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会议记录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会议记录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会议记录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会议记录

时间:2013.9.26日

地点:办公室

人物: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韩翠红

内容:一年级《自选商场》

记录人:张艳艳

李芳老师发言:

尊敬的领导和老师,下面是备课稿,请多多指导。念《自选商场》备课稿。

韩翠红老师发言:

刚才听李芳老师的汇报。可以看出李芳老师平时喜欢学习、专研、虚心、合作。请各位老师和领导批评指正。下面请刘承训老师补充发言。

刘承训老师发言:

在科组长的带领下,树立教学观念,在备课时我们是用几个小小片断形成的特点,强调生活。

1、串设情景

设计王叔叔,模拟情景,数量多,购物方便,让实际与生活联系一起。

2、认识名称

准备名称和实物,调动学生兴趣。

3、认识事物,分类

在多媒体中借助拼音读词语,为商品贴标签,在玩中学知识,通过游戏识字,在实践中成长。

4、培养生活能力

让学生以顾客与买主的角色扮演,感悟语言,让学生掌握主动权。

5、在玩中学话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

姚克增老师发言

1,在识字环节,在生活中识字。

2,设计理念:入学前的测验,70%掌握全部的拼音和平友好300个生字,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教,全部拼音都懂的一组,认识一部分的分一组,另外布置作业,如此类推,注重识字的培养,构建识字,生活识字。查字典识字。编成儿歌,完全符合玩中学生字,给孩子安上飞翔的翅膀。

张艳艳发言:

1,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3,培养好习惯,激发学生乐于助人,

4,第二课堂内容太多。

5。一年级的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韩翠红发言

1、每一节课让学生写一,两个字。

2、问会认字的同学是怎样认识这些字,鼓励认字,互相比较,提高学生识字兴趣,给小朋友们一些奖励。激发学生的兴趣。

李芳发言

1、教案备得完善。

2、认识包装袋的字词,只在课堂上认时间不够。多鼓励和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认字。

3、整节课没有写字的环节。

4、加强书写指导,培养正确的姿势及习惯。

5、四个字可分每节课写两个。

孙书平老师发言

1、教案以一条主线贯穿全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以致用,环保教育。

2、巩固生字,用迷宫检查生字。

3、可安排一节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秦可老师发言

1、备课完善,环保教育,搜集包装袋。

2、新课标要多认少写,《自选商场》认14个生字,在课堂采取多种办法识字加以巩固。有很多生字调动学生识字积累,可以先问这些字中有你以前认识的吗?你是怎样认识的。

设计:识字情景。利用课件出示实物,让学生去读。加强汉字与数字认识,用画面帮助学生识字,看图,看拼音读词,去音,去词。个别字让学生读。巩固识字的方法。给商品分类摆放和摘苹果等活动中轻松识字。

怎样识字的见解

1. 有爱心,喜欢语文,喜欢音乐。童谣儿歌吸引小朋友。

2. 规范学生写字要一笔一划。

3. 要多鼓励。

4. 一寸,一尺,一拳的正确写字方法。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3年11月4日

地点:办公室

参与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记录员:张艳艳

研讨问题: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记录: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语文试卷阅读上的红叉叉,也一样令语文教师们苦不堪言,教师们教学阅读时也不知该从何着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这个问题我们四年级组的这几位老师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得出以下几点共识: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言传不如身教。老师的知识广博与孤陋寡闻都直接感染学生。老师要多读一些内容充实、有意义的书,以身作则,而且在课堂上能恰倒好处地博古论今,会使自己成为学生们效法的对象,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2、学期定时举办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或朗诵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讲述所看书籍中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带动。

3、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对于学生摘抄所看书籍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可定期进行展览评比,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二、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

3、结合活动推荐选材。

三、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1、延伸相关文本,丰富阅读活动。

2、课前收集信息,课后拓展文本。

3、通过个性阅读,培养创新能力。

四、汲取课外阅读营养。

1、认真阅读,熟记于心。

2、学做笔记,日积月累。

总之,无论是丰富知识还是增强能力,课内阅读必不可少,课外阅读同样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让学生从中充分体验,入情感悟。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长城》集体备课

四年级语文主讲人:蔡青艳

【教学目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册教材也在阅读教学要求中强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不大会通过细致的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

2、由于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等原因,对于古迹中蕴含的道理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较大困难。

3、学生阅读经验、方法积累的还不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一些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资料、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边读边想象等。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鼓起学生创新的勇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利用合作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分析】

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视频导入)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

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播放视频。(这样的导入旨在使学生对长城有一个整体感知并唤起学生的已有感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