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情绪与行为评估
《做情绪的主人》教案素材

《做情绪的主人》教案素材第一章:情绪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情绪是指人在面对不同刺激时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情绪的特点:情绪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情绪的理解和经历。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情绪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影响。
案例分析:分析情绪对个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第二章:情绪的分类与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情绪。
让学生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
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分类:喜怒哀乐四大基本情绪,以及恐惧、惊讶等复杂情绪。
情绪管理策略:认识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和应对情绪。
2.3 教学活动情绪展示:让学生通过表演或绘画等方式展示不同类型的情绪。
情绪管理技巧: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方法和经验。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让学生练习情绪管理和应对技巧。
第三章:情绪与行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做出合理的行为选择。
3.2 教学内容情绪与行为的关系:情绪可以影响人的思维、行为和决策。
情绪调节与行为选择:如何通过情绪调节做出合理的行为选择。
3.3 教学活动情绪与行为展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情绪调节练习:让学生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进行情绪调节。
情境模拟: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练习情绪调节和行为选择。
第四章:培养积极情绪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培养和保持积极情绪。
4.2 教学内容积极情绪的定义和作用:积极情绪对个人健康、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感恩、乐观、积极思考等。
4.3 教学活动积极情绪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体验。
感恩练习:让学生进行感恩练习,培养积极情绪。
乐观思维训练:让学生进行乐观思维训练,提高积极情绪。
第五章:应对负面情绪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负面情绪的产生和影响。
情绪与行为评估

*
个案的同伴交往状况很差,过度的情绪问题和攻击行为引起同伴的反感,可以通过合作游戏等方式,加强与同伴的沟通。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个案的攻击行为使他具有“权威感”,没有人怕他,老师和家长应该增加个案的挫折感,让他在挫折中,锻炼忍受能力和耐力。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通过游戏的方式训练个案的注意力,减少注意力分散的次数,循序渐进地引导他的学习。
*
第八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的测量与评估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江小英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联系方式: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6、Rutter儿童行为量表
*
7、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
1
2
3
4
5
6
7目的:用于评估儿童焦虑性障碍,可作为辅助临床诊断、科研及流行病学调查的筛查工具。
*
附表: 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 指导语: 该量表主要是针对目前因社交造成的焦虑,进行自评,该量表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测验者社交焦虑的特点、程度及一些相关的情况,便于心理咨询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编号(不填):____ 填表人:_________ 跟学生的关系: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出生:_____年___月____日 班级:____年级____班 答题要求: (1-从不是这样 2-有时这样 3-一直这样) 答卷:
第八章 情绪与情感

第四节 情绪、情感的品质与调控
• 一、情绪、情感的品质 • 1、情绪、情感的倾向性 • 2、情绪、情感的深刻性 • 3、情绪、情感的稳定性 • 4、情绪、情感的效能
二、情绪智力及其意义
• 情商与心理健康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
得·萨罗维(Peter Salovey)和约翰·梅耶 (Jone Mayer)最先提出情商概念,指准确评 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有效调节情绪的能 力、运用情绪信息去引导思维的能力。
器官、腺体
•
肌体N 骨骼、
•
肌肉
• 1、积极情绪促进健康
• 2、消极情绪不利于健康,容易致病
六、情绪、情感的效能
• 1、动力效能 • (1)增力作用 • (2)减力作用 • 2、信号效能
七、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 1、肯定与否定 • 2、紧张与轻松 • 3、激动与平静 • 4、积极的或增力的和消极的或减力的 • 5、强、弱两极状态
• 包括:情绪的知觉力、评估力、表达力、 分析力、习得力、转换力、调节力等方面。
• 1995年,美国戈尔曼(Daniel Goleman)的著 作《情绪智商》出版,系统地阐述了情绪智 商的概念及其表现,并把它概括为五种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激励 能力、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人际协调 能力。此后,情绪智商引起广泛注意并越加 流行。
2、*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A
B
C
•
•
•
D
•
•
•
E
•
•
A:引发事件,即 在事实。
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客观现实与人的需 要形成了不同的关系。 • 3、并不是所有与人的需要关系密切的事物 都能使人产生情绪与情感。
心理治疗学重点

第八章咨询中的情感评估与处理西尔万.汤姆金斯是第一位研究情感的富有理念的思想家,他认为驱使我们的是情感,许多后弗洛伊德治疗师和学者们同意这一观点。
最近几十年来,大多数治疗时都很清楚,在尽力理解人类个体的过程中,其实很大一部分是那人最深层次的渴望和与之有关的焦虑一一通过评估某人的情感世界,而非打探此人在幼年的哪个阶段生物本能受到了挫折或得到了过分满足,他们可以对此人有更多了解。
每个人的情感唤醒类型都是特异性的,因此了解情感与特定事件之间的联系是理解某人性格的关键。
(汤姆金斯擅长盲法预测某人的政见。
通过观看录像,观察人们脸上的负性情感是痛苦、厌恶、愤怒还是蔑视,他可以说出此人是自由党还是保守党。
而且他通常是对的。
)肯伯格提出(1997),治疗师理解患者有三种途径:(1)言语交流(2)肢体语言(3)情感传递,这种传递大部分通过面部表情和音调来完成。
为了理解某人,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他的防御机制,还需要了解那些被防御机制压抑的情感以及那些自身具有防御功能的情感。
没有什么预先设置好的访谈问题一定可以引出来访者的情感类型,但评估情感并不难。
通常,我们品主观去评估情感:假设情绪是有感染性的,那么,观察我们自己设身处地理解对方时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就不难洞察对方的情感活动了。
移情'反移情中的情感对治疗师来说,关注情感根本不需要刻意选择。
精神分析特征性的反移情能使治疗师很难回避的情感变得清晰。
因为患者能使我们的诊室充斥他们的情绪氛围:他们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使我们受挫、使我们泄气、激怒着我们、困扰着我们、愉悦着我们、使我们高兴、使我们诧异。
患者使他们的治疗师陷入冲突,与他们自己一直经历的冲突极为相似。
并且他们冷眼旁观,看治疗师能否以身作则找到解决的方法。
例:小孩子在学会讲话之前就能与他们的看护者进行极为可靠、有效的非言语情感交流。
成年人在交流时,也会应用儿时的能力去表达情感。
他用言语表达痛苦情感的能力越差,非言语交流能力就越强。
第八章大学生情绪情感

B型性格人的特点
• 从未感到被时间所迫,亦未因时间不够用而感到烦躁; • 除非万不得已,不在别人面前自夸; • 与人为善,不对别人产生敌意; • 消遣时,尽兴而返,心旷神怡,与世无争; • 休息而无罪恶感; • 不易为外界事物所扰乱; • 不了了之,很容易使自己放下未完成之事而稍作休息或另觅生活之情趣。
艾尔玛的实验
美国生理学家艾尔玛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研究情 绪对健康的影响。将一支支玻璃管插在摄氏零度、 冰与水混合的容器里,以收集人们不同情绪时呼出 来的“气水”。结果发现,心平气和时呼出来的气, 凝成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杂质。如果生气,则 会出现一种紫色的沉淀物。研究者将这“生气水” 注射到小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小白鼠竟然死了。
•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不佳时,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 事情来做,或者做一些能让自己专心投入的事情来分散注意 力,将不愉快的心情暂时忘记。感觉是随行为而动的。当事 情做完时,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原来造成我们心情不好的原 因已经消失了。
2. 正式实验:在这个猴子的旁边,再放一猴子,与第一个猴子串联在铜条上, 隔一段时间就亮红灯,每天持续6小时。第一只猴子注意力高度集中,一 看到红灯就赶紧拉开关,第二只猴子不明白红灯什么意思,无所事事,无 所用心,过了二十几天,第一只猴子就死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第一只猴子很快死亡的呢?
原因分析:第一只猴子是因为什么死的呢?
• 科学家发现,它死于严重的消化道溃疡,胃烂掉 了,实验之前体检它没有任何胃病,没有溃疡, 可见这是二十几天内新得的病。
• 第一只猴子要工作,他的责任重,压力大,精神 紧张,焦虑不安,老担惊受怕,它的消化液和各 种内分泌系统紊乱了,所以就会得溃疡。
• 由此说明,不良的情绪会产生过高的应激值,将 严重损害身体的健康。
情绪与行为评估的方法

情绪与行为评估的方法
一、什么是情绪与行为评估
情绪与行为评估(Mood and Behavior Assessment)是一种技术,它用来识别、监测和评估情绪和行为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识别并促进情绪和行为健康的重要方法。
它利用心理评估、展示图形等形式为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特别是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患者)提供有效治疗的理论基础。
二、情绪与行为评估的方法
1、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是情绪与行为评估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包括客观性测试(如IQ测试)和主观性测试(如访谈,问卷),用来量化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特征,也可以通过实验性方法,如眼球追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来获取关于大脑功能的量化数据。
2、图表展示
图表展示是另一种情绪与行为评估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和家长更加容易地对患者的情绪和行为进行评估。
图表可以是折线图、柱状图等,它将患者的情绪和行为进行数字化,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和家长更容易地比较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水平。
3、行为分析
行为分析是另一种情绪与行为评估方法,它由行为分析师在监督的情境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行为,来识别患者的行为动机和潜在的情绪因素。
行为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识别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特征,还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情绪管理)第八章情绪与情感

第八章情绪与情感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情绪、情感、,了解情绪、情感的关系、功能与种类,掌握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挫折对人心理的积极、消极影响,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试。
教学重点:1. 情绪与情感的含义2. 情绪的种类3. 挫折教学难点:1. 情绪、情感的关系3. 挫折心理与调控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等课时安排:6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情绪、情感的概念(一)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情绪、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只有当它与我们的需要、愿望、观点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引起情绪、情感反映。
(二)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 区别(1)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人与动物共有。
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人所特有。
(2)情绪常用于表达感情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情景性、短暂性。
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3)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的表现,并伴有机体的变化。
情感比较深沉、内隐,始终在意识支配的范围内进行。
(4)在儿童情感发展中,情绪出现在前,情感表现在后。
2. 联系(1)人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可能以鲜明的爆发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情绪。
(2)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由于社会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了它原始表现形式上升为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可以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但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现实具体人身上常常交织在一起,很难严格区分。
二、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一)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随着情绪情感的发生,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腺体活动的变化上。
这些变化可作为情绪状态变化的客观指标。
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人平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20次,高兴时每分钟呼吸17次,悲伤时每分钟呼吸9次,愤怒时每分钟呼吸40次,恐惧时每分钟呼吸高达64次。
组织行为学第八章 情绪和心境

心境
原因通常是总体的,不清晰 持续时间比情绪长 具有一般性 总体上不显露在表情上 本质是认知性
2.情感使我们失去理性吗?
•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绪其实对理性思 考很重要。 • 我们的情绪会提供关于我们如何理解我们 周围的世界。如,一个管理者准备解雇一 个员工时,其决策既运用了思考的力量, 也运用了情感
Negative Moods are Highest •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eek And show little variation throughout the day
9
6. 情感事件理论(affective events theory,AET)
情感事件理论认为,员工对于所发生的事情产生情 绪的反应,进而,这些反应影响他们的工作绩效 和满意度
第八章
情绪和心境
• 情感(affect):是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情
感。
• 情绪(emotion):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它直接指向
人或物. • 特点:它是对人或事件的反映。表达的一种内心的情绪。
• 心境(moods): 是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经常(虽然并
总是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 特点:它并不指向事情或人
4.1. 人格
• 高情感强度的人,看伤悲电影时,会随着 剧情而大哭;看喜剧是,随着剧情而高兴 大叫 • 积极事件更可能影响外向的人积极心境和 积极情绪。 • 消极事件更可能影响低情绪稳定的人的消 极心境和消极情绪
Positive Moods are Highest • At the End of the Week •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Day
• • • • • • 1.选拨 2.决策 3.创造性 4.动机 5.谈判 6.客户服务 7.工作态度 8.工作场所中的越轨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一)障碍程度分类 (二)控制程度分类 (三)障碍行为后果分类 (四)障碍行为特征分类
8
(四)障碍行为特征分类
1、破坏性行为障碍 多动症 品行障碍 2、情绪压抑障碍 儿童焦虑症 儿童抑郁症 儿童恐怖症 儿童强迫症 3、进食障碍 4、排泄障碍 5、儿童期睡眠障碍 6、学习和交流障碍 7、孤独症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的测量与评估
学前教育系 特殊教育教研室 栾萍萍
案例
(一)个案资料 王XX,男,8岁,现就读于培智学校二年级,因为个案 的行为问题严重,从普通学生转学到培智学校。父母均为公 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个案的主要照顾者是父 母,寒暑假会到奶奶家,非常喜欢爷爷。经过医院的诊断为 自闭症,平时比较爱发脾气,在学校经常动手打、推同学或 老师,注意力不集中,不听从老师的指令,上课的时候喜欢 往外面跑。 (二)工具和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的攻击性行为分量 表和自制的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
2
案例
(三)结果 通过测验,个案有攻击性人格,表现特点即:敏感、多疑、 冲动、具破坏性。个案在退缩、社交问题、注意力不集中、 违纪问题、攻击等几个向度上表现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1.个案出现攻击行为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别人抢了他的玩具, 或者是老师没有关注他。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要多关 注个案。教会他与别人分享玩具。 2.父母亲应该多关心个案,给予他安全感,多与个案交流和做 游戏等。
量表内容:52题和一个整体能力的表现。七个分量表:无能力 学习、人际关系问题、不当的行为、不快乐或沮丧、生理症状 或害怕、社会失调以及整体能力等。 评价: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拥有台湾地区常模;量表操 作方便,简单易行,评估范围较大。
15
3、行为困扰量表
目的:在于测量儿童和青少年行为困扰的情况,为辅导及补 救工作提供依据。 李坤崇、欧慧敏,1993年,国小4年级—国中3年级学生,约 25—30分钟。 量表内容:该量表共有53题,包括自我关怀困扰、身心发展困 扰、学校生活困扰、人际关系困扰及家庭生活困扰等五个分 量表和一个诚实指标。 评价:该量表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建有台湾地区小学百分等级 常模。量表省时省力,容易施测,可为学校辅导和补救工作 提供较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符合这些描述。
11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测评内容
调查内容 1.健康状况 2.家庭情况 3.学校情况 4.社会情况
12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测评内容
评估内容 1.智能评估(参见第七章) 2.情绪与行为测试 3.学习能力的评定(参见第六章) 4.社会成熟水平的测定(参见第七章)
13
(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测评工具
7.通过游戏的方式训练个案的注意力,减少注意力分散的次数, 循序渐进地引导他的学习。
4
主要内容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三、情绪与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
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测评
5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一)情绪与行为 《心理学大辞典》
情绪是由机体反应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 态度体验。
3
3.当个案发脾气的时,家长要有耐心,客观分析状况产生的原因 ,而不是用“打”或“骂”的方式。 4.个案有焦虑状况,可能与极度的自我保护有很大的关系,家长 和老师应该悉心疏导。 5.个案的同伴交往状况很差,过度的情绪问题和攻击行为引起同 伴的反感,可以通过合作游戏等方式,加强与同伴的沟通。 6.个案的攻击行为使他具有“权威感”,没有人怕他,老师和家 长应该增加个案的挫折感,让他在挫折中,锻炼忍受能力和耐 力。
17
5、阿肯巴克(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目的:评估儿童的行为和情绪问题,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社 交能力和行为问题。 阿肯巴克,1991年修订,适用于4—16岁儿童、青少年。 施测时间:大约需要15—20分钟。 量表构成:1.一般项目;2.社交能力:包括七大类:参加体 育运动情况,课余爱好,参加集体(组织)情况,课余职业或 劳动,交友情况,与家人及其他小孩相处情况,在校学习情 况。分为三个因子:活动能力,包括体育、课余爱好、课余 劳动;社交情况,包括集体活动、交友、与家人相处;学校 情况,包括在学校学习情况等。3.行为问题:量表的重点部 分,包括113条,分为8—9个因子,包括体诉、分裂样、多 动、不成熟、违纪、攻击、残忍、交往退缩、性问题等。填 表时按最近半年(6个月)内的表现记分。
行为是有机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响下产生的反应, 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行为往往由情绪引发,情绪总是伴随着相应的面部表 情和身体姿势,情绪与行为是密不可分的。
6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通常是指一组在行为表现与一般 同龄儿童应有的行为明显偏离的儿童,具有以下一种 或多种影响教育、明显而持续的特点: (1)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觉和身体的 原因加以解释; (2)不能与同龄人和教师建立或保持良好关系; (3)对正常环境缺乏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4)心境弥漫性不愉快或抑郁; (5)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症状或恐 惧反应。
16
4、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CRS-R)
目的:主要用于筛查、评估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 ,特别是多动症儿童。 康纳斯(Conners)修订本于1997年正式发表。 适用范围:家长评定量表和教师评定量表适用于3—17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而自评量表只适用于12—17岁的青 少年。 施测时间:完整版的施测时间为15—20分钟,简化版为 5—10分钟,多动指数评定量表大约为5分钟。 量表的构成 由家长评定、教师评定和自我评定三种量表组成, 分别有完整版和简化版。此外,还有两个补充量表,一 个为多动指数家长、教师评定量表。
9
三、情绪与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
1.生物因素: 遗传(气质、近亲结婚)、脑损伤、生物化学失衡和生理 残疾等 2.心理因素: 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 3.家庭因素: 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养方式、家庭氛围 4.学校因素: 学校风气、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5.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 自学:方俊明《特殊教育学》
22
8、行为与情绪评量表
目的:评估儿童、青少年行为和情绪的优势能力及其个人资源
,并用来鉴定与诊断情绪障碍学生。
编制/修订者:Epstein与Sharma编制,杨宗仁修订。 适用范围:6-18岁学生。 施测时 本量表共52题,有五个分量表组成: 优势人际关系—测量儿童在社会情境里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的能 力; 优势家庭参与—测量儿童对家庭的参与程度及与家人的关系; 优势内在能力—测量儿童的能力和成就的未来展望; 优势学校表现—着重于儿童在学校及课堂作业的能力表现; 优势情感—评估儿童接受他人感情及对他人表达感受的能力。 另有8题开放题目让父母和专业人员可记录儿童在学业、社交、 运动、家庭和小区上的长处。
25
9、儿童行为评估系统
26
10、(The Children Autism Rating Scale,
简称CARS)
27
11、儿童孤独症筛查量表
28
12、ABC量表
29
13、《克氏行为量表》(Clancy Behavior Scale)
其他分类标准: 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手册》 第四版(简称DSM-IV) 国际疾病诊断分类第10版(简称ICD-10) 我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第三版(简称CCMD-3)
14
2、情绪障碍量表(SAED)
目的:用来协助人们对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了解,并可用来 评估学生是否符合情绪和行为障碍特殊教育的要求;篩檢兒童 是否具有情緒困擾;幫助決定學生是否為社會不適應,而非情 緒困擾;幫助決定學生是否有情緒和行為障礙影響到他/她在 教育上的表現。
郑丽月,2001年,6岁至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约10分钟。
19
7、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
7目的:用于评估儿童焦虑性障碍,可作为辅助临床诊断、科 研及流行病学调查的筛查工具。 1988年,La Greca编制;1993年,马弘等人修订。 适应范围:适用于7—16岁儿童、青少年。 施测时间:5—10分钟。 量表内容:该量表由两个因子组成,即害怕否定评价、社交 回避及苦恼。 量表信效度:较好,中国城市儿童常模。常模在全国城市儿 童中具有代表性。 研究表明,项目数量适度,内容简单易评,对焦虑儿童的诊 断较敏感,信度和效度符合计量学要求,主要用于儿童社交 困难的评估。
18
6、Rutter儿童行为量表
目的:评估儿童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区别儿童有无精神障碍。 英国儿童精神病学专家鲁特编制,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我国。
适用于学龄儿童。施测时间:无限制。
量表内容:本问卷分家长用和教师用两种,前者包括32个项目 ,后者包括26个项目。分析时将行为问题分为两大类:第一类 称为“A行为”;第二类称为“N行为”。“A行为”即为违纪 行为或反社会行为。“N行为”即为神经症行为,包括腹痛、 呕吐、经常烦恼、对许多事情都感到烦、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 、到学校就哭或拒绝上学、睡眠障碍等项目。
10
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测评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测评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面谈法 3、自陈量表 4、评定量表 5、检核表 呈现一些具体的行为或特征,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记录那些
行为或特征是否出现过。不适合评定行为或特征的品质。
6、提名法 先给儿童一些简短的描述语句,然后要儿童在班上找出谁最
21
1.我害怕在别的孩子面前做没做过的事情。 2.我担心被人取笑。 3.我周围都是我不认识的小朋友时,我觉得害羞。 4.我和小伙伴一起时很少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