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摘录(打印)

合集下载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纳米材料是指粒径在1-100纳米(nm)的材料,这种尺度下材料的物理、化学、光学、电子等性质有着独特的变化。

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征是纳米学、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纳米材料的合成1. 物理方法物理合成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改变物质形态实现的,比如电子束光刻、激光蒸发和溅射等方法。

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VD)和物理液相沉积技术。

PVD方法简单易行,通常适用于稳定化合物和非氧化物材料的制备。

其优点是可控性好,反应过程无污染,缺点是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

2. 化学方法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分为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法、双逆法、热分解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纳米材料化学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纳米粒子尺寸可控。

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制备规模化的纳米材料。

3. 生物方法生物合成法是利用浸润在微生物体内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优点,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物体的伤害。

二、纳米材料的表征1. 扫描电镜(SEM)SEM可以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高分辨率的观察。

通过SEM观察纳米材料的形貌、粒径分布情况等,得到纳米材料的形貌信息,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具有较好的表征作用。

2. 透射电镜(TEM)TEM可以对样品内部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的观察。

通过TEM观察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常数、晶粒大小等,可以了解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信息。

3. 稳态荧光光谱法稳态荧光光谱法可以用来表征纳米材料的结构、表面修饰或化学反应的结果、吸附反应的结果等。

通过判断荧光光谱发射峰位置的变化和强度的变化,可以了解纳米材料表面上发生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的结果。

4. 热重分析法热重分析法使用精确的权衡系统,破坏并排除样品中的物质,通常以热解或热脱附为主要手段。

可以通过测试样品的热重曲线,了解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吸附性能、结晶状态等信息。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一、引言纳米材料是由纳米结构单元组成的材料,其在表面积、尺寸和形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因此,纳米材料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是研究这些材料的重要基础,本文将从制备和表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制备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气相合成、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其中,化学法是纳米材料制备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通过溶液中的溶胶在温度和pH值的控制下到达凝胶状态,制备出纳米材料。

经典的方法是先通过溶胶制备出透明的凝胶,再失水和热处理,即可使凝胶转变为晶体或氧化物纳米材料。

2. 水热法水热法是以水作为介质,利用高压和高温的条件,制备出具有纳米尺寸的粒子。

其原理是在水介质中,离氧化钴(Co3O4) 元素自由态的离子环境是通过水化的方式,进一步形成超微粒子直至凝聚成为纳米级别的晶核,形成了具有纳米级别的Co3O4物质。

3. 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指将产物直接从无机化学反应中沉淀得到。

其制备过程是通过有机液体中添加金属离子源和还原剂,形成纳米颗粒,而后在液相中沉积形成。

三、表征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的表征是纳米材料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同的表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表征工具,可以用于确定纳米材料的颗粒大小、形状、结构等。

其常见的技术是将纳米材料制成薄片,然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

通过改变 TEM 的操作条件,例如改变加热温度、部件导向或导向角度等,可以得到有关纳米材料增长机制的更多信息。

2. X射线衍射 (XRD)X射线衍射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用于确定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性质,它通过测量X 光的散射,可以得到材料的晶格参数、纳米颗粒的数量和大小等信息。

通过狭缝控制 X 光束的强度和照射方向,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峰应强度和更精确的格参数。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纳米材料是指粒径在纳米(1-100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物质,具有与其宏观尺寸相比的独特性质和应用潜力。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是研究和开发纳米技术的重要环节。

首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溶胶-凝胶法、溶液法、气相合成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利用溶液状态下物质的凝胶化过程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溶液浓度、沉淀剂和反应条件,可以控制纳米材料的粒径和形貌。

溶液法则是通过物质的溶解性来实现纳米材料的制备,常见的有溶剂热法、共沉淀法等。

气相合成法是指通过气体的相互反应来制备纳米材料,如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热蒸发方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备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表征是对其粒子形貌、大小和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常用的表征技术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IR)等。

其中,TEM是一种直接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的技术,可以提供纳米材料的粒径大小和形貌信息。

SEM是通过扫描样品表面的电子束来获取样品的形貌和表面形貌信息。

XRD可以通过样品对X射线的衍射图样分析出材料的结晶性和相组成。

红外光谱则可以提供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官能团信息。

这些表征技术相互配合,能够全面了解并评估纳米材料的性质和结构。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不仅可以用于基础研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材料领域,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量子效应,使其在催化、传感、能源存储和纳米电子器件等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性能。

例如,纳米金属催化剂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较大的活性位点,被广泛应用在催化反应中。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也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纳米药物传输、纳米生物传感器等。

纳米材料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传感器的灵敏度。

然而,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纳米材料的制备需要掌握复杂的合成方法和控制条件,而且在大规模生产上还面临成本和环境安全等问题。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检测及表征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检测及表征

E . 特殊的电学性质 由于颗粒内的电子运动受到限制,电子能量被量 子化了。结果表现为当在金属颗粒的两端加上合适电 压时,金属颗粒导电;而电压不合适时金属颗粒不导 电。原来是导体的铜等金属,在尺寸减少到几个纳米 时就不导电了;而绝缘的二氧化硅等,电阻会大大下 降,失去绝缘特性,变得能导电了。 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当金属纳米颗粒从外电路 得到一个额外的电子时,金属颗粒具有了负电性,它 的库仑力足以排斥下一个电子从外电路进入金属颗粒 内,从而切断了电流的连续性。 这就使得人们想到是否可以发展用一个电子来控 制的电子器件,即所谓的单电子器件。单电子器件的 尺寸很小,把它们集成起来做成计算机芯片其容量和 计算速度不知要提高多少倍。
IBM
由于纳米机器人 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 中自由的游动,对于 象脑血栓、动脉硬化 等病灶,它们可以非 常容易的予以清理, 而不用再进行危险的 开颅、开胸手术。纳 米仿生机器人可以为 人体传送药物,进行 细胞修复等工作
纳米机器人在疏通血管
铜表面原子的重构: 4 8 个铁原子构成围栏,內部形成电子驻波。
液氮
蒸发源
漏斗
隋性气体
蒸发源
气相法制备纳米颗粒
一、蒸发-冷凝法 1. 电阻加热法: 欲蒸发的物质 ( 例如,金属、 CaF2 、 NaCl、FeF2等离子化合物、过渡族金 属氮化物及氧化物等)置于坩埚 内.通过钨电阻加热器或石墨加热 器等加热装置逐渐加热蒸发,产生 元物质烟雾,由于惰性气体的对流, 烟雾向上移动,并接近充液氮的冷 却棒(冷阱, 77K)。在蒸发过程中,由元物质发出的原子 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因迅速损失能量而冷却,这种有效的 冷却过程在元物质蒸汽中造成很高的局域过饱和,这将导 致均匀成核过程。
气相法制备纳米颗粒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纳米材料是指颗粒尺寸在纳米尺度(1 nm = 10^-9 m)范围内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是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关键环节,它们决定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一、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多种方法。

物理法利用物理原理来制备纳米材料,如凝固法、气相法等。

凝固法通过快速凝固来制备纳米材料,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溶液凝胶法。

气相法则通过在高温条件下使气体变为固体来制备纳米材料。

化学法则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备纳米材料,如溶胶凝胶法和溶剂热法等。

溶胶凝胶法是将溶胶中的成分进行聚集形成凝胶,再通过热处理使凝胶形成纳米材料。

溶剂热法则是将溶剂中溶解的物质通过热分解或沉淀来制备纳米材料。

生物法是利用生物体或生物大分子来合成纳米材料,如生物合成法、基因工程法等。

生物合成法通过细菌、酵母、植物等生物体产生的代谢产物合成纳米材料,基因工程法则是通过基因技术改造生物合成纳米材料。

二、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是研究纳米材料中结构、形态和物性的关键手段。

常用的纳米材料表征技术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等。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观察纳米材料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显微镜。

它利用电子束通过样品,可以观察到纳米尺度下的原子排布、晶体结构等信息。

扫描电子显微镜则是用来观察纳米材料表面形貌的显微镜,它通过扫描样品表面的电子束反射信号来形成显微图像。

X射线衍射则是一种用来研究纳米材料晶体结构的方法,通过测量材料对入射X射线进行衍射的角度和强度信息,可以得到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胞参数等信息。

拉曼光谱是一种分析纳米材料分子振动和晶格振动的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在激发光照射下产生的散射光谱,可以获得纳米材料的分子结构和晶格结构等信息。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使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比表面Si02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高比表面Si02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W ANG e g F n ,QI Xio a g,GUO h nin ,REN h h a HU n d n N a fn Z el g a S u u ,Z Do g o g
( c o l f e sr n ae il ce c ,L d n iest ,Ya ti 6 0 5 S h o o Ch mitya dM trasS in e u o g Unv riy na 2 4 2 )
阔 的应用前 景 。
后 高温煅 烧 , 到高 比表 面积 SO 粉 体 。 得 i。
1 实验
1 1 样品 的制备 .
分别 称取 不 同质 量 (g 6 、g和 1g 的十 六 烷 基 三 甲 3 、g 9 2) 基 溴化铵 (T B 于烧杯 中 , C A ) 加入无水 乙醇 , 力搅 拌 器搅 在磁 拌下使 C A T B溶解 ; 全 溶解 后 , 待完 再加 入 一定 体积 的 正 硅 酸 乙酯 ( E S , T O )搅拌 3 m n , 加入一 定质 量浓 度 的  ̄4 i 后 缓慢 草酸溶 液 , T O 水解 , 成二 氧化硅溶 胶 ; T O 使 E S 形 当 E S充分 水解 后 , 滴加 入一 定 质量 浓 度 的六 次 甲基 四 胺溶 液 , 快 逐 加 溶胶凝 固 , 形成二 氧化硅 凝胶 ; 在烘箱 中于 8 ~ 10 凝胶 O 0 o c干
wees n h s e rm o— e o t. Th r sal ep ae ,sr cu e u fc r aa d mo p oo y o h i r y t ei d fo a s l lr u e z g ec y tlnlg fte SOz i
s mp e r h r c e i d b r y d fr c i n a l swe ec a a t rz y X-a ifa t ,F u irta sto f a e p c r s o y e o o re r n i n i r r d s e to c p ,N2a s r t n a d s a n n i n d o p i n c n ig o

纳米材料的实验制备与表征

纳米材料的实验制备与表征
结 构过程 ” 的基 本 途径 .这 是 依据 化 学 手 段 , 在 不需 要复 杂仪 器 的前 提下 , 通 过简 单 的溶 液过 程
就 可对材 料性 能 进 行 “ 剪裁 ” .化 学 制 备 法 对 反
化学 反应性 质 、 化 学发 应动 力学 性 质和 特殊 的物 理机 械性 质. 所 以关 于纳米 材料 的研究 就显 得 非 常重要 , 着 重讨 论纳米 材料 的制 备方 法与表 征 .
性能 、 表面 活性 、 强氧化 性 、 超顺 磁性 及 吸 收光 谱 表现 明显 的蓝移 或红 移现 象等 . 除 以上 的基 本 特
性, 纳 米材 料还具 有特 殊 的光学 性 质 、 催 化 性质 、
2 0世纪 8 0年代 以来 , 随着 对 材 料性 能与 结 构关 系 的深 入研 究 , 出现 了液相 法 实 现 纳 米 “ 超
距、 晶胞 大小 和类 型 ( 如 图 1所示 ) ; 根 据 衍 射线
的强 度 , 还 可进 一 步确定 晶胞 内原 子 的排布 .
水 热是 在 较 高 温 度 和 较 高 压 力 下 ( 温 度 在
1 0 0 o C以上 , 压力 在 1 0 P a以 上 ) , 以水 为介 质 的
【 摘
要】研究纳米材料 中稀土离子掺杂发光性质的首要 问题是样品的制备 ,
其次是 对制得 纳 米材料 的尺 寸 、 形 貌等进 行形 态学表 征 , 这 两项 工作 是进 一 步进 行
发 光性 质研 究的 前提 .
【 关键词】纳米材料 ; 制备; 表征
中图分类号 : 0 6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0—5 6 1 7 ( 2 0 1 5 ) 0 2— 0 1 0 6— 0 3

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是纳米科技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纳米科技的各个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的相关知识。

一、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制备纳米功能材料时,通常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实现纳米级精度。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物理制备方法物理制备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制造纳米材料,主要包括机械法、热处理法、蒸发法、溅射法等。

机械法是指通过机械力将材料切割成纳米级别的微粒。

常用的机械制备方法有球磨法、流化床法等。

热处理法是指将材料在高温下进行一系列的热处理,使其形成纳米级别的颗粒。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高温还原法、热分解法等。

蒸发法是指将材料在真空条件下蒸发成薄膜,然后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将其压缩成纳米级别的颗粒。

常用的蒸发法有电子束蒸发法、磁控溅射法等。

溅射法是指将材料放置在真空室中,在电子束或离子束的轰击下,使其形成纳米级别的颗粒。

常用的溅射法有磁控溅射法、光致发光溅射法等。

2. 化学制备方法化学制备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纳米材料,主要包括沉淀法、胶体溶胶法、微乳液法等。

沉淀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材料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颗粒,形成纳米级别的粒子。

常用的沉淀法有化学沉淀法、共沉淀法等。

胶体溶胶法是指在液相中制备纳米颗粒,主要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控制颗粒的大小和形态。

常用的胶体溶胶法有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等。

微乳液法是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微胶团来控制粒子的大小和形态。

常用的微乳液法有水合胶体微乳液法、反应交替微乳液法等。

二、纳米功能材料的表征方法在研究纳米材料的表征时,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观察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其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的仪器。

主要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方法摘录作者姓名:彭家仁单位:五邑大学广东江门摘要: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的纳米材料同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一样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和战略制高点。

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特异效应和性能,使得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用途。

本文就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和性能、应用及制备方法与表征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其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纳米材料;结构特性;特异效应;应用;制备方法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materialsKevin Peng(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Guangdong)Abstract:The nano-materials known as“the most promising material in the21st century”along with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bio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pillars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trategic high ground in the21st century.Because of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the nano-materials,as well as its specific effects and performance,thenano-materials have the special purposes ot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materials. In this paper,we search for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specific effect and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materials.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nano-materials.Keywords:nano-materials;structural properties;specific effect;applications;preparation methods 0前言从人类认识世界的精度来看,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模糊时代(工业革命之前)、毫米时代(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微米和纳米时代(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

自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Gleiter提出“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随后采用人工制备首次获得纳米晶体,并对其各种物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来,纳米材料已引起世界各国科技界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在纳米数量级(通常指1~100nm)的极细颗粒组成的固体材料。

从广义上讲,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

通常分为零维材料(纳米微粒),一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二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

从狭义上讲,则主要包括纳米微粒及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体材料与微粒膜)。

纳米材料的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是交叉学科跨世纪的战略科技领域。

1结构特性纳米材料主要由纳米晶粒和晶粒界面两部分组成。

纳米晶粒内部的微观结构与粗晶材料基本相同,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

纳米材料突出的结构特征是晶界原子的比例很大,当晶粒尺寸为10nm时,一个金属纳米晶内的界面可达6×1025m2时,晶界原子达15%~50%,可以用TEM(透射电镜)、X 射线、中子衍射以及其他方法来表征纳米材料及其结构。

为描述纳米晶界结构,人们提出了许多模型,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学说Gleiter的完全无序说、Siegel的有序说和有序无序说。

目前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型来描述纳米晶界的微观结构。

其原因在于纳米材料中的晶界结构相当复杂,它不但与材料的成分、键合类型、制备方法、成型条件以及所经历的热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在同一块材料中不同晶界之间也各有差异。

可以认为纳米材料中的界面存在着一个结构上的分布,它们处于无序到有序的中间状态,有的与粗晶界面结构十分接近,而有的则更趋于无序状态。

2特异效应与性能正是由于上述纳米材料结构上的特殊性和处于热力学上极不稳定的状态,导致了它具有如下四方面的特异效应,并由此派生出传统固体不具有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能。

2.1特异效应(1)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2)小尺寸效应(或体积效应)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的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在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少,磁性、内压、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性及熔点等与普通粒子相比都有很大变化,这就是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

(3)表面与界面效应表面效应是指纳米微粒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引起性质上的变化。

纳米材料的颗粒尺寸小,位于表面的原子所占的体积分数很大,产生相当大的表面能。

随着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小,比表面积急剧加大,表面原子数及比例迅速增大。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量子隧道效应是从量子力学的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观点出发,解释粒子能够穿越比总能量高的势垒,这是一种微观现象。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

(5)介电限域效应随着纳米晶粒粒径的不断减小和比表面积不断增加,其表面状态的改变将会引起微粒性质的显著变化。

2.2物理化学性能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既不同于宏观物体,也不同于微观的原子和分子。

当组成材料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纳米材料表现出的性质与体材料有很大的不同。

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原子及分子的相互作用,强烈地影响物质的宏观性质。

(1)化学性能纳米材料由于其粒径的减小,表面原子数所占比例很大,吸附能力强,因而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

2)催化性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催化断裂H-H、C-C、C-H和C-O键。

这是由于比表面积大,出现在表面上的活性中心数增多所致。

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具有无细孔、无其他成分、能自由选择组分、使用条件温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从而避免了常规催化剂所引起的反应物向其内孔缓慢扩散带来的某些副产物的生成。

(3)光学性能当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时,其颜色大都变成黑色,且粒径越小,颜色越深,表明纳米材料的吸光能力越强。

纳米材料的吸光过程还受其能级分离的量子尺寸效应和晶粒及其表面上电荷分布的影响。

由于晶粒中的传导电子能级往往凝聚成很窄的能带,因而造成窄的吸收带。

(4)电磁性能金属材料中的原子间距会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变小,因此,当金属晶粒处于纳米范畴时,其密度随之增加。

在纳米材料中,当粒径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每个晶粒都呈现单磁畴结构,而矫顽力显著增长。

纳米材料的这些磁学特性是其成为永久性磁体材料、磁流体和磁记录材料的基本依据。

3应用纳米材料由于其产生的特殊效应,因而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使得其在各个方面的潜在应用极为广泛。

对于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的研究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与单一研究方法,而是多学科和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利用。

3.1在催化方面的应用纳米微粒作催化剂是纳米材料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配位不全表面的键态和电子态与颗粒内部不同等特点,导致表面的活性位置增加,使纳米颗粒具备了作为催化剂的先决条件。

起化学催化作用的纳米粒子催化剂主要有3种类型。

一是直接用金属纳米粒子作催化剂。

该类催化剂以贵金属(Ag,Pd,Pt,Rh 等)的纳米粉末为主;二是将金属纳米粒子负载到多孔性载体上作催化剂。

此类催化剂是应用最多的纳米粒子催化剂。

三是用有关化合物的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如将MoS、ZnS、CdS和FeS等硫化物纳米粒子加入到煤、油等燃料后,对煤、油等燃料的燃烧有很好的催化助燃作用,同时不会增加尾气中的硫含量。

3.2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纳米生物学用来研究在纳米尺度上的生物过程,从而根据生物学原理发展分子应用工程。

这在生化技术、酶工程中大有用处。

使纳米技术和生物学相结合,研究分子生物器件,利用纳米传感器,可以获取细胞内的生物信息,从而了解机体状态,深化人们对生理及病理的解释。

将超微粒子注入到血液中,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作为检测和诊断疾病的手断。

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利用纳米SiO2微粒进行了细胞分离;用金的纳米粒子进行定位病变治疗,以减少副作用。

医疗工业中。

将纳米颗粒压成薄片制成过滤器,其过滤孔径为纳米量级,在医疗工业中可用于血清消毒(引起人体发病的病毒尺寸一般为几十纳米)。

3.3在环保方面的应用纳米材料的控制污染源方面可起到关健性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它降低能源消耗和有毒物质的使用;减少水资深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治理环境污染物及大气污染。

3.4在工程材料中的应用(1)纳米陶瓷材料。

纳米材料因粒径小、熔点低以及相变温度低等特征,添加纳米颗粒使常规陶瓷的综合性能得到改善。

纳米陶瓷具有优良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均有显著提高。

(2)高熔点材料的烧结。

纳米材料的体积效应使得通常在高温烧结的材料,如SiC、WC和BC等,在较低温度下就可获得高密度的烧结体。

(3)高密度磁记录材料。

磁性纳米材料因具有单磁畴结构,矫顽力很高,故用它作磁记录材料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图象质量。

高矫顽力的强磁性纳米材料还可以制成磁性信用卡、磁性票证及磁性钥匙等。

3.5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我国的一些文物(如秦兵马俑)遭受霉菌侵扰而受到损害,最新的纳米成果将对其加以保护,使其永葆青春。

西北大学纳米材料研究所新研制成的纳米材料可涂在文物表面后可形成一种“无机膜”,使文物完全与外界条件隔绝,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护。

这种纳米材料可以吸收紫外线,保护文物的颜色不变,材质不腐坏,还可有效地排除虫菌对文物的侵蚀。

这种纳米“无机膜”除了对陶质文物可进行有效保护外,还可用于丝绸和书画等文物的保护。

4制备方法从Gleiter等(1951)]首次应用惰性气体凝聚(IGC)结合原位冷压成型法(In-situCom-Paction)在实验室制备出纳米晶体样品以来,又提出和发展了机械研磨法,非晶态晶化法,电沉积法等许多种制备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