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能进行核试验

合集下载

朝鲜核试验东北边陲殆无宁日

朝鲜核试验东北边陲殆无宁日

朝鲜核试验东北边陲殆无宁日[薛理泰](2013-02-12)最近卫星情报显示,在朝鲜丰溪里核基地,用于对核试验效应进行监测和记录的各种仪器业已安装完毕,用于对核试验进行指挥、控制的各种车辆也已抵达核试验现场。

由此可见,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犹如箭在弦上。

只等待金正恩发布命令,随时即可启动核试验。

在朝鲜半岛上空,阴霾本已郁积不散。

如果平壤悍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可想而知,此举必将在国际社会再次激起轩然大波。

中国作为朝鲜的紧邻,冲击波作用之下,难免感受到震荡。

联合国安理会1月22日通过决议,谴责朝鲜去年12月以远程火箭发射卫星,要求朝鲜不得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以及进行核试验等。

朝鲜国防委员会旋即发表声明,称以后不会再有讨论半岛无核化的对话了。

今后朝鲜“将进行高水平核试验,都针对朝鲜人民不共戴天的仇敌美国”。

朝鲜将“进行高水平核试验”,用于“提升核威慑能力”,显然意味着平壤具有自信心,寄望于第三次或稍后的核试验在核技术上有所突破。

这说明朝鲜第三次核试验有两种可能性:或者朝鲜试图突破核弹小型化的技术瓶颈;或者尝试引爆一枚“增强型原子弹”。

核国家均迈过了一个核弹小型化的历程,即首先将核装置小型化,研制成核航弹,然后再进一步小型化,研制成可以安装在导弹上的核弹头。

从核装置到核航弹,就是完成了核弹武器化的过程;从核航弹到导弹核弹头,则是在现代战争环境下,完成了核弹实战化的过程。

同轰炸机携带的核航弹相比,核导弹在战时的生存能力、突防能力之强,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另外,维持一支核导弹部队远比维持一个能携带核航弹的轰炸机中队更为简单易行。

换言之,研制成导弹核弹头才算完成了核弹实战化的过程。

至于增强型原子弹,就是在核装料中加入了高浓缩度的鋰6,爆炸当量相当于一枚小型氢弹。

这在核国家研制增强型原子弹的过程中,往往是迈向氢弹的中间步骤。

二十年以来,平壤贯彻“进两步,退一步”的策略,与世界各大国巧相周旋,始终有惊无险,全身而退。

朝鲜核危机的历史背景和进展

朝鲜核危机的历史背景和进展

朝鲜核危机的历史背景和进展朝鲜核危机是一个持续了数十年的问题。

朝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展开核武器计划,因为它认为核武器可以用来保护国家免遭外来威胁。

但是,朝鲜的核武器计划一直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

历史背景朝鲜半岛自1945年以来就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曾在朝鲜半岛驻军并占领了首都平壤。

分裂后,北朝鲜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南朝鲜则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在着长期的敌对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朝鲜逐渐发展出核武器能力,这也加剧了半岛的紧张局势。

进展2006年10月9日,朝鲜首次成功进行核试验。

这是朝鲜核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朝鲜试图继续扩大其核能力。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并对朝鲜实施了严格的经济制裁。

在此期间,朝鲜与邻国韩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也逐渐升级。

朝鲜的核武器计划的发展和扩大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尽管朝鲜一直在努力提高其技术和人才,但其核武器设施与设备的质量非常差。

此外,朝鲜的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这使得朝鲜捍卫其核能力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施加压力的不断加剧,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使得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威胁感到极度不安,并加剧了恐慌情绪。

最近,朝鲜已经继续向其他国家展示了其核武器和导弹的能力。

此外,朝鲜还试图发展其太空能力,这也被视为一个潜在的威胁。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继续对朝鲜实施制裁,并视其为全球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

结论朝鲜核危机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问题。

尽管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但朝鲜的核武器计划仍然存在。

解决朝鲜核危机需要各方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多个领域合作,这也需要时间和努力。

只有当各方都能够加强沟通和合作,才能消除朝鲜核危机对全球安全的威胁。

朝鲜核问题

朝鲜核问题

下一步朝鲜局势如何发展, 请大家继续关注。谢谢!
为了抗议联合国就朝鲜发射问题所发表的主席声 明, 2009年4月14日,朝鲜宣布朝方将退出六方会 谈并加强其核威慑力。朝方表示,六方会谈“已经永 远结束”。朝鲜“绝无可能再参加六方会谈”,同时 表示朝鲜“不反对与美国对话”。
2009年5月25日,朝鲜宣布成功实施核试 验,称这次核试验在爆炸当量和控制技术 方面取得进展,进一步提高了核威慑能力。
200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 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平壤 美国宣布朝鲜“已承认”铀 浓缩计划,并指控朝鲜正在 开发核武器。朝鲜则表示, 朝鲜“有权开发核武器和比 核武器更厉害的武器”。同 年12月,美国以朝鲜违反 《朝美核框架协议》为由停 止向朝提供重油。随后,朝 鲜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 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其 核设施上安装的监控设备, 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 设施。
朝鲜宁边核设施外景。
80年代初,美发现了朝鲜宁边核设施。
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美苏关系正常 化,在这种背景下,美告诉苏联朝鲜正 在研发核武器,苏联就问金日成,金日 成拍胸说没有。 美苏就联手向朝鲜施压,要朝鲜参加 《核不扩散条约》来证明金日成说的是 真话。朝鲜被迫于85年12月12日签署了 《核不扩散条约》。
美国从1958年开始,在朝鲜半岛南部及其临近地区部 署了大约2600件核武器。 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导弹、核炮弹等,其 针对朝鲜的目的很明确。美国还为韩国提供了核保护伞。
朝鲜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核技术研究。
朝鲜开发核技术,源于1956年的朝苏 核技术协定,根据协定,朝鲜选送一批 大学生去苏联学习。现在朝鲜的二百多 位核科学家都是苏联培养的。
● 其次,朝鲜发展核武器违背了世界人 民的共同利益,将使自己更加孤立。

朝核问题详解

朝核问题详解

一、朝核问题的历史演变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50 年代末。

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根据卫星照片,怀疑朝鲜拥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提出对其进行检查,朝核问题开始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朝核问题先后经历了三次危机。

1993 年 2 月26 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对朝鲜宁边核设施进行检查,朝鲜以该机构听命于美国为由拒绝接受检查,同时下令全国进入“准战时军事状态”,并正式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

布什政府上台后对朝政策强硬化,于2002 年1 月称朝为“邪恶轴心”,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

2002 年11 月美国停止向朝鲜继续运送作为燃料的重油,此后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于2003 年1 月10 日宣布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

2006年10 月9 日,朝鲜进行了地下核试验,持续多年的朝鲜核危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朝鲜半岛第三次核危机爆发。

为了解决朝鲜半岛的核危机, 国际社会进行了积极的努力,2003 年8 月,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为解决朝核问题在北京举行了“六方会谈”,此后“六方会谈”成为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主要运行机制和对话平台。

经多方努力,于2007 年10 月达成了共同文件。

2008 年6 月27 日, 朝鲜将宁边核设施的冷却塔销毁。

但此后美方一再宣称,在确定对朝鲜和计划实行严格核查之前,不会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除名。

针对美国的行为,朝鲜停止了对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作业并恢复了宁边的核设施。

2009 年4 月14 日朝鲜宣布将重新启动核项目并退出“六方会谈”,2009 年5 月25 日朝鲜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朝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朝核问题是事关多方的复杂的战略博弈,朝核问题对二、中国的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一)朝鲜是中国避免与西方国家直接接触的重要战略缓冲地带地缘上,中国与朝鲜政权国界相邻、唇齿相依,有着共同的安全利益。

朝鲜核试验当量为什么这么小

朝鲜核试验当量为什么这么小

朝鲜核试验当量为什么这么小?朝鲜在2006年10月9月和2009年5月25日进行过两次核试验,但由于造成的地震震级比较小而遭到外界的普遍质疑:朝鲜的“核试验”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核爆炸?如果是核爆炸,朝鲜的核试验为什么当量这么小?首先,从地震波的波形来判断,这两次事件应该是爆炸而非自然地震。

地震波分为面波和体波,分别沿地球表面传播和在地球内部传播。

而体波又分为P波(primary wave,or pressure wave)和S波(secondary wave,or shear wave)。

前者是纵波,传播快,先被地震台接受到;后者是横波,传播慢,后被地震台接受到。

爆炸和地震的最主要区别是,爆炸造成的震动模式主要是球对称,因此P波通常比S波强;而地震波主要来自地层缺陷的切向错位,因此S波通常更强。

从各国地震台监测到的信号来看,P波强于S波,与自然地震信号有明显差异。

朝鲜2006年核试验信号(红色)的P波强于S波,与附近地区的地震信号(蓝色)明显不同其次,大量化学炸药同时爆炸“伪装”成核爆的可能性也可以排除。

2006年10月16日,美国国家情报办公室公布说,他们于10月11日在空气采样中检测到了朝鲜核试验造成的放射性产物,证实了这确实是一次地下核爆炸,当量小于1kt。

2009年的核试验虽然没有检测到放射性产物(这可能是由于核爆炸的地层更深,或者朝鲜的地下核试验封闭技术有进步),但从地震波的高度相似性可以判断这也是一次核爆炸。

朝鲜2009年的核试验信号(上)与2006年的核试验信号(中)形状非常相似根据U.S.Geological Survey公布的地震波测量结果,朝鲜2006年和2009年两次核试验的体波震级分别为mb=4.3和4.7。

体波震级与核爆当量(Y/kt)有如下的经验公式:mb=a+b log Y,其中a和b为与地质结构有关的常数。

对苏联Shagan River Test Site(SRTS)和美国Nevada Test Site(NTS)地下核试验的标定结果是分别是a=4.45,b=0.75(SRTS)和a=3.92,b=0.81(NTS)。

朝鲜核问题

朝鲜核问题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该条约是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1968年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 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 合作。该条约1970年3月正式生效。 • 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该 条约1970年3月正式生效。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 • 1974年,朝鲜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 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按照该条约规定, 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 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
六方会谈各方观点
观点陈杂,但实际上用一句话即可概括
中国:保持半岛无核化 韩国:保持半岛无核化 日本:保持半岛无核化 俄罗斯:保持半岛无核化 美国:坚决遏制朝鲜研究核武器 朝鲜:解决核问题的关键是美国不再敌视朝鲜
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
为了抗议联合国就朝鲜发射问题所发表的主席声明, 2009年4月14日,朝鲜宣布朝方将退出六方会谈并加强其 核威慑力。朝方表示,六方会谈“已经永远结束”。朝鲜 “绝无可能再参加六方会谈”,同时表示朝鲜“不反对与 美国对话” 实际上,我们还是不难看出,朝鲜需求的并不是六方会谈, 而是与美国的双方会谈。
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动机
• 朝鲜为什么要发动此次核危机? 追根溯源的说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是冷战的产物 • 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是冷战的产物。朝鲜半岛被人为地一分为二,埋下 了南北双方冲突的种子。美国为了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而在 南方布置核武器;北方强烈要求美国撤出部署在半岛南部的核武器。 • 北方建立了核设施的目的: 为了维护其政权的延续。 在经济方面,美对朝实行经济和技术双重封锁,而且半岛南北经济差 距的日益扩大短期内没有逆转的可能; 在军事方面,美对朝不断做出一些威胁举措,美日韩军事同盟得以强 化; 在政治方面,美对朝继续实行打压政策,朝韩、朝日关系的发展很不 正常。

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半岛紧张局势再添变数

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半岛紧张局势再添变数

摇 ,美 国将加 强 与联 合 国安 理 半 岛 的 紧 张 气 氛 逐 渐 缓 和 下 对 朝 实 施 “ 先 发 制 人 的 核 打 会 等相 关各方 密 切协 调 以采取 来 。 1 9 9 2年 5月 至 1 9 9 3年 2 击” 。2 0 0 2年 1 0月 , 美 国 总 统 “ 有 力 行动 ” 。俄 罗斯 外交 部 发 月 ,朝 鲜 接 受 了 国 际 原 子 能 机 特 使 、助 理 国务 卿 凯 利 访 问 平 表声 明说 ,朝 鲜 这种 行 为应该 构 6次 不 定 期 核 检 查 ,但 双 方 壤 , 双 方谈 判不 欢 而散 , 美 国 直 受 到各 方谴 责 ,俄方 呼 吁有关 对 检查 的对象 和结 果 意见 不一 呼 朝 鲜 “ 讹诈 ” 。 随 后 美 国 宣 布
l l i m进行 第三次核试验 ● 一 半 岛紧 张局势 再 添 变数
。 黄 永 忠
2 0 1 3年 2月 1 2 日 , 国 际 核 试 验 ? 此 次 核 试 验 将 对 半 岛 散核 武器 条约 》 , 半 岛局 势 再次 社 会 忧 虑 的 事 情 终 于 发 生 局 势 产 生 怎 样 的 影 响 呢 ? 紧 张起 来 。1 9 9 4年 6月 , 美 国 朝 核 问 题 由 来 已 久 了— — 朝 鲜 进 行 了 第 三 次 地 下 总统 卡特会 晤朝鲜 领导 人 金 日 核 试验 。 据朝 中社 报道 , 朝 鲜 国 2 0世 纪 9 0年 代 初 ,美 国 成 。 同年 1 0月 , 美 国与朝 鲜在 防科 学 部 门 当 天 在 朝 鲜 北 部 地 以其 卫 星 照 片 为 依 据 ,怀 疑 朝 日内 瓦 签 署 了一 项 关 于 朝 核 问 下 核 试 验 场 成 功 进 行 了第 三 次 鲜 建 有 用 于 研 制 核 武 器 的 设 题 的 《 朝美核框架协议》 , 朝 方 核 试验 。 对此 , 联 合 国与 朝 核 问 施 ,扬 言 要 对 朝 鲜 的 核 设 施 实 同 意 冻 结 核 设 施 ,美 方 牵 头 成 题 各 方 均 在 当 日对 朝 鲜 不 顾 国 行 检 查 。 朝 鲜 则 反 复 声 明 它 没 立 朝 鲜 半 岛 能 源 开 发 组 织 , 为 际 社 会 普 遍 反 对 进 行 核 试 验 予 有 制 造 核 武 器 的 打算 和 能力 , 朝方 建造 轻水 反应 堆并 提供 重 以 谴 责 。安 理 会 当天 上 午 召 开 同 时 指 责 美 国 在 韩 国部 署 核 武 油 ,以 弥补朝方 停 止核 能计 划 紧 急 闭 门会 议 , 就 朝 鲜 第 三 次 器 威 胁 它 的安 全 ,第 一 次 朝 鲜 造 成 的 电力 损 失 。第 一 次 朝 鲜 核试 验 问题 进行 紧急 磋 商 。朝 半 岛 核 危 机 由 此 爆 发 。1 9 9 1 年 核危 机方 才化解 。 鲜 核 试 验 严 重 违 反 了 安 理 会 1 2月 3 1日 , 朝 鲜 同 韩 国 在 板 但是 , 《 框架 协 议 》 的执行 1 7 1 8号 决 议 、 l 8 7 4 号 决 议 和 门店 草 签 了 《 关 于朝鲜 半 岛无 并不顺 利 。 朝 美 间在履行 《 框 架 2 0 8 7号 决 议 , 对 国际和 平 与安 核化 共 同宣 言》 。1 9 9 2年 1 月, 协 议 》 问 题 上 争 论 日渐 激 烈 , 全 造 成 严 重 威 胁 。美 国 总 统 奥 朝 鲜 又 与 国 际 原 子 能 机 构 签 署 2 0 0 1年 1 月, 小 布 什 就 任 美 国 巴 马 予 以强 烈 谴 责 , 他说 , 美 国 了《 核安 全协 定 》 , 并 同意 该 机 总 统 后 , 调 整 了对朝 政策 , 把 朝 对 地 区 盟 国 的 防 务 承 诺 不 会 动 构 对 其 核 设 施 进 行 检 查 ,朝 鲜 鲜 列 为 “ 邪恶轴心” 国家 , 威 胁

朝鲜核试验东北核污染

朝鲜核试验东北核污染

朝鲜核试验东北核污染
朝鲜核试验是指朝鲜政府进行的核武器试验活动。

这些核试验在朝鲜的东北部地区进行,因此可能导致该地区出现核污染的风险。

核试验会释放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尘埃和核废水,这些物质可能会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

这种核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构成潜在威胁,因为放射性物质可能会被风和水传播到其他地区,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目前,朝鲜政府对外公布的核试验信息很少,因此很难得出准确的核污染程度和范围。

国际社会对于朝鲜的核试验持续关注,并通过监测和分析来评估可能出现的核污染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多边条约:《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其实是《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通称为。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在新疆马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3年7月3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美、苏、英三国企图通过条约巩固自己的核垄断地位,并建议全世界所有国家庄严宣布: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发表声明指出,面临日益增长的核威胁,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并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核试验,积极参加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关于禁止核试验的讨论和谈判;中国赞赏和支持国际社会加强核不扩散体制的要求和努力,呼吁所有核国家保证不对无核区或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1986年,中国停止了大气层核试验。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谋求永远不再进行一切核武器试验爆炸,决心继续为此目的进行谈判,并希望使人类环境不再受放射性物质污染”。

条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第一条。

该条列举了禁止缔约国进行核试验爆炸的地方,包括: (1)国家主权管辖以外的大气层,包括外层空间; 国际法承认一国对其领土上面一定高度的空间为其领空,国家对其拥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2)水下,包括领海和公海; (3)任何其他环境,如这种爆炸所产生的放射性尘埃出现在进行核试验爆炸国家的管辖或控制下领土范围以外。

从上述第一条的规定可以看出,《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除了领海外,所禁止的核试验地方限于缔约国主权管辖以外的区域。

换句话说,该条约原则上不禁止缔约国在其领土范围内(不包括领海)从事核试验爆炸,只要这种核试验爆炸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没有超出其领土范围。

从朝鲜的核试验来看,它是在本国境内的地下进行的,而且尚未发现有放射性尘埃落入其领土范围以外。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如其名称和序言所宣示的,该条约旨在全球范围内裁减核武器、消除核武器,并在严格和有效的国际监督下全面、彻底地进行核裁军。

为此,所有缔约国承诺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以及不导致、鼓励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参与核武器试验爆炸。

但是该条约迄今尚未生效。

联合国先后于1999年10月、2001年11月和2003年9月连续三次召开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大会。

结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

虽然这三届大会促成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和批准了该条约(已有177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135个国家批准了该条约),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如果我国政府已代表我国签署了某个条约或协定,或者某个条约或协定规定只有在缔约国完成批准程序后该条约或协定才生效。

签署只是表明其愿意加入国际公约或协议;而批准,是国家主权对公约或协议的认可,具有生效执行的法律效果的。

合同法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签了字但没写生效日期,哪天高兴了想生效才生效。

我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加入的决定。

但是在该条约附录二所列的44个与核武器有关联的国家中(44国是美、俄、英、法、中五个核国家及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其他有核能力的国家日本)。

仍有12(中国、美国、以色列没有批准)个国家还没有履行签署或批准程序,致使该条约迄今尚未生效,因为该条约规定这44个国家的批准是该条约生效的必备前提。

显然,一个没有生效的条约不可能对已经签署甚至批准该条约的国家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更何况朝鲜还没有签署这一条约。

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68年1月,英国、美国和苏联等59个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

结论:国际法是强国的法律,强国指引的国际法的方向。

第一条与第二条的对比。

结论:条约制约强者的难度太大,效果不明显。

国际法对强国的约束力太小。

朝鲜曾于1985年成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

根据该条约的规定,作为无核缔约国,朝鲜负有义务禁止研制或获取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并且有义务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计划和设施的检查与监督。

1993年3月,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4年的《朝美核框架协议》又让他没能退出。

1999年退出《朝美核框架协议》。

正式的宣布退出是2003年1月10日。

从常理讲,退出了就不应该受协议的制约,朝鲜进行核试验就没有违反国际条约。

但是要确定他不违法,至少要说明朝鲜是否享有退出的权利,他的退出是否合法。

我们组的观点:从条约的角度将,至少不能断定他的退出是非法的。

2006年10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声明》,安理会对于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仅仅表示“痛惜”,可能从某种角度默认他的合法。

到底朝鲜有没有退出权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根据1969年签署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维也纳条约法公约》1969年05月23日订于维也纳中国于1997年5月9日递交加入书,同年10月3日对中国生效)第38条的规定,如果一项条约的义务已经成为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该项义务同样对非缔约方的第三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关键在于:要证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否已经构成为习惯国际法规则。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法学系主任吴卡,主讲《国际法》、《国际私法》。

他2007.10-2008.10研究的课题《条约规则成为习惯法的条件》浙江省教育厅项目中排名第一。

他在论文“条约规则如何成为一般习惯法”中以《海洋法公约》阐述了条约如何演变为国际习惯的。

到底能不能成为习惯,我说不清楚,但是我感觉《联合国宪章》、《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海洋法公约》等公约可以认为是国际习惯法。

如果《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变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法公约》应该就可以认为是国际习惯法了。

因此,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习惯国际法规则来证明朝鲜核试验的非法性,似乎难以令人信服。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原本是断定朝鲜核试验非法性的另一个最直接和最有力的条约。

朝鲜退出了,条约也没能成为国际习惯,所以朝鲜没有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三、六国《共同声明》或者《联合声明》2005年9月19日,六方发表的第四轮会谈通过的《共同声明》是迄今“六方会谈”机制中达成的最重要的一个文件。

六方《共同声明》所载明的是各方的单边承诺和共同承诺。

其中朝鲜的具体承诺是:“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

举例子:6人承诺一起去食堂吃饭,一人没去,违法了吗?6人签约一起做生意,一人没有履行承诺,违反合同法。

毫无疑问,《共同声明》是经过前四轮反复多次谈判而达成的政治妥协,各方做出的单边承诺和共同承诺都是各国政治态度的对外宣示。

但是这种承诺是法律承诺吗?仅仅是政治意愿。

在“核试验案”中,国际法院曾经面对的一个法律问题是:有关法国单方面声明(核心内容是它将停止在南太平洋的核试验)是否产生法律义务。

该法院在其判决书第46段中裁定:“当该宣言发表国应该受其条款约束原本是该国的意图时,此等意图赋予了该宣言的法律承诺特征,从而在法律上要求该国以与该宣言相一致的方式行事。

这种类型的承诺,如果被公开,而且意在受其约束......就有约束力。

”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国际法院的“公开”和“意图”标准来判断《联合声明》是否对朝鲜具有法律约束力。

首先,《联合声明》符合“公开”要件。

从《联合声明》的措辞来看,朝鲜的承诺应该说是明晰的,即:“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重新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

虽然这里没有直接表示放弃核试验,但是放弃核试验无疑包括在“放弃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之中。

美方也承诺,“美方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

朝方和美方还互相承诺:“相互尊重主权、和平共存,根据各自双边政策,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我们也清楚地知道朝方的承诺是以其他各方特别是美方的承诺作为交换的。

其中尤其重要的交换条件有:美、日与朝鲜建立外交关系;美方保证不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美方解冻朝鲜在境外的银行账户;其他各方共同保障朝鲜安全和提供经济发展援助,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正是以美方没有履行其承诺为由,先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进行核试验的。

由此可以推断,朝鲜在《联合声明》中做出放弃核计划承诺的真实意图是以换得美国和其他各方的兑现其承诺为前提的。

所以将朝鲜的承诺意图推定为构成一种国际法义务难免有牵强之嫌。

中、美、法、英、俄可以有核武器美国有核武,法国有核武,英国有核武器、中国有核武,俄罗斯有核武,为什么朝鲜不能有核武?!他们说朝鲜的核武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巨大威胁,朝鲜的核武器是大规模杀伤武器,要禁止。

难道其他国的核武器杀伤力小,他们的核武器是用来维护世界和平的。

这个世界要想有真正的和平,那些个核武要通通销毁。

美国你愿意彻底销毁自己的核武吗?俄罗斯你愿意彻底销毁自己的核武吗?中国你愿意彻底销毁自己的核武吗?中国有有一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能做到的事,为什么要求别人去做到呢?!日本怕朝鲜有核武;韩国怕朝鲜有核武;俄罗斯怕朝鲜有核武;美国怕朝鲜有核武;中国也怕朝鲜有核武。

大国怕朝鲜有核武,而伊朗、叙利亚、古巴、委内瑞拉等小国家反而镇定的多。

一提到朝鲜的核武器就寒毛直竖,他们在制造核武器时肯定吃了镇定剂的。

为什么科技发达,实力强大,武器先进的经济大国更‘害怕’朝鲜的核武器,值得深思。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出来后,在1963年7月3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不承认和拥护美国的核垄断并建议全世界所有国家庄严宣布: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在新疆马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中国在造核武器也没有经过国际原子能组织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同意。

我觉得我国就是能拥有核武器,因为核武器保障了我国人民不被欺负,国际条约与国际原子能组织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同意与否都是浮云。

如果说我国违反了国际法,那我只能说国际法不公平,不能成为法。

我肯定了我们的合法性,从道义上与公平的角度出发我没有办法不承认朝鲜的核武器。

我是希望他没有核武器的。

从朝鲜的角度讲,他们也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欺负,低着头做人不好受,想想清朝。

朝鲜需要听俄国,需要听美国,需要偶尔的畏惧中国日本和韩国。

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可以有核武器联合国认定、世界公认的5个联合国常务安全理事国合法拥有核武器就算了,那么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可以有核武器(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称可能拥有200枚核武器,以色列曾宣称要卖核武器给巴西),朝鲜为什么不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现在朝鲜也退出了。

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在拥有核武器前也或多或少受到美国制约,也就是朝鲜只要挺过去就可以拥有核武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