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冠心病治疗
如何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252020年 第29期探头对微小的包块、病变都能进行扫描并显示在影像学图像中。
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前不需要膀胱充盈,不需要患者憋尿,此外也不会受到脂肪、肠气等因素影响。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探头的分辨率也在越来越高,频率不断加大,这样就促使超声图像越来越清晰。
但是同腹部超声检查一样,阴道超声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使用阴道超声检查盆腔外包块或肝脾周围积液就不能清晰的表现,其检查的结果准确性有所降低。
阴道超声的优点相对较多,它不需要憋尿,不需要等待,为患者减轻憋尿的痛苦,节约检查时间;对于肥胖病人,不需要经过腹部多层组织及脂肪,减少声束吸收,图像较经腹超声清晰;对于前位及后位子宫的显示满意,对卵巢、输卵管及盆腔微小病变显示清晰,对血流信号敏感,更容易引出血流频谱,有利于妇产科疾病鉴别诊断;对盆腔小包块、盆腔积液显示满意,有利于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可用于盆腔肿物及附件肿物的穿刺活检。
三、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的比较1.异位妊娠的诊断(1)阴道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属于腔内超声检查,这种检查方式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将高频探头伸入到患者阴道内穹窿部位,可以对子宫以及子宫周围进行仔细扫描,同时扫描过程中受到肠道内气体、腹壁脂肪、膀胱是否充盈、腹部手术瘢痕等影响较小。
同时阴道超声检查的高频探头比腹部超声检查探头要更小、更灵活,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扫描,因此影像学图像更为清晰。
患者进行检查时无需憋尿,这样既缩短了检查的时间,也不会因此影响到检查的判断结果。
(2)腹部超声检查。
对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突出的优点就是探测范围较广,但是存在众多缺点如:探头分辨率较低,探头临近的部位与子宫、子宫周围组织相差太远,扫描时探头容易受到患者腹壁厚度、膀胱不够充盈、有肠内气体等影响;由于子宫等部位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因此使用腹部超声检查时存在一定的盲区,如探头难以扫描到卵黄囊、妊娠囊等组织结构难以发现子宫周围微小的包块。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真实案例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真实案例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和心理负担。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下面就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案例。
患者是一位56岁的男性,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和精神压力,
他出现了心慌、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
经过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医生建议他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但是患者担心手术会带来风险,于是他寻求了中医的帮助。
中医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观察,发现患者体内气血不畅,心脏气血运行不顺畅,形成了心血不足的状态。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了一套针对性的中药方剂和穴位按摩治疗方案。
中药方剂中包括了补益心脏、活血化瘀、调畅气机的中药材料,通过中药的温补、活血作用,增强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功能。
同时,中医师还采用了穴位按摩的方法,通过按压患者体表上特定的穴位,调理心脏和气机,使气血运行更加畅通。
经过一个月的中药治疗和穴位按摩,患者的症状显著缓解,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减轻,同时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了缓解。
随后的检查也显示,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改善,心电图和血脂水平也恢复正常。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优势和特点。
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而且中医治疗强调调理气血、调整心态,不仅可以缓解
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等心脏疾病时,中医作为一种有益的辅助治疗手段是值得考虑的。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与经验总结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与经验总结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医传统医学中,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与经验积累丰富。
本文将就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与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帮助。
一、辨证施治是核心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核心理念在于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冠心病主要由气滞血瘀、痰浊阻络以及脾肾虚弱等病理机制导致。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时,首先需要进行辨证分型,确定疾病的主要病机。
1.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痛等症状,此时宜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如当归、川芎等。
另外,针灸疗法也可用于调节气血循环,促进血液流通。
2. 痰浊阻络型痰浊阻络型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是气滞胸闷、胸痹等,此时应采用化痰祛痰的治疗方法。
常用中药如杏仁、前胡等可起到痰湿化解的作用。
3. 脾肾虚弱型脾肾虚弱型冠心病表现为乏力、气短等症状,此时宜采用补益脾肾的治疗方法。
常用中药有人参、黄精等,可起到补益脏腑的功效。
二、中药治疗常见方剂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方剂也有一定的经验总结。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1. 丹参饮丹参饮是一种活血化瘀的方剂,适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治疗。
它由丹参、红花、大黄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的功效。
2. 温結丸温結丸是一种化痰祛痰的方剂,适用于痰浊阻络型冠心病的治疗。
它由杏仁、前胡、莱菔子等中药组成,可化痰散结、通络止痛。
3. 参附龙骨牡蛎汤参附龙骨牡蛎汤是一种补益脾肾的方剂,适用于脾肾虚弱型冠心病的治疗。
它由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等中药组成,可补益元气、安神舒心。
三、辅助疗法的有效应用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疗法来增强治疗效果。
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
常用的穴位有“心俞”、“神门”等,针灸疗法可辅助中药治疗,提高疗效。
2.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摩影响人体的气血流动,调节心血管功能。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给出一些建议。
一、病因分析与病机判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血管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等。
中医认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气滞、痰浊、血瘀等。
气滞主要指心脉气滞,导致心脏功能失调;痰浊则是指体内湿热或痰湿内阻,影响血液循环;血瘀则是指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或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时,需要针对这些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二、中医治疗原则1. 理气活血:理气活血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原则。
通过调理气机,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不足,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香附、延胡索等。
2. 祛痰化湿:湿热和痰湿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致病因素。
中医治疗侧重于祛除体内的湿热和痰湿,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血液循环阻力。
常用的药物有茯苓、半夏、陈皮等。
3. 温肾壮阳: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与肾阳不足密切相关。
通过温肾壮阳,可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从而缓解心绞痛。
常用的药物有杜仲、肉苁蓉、淫羊藿等。
4. 舒肝安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侧重于舒肝安神,调理心脏的功能状态。
常用的药物有龙胆草、酸枣仁、和田玉等。
三、中医药治疗方案1. 柴胡疏肝汤: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闷、呼吸短促等症状的患者。
该方以柴胡为主药,能够疏肝和胃气,舒缓心脉气滞。
配合其他药物,如香附、延胡索等,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减轻心绞痛症状。
2. 金匮肾气丸: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的患者。
该方以肉苁蓉、山药等药物为主,能够温肾壮阳,提高心脏功能,增强冠状动脉供血能力。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与综合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与综合治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心肌缺血甚至坏死,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在现代医学中,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和介入手术,然而中医的辨证论治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中医辨证与综合治疗方法。
一、冠心病的中医辨证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气血运行障碍导致的。
根据不同的辨证,中医将冠心病分为多种类型,具体包括气滞型、痰湿凝结型、气阴两虚型、血瘀肝郁型等。
冠心病的不同辨证类型需要针对病因病机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1. 气滞型冠心病气滞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常伴有心慌、气促等症状。
中医辨证认为,这种类型的冠心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治疗上,可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药物,如丹参、川芎等,以促进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
2. 痰湿凝结型冠心病痰湿凝结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伴有痰多、舌苔厚腻等症状。
中医辨证认为,这种类型的冠心病是由于体内湿气积聚,阻塞了血脉而引起的。
治疗上,可采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茯苓、白术等,以祛除体内湿气,改善痰湿凝结的状况。
3. 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气阴两虚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痛、气促、怔忡等症状。
中医辨证认为,这种类型的冠心病是由于心肺功能不足,气血亏虚引起的。
治疗上,可采用养心安神的中药,如人参、酸枣仁等,以补益心肺,增强心脏功能。
4. 血瘀肝郁型冠心病血瘀肝郁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常伴有情绪不稳、易怒等症状。
中医辨证认为,这种类型的冠心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引起的。
治疗上,可采用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桃仁、香附等,以改善血液循环,舒缓胸闷、胸痛等症状。
二、冠心病的中医综合治疗除了针对不同的中医辨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之外,中医还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包括饮食调理、心理疏导、针灸推拿等方法。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冠心病中医药防治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防治方案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脏疾病。
中医药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以下是一份针对冠心病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一、中医药的基本原则1.辨证施治:根据冠心病患者具体的证候特点,进行辩证施治,以求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2.统筹兼顾: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应综合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结合科学医学的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全面治疗。
二、中医药的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采用中药煎剂、中药颗粒等形式,根据冠心病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具有活血化瘀、祛痰化痰、理气养血等作用的中药,调配成方剂进行治疗。
2.针灸治疗:采用针刺、艾灸等手段调理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缓解疼痛和胸闷不适感。
3.推拿按摩:通过对特定部位的按摩和推拿,调理气血,舒缓心脏紧张和血管收缩,增加血液供应。
三、中医药的具体方剂和药物选择1.血瘀证:龙胆泻心汤是较常用的方剂,其中含有龙胆草、生地黄、没药等成分。
此外,如桃红四物汤和川芎茛芍散等也可作为补充选用的方剂。
2.痰瘀证:当患者出现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时,可选用桔梗化痰汤、金银花清瘟解毒汤等具有祛痰化痰作用的方剂。
3.气滞血瘀证:桂附地黄汤常作为理气舒血的方剂使用,可调理心脏气血不畅所引起的胸痛、心悸等症状。
4.心气血虚证:选用参芪养心汤、当归四逆汤等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方剂进行治疗。
四、中医药的辅助保健措施1.调整饮食:合理安排膳食,减少高脂、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适量增加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2.适度运动:根据冠心病患者身体状况,合理安排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和心血管代谢。
3.心理调适:冠心病患者要积极面对病情,保持乐观的态度,适当调整压力,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4.禁烟限酒:戒烟戒酒对冠心病的防治非常重要,可减少冠心病发作的风险。
5.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心电图、血脂、血压等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并作适当调整。
心脏病(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心脏病(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背景
冠心病是一种血管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
在西医学中,常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但仍有局限性。
中医具有疏通经络和调节气血的作用,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西医治疗
1.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扩血管药物、降脂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血管情况,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2. 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可以疏通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中医治疗
1. 改变饮食惯:应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高盐、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蔬菜、全麦面包等食品。
2. 中药治疗:可以选择具有活血通络、调节气血、抗氧化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桃仁、红花、三七、金银花等。
3. 针灸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常用穴位有心包经、内关穴、神门穴等。
注意事项
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医生的配合和指导,不能自行使用中药治疗。
同时,需注意心理调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措施,以保持良好的心脏健康。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药对冠心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冠心病的治疗研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药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疗效以及治疗机制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治疗方法1. 中医药汤剂: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常采用调理心气、活血化瘀、消风化痰等方剂。
比如桂枝加葛根汤、通心络脉颗粒等药物,在缓解心绞痛、调节心血管功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调节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绞痛等症状。
如心俞、胸乡、神门等穴位的刺激,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对于冠心病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通过按摩胸部、腹部等部位,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心率、降低血压,从而缓解心绞痛等不适症状。
二、疗效评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主要通过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绞痛、降低血脂、改善心理状态等方面来评估。
研究表明,采用中医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得到改善的比例较高,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明显减少,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心理状态逐渐恢复平稳。
三、治疗机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主要包括舒络祛痰、活血化瘀、调气化痰等方面。
其中,舒络祛痰是中医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保护心脏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供血等。
活血化瘀则有助于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减轻心绞痛等症状。
调气化痰可以排除体内湿邪,消除痰饮,有助于降血脂、调节心率等。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中医药的综合调理,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减轻心绞痛、降低血脂,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配合西医药、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希望未来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领域的研究能够不断深入,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冠心病治疗冠心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日益上升的趋势。
所以持续提升对本病的治疗水平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把此类病证归属于“胸痹”,从古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方药。
从整体观出发,中医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是正气内虚,即心的阴阳气血不足,加之外感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痹阻心脉,以致心血运行不畅,遂作心痛。
治疗的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即发作期以“通”为主,尽快祛除痰浊、瘀血、寒凝、气滞等病理产物;病情稳定进入缓解期时,以“补”为主,重在扶正补虚、益气温阳、养阴补血等。
治疗的特点是:针对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使用“通”法、“补”法,尤其注意病人体质、工作生活状况、气候变化、情绪波动等对疾病的影响,因人因时制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调节脏腑功能,达到体内气血阴阳的平衡。
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已自成体系,且剂型多样,有传统的个体化汤方、注射剂、片剂、胶囊、冲剂、滴丸等,还可使用针灸、敷帖等外治方法。
现总结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概况。
如下:1分型论治许从真1分七型论治: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常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化瘀,黄芪生脉饮主之;痰浊血瘀型又有寒痰瘀血和热痰瘀血两种,前者治宜宣痹通阳,祛痰化瘀;后者治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
血虚血瘀型治宜养血化瘀、通经活络。
方用自拟养血化瘀汤加减;肝胆郁滞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解少阳。
方用自拟和肝定痛汤;肝肾阴虚型治宜补肾养肝,方用自拟补肾养肝饮;寒凝气滞型治宜芳香温通、宣痹通阳,用自拟芳香温通饮;亡阳欲脱型治宜温阳益气、回阳固脱,方用自拟回阳固脱饮或先静滴参附针、四逆针,待阳回病情稳定后,用乌头赤石脂丸以辛热温通止痛。
王氏2使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胸痹证110例,分为胸阳不振、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痰浊痹阻、阴阳两虚5型,疗程26到125天不等,基本治愈38例,显效40例,好转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1%。
2治法研究很多医家认为,本病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治则当以补虚泻实。
针对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阴两虚、胸阳不振,治疗采用益气活血法、活血化瘀法、化痰除浊法、益气养阴法、宣痹通阳法等法。
2.1理气止痛法张晓梅等3以单用理气法的调肝舒心冲剂(柴胡、白芍、香橼皮、旋覆花、丝瓜络等)治疗心绞痛106例,症状总有效率为91.1%,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5.6%,对照组用消心痛治疗36例,症状总有效率为71.7%,心电图总有效为38.8%,两组症状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微循环、血粘度的改善、血脂的降低均有显著差异;药理实验亦证实该方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
2.2益气活血法李成林4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91例,对照组用消心痛静脉注射,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为93.7%,心电图疗效64.5%,对照组分别为81.4%,心电图30.2%。
两组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差异显著(P<0.05)。
杨爱东5以益气化瘀汤(生黄芪、桃仁、川芎、红花、地龙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片治疗30例,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总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2.3温阳通痹法曹鲁豫[6]采用温阳宣痹行瘀法治疗3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方药:细辛、桂枝、生黄芪、延胡索、川芎、丹参、水蛭、降香、郁金、五灵脂、蒲黄、三七(冲)、冰片(冲)。
对照组给予极化液静脉输入,1次/日,14天为1疗程。
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2.4活血化瘀法李溪文等[7]以芎归饮(川芎、当归、赤芍、红花、熟地等)治疗,以消心痛或心痛定为对照,结果治疗组在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和心悸、胸闷等主要症状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芎归饮能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和心功能2.5益气养阴法李贵满等[8]以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41例,方药选用人参、黄芪、五味子、麦冬、丹参、川芎、甘松、田七、延胡索、炙甘草。
心烦失眠者加黄连、酸枣仁、夜交藤;胸闷如窒者加瓜蒌、薤白、石菖蒲、枳壳;心悸失眠者加生龙骨、生牡蛎、远志、蝉蜕;胸痛彻背者加羌活、香附、郁金;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生地、鳖甲等。
结果显示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水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或减轻,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并且维持时间较长。
2.6益肾活血法雷氏9认为正气不足是产生气滞、痰凝、血瘀的病理基础;而气滞、痰凝、血瘀又是本病的致病因素。
其病损于心,久而及于肾,故补心要兼补肾。
采用补肾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6例,药用生地、山药、丹参、栝蒌、黄芪、山萸肉、当归、枸杞子、西洋参、薤白、半夏、陈皮、郁金、川芎、全蝎、三七等,水煎服,日2次服,4周为1疗程。
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9.1%,心电图总有效率54.2%,硝酸甘油停减率为68.4%。
2.7化痰泄浊法李正树等[10]根据老年冠心病人脏腑功能衰减,气血(阴阳)虚弱,易致痰瘀互结的病理特点,以补益心气、涤痰化瘀为治则,采用益气涤痰化瘀汤(含生黄芪、茯苓、陈皮、当归、制半夏、胆南星、郁金、枳实、石菖蒲、桃仁、红花、川芎、甘草)治疗128例老年肥胖者冠心病心绞痛,与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70例作对照。
结果:两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67.1%(P<0.01),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7.6%和47.4%(P<0.05)。
3专方专药戴小华11用补阳还五汤治疗UA30例,制成浓缩煎剂,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
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3.7%,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且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在恢复ST段幅度方面,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该方尚有较好的改善脂质代谢作用。
陈维铭[12]用加味补阳还五汤(黄精、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白芍、地龙、丹参、桂枝、水蛭)水煎取汁,冰片冲服,1~4周为1疗程,治疗UA60例,1-4个疗程后,结果基本治愈25例,显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
何旒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为肾虚血瘀、寒凝脂浊阻痹所致,采用益肾化瘀、驱脂通脉之中药治疗。
方药:丹参30g,仙灵脾30g,补骨脂30g,决明子15g,黄芪30g,首乌20g,泽泻30g,茯苓20g,白檀香8g,砂仁5g,延胡索30g,五灵脂30g,蒲黄10g,荜茇8g,桂枝8g。
诸药合用,元气宗气充裕,瘀化脂降,寒凝得破,邪却正复,故显效快。
个别病例,病情错杂者,坚持服用10余天自然有效。
张刚认为痰浊和冠心病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治疗上应以醒脾、健脾为主,兼以化湿,活血,所以在临床上选用芳香化浊的药物以健脾除湿,兼以活血化瘀,达到驱邪、扶正、通痹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基本方:丹参15g,木香10g,苏梗15g,半夏15g,瓜蒌30g,石菖蒲20g,枳实10g,檀香9g,郁金12g,陈皮15g,川芎12g,赤芍15g,白芍20g,炙甘草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4个疗程。
刘成认为冠心病的病因主要为心阳不振、寒邪内侵或年老肾虚、情志失调诸因导致心脾肾三脏受损而产生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因素使心脉痹阻不通,血不养心而致病。
故在治疗中以行气活血,豁痰开窍,温经通脉为主要疗法,取得满意疗效。
药物组成:赤芍20g,元胡25g,川芎20g,红花15g,降香15g,当归20g,黄芪25g,半夏15g,茯苓15g,桂枝20g,丹参20g。
水煎服,每日1剂,7天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
武运,段昕认为极虚言其本,气滞血凝为其标,心阳内衰,火不生土,阴寒痰浊阻遏阳气,则胸中脉络痹闭不通,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
治疗当心胃同治,益气建中,理气疏滞,活血化瘀。
予建中行建汤。
方药组成:清炙黄芪12g,人参6g,桂枝5g,炒白芍10g,鸡内金10g,砂仁6g,山楂10g,制苍术10g,制川朴5g,川芎10g,制香附10g,陈皮5g,川楝子10g,郁金10g,法姜黄6g,丹参30g,瓜蒌20g,炒枣仁20g,远志10g,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4周为1个疗程,一般2~4个疗程。
疗效确切。
4单味药的治疗研究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温,无毒,主归心、脾、肾经。
具有扶正固本,益气健脾,平补肝肾,益智安神,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本草纲目》载“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
”吴氏等13通过临床观察证明,刺五加具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刺五加甙,总黄酮、异嗪皮定、丁香甙、刺五加多糖等。
它具有高效的细胞保护作用,全面的免疫增强作用,综合的代谢调节,以及抗肿瘤、抗衰老和解毒等作用。
尤其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更为显著。
黄芪:曹氏等14证实,黄芪具有扩张血管,尤其是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能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减轻ECG的缺血水准,通过超声心动图的观察,证明可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对HR、BP、心电图的改善与硝酸甘油相近,对EF有明显改善作用。
使用大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组临床症状及ECG疗效改善总有效率与硝酸甘油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5外治法应用外贴、中药雾化吸入等中医外治法是中医一大特色。
王氏等15为了观察保心包贴膜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的作用,将76例患者单盲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前者给予外敷1片保心包贴膜于心前区,首次2片,每片用4天,共6片20天;后者用硝酸异山梨酯10mg,每日3次口服。
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5.2%,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7.5%,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0.2%和36.1%,P<0.05和P<0.01)。
陈美华等16以心痛乐气雾剂(丹皮、川芎、冰片等)治疗30例,连续用药l周,结果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3.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66.7%,动态心电图结果患者ST段压低的水准减轻,ST段压低的累积时间缩短。
6针灸治疗汤氏等17对40例冠心病Ⅱ导联ST段下移的病人,分四组电针刺激20分钟后,内关组、神门组、内关加神门组,Ⅱ导联ST段下移均较针刺前有提升或即刻趋于正常(P<0.01),而非穴组无此作用(P>0.05)。
尤以电针刺激内关、神门组疗效最佳。
刘氏18选膻中、心俞、内关、厥阴俞治疗32例冠心病患者,阴虚瘀滞者配神门,阳虚瘀滞者配足三里,施以平补平泻法,10次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