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及国外鱼塘养殖经验
大口黑鲈及国外鱼塘养殖经验

大口黑鲈及国外鱼塘养殖经验第一篇:大口黑鲈及国外鱼塘养殖经验大口黑鲈及国外鱼塘养殖经验大口黑鲈, 为纯淡水的广温性鱼类,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棘臀鱼科、黑鲈属, 是北美棘臀鱼科家族中数量最大的鱼种,作为热门的垂钓对象鱼,这一鱼种已经遍布北美、中美、南美和亚洲。
引入国内后,因其产地被称为加州鲈、加州鲈鱼、美州鲈、美州大口鲈等。
一、大口黑鲈形态特征,习性与生长大口黑鲈体呈纺锤形,侧扁,背肉稍厚,横切面为椭圆形。
体长为体高的3.1~3.4倍,为头长的3.2~3.4倍。
口裂大,斜裂,颌能伸缩。
牙齿为绒毛细齿,比较锐利。
身体背部为青灰色,腹部灰白色。
从吻端至尾鳍基部有排列成带状的黑斑。
鳃盖上有3条呈放射状的黑斑。
体被细小栉鳞。
图1 大口黑鲈图2 大口黑鲈稚鱼大口黑鲈喜栖息于平静的湖或池塘里,特别喜欢群栖于清澈缓慢的流水中。
经人工养殖驯化,已能适应稍肥沃的水质,但要求泥底和长有植物的环境。
大口黑鲈喜壤上底质、上面铺上一层砂的池底环境。
水深宜维持在1米以上,以淡绿色水色为宜。
它比其他鱼类加倍需要氧气,应采用流水或增氧机增氧,使池水中溶氧维持在4毫克/升以上。
大口黑鲈幼鱼常集群生活,成鱼则分散,性较温驯,不喜欢跳跃,胆子小。
所以应注意适当调节池水的透明度,给予安全感,以利生长。
大口黑鲈为强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性凶猛,掠食性强。
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如轮虫、侥足类无节幼体、水蚤为饵。
稍为长大后逐步转食比自身细小的虾苗,终生喜捕食小鱼、小虾、水生昆虫等。
经过人工驯化,则可转食人工投喂的新鲜肉料或援食浮性颗粒饲料。
该鱼通常摄食极为旺盛,生长与食物的丰欠、温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当水温低于10℃以下时则停止生长。
该鱼体重可达4.5千克。
适宜水温为15~25℃,但经我国台湾省长期养殖驯化,于水温20~25℃时食欲最佳,低于15℃或高于28℃时摄食较差,生长亦较慢,30℃时仍能摄食。
但当水温过低、池水过于混浊或水面风浪过大时才会停止摄食。
加州鲈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凶猛的温水性淡水肉食鱼类,能够在1-36.4℃的水温内生长,最适的生长水温为20-30℃。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加州鲈,由于加州鲈具有生长速度快、适温广、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加上肌间刺少、肉质细嫩等优点,受到了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
下面笔者对加州鲈池塘养殖技术与经验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养殖模式池塘养殖加州鲈有混养和单养两种模式,混养模式即可利用罗非鱼、鲫鱼、四大家鱼的养殖池塘套养加州鲈,利用鲫鱼和罗非鱼容易过度繁殖的特性,可为加州鲈提供更多的天然饵料;池塘单养模式,鱼种的规格要大一些,加州鲈一般在6cm左右互相残杀非常严重,故投放规格为8-10cm的鱼种为宜。
二、池塘的选择与前期准备池塘东西向,面积5-10亩,水深在2-3m,池塘应靠近水源、水质较好、交通方便,且饵料来源较丰富的地方;配备1台自动投饵机,每5亩配备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1台,建好进、排水系统,做到能进能排,旱涝保收。
放苗前要进行清塘和肥水,杀除有害生物,清塘药物可以使用生石灰、茶粕。
池水抽干后晒塘15天左右,在放苗前15-20天进水15-20cm,使用生石灰浸泡带渣全池泼洒。
放苗前10天使用80目的纱网过滤进水至1米左右,保证池水的透明度在25-30cm左右。
三、鱼种的选择与放养选择大小在8-10cm的鲈鱼苗种,要求大小均匀、反应灵敏、无疾病、无伤口的苗种,一次性放足。
每亩放养鱼苗2000-2500尾;池塘条件、技术、设备、资金条件好的可以投放3000-4000尾甚至更多。
池塘水温达到20℃左右即可放养鱼苗,鱼苗在下塘之前,○杜其松1苟印2程辉辉32020-8--47使用药物进行洗浴,以杀死附着在鱼体体表和鳃部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常用的办法是用碘制剂、食盐水、中草药液等浸洗鱼体,不能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如孔雀石绿等。
尽量选择晴天的上午或傍晚放苗,大风、暴雨天气不宜放苗。
大口黑鲈鱼养殖技术

大口黑鲈鱼养殖技术导言大口黑鲈鱼(Micropterus salmoides)是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具有高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
其养殖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介绍大口黑鲈鱼养殖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帮助养殖者了解如何高效地养殖大口黑鲈鱼。
养殖环境准备水域选择选择适宜的水域是大口黑鲈鱼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水质应清澈、富含氧气、无毒害物质,并有较强的自然资源补给能力。
最好选择淡水湖泊、水库或河流为养殖区域。
水质管理合理管理水质对大口黑鲈鱼的养殖至关重要。
首先,定期测试水质指标,包括水温、pH值和溶解氧含量等,确保水质处于适宜范围内。
同时,注意在养殖过程中防止养殖区域周围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中。
鱼池搭建鱼池的设计和搭建应充分考虑大口黑鲈鱼的生长需求。
鱼池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保证鱼群的合理密度。
鱼池的深浅应适中,一般为2-3米,以便提供足够的游泳空间。
鱼池的底部应平整光滑,便于清理和鱼类的觅食。
种苗选育与引种种苗选择种苗的选择直接影响养殖效果。
优质的种苗应具有体形匀称、鳞片完整、活动力强、口吻长短一致等特点。
在选育过程中,最好选择来自有良好养殖记录的供应商购买。
引种方法引种是将所选良种的大口黑鲈鱼放入鱼池中进行养殖的过程。
引种前,必须对鱼池进行清洁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引种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避免气温过高或过低的季节。
基础养殖管理技术饲料管理大口黑鲈鱼是肉食性鱼类,其饵料主要以活物为主。
可选择鱼类、甲壳类、蚯蚓等作为饵料,保证饵料的新鲜度和质量。
饵料的投喂应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浪费和水体污染。
疾病防治在养殖过程中,大口黑鲈鱼可能会受到多种疾病的侵袭。
预防疾病的发生是养殖管理的关键。
首先,保持鱼池的清洁,定期更换水体,并定期对水质和鱼群进行检测。
其次,加强饵料管理,保证饵料的卫生与新鲜度。
同时,定期给鱼群进行补充营养,增强其抗病能力。
温度调控大口黑鲈鱼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但其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28摄氏度。
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称加州鲈,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原分布于北美各水系,1983年被引入中国。
大口黑鲈为肉食性鱼类,经驯养后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其适温范围广,在我国南北地区均有养殖,加之其生长速度快,且肉质细腻、无肌间刺、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中广东为我国最大的养殖省份。
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 池塘条件养殖场要求建造于水源充足、无污染源、水质良好、交通方便、通电、通水的地区。
养殖池塘排灌、管理方便,池底淤泥少,壤土底质,塘埂坚实不漏水。
进水系统一般由砂滤井或蓄水池、水泵、进水渠道等组成,且进、排水渠道分开,配置必要的养殖设备或设施。
池塘面积及水深见表1。
2. 水质及设施设备池塘养殖用水经过砂滤、消毒等净化处理,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的规定。
增氧机可选用水车式增氧机、旋桨射流式增氧机及底部充气式增氧机,每亩养殖水面配置1kW的增氧机,在无电源地区应自备发电机组或选用柴油机带动的增氧设备。
3. 消毒除害鱼苗放养前20-30天排干池水,充分曝晒池底;随后注水6~8cm,用生石灰40~50kg/亩全池泼洒消毒,或施浓度为50×10^(-6)的漂白粉杀灭有害生物。
4. 培养饵料生物池塘消毒后1周,灌水60~80cm;施加有机肥200kg/亩,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为鱼苗提供饵料生物。
施肥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透明度保持在25~30cm,水色以绿豆青为好。
肥水期间,每天中午前后开动增氧机3~4h,以利于池水的混合对流和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
二苗种驯食1. 苗种放养池塘水温稳定在l8℃以上,轮虫、水蚤等浮游生物充足时,放入大口黑鲈苗,放养的鱼苗应符合《大口黑鲈》(GB21045)的规定。
苗种放养前,需预先提前1-2天放鱼试水,证明无毒性后可放鱼苗。
鱼苗下塘时,须用3%食盐溶液或20~30mg/kg的高锰酸钾药浴鱼体5~10min,以杀灭寄生虫和病菌。
大口黑鲈养殖技术(上)

2022.11广告大口黑鲈俗称加州鲈,在华东地区大部分以养殖老口鱼为主,当年投的苗达到上市规格,一般在10月至年底会根据行情卖一批标鱼(400克/尾以上),第2年5-6月再集中出鱼;小部分养殖户会等到7-8月博高价出售。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熟,也有不少养殖户优化养殖模式,直接在3月购入工厂化育的早苗至自家大棚里,待水温适宜时再进行分塘,当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可达到上市规格,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风险。
一、标粗(水花到定塘前阶段,3-5月)1.准备阶段做好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有效避免池塘病原微生物和敌害生物大量繁殖生长而影响放苗成活率。
池塘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消毒使用漂白粉15千克/亩或清塘乐1包/亩。
有条件者可以晒塘10天以上。
2.注水放苗前3天注水,加水时间不宜过早。
若过早,一是容易有青蛙入塘产卵,蝌蚪会影响鱼苗成活率;二是放苗时水体生物饵料(轮虫)高峰期已过,刚入塘的水花适口饵料不丰富。
加水水位根据池塘情况可以控制在0.7~1.2米。
3.放苗加好水后当天解毒,使用好水安5亩/瓶,放苗当天提前两小时使用好又多或上水以增强鱼苗体质、抗应激。
水花投放数量一般在10万~20万尾/亩。
放苗后一般5~8天可以看到苗,晚上鱼苗有趋光性,用手电照水面3~5分钟,附近的鱼苗都会聚集在灯光下;或白天在较阴暗的地方用棍子驱赶,也可以看见苗。
两周左右基本可以估算池塘内有多少鱼。
4.培育天然饵料水花下塘后5天左右,鱼苗成活率高的塘需要给鱼苗培育丰富的生物饵料,以保证鱼苗正常生长。
培虫使用发酵料肠胃康1千克/亩+水产健胃酵母0.5包/亩,经两天左右能明显看到轮虫、枝角类繁殖;根据轮虫、枝角类数量一般2~3天使用1次。
5.驯料鱼苗长到1.5~3厘米(养殖20~30天),可根据天气情况和池塘生物饵料的丰度情况进行驯料,驯料前需检测水质指标。
(1)搭建料台。
冰冻枝角类用大桶浸泡解冻,加活枝角类、轮虫,再加粉料后兑水,用细塑料管导入料台前面,鱼苗有顶水习性,可在料台附近用小水泵冲水,以吸引鱼苗。
大口黑鲈营养需求及池塘养殖技术

大口黑鲈原产于北美洲,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鱼类。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省开始从美国引种大口黑鲈进行养殖,1983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于同年引入广东省。
经过多年的养殖发展,大口黑鲈的养殖区域遍布华南、华东、华中、西南等区域,其中广东省的养殖量最大,大口黑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一、大口黑鲈的营养需求大口黑鲈属于肉食性淡水鱼类,养殖初期仍然以投喂冰鲜鱼为主,但这种投喂方式导致饵料利用率低,大量的残饵导致水质恶化比较严重,蓝藻暴发特别多。
因此要进行健康、可持续的养殖,必须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来替代冰鲜鱼投喂。
了解大口黑鲈的营养需求是研制出大口黑鲈营养均衡的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的前提与基础。
1.蛋白质蛋白质是鱼类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维持生命活动中的基础代谢。
一般认为大口黑鲈对饵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超过40%,对其最适蛋白质需求量研究仍具有一定的争议。
研究表明,对于0~1龄的大口黑鲈,饲料干物质中39.9%~40.8%蛋白质含量即可满足其生长需求。
不同规格的大口黑鲈所需的蛋白质含量不同,对于10克/尾左右的大口黑鲈幼鱼,其适宜的蛋白质需求量为45%~50%,而对于120克/尾左右的大规格大口黑鲈,其蛋白质需求量要在41%以上。
大口黑鲈对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需求因鱼体规格、生长时期和饲料中营养成分等的不同而变化。
赖氨酸和蛋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对大口黑鲈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有学者试验得出,饲料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分别为2.8%和1.9%时,大口黑鲈的生长效果最佳。
2.脂肪脂肪是大口黑鲈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有助于体内脂溶性物质的吸收和运输,为大口黑鲈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过多的脂肪累积会引发鱼体组织和器官的病变和影响消化吸收能力,提供适宜的脂肪水平可以增强大口黑鲈的免疫能力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有关研究表明,23克/尾左右的大口黑鲈所需脂肪含量应大于6%。
有研究者使用脂肪含量分别为7%、10%、16%、23%的饲料饲喂初重16.3克/尾大口黑鲈,发现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大口黑鲈的生长速度降低,并且鱼体中脂肪含量增加,体内脂肪转化效率下降。
大口黑鲈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技术

大 口黑 鲈 ( 一
c pt ru s l i பைடு நூலகம்o e s a mo 一
() 1 饵料投 喂 :前 期 ,因水 中轮虫 、水蚤等浮游 生物充足 ,无 需投 喂饵料 ,只是每 隔两 天在 下午 4 点 各沿 池边 四周投 喂豆 浆一 次 , 以保 持池 水一 定 的肥
幽s 又 名 加 州 鲈 , )
上 世纪 7 年 代末 我 0
国 台湾 省从 国外 引 进 大 口 黑 鲈 并 于 18 年 人 繁 成 功 , 93 同年 大 口黑鲈 从 我 国 台湾 省 引进 广 东
度 ,提 供足 够 的浮游 生物 。l 天 后应 及时观 察水 中 0
浮游生物量及鱼苗摄食情况 ,此时 ,若鱼 苗沿塘 边游 走 ,则说 明生物量少、饵料不充足 ,需捞 取浮游 生物 来投 喂 。待 鱼苗 体 长至 3 厘米 时 ,开 始转 入 驯化 阶 段 ,投喂红虫与鱼 肉糜的混合物 ,投饵时先用木棒等 工具拍打水面 ,引起苗种的注意 ,前来觅食 ,以形成
净利 润 ( ) 元
6 0 8 8 l
经过 3 天 精心 培育 ,A 池大 口黑鲈规 格均达 5 、B 到 l 厘 米 规 格 ,共 干 塘 起 捕 大 规 格 大 口黑 鲈 苗种 0 6 5 2 ,成 活 率达 8% 17 尾 2 ,其 中 A 池共 起捕 2 2 2 , 42 尾
过熟亲鱼 。
() 3 催产 :催产 药物用 促黄体 生长激素释 放激素
类似物 (R ) L H 、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C ) 马来酸 HG和 地 欧铜 (O ) D M 。催 产注射 分两次进 行 ,第一 次注射 总 量 的 15 第 二 次 注 射 总 量 的 45 /, / ,雄 鱼 一次 性 注
加州鲈养殖关键技术

m t t n n / 2021.06加州鲈养殖关键技7|t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原产于北 美加利福尼亚州,为肉食性鱼类。
该品 种肉质鲜嫩,没有肌间刺,营养丰富, 且养殖条件要求不高、生产周期短,在 我国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被广泛养殖,在湖南、湖北、河南也有一定 的养殖规模,适合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养 殖,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优质淡水养殖 品种。
一、池塘选择1. 养殖池堵。
池塘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养殖期不好管理,过小生态系统内循环不畅;一般池培面积以8~10 亩为宜。
池埂宽度应在1.5米以上,池底 平坦,淤泥厚度在10厘米以下,水深以 2.0 ~ 2.5米为宜,以防冬季低温和夏季 高温对加州好养?直造成影响。
2. 尾水处理池。
按照池塘养殖面积 的8%〜10%设置“三池两坝”尾水处 理系统。
一、放养前准备冬季空闲期,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让阳光暴晒池底。
放养前一个月, 每亩用生石灰约8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 洒,或每亩用漂白精4~5公斤,泼洒至 水深20厘米的池塘中。
池塘消毒一周 后,加水至水深50 ~ 80厘米,并追施无 机肥进行肥水,水体透明度宜控制在30 厘米以上。
三、 鱼种放养6月中下旬,天气晴朗时放苗,可选择大规格鱼种。
鱼种放养前1〜2天, 在小水域面积内先放养一定数量的苗 种,确保安全之后(如成活率达90%以 上),就可正式放苗。
放苗前一晚开增 氧机,放养前10小时,全池泼洒有机酸 或解毒药物,提前2小时泼洒应激灵。
池堵水温和鱼苗车的水温差应小于或等 于2(〇苗种要求规格统一、健康无病、每 尾150克左右,每亩放养2000尾。
四、 养殖管理1.水质管理。
池塘宜配备增氧设备及时增氧,每3亩配备1.5千瓦的自动溶余截去,让其萌发枝条,以备更换。
剪枝前,留好备用直立结果枝培养。
基本 按“1年直立枝、2年结果枝、3年是老 枝、4年去除换新枝”的原则更新。
四、注意事项1.品种特性。
该树形适合于短果枝 结果的品种,如爱宕、早酥等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口黑鲈及国外鱼塘养殖经验
大口黑鲈, 为纯淡水的广温性鱼类,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棘臀鱼科、黑鲈属, 是北美棘臀鱼科家族中数量最大的鱼种,作为热门的垂钓对象鱼,这一鱼种已经遍布北美、中美、南美和亚洲。
引入国内后,因其产地被称为加州鲈、加州鲈鱼、美州鲈、美州大口鲈等。
一、大口黑鲈形态特征,习性与生长
大口黑鲈体呈纺锤形,侧扁,背肉稍厚,横切面为椭圆形。
体长为体高的3.1~3.4倍,为头长的3.2~3.4倍。
口裂大,斜裂,颌能伸缩。
牙齿为绒毛细齿,比较锐利。
身体背部为青灰色,腹部灰白色。
从吻端至尾鳍基部有排列成带状的黑斑。
鳃盖上有3条呈放射状的黑斑。
体被细小栉鳞。
图1 大口黑鲈
图2 大口黑鲈稚鱼
大口黑鲈喜栖息于平静的湖或池塘里,特别喜欢群栖于清澈缓慢的流水中。
经人工养殖驯化,已能适应稍肥沃的水质,但要求泥底和长有植物的环境。
大口黑鲈喜壤上底质、上面铺上一层砂的池底环境。
水深宜维持在1米以上,以淡绿色水色为宜。
它比其他鱼类加倍需要氧气,应采用流水或增氧机增氧,使池水中溶氧维持在4毫克/升以上。
大口黑鲈幼鱼常集群生活,成鱼则分散,性较温驯,不喜欢跳跃,胆子小。
所以应注意适当调节池水的透明度,给予安全感,以利生长。
大口黑鲈为强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性凶猛,掠食性强。
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如轮虫、侥足类无节幼体、水蚤为饵。
稍为长大后逐步转食比自身细小的虾苗,终生喜捕食小鱼、小虾、水生昆虫等。
经过人工驯化,则可转食人工投喂的新鲜肉料或援食浮性颗粒饲料。
该鱼通常摄食极为旺盛,生长与食物的丰欠、温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当水温低于10℃以下时则停止生长。
该鱼体重可达4.5千克。
适宜水温为15~25℃,但经我国台湾省长期养殖驯化,于水温20~25℃时食欲最佳,低于15℃或高于28℃时摄食较差,生长亦较慢,30℃时仍能摄食。
但当水温过低、池水过于混浊或水面风浪过大时才会停止摄食。
二、国外鱼塘养殖数据与经验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需求
大口黑鲈是自然界典型的食肉性鱼类。
肉食性鱼类通常需要高水平的蛋白质营养。
用半纯合日粮测定0岁和1岁大口黑鲈的最低蛋白质需要分别是39.9%、40.8%。
在池养条件下,饲喂含蛋白质47%的日粮(表1)比含蛋白质42%或44%的日粮(图1)有更高的增重率和存活率。
大口黑鲈对个别氨基酸的需要还没有测定。
基于大口黑鲈肌肉氨
基酸的组成,它对日粮赖氨酸和蛋氨酸需要量比其他水产生物相对要高。
为了测定氨基酸需要量,以黑鲈肌肉氨基酸组成为基础在试验日粮中补充L−赖氨酸或L−蛋氨酸饲喂大口黑鲈仔鱼。
12周后,发现补充赖氨酸对生长影响不显著。
作者认为含赖氨酸2.8%(6%蛋白质)的限制性日粮能够满足黑鲈日粮赖氨酸需要量。
添加晶体L-蛋氨酸对增重影响不显著,但可以显著地降低饲料转化率(从2.5到1.7)。
这可能也暗示大口黑鲈对蛋氨酸的需要量低于2.2%,但高于沟渠鲶鱼和普通鲤鱼的需要量,它们对蛋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0.6%、1.2%。
表1 3种不同蛋白水平的大口黑鲈日粮的组成和化学成分
日粮蛋白含量(%)
42 44 47
日粮组成
鲱鱼粉(67%)30.0 35.0 40.0
豆饼(44%)25.5 33.0 41.0
玉米粉35.9 26.9 17.4
鲱鱼油7.0 3.5 0.0
磷酸二钙0.4 0.4 0.4
维生素混合物a0.5 0.5 0.5
微量元素混合物b0.6 0.6 0.6
化学分析
蛋白质c41.7±0.3 44.1±0.4 46.9±0.1
脂质c8.7±0.2 5.9±0.1 3.7±0.0
水分 6.4±0.0 9.7±0.1 11.6±0.1
灰分11.5±0.0 11.1±0.1 11.5±0.1
赖氨酸d 6.11±0.00 6.28±0.01 6.33±0.07
蛋氨酸d 1.98±0.05 2.02±0.05 2.07±0.05
精氨酸d 6.61±0.06 6.76±0.02 6.56±0.02
能量(kcal/g)e 4.56±0.01 4.32±0.01 4.13±0.01
蛋白/能量(mg/kcal)91.5±0.4 102.1±0.6 113.6±0.4 a维生素混合物中含有下列维生素(IU/kg日粮或mg/kg日粮):V A (维生素A棕榈酸盐) 6000 IU;V C (抗坏血酸) 780 mg;V D (胆钙化醇) 2200 IU;V E ( α-生育酚) 150 IU;V K (维生素K3) 10 mg;烟酸 200 mg;泛酸 60 mg;硫胺素 30 mg;核黄素 20 mg;吡哆醇 20 mg;叶酸 5 mg;B12 0.01 mg;生物素 2 mg;胆碱 2500 mg。
b微量元素混合物中含有下列元素:(mg/kg日粮): 锰 180 mg;铜 8 mg;钴 1.5 mg;铁 66 mg;锌 150 mg;碘 6 mg;硒 0.3 mg。
c
干物质中的含量。
(二)能量及蛋能比
大口黑鲈的能量需要和最佳蛋能比还没有被测定。
采用的日粮大约含有总能(GE )4.2kcal/g ,蛋白能量比大约是118mg/kcal 。
困扰大口黑鲈饲养者的一个问题是出现肝脏发白且死亡率升高,尤其在冬季。
也许这些问题与饲喂大口黑鲈的商品鲑鱼日粮含不适当的蛋白能量比有关,或者是因为大口黑鲈不能利用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
图1 饲喂3种不同蛋白水平(42%、44%、47%)日粮的平均体重 (三)脂质和脂肪酸水平
大口黑鲈日粮中最佳脂肪水平尚没有测定。
有报道,实际日粮蛋白质含量为44%~47%,脂质水平超过8%就应该考虑潜在的蛋白质缺乏的影响。
也有报道饲喂蛋白质水平47%、脂质10%的日粮能获得较好的生长率。
尽管大口黑鲈对个别脂肪酸的需要量尚没有测定,作为一种淡水鱼类,大口黑鲈可能不需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因为大部分淡水鱼
类能延长短链脂肪酸并且有去饱和作用。
但是,大口黑鲈的卵和肌肉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22:6 n-3),大约比日粮中的含量高300%。
被认为这是体内代谢要求有高水平的DHA,日粮中提供高水平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可能主要作为代谢储存,并有潜在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基于此,使用鱿鱼油脂提高大口黑鲈日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12周后,发现生长不受影响。
但将限制性鱼饲料从含20.2%的脂肪转换为含17.3%脂肪和4.0%鱿鱼油脂,以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即减少脂肪增加鱿鱼油脂含量)对大口黑鲈向更瘦长的体型转变有重大的意义。
控制体组成这一转换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四)日常饲喂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依据来配制大口黑鲈不同生长阶段的日粮。
新孵化的大口黑鲈鱼苗(浮游阶段)不能接受配制日粮。
在这一阶段,它们必须以富饶的鱼塘或水池中活的生物体为食,直到长到2.5~5.0 cm。
长到这一尺寸大小,水池中小鱼的密度增加,开始采食可口的饲料,像鱼卵或冻干的鱼苗。
尽管鲤鱼卵可以作为很好的饲料,但作为惟一的营养来源使用就会表现出营养上的缺乏。
用鱼肉或鱼卵制成的潮湿而柔软的黑鲈开食料逐渐与干饲料混合饲喂,经过大约10~14天后转换成100%的干饲料。
添加商品引诱剂可以使干饲料更易被接受,尽管这种饲料并不柔软、潮湿。
饲料成功转换后,稚鱼就被饲养在鱼塘里。
目前,在大口黑鲈养殖的头一年选用鲑鱼日粮主要根据其有效性而不是适宜性。
从第二年开始一直到出售体重(>400 g),通常也投喂鲑鱼日粮,也有投喂鲶鱼饲料的,但效果不佳。
条纹石鮨的商品饲料(蛋白质含量超过40%而碳水化合物少于15%),对大口黑鲈比较适
用。
小鱼被转移到小鱼池后第一年夏季,首先,饲喂直径2~3 mm 的颗粒饲料,每天4次,投喂总量达到估计的鱼的生物量的15%。
第二周以后,饲喂量减少到估计生物量的10%,这一投喂量维持30天,然后投喂估计生物量的5%,所有的投喂量应该根据鱼的耗料量和水质量进行调整。
大口黑鲈的采食量应该随着温度的递减以一定的比例递减。
在20℃时每日投喂量为其生物量的2.5%,在5℃或更低温度下,减少到生物量的1%(在5~7天内渐减)。
在春季温度升到8℃以上时再增加投喂量。
大口黑鲈食欲旺盛,尤其是在夏季,每天至少喂饱一次。
饲养试验显示温度在24~28℃时每天投喂2次比较适宜。
图2 显示了在养殖塘条件下大口黑鲈一年中每月的饲料消耗量模式。
图2 在鱼塘的生产条件下大口黑鲈一年中每月的饲料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