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性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总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左室射血能力(LVEF)、脑利钠肽(BNP)的变化以及NYHA(心衰程度)的评分。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8%,两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PaO2、PaCO2、LVEF、BNP以及NYHA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变化(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用于急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所取得临床疗效有目共睹,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重症;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心力衰竭是急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其他心脏疾病的最终阶段,该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

心力衰竭可发生在各年龄阶段,但以中老年人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器功能衰退,尤其心脏功能下降尤为显著,同时,老年患者多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容易引发心力衰竭的慢性疾病[1]。

吗啡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联合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吗啡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联合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吗啡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联合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吗啡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联合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气管插管通气治疗,而观察组再给予静脉注射吗啡,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R,pH,RR,PaO2及Pa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这些指标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吗啡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联合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气管插管;吗啡;疗效【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161-0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给予吗啡和气管插管呼吸机联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86例,均为常规治疗无效患者,且经相关诊断确诊为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符合2012-ESC急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1]。

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心电图检查显示心尖有舒张期奔马律,听诊提示肺部为湿罗音且为两侧对称分布。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利尿,扩血管,强心及纠正电解质等方法治疗,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呼吸机为Evita4(drager公司,德国)(我科为RAPHAEL,瑞士HAMILTON),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吸氧浓度为>40%,呼气末压力(PEEP)8~12cmH2O,呼吸频率(RR)为30次/分钟[5]。

观察组患者再进行吗啡静脉注射,注射剂量为3~5mg。

1.3 效果评价记录及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半小时后两组患者心率(HR),pH值,RR,PaO2及PaCO2等指标,同时评价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治疗2小时后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明显缓解,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2小时后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缓解,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缓解,生命体征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6]。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急诊治疗的效果研究 李晶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急诊治疗的效果研究 李晶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急诊治疗的效果研究李晶【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治疗。

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相较,数据明显(P<0.05)。

结论: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急诊治疗的疗效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治疗;效果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其搏出的血液与静脉回流量以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不一致,从而导致的心脏功能缺损现象。

这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在发病后,如果未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患者的症状会逐渐加重,甚至因此死亡。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这类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临床统计中发现,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占据了老年人总死亡率的15%左右[1]。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研究力度逐年加强。

尤其是在传统救治方案存在明显的效果缺失下,这种研究的必要性相对提高。

在近几年,我院内科以急诊治疗的方式来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加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阐述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重症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2)年龄≥60岁;(3)患者意识清晰,无精神疾病,认知正常;(4)所有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在60~78岁,平均年龄(68.29±4.21)岁;观察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在61~79岁,平均年龄(68.12±4.11)岁。

重症心力衰竭急救治疗临床药物选择及疗效对比

重症心力衰竭急救治疗临床药物选择及疗效对比

1 . 1 临床 资料
选取 2 0 1 3年 5月至 2 0 1 4年 5月 在我 院就
诊 的重症心理衰竭 患者 1 2 0例 为研究对 象。将其 随机 分为 3 组, 每组 4 O例。其 中 甲组 年 龄 6 o~8 1岁 , 平均 ( 6 7 . 3 6±
系统和 肾素- 血管 紧张素. 醛 固酮 系统 的激活 , 同时增 加 了血
支原体肺炎是 由支原体 感染导 致 的肺 部疾病 , 相 比细菌 或病 毒感 染导致 的肺部 疾病 , 支原体感 染一般仅 局限于呼 吸
道中, 而且患儿通 常表现为炎 性介J ] . 海 峡药学 , 2 0 1 4 , 2 6 ( 7 ) : 1 0 7 — 1 0 8 . C 4 3 马红秋 , 李黎, 徐雍 , 等. 肺炎支 原体 肺炎患儿免疫功 能变化 及匹
内皮素 以及心房利钠肽 的增加 。因而 , 目前 临床上 也相 应地 5 . 3 7 ) 岁, 伴有高血压病 2 O例 , 7例伴有冠状 动脉粥样硬 化性 将 肾素- 血管紧张 素- 醛 固酮 系统 抑制 药 、 利尿 药 以及 B 受 体 心脏 病 , 2例伴 有扩 张 型 心肌 病 ; 乙组 年龄 6 6~ 7 5岁 , 平 均 抑制剂等用于治疗心 力衰竭 。同时 , 如何 找到最合 理 的用药 ( 7 0 . 8 1 ± 4 . 3 2 ) 岁, 合 并 高 血 压病 证 2 2例 , 扩 张型心 肌 病 3 治疗 方案 也一直是 医生们 的困扰 和诉求 。本研究希望通过几 例, 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 O 例; 丙组保持年龄 6 8
症心衰. 且 两者合用组心衰患者症状可以得 到明显改善。结 论 关键 词 : 心力衰竭; B受体 阻滞荆 ; 血 管紧张素 Ⅱ受体抑制剂

急性心力衰竭的急诊抢救分析

急性心力衰竭的急诊抢救分析

急性心力衰竭的急诊抢救分析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09年5月-2012年5月急诊抢救的7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采取一定的抢救措施,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经急诊抢救后,显效4例,有效62例,无效2例,死亡2例。

结论: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法对急性心力衰竭行之有效,治疗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标签:急性心力衰竭;急诊抢救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以及体征急骤发作,它主要表现方式是急性起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以及心源性发作等,对生命的危害性极大。

所有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体征以及病理生理改变均比较相似,但其临床特点又有所不同。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预后较差,因此需紧急处理。

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在于收缩功能障碍、舒张功能障碍、心脏节律发生异常、心脏负荷过重等。

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是急性左心衰竭。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要控制及消除其诱发因素,它的治疗方法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基本一致,区别是前者用药通过静脉应用,而后者用药是直接口服[1]。

大多数患者新发的急性心力衰竭,是由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治疗以原发病的处理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抢救的7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抢救的7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确诊为急性左心衰竭。

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30例,原发性高血压15例,风湿性心脏病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突发急性左心力衰竭竭2例,慢性肾功能障碍10例。

男45例,女25例,年龄26~75岁,平均(57.0±0.3)岁;发病至急救时间10~40 min。

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min,咳嗽并带有粉色泡沫痰,易出汗。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效缓解 患者 临床 症状 与体征 ,改善 患者预后 ,对提 高老年 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作 用。 【 关键 词 】老 年患者 ;重症心 力衰竭 ;美托 洛 尔;厄 贝沙坦氢 氯噻嗪 【 中图分类号 】R5 9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 号 】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4 . 1 1 . 1 7 0 3 . 0 2 心力衰 竭在 临床 上也 被称 做心衰 ,其 是 由于心脏 收缩 A组 患者在B组治疗方 案基础 上加用美 托洛尔片 治疗 : 2 . 5 mg口服 , 1 目2 次 ,逐渐 调 整药 物服用 剂 与 舒张功 能 障碍 ,致 使 心脏无 法将 静脉 回心血 充分 排 出, 美 托 洛尔 片 1 导 致 静 脉 内血 液 瘀 积 、动 脉 内 血 液 灌 注 不 足 , 进 而 引 发 心 量 , 以患者耐受为宜 ,治疗时 间为 1 2 个月 。 脏 出现 循环 障碍 性 疾病 …。患 者 临床症 状 主要表 现为 :液 体 潴 留; 呼吸 困难 ;机 体 乏力等 。若 临床 不 能给 予有效 治 康 。近 些年来 , 随着我 国老龄 人 口数量 的增加 ,老 年重症 心 力 衰 竭 发 病 率 在 临 床 上 也 呈 现 明 显 上 升 的趋 势 , 其 是 致
方 案 基 础 上 加 用 美 托 洛 尔 片 治疗 。 将 三 组 患 者 治 疗 1 年 后 的 疗 效 进 行 比 较 。结 果 A组 、 B组 、 C S K患 者 1 年 内住 院治疗次 数、住 院治疗 天数、 I 占 l 床 死亡率 等指标 相比较 :A组 与B组明显低 于C组P<0 . 0 5 ;A组低 于B 组 ,J P <0 . 0 5 。结 论 将 美托 洛 尔与厄 贝沙坦 氢 氯噻嗪联 合应 用于 重症心 力衰竭 老年 患者 治疗 中, 能够 有

急诊患者救治效果分析

急诊患者救治效果分析

急诊患者救治效果分析急诊部门是医院中最为紧张和关键的区域之一,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紧急病情和突发状况。

对于急诊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分析,不仅能够评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应急能力,还能为优化急诊医疗服务提供有力的依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急诊患者救治效果的评估指标。

常见的指标包括患者的生存率、康复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入院率等。

生存率是最为关键的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了在紧急情况下,医院能否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

康复率则关注患者在治疗后的身体功能恢复情况,这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并发症发生率可以衡量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则能从侧面反映治疗的效率和效果。

在实际的救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急诊患者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风险。

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病情危急,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对于这类患者,及时的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可能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而创伤患者,如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可能存在多处损伤,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同合作,迅速评估伤情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影响急诊患者救治效果的因素众多。

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是其中的核心因素。

医生的临床经验、诊断准确性、治疗决策的合理性,护士的护理质量和配合度,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效果。

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和可用性也不容忽视。

先进的检测设备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诊断病情,高性能的治疗设备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条件。

此外,急诊流程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也对救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从患者入院的分诊环节,到检查、诊断、治疗的各个阶段,如果流程繁琐、衔接不畅,很容易延误治疗时机。

医院的管理水平同样关键,包括合理的人员调配、物资保障、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等。

为了提高急诊患者的救治效果,医院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医疗团队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定期更新和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确保硬件设施的优势。

优化急诊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等待时间,实现快速高效的救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急诊科对症治疗及预后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6-11-23T09:37:02.1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作者:卢荣恒[导读] 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发展终末期的临床症候群,心肌收缩乏力引发的心脏循环障碍作为该病的主要特征[1]。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 510220【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急诊科对症治疗及预后效果。

方法:选取86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采取抗心力衰竭对症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厄贝沙坦、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预后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每分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升高,钠尿肽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死亡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急诊科对症治疗过程中,早期采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心功能,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力衰竭;厄贝沙坦;比索洛尔Analysis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senile severe heart failur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Lu Wing Hang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Department of Emergency,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nan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Guangdong 510220[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senile severe heart failur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Select 8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rt fail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random grouping;The control group,43 cases to the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 treatment;Observer group 43 cases,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on the basis of taking urban bei sha Tanzania,(此处翻译应该错误)bisoprolol therapy;Compare 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progno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six months of follow-up,(P<0.05).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 and β-blocker therapy can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and progn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rt failure during the course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t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heart failure;irbesartan;bisoprolol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发展终末期的临床症候群,心肌收缩乏力引发的心脏循环障碍作为该病的主要特征[1]。

在临床上,心力衰竭以老年患者居多,而急诊科常常收治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及时给予有效对症治疗,消除心力衰竭症状,恢复心功能,改善预后作为治疗的关键。

此外,针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急诊对症治疗,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价值不断提高,疗效得到广泛认可。

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急诊科对症治疗中,对提高心功能、改善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范围61.2~78.5岁、平均年龄(70.7±4.2)岁;基础性疾病:冠心病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老年性心瓣膜病3例;心功能分级:III级29例、IV级14例;观察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范围62.3~77.4岁、平均年龄(71.2±5.6)岁;基础性疾病:冠心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老年性心瓣膜病4例;心功能分级:III级28例、IV级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抗心力衰竭对症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辅助吸氧、给予静脉输液,维持水盐、酸碱平衡,并进行利尿、扩血管、强心、镇痛治疗等;静脉推注呋塞米20~40mg,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10μg/min,静脉滴注西地兰,每日0. 2~0.8mg+1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持续治疗3日;必要时,使用吗啡进行镇痛治疗;病情稳定后,口服地高辛、呋塞米、螺内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厄贝沙坦、比索洛尔治疗;口服厄贝沙坦,每次150mg,每日1次;口服比索洛尔,起始剂量:每次2.5mg,每日1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每周调整剂量1次,逐渐增加至患者的最大耐受剂量。

1.3疗效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每分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钠尿肽,并随访半年,分析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及死亡率[2]。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对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观察指标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每分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升高,钠尿肽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作为急诊科最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之一,随发病率逐年提高,若未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巩固疗效,预后较差。

众所周知,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基础性对症治疗以利尿、扩血管、强心为主,通过扩张动、静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小心脏前、后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强度,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已有研究表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流血动力学紊乱,虽经利尿、扩血管、强心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但病情易反复,需延长对症治疗时间,而药物耐受性可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严格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鉴于每分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钠尿肽作为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能在急诊科对症治疗过程中快速获取[3]。

由本研究表1可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每分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升高,钠尿肽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进一步证明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急诊科对症治疗过程中,早期采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心功能;与关紫云[4]等的研究相一致。

最新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可改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进一步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同样有利于改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早期采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于规范、优化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可逆转心室的重构,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

此外,盛燚[5]等亦研究认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有利于巩固对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由本研究表2可知,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死亡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采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有利于巩固疗效,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急诊科对症治疗过程中,早期采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心功能,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郑友峰.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3(14):3859-3861.[2]钱九光,刘桂清.急诊应用米力农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25-2626.[3]魏伟,肖学军.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14(22):2921-2923.[4]关紫云,叶镱,蔡阳林等.院前早期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49-451.[5]盛燚,陈涵泳,方春春等.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18-4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