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中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分析
电梯的顶部空间和对重越程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监督检验方法的探讨

弹簧缓冲器2n ,与G 58 20 电梯制造 与安 0u n B78- 03《
3现行检测方法与G 58 03《 B 78 —2O 电 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 范》 的偏差
装安全规范》的相关 要求相差很大 。
( )液压缓冲器 是耗能型 的,对 熏撞击其 的 3 动 能大部 分通 过蓄 能器转 化成液 油 的 内能储 存 ,
部空 间和对 重越 程 的 “ 大允许 垂直距 离 ”;具 最 体的测餐 记录表见表4 。
数无 法消 耗 ,对熏 以检 修速 度撞 击它 时常 常会被 反弹 ,测 量 的压 缩 量小 实 际压缩 量 ,所 以无法 1 :
测 量 完 全 压 缩 。女 :沈 阳东 阳聚 氨 酯有 限 公 司 n 生产 的J Q c 4 氨酿 缓 冲器 ,电梯 检 验现 场 实 H— 一聚 际压缩 行 程 只有6 m , 可其 掣式 试验报 告 的试 验 5m 数据 为 :最 小试验 总熏 摄 1 0 k ,最人 冲击 速度 60g
的试验数据 也就存在偏差。
注 :符号解释 A :对重完全压 缩在缓冲 器上计算 出的轿顶空 间各个值 B:各个轿 顶空间要 求值 ( 最小 ) C:轿厢在上端 站平层位 置时所测 量的各个轿 顶空 间各 个 值 D:对重装 罱撞板与 其缓 冲器顶面 问的越程垂 直距离 E:对重完全 压在缓 冲器 上时轿厢 顶部空 间的富余值 H:对重完全压 缩在缓 冲器上测 出的层 门地坎 与轿 门地 坎 的高差值
上行对熏撞击后被 完全压缩 。 G 5 8 0 3《 8 78 —2 0 电梯制造 与安装 安全 规范 》
5 7 1 1 求当对重完全压在 它的缓冲器上时 ,应 . . 要
同时满足 四个条件 ; l. . . . 说 明在5 7 1 1 O4 122 ... 、
关于无机房电梯顶部安全空间不足的检验案例分析

关于无机房电梯顶部安全空间不足的检验案例分析作者:许佳滨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16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在电梯检验工作中所遇到的无机房曳引驱动乘客电梯顶部安全空间不足的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希望可以提高业内人员对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认识和电梯检验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无机房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监督检验;对重缓冲距离中图分类号: TU8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6-0079-002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16.035【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and analyzes the cases of the insufficient safety space on the top of the elevator at the top of the elevator, which is encountered in the inspection of the elevator,hoping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the safety space at the top of the elevator and the working ability of the elevator inspection.【Key words】Inorganic room elevator; Top safety spac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Heavy buffer distance1 电梯顶部安全空间定义及要求电梯顶部安全空间指的是当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轿厢顶部至井道顶部之间的空间,其主要是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保护的作用,因此,在电梯监督检验中对于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尺寸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及1号修改单[1](以下简称“检规”)3.2(1)项的要求,电梯顶部安全空间应当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2)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m);(3)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v2(m),与导靴或者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1+0.035v2(m);(4)轿顶上方有一个不小于0.50m×0.60m×0.80m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即可)。
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检验与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探讨

1)导靴上端距导轨顶端之间的距离较小值A; 2)轿顶最高可站人面积(上梁一般被认为是不可站人的) 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 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B; 3)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 (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C1; 4)井道顶部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或护栏最高部分之 间的自由垂直距离C2; 5)测量轿顶上最大的立方体空间; 6)用痕迹法或其他方法测量出轿厢在底层平层时对重导 轨制导行程D。
(a)
(b)
图2 极限开关安装位置示意图
(3)电梯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拉伸情况,当钢丝绳 不断伸长时,对重缓冲距就不断缩小,维修保养人员通常会采 用截短钢丝绳的方法来使缓冲距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 但截 短钢丝绳又会造成对重制导行程的减小,因此,最大允许距离
.标A识l还l应R考i虑g对ht重s制导Re行s程e。rved.
1 井道顶部空间检验
1.1 TSG/T7001—2009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要求 (1)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All1)R轿i厢gh导t轨s提R供e不se小r于v0e.d1+.0.035V( 2 m)的进一步制导
行程; 2)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
浅析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

浅析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主要是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因此必须保证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
本文针对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影响因素、检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叙述,希望可以提高大家对其的认识和电梯检验的工作能力。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主要是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因此必须保证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
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这样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则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
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很快,就会导致轿厢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这显然不满足相关要求。
电梯维保单位则会通过裁剪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通常都会使对重缓冲距保持在较大值,这样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再需要裁剪钢丝绳,而这样做则忽视了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
电梯检验人员通常会测量对重缓冲距来判断上极限开关是否会在对重撞击对重缓冲器前起作用,而忽视了对重缓冲距对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影响。
具体分析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对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的要求如下: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列四个条件:其中所述的顶层空间前提是对重完全压在其缓冲器上,(即缓冲器行程的90%以上被压缩)。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空间检查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空间检查当对重缓冲器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轿厢导轨长度应能够提供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2.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面的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m)。
3.井道顶最低部件与a)固定在轿顶上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包括b所述的导靴、钢丝绳附件等)应不小于0.3+0.035V2(m)。
b)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或部件之间的自由距离不应小于0.1+0.035V2(m)。
4. 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500mmX600mmX800mm的空间。
检验方法:1.轿厢空载,短接上限位、上极限开关和对重缓冲器电器安全开关,以检修状态点动使轿厢缓缓上行,直至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曳引绳在曳引轮上打滑,打开层门,量出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的高度差。
2.在轿顶上,使轿厢在上端站平层,用卷尺测量各距离。
制导行程从上导靴上缘量到导轨顶端;站人平面从轿顶面量到垂直上方的井道顶;轿顶固定设备从上梁或控制盒等最高部件量起;导靴、曳引绳附件也是从最高的部件量起。
3.量出的尺寸减去第一步骤得出的地坎高度差,即是电梯的顶部间距。
注意事项:1.进入检验现场,应带好安全防护用品。
2.应检查,检验用的量具和仪器应在计量检定合格的有效期内,并有检验单位的设备编号。
3.在进入轿顶检查前,先将电梯呼至下一层站,用三角钥匙打开层门;先按轿顶急停开关后,才能进入轿顶,进入轿顶后,将轿顶检修盒的转换开关转至检修位置,然后打开急停开关;在轿顶检修运行。
绝缘电阻仪电梯阻绝缘电的测量:动力和安全电路不小于0.5兆欧,其他电路不小于0.25兆欧。
检验:用500V数字兆欧表分段测量,首先要断开电源和脱开微机等电子设备,然后从电机接线的接线柱上和安全回路、门联锁回路的接线端子上测量其对地(PE接线柱)的绝缘电阻。
再从各控制信号回路的接线端子测量其对地的绝缘电阻。
电梯井道部位现场检验内容与标准

2.外观检查。
6
底坑
1.底坑不得有污水和杂物,应安装强排装置,底坑高度在1.6米以上时,应设梯子;
2.底坑设有停止电梯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和电源插座且工作有效。
1.外观检查;
2.动作实验。
7
缓冲器
1.轿厢在两端站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与对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耗能型缓冲器应为150~400mm;蓄能型缓冲器应为200~350mm.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中心与级冲器中心的偏差不大于20mm,同一基础上缓冲器顶部与轿低对应距离不大于2mm;
5.液压缓冲器安装应垂直,油位正确,柱塞无锈蚀;
6.液压缓冲器柱塞铅垂度不大于0.5%.冲油量正确,且应设有在缓冲器动作后未恢复到正常位置使电梯不能正常运行的电气开关;
7.同一基础上的两个缓冲器顶部与轿底对应距离差不大于2mm。
1.分别将轿厢停在底层和顶层平层位置,用尺测量;
2. 检查土建图样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认;
5
补偿绳
1.电梯额定速度大于2.5m/s时,应使用带有涨紧轮的补偿绳,并装有检察涨紧状况的电气开关。涨紧轮应有防止绳脱槽装置和防止异物落入的防护罩。额定速度大于3.5m/s时,应有防跳装置,并通过电气装置保护。电气装置和防护措施应可靠有效;
2.补偿绳(链)不应有过度磨损等缺陷。绳(链)固定应可靠,部件不应有缺损。
4.膨胀螺栓只能用于井道具有足够硬度的混凝土墙面。膨胀螺栓应垂直于墙面,固定应牢固可靠;
5.每根导轨至少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的距离不大于2.5米;如间距大于2.5米应有计算依据。 支架或地脚螺栓埋入墙体应牢固。焊接支架,其焊缝应是连续的,并应双面焊牢;
一台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检验结果的判定

一台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检验结果的判定【摘要】电梯安装监督检验中,施工单位需提供自检记录,根据新版的规程,对顶部空间距离的测量提出相对合理的检验方法。
【关键词】顶部空间缓冲器压缩行程缓冲器可压缩行程2012年8月,对安装在某办公场所的一台曳引驱动电梯实施安装监督检验。
该电梯由辽宁富士电梯有限公司制造,设备型式为:有机房曳引驱动,规格型号为:TWJ800/1.0-VVVF,额定速度为:1.0m/s,弹簧缓冲器。
施工单位为沈阳长城电梯厂。
在审查施工单位的自检记录时,关于顶部空间部分施工单位填写如表1。
通过审查记录发现,该电梯轿顶可站人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为 1.05m,仅超过合格极限值0.015m,处于临界状态。
再仔细查看自检记录表格,发现其检验方法存在问题。
经询问职工单位自检人员,其采用的方法是2002版《电梯监督检验规程》中规定的检验方法,其内容如下: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在轿顶测量上述数据。
人撤离轿顶后,短接上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慢速提升轿厢,直到对重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量出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的垂直高差,将在轿顶测量的数据减去地坎高差即为实际顶部间距。
计算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从施工单位设计的记录表格中,也可以看出与其采用的方法相适应。
但2010年颁布的《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中,该项目的检验方法发生了变化,其内容为:测量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的相应数据,计算确认是否满足要求。
02版规程对顶部空间的检测方法十分明确,而新规程中只是提到通过计算确认,但并未明确计算方法。
继续查阅GB7588-2003,其中对顶部空间的要求是:5.7.1.1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υ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注:0.035υ2表示对应于115%额定速度υ时的重力制停距离的一半。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3 .5
0 .42 88
0 .52 88
4
0 .56 00
0 .66 00
0.3+ 0.03 5 v 2 ( m ) 0 .3 0 2 2 0 .3 0 5 6 0 .3 0 8 8 0 .3 1 3 9 0 .3 1 9 7 0 .3 3 5 0 0 .3 5 4 7 0 .3 7 8 8 0 .3 8 9 6 0 .4 0 7 2 0 .4 4 0 0 0 .5 1 8 8 0 .6 1 5 0 0 .7 2 8 8 0 .8 6 0 0
厢的惯性,轿厢仍要向上运行一段距离,即重力制停距离——具有
一定速度的物体,沿重力相反的方向运行时,在无其他外力作用的
情况下所能运行的距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m(1.15v)2 = mgh ,解得重力制停距离 h=0.0675v2 。由于存在着空气阻力和导轨上 的摩擦力等影响,重力制停距离将缩短。取其一半,得 0.0337v2 , 圆整为 0.035v2 。
等)不小于 0.3+0.035v
2
H4—— 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 的水平面与相应
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 面之间的自由直
距离不小于 1.0+0.035V2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 ▲ 当对重以 115 %的额定速度撞击缓冲器,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
时,曳引钢丝绳开始松弛,轿厢已不再受曳引力的驱动。但由于轿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 电梯井道空间的尺寸
v (m / s ) 0 .2 5 0 .4 0 .5 0 .6 3 0 .7 5
0 .0 3 5 v 2(m ) 0 .00 22 0 .00 56 0 .00 88 0 .01 39 0 .01 97
0 .1 + 0 .0 3 5 v 2 ( m ) 0 .10 22 0 .10 56 0 .10 88 0 .11 39 0 .11 9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中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1T16:56:18.9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作者:冯景[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梯使用数量不断增多,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部关于电梯的法律制度,其中,《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明确指出:电梯顶部的上部地方,要大于 0.5mx0.6mx0.8m,只有控制在这样的范围内,电梯在运行的程序中才具备充分的运转空间,以及相应的承受能力。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宜兴分院江苏宜兴 214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梯使用数量不断增多,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部关于电梯的法律制度,其中,《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明确指出:电梯顶部的上部地方,要大于 0.5mx0.6mx0.8m,只有控制在这样的范围内,电梯在运行的程序中才具备充分的运转空间,以及相应的承受能力。
关键词:电梯;井道空间;检验
一、电梯井道顶部空间
遇到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的情况时,根据曳引条件了解到相关知识,当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曳引钢丝绳会承受不起重量的支撑,轿厢不受曳引力的驱使和带动,再加上又有轿厢的第一牛顿定律,轿厢会向上跑,这一系列的运动,就完成了制动过程,与此同时,会受到空气阻力和的摩擦阻力的作用,运行距离会不断的减小,因此需要4个条件方可。
二、轿顶安全空间不足原因分析
笔者从事电梯检验工作多年,在检验中发现轿顶安全空间不足多由以下原因造成:(1)建筑物是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的,但由于建筑物主体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了超高的电梯轿厢,致使轿顶安全空间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2)使用单位在对已有建筑物进行电梯选型时,只考虑速度和载重量,不考虑电梯井道的总提升高度,致使因速度不匹配造成轿顶安全空间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3)电梯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曳引钢丝绳伸长得过快,导致在轿厢撞弓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致使轿顶安全空间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那么作为检验人员,如何在检验现场判断轿顶安全空间是否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呢?那就需要通过一些计算来实现。
三、顶部安全空间的相关计算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附件A中3.2项要求仅对新装电梯的顶部安全空间进行查验,因此检验人员在定期检验中很少去检查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否满足要求。
而在电梯定期检验中进行井道检查时,检验人员一旦发觉电梯的顶部空间较小,采取的通常做法是:把电梯轿厢开到顶层端站平层的位置来测量电梯顶部的空间尺寸,计算得出允许的最大对重缓冲距,再与实际测量的对重缓冲距进行比较。
如果测量的实际对重缓冲距大于允许的对重缓冲距最大值,那么电梯的顶部安全空间必定不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
那么作为检验人如何通过轿厢顶部空间、上下极限开关以及最大允许垂直距离等数来进行计算呢?方法如下(T7001 3.2项可与3.10、3.16(5)项同时检验):
参考文献:
[1]周佩.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检验与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探讨[J].机电信息,2016,(9):94-95.
[2]徐露露.探讨电梯中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J].福建质量管理,2016,(5):169.
[3 唐文晓.探讨电梯中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J].中国化工贸易,2015,(35):221-221.
[4]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S].
[5]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
[6]何若泉.电梯检验工艺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