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5讲: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学语文第5讲: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学语文第5讲: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学语文第5讲

明清文学

宗臣:《报刘一丈书》

宗臣(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城山人,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嘉靖29年(1550年)进士(时25岁),任刑部主事,再迁吏部员外郎。性耿介,不附权贵。时有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因上疏弹劾丞相严嵩而被严下狱致死。宗臣出钱资助杨之丧事,又作文祭之;因而获罪于严嵩,被贬至福建任布政参议。后因抗倭有功升为福建省提学副使,36岁时卒于任上。宗臣与李攀龙、王世贞等齐名,合称明“后七子”。他的文章较少摹拟习气,在“后七子”中成就较为突出。有《宗子相集》。

报[答复]刘一丈[尊长/老伯]书①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时常]赐一书②,以慰[宽慰]长想[长久的怀念],即[就(已经)]亦甚幸矣;何至更辱[屈辱(您)]馈遗[赠送礼物]③,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答)焉④?书中情意甚殷[深切]⑤,即[就…来看]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思)念长者深也⑥。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上下级间相互信任,才能和德行与官位相称]”语不才⑦,则不才有深(有)感(触)焉。夫才德不称(位),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上下级之间互不相任的毛病],则尤不才为甚[在不成材的我身上就尤为严重了]⑧。

【本段为这封回信的开头,在全文中起

“启(引出话题)”的作用。在本段中,作者先向来信者刘一丈表示感谢,而后以刘在信中称赞作者的话——“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引出作者将要在此信中予以正面揭示和批判的时人所谓的“上下相孚”现象。】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承”中的承上启下之句]日夕[一天到晚]策[马鞭,鞭打]马⑨,候权者之门。(守)门者故[故意]不入⑩,则甘言媚词(11),作妇人状[低三下四、献媚讨好他人的样子],袖金以私之(12)。[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即(便)门者持刺[名帖]入(13),而主者又不(立)即出见。立厩[jiu]中仆[干活的]马间,恶气袭衣裾

[恶臭的气味侵袭着衣服](14),即(使)饥寒毒[酷]热不可忍(15),不去也。[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

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guan zhi,洗梳](16),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觉得受了辱],强忍而与言曰:“亡[无]奈何矣(17),姑(且)容我入。”[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客)又立向[原]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面朝南]召见(18),则惊走匍匐[双手着地膝行(至)]阶[然后跪在大堂之

下的台阶]下(19)。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纳]之(20)。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行抱拳鞠躬礼],始出。[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出,揖门者曰:“官人[指守门人](荣)幸顾[关照]我(21)!他日来,幸[希望]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客)大喜,奔出。(客骑在)马上遇所交识[交游认识的人](22),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古时“相公”一词有时用作对宰相的敬称,在此,作者应是借此义来暗示文中的“相公”即为当朝丞相严嵩]家来,相公厚(待)我(23),厚我!”且虚言状[虚构一番相公如何如何厚

待他的情况。](24)。[善于运用对比以及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即[就连]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因而即将高升)矣。相公又稍稍[装作偶然的样子]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心领神会地]交(口)赞之(25)。此世(人)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这样做]乎?[对“承”中所展开的话题所作的初步结论。]

【本段为全文之主干的前半部分,在全文中起“承(展开话题)”的作用。在本段中,作者通过对相关的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的精心选择和具体描绘生动呈现了行贿求官者的买官“三步曲”——求见、行贿、骄人。而后,对该段所展开的话题也即所谓“上下

相孚”现象作了初步结论。】

前所谓权门者,自[除]岁时伏腊[一年四季中的夏伏日和冬腊日,泛指逢年过节]一刺[投上一张名片(写上几句祝贺的话)]之外(26),即经年不往也(27)。间(或)道经其门(28),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善于运用对比及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由作者对待权贵的行为细节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可见作者之毫无奴颜婢膝之态的独立人格,与上一段中所出现的媚上欺下、在地位高者面前为奴才、在地位低者面前做主子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典型儒生恰成鲜明对照。再如“北航最牛女生”中所体

现的平等意识和独立人格,当代官商强拆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等级意识和霸道作风。]斯则仆之褊衷[狭小的心胸](29),以[因]此常不见悦于长[上]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常常夸口]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矣!”[善于运用人物本身的言论来展现其内心世界或品格。]长者闻此,得无[该不会]厌其为迂乎(30)?

【本段为全文之主干的后半部分,在全文中起“转(换一个角度继续展开话题)”的作用。本段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及典型言论表明作者本人对待权贵的态度并借此表明自己的人格志向及常常不被上司所喜欢的原因。本段内容从另一方面说明:在腐败、丑恶的官场中,一个自尊、正派的

人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所谓的“上下相孚”的。从结构上看,本段是对第一段所开启的话题的一次反面的展开。这种在对话题进行正面展开之后的反面展开不仅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使得文章在结构上就比光有正面展开的多了一层变化,非常符合人天生就有的喜欢接受有变化的刺激的心理需要或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增强文章在结构方式上的艺术性。】

乡园多(变)故(31),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chuang]然有感[悲伤而有感慨]。天之与[予]先生者甚厚,亡论[不要说]长者不欲轻弃之(32)。[善于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

的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第二段所塑造的以行贿和奴颜婢膝的奉承等手段来求官的儒生实际上也可看作是对刘一丈的映射]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心灵安宁]哉(33)![非常巧妙的婉劝和暗讽。] 【本段为这封信的结尾部分,在全文中起“合(结束话题并呼应开头)”的作用。在本段中,作者对刘一丈“抱才而困”即怀才不遇的遭遇表示同情,并对这位老不得志的长者不自暴自弃的精神或不甘寂寞的行为在表面上表示赞赏,同时暗中以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如前文所揭示的官场的黑暗状况来委婉地劝慰他:入官场未必就好,不入官场未必就不好;希望他在知道官场的真相后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而不要在已经年老

的时候还在热衷于求官求名,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

从结构上看,本段是将中间两段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对本文话题中的明的部分——何谓“上下相孚”现象——所作的讨论所得的结论应用于本文话题中的暗的部分——刘一丈或与之同类的知识分子有无必要或应不应该千方百计进入官场,并含蓄委婉地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由此,全文首尾呼应、明暗两个话题及具体内容并存并互相呼应[可谓一种“复调”],中间部分内容充实而富有变化;这些特点使得文章在整体结构上显得十分完整、丰富且富于变化,因而非常富于艺术性。】

【注释】

①报:答复。刘一丈:名蚧,字国珍,排行第一,宗臣父亲的老友。丈:对男性长者的尊称。

②长者:指刘一丈。

③辱:谦词,意为屈辱了对方。馈遗(kuiwei 愧位):赠送物品。

④不才:不成材的人。自谦的称呼。报:报答。

⑤殷:深切。

⑥二句意为:就您对我父亲念念不忘来看,也可知我父亲思念您的深切

了。老父:宗臣的父亲宗周。

⑦上下相孚: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孚,信任,信服。

⑧甚:厉害,严重。

⑨策:马鞭。此用作动词,意为鞭打。

⑩门者:守门人。

(11)甘言媚词:说些动听讨好的话。(12)“袖金”句:把钱藏在袖子里偷偷送给他。

(14)袭:熏染。

(15)毒热:酷热。

(16)盥栉(guan zhi灌至):洗脸梳头。(17)亡:无。

(18)南面:面向南。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

(19)匍匐(pufu蒲扶):双手着地膝行。(20)内:通“纳”,接受。

(21)官人:此处是对守门人的敬称。(22)交识:交游认识的人。

(23)厚:厚待,看重。

(24)虚言状:捏造了相公厚待他的情况。(25)心计交赞:心领神会地一齐称赞。(26)岁时伏腊:泛指逢年过节。岁时,一年四季。伏腊,夏天伏日与冬天腊日,古时两个祭祀日。一刺:指拜谒一次。

(27)经年:终年。

(28)间(jian见):偶或。

(29)褊(bian扁):气量狭窄。这里用作自谦之词,实则表示不愿巴结权贵。

(30)得无:只怕。

(32)亡论:不要说。

(33)幸宁心哉:希望能心情平静。

【讲解】

宗臣生活的年代,明王朝已日渐衰落。当时的皇帝明世宗一心修道求仙,不思治国,二十余年不临朝理政,弄得“吏贪将弱,民不聊生”;当时社会上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见:海瑞之《治安疏》)。当时,奸相严嵩专权二十年,弄权枉法,卖官受贿,致使贪污受贿成风。一些没有骨气的文人士大夫一时纷纷投其门下。他们阿谀奉承,行贿买官,丑态百出。宗臣通过科举在京做官。他为人正直,不肯巴结权贵。目睹官场的种种黑幕,他义愤填膺。《报刘一丈书》就是他揭露、批判官场黑暗的文章之一,文中的那个炙手可热的“相公”实际上指的就是当时的丞相严嵩。

本文第一段为这篇书信体文章的开头。在这一段中,作者先向来信者刘一丈表示感

谢,而后以对方在信中称赞作者的话——“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引出作者所要揭示和批判的时人所谓的“上下相孚”现象。

文章的中间两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又以“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也”一段为重点。

文章第二段着力描写明代中叶官场之怪现象。在这一段中,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生动描述了一个寡廉鲜耻的干谒(求见位高者以求提携或帮助的)求仕者的发迹史。求见、行贿、骄人,就是这种人的发迹“三步曲”。作者似乎只是带着读者旁观干谒者的表演。

在“求见”这一场中登台的有两个人物。门者本来是奴才,但由于主子位高,依附于主子的奴才似乎也就跟着位高了。在这里,这位奴才显示出来的是一副主子的鹰犬相。我们看到:在门者这只鹰犬面前,干谒者“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而且,如果这只鹰犬对所受的贿赂不满意的话,他还会想办法让干谒者再次给他贿赂。在门者这样的奴才面前低声下气地装出比奴才还要低下的样子来,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人进入

官场的第一步。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这是干谒之戏的第二场即“行贿”这一场的开头。在这场戏中出场的“主者”“南面召见”干谒者,显得十分庄严和高贵。干谒者心知肚明:在这样的场合不必多嘴,只须叩头礼拜、多献金银便是。在这场交易中,双方各得其所,交易告成。

“骄人”一场是全剧的精彩尾声。这时干谒者在交识者面前得意忘形地自我吹嘘的情形与前此奔走权门时低三下四地献媚求情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有力地暴露了干谒者媚上欺下的小人嘴脸。这时,人物活动的舞台也延展开来,观众的视野由权贵者的大门内外扩大到了整个所谓的上流社会。我们看到:接受了干谒者贿赂的“相公”开始回报干谒者。他开始在官僚阶层中推介干谒者:他“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权位高的人说某人好后,权位稍低的人也就跟着说好,这就是所谓的“上下相孚”了。至此,我们已经明白:这种所谓的“上下相孚”不

过是金钱和权力交易的结果。

在揭示了所谓“上下相孚”的真相后,作者又用了自己对权贵之家“经年不往”、偶过权贵之门则“掩耳闭目,跃马疾走”等典型细节来表明自己对待权贵的态度以及自己之所以不讨上司喜欢的原因。

最后,作者对刘一丈“抱才而困”也即怀才不遇的遭遇表示同情并对这位老不得志的长者不自暴自弃的精神或不甘寂寞的行为在表面上表示赞赏。但回顾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之所以要在这封给长辈的信中详细描绘和揭露当时官场的污浊和黑暗,实际上是为了以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官场的黑暗来委婉地劝慰他:入官场未必就好,未入官场未必就不好。作者希望刘一丈在知道官场的真相之后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不要再热衷于科举以求官求名,)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文章首尾照应,文末对于长者的劝慰和批评之意表达得十分委婉、巧妙而又精到、得体。

总之(本文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本文

通过对干谒求仕者行贿权门之行为的生动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权贵贪赃受贿,贪婪虚伪;门者狐假虎威,仗势欺人;干谒者奴颜婢膝,摆尾乞怜;旁观者趋炎附势,心计交赞。文章由此揭示了时人所谓的“上下相孚”的真实内情及丑恶性质,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污浊和黑暗现象的强烈愤慨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并以此委婉地劝慰怀才不遇、老不得志的长辈不要再热衷于求仕和追名逐利。该文文笔犀利,其内容具有强烈而持久的社会意义以及很高的认识与教育意义。

本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特色主要有:

一、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显示人物品格、刻画人物形象。例如:写干谒者的品格,作者选取了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巴结门人、献媚权贵、(在交识者面前)自我炫耀,其中又各包含着几个典型细节。作者这样描写干谒者如何巴结门人:干谒者登权贵家门求见,“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干谒者第二次登门,遭门者呵斥,乃“强忍而与

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接着,又向门者呈上“赠金”。这两个细节清晰地揭示了干谒者的人格之低下:为了最终巴结权贵而求升官,居然可以完全放弃自己做人的尊严而向一个权贵的奴才低三下四!当干谒者终于见到权贵时,作者又写道:“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在此,干谒者见了权贵即“惊走匍匐阶下”;权贵让他进门,他却“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权贵接受了他的贿金,他“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这一系列典型细节所构成的典型事例传神地刻画出了干谒者奴颜卑膝、摇尾乞怜的丑态,充分暴露了他的奴才性格。在拜见权贵之后,作者又写他怎样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在权贵面前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的干谒者在地位与自己相同或比

自己低下的人面前又完全是另一副样子了:这时,他骑在高头大马上,高高地扬着鞭子,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而且,他还不顾廉耻地虚构自己如何受权贵厚待和看重的情形,并以此自我吹嘘。通过这一系列典型细节所构成的典型事例,作者为读者活画出了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通过上述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的精到描写,一个媚上欺下、寡廉鲜耻的小人形象已经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不用作者多作评述,读者已经能够对这种人的品格及其善恶和美丑性质作出自己的评判。

二、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彰显人物的品格特征及其美丑性质。例如:写干谒者的势利,作者先写了干谒者在权贵面前膝行、伏阶、跪拜等奴态,而后又写他出了权贵之门后在所交识者面前骑马扬鞭、趾高气扬地自我吹嘘的情景;这种将干谒者在不同地位的人面前截然不同的表现对比着写的手法,让人一看便知其媚上欺下的小人本性。再如:在写了干谒者在权贵面前奴颜婢膝的丑态后,作者又接着写自己对待权贵的态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