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胖子和瘦子》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3篇

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3篇

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3篇《胖子和瘦子》是19世纪俄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代表作。

下面是520作文网为大家带来的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11、象征与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胖子、瘦子身材的对比,面对相同处境不同心态的对比,胖、瘦二人先后受到追捧的社会现象的对比。

文中胖、瘦的形象,则象征了现实生活中"流行'与"炒作'的社会现象。

2、讽喻与戏谑手法的运用有人说:胖子走红运,能做官,于是,胖子成了流行时尚的焦点,人们竞相追捧;一年后,传出"胖对身体不好'的说法,于是瘦子成了新流行时尚的代言人。

文章还采用讽喻的手法讽刺了当今社会盲目跟风的社会现象。

3、黑色幽默与文化批判以夸张的幽默手法嘲讽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和人生的盲目,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产生出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

借文中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

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2一、【批注】胖子和瘦子契诃夫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火车站,悲欢离合的集中地。

本文也暗示着友人久别初逢的偶然与惊喜。

)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

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②和橙花的气味。

(富足与安闲)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

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

(局促与贫瘠,与友人成鲜明对比)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

(对老婆孩子的描写,是很好的陪衬,更突出主题。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

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

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

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胖子与瘦子是契诃夫的一篇幽默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契诃夫以其惯有的冷峻犀利的文笔对奴性心理进行了批判。

文章中瘦子的形象真实可感,令人影响深刻。

这篇小说一开头写两个童年时就交好的朋友偶然相遇于火车站,由于惊讶和欣喜二人相拥相吻、热泪盈眶,场景温馨感动。

此时,作者笔锋急转,当“做了两年八等文官”的瘦子得知胖子已是“有两枚星章”的三品文官时,他突然脸色发白,耸肩弯腰,缩成一团,而当胖子同他握别时,他竟然只握了握胖子的三个手指头并且深深鞠躬。

契诃夫全文只作了简单的场景式描写,并未方便任何评论,然而其感情倾向显而易见,对瘦子奴性的批判溢于言表。

文中的瘦子做了两年的八品文官,还得过斯坦尼斯勋章,但仍然薪金不多,平时还作木头烟盒来获得经济收入。

瘦子的妻子教音乐课。

按照文中的描述,瘦子一家属于普普通通的小市民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十分诘据水平一般。

对于努力为生计奔波生活却没有较大改观的瘦子来说,胖子的官职和其优越的生活条件是让自己极为羡慕的,过许出于对胖子的敬佩,过许是平时对富人谄媚的惯性使然,瘦子对儿时密友表现出了一系列让对方都难以接受的奴性行为。

初读此文让觉得瘦子厌恶可憎没骨气,多次读此文就会怜悯瘦子的处境理解瘦子的做法。

文章的描写显然是过度夸张的,现实生活中的奴性心理更测重于巴结讨好富贵势力而压榨勒索更穷贱的下层阶级。

时光流转朝代更迭,然而社会的人物的类型并没有太大变化,只要是在有金钱的存在就会有贫富差距,只要有贫富差距就要有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生活中处于上峰的永远是富贵阶层,而被歧视压迫的永远是穷贱的底层。

奴性实质上是贫富差距的必然产物,而低贱者奴性的体现也是受社会长时间歧视以及想摆脱贫困跻身富贵的无奈之举。

这与鲁迅笔下的国人的劣根性极为相似,鲁迅对国人的奴性也是进行了诸多批判。

鲁迅在《灯下漫笔》写道“如果轿夫对坐轿子的人不含笑,中国也就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其观点是站在历史的变革角度批判了国人的奴性,然而若是站在底层人民的角度看,轿夫若是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他的拉轿生意必然冷清,富人需要的恰是别人对自己的言听计从的这种服务。

《胖子与瘦子》的细节魅力

《胖子与瘦子》的细节魅力

《胖子与瘦子》的细节魅力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其作品对形形色色的奴性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无情的鞭挞。

契诃夫曾说过:“在人群面前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人应该“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滴一滴挤出去”。

短篇小说《胖子与瘦子》是批判奴性的力作。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抨击社会庸人心理与产生庸人的沙俄社会的同时,热烈地呼唤着没有经过歪曲的人性的张扬。

小说写了胖子与瘦子这对小时候的朋友在火车站不期而遇。

瘦子在得知胖子升任三品文官后,尽情谄媚。

小说对奴性的刻画淋漓尽致。

一.夸张的变脸术变脸是川剧艺术的精粹,是揭露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小说中瘦子擅长变脸。

当他得知胖子升任三品文官“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

笑容是“脸?淇炀?过下巴扯开,做出顶畅快的”“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似的”。

这一“呆”一“笑”的神色不正写出瘦子瞬间微妙心理,极度震惊又尴尬。

作者又写到瘦子的皮箱、包裹等,“也都收缩起来,好像现出皱纹来”。

看似随意的一笔,却更好地折射出瘦子的内心世界。

在三等文官、两颗星面前的卑微、寒酸、自惭形秽。

瘦子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儿子“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扣上“全部”纽扣。

“迸”、“缩”、“长”和“扣”这些动词充分表现了瘦子一家对权力的畸形恐惧和崇拜。

契诃夫将人物内心的秘密都烙在了这微观的“一瞬”。

二.惟妙的漫画式漫画式的讽刺,是把丑恶撕破给人看,把它置于啼笑皆非的境地而受到鞭挞。

小说妙用漫画的形式,对人物冷嘲热讽。

人物出场时,语意轻松诙谐幽默。

胖子嘴唇“粘着油而发亮,跟熟透的樱桃一样”,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

瘦子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

细小的气味反差,不仅让读者跌入啼笑皆非的漫画氛围中,还对两人的生活差距作了一个小小的暗示。

瘦子在胖子面前极尽谄媚阿谀。

“大人”、“您老”一改见面初期的直呼其名。

从称呼的微小变化中,情义完全丧失,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等级差。

“多承大人体恤关注……犹如使人再生的甘霖。

短篇小说分析《胖子和瘦子》《故乡》

短篇小说分析《胖子和瘦子》《故乡》

《胖子和瘦子》写作背景:《胖子和瘦子》创作背景是19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正值沙皇时代的末期。

在这个时期,俄国社会尤其是农民层面的生活十分艰苦,而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也愈演愈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契科夫创作了《胖子和瘦子》,通过对火车站上肥胖自信的胖子和卑躬屈膝的瘦子的描写,揭示了当时底层人民的无助和无奈,讽刺了当时强权政治的黑暗现实。

写作目的、理念:《胖子和瘦子》的写作目的之一是揭示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小说通过两个形象极端的人物来揭示社会的种种弊病,如等级森严、机械僵化、封建观念根深蒂固等,以此来批判旧时代的封建制度和观念,呼吁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生活。

其次,小说的写作理念是借助幽默的手法,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社会问题。

在小说中,契科夫巧妙地运用了夸张、讽刺等幽默手法,让人在欢笑与沉思中得到启示,更好地认识到社会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处境。

小说的写作目的还在于倡导人性的美德和人的自由解放。

小说中的胖子和瘦子代表了不同的人性和人的命运,而他们的结局也表达出了作者渴望人类解放的情感。

因此,小说呼吁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人性美德的生活状态。

读者语境:首先,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友谊和人性,它可以穿越时空,触及到不同年代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内心,因为友谊和人性是跨越种族、文化和言语的普遍主题。

无论在哪个年代,人们都有对友谊和人性的渴望和追求。

这个故事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和价值观包括友谊、人性、真诚、善意和彼此关怀。

这些观念和价值在人类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普遍的,因为他们能带给我们希望和温暖,尤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分化与冷漠中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故乡》写作背景:鲁迅的《故乡》创作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期。

在1919年12月,鲁迅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绍兴。

他目睹了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感社会的落后深重和人民的命运陷入困境中。

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文学创作来揭示这种社会的阴暗面,表达对于改革变革的渴望和期盼。

《胖子与瘦子》的讽刺与幽默艺术

《胖子与瘦子》的讽刺与幽默艺术

《胖子与瘦子》的讽刺与幽默艺术
《胖子与瘦子》是一部充满讽刺与幽默艺术的作品,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种种矛盾。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他们在社会中受到的待遇完全不同。

胖子受到了社会的嘲笑和歧视,而瘦子则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赞赏。

这种社会的不公平对待,让胖子感到非常沮丧,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

然而,在故事的最后,胖子发现了一个真相:他们之间的差异只是外表上的,而真正重要的是内在的价值。

胖子最终接受了自己,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他也发现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

《胖子与瘦子》以一种讽刺的方式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它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提醒人们,外表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真正重要的是内在的价值。

它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外表而歧视他人,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

2022年 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

2022年 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

2022年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1、象征与对比手法的运用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胖子、瘦子身材的对比,面对相同处境不同心态的对比,胖、瘦二人先后受到追捧的社会现象的对比。

文中胖、瘦的形象,则象征了现实生活中流行与炒作的社会现象。

2、讽喻与戏谑手法的运用有人说:胖子走红运,能做官,于是,胖子成了流行时尚的焦点,人们竞相追捧;一年后,传出胖对身体不好的说法,于是瘦子成了新流行时尚的代言人。

文章还采用讽喻的手法讽刺了当今社会盲目跟风的社会现象。

3、黑色幽默与文化批判作者以夸张的幽默手法嘲讽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和人生的盲目,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产生出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

借文中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

一、胖子和瘦子契诃夫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火车站,悲欢离合的集中地。

也暗示着友人久别初逢的偶然与惊喜。

)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

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②和橙花的气味。

(富足与安闲)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

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

(局促与贫瘠,与友人成鲜明对比)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

(对老婆孩子的描写,是很好的陪衬,更突出主题。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从哪儿来?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

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他乡遇故知,久别重逢的惊喜)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暗示胖子的富贵出身)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兴奋的简直语无伦次!)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姓氏,新教徒,似乎是炫耀的资本。

契诃夫小说《肥人与瘦人》研究

契诃夫小说《肥人与瘦人》研究

契诃夫小说《肥人与瘦人》研究
《肥人与瘦人》是契诃夫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两个完全相反的人物肥人迪克逊和瘦人噶門的故事。

这个故事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社会中的反差和人性的善恶,并提出了对于社会偏见和道德观念的批判。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主题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其次,《肥人与瘦人》的主题是社会中的反差和人性的善恶。

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人物体现了社会中存在的极端对立。

噶門代表了社会中贪婪、阴险和自私的一面,他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毫不在乎他人的利益。

而迪克逊则代表了善良、乐观和慷慨的一面,他充满热情地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幸福。

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比,契诃夫在小说中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偏差,并通过迪克逊的形象传递了一种人性的真善美。

最后,小说的结构也是一大亮点。

契诃夫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示了两个人物的性格差异和社会观念。

通过迪克逊和噶門之间的对话,读者了解到了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他们之间的互动也为故事增添了一定的紧张感和冲突。

另外,契诃夫巧妙地运用了幽默感和讽刺手法,使故事更具趣味性和寓意性。

总之,契诃夫的《肥人与瘦人》通过两个完全相反的人物形象,探讨了社会中的反差和人性的善恶。

这个故事不仅通过对话展示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观念,而且通过幽默感和讽刺手法挖掘了故事的寓意。

通过研究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契诃夫对于社会偏见和道德观念的批判,并思考人性的真善美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契诃夫小说《肥子与瘦子》解读

契诃夫小说《肥子与瘦子》解读

契诃夫小说《肥子与瘦子》解读
《肥子与瘦子》是契诃夫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描绘两个截然
不同的人物形象,探讨了社会对美与丑的偏见以及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故事梗概
故事中,主人公肥子和瘦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

肥子是一个
外表富态但内心空虚的人,他追求物质享受,却从未找到真正的内
心满足。

相反,瘦子是一个外表瘦弱却内心富有的人,他通过追求
知识和精神上的满足来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对美与丑的偏见
《肥子与瘦子》通过对肥子和瘦子的对比描写,展现了社会对
美与丑的偏见。

肥子外表富态,被社会视为美丽和值得追求的对象,而瘦子则被认为是丑陋和不受欢迎的。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读
者发现肥子的美丽只是表面的,他的内心却空虚而不满足。

相反,
瘦子虽然外表平凡,但他通过追求知识和精神上的满足,得到了真正的幸福。

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肥子与瘦子》还探讨了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肥子通过追求物质享受,沉迷于奢华的生活,却未能找到真正的内心满足。

相反,瘦子通过追求知识和精神上的成长,获得了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故事通过对两个人物的描写和对比,提醒读者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满足,而不是物质的追求。

总结
《肥子与瘦子》是契诃夫一部深入思考社会问题的短篇小说。

通过对肥子和瘦子的对比描写,故事探讨了社会对美与丑的偏见以及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它提醒读者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胖子和瘦子》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嵩明县新街明德小学张仕华指导教师徐浛2009年10月25日从《胖子和瘦子》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摘要: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个杰出作家。

他的短篇小说以其高度简洁的抒情艺术和文短气长的幽默笔法,对当时俄国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

《胖子和瘦子》是他早期的短篇小说。

小说对当时社会“小人物”的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的奴性心理和庸俗作风作了无情的嘲笑和讽刺。

从这篇小说可以看出契诃夫短篇小说独特的艺术特点:取材简洁,朴素自然,构思巧妙,文词简洁,幽默讽刺的表现手法和戏剧化的结构场面,使小说具有浓郁深厚的感人魅力,令人回味无穷。

关健词:短篇小说;艺术特色;简洁;朴素;幽默讽刺;戏剧化作为与莫泊桑,欧享利,马克吐温齐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重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他用自己深刻的文风赢得了声誉。

纵览当时的俄国文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独具一格,宛若一丛瑰丽的花朵,散发着温馨醉人的芬芳,滋润着众多的读者。

契诃夫的成功,一方面是扎根于俄国文学的土壤,他从普希金和托尔斯泰那里借鉴了朴素,从果戈里那里学习了讽刺,从屠格涅夫那里体会抒情,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感悟到了小人物的悲哀。

而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人的独创,正是他的创新开启了俄国文学短篇小说的另一种全新境界。

对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他早期的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可以看出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取材简洁,朴素自然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曾把文学作品比作在大海里矗立不摧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份,只是它的八分之一,八分之七隐埋在海里,这就是典型的冰山风格——简洁、含蓄、朴素的风格。

契诃夫的小说就具有这样的风格。

许多小说家都追求小说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充满许多的偶然性。

法国的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就是这样的大家。

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取材都比较简洁。

他大多截取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生活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的锁事描绘中揭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

他特别注意用心去体验生活,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习以为常的事进入他的作品,却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图画,成为独具特色的生活讽刺史诗。

《胖子和瘦子》只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两个少年时代的朋友在火车站不期而遇,几十年不见,二人亲切地相互拥抱,亲吻,感到意外的高兴。

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现在和家人的情况,显得神采奕奕。

后来当他知道胖子已是三等文官后,“脸色煞白”、“呆若木鸡”、“眼睛里冒出火”、“身子蜷缩佝偻起来”,非常紧张而又强装笑脸称胖子为“大人”、“您老”。

这使胖子皱起眉头,干预他不要这样,但瘦子更加对胖子毕恭毕敬,摆出一副舒心甜蜜和低三下四的酸相,胖子感到恶心,伸手向瘦子告别。

从这个简短的生活片段,一件简单的小事中,我们可以透视深层的社会内容,作品在揭露沙皇专制统治的同时,无情地嘲笑和讽刺当时普遍存在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奴性心理和庸俗作风。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没有人物背景描写,没有环境气氛的喧染,没有强烈的感情冲动和复杂的心理分析。

而是让事件本身来说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可见,契诃夫的小说是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写出来的。

契诃夫说:“我会用平静的生活为题材”。

写出生活的必然,就是艺术的“朴素”。

契诃夫之所以以瘦子这样的“小人物”作为自己小说的主人公,是因为这种人是生活中的大多数,最具有普遍意义,最能表明生活的本质,使作品显得朴素真实。

他在日常生活锁事中发掘人生的悲剧,以瘦子的前后变化,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沉痛,因此,契诃夫在艺术上对朴素的追求,其实蕴含着很深的审美和社会伦理价值。

二、构思巧妙,文词简练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艺术精湛,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刻的社会内容。

这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构思。

他善于观察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从生活中最平常的小事入手,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和对生活和人物进行真实的描绘和刻画,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而展示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内容。

《胖子和瘦子》里,契诃夫把故事的场景设置在火车站,这是客流量最集中的地方,两个老同学几十年不见在这里不期而遇,有他的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的成份。

主要人物只有两个——胖子和瘦子(三等文官和八等文官),人物胖瘦对比显得滑稽,而等级却为揭示文章主题埋下伏笔。

事件很简单,两个老同学在火车站不期而遇后互相诉说各自这些年自己的家庭与事业,这原本是生活中最寻常的事了,而契诃夫却把这种最寻常的事作为写作的视点,通过瘦子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前和后在瘦子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巨大变化进行生动描绘和刻画,使瘦子这一“小人物”的形象好像一下子就出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产生出人意料的阅读感受。

几十年不见的老同学相遇,这本来是一次难得而美好的时刻,却弄得个不欢而散,尴尬告别。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当时社会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是畸形的社会造成了这种畸形现象。

事情很简单,却发人深思。

契诃夫短篇小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练”。

契诃夫一生的艺术追求可以说都凝结在“简练”之中,近代小说由长篇发展出短篇,可以说是小说本身一次自发的低级的简练,而契诃夫的小说,则是短篇小说本身的又一次简练,契诃夫把简练看成最高的艺术境界,说“写作艺术就是精简的艺术,写得有才气就是写得简短”。

甚至说“简练是才能的姐妹。

”高尔基对契诃夫的简练推崇备至,说没有人把单纯的东西写得这样单纯。

拿《胖子和瘦子》来说,篇幅短小得近似于现代的微型小说,情节结构简单:①胖子和瘦子在火车站不期而遇,激动得互相拥抱亲吻;②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家庭(妻子和儿子)和事业(做到八等文官,当了个科长);③瘦子知道胖子已是三等文官后,神色紧张,继而装出笑脸对胖子推媚折腰,丑态百出,胖子觉得非常恶心,只好伸手和瘦子一家告别。

小说就这样速写而成,既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和背景交代,没有大起大落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急剧变化的紧张场面。

这种简练,不仅出于短篇小说写作技巧上的考虑,更是艺术上对读者的尊重,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从自己的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在这篇小说中,就主要写了胖子和瘦子在火车站相遇后的对话,谈论家庭事业和生活状况,通过描写瘦子的言谈举止,神态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作者没有作任何的分析和评论,但作品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从这个简单平常的故事背后,可以透视到深远的社会内容。

契诃夫更是一个语言大家,他追求质朴自然简练的语言风格,反对浮夸华丽的修饰语和陈词滥调。

所以在他的创作中,他往往尽可能地压缩每一句话,删掉不必要的修饰语,并选择最准确传神的语句来表达思想,表现主题,从而给读者带来一种简单自然、生动鲜明、节奏明快的阅读感受。

在《胖子和瘦子》中,作者没有多余的描写两个人的外貌,而是用“一个胖子,一个瘦子”,简洁概括出两个人和整体特征。

接着写道:“胖子刚在火车站里吃完饭,嘴唇油光光的,仿佛熟透的樱桃,他嘴里冒出赫列斯酒和橙子的气味”。

这说明胖子生活条件优裕,精神饱满,而作者是这样写瘦子及家人的:“瘦子刚下车,那些手提箱、包裹和纸板盒压得他背也弯了。

他冒出西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

他背后,一个下巴长长的瘦女人探头探脑地张望着,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高个儿的中学生,眯缝着一只眼,那是他的儿子”。

这里从“压得背也弯了”说明瘦子生活的艰辛奔波劳累。

在描写他妻子时,用“下巴长长”、“探头探脑”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乡村妇女,很少出门,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

由此可见,契诃夫语言的简练准确,着墨不多,却把人物特征活脱脱地勾勒出来,从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对人物的身份、地位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为事情的发展变化埋下伏笔。

契诃夫还善于从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在瘦子知道胖子已是三等文官时,瘦子一下子紧张而又尴尬。

“瘦子突然脸色煞白,呆住了,但是他的面孔很快向四面八方扭动,最大限度地扭出一副笑容来;他的脸和眼睛似乎冒出了火星。

他本人把身子蜷缩了起来,佝偻了起来,收缩变细了……他的手提箱、包裹和纸盒也蜷缩了、变皱了……他妻子的下巴拉得更长了;纳法伊尔挺直了身子扣上了学生装的全部扣子。

”这段话把人物的动态描写得生动传神,“小人物”奴性心理和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脸色煞白,呆住了”表现出见到高官时的紧张恐惶的心理,“扭出笑容来”、“脸和眼睛似乎冒出火星”说明他紧张尴尬而又卑躬屈尊的奴相。

他佝偻的身子,妻子和儿子的动作神态,进一步揭示出普遍存在的小人物的奴性心理。

三、幽默讽刺的表现手法幽默讽刺是契诃夫突出的艺术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幽默与悲伤,笑与泪都是很自然而又诗意地融合在一起。

一切事物在他的笔下既可笑又可悲,也只有从中看出它的可笑之处,可悲才更深层地暴露出来。

《胖子和瘦子》一文中,两个老朋友一见面,热情拥抱亲吻了三次,激动得满眼泪水,瘦子称胖子为“亲爱的”、“老朋友”,瘦子洋洋自得地介绍自己的家庭个人的情况,这是多么难得的一次重逢,多么值得庆幸的一件喜事,本该尽情地聚一聚,但当瘦子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并且有两个勋章时,这使刚当了科长的瘦子大吃一惊,紧张害怕很快又强装出笑颜来,十分尴尬地说:“我大人…心里真高兴!朋友,可以说,从小就是了,可是一下子当了这么大的官!嘻-嘻-嘻。

”这样的话使胖子感到厌烦,告诉他:“不要用这种腔调说话,我和你是儿时的伙伴——来那套官场客套干什么”。

但瘦子却变得更加紧张,阿谀奉承,嶊媚折腰的嘴脸显露无遗。

“那怎么成呢……瞧您说的……”瘦子嘻嘻笑了起来,身子蜷缩得更厉害了。

“大人宽厚的恩惠……就如使人重生的甘露哇……”。

瘦子的这些变化使胖子感到他们很陌生,对瘦子充满恶心,只好扭头伸手告别,在瘦子一家毕恭毕敬的目送下离去。

这样的变化,整个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拘泥和含蓄,让人感到阴霾、浑浊而气闷。

前后变化一对比,让人觉得滑稽可笑,但又发人深思。

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在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面前淡然无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因等级地位的前面一下子拉得那么大,从刚见面时的热情拥抱的情景和最后伸手尴尬告别的场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

瘦子这样一个可笑而可悲的人物形象在契诃夫的笔下变得那么鲜活。

作者就是用这种文短气长的幽默笔法,刻画出“瘦子”这一典型形象,给人们勾勒出一幅十九世纪未期俄国社会的世俗图。

酣畅淋漓,入木三分地对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小人物”的丑恶灵魂和奴性心理作了无情的嘲笑和讽刺。

无疑,瘦子是作品着意刻画要鞭挞的人物,作者在作品中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持什么态度,而是把这个人物放在画面的突出位置,借助前后的对比,漫画夸张和互衬的手法去描写,去刻画,从而起来作者不言本意,而读者自明的客观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