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孤独之旅》教学设计课件

合集下载

10《孤独之旅》ppt课件(46页)

10《孤独之旅》ppt课件(46页)

曹文轩
孤独之旅
曹文轩
简介作家指导阅读:
1954年1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 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 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 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有: 《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 《红葫芦》、《蔷薇谷》、《少年》、 《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 《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1、失去了交流环境。 2、失去了自然环境。 3、恐惧自然的环境。 4、恐惧未来的环境。
孤独的内涵
“孤独”渗透于人物放鸭期间的 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
1、环境孤独 2、生活孤独 3、情感孤独 4、生命孤独(面对灾难的无助、 对未 来的恐惧)
找出本文的环境描写
鸭群 芦苇荡 暴风雨
鸭群是杜小康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描 写这些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芦叶边飞着无数萤火虫
暴雨之后------ 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
可怕—搏斗—成长
风雨中搏斗,成长 的环境,造就勇气和坚 强的性格
环境描写的作用(如第47段)
这段环境描写与前文暴风雨来临 时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雨过天 晴,天空格外的蓝,月亮也特别明亮。
这种美好的景色,恰恰衬托出主 人公经历了暴风雨洗礼后,那种轻松、 喜悦和平静的心情,从而突出表现了杜 小康从此变得对生活更加热爱了,面对 生活的考验他更加坚强了。
羽毛:鲜亮 稠密 公鸭蓝羽紫羽:
犹如软缎
[漂亮] [长大]
鸭群
无家的飘游者——长成真正的鸭
其恐惧感衬托主人公的恐慌。 它们长大,衬托主人的成长过程。
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孤独之旅》超超级精品教学课件详细配套教案:6页

《孤独之旅》超超级精品教学课件详细配套教案:6页

《孤独之旅》超超级精品教学课件详细配套教案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系列精品教学课件10.孤独之旅孤独之旅曹文轩不知你是否同意:当今的电影、电视剧主要是爱情片、武侠片、枪战片和“主旋律”片,很少有适合青少年儿童看的。

但儿童片《草房子》一上映就获得一致好评,甚至在日本也大受欢迎。

电影《草房子》获奖情况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

第4届童牛奖以及影评人奖。

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意大利第30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

《草房子》简介作者写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定,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从精神与物质巅峰跌落至生活最底层的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恶病缠身中对生与死的真切体验与领悟,扑朔迷离的少女身世之谜,大人们之间深奥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电影《草房子》是根据曹文轩的同名小说改编。

曹文轩的这部长篇新作一问世即好评如潮,被文学界评为“儿童文学的重大收获,少年小说的最新成果。

小说《草房子》获奖情况冰心文学奖。

宋庆龄文学奖。

第4届国家图书奖。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台湾《民生报》《国语日报》等联合颁发的“最佳读物奖”。

作者曹文轩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为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

曹文轩作品短篇小说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三角地》《甜橙树》等。

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青铜葵花》等。

学术性著作《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第二世界——对文学的哲学解释》曹文轩作品(封面)曹文轩作品(封面)阅读课文积累下列字音稠密chóu 嬉闹xī驱除qū觅食mì旋风xuàn 抠了kōu 纯粹cuì厚实撅断juē撩逗liáo 歇斯底里xiē积累下列词语厚实:丰富、富裕。

《孤独之旅》ppt课件

《孤独之旅》ppt课件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写作背景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 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 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参 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 争时的悲怆。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梳理小说情节
二、熟读课文,梳理出小说的具体情节结构图。
孤独之旅
开端 ——家道中落,随父放鸭

发展 ——撑船赶鸭,初到芦荡


高潮 ——芦荡遇雨,经受考验

结局 ——与鸭子共成长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结合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1.根据小说情节,概括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归纳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 ②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 ③烘托人物形象。 ④推动故事情节。 ⑤暗示社会环境。 ⑥深化主题。
2
拓展延伸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 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曹文轩
210 01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分析人物,体味孤独
1.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句子。
句子①: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 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白茫茫的水。
(这是杜小康对前景的茫然,但包含着对未来的向往)
2.情感世界的孤独 (失去交流的环境)

《孤独之旅》ppt课件

《孤独之旅》ppt课件

芦荡:
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 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 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 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 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风雨:
杜小康在与暴风雨的搏斗中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 坚强。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曹文轩
旅程赠语
孤独也是一种美 因为孤独的存在 生命才有真正的意义 让我们感谢孤独 并享受孤独吧 因为经历孤独 即是经历成长
住段时间后: 不再忽然恐慌
雨后天晴时: 坚强长大
成熟
人物形象
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 越来越坚强的孩子;他是一个能理解 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他 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对自然环境的恐惧 对一前指途杜的小康与父亲一起远离村庄, 到恐荒惧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 二。是杜小康心灵成长的过程。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 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有长篇小说《红瓦》、 《草房子》等。
背景资料
故事发生在1962年一个叫油麻地的农村地区,小学六年 级学生杜小康家原来家境富裕(因他祖上和父亲一直经 营杂货铺),但他父亲因一次撞船事故而破产、生病。 杜小康只好辍学,帮父亲去治病。父亲病好后,借钱买 来了500只苗鸭,要杜小康一道乘小船到三百里外的芦 苇荡去放鸭,那里有活鱼虾,鸭子吃了长得快,还能产 出双黄蛋。节选部分就从这里开始。
曹文轩
新课导入
新疆支教: 他乡纵有当头月, 不及故乡一盏灯。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体会杜小康成长中的感受,培养战胜困难。

《孤独之旅》ppt课件

《孤独之旅》ppt课件
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 2019年,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入选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文学常识
他人评价
“曹文轩的作品书写了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他的作品也非常 美丽,为孩子们树立了面对和挑战艰难生活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 童读者的喜爱。”
不在的孤独,一沉场着暴脸风雨慌来袭张,晕鸭群倒四接散,过他大叫(着以几次乎要晕倒人在物地的,塑和造儿子为各线)
自在无边无际的芦苇荡里找寻,儿子经历洗礼,终于长大,而他,接过新下的 鸭蛋,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根据课后“阅读提示”的第二段,从“心理刻画”“环 境描写”的角度精细品读文章,并进行圈点批注。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大早,天 比 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 喻
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 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 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行程最初 途中
刚开始拒心绝去理放不鸭成熟
茫然
“我不去放鸭了”带着哭腔 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
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到达放鸭地点 “不敢面对恐现惧实、、胆怯希望逃避现有实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
紧紧地挨着父亲
放鸭初期
寂寞、孤独、想家 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
放鸭中期
逐渐敢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仍然寂寞,逐渐习惯
表现了杜小康从害怕孤独、逃避孤独到学会坚强、勇敢 面对、分担责任的蜕变和成长历程。

《孤独之旅》优秀课件PPT

《孤独之旅》优秀课件PPT

创作背景
本文主人公杜小康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原本家境富裕,学习成绩优秀。他 的父亲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家里全部的积蓄和从别人那里借来的钱,买 了一艘大船跑货、卖货。然而,一次意外的撞船事故令全家陷入困境,家道 中落,父亲病倒,杜小康被迫辍学。父亲病愈后,筹钱买下几百只鸭苗,决 心凭借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杜小康就此跟随父亲乘着小船,进 入芦苇荡,开始了放鸭生活。
作者简介
曹文轩,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现为中 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现 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 天堂草》、《红瓦》、《草房子》等。其中《草 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2016年4月4日,曹 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 获此殊荣。2017年3月31日,曹文轩获得2016— —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
开端(1):
交代了小说的背景——杜小康 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随父亲 放鸭。
高潮(28-49): 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苇荡中放鸭、 找鸭。
发展(2-27): 写杜小康父子俩到达目的地,在 芦苇滩上安了新家,开始了放鸭 生活。
结局(50-52): 写杜小康战胜孤独与寂寞,历经 重重磨难,终于长大了。
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通过范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小说三要素:
长大、坚强
➢心理变化过程: 刚刚出发时: 茫然、恐惧
到达芦荡时: 害住段时间后: 雨后天晴时:
不再忽然地恐慌 长大、坚强
杜小康 不成熟
成 长 之 旅 成熟
你觉得文中杜小康感受到哪些方面的“孤独”?
离乡背井的孤独 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 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 前途迷茫与未知的孤独 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
作品简介
《草房子》是中国当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主要 讲述了桑桑、杜小康、陆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孩子读书、生活、 成长的历程。

《孤独之旅》ppt课件

《孤独之旅》ppt课件

[4]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 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 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面对孤独习惯孤独不再恐慌)
[5]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委屈之泪、喜悦之泪、激动之泪、领悟成长真谛之泪) [6]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 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已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长大 、坚强)
蔚蓝的天
思绪万千,纵横驰骋
自由的舞台
创造出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广阔无边
烘托 害怕 胆怯

空气中满是芦叶清香
掺杂一缕一缕香草香 芦叶边飞着无数萤火虫
宁静美好
反衬 恐慌
暴雨之后------ 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课文详写了孤独之旅中的那场暴风雨, 这场风雨对“我”有什么影响?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因为这场 风雨中杜小康战胜了孤独,战胜了恐惧, 战胜了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一个小小男子 汉的力量、意志和责任感,长人了,坚强 了。
明确目标,开启旅程
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生字;
2.领会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的特;
3.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和环境写表现人物和主题 所起的作用,领会“孤独之旅”的含义;
4.领悟成长的深刻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 困难和挫折。
走近作者
曹文轩,江苏盐城人。1974年入北京大 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著有多种 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 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 《草房子》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 国际大奖。
读准字音
嬉xī闹 觅mì食 撅juē断 眺tiào望 旧茬chá 锤chuí炼liàn 树烟yān 纯粹 cuì

《孤独之旅》ppt课件

《孤独之旅》ppt课件
品味心灵之旅 见证成长历程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紧扣文本说教材 知己知彼说学情 着眼发展说目标 夯实基础说准备 循序渐进说流程
紧扣文本说教材
《孤独之旅》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 元。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孤独 之旅》是一篇自读课文,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 房子》。虽是节选,但叙事简练,情节完整,比较切 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放 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知己知彼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对小说题材接触过一些,对三要素 的内容有所了解。他们能够对小说进行积极自主的 阅读赏析,但在深入欣赏小说人物形象、正确品读 小说内涵及生动丰富的语言等方面还需要必要的引 导与点拨。
着眼发展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 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鸭群”: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设计意图:赏析小说的景物描写,理 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四、抒写一份感悟
跟着杜小康,走完了这段孤独之旅, 我想我们每个同学的内心都会有所触 动。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 的体验和感受。
(设计意图: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 积极的人生态度。)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 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 些孤独结伴而行。”
“中国文学应该引领国民走向雅致、走向 风度、走向修养和智慧。”
——曹文轩
教学过程 三、欣赏一处风景
找出文章的景物描写,小组合作探究: 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出发时:
茫然、恐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这是一部关于少 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 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 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 事件。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 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本文节选 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 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富裕, 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 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 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黄蓓佳
Hale Waihona Puke 三、梳理小说的层次结构 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 读了课文。
人物: 李京京 程老师 故 事 情 节:
公开课前 (想读课文) 回家路上 (偷读课文) 次日放学 (听读课文) 公开课上 (终读课文)
四、通读课文
1、梳理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少年杜小康
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 情节: 磨难,逐渐成熟、坚强。 失学后 孤独艰苦的环境 环境: (鸭群 芦苇荡 暴风雨)
2、梳理小说的情节: 本文的情节: 开端: (1)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 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 (2-27)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 赶鸭去芦苇荡。 高潮: (28-50)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 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 (51-53)写鸭子们长大了。杜 小康也“长大”了。
4、概括人物形象:
天真纯朴
铭记亲情 渴望表达亲
李京京: 情 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
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
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程老师: 认真负责 好强自信
为自己的错误深感懊悔自责
5、归纳小说主题:
通过写李京京渴望表达亲情的心声来 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真情, 批评了教育领域里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 的不良风气。
三、学业考试内容范围
• 2.部分明确的范围。如 • 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 的字音。 • 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 范汉字。 • 3500常用字,2500最常用字。
三、学业考试内容范围
• (3)识记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 • 重要的文学常识:主要指古今中外在 文学史上重要的、有正面影响的文学 方面的作家作品。 •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 古代诗文中积极向上、富有哲理、给 人以审美愉悦、充满正能量的。
名言欣赏——关于“孤独”
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 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散文:《前方》
曹文轩: “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 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 了许多盲目。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 身心健康的清静。”
品尝一份孤独,这份孤 独来自我们的同龄人杜 小康, 让我们一路跟着他,沿 ——曹文轩 着他的足迹,去走一趟 孤独之旅。
一、作者介绍: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 村。197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 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 会委员,北京市作协理事,北京大学 教授。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 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 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 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 奖。 2004年被推选为“国际安徒生奖” 候选人。
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 刚刚出发时: 到达芦荡时: 芦荡安顿后: 住段时间后: 茫然 恐惧
杜小康 不成熟 成 长 之 旅
孤 独 孤独 单调 之 不再忽然地恐慌 旅
害怕 胆怯
雨后天晴时: 坚强 张大
成 熟
五、讨论思考: 1、结合课文说说“孤独”有什么含义?
(你觉得文中杜小康感受到那些方面的“孤独”?)
脉 络 清 晰
四、再读课文,讨论问题:
1、课文以“心声”为标题,你认为这个 故事表达了李京京什么心声? 2、为什么万卡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 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眼泪? 3、程老师内心活动的前后有什么变化? 4、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应如何看待? 5、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 通过李京京的例子,你得到有关小说阅 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 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 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 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 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 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 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 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 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 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 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三、学业考试内容范围
• (5)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 • 教材中出现过的
三、学业考试内容范围
• 3.需要在教学和备考中总结的: • (1)古诗阅读中“鉴赏文学作 品的表达技巧”。 • (2)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分析 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和语 言特色”。
三、学业考试内容范围
• (3)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分析 作品体裁的主要表现手法”、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学业考试试题结构、题型、分值
• 二、阅读(42分) • (一)古代诗歌(4分) • 10.理解鉴赏(4分) • (二)文言文(15分) • 11.实词(3分)
二、学业考试试题结构、题型、分值
• 12.虚词(2分)(选择题) • 13.筛选信息(2分)(选择题 ) • 14.归纳分析(3分) • 15.文言文翻译(5分)
三、课前准备:
1、生字: 嬉闹( xī) 旧茬儿( chá) 觅食( mì) 雍( yōng) 驱除(qū ) 戳破( chuō )
撩逗( liáo )
2、词语: 厚实: 富裕。 嬉闹: 笑着闹着。 觅食: 寻找食物。 驱除: 赶走,除掉。 回应: 回答。 撩逗: 挑弄,引逗。 歇斯底里: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三、学业考试内容范围
• 1.古代诗文:浅显的,课内外 兼顾。 • 2.论述类文本:议论与说明兼 顾。 • 3.文学类文本:散文、小说为 主。
离乡背井的孤独 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 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 前途迷茫与未知的孤独 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 恐惧 寂寞 痛苦
孤独
磨难
跟着杜小康,走完了这段孤独之旅,我想我们每个同 学的内心一定品尝到了一份孤独的味道,酸甜苦辣咸 尽在其中。 孤独,让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人生和世 界,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 孤独,让我们的人格变得更加成熟,少了很多盲目与 追随; 孤独,让我们的心灵远离了尘世的浮躁和喧嚣,多了 一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宁静和超然; 孤独,让我们的人生多了一份历练,变得更加坚强和 无畏。 孤独,是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弃后所直面的第一道难题, 后来,也正是孤独,使他重新诞生了。而我们的人生 之路,同样漫长而艰辛,走在成长路上的你是否想过, 如果有一天,命运也把你抛出了原来的生活轨道,你 做好了在绝境中重新诞生的准备了吗? “少年时就有
苦难能锻炼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你赞同哪一种说法? 杜小康 (《草房子》 我认为苦难能锻炼一个人,杜小康 原本家境富裕,后因家庭变故而失 学,他放鸭、卖小商品贴补家用, 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
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而这过程绝 非永远“一帆风顺”,它往往充满辛酸,饱 含痛楚、屈辱与泪水。成长,也是需要付出 “代价”的。孤独,就是其中最贵重的一笔, 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给予每个人的一道残酷 又美丽的题目。
二、学业考试试题结构、题型、分值
• 1.阅读理解由42分调整为44分。 • 2.文言文考查由10分增加为15分。 • 3.文言文实词考查增加1分,3个。 • 4.文言文考查增加“筛选信息”题, 选择题,2分。 • 5.文言文翻译由3分增加为5分。
二、学业考试试题结构、题型、分值
• (四)文学类文本(15分) • 19.分析综合(3分) • 20.分析综合(4分) • 21.鉴赏评价(4分) • 22.鉴赏评价(4分) • 三、作文(50分)
二、学业考试试题结构、题型、分值 • 一、积累运用(共28分) • 1.字音(2分)(选择题) • 2.字形(2分)(选择题) • 3.成语运用(2分)(选择题) • 4.病句(2分)(选择题) • 5.标点(2分)(选择题)
二、学业考试试题结构、题型、分值
• 6.文学常识(2分)名著阅读( 2分) • 7.名句默写(8分) • 8.语言综合运用(3分) • 9.语言综合运用(3分)
二、学业考试试题结构、题型、分值
• 文学类文本阅读由17分调整为15分 。 • 取消了对“理解重要词语、句子” 的考查,升级为“鉴赏语句”。 • 作文考查增加了“书写美观”的要 求,在评分标准和具体阅卷中将特 别体现。
三、学业考试内容范围
• 1.明确的范围限定。如 • 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分号 、句号、冒号、引号、问号、 感叹号、括号、破折号。 •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 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