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浪费: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部分地方存在着同质化竞争,不断重复建设产业集群,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2.创新不足:很多地方虽然建设了产业集群,但缺乏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面对市场的变化能力不强,导致产业集群的可持续性不够。
3.监管缺位: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存在一些乱象和不良竞争行为,导致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制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规划和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规划和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和乱象,发挥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作用。
2.促进技术创新:在产业集群建设中,应该注重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对产业集群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打击不良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4.加强合作和协调:不同地区的产业集群应该加强合作和协调,避免同质化、重复建设,发挥优势互补的效应,提高整体效益。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产能经济365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罗昌成 重庆市委党校摘要:农业产业集群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本研究主要分析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现代农业发展要素;提升农业企业科技含量,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做好早期规划,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高素质劳动力,努力追求高效益等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3-0365-01目前世界产业组织发展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产业集群,从国外产业集群发展来分析,这种集群化发展不但能够在高新技术行业中存在,也能够在传统产业中应用。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被当做是提高农业生产竞争能力,推动农民增加收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最有效的组织模式,是农业方面研究专家及政府机构最为关注的课题。
但传统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并不平坦,获得成就的产业集群更是少见。
因此,本文致力于分析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以此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一)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差,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低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中城镇和乡村发展平衡能力非常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延滞,农业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造就农业及相关产业应对自然风险方面抵御能力不够,经常会出现“遭遇灾情大损失就大,遭遇灾情小损失就小”局面,从本质上并没有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
并且和农业现代化关系非常密切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种植,精细化运作及其耦合化发展等诸多方面也相对落后。
(二)农业产业集群技术水平低,合作关系不稳固企业集群内部实施紧密合作就形成产业集群的效益,但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技术开发要有机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比工业产品生产情况更高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更需要较好的农业生产技术支持。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引言: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产业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群发展不协调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推动我国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政府支持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是一个阻碍因素。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资金支持不足。
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投入的资金和资源不足,无法满足产业集群发展所需。
1.2政策支持不完善。
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无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1.3协调机构不健全。
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协调机构不健全,无法提供有效的协调和服务。
针对以上问题,应提出以下对策:1.4加大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产业集群的资金投入,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保障。
1.5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1.6健全协调机构。
政府应建立健全产业集群发展的协调机构,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和服务。
二、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中,创新能力不强是一个制约因素。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科技研发投入不足。
我国的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不足,无法支撑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
2.2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创新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无法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2.3人才培养不足。
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无法满足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针对以上问题,应提出以下对策:2.4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5创新体制机制。
政府应推动相关创新体制机制的,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2.6加强人才培养。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
产业集群 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需要明确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同类产业企业相对集中并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形成一种紧密的产业网络体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是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激烈竞争。
由于在同一产业领域内企业相对密集,相互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一些中小微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
另外,产业集群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影响了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制约了其长期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抵抗外部竞争,实现共赢。
政府可以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人才和技术,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个人观点来看,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产业集群才能迎刃而解,迎接更大的发展挑战。
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只有不断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对产业集群发展能够有更深入、更灵活的理解,为其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以上就是基于指定主题的文章撰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产业集群是一种以产业为核心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外部遥散化经济效应。
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因为它可以促进产业的集约集聚,提高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目前,我国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随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以及各地区积极响应和参与,我国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得越来越好。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提出对策来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进展情况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正在迅速发展。
从地域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京津冀等地都建立了多个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集聚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端制造企业,积极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了各种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产业集群中迅速发展壮大,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各地政府也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这些举措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产业协同不足:一些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重点过于依赖某一行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产业协同效应。
这导致了一些地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不足,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2.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尽管一些地方的产业集群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但整体创新能力仍然有待提升。
企业间创新合作不够密切,技术交流不够频繁,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创新效应。
此外,一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较弱,依赖于外部技术引进。
3.人才培养不足: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需要大量的高质量人才支持,但目前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人才供给仍然不足。
一些地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与企业合作方面存在局限性,未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高端制造业人才。
4.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一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集群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各地均有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与此同时,产业集群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文就这些问题及其应对对策展开分析。
首先,产业集群发展存在政策不统一的问题。
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细则设立方面存在许多差异,而这些政策的不统一也影响到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因此,国家应该加大统一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的力度,制定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其次,产业集群发展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企业激烈竞争,也使得相关部门对产业集群的管理略显漏洞。
当前,政府应该从管理上介入产业集群,提出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此外,产业集群发展还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因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一,导致部分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紧缺,从而影响到集群发展整体水平。
因此,国家应当加大资源配置力度,稳定地方政府的支持,以促进各地产业集群的发展。
此外,产业集群还存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产业集群发展缓慢,也影响了集群发展整体水平。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投入,推动企业实施有效的创新战略,以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最后,产业集群发展也存在人才紧缺的问题。
随着资源紧张,部分企业在招聘人员时无法得到满足,也影响了经济发展。
此外,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也限制了企业发展的空间。
因此,政府应当加快人才储备,完善技术培训体系,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以便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
因此,政府应该抓住机遇,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总之,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要么是由国家发放的统一政策,要么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及充分利用资源和引进人才,即要统一政策,提供管理机制,重视资源的利用及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国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

的 日常生 活用 品有 关的 产业 ,这些 产业 对 企业 的规 模 、 技 降价 、 降价 、 降 价 , 到这个 款式 利 润 空 间被 榨 干 , 场 再 直 市 术、 劳动 力的 素质要 求都 不 高 。 产业 的进入 壁 垒低 , 品多 产
数档次 不高 , 经营 以“ 质跑量 ” 低 为主 。集 群 内大 多数 企业
内的浙 江 、 东 等省 产 业集 群 发 展 的成 功 经验 , 广 引起 了 国
影响 有潜 力 的大企 业 成长 , 且 削弱 了小 企业 的盈 利 能力 而 发展 和集 群竞 争力 的提 升。 4 市场 竞争 秩序 混乱 。 . 各集 群 大多为 同类企 业 的简单 “ 堆 ” 企业 间 合作 和 交流 较少 , 扎 , 企业 跟风 仿效 之风 盛行 , 场秩 序混 乱 。 性竞 争层 出不 穷 , 恶 导致企 业普 遍利 润 微薄 。 在嘉 兴 洪合 羊 毛 衫 市场 内 , 家 行情 比较好 。 家 晚 上发 哪 哪
过外 国 贸易公司 出 口到 世界 各地 。 集群 内企 业处 于价 值链 衬衣 的平均 利 润是 2毛 钱 ,一双 袜 子 的平 均 利 润是 几 分 钱。 一条拉 链 的平 均 利润还 不 到 1 分钱 。
都是在 为 国际 品牌 打 工 , 多产 品大都 是 采取 贴牌 或 者通 成 。 一些 集群 所在 地 的基 础设 施 很不 完善 ,企 业用 水 、 许 用 的低端 , 其所获 得 的附加值 和利 润必然 很 低 。 义乌 , 在 一件 联产 业和 支持产 业 , 缺少 社会 化 服务 体 系 的有 效 支撑 中介 服务 机构 。 达 的中介 服务是 保证 市场 经济 良好运 行 的必 发 要 条 件。对 于集 群 企业 来 说 , 需要 有 劳动 服务 机构 为其 提 供劳 动市 场 、 训员 工 。 培 需要 质 量检 测机 构证 明产 品 品质 , 律师、 会计 师 、 产 评估 师 、 询机 构 等 提供 专业 服务 。 资 咨 商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2篇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2篇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 ers编订:JinTai College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2、篇章2:2020年丝织造集群产业调研报告文档篇章1: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林业产业)。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
**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xx元;实现利税xx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在我国也称作“产业簇群”、“特色产业区”、“块状经济”。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产业集群是地区和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的构成主体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其中以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最为集中。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类型产业集群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是根据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群;二是根据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可分为供给因素驱动形成型与需求因素驱动形成型的产业集群;三是根据产业集群中成品商的市场结构,可分为轮轴式多核式葡萄式与混和式产业集群;四是根据产业集群的深度,可分为简单型与复杂型产业集群;五是根据产业集群中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可分为松散型与紧密型产业集群。
此外可根据成产品的属性分为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
从形成原因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依靠当地企业家精神和工商业传统、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特色集群。
这些集群一般形成了专业化的、劳动密集型的小城镇,浙江称之为工业化特色产业区。
从其产生的过程来看,产业集群经济主要是一种民间经济,由大量中小企业构成。
从全国来看,这类企业集群也为数最多。
二是基于“三来一补”基础上形成的两头在外的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港台地区的制造业正好面临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飞涨、成本迅速上升的压力,广东、福建、江苏省敏锐地把握了这一机遇,以优惠政策、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以及邻近港澳、联接广州深圳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成港台制造业的“工厂”。
三是与大型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
在山东青岛海尔集团、重庆嘉陵摩托集团、辽宁东北钢琴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附近,都有相关企业繁殖和衍生,进而又促进了配套产业的发展,并在相关行企业的竞争中不断创新和升级,形成一些企业集群。
还出现了基于外资企业配套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亦庄的诺基亚星网工业园。
四是在中心城市城区出现的都市型产业集群。
都市型工业园区是特指以大都市独有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研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能在市中心区生存发展,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具有增殖快、适应市场快等特点的工业集聚类型。
上海都市型工业企业群发展迅速。
五是在政府规划下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全国目前已有53个高新技术园区。
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基础上,国家正式批准成立设立了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
上述分类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一种时空演化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走向深入,产业集群的发展也逐渐从民间层面进入政府视野,从低技术、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甚至微型企业的集聚几乎一统天下发展到高技术、创新型产业集群崭露头角,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蔓延滋长。
(二)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1. 产业集群覆盖到大部分的传统行业。
2001年6月,浙江省政策研究室对全省的产业集群进行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在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800多个产业集群经济(又称块状经济),分布于纺织、制衣、制笔、电器、机械制造、医药等175个大小行业,有工业企业万家,吸纳就业人员万人。
据江苏省中小企业局的初步调查,形成了机械、纺织、轻工、食品等13个行业的产业集群。
其他各省区市,如辽宁、吉林、河北、山东、江西、湖南、上海、北京等,也都形成了一些大小不一的机械、化纤纺织、医药、钢铁、生物工程、信息技术集群。
目前,全国估计有各类产业集群数千个,其中化纤纺织、丝绸纺织、制衣、制鞋、电子、信息、医药、塑料、汽摩配件、精细化工、五金制品等,是出现产业集群最多的几个行业。
2.产业集群已形成较大的经济规模。
2001年,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亿元,电气机械产业实现产值亿元,机电产品出口500多亿美元,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45%。
在浙江,到2001年,产业集群经济总产值5993亿元,约占当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9%;年产值达10-50亿元的集群有118个,50-100亿元的集群26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3个。
在江苏,60个产业集群拥有各类企业万户,从业人员万人,2002年的产出规模达到2566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产出总量的%。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29个纺织特色市(县)城(镇),全口径合计的纺织工业总产值2378亿元,占到全国纺织工业生产的六分之一。
3. 一些产业集群已经形成特色产业和品牌。
产业集群的特色是集群的品牌,可以称之为区域品牌。
在江苏,有常熟纺织产业的“波司登”羽绒服、“雪中飞”羽绒服、“梦兰”床上用品等三个中国名牌产品,“波司登”与“梦兰”等两个中国驰名商标。
在福建石狮市的纺织服装行业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福建省著名商标40 多个,较为知名的休闲服装品牌有“七匹狼”、“富贵鸟”、“金犀宝”、“野豹”、“帝牌”、“柒牌”等。
在浙江,著名的品牌有宁波的“杉杉”牌西服和“雅戈尔”西服,有诸暨的“恒柏”西服、“步森”服饰以及“枫桥衬衫”。
二、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社会作用我国企业集群发展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
(一)产业集群的经济集聚-扩散效应首先,产业集群的出现显著推动了国民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工业化。
例如,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沿海地区的调查,2002年,全国10个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纺织基地市(县、区)实现纺织工业总产值2442亿元,占这10个市县工业总产值的38%;利税总额176亿元,占38%;从业人员148万人,占45%。
浙江省浙东南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加工基地不到40平方公里,自然地集中了400多家企业,生产的维生素E及相关中间体占全国的90%,生产的抗癌药的品种数和产量都居全国之最,有10个系列的原料药生产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由于这些集群中大多数都是从农村中小企业经过集聚而发展起来的,它们的发展壮大无疑推动了农村工业化的进展。
其次,集群经济可以使同一产业内部的分工更为精细化,以至于一个企业可以集中于该产业的某一个工序或某一种中间产品的生产,从而可以节约成本,产生高效率。
浙江苍南县金乡镇是全国最大的徽章生产基地,在那里,这种小商品的生产工序竟有十八道,包括设计、熔化金属、写字、刻模、晒板、打锤、钻孔等等,每道工序的加工都由独立的企业(加工专业户)进行,而且每道工序产生的半成品都通过市场交换,这样,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就形成了800多家企业参与的“产业链”。
浙江诸暨市大唐镇袜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成10个步骤,由此形成有一万多家专业化企业组成的10大部门。
第三,集聚将激发各企业之间的技术学习(模仿),激发各企业为应付更切近的竞争而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推进技术进步,提升集群的竞争力。
一方面,产业的地理集中使本来就有密切联系的企业有更多相互接触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形成一种学习或模仿效应,使信息在企业间传递的费用大大降低,信息沟通的便捷性提高。
随着这种学习效应而来的是,先进的经验、技术更为迅速地在区域内传递,产生技术溢出效果,从而使企业更快、代价更低地获得新技术。
另一方面,产业内部分工的精细化以及产业集聚所产生的高度竞争压力,又迫使企业致力于技术创新。
在精细分工的情况下,集中于某一道工序或中间产品的企业往往要自己解决生产设备、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这就在一定条件下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压力,迫使企业你追我赶地竞相进行技术创新。
第四,核心产业的集聚对上下游关联产业产生更为强烈的需求,从而推动这些关联产业发展,进而在一个地方形成一种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种效应,就像块根作物一样,通过分化、膨胀和生长,产生倍加的经济效益。
例如,在浙江桐庐分水镇的制笔业集群中,400多家与制笔相关联的企业,形成了从原料供应、元件配套、模具设计、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一条龙作业。
现在,分水有专业制模企业40余家,拉丝、弹簧、电镀等配套企业30多家,专业销售企业60多家,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8家,专业运输企业5家。
(二)产业集群的社会集聚-扩散效应首先,由于经济集聚-扩散效应,产业集群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为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创造条件。
浙江嵊州领带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3万人;诸暨大唐镇的袜业辐射了14个镇乡,120多个村,从业人员15万人;绍兴市有影响的乡镇企业块状经济35块,从业人员约占全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71%。
据浙江有关部门统计,全省专业化的发展至少使600多万本省农民和400多万名外省劳工成为二三产业从业者。
其次,由于经济集聚-扩散效应,产业集群的形成将造成人口的大规模集中,而人口的大规模集中正是城镇化的基础。
大规模市场的形成,是产业集群的集聚-扩散效应的典型表现之一,而市场本身往往又与企业集群一起,成为城镇化的基础。
浙江织里镇原来是个小镇,只有一条不足1000米的主要道路,现在已被建成为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6万的小城市。
浙江大唐镇原本是两个零散的自然村,合计不足800人,现在已经发展为一个有建成区人口万人的小城市。
更为重要的是,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城镇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民间资金为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唐镇在城镇建设中累计投入近10亿元,其中民间资金达7亿多元;织里镇城镇建设资金的80%来自民间。
第三,人口的集中及其就业问题的解决,加上城镇化的推进,再辅之以适当的农地制度创新,那么将增加继续主要经营农业的农民的农业用地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在辽宁省辽阳市,有60个工业村发展起产业集群,吸纳了万农民。
转移出来的农民把土地出让出来,使之得到相对规模化的配置:以人均土地5亩计算,辽阳通过发展产业集群而在无形中为种地农民增加了33万亩土地。
产业集群的发展,土地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人均年纯收入增幅在8%以上。
第四,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家、管理者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的分化,扩大了工人、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与企业家队伍,从而有助于优化各地的社会结构。
由于产业集群以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其所能辐射影响的人口多,因此,不难预期,在这些地方,能够分享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果实的人口所占比例也会较大;同时,中小业主的数量多,在整个区域的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也较大,例如,在诸暨的大唐镇,从事袜业的企业有1万多家;在嘉兴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合计有15万个。
三、我国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一)资源创新性整合机制产业集群总是以集群所在地的某些资源优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