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汉字书写引发的思考(论文)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论文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书写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参考指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成为了〃网民〃。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让我们的书写能力严重退化。
教师要提高对书写方面的系统培养和指导,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教学能力,激发书写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进而提高学生书写〃最美中国字〃的能力。
关键词:书写,教学,能力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的习惯的结果。
写作能力高,是因为养成了良好的语言习惯;阅读能力强,是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交际能力强,是养成了好的交际习惯。
写字也一样,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提高书写能力的基础。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写字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越来越受到重视。
写字能力是小学低年级的培养重点,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思维特点来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中,写字不仅可以加深对会写字的印象,有助于更好的完成各科作业,也为未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能够起到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的作用。
学写字就是学做人,继承与弘扬书法艺术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
因此,提高学生写规范字的修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对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起着重要作用。
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在教学中我不断思考,琢磨出以下几点:一、良好的书写习惯1.正确的握笔姿势其实孩子握笔的姿势是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
想要写好汉字,正确握笔是第一步。
我仔细看了一下我们班孩子的握笔姿势,还真是各有各的特点,像:横搭型、扭转型、错位型、拳头型等等,这写姿势写出来的字那就不用说了,怎一个“歪扭斜挎〃能形容?所以我交给了同学们一个握笔小口诀:老大老二握成圆,指尖相对不相连。
中指抵在笔杆后,老四老五往里卷。
拳心要空腕用力,提笔就是来练字。
关于汉字书法的研究报告作文500字的格式

关于汉字书法的研究报告作文500字的格式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汉字书法的研究报告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书法。
书法就是一种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字的艺术,它需要专门的训练和长期的努力才能掌握。
不同的书体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楷书严谨大方,行书流畅优雅,草书则更自由随性。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学习书法有什么好处。
第一,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写好一个字需要静下心来,一笔一画地carefully临摹,这对于我们这些爱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第二,书法能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
不同的书体都有自己的美,学会欣赏书法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了解了一种新的审美。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开始笔画总是歪歪扭扭的,也很难掌握笔锋的运用。
但是只要我们persevere 下去,勤加练习,这些困难终会迎刃而解。
我有一个小秘诀,就是多临习名家的作品,仔细琢磨他们的笔法和用笔的技巧。
总之,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凝聚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学习,日复一日地沉浸在书法的海洋中,定能收获满满的乐趣和成就感。
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吧!篇2汉字书法探究报告一、研究目的书法真是太神奇了!写的时候线条又长又短,有的粗有的细,有时一笔就能写完,有时要写很多笔才行。
怎么写才好看呢?我很想知道书法的奥秘,所以决定探究一下汉字书法。
二、研究过程我先在网上查阅了不少书法的资料,了解了一些书法的基本知识。
后来我请老师给我上了几节书法课,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笔画、笔法和结构。
我还找了几本字帖临摹练习,体会不同字体的写法。
最后我专门观摩了几位书法家现场挥毫,近距离感受他们的运笔方式。
三、研究心得通过这次研究,我对汉字书法有了更深的认识:汉字笔画源于古人对自然物象的刻画,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规范的笔画形态。
汉字的结构讲究中锺蝓形,既要匀称,又要留白,形神兼备。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论文)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关于写字教学的思考彭基国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我们祖国的母语,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写好汉字,热爱祖国。
然而在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人对写字的兴趣已逐步淡化,写字教学已开始退化。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精力都集中到发展经济上,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次之于物质文明。
对于社会来说,写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
好多人都会这样想:能写一手好字,经济效益并不高,除非是能当书法家,但书法家不是轻易就能当上的。
其次是受科技、信息发展的影响。
由于电脑的不断普及,各个单位、部门的文件、资料等都采用电脑打印,各种宣传标语,宣传栏等也都采用电脑制作,包括一些碑文都采用电脑打印,虽然花点钱,但是既方便又快速。
连很多写作的专业人员都不喜欢用笔写了,直接在电脑上进行写作,既便于修改,又便于保存和传送。
电脑对文字的打印不断代替了手写,人们写字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了人们的写字水平不断下降。
最后是在教育上管理不够到位。
在新课改以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写字教学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中小学每周都专门安排有一节写字课,甚至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学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就是写字课。
新课改实施以后,国家在《新课程标准》中虽然已明确提出:中小学每周必须在语文课当中用一节课,作为写字课。
但我们到各中小学去看一看,有多少个学校把“写字”这个词放在课程表中的?学校或老师给我们的解释是:写字课是由语文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的。
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又有多少语文老师能坚持每周给学生上一节写字课呢?当然,这也不完全是我们当老师的错,在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竞争激烈的今天,由于学校对教师绩效考核的评分比例当中,学生科目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是相当重的,所以老师们不得不加班加点,狠抓学生考试成绩。
谁还顾得上学生的字写得好不好,只要不写错。
汉字中国-议论文800字

汉字中国-议论文800字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汉字中国-议论文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搭建汉字的骨架;一笔一画,显示汉字的无限活力,用汉字书华写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流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既是我们中国人眼中的文化,也是们眼中最具代表性的字眼。
作为一种文字,汉字独具魅力,是中华文化源流长的重要见证。
从早骨文到金文再到最后所说的行书,汉字的演变由到简,也日易成熟定形。
楷书的规矩行书的流畅以及草书的句连不断,是中华汉字的优美,也是中华书法的精妙所在。
书法可以说是,将汉字的魅力尽展中国芳华古韵。
我国历代,从古至今,书法名家辈出,而从一个人的字中,便可以知晓这个人的精神品格与学识修养。
古代文人眼光老道,独具慧眼,钟情于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此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的颜筋柳骨成为后来人们临摹的范本。
就连伟大诗人也是有所成就的书法家,也就更不用说尽展墨竹傲骨的郑板桥了。
不只是在纸张上描绘精彩,中国的汉字,在石刻方面独具特色。
那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历经风吹雨打,仍在当代,留给我们那慰藉心神的独特风景。
朋友,你是感受到了汉字的厚重,是否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都说字如其人,中国汉字就像中国人一样,方方正正。
而中国人,就像汉字一样,浑身都充满力量。
伟人毛泽乐,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是中国人民心中最尊敬的.人。
同时,可敬的毛爷爷,也是位书法家。
曾写下无数诗篇来记录历史事件抒发豪情壮志的毛爷爷,就是用这只笔书写了中国的革命文化。
在那峥嵘岁月里,沉沉浮浮,历经磨难,但最终迎来曙光,心忧国家,心忧百姓,始终依靠百姓,始终服百姓,这样的一位领袖,用宽广胸怀书写“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
中华汉字走过了沧桑巨变,在这个崭新的年代,仍闪耀着光芒。
这光芒是种力量,激起我们的民族感、自信力,这力量,唤起我们的责任担当,它让我们以高昂的精神状态迎接明天,走向未来!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美,它曾书写了中华文化,而今天,它仍旧充满活力,也告诉我们,我们中国人仍要继续,用汉字书法写中华文千年文化根,永葆华夏魂。
从汉字看中国文化毕业论文

从汉字看中国文化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从汉字看中国文化指导教师单位职称评语:成绩: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评审委员会意见:盖章:年月日论文内容摘要内容提要:文字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载体,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沿用多年的语言文字符号,她的点点滴滴无不承载着中华文化:她的形成,她的发展,她的成熟。
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方向。
那么从这些途径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特征。
(本栏由论文作者填写)从汉字看中国文化内容提要:文字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载体,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沿用多年的语言文字符号,她的点点滴滴无不承载着中华文化:她的形成,她的发展,她的成熟。
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方向。
那么从这些途径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特征。
关键词:汉字中国文化精神内涵一.汉字的形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汉族人民用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虽然对汉字产生的确凿年代还难以确立,但从文献记载与出土的文物来考察,至少在夏商之际文字就产生了。
对于汉字的产生,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仓颉造字”。
这一传说在传世文献《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淮南子》等古籍里,可见这一传说在战国晚期就已经广泛流传。
到了东汉许慎为《说文解字》写序时,他将《周易·系辞传》中记载的“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说法和仓颉造字说糅合在一起,说:“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初造书契,百工以瞋,万品以察”。
《淮南子·本经训》中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
便形成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
虽然对于“仓颉造字”这一说法,古时就有人不赞成,到了现代怀疑者更多。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指出:“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历岁时,且由众手,全群共喻乃得流,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
汉字书写与做人的道理[五篇模版]
![汉字书写与做人的道理[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e7ff1d0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f.png)
汉字书写与做人的道理[五篇模版]第一篇:汉字书写与做人的道理1、汉字书写笔迹中所蕴含诸多“中国式”做人做事的道理汉字不仅是简单的符号,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或形似,或神似,或蕴含深刻的道理,如:“出”----困难总是一山磥着一山,坚持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明白山外有山,不断攀登,才有“出”头之日。
“觉'----学子头,下面是见识的见,也就是说,学习之后才能增长见识。
“爱”----字头表示在同一个屋檐下,下面代表“朋友”,也就是说,是同一个屋檐下的朋友。
“说”----言字旁加上兑现的“兑”,意指要“兑现”才能“说话”。
“诱”----秀美的身影,动听的言辞----温柔的陷阱。
“孝'-----上部是个“老”部,下部是个子字,表示上下延续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思”----勤耕“心”上“田”,才会有收获-----“思想”。
“吹”----“口”“欠”修养的人才去“吹”。
“偏”----有了“偏”见,常常把人看“扁”。
“忠”----要做到忠心,必须把“心”放在“中”间。
“值”----人,只有挺直腰杆,才能有自己的价值。
“协”----要办一件“十分”成功的大事,必须靠大家团结一致。
“忌”----“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能不为人所忌吗?“臭”-----“自”大多了一点,就会臭骂远扬。
“悟”----“我”用“心”思考就会有所感悟。
“钱”-----金旁放戈,昭示着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否则就会被“戈'所诛,“信”-----一个人只有遵守自己说过的话,才能成为一个诚信之人。
“王”----孔子说:“三极者,天,地,人。
”即:每一横代表一个要素,一竖代表上下贯通,贯通“天地人”三者,才能为“王”。
2、汉字笔画讲求横平竖直,蕴含与汉族文化流传千古的正直做人的理念小小的汉字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寄托了我们祖先对我们的期望。
也蕴含了中国人本质的情感与原则。
横平竖直。
体现出祖先告诫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一个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较新3篇),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1、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切东西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应当吸收,而坏的一面则应抛弃。
但是由于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都有这种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差不多既是好的,又是坏的。
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精华与糟粕两重性的特点,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2)中国传统文化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须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实现现代化,否则,它就不能得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根据传统文化本身固有的精神,使那些可以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部分,能够更好地发展,并尽量吸取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来弥补传统文化中不足的一部分,使其发展得更加完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两重性,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既有丰富发展,又有消解异化。
所以,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既肯定又否定,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它;另一方面,马克思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
只有在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才能促进自身的完善,实现马克思的创新与发展,成为适合中国的马克思。
2、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崛起。
这种崛起,也必然要求让我们中国特色的文化给多样化的世界文明注入活力。
文化的崛起,不仅仅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推进马克思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并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构建出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以如何看待规范汉字书写为主题发表议论

以如何看待规范汉字书写为主题发表议论规范汉字书写是维护汉字正常使用和传承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举措。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规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首先,规范汉字书写有助于保持汉字的标准与统一、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一、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可以确保汉字的标准与统一,避免出现错别字或者繁体字的混用,保持了汉字的独特之美和完整性。
其次,规范汉字书写有利于提升语言沟通的效率与准确性。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意义。
如果书写不规范,容易导致别字之间的混淆,给沟通带来困扰。
而且,规范汉字书写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提升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再次,规范汉字书写对于书法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规范汉字书写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书法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书法文化。
最后,规范汉字书写也是对我们自身文化认同和自我身份价值的表达。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象征,是我们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的象征。
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尊重,也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一种自豪,同时也是一种美的追求与塑造。
总体来说,规范汉字书写是维护汉字正常使用和传承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举措。
它对于保持汉字的标准与统一、提升语言沟通的效率与准确性、对于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我们文化认同和自我身份价值的表达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重视规范汉字书写,积极推动规范汉字书写的普及与推广,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书写引发的思考
【摘要】
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
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尚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惜的创造智慧,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符号,汉字的产生、发展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发展,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的更为久远。
【关键词】汉字;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一、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
“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
这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
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字。
只有中国现代人能读懂一些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大篆”。
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
一直到了秦朝。
秦始皇一统中国。
才把文字统一起来。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
其功绩显著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
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
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
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
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圆为方。
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到了汉朝,隶书十分盛行,“秦隶”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而“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
西汉时期流行的这种隶书。
称之为——“汉隶”。
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
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
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
固定了下来。
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由于楷书的工整,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
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
到了宋朝,中华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宋体字”也应此产生。
最早产生于北宋,是有楷书变化而来。
有肥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
显得古朴端庄。
“仿宋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字体,这种字体的出现至今也不过七、八十年,但是发展十分迅速。
是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规范字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现了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
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汉字具有的独特魅力
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对比,汉字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
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虽然我们今天从博物馆和遗址中能够欣赏到这些古老文字的残片遗迹,但它们都是已经死去了文字。
而汉字作为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不曾中断的文字,至今仍在继续使用,汉字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统一和发展,而且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今天,我们在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看到大街小巷和商号店铺触目皆是方块汉字。
这是汉字和中华文化神奇魅力的具体体现。
这一现象本身就足以说明汉字的独特性与生命力。
三、不得不正视的汉字书写危机
在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人们拥有的科技产品越来越多,比如智能手机和电脑,手写汉字机会越来越少,在手机和电脑上打字替代了汉字的书写笔画,大部分人都使用汉语拼音输入,当人们需要匆忙记录几个词语时,才意识到完全不记得该怎么写。
很多人都坦承自己记忆力衰退,握紧笔的手在纸上需要写字时,突然出现了尴尬的停顿,而这些字在孩提时代不知道学习重复默写过多少次。
这些问题足矣引起人们的思考。
手写汉字,曾经是中国人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拿出一张张信纸,翻开一页页本子,扑鼻的墨香仿佛携带着书写者的情绪,拉近了人与人情感的距离。
字如其人,一手好字甚至可以传达出关于书写者的人品信息。
前段时间,两档看上去
简简单单的电视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了议论的波澜。
两档电视节目不仅考验了参赛学生的识字量,也让电视机前的大人们出了一身汗。
众多网友表示,想起扔给童年的小学语文课,部分人“默默地把手机输入法改成手写”。
不可否认,时光永是流逝,时代总在前进。
文化当然也与时俱进地紧跟时代的节拍,但是技术的升级和演化不能以打折文明文化为代价。
当国人只会打字不会写字时,汉字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被折损了。
救赎汉字,摆脱这场文化危机,是当代人的使命。
四、提升汉字书写能力,传承汉字之美
当然,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
将汉字手写艺术的尴尬,完全归因于新技术,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
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令人欣慰的是,书写退化的趋势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
现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规范汉字书写”,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重拾汉字之美,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
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坐下来慢慢喝杯茶的兴致。
如同对笔顺的关注一样,让人们继续保持这种对文字细节的关注和坚持,也许就是传统语言文字最好的出路。
五、结语
汉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流传下来的不可多得的遗产,作为汉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更应该了解汉字,把汉字真正当做中华民族的瑰宝来传承,为汉字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使汉字文化能够被更多的人来接受,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只有被多数人接受,汉字文化才能称得上是文化。
社会要发展,并不只是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才是真正的富有。
汉字文化,中国的瑰宝,更是世界的瑰宝!
参考文献
[1]朱耀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2]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武汉:武汉文献出版社,2009.10
[4]左安民:《汉字例话》[M].上海:上海青年出版社,2011.05
[5]张万有:《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