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及表征技术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及其性能分析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及其性能分析近年来,纳米科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使得它们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是纳米科技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电化学法是一种有效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
它通过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或电解液中形成纳米结构的材料。
相比于其它纳米制备方法,它的操作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制备纯度高等优点使得电化学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一、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电化学反应是通过电子传递和离子溶解生成在电极表面堆积或溶解的一类反应。
在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中,基本反应通常是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电解还原反应(电化学还原反应)或电化学氧化反应(电化学氧化反应)。
电化学反应通过电子传递和离子溶解生成纳米结构的材料,这些结构会在电极表面或电解液中形成,并逐渐成长形成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电化学反应控制,这需要通过控制电压、电流和反应时间等参数来实现。
二、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的优势1. 简单易行性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需要的设备简单并且易获得。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的过程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并且和批量生产的过程自适应性很强。
2. 可控性强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参数可以通过计算来得到,这使得它有极高的可控性。
这样的可控性使得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很容易调整,使得得到的纳米材料质量不易出现偏离和误差。
3. 环境友好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不需要任何有毒或危险的化学试剂,这使得制备过程环境友好,能够防止环境污染。
4. 制备纯度高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所需要的原材料纯度高,这使得得到的纳米材料质量更好,且质量均匀。
三、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应用本文所涉及到的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已经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作为阳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感光材料、生物传感器、传感器、电池储能系统和光伏电池等领域。
此外,通过调节原材料成分和反应条件,电化学法制备得到的纳米材料可以带有许多特定的性质。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纳米材料是指粒径在1-100纳米(nm)的材料,这种尺度下材料的物理、化学、光学、电子等性质有着独特的变化。
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征是纳米学、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纳米材料的合成1. 物理方法物理合成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改变物质形态实现的,比如电子束光刻、激光蒸发和溅射等方法。
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VD)和物理液相沉积技术。
PVD方法简单易行,通常适用于稳定化合物和非氧化物材料的制备。
其优点是可控性好,反应过程无污染,缺点是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
2. 化学方法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分为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法、双逆法、热分解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纳米材料化学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纳米粒子尺寸可控。
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制备规模化的纳米材料。
3. 生物方法生物合成法是利用浸润在微生物体内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优点,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物体的伤害。
二、纳米材料的表征1. 扫描电镜(SEM)SEM可以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高分辨率的观察。
通过SEM观察纳米材料的形貌、粒径分布情况等,得到纳米材料的形貌信息,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具有较好的表征作用。
2. 透射电镜(TEM)TEM可以对样品内部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的观察。
通过TEM观察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常数、晶粒大小等,可以了解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信息。
3. 稳态荧光光谱法稳态荧光光谱法可以用来表征纳米材料的结构、表面修饰或化学反应的结果、吸附反应的结果等。
通过判断荧光光谱发射峰位置的变化和强度的变化,可以了解纳米材料表面上发生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的结果。
4. 热重分析法热重分析法使用精确的权衡系统,破坏并排除样品中的物质,通常以热解或热脱附为主要手段。
可以通过测试样品的热重曲线,了解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吸附性能、结晶状态等信息。
纳米材料应用的制备与表征

纳米材料应用的制备与表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生物医学、能源储存、环境保护等。
而纳米材料应用的制备与表征技术则成为了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一、纳米材料制备技术1. 经典制备方法最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通常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
其中一个经典的制备方法是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在PVD方法中,材料蒸发成为原子或离子,经过凝聚、自组装等过程沉积在基板表面。
在CVD方法中,高温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在基板表面上化学反应凝聚成纳米材料。
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制备金属、合金、半导体及其复合材料等。
此外,还有常见的化学还原、溶胶-凝胶、电化学沉积等方法。
其中,化学还原法通过还原剂还原金属离子得到纳米颗粒。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将前体金属/氧化物溶解于水中,然后过滤和加热至固化的制备方法,可以用于制备多种不同材料的纳米颗粒。
电化学沉积法将金属离子还原成纳米颗粒,通常需使用电化学沉积反应。
2. 先进制备方法除了经典的制备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出现了一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高效制备方法,如微流控化学合成、生物技术、光物理化学技术、等离子体化学等方法。
例如,微流控技术在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以流动性很强的介质为辅助,在微型反应器中完成反应和控制,制备出高品质的纳米材料。
生物技术则是通过利用活体内存在的各种酶、蛋白等生物分子作为催化剂,进行纳米材料的合成和控制。
等离子体化学方法则是运用等离子体对活性材料进行处理的过程来制备纳米材料。
二、纳米材料表征方法纳米材料的表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各种表征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构和形貌等。
常见的表征方法包括:1. 显微镜技术常用的显微镜技术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光学显微镜等等。
纳米电化学表征技术

纳米电化学表征技术纳米电化学表征技术是一种将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质进行定量或定性研究的技术。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表征研究对于理解其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纳米电化学表征技术可以提供关于纳米材料界面电荷转移、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电化学机制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制备纳米材料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纳米电化学表征技术主要包括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原子力显微镜(AFM)、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和电化学纳米探针(ENP)等。
这些技术各具特点,可以提供不同方面的信息。
首先,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是一种可以在纳米尺度下进行电化学实验的技术。
它利用纳米电极与待测电极之间的电荷转移过程,通过扫描电极的位置和电流信号变化来确定样品表面的电荷转移性质。
SECM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电化学图像,可以研究电极和溶液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化学反应的机制。
其次,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种通过探测原子、分子间力作用力的显微镜。
它可以实时观察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质,同时可以进行局部电化学测试。
通过在AFM探头上加上一个电化学电极,可以实现原子分辨率下的电化学测量,例如测量电流-电压曲线和电子空穴寿命等。
第三,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是一种研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电化学界面的技术。
它通过在待测系统中加入一个交变电压信号,观察系统对不同频率交变电压的响应来反推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在纳米尺度下,EIS可以提供关于纳米电极和电解质间界面的电化学性质信息,例如电荷转移电阻、电解质扩散系数等。
最后,电化学纳米探针(ENP)是一种用于纳米尺度电化学测试和成像的新型探针。
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离子或电子束在纳米尺度下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实现纳米尺度的电化学测量和成像。
ENP可以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电流-电压曲线图像,可以研究纳米尺度下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材料性质。
纳米电化学表征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并可以从电化学反应机制、催化性能、电化学传感器等方面对纳米材料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研究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研究引言: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尺寸效应和界面效应的材料,其制备与表征研究一直是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常用的表征技术,并探讨其在材料科学、化学、物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通过溶解适当的前驱体在溶剂中,形成溶胶,并在适当条件下使溶胶发生凝胶形成固体材料。
此方法可用于制备金属、氧化物等纳米材料,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2. 原位合成法原位合成法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在反应体系中直接生成纳米材料。
例如,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可以在气相中直接合成纳米颗粒。
原位合成法具有反应控制性好、可实现大面积生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纳米金属、纳米氧化物等材料的制备。
3. 真空沉积法真空沉积法是通过在真空环境中使原料蒸发或溅射,使得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纳米薄膜或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纳米金属薄膜、纳米合金等材料,适用于制备高纯度、纯度可控的纳米材料。
二、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纳米材料表征技术,通过透射电子束与材料相互作用,可以观察到材料的晶体结构、相组成、晶粒大小等信息。
TEM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优点,对于纳米材料的表征非常有用。
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通过扫描电子束与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取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信息的技术。
SEM可以获得纳米材料的形貌、表面形态以及颗粒分布情况,具有高放大倍数和高表面解析度的优点。
3. X射线衍射(XRD)X射线衍射是一种通过射入材料的X射线与材料晶体结构相互作用,从而得到材料晶体结构信息的技术。
XRD可以确定纳米材料的晶体相、结晶度和晶粒大小等信息,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的结构表征领域。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在材料科学、化学、物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检测及表征

04 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能源领域
高效能源存储
纳米材料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提高能源存储 的效率和安全性。
燃料催化
纳米材料可作为燃料催化的有效催化剂,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并 减少污染物排放。
太阳能利用
纳米材料可用于制造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环境领域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利用聚焦电 子束扫描样品表面,通过检测样品发 射的信号来观察样品的形貌和结构。
SEM可以观察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和 微观结构,分辨率较高,能够观察纳 米颗粒的聚集状态和表面粗糙度。
原子力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AFM)利用微悬臂探 针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力来检测样 品的形貌和表面粗糙度。
机械研磨法
通过机械研磨将大块材料 破碎成纳米级颗粒。
化学法
1 2
化学气相沉积法
利用化学反应生成纳米粒子,沉积在基底上。
液相法
通过控制溶液中的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浓 度等),制备出纳米材料。
3
电化学法
在电解液中,通过电化学反应制备出纳米材料。
生物法
微生物合成法
利用微生物细胞或酶作为 催化剂,合成具有特定结 构和功能的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检测及表征
目 录
•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 纳米材料检测技术 • 纳米材料表征技术 • 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01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物理法
01
02
03
真空蒸发法
在真空条件下,通过加热 蒸发材料,冷凝后形成纳 米粒子。
激光脉冲法
利用激光脉冲能量高、时 间短的特点,使材料瞬间 熔化、汽化,形成纳米粒 子。
纳米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纳米电极的制备与表征纳米电极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材料,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效率等优秀性能,已成为现代化学分析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阐述纳米电极的制备过程以及常用的表征方法。
一、纳米电极制备纳米电极制备是指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活性物质经过特殊处理,制成纳米级别的材料。
目前纳米电极制备的主要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溶胶-凝胶法和纳米印刷等。
1.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通过还原性物质对金属离子进行还原反应来制备纳米电极的一种方法。
常用还原性物质有氢气、乙醇、甲醛、NaBH4等。
利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高度的成熟度和长寿命,但是对于纳米材料稳定性需求较高的应用领域来说,该方法并不理想。
2.电化学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是通过电化学方法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粒子,再将纳米粒子吸附于电极表面制成纳米电极的一种方法。
相比于化学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制备的纳米电极材料具有高度的可控性、活性和生物相容性。
3.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可控性强的制备纳米电极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控制溶胶和凝胶的成分和浓度来制备不同大、形、大小分布的纳米粒子。
优点是能够得到高度相互作用团聚的纳米材料,但是该方法对于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来说,存在不足。
4.纳米印刷技术纳米印刷技术是基于微纳米加工技术的一种制备纳米电极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精度制造设备和复杂印刷技术,将纳米结构材料印刷在电极表面。
纳米印刷技术不仅实现了高精度的微纳米结构加工,而且能够高效、低成本地制备纳米电极,是一种有前途的纳米电极制备方法。
二、纳米电极的表征方法纳米电极的表征是研究其性质、结构、形貌以及表面特性的必经之路。
最常见的纳米电极表征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
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是一种常用的纳米电极表征方法,利用高能电子束照射表面,观察电极表面的形貌、粗糙度、孔隙结构等特征。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技术和应用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技术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例如高比表面积、强的力学性能、特异的电学、热学、光学性能等。
这些独特的性质为纳米材料在能源、环境、医学、电子等领域应用提供了广泛的机会。
然而,制备和表征技术是应用纳米技术的基础。
本文将着重介绍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技术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机械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用于制备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纳米材料。
物理法制备纳米材料物理法制备纳米材料的主要方法有:磨碎法、气相法和微电子加工法。
1. 磨碎法:将大尺寸材料磨碎为纳米尺寸。
这种方法最早用于制备金属纳米粉末,现在也可用于制备半导体和氧化物的纳米材料。
2. 气相法:将气态前体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制备纳米材料。
3. 微电子加工法:使用电子束刻蚀或化学气相沉积等技术,通过将各种功能材料沉积在衬底上,制备出各种形状和结构的纳米材料。
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的主要方法有:胶体溶胶法、溶胶凝胶法和化学还原法。
1. 胶体溶胶法:将金属盐或金属有机化合物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中,形成胶体或溶液,在特定的条件下制备纳米材料。
2. 溶胶凝胶法:将有机溶剂或水中的金属盐或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某些表面活性剂混合,然后通过水热或高温处理,在特定条件下制备纳米材料。
3. 化学还原法:将金属离子以还原剂为还原剂,使其从溶液中还原为纳米形态。
生物法制备纳米材料生物法制备纳米材料是利用生命体系中的基因、细胞和蛋白质等,通过生物合成或水热法等技术,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纳米材料。
由于生物法是一种较为自然的制备方式,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疾病诊断和能源等领域。
机械法制备纳米材料机械法制备纳米材料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球磨法和搅拌法。
这些方法是将矿石、岩石、天然多孔材料等碎石状物料,经机械作用磨碎成为纳米级材料或纳米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备关键:有效的控制晶粒的成核和生长 (2)分类: 根据沉积过程:单槽和多槽电沉积 根据沉积方式:直流、交流、脉冲、欠电位沉积、
复合共沉积及喷射共
脉冲电沉积:通过控制波形、频率、通断比和平 均电流密度等参数,使得电沉积过程在很宽的 范围内变化,从而获得具有一定特性的纳米晶 体镀层。
• (3)组成:由于纳米粒子的粒径很小使得粒 子中的原子有很大部分处于粒子表面,表现在 固体纳米材料中,有相当大比列的原子处于晶 体界面上,即界面组元的比列很高,一般纳米 晶粒内部的有序原子与纳米晶粒的界面无序原 子各占总原子数的50%。
四.纳米材料的作用
• 晶界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及物性具有重要的 作用,由于这些大量的处于晶界或晶粒缺 陷中心的原子,使纳米粒子产生小尺寸效 应、量子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表面 和截面效应等,引起了纳米材料在许多物 理、化学、力学性能上与同组成的微米粒 子材料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它不仅开拓了 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也改变了某些传统 观念。
1.小尺寸效应(体积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广播的波长、传导电子的德 布罗意波长或超导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 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其周期性的边界条 件将破坏,那么这种材料在光、电、磁、热和 力学等方面均会表现出与大颗粒不同的特性。
2.表面与界面效应
纳米材料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纳米粒子 尺寸的减少而大幅地增加。纳米粒子的表面原 子所处的晶体场环境、结合能与内部的原子不 同,存在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因而 极易与其它原子结合,具有很高的电化学活性。
3.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微观粒子贯穿能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
•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光学、力学、磁学、 电学(超导)、化学(电化学)、催化性 能、耐蚀性能以及耐磨、减震、巨弹性模 量效应等特殊的机械性能。引起了凝聚态 物理界、化学界、材料界科学工作者的极 大关注,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4.量子效应
2. 电化学制备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
1)可获得晶粒尺寸在1-100 nm的材料 2)很高的密度和极少的空隙 3)受形状和尺寸限制少,比量大,产率高成本
低。 4)工艺简单灵活易于控制。 以纳米镍为例: • 硬度大、磁饱和强度高、电阻小、扩散系数大、
抗局部腐蚀性能好 • 而脉冲电沉积: • 产品性能好、沉积速度大、附着力强、镀层均
• 当粒子的尺寸小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 的电子能级由连续变为离散,对于纳米半导体材 料存在的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 被占据的分子轨道的能级核能隙变宽,此现象称 为量子尺寸效应。
• 五.合成
• 气相合成
• 化学合成
• 物理/气溶胶方法
• 近十几年来对电化学制备纳米晶体的研 究,发现电化学制备纳米晶体具有其他 普通晶体所不具有的优异性能,例如耐 磨性、延展性、硬度、电阻、电化学性 能及耐腐蚀性等。并且电化学制备纳米 晶体也相对比较容易,因而其在科学技 术上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纳米晶体:由纳米粒子形成的晶体。它是一 种具有全新“气体状”须固体结构的新型材料, 粒子内部存在有序-无序结构。从传统热力学观 点来看,是一种亚稳态结构。
三.纳米材料组成:
• (1)晶体组元:晶粒中的原子组成,这些原 子都严格位于晶格位置上
• (2)界面组元:晶粒之间的界面原子组成, 这些原子由超微晶粒的表面原子转化而来。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及原 位表征技术
晋冠平 2012.10
第一节 纳米材料简介 第二节.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 第三节 纳米材料的表征 第四节 应用实例
第一节 纳米材料简介
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研究领域
一. 引言 二. 基本概念 三.纳米材料组成 四.纳米材料的作用
一.引言
1.历史简介 生活中的纳米:古铜镜表面的防锈(纳米氧化锡), 灯灰(纳米碳黑) 20世纪60年代 1963: Uyeda---气体冷凝法—金属超微粒子 20世纪70年代:Nano-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NST) 1989: Gleiter-----纳米材料 (德国) 1990:NST-----纳米科技诞生 (美巴尔的摩)
喷射电沉积:一种局部高速电沉积技术,具有较 高的热量和物质传输率,改善了电解质的传质 过程,提高了电流密度,从而提高了电沉积速 率
复合电沉积:利用电化学原理,使不溶性固体颗 粒与欲沉积金属的粒子在阴极表面实现共沉积, 以获得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复合沉积层的工艺 过程。
欠电位沉积:金属在比其热力学电位更正处发生 沉积的现象,沉积的金属相当与一个双功能催 化剂,提供某些活性点参与反应;为电极上发 生的氧化反应提供一个电荷转移媒介。
匀、含杂质量低、成分稳定、工艺简单。
三.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晶体的影响因素
• 1939:用两个含不同成分的电解池,交 替在两池间进行电沉积制备纳米叠层膜
• 1969:电沉积制备块状超精细结构(直 流电法 )
• 1990-1995:脉冲法电沉积制备纳米晶体
二. 电化,属于阴极还原反应过
程
(1)定义:就是在金属电解过程中,金属离子在电
1992: TMS-----Minerals Metals Materials 21世纪高新科技最有前途的材料 它的出现将和金属、半导体、荧光材料的出现一样,引起科技 领域的重大变革。
二. 基本概念
• (1)纳米粒子:特征维度尺寸1-100 nm范围内的微 小粒子,又称作超微粒子。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 体交界的过渡区域,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它 的大小介于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 分子之间,属于亚微观的范畴。
第二节.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
• 一. 电化学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历史
• 二. 电化学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及独特性能 • 三.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晶体的影响因素 • 四.纳米材料的表征 • 五.电化学制备纳米材料的实例 • 六.电化学制备纳米材料的应用
一.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历史
纳米薄膜、纳米微晶、纳米金属线、金属 氧化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