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仪技术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红外热成像仪原理与应用分析

红外热成像仪原理与应用分析

原理阐述
红外热成像仪利用红外探测器接收目标物体发射的红外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 信号。这些电信号经过处理和解析,最终形成可供观察和分析的热图像。红外 热成像仪能够检测到目标物体温度的微小变化,因此可用于监测设备的运行状 态、检测疾病病变以及监控安全等领域。
设备介绍
红外热成像仪主要由红外探测器、光学系统、电子处理系统和显示终端等组成。 其中,红外探测器是核心部件,它能够将红外能量转化为电信号。光学系统则 用于聚焦和传输红外能量至红外探测器。电子处理系统则对探测器输出的电信 号进行处理,以便在显示终端上显示出热图像。
未来展望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在未来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该技术将不断优化和创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扩大应用范围。 例如,在医疗领域,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可用于医学诊断和疾病监测;在 能源领域,该技术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无损检测。
结论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具有非 接触、非破坏、快速、高灵敏度等优点。本次演示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 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包括发动机无损检测、金属材料质量检测、建筑质量检 测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未来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各 个领域的无损检测和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红外热像仪图像分析系统组件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主要的 应用领域:
1、工业检测:红外热像仪图像分析系统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的产品质量检测、 设备故障检测等。通过分析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产 品的缺陷和设备的故障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医疗诊断:红外热像仪图像分析系统在医疗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 可以利用该系统对皮肤疾病进行诊断,通过分析病变部位发出的红外辐射,可 以判断出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此外,还可以用于中医诊断等领域。

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

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

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用于记录红外热成像检查的结果和分析。

该报告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检查概述:该部分对被检查对象进行简要描述,并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方法。

2. 检查结果:该部分详细记录了红外热成像检查的结果。

包括热图图像和温度测量数据。

热图图像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区域的温度,通常使用红色表示高温区域,蓝色表示低温区域。

温度测量数据则提供了具体的温度数值。

3. 异常分析:该部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对热图图像和温度测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或异常情况。

例如,高温区域可能表示电气设备故障或热量泄漏。

该部分还可以提供进一步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解决检测到的问题。

4. 结论和建议:该部分总结了整个检查的结果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结论部分可以指出是否存在问题或异常情况,并对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建议部分可以提供具体的修复或改进措施,以确保被检查对象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红外热成像检查是一项专业技术,需要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

因此,在撰写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时,应确保达到以下要求:1. 准确性和精确性:报告应准确记录检查的结果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语言简洁明了:报告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确保报告容易理解和阅读。

3. 图文并茂:报告应包括热图图像和温度测量数据,以及对图像和数据的解释和分析。

4. 结构清晰:报告应有清晰的结构,按照检查概述、检查结果、异常分析和结论建议的顺序进行组织。

5. 专业性和规范性:报告应符合相关行业的规范和要求,确保报告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总之,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是对红外热成像检查结果和分析的记录和总结,能够提供有关被检查对象的温度分布情况和潜在问题的详细信息。

红外热像仪检测报告

红外热像仪检测报告

红外热像仪检测报告一、检测目的:本次检测旨在使用红外热像仪对被测物体进行非接触式的热量检测,获取其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物体的热量分布和异常情况,为进一步的维修、保养和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二、检测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对被测物体进行拍摄录像,并采集其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物体的热量分布图和温度异常情况。

同时,结合物体的工作环境和使用情况,判断温度分布是否符合要求,并分析异常情况的原因。

三、检测结果:1.温度分布图:根据红外热像仪获取的数据,得出被测物体的温度分布图。

图中不同颜色的区域代表不同温度范围,可以清晰地反映物体的热量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温度分布图,可以发现物体的热量分布是否均匀,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2.温度异常情况:根据温度分布图和实际情况,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存在温度异常情况。

例如,一些局部区域温度明显高于周围区域,可能是因为该部分存在问题,例如电路短路、设备老化等。

相反,如果一些局部区域温度明显低于周围区域,可能是因为该部分存在冷却不畅的情况,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维修和保养。

3.异常原因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温度异常的原因。

例如,一些局部区域温度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电路故障或者过载等。

需要进一步进行维修和检修,以消除潜在的故障风险。

另外,一些局部区域温度过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冷却系统故障、传热不良等。

在判断异常原因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四、建议和措施:根据本次检测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针对温度过高的局部区域,需要进行设备维修和检修,消除潜在的故障风险,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针对温度过低的局部区域,需要检修冷却系统,改进传热方式,以提高设备的散热效果。

3.对于热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需要重新调整设备的布局和工作方式,以达到更均匀的温度分布。

4.定期对设备进行红外热像仪检测,以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改进措施。

五、结论:本次红外热像仪检测通过对被测物体的温度分布进行分析,发现了物体的热量分布情况和温度异常情况。

红外热像仪学习总结讲解

红外热像仪学习总结讲解

红外热像仪学习讲解红外热像仪(Infrared Thermography Camera),简称IRT,是一种能够通过红外辐射对物体进行测温的仪器。

它能够将红外辐射转化为可见光图像,从而实现对物体温度分布的观测和分析。

红外热像仪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建筑、电力、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红外热像仪的原理、应用以及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并根据个人学习经验相关注意事项。

红外热像仪原理红外热像仪利用物体产生的红外辐射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从而形成热图像。

其核心原理是基于物体的热辐射特性,在物体的温度不同区域,会产生不同的红外辐射强度。

红外热像仪通过感应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换成可见光图像,通过颜色的变化直观地反映物体的温度分布。

红外热像仪使用了红外焦平面阵列(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作为传感器,在接收红外辐射的同时,能够实现对不同波长红外辐射的感应,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最终,将处理后的信号转换成可见光图像,供用户观察和分析。

红外热像仪的应用1. 建筑领域在建筑领域,红外热像仪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热工学的研究和冷热损失的检测。

通过对建筑表面温度的测量,可以快速发现隐蔽的热漏点和热桥等问题,从而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 电力行业在电力行业,红外热像仪可以用于电力设备的检测和维护。

通过对电力设备的红外热图像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过热、短路等问题,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3.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红外热像仪可用于体温控制、疾病筛查和诊断等方面。

通过对人体表面温度的测量,可以快速筛查出潜在的感染疾病,并加以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4. 工业制造红外热像仪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可以用于发现设备的异常热点,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设备损坏或生产事故的发生。

此外,红外热像仪还可以用于产品质量的控制,通过检测产品的热信号,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

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

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今天,我们经过对某栋建筑物进行了一次红外热成像检查,以评估其热量分布和热漏失情况。

以下是我们的检查报告。

1. 背景介绍建筑物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其保温性能和热辐射对室内舒适度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

红外热成像技术利用物体释放的热辐射能够得出物体的表面温度分布,帮助我们发现热散失的问题。

2. 检查目的本次检查旨在确定建筑物的热辐射特性以及表面温度分布,以便评估其保温性能和热漏失情况。

通过发现可能存在的隐蔽热漏失区域,我们可以提供改善建议,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室内舒适度。

3. 检查方法本次检查使用红外热成像相机进行,该相机能够捕捉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并转化为热图显示。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对建筑物的外墙、窗户、屋顶和门等部位进行了全面扫描,以获取尽可能完整的热图数据。

4. 检查结果通过红外热成像相机的检测,我们得出以下结果:4.1 温度分布图我们生成了建筑物的温度分布图,标示出了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物的南面外墙存在局部温度较高的区域,暗示着可能存在热漏失的问题。

4.2 热桥通过分析热图,我们注意到在建筑物的窗户周围存在大量的热桥。

这些窗户周围的区域温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表明窗户的保温性能较差,存在较大的能量损失。

4.3 屋顶问题热图显示,建筑物的屋顶存在局部温度差异。

在某些区域,温度明显较高,可能是因为太阳能吸收或屋顶绝缘不良导致的热漏失。

5. 建议改进综合以上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和减少热漏失:5.1 外墙绝缘针对南面外墙局部高温区域,建议在该区域加强绝缘材料的安装,以减少热传导和热漏失。

同时,可以考虑增加遮阳设施,减少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

5.2 窗户更换建议更换窗户,选择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材料,以减少窗户周围的热桥和热漏失。

另外,可以考虑添加窗帘或遮挡物,进一步提高窗户的保温效果。

5.3 屋顶绝缘针对屋顶存在的局部高温区域,建议检查并修复绝缘材料的问题,确保屋顶能够有效隔离热量。

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

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

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一、概述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是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目标物体进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的一项检测方法。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图和分析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解读,为客户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和评估意见。

二、检测对象被检测对象为建筑物A楼层及配电箱。

三、检测设备及参数本次检测采用XXX品牌红外热成像仪,设备性能稳定可靠,参数设置如下:- 温度范围:-20℃至+300℃- 测温精度:±2℃- 图像分辨率:640×480像素- 测温模式:自动测温、点测温四、检测方法1. 示意图拍摄:针对建筑物A楼层,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沿楼层周边进行示意图拍摄。

2. 细节图拍摄:针对配电箱内部,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拍摄细节图像,覆盖箱体内部各个关键部位。

五、检测数据分析与评估通过对拍摄到的红外热图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像解读,得出以下评估结果:1. 建筑物A楼层根据红外热图显示,建筑物A楼层整体温度分布均匀,无明显高温或低温异常情况。

各个区域的温度差异较小,在正常范围内。

2. 配电箱红外热图显示配电箱内部存在两个热点,温度明显高于周围环境。

经过分析,确定这两个热点分别为电器设备A和电器设备B。

建议对这两个设备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六、结论与建议本次红外热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建筑物A楼层温度分布均匀,未发现明显的异常情况。

配电箱内部存在热点,需要进一步对电器设备A和电器设备B进行检查和维护。

建议客户针对发现的异常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 对电器设备A和电器设备B进行检修,确保其工作正常。

2. 定期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七、注意事项1. 本报告仅基于红外热成像结果进行评估,不包含其他检测数据。

2. 检测结果受环境和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排除存在偏差的可能性。

八、附录本报告附有本次检测的红外热图和分析照片,以供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红外热像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与分析

红外热像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与分析

红外热像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与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进的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并且取到不错的效果。

红外热像技术在建筑检测中属于比较先进的检测技术,这种技术更加快速、准确,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各个检测方面都将应用红外热像技术,主要以外墙及渗漏检测等方面为例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红外热像;建筑外墙;渗漏检测引言在建筑工程无损检测领域,基于声、光、电、磁等物理原理的方法众多,诸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雷达检测、电磁检测和红外热像检测等,这些无损检测的本质均是利用物质之间的物性差异而进行。

其中,红外热像检测是利用测试物体散发红外线波场,反演物体的其他参数,诸如热分布场、结构均匀性、热传导率等,获得的热像图可以便捷地识别建筑结构物的缺陷。

因此,与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相比,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红外热像检测原理红外热像仪基于表面辐射温度的原理,通过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再将其以热像的形式显示出来。

这种热图像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通过分析热图像可较为准确地判断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

外墙时刻受到室内外的热作用,不断有热量通过外墙传进或传出。

由于外墙平面尺寸远远大于厚度,可以简化为单向传热。

其热量传递主要可分为三个过程:表面吸热,墙内导热,表面散热。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由于室外气温升高和太阳辐射作用,外墙吸热、升温并向室内导热;在夜晚,由于室外气温降低甚至低于室内温度,则墙体传热方向与白天相反。

保温层存在破损、缺失或者空鼓时,会导致此处传热系数改变,从而引起墙体吸热量和热传导速度的变化,外保温系统缺陷区域的表面温度也因此与完好区域处不同。

当热流均匀地注入墙体内,如果内部缺陷处为隔热性物质,会降低墙体的热传导率,热量就会在缺陷表面处堆积,缺陷处表面温度较高,形成“热点”,降温时则出现“冷点”;如果缺陷处为导热性物质,规律则相反。

红外热像仪演示实验报告

红外热像仪演示实验报告

红外热像仪演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红外热像仪的使用演示,探究红外热像仪的原理及应用,并学习如何正确操作红外热像仪进行温度检测。

二、实验器材- 红外热像仪- 标定板- 温度计- 计算机三、实验原理红外热像仪利用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热量进行测温,然后将辐射热量转换为图像,通过色彩来表示物体的温度分布。

红外热像仪可以通过捕捉物体表面的辐射热量,生成热图,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物体的温度分布情况,从而为我们提供了非接触、全方位的温度信息。

四、实验步骤1. 将红外热像仪与计算机连接,并打开相应的软件程序。

2. 将标定板放置在实验区域内,距离红外热像仪适当距离。

3. 等待红外热像仪稳定后,使用红外热像仪对标定板进行扫描。

4. 观察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热图,并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

5. 利用温度计测量标定板上的某一位置的实际温度。

6. 将红外热像仪测量到的温度与实际温度进行对比,计算误差。

7. 尝试对不同材料、不同距离的物体进行测温,并记录实物温度及红外热像仪测量的温度。

五、实验结果分析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红外热像仪可以准确地显示物体的温度分布情况,并且有较高的测温精度。

在与温度计的对比中,我们发现红外热像仪的测量误差较小,能够满足大部分应用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红外热像仪可以对不同材料的物体进行测温,例如人体、电器、建筑物等。

不同物体的温度分布图也有所不同,这样可以用来检测故障、找出密封缺陷、排除热源等应用。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红外热像仪的原理和应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红外热像仪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设备,在工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温度信息。

然而,红外热像仪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不同物体的材料、表面涂层等会影响红外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从而对测温精度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红外热像仪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否则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测温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热像仪技术分析报告XXXXXX技术分析报告XXXXXX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5月目次1 初始上电时热像仪输出视频时序 (1)2 外同步信号设计方案及试验验证 (1)3 红外热像仪调光算法及抗热窗算法 (6)3.1 红外热像仪调光算法 (6)3.1.1 背景概述 (6)3.1.2 常用图像增强算法比较 (7)3.1.3 本系统调光算法 (12)3.1.4 选择本方案的原因 (16)3.2 红外热像仪抗热窗算法 (18)3.2.1 热窗效应产生的原因 (18)3.2.2 红外热像仪抗热窗算法原理 (19)3.2.3 抗热窗算法实验结果 (20)4 14位图像在不调光情况下是否满足导引头使用要求 (21)4.1 背景 (21)4.2 实验验证 (24)XXXXXX技术分析报告1 初始上电时热像仪输出视频时序红外热像仪系统总共输出三路视频信号,分别为14位数字图像信号、8位数字图像信号和模拟视频信号,其中14位数字图像主要经过数据采集、非均匀性校正、死点替换处理后送出14位数字信号;8位数字图像在14位数字图像的基础上,再经过DSP处理之后的8位数字信号;模拟视频为经DSP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为模块信号。

关于14位数字口、8位数字口、模拟视频三路信号时序关系,相对于积分时间的时序如下图:注1:14位数字口:经过数据采集、非均匀性校正、死点替换等处理后,需要将数据缓存一帧,再根据客户要求时序送出,故第一个有效数据从14位接口送出相对积分时间下降沿共延迟约12.4mS;注2:8位数字口:经过数据采集、非均匀性校正、死点替换等处理后,直接将数据送给DSP,经DSP处理后再按要求时序送出,共延迟约40mS;注3:模拟视频信号: DSP处理后的数据首先保证8位数字接口时序送出,为满足本地视频显示时序要求,需再缓存一帧数据后按PAL制式时序输出给ADV7123芯片,共延迟约56mS。

2 外同步信号设计方案及试验验证在系统始用过程中,由于需要红外热像仪输出的14位数字图像、8位数字图像和模拟三路视频信号全部同步于整个系统,因此引入外同步功能,使热像仪三路输出视频信号和外同步视频输入信号进行同步。

a)关于系统同步机制,流程图说明如下:具体过程说明如下:1)检测是否有外同步信号,如果检测到外同步信号,跳到第2步,否则一直检测;2)为保证每一帧数据的完整性,当检测到外同步信号时,需判断当前帧是否发送完毕,如果是,则跳到第3步,否则等待直到结束后,再跳到第3步;3)进入复位状态,检测外同步信号,20mS内如果检测到外同步,跳到4步;否则跳回到第1步;4)进入同步状态,每20mS检测外同步信号;如果20mS内没检测到外同步,跳回到第1步,系统在当前状态下继续运行,避免同步信号从有到无过程中出现闪屏现象,否则保持同步状态。

b)外同步验证:利用示波器的余辉功能来测试外部输入视频信号与热像仪三路输出视频信号是否同步。

如果同步,则两者视频信号相位锁定,否则两者相位飘移。

1)热像仪模拟输出视频信号与外同步信号验证通道1(黄色)接外同步视频信号,通道2(蓝色)接热像仪模拟输出视频信号。

当外同步信号信号没有接入热像仪系统时,通道2波形相对通道1波形相位飘移,通过余辉功能可将飘移轨迹捕捉到,如下图蓝色残影部分,表明两者不同步:当外同步信号接入系统时,通道2波形相对通道1波形相位锁定,通道2波形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比较清晰,表明两则已同步,如下图:2)热像仪14位数字图像输出视频信号与外同步信号验证通道1(黄色)接外同步视频信号,通道2(蓝色)接14位数字场有效信号。

当外同步信号信号没有接入热像仪系统时,通道2波形相对通道1波形相位飘移,通过余辉功能可将飘移轨迹捕捉到,如下图蓝色残影部分,表明两者不同步:当外同步信号接入系统时,通道2波形相对通道1波形相位锁定,通道2波形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比较清晰,表明两则已同步,如下图:3)热像仪8位数字图像输出视频信号与外同步信号验证通道1(黄色)接外同步视频信号,通道2(蓝色)接8位数字场有效信号。

当外同步信号信号没有接入热像仪系统时,通道2波形相对通道1波形相位飘移,通过余辉功能可将飘移轨迹捕捉到,如下图蓝色残影部分,表明两者不同步:当外同步信号接入系统时,通道2波形相对通道1波形相位锁定,通道2波形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比较清晰,表明两则已同步,如下图:3 红外热像仪调光算法及抗热窗算法3.1 红外热像仪调光算法3.1.1 背景概述由于红外图像的成像机理以及红外成像系统自身的原因,使得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相比,大多有图像对比度低、图像较模糊、噪声大等特点。

这对后续的处理极为不利,因此抑制噪声、提高图像信噪比、调整图像对比度、增强图像边缘等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经过增强后的图像抑制了噪声,使图像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

虽然在处理之前已经过两点校正和盲元替代,改善了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剔除了死点噪声,但是这部分工作对于图像的增强没有太大的效果。

传统的图像增强的方法可分为时域、空域和频域处理三大类,时域增强主要有时间延迟积分、帧间比较等;空域增强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它主要包括点运算和领域增强,其中点运算包括灰度级拉伸、灰度变换、直方图修正等,领域增强主要有均值滤波、中值滤波、梯度法、掩模匹配等;而在频域中主要包含了在离散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3.1.2 常用图像增强算法比较目前运用最多的增强算法主要集中的空域处理,下面对一些常用的空域处理算法与我们所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

图1 原图a)灰度变换是将一个灰度区间映射到另一个灰度区间的变换,可调整图像的灰度动态范围或图像对比度,是图像增强的重要手段之一。

灰度线性变换的原理如下所示:)/()()/()(/)),(()),(()),(0(]),([]),([),(),(2231212211122112231121f f g g k f f g g k f g k f y x f f f y x f f f y x f g f y x f k g f y x f k y x f k y x g M M M --=--==⎪⎩⎪⎨⎧<<<≤<<+-+-=OG(x,y)f(x,y)gM fMg2f2g1f1k3k2k1其中),(y x f 为原始图像,),(y x g 为变换后图像图2 灰度线性变换(不同阈值)从效果可见经过灰度线性变换后虽然对比度增强了,但是同时出现了细节丢失的情况。

b) 直方图均衡化也是较常用的增强算法,它的中心思想是把原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从比较集中的某个灰度区间变成在全部灰度范围内的均匀分布,使图像的动态范围扩大。

直方图均衡化的主要步骤如下:1) 统计原始图像各灰度级像素数,计算出原始图像直方图,如图3所示,其中横坐标为灰度级,纵坐标为对应灰度出现概率; 2) 计算累积直方图;3) 按照公式Dk=int[(Max-1)*Sk+0.5]进行灰度值变换,其中Sk 为原始灰度值,Dk 为变换后的灰度值,即均衡化后的灰度值;4) 对原始图像进行遍历得到均衡化的图像。

图3直方图统计假设某图像灰度级为Sk ,变换后的灰度级为Tk ,下表即为均衡化的详细步骤:drr dP r p dr r p r P r)()(,)()(0==⎰表1 均衡化原图 直方图均衡化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05010015020025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050100150200250原图直方图 均衡化后直方图图4 直方图均衡化从处理前后图像的直方图分布来看,经过直方图均衡化,图像的动态范围扩大了,但是从视觉效果来看,图像不够柔和,又由于均衡序号运算1列出原始图灰度级Sk ,k=0,1, (701)2345672统计原始直方图各灰度级象素数Nk 7901023850656329245122813计算原始直方图0.190.250.210.160.080.060.030.024计算累积直方图0.190.440.650.810.890.950.9815取整扩展:Tk=int[(L-1)*Tk+0.5]135667776确定映射对应关系(Sk-->Tk )0-》11-》32-》57统计新直方图各灰度级象素数Nk 79010238509854488用式计算新直方图0.190.250.210.240.11步骤和结果3,4-》65,6,7-》7化不区分信号和噪声,因此原图中的噪声也同时被增强了。

c) 拉普拉斯算子是比较常用的锐化技术,可以使图像的细节变得清晰。

它是一种线性二次微分算子,具有旋转不变性,对于图像),(j i f 的每个像素,拉普拉斯算子取它关于X 轴方向和Y 轴方向的二阶差分之和,其表达式如下所示,最终),(j i f 灰度值使用),(j i G 替代。

),(4)1,()1,(),1(),1(),(),(),(),(222j i f j i f j i f j i f j i f j i f j i f j i f j i G y x --+++-++=∇+∇≈∇=拉普拉斯算子也可使用模板表示,常用拉普拉斯3*3模板有:⎥⎥⎥⎦⎤⎢⎢⎢⎣⎡⎥⎥⎥⎦⎤⎢⎢⎢⎣⎡⎥⎥⎥⎦⎤⎢⎢⎢⎣⎡----=∇12-12-82-12-111118111101014101023*3或或)(这里我们选用第二个模板进行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原图 laplacian 锐化图4拉普拉斯锐化从处理效果看,虽然经过拉普拉斯算子计算后图像的边缘得到了增强,但是整个图像的视觉效果同样不够柔和,有明显的人为加工痕迹,且由于拉普拉斯对噪声较为敏感,因此经过处理后噪声也得到了增强。

通过以上各种算法的实验结果分析,它们所得到的处理效果都不够理想,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更好的算法。

本系统所用的调光算法首先能提升对比度,抑制噪声,然后增强了图像的细节,而且整幅图像的显示效果不会有明显的人为加工痕迹,自然柔和。

原图本系统调光算法效果图5 本系统所用调光算法效果3.1.3 本系统调光算法考虑到红外图像不仅需要较好的视觉效果,还需要较强的实时性,我们采用了如下方法进行增强,流程图如下所示:原始图像十字中值算子直方图均衡化Retinex算子增强图像图6 流程图首先,对图像进行平滑降噪,为后续处理做准备。

这里采用十字中值算子,该算子将以像素f(x,y)为中心的十字形屏蔽窗口内灰度值的中值赋给f(x,y),在降噪的同时保持了边缘不模糊,具体算法如下:表2 十字掩模f(x-1 ,y-1) f(x-1,y)f(x-1,y+1)f(x,y -1) f(x,y)f(x,y+1)f(x+1 ,y-1) f(x+1,y)f(x+1,y+1)以该模板遍历图像,模板对应的中心点处的灰度值等于红色所示的5个像素点灰度值的中值,而且是无条件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