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守仁《梁仲用默斋说》原文及翻译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王守仁原文:古之教者,教以人伦。
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谚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
讽乏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
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
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
念之念之!注:教读,社学的教师。
译文:古代的教育,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教学生。
后来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先王的教育之义就消失了。
现在教育儿童,只应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专门的功课。
送宗伯乔白岩序文言文及译文

送宗伯乔白岩序文言文及译文第一篇:送宗伯乔白岩序文言文及译文〔明〕王守仁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
”先生曰:“然。
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
先生曰:“然。
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
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战!”阳明子曰:“学贵正”。
先生曰:“然。
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
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
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
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
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
精,精也;专,一也。
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
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
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
”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
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
’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选自《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译文礼部尚书乔白岩先生将往南都,到我处来论学。
我说:“学贵专。
”乔先生说:“对。
我少年时喜欢下棋,于是食不知味,上床不想睡,眼睛不看别的,耳朵不听别的,由此而在一年内压倒全城的人,三年中国内没有可以和我对抗的,学果真是贵专的啊!”我说:“学贵精。
”乔先生说:“对。
我长大后喜欢词章,于是字字推敲,句句搜求,研究各种史传,考核诸子百家,由此而始则追踪于唐宋,终又深入于汉魏,学果真贵精的啊!”我说:“学贵正。
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及翻译王守仁原文:经①,常道也。
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所以尊《礼》也。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②,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
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
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
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③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
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
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
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
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注】①经:这里指儒家奉作经典的《诗》《书》《易》《礼》《乐》《春秋》六部著作;②人极:此处指做人的道德标准;③影响:影子和反响,这里是指关于六经的传闻、解释。
王守仁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王守仁文言文原文和翻译王守仁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原文: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注释】①确:确实,踏实。
②侪(chái)辈:同辈。
③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
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译文: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的缘故。
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
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以虚作满,以无装有,忌讳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忌妒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讲大话骗人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特别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人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人吗?他固然可以用这些欺骗人,别人果真就会被他欺骗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人吗?假若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坚定意志努力行动,勤学好问;称赞别人的长处而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乐观和蔼,平易近人,表里如一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非常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人吗?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认为他没有能力?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勤训《恒斋文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勤训《恒斋文集》【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
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
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阅读训练】
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北京市各城区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西城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
当是时也,宋X无道,庄王围宋伐X,诸侯说服。
庄王归,过申侯之邑。
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
”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
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
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①,不谷恐亡无日也。
吾闻之,世不绝贤。
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
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
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
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
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
吾困宜矣。
”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
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晋师伐之。
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
”御者乃进清酒。
曰:“吾饥而欲食。
”御进腶脯粱糗。
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
”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
”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
”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
”虢君作色而怒,御谢.曰:“臣之言过也。
”为闲,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
”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
”虢君喜,据轼而笑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取材于汉·贾谊《新书·先醒》)【注】①不谷:诸侯自称的谦辞。
默戒文言文翻译

默戒,非独自慎也,亦以示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是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恭而有礼,虽有过,人皆敬之。
夫礼者,敬而已矣。
敬者,礼之体也。
翻译:《默戒》所述,非但要求自己谨慎,亦是用来告诫他人。
君子的行为,以静默修身,以节俭养德。
不合礼法之事,不视、不听、不言、不动。
因此,居住之处态度庄重,从事之事严肃认真,与他人交往恭谨有礼,即使有过错,人们也会尊敬他。
所谓礼,不过就是敬而已。
敬,是礼的实质。
原文:是以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必败,无恶而饮,无善而食。
居必安,行必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此之谓“慎独”。
翻译:因此,君子必须谨慎自己的独处。
小人闲居时必定败坏,无恶行却饮酒,无善行却进食。
居住必定安宁,行为必定端正,不合礼法之事不视、不听、不言、不动。
这就是所谓的“慎独”。
原文:君子之学也,贵其能行也。
行而不著,言而不文,则吾犹末之能已。
是以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翻译:君子学习之道,贵在能够付诸实践。
行为虽不显赫,言语虽不华丽,但我仍然不能停止。
因此,君子以言语超过行为为耻。
原文:是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使人慎其独,行其正,而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因此,君子不以言语来提拔人,不以人废言语。
让人谨慎独处,行为端正,而不追求在诸侯之间闻名显达。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三者,修身之要也。
翻译:君子的行为,以静默修身,以节俭养德,不合礼法之事不视、不听、不言、不动。
这三者,是修身的关键。
原文:是以君子之行,必慎其独,不欺暗室,不自尊大,不矜己能,不尚虚名,不逐末利。
此之谓“谦德”。
翻译:因此,君子的行为,必须谨慎独处,不在暗室中欺诈,不自视过高,不自夸己能,不追求虚名,不追逐末利。
这就是所谓的“谦德”。
王守仁《教约》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守仁《教约》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守仁《教约》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王守仁《教约》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守仁《教约》原文及翻译王守仁原文: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偏询谐生:“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未能填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贱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饰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
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
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
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矢之拘局。
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
童生班次,皆如歌诗。
每闲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
习礼之日,免其课仿。
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
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
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紬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
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瑕及于邪僻。
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
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选自《阳明传习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译文:每天早上,学生向老师行过礼后,教师按次序讲课之前,要向全体学生提问:“你们在家的时候,自己那尊敬热爱父母的心,有没有懈怠的时候?能不能情真意切?每天早晚侍奉父母的礼节,有没有亏欠和疏漏?能不能按照礼仪的要求一一做到?在路上过往的时候,步履姿态有没有不检点的地方?能不能谨慎小心?言语行动和内心活动,有没有欺骗狂妄和非礼之处,能不能做到忠实守信坚定诚敬?”学生一定要如实回答这些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和缺点就要努力改正,没有问题也要提醒自己不去犯这些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守仁《梁仲用默斋说》原文及翻译
王守仁
原文
①仲用识高而气豪,既举进士,锐然有志天下之务。
一旦责其志曰:“于呼!予乃太早。
乌有己之弗治而能治人□!”于是专心为己之学,深思其气质之偏,而病其言之易也,以“默”名庵,过予而请其方。
予亦天下之多言人也,岂足以知默之道!然予尝自验之,气浮则多言,志轻则多言。
气浮者耀于外,志轻者放其中。
予请诵古之训而仲用自取之。
②夫默有四伪:疑而不知问,蔽而不知辩,冥然以自罔,谓之默之愚;以不言餂人者,谓之默之狡;虑人之觇其长短也,掩覆以为默,谓之默之诬;深为之情,厚为之貌,渊毒阱狠,自托于默以售其奸者,谓之默之贼。
夫是之谓四伪。
③又有八诚焉。
孔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故诚知耻,而后知默。
又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夫诚敏于行,而后欲默矣。
仁者言也讱,非以为默而默存焉。
又曰:“默而识之”,是故必有所识也,终日不违如愚者也。
“默而成之”,是故必有所成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者也。
故善默者莫如颜子。
“暗然而日章”,默之积也。
“不言而信”,而默之道成矣。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
”而默之道至矣。
非圣人其孰能与于此哉!夫是之谓八诚。
仲用盍亦知所以自取之?
[注]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朝著名思想家。
其学说“阳明心学”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所发展创立,是明朝中晚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译文:
梁仲用是一个有见识高意气豪的人,中了进士之后,更是勇往直前,有志于天下大事。
忽然有一天自责说:“哎!我太躁进了。
哪有不管好自己而能管别人的呢!”于是专心于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深刻反思自己在个性上的偏颇,认为自己有说话轻率随便的毛病,所以用“默”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拜访我来讨教改正毛病的办法。
我也是天下多话的人,哪里知道沉默的方法!但我的亲身经验是,气浮的人话多,志轻的人话多。
气浮的人喜欢外在的炫耀,志轻的人容易自满而放松自己。
请允许我诵一些古训让仲用自己选用。
默有四伪:有疑问而不知要问,受蒙蔽而不知要论争是非,无知而糊涂,是默之愚;用不说话来诱取讨好别人,是默之狡;担心别人看出他的长短,用沉默来遮掩自己,是默之诬;表面宽厚内心狠毒,用沉默来推行他的奸诈,是默之贼。
这就是所说的四伪。
默还有八诚。
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古人不轻易乱说话,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耻。
”所以要知耻,而后才能懂得沉默。
孔子还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果敢”,所以要行动敏捷,而后就会言语谨慎。
仁者言语迟缓,行动敏捷,这才是真正的沉默。
孔子还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所以必然要有所学习有所记取,而不是成天不知道提出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蠢的人。
“默默地成事”,所以必定有所成就,考察其日常的言行,其作为也充分发挥了所学的知识与经验。
因此最善沉默的莫过于颜回。
“君子之道深藏不露却日益彰明”,这是沉默中的积累凝聚。
“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获得崇高的声望”,那样沉默之道就已经成就了。
“上天说过些什么呢?不过让四季周而复始地运转,任由百物蓬勃生长。
”这已经达到沉默之道的极致了。
只有圣人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这就是所说的八诚。
仲用何不也了解一下,用来采纳参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