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

合集下载

关于xxxx公司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报告

关于xxxx公司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报告

关于xxxx公司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报告关于XXX公司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报告xxxx年xx月xx日下午xx点xx分接到报告:xxxx医院收治xxxx 食堂的一批就餐人员出现相似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怀疑食物中毒。

我局接到报告后主要领导与执法人员会同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领导相关工作人员10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赶赴xxxx医院以及xxx食堂现场调查,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一、技术分析报告(一)中毒事件发生经过该公司有员工xxx人,就餐人数约xxx人于xxxx年xx月xx日12时左右在同一食堂进xxx、xxx、xxx等食物,约半小时后,部分员工出现不适症状。

14时35分开始,陆续有员工送到xxxx医院急诊科诊治。

截止至当天16时37分为止,共66名员工就诊,其中症状较明显的员工35人,留院观察治疗,18日晚上22时所有中毒患者治愈出院。

(二)临床症状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头痛、面部潮红、呕吐等症状,经检查,未发现瞳孔改变。

(三)流行病调查有特定的人群,约xxx人进餐,发病xx人,无进食无发病,病情轻重与进食量多少有关,与年龄无关,症状基本相同,潜伏期较短,约为3至5小时,经输液对症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

(四)检验结果采集剩余食物xxxx、xxxx送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其中xxxx的xxxx检出值为xxxmg/xxxg,超出《xxxx卫生标准》中xxxx≤xx mg/xxxg的限量要求。

xxxx未检出xxxx超标,未检出氰化物、砷盐、敌鼠钠盐、有机磷农药。

(五)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调查,此次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发病症状相似,有共同进餐史,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此次事件可判断为食用了不新鲜xxxx导致的xxxx食物中毒,中毒数为xxxx人。

二、现场检查xxxx公司有员工700名,公司内没有饭堂,该饭堂所在是一栋七层混泥土结构的建筑,一楼为食堂厨房及用餐场所,二楼以上为员工宿舍。

食物中毒调查方案

食物中毒调查方案

食物中毒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为了查明事件的发生经过,明确诊断及病因。

对有共同饮食史的病人及非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并进行危险因素调查,采集样品送检,明确此次事件为何种食物中毒,提出并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二、调查内容内容包括报告接受阶段、组织准备阶段、现场调查阶段、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阶段、病因分析阶段、采取控制措施阶段、总结报告阶段。

三、调查方法1.建立流行病学定义2.搜索与事故有关的病例3.查明引起事故的食品4.确定事故危害因素5.阐明事故危害因素的来源及其污染、增值或残存的影响因素四、调查步骤(一)接收报告时记录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单位及地点、发生时间、可以进食时间、暴露人数、发病人数、是否死亡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可疑中毒食品、病人就诊情况等)。

(二)组织准备:成立调查小组、做好物资准备、交通工具准备、实验室准备(包括采样用品的准备:1.采样用的刀、剪、勺、摄子、夹子、吸管等;2.盛装食物的灭菌广口瓶、塑料袋、75%酒精、酒精灯、记号笔等;3.供涂抹用的生理盐水试管(5ml)至少20支,棉拭子若干包;4.供采类便用的采便管、运送培养基各20支以上;5·供采呕吐物用的无菌平皿、采样棉球;6.供采血用的一次性注射器、灭菌试管;7.保存样品的冷藏设施;8.防污染的工作衣或隔离衣、帽、消毒口罩、手套、靴子等)及处置知识准备,便于现场工作。

(三)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在启动调查1个工作日内和完成调查1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并及时完成网报。

五、现场调查1.初步调查,可对早期部分病例,医师等进行访谈,对事件进行初步判断。

2.病例搜索,确定病例定义、首发病例、末次病例、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过程。

3.个案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对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记录发病人群进餐史。

六、实验室资料各类样本的采集,包括残留食物、原料、半成品、食物制售环节及患者的吐泻物、肛拭子、血液、尿液等。

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和报告

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和报告

食物中毒发生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
分析1979年到1995年17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食物 中毒在每年的第二、三季度多发,重点在6、7、8、9
四个月,发生地点多在县及乡以下农村,提示食品卫生工 作的重点应在县以下农村,预防控制关键时间在第二、三 季度。城市发生重大集体食物中毒由于中毒人数多,尤其 在学校、幼儿园,社会影响大,危害严重,集体性食物中 毒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应给以高度重视。
食物中毒。
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有:霉变甘蔗食物中毒;变质
银耳食物中毒;赤霉病麦食物中毒;黑斑病甘薯 中毒等。
食物中毒的表现形式(分类)---动物性食物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 因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有: 河豚鱼食物中毒;
有毒鱼贝类食物中毒;动物甲状腺、肾上 腺、鱼胆、野生动物肝脏等。
⑴ 统一指挥,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果断决策,快速反应;
⑵ 严格执行“预案”,减少盲目性,主动出击,并在实践中不断 完善“预案”;
⑶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多部门、多单位通力协作,共同完成; ⑷ 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各有关部门、学校、科研单位等实现资源共享
; ⑸ 依法办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扰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
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和 报告
食物中毒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
,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其中的中毒性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物中毒。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食源性疾病的定义明显提 示“食源性疾病比食物中毒范围宽,包含了因摄食而 引起的传染病。”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为适应与国际接
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有: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砷中毒;有 机磷农药食物中毒;锌中毒;鼠药(毒鼠强)中毒等。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近期,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作为一名食品安全专家,我受聘参与了对这起事件的调查和研究。

下面将就此事件进行详细的报告和分析。

1. 事件背景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一家知名餐厅。

数十名顾客在用餐后出现了腹泻、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对餐厅的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质疑。

2. 调查过程为了全面了解事件的原因,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工作。

首先,我们对餐厅的卫生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食品存放不当、卫生设施不完善等。

其次,我们采集了患者的食物样本,并进行了实验室分析。

结果显示,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和有毒物质。

最后,我们对餐厅的食品供应链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了一些关键环节存在管理漏洞。

3. 事件原因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论:首先,餐厅在食品存储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卫生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食品的储存温度过高,导致细菌滋生;食材的加工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其次,供应链管理不严格也是导致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餐厅采购的食材未经严格检验,存在质量问题;供应商的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意识也存在欠缺。

4. 解决方案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首先,餐厅应加强对食品储存和加工环节的管理,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建议餐厅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培训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其次,餐厅应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

同时,餐厅还应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合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5. 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通过此次事件的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食品中毒事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会对餐厅和供应商的声誉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我们呼吁公众和相关从业人员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可靠的饮食环境。

食品中毒事件调查程序规范

食品中毒事件调查程序规范

食品中毒事件调查程序规范为了确保公众消费的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食品中毒事件调查程序规范,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查和处理食品中毒事件。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毒事件调查程序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食品中毒事件定义食品中毒事件是指因食用某种食品后,造成大量人员中毒的事件。

中毒表现可包括食用者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痛、呕吐和腹泻等,以及全身性症状如发热、头晕和疲劳等。

二、食品中毒事件调查程序1. 接收报告:当接到食品中毒事件报告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确认事件的真实性和严重程度。

2. 组织调查人员:成立由相关政府机构、卫生部门和食品监管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负责食品中毒事件的调查工作。

3. 采集证据:调查组将前往事发地点,对食品供应商、餐饮场所以及相关中毒者进行访谈,并进行必要的取样。

4. 实验室检测:将取样的食品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毒素检测,以确定中毒原因和食品种类。

5. 追踪溯源:调查组将追踪食品的生产和供应链,寻找疫源地和可能的污染环节。

6. 处理中毒者:将受害者送往医院救治并妥善管理,同时对其病情进行记录,以便作为后续的调查依据。

7. 防控措施: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停止相关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并对已经流入市场的食品进行召回。

8. 报告发布:当调查结束后,调查组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发布调查结果,包括中毒原因、受害人数及相关食品等信息。

三、食品中毒事件调查程序规范的重要性1. 保障公众健康:通过规范的调查程序,能够及时确定中毒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中毒扩散,保障公众身体健康。

2. 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食品中毒事件调查程序规范的实施,能够推动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改进,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3. 建立信任与公正:通过公开透明的调查程序,能够增强公众对食品监管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信任,减少社会不安因素。

四、国际各国在食品中毒事件调查程序上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相似,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1. 协调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与信息交流,共同应对食品中毒事件。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篇一: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中毒事件发生原因和环节,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和建议。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危险食物。

结果本次事件共有18例病例,罹患率为82%。

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100%),恶心(94%),腹痛(44%)和腹泻(17%)。

流行曲线形态表现为快速上升,快速下降,高峰持续时间短,提示为点源暴露。

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暴露食物。

蛋炒饭为所有调查对象的共同食物,比较不同的蛋炒饭进食量(按体重调整)引起的呕吐次数,发现≥2碗/组平均呕吐次数次明显高于1碗/组(平均呕吐次数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

同时对蛋炒饭进食量(按体重调整)与引起的呕吐次数作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s=(P<),提示进食炒饭的量与呕吐次数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蛋炒饭所使用的米饭有1/3来自上一餐次的剩饭(该剩饭在22℃下放置了4h)。

剩余蛋炒饭和患者呕吐物的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为阴性。

结论这起事件很可能由剩余米饭不当存放所致,其致病因子可能是腊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

20XX-05-24晚,四川省某市一医院儿科报告,某杂技班有18名学生因恶心、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这些学生均在校内进食过当日晚餐。

为查明发病原因,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1对象与方法病例定义为20XX-05-24/25,在杂技班食堂就餐的人员中,出现呕吐≥1次/24h者。

通过访谈食堂负责人,获取食堂就餐人员信息。

对全部就餐学生(共22名)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发病情况。

为查找危险食物,调查组对进食5月24日午晚餐的22名学生开展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询问其午晚餐食用菜品和米饭的情况,计算各类食物的相对危险度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

现场采集剩余食物进行腊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查找致病因子。

通过与厨师访谈,了解危险食物的存放及加工制作过程,查找危险环节。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现场调查方法和技巧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现场调查方法和技巧
及时收集和保存证据
对于可能受到污染的食物、水源等, 应及时收集并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 以便后续检测和分析。
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与卫生部门合作
在调查过程中,应与当地卫生部 门密切配合,共同开展调查工作 ,共享信息和资源。
与公安部门协调
在涉及刑事案件时,应与公安部 门协调配合,共同开展调查工作 ,确保案件得到及时处理。
询问相关人员
对中毒者及其家属进行询问,了解中 毒发生前后的症状、饮食情况以及可 能的接触史。
对共同进餐者进行询问,了解是否有 其他人出现类似症状,以及他们的饮 食情况。
收集证据
收集可疑食物、食品加工工具、餐具等物品作为证据,以便 进行实验室检测。
记录现场调查的详细情况,包括照片、视频等证据,以便后 续分析处理。
报告撰写
明确报告目的
在撰写报告前,要明确报 1
告的目的和受众,确保报 告内容有针对性。
检查报告
4
在提交报告前,应对报告 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没有 遗漏或错误的信息。
组织信息
2
将现场调查收集到的信息
进行整理、分类和组织,
确保报告内容条告时,应使用专
业术语,确保报告的准确 性和权威性。
原则
及时性
现场调查应迅速及时,尽早展开 调查工作,以减少危害和损失。
保密性
对于涉及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的 信息,应予以保密,不得随意泄 露。
科学性
调查方法应科学、严谨,遵循相 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保调 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面性
现场调查应全面覆盖与食物中毒 事件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患者 情况、可疑食物、接触物品等。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现 场调查方法和技巧
• 现场调查的目的和原则 • 现场调查的步骤 • 现场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 现场调查的注意事项 • 现场调查的结果处理和报告撰写

上海市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置办法

上海市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置办法

上海市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置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本市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地减 少食物中毒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 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及本市食物中毒事故调查处置的 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开展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调查、控制、认定和处置,适 用本办法。

事故调查包括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 检验。

第三条(处置原则) 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置应当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依法有序、科学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食物中毒事故分级) 食物中毒事故分为以下四级:- 1 - / 80(一)一般(Ⅳ级)食物中毒事故,指中毒人数在 30—99 人, 且无死亡病例的; (二)较大(Ⅲ级)食物中毒事故,指中毒人数在 100 人以上, 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重大(Ⅱ级)食物中毒事故,指中毒人数在 100 人以上并 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 10 人以上死亡的; (四)特别重大(Ⅰ级)食物中毒事故,指由国务院认定的Ⅰ级食 品安全事故。

经调查,食物中毒事故存在受污染食品造成严重或者特别严重 健康损害后果的,经评估认为事故危害严重或者特别严重的,流入 2 个以上区 (县) 且有较强扩散趋势的, 流入 2 个以上省份或者国 (境) 外(含港澳台地区)的,或者市人民政府、区(县)人民政府需要 认定事故级别等情形的,应当按照《上海市食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 预案》规定的事故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对于食物中毒人数在 30 人以下,且无死亡病例的事件,按照本 办法规定的报告要求和一般(Ⅳ级)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置要求, 开展相关工作。

- 2 - / 80第五条(管辖)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局)及其直属执法机 构负责组织对本市较大(Ⅲ级)以上食物中毒事故开展报告和调查处 置工作,相关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分局) 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市局要求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
【法规类别】食品卫生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发布日期:1999年12月24日实施日期:2000年1月1日)废止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1981.12.01
【实施日期】1981.12.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一日卫生部发布)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的精神,为及时掌握食物中毒发生情况,确定中毒原因,分析发生规律,采取防治措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人民健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食物中毒系指细菌性、化学性、真菌性和有毒动植物等引起的暴发性中毒而言。

第三条为及时进行抢救,防止中毒死亡和继发,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医院、门诊部诊所、校医室、保健站、医疗站等)及中毒单位(各厂矿、铁路、工地、机关、学
校、企业、事业、城市街道、人民公社、生产队等)主管负责人,有责任在中毒发生后,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站报告,必要时应同时向公安部门报告。

第四条各市、县、区卫生防疫站接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报告时,应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按下述规定进行报告。

(一)各基层卫生防疫站,对每起中毒应有调查报告,并及时上报省、市、区卫生防疫站,对未及时报告者或发现漏报的食物中毒应追查补报。

每月末书面上报。

(二)省、市、区卫生防疫站对一次食物中毒30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和造成重大政治影响者立即向卫生部报告。

(三)散发性食物中毒可在食物中毒季报表中,一并上报。

第五条各市、县、区卫生防疫站应将每次食物中毒的人数,主要症状,中毒原因等填写食物中毒登记本(附件三)长期保存备查。

每季度末五日内填报食物中毒季报表和年终专题总结报地区、省卫生防疫站,抄报当地卫生局。

第六条各省、市、自治区卫生防疫站根据各市、县、区的报告材料于每季度末后20日填写食物中毒季报表报卫生部。

在翌年2月末前做出食物中毒总结报卫生厅(局),抄送中国医学科学院食品卫生检验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