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统编版)】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

合集下载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共31张PPT)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共31张PPT)
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 币发行。
城市格局:打破时空限制。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增强。 城市管理:放松。重要城市:宋东京、临安。元大都。
【课堂探究】北宋货币发行量大并开始出现纸币的原因?
宋代……每年所铸铜钱自太祖时7万贯,逐渐增多,太宗 至道时为80万贯,真宗景德末为183万贯,仁宗庆历时为300万 贯,到神宗熙宁以后,每年铸铜钱共600余万贯,达到最高峰 。但铜钱的钱“荒”问题仍然严重,直至南宋灭亡,始终没能 解决,这是由于辽、西夏及后来的金朝,大量以宋朝铜钱作为 货币,自铸的数量很少,加上大量铜钱流向海外,主要是流向 日本、东南亚,有的还运往西亚、东北非。
三、文化之变
1、程朱理学
快速阅读课文“儒学的复兴”,思考以下问题:
1、回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历 程2、。从思想、政治和学者的角度思考宋朝复兴儒学的背景。 3、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通过史料认识、提炼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 5、朱熹在儒学教育上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6、结合程朱理学的含义和主张,总结程朱理学的特点
一基、础经梳济理之变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唐朝安史之乱后: ③南宋:完成经
4、经济重心 打下基础
开始南移
济重心南移
南移
南 方 战 乱 较 少
中 原 人 口 南 迁
统 治 者 重 视
自 然 条 件 优 越
过 程
经济重 心南移 表现


唐中叶以来: 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对南方经济依赖明显,户口南多北少
南宋:进一步奠定南方经济中心地位 元பைடு நூலகம்: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南财北运
◆南方人口膨胀,民族交融加强。 ◆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 达。 ◆促进南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海上交通运输改善,海上贸易繁荣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21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21张ppt)
阅读课本60页,思考怎么养活这么多人 的?
农业的发展
耕作制度 经济结构
农业发展表现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 当普及,有的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粮食产量提高。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棉花、茶叶、蚕桑等)。 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种植 与推广
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 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 棉纺织业的发展。
印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象 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
前绝后的。”
——邓广铭
农业的发展
材料1:(北宋开封)“人口逾百万, 富丽甲天下”。 ——刘春迎《北宋开封城史话》
材料2:若以每户五口计算(北宋末年)人口当在1亿以上。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 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 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门第观念淡化
原因 表现
商业、科举制 “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

会 之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衡
表现
贱民、服役、农民人身束缚

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原因 表现
社会经济变化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壹】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贰】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叁】 经济重心南移 【肆】 社会的变化
“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
代。”

朝 ——范文澜
商业的繁荣
商业繁荣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30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30张ppt)


五、经济重心南移:原因、过程、影响
一、农业的发展
作物的农户 元朝
稻麦复种制经济来自棉花北宋自越南引进良 种——占城稻(高 产、早熟、耐旱)
二、手工业的发展 五大名窑
青花瓷和釉里红 瓷器大量出口
丝绸
你哥一定当军官 汝哥一定当钧官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钧窑
知识补充:制瓷业的发展
行业
制 瓷 业
时期 商朝 东汉 北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公正平等
门第观念淡化 贱民阶层减少, 社会成员趋于平等 科举制度完善
宽松和谐
人身束缚减少 国家控制松弛
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P64-P65 问题探究
答:糊名:又称“弥封”。科举考试时将考卷上的考生姓 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以保证阅卷公 平。誊录:科举考试中“糊名”的后续措施。将原卷封存, 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
元朝时的“世界第一大港”
设市舶司管理海上对 外贸易
三、商业的繁荣
“交子”
纸币
P65 学习拓展
元朝铜钱:种类多,数量少
大朝通宝
元贞通宝
蒙文大元通宝
四、城市的繁荣
北宋东京 元朝:杭州
元大都
南宋临安。
瓦子 勾栏
说书
猴戏
木偶戏
五、经济重心南移
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安定。 ③南方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⑤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五、经济重心南移
朝代
表现
特征
规律
江南得到开发 魏晋南北朝 ,开始发展。 (永嘉南渡)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36张PPT)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36张PPT)

或者到其他地区再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民转而
从事手工业、商业或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成为佃农。
宋代农业发展的特征 (1)合理利用土地, 政府积极推广农作物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宋太祖开宝末(975),全国耕地为 95.33万百顷(一顷百亩),宋真宗天禧五 年(1021年)的垦田数字524.55万百顷……
宋真宗时,将从越南引进、原在福建种植
耕地面积扩大 优良品种推广
一、农业发展的突出成就
材料:唐宋时期,南方的轮作复种制 有了蓬勃的发展,一年两熟制和两年 三熟制面积日趋扩大。南宋时,冬麦 和晚稻两熟制得到大面积推广;福州 等地“濒海之稻岁两获“。江南水田 的“绿色革命”,使我国的传统农业 达于成熟。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经
【历史解释】济的繁盛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
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族过爱教国学爱让家学情生怀认。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培养中华民
稻麦复种普及,一年两、三熟 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
摘自《讲谈社中国史》第7卷 p239
一、农业发展的突出成就
材料:宋代以后,棉花(吉贝、木棉) 的栽培区逐渐向北扩张。经济作物的种 植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出现了茶园户、 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蔗农等专业 经营者,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新的生产 经营方式,对于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 定突破。


◆总结归纳:手工业成就
(1)制瓷业 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 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和釉里红。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 (2)矿冶业: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 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 业的发展。(三大发明成熟于宋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课件共41张PPT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课件共41张PPT

农业与手工业
商业和城市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地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时间
魏晋时期
南宋完成
表现
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大运河改道
文化重心南移
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与手工业
商业和城市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地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时间
魏晋时期
南宋完成
表现
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大运河改道
文化重心南移
官方二十四史收录的各省名人统计表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与手工业
商业和城市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地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时间
魏晋时期
南宋完成
表现
苏湖熟,天下足
农业与手工业
商业和城市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商业
城市
市场扩大
货币税收
基层市场
边境市场
海外市场
面向大众
与辽夏金元各政权之间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输出
丝织品、瓷器等
输入
香料、珠宝等
北宋
钱币年铸造量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
元朝
元朝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纸币在全国大范围流通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与手工业
商业和城市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PPT优秀课件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PPT优秀课件
经济:南方得到开发,经济快速发展 文化:南方经济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四、社会的变化
1.根据材料分析平民社会有什么变化?
材料一:宋代科举有锁院制度、弥封制度、誊录制 度、别试制度 材料二: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 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门第观念淡化 科举制度更完善 婚姻关注当下
印刷业

商业发展
的 经 济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海外贸易 城市繁荣
与 社
经济中心南移
宋元时期的南移进程 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

平民社会的到来【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社会的变化 人身束缚的松弛
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懈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历辽史 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
目录
壹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贰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叁 经济重心南移
肆 社会的变化
农业 发展
粮食 增加
人口 剩余劳动力 增长
种植 原料 经济
商业 发展
城市 繁荣
作物
市民 阶层 兴起
思想 观念 变化
生产工具进步 剩余劳动力
2.人身束缚的松弛
(1)贱民阶层:到宋朝数量显著减少。 (2)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 (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
3.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懈
(1)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2)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政府干预。 (3)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手工业 发展
产品
政府 管理
松动
经济重心南移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 (共59张PPT)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 (共59张PPT)

大批农业人口 得以脱离土地束缚
进入城市生活, 推动城市化进程
发展与交流:封建经济的新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补充:土地政策—— 不抑兼并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指的是宋代没有国家制定的土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 唐朝后期“舍人税田”的两税法后,赋税征收对象由人口变为土地,且国家没有了大量控制的土 地,故无法定立新田制。
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黄道 婆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 夏金元时 期在经济、 文化与社 会等方面 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等知识的学习,从时空观念出 发,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地域性特点。 2、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史料,实证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 业、文化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理解其文化产生的时代特征。
目 录
CONTENTS
壹 发展与交流——封建经济的新发展 贰 流动与变迁——传统社会的新变化 叁 思辨与世俗——市民文化的新突破

学习聚焦
宋元时期的农业 和手工业较之前代有明 显的发展,经济重心南 移完成。
经济的发展
发展与交流:封建经济的新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利用稻麦不同的生长
稻麦复种制普及
3000 2000
唐宋人口数对比(户数 单位:
万)
1796
2088
1568
在农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尽管相较 于唐,宋朝疆域大大地缩小,但人口 却依然迅速增长。
1016
1000780
917 891
0
唐朝 732年 754年755年
宋代农业生 产力的提高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PPT优质课件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PPT优质课件
◎南宋沉船南海一号
◎宋代对外贸易路线图
知识拓展
宋元海上贸易考古遗迹图
▲ 南海一号沉
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宋汴京城:“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形成了商业街,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2)城市的兴盛
“市井最盛…车马闻拥,不可驻足……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 俱是铺席买卖。”
之。”漫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
喜...由是日见亲信。逾月,王登宝
赵光义
位。上俊宠之,眷渥甚厚,不次迁拜。 —— 《挥麈后录》
赵匡胤
赵普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放松
①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 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
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
南宋时期 (靖康之变)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 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古代中国经济重 心南移,一是由 北向南从黄河流 域转移到长江流 域和江南一带, 二是由内地向沿 海逐渐转移
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马可·波罗行纪》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示意图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
东南地区的两浙路、江南东
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福建路人口达
6766360户,同期面积大于
这东南六路的北方地区人口
为5675945户。”
——漆侠《辽宋西夏金代通
思考:两宋农业、手工业、商业史的》发展会给中国的经济格局
带来怎样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地图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宋代农作物产区分布图
(木棉)其种本南海
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
有,近江东、陕右亦多
种,滋茂繁盛,与本土无
异。
——棉[花元栽]王培祯始《于农宋书、》
推广于元
——《历史地图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耕种制度:稻麦复种制 经济作物种植:棉花、
东南地区最为密集
——《地图上的中国史》中国地图出版社
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结合材料,思考经济重心南移有哪些表现?
人口(万户) 1500
南北方人口变化图
1000
500
南方
北方
0
西汉
唐朝
北宋
——摘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
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结合材料,思考经济重心南移有哪些表现?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当今天下之根本在江淮…… 吴楚之地,方数千里,耕有余 食,织有余衣,工有余材,商有 余货,铸山煮海,财用何穷?水 行陆走,馈运而去,而不闻有一 物由北来者,是江淮无天下自可 以为国也。
——[宋] 李觏《直讲李先生文集》卷28
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商业发达,大城市空前繁荣。
三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耕种制度:一年两熟稻麦
复种制在南方逐渐普及
粮食产量的提高
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 的农户
以宋代为例,说明农业方面 有哪些变化?
宋代农作物产区分布图
一年 两熟 产区 一年两熟 产区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北方政局动荡影响生产
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 先进技术
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经济重心 不断南移
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统治者的重视
3.经济重心南移带动南方文化的进步
4619
——摘自杜文玉《中国中古政治与社会史论稿》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各级市场兴盛
城市
镇市 草市 宋朝各级市场示意图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绘制
介于城市和草市、墟市之间 的镇市,在宋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北宋元丰年间全国约有1800多座, 而95%以上集中在精耕细作地区, 特别是在精耕细作高度发展的地 区最多。这样,在精耕细作、生 产发达的地区,草市(墟市)— 镇市—城市,这种多层次蛛网式 的各级地方市场得到了充分的发 展……
制瓷业 • 宋朝制瓷技术改进 • 元朝新型彩绘瓷器
青花瓷和釉里红是元朝 制瓷技术的重大进步。
元朝 青花瓷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的 宋瓷
红海出土的元青花残片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矿冶业: •北宋东京居民普遍 用煤作燃料 •冶铁业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 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 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 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苏轼《石炭》诗序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印刷业发展迅速
宋代纸币 (会子)钞版拓片
西夏文雕版印刷品
唐宋财政收入、工商业收入比较
时代
财政收入 (万贯)
工商业收入 (万贯)

3411
1522

5875
——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宋元时期,制瓷业领域 有哪些新现象?
制瓷业 • 宋朝制瓷技术改进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 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乾隆《咏官窑双管瓶》
河北曲阳 河南开封
河南宝丰
河南禹县 浙江龙泉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茶叶 自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边疆农业得到进一步发
展(游牧——农耕)
宋代农作物产区分布图 ——《历史地图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宋代手工业得到 了全面的、前所未有的发展。采煤、冶金、纺织、 食品加工、造船、军工、造纸、印刷、陶瓷等许 多手工业都得到了发展,同时还发展起来一些新 的手工业部门。
——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各级市场兴盛
各置榷务,辇 香药、犀象及茶与 交易凡官鬻(yù) 物如旧,而增缯帛 、漆器、粳糯,所 入者,有银钱、布 、羊马、橐 ( t u ó ) 驼,岁获四十余万。
——《宋史•食货志》
——《中国历史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4.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以下材料和图片,反映出北宋都城东京的哪些特点?
肉店或酒楼
香料铺
一直南去过州
桥,两边皆居民,街
东车家炭,张家酒
店,次则王楼山洞梅
花包子,李家香
铺……茶坊每五更点
灯……至晓即散,谓
客栈
算命、占卜 之“鬼市子”。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局部)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年 级:高一
学 科:历史(统编3世纪,(中国)政治 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前 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 示出变化。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文化史》
主题一: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气象
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
2.纸币的出现与推广
两宋纸币钞版拓片
元朝纸币中统元宝交钞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3.海外贸易活跃
入:香料,珠宝等 出:丝织品,瓷器等
明 州
泉 广州 州
别名“刺桐城”, 在元代是东方第一大港。
——《历史地图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4.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历史地图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结合地图,思考元大都在水陆交通中的地位如何?
——《历史地图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市场:基层市场和边境榷场 2.货币:纸币的出现与推广 3.海外贸易的活跃 4.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格局的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宋代经济分布图
宋代农业主产区、手 工业发达区和商业城市 的分布呈现什么特点?
(宋代)在南方,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的 两浙路,是丰腴的谷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 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邓广铭等《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
江南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枢纽,无论是 人口、税额、农业生产与商品经济,在全国都是 首屈一指的。
——卜宪群《中国通史》
从经济实力看(主要是粮食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