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林泉高致》阅读理解及答案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在各领域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这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上文可分为几个层次?用文中的原话概括各层次的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上文场面描写的内容,有下面几种不同的概括:A.铺张热闹,B.简朴欢乐,C.与民同乐,D.忧国忧民。

你认为哪一种恰当?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文文意,为下面一句话加一个上联或续一句下联。

(不必过分强调格律)山肴杂陈太守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说,《醉翁亭记》是纯粹写山水风月的文章;也有人说,它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

根据上面语段的内容,适当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可分为四个层次。

依次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B.较恰当。

虽然“鱼肥”“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看起来有些铺张,但都是就地取材,说不上奢侈。

全文又是以“乐”贯穿始终,所以“欢乐”也比一般性的“热闹”来得恰当。

3.参考答案:老少往来滁人游,觥筹交错众宾欢(不必过分强调格律,意思对即可)。

4.参考答案:文章蕴涵着浓厚的乐民之乐的思想。

醉翁亭记 阅读附答案

醉翁亭记 阅读附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附答案醉翁亭记阅读附答案醉翁亭记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颇示()己志③泻出于()两峰之间者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9.翻译句子。

(4分)①因以为号焉。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10.两文分别写五柳先生和醉翁的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参考答案:8.答案:①往,到;②显示,显露;③从;④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评分:答对一个词语解释得1分,共4分。

9.答案:①就以此为号;②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评分:翻译准确一句得2分,共4分。

10.答案:(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醉翁)借酒助山水游乐之兴。

评分: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醉翁亭记阅读附答案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3、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

(2分)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渔: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陈:1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阅读题《醉翁亭记》和《林泉高致》附答案

阅读题《醉翁亭记》和《林泉高致》附答案

阅读题《醉翁亭记》和《林泉高致》附答案阅读题《醉翁亭记》和《林泉高致》附答案「篇一」阅读《醉翁亭记》,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①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执策而临之B.醉翁之意不在酒故不错意也C.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野芳发而幽香发闾左逋戍渔阳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醉翁之意”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尽兴地喝酒②遮盖2.A3.(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醉翁亭记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15篇

醉翁亭记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15篇

醉翁亭记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15篇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暝:________________(2)弈者胜弈: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作者在第三段向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画面?请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1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环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_________(3)野芳发而幽香发: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第1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等景物。

4.概括选文第2段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亭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围绕(2)情趣(3)开放2.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已的别号来称它的。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集合15篇)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集合15篇)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集合15篇)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节选)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1)环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____(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_____________(3)野芳发而幽香芳:______________(4)佳木秀而繁阴秀:____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山间之朝暮也”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B、辍耕之垄上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D、渔人甚异之4、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等景物。

5、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制卷人:向晖(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3分)(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余至扶风之明年()(3)既而弥月不雨()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有共通之处。

(4分)(二)【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阅读题与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题与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题与答案《醉翁亭记》阅读题与答案「篇一」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问题: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野芳发而幽香(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1分)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分)(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分)16、选文第②节描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参考答案]13、(1)香花。

(2)以为快乐。

(2分)14、C(1分)15、(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分)(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2分)16、描写了众人游宴之乐,揭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4分)《醉翁亭记》阅读题与答案「篇二」阅读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林泉高致》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6~10 题。

(13 分)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 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 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 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1. 解释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

(2 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 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4.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 的成语。

(2 分) (1) (2) 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

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 这座山吗?为什么?(3 分) [答案] 1.(1)像鸟的翅膀 (2)命名
1/5


2. C 3.(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

4.示例:山清水秀 山穷水尽 千山万水 山重水复 5.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 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

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 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


2/5


3/5


4/5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