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合集下载

新药临床前评价教程(药理与毒理学评价部分)

新药临床前评价教程(药理与毒理学评价部分)

新药临床前评价教程(药理与毒理学评价部分)新药临床前评价是新药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通过对新药的药理和毒理学评价,全面了解新药的作用机制、药效和毒性,为后续临床试验和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药理学评价主要包括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而毒理学评价主要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与发育毒性、肿瘤毒性、遗传毒性等内容。

下面将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介绍新药临床前药理与毒理学评价方法。

一、药理学评价1.药效学评价药效学评价是评价新药的药物作用机制和药效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方法包括体内实验、体外实验、慢性实验、转基因动物实验等。

其中,转基因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过程,对评价新药的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2.药代动力学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是评价新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对指导新药的给药方案和药物浓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方法包括动物药代动力学实验、体外细胞实验、体外酶动力学实验等。

二、毒理学评价1.急性毒性评价急性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在短期内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常用的方法包括LD50实验、急性毒性试验、致死毒性试验等。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LD50值是衡量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要求对新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确保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毒性作用。

2.亚急性毒性评价亚急性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在较长时间内连续给药后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亚急性毒性试验、体外毒性实验、饲料添加试验等。

通过对新药进行亚急性毒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新药的潜在毒性作用,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重要依据。

3.慢性毒性评价慢性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在长期连续给药后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慢性毒性试验、长期持续给药试验、病理解剖分析等。

慢性毒性评价是确保新药在长期临床应用中不会对患者产生慢性毒性作用的重要手段。

4.生殖与发育毒性评价生殖与发育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对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

新药的毒理学评价及其安全性研究

新药的毒理学评价及其安全性研究

新药的毒理学评价及其安全性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物不断涌现,它们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带来了重大贡献。

但是,没有一种药物是完全安全的,每一种药物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新药的毒理学评价及其安全性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毒理学评价。

毒理学评价,就是对药物的毒性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药理学、生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和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其目的是为了确定药物的毒性和可接受标准,以便为药物的开发、注册、生产、销售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毒理学评价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毒性评价、细致毒理学评价和安全性评价。

在初步毒性评价阶段,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基础实验来评价药物的一些基本毒性和副作用情况,并确定药物的毒性分类。

在细致毒理学评价阶段,主要是通过一些繁琐而又精密的试验来评价药物的毒性情况,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癌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等方面。

在进行安全性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临床表现、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与食物等的相互作用等方面,为药物的使用提供安全保障。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新药物的毒理学评价与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药物的毒性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如器官功能损伤、甚至死亡等。

因此,新药物的毒理学评价和安全性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极为重要。

只有通过系统,科学的毒理学评价和安全性研究,才能够确定新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情况,从而为药物的开发、注册、生产、销售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新药物的毒理学评价与安全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随着药物研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毒理学评价与安全性研究也不断发展和创新。

例如,在评价药物的遗传毒性时,传统的基因突变试验已经逐渐被转化评价方法所代替。

另外,微观成像技术的应用也为药物毒理学评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继续加强多领域的联合和协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药物毒理学评价和安全性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药理毒理批

药理毒理批

药理毒理批
“药理毒理批”是指对新药进行药理毒理学评价的过程中,专家们对新药的药效、安全性、毒性等方面的评价和讨论。

药理毒理学评价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安全性、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为药物的上市提供科学依据。

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药理毒理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药效学评价: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评价药物的疗效和治疗窗口。

2. 药代动力学评价: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为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 安全性评价:通过对药物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等方面的研究,评估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 副作用评价:研究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便在临床使用时提醒医生和患者注意。

5. 药物相互作用评价:研究药物在体内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以避免药物组合使用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药理毒理批的目的是确保新药在上市后能为患者提供
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选择。

通过药理毒理学评价,可以发现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药物的改进提供依据。

同时,药理毒理批也有助于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缩短药物上市时间。

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价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药领域的进步,新药研发已成为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任何一种新药在投放市场之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本文将介绍新药研发过程中常用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一、药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评价新药研发的第一步通常是通过药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评价,以评估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理学活性以及潜在的毒副作用。

药物的化学性质评价包括药物的分子结构、溶解度、稳定性等。

药理学评价主要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药物的药效学和药效动力学,了解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

毒理学评价则通过动物实验等方法,评估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

二、基本毒理学评价基本毒理学评价主要是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评估新药对动物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等。

急性毒性实验主要评估药物在短时间内对动物的致死和急性毒性反应。

亚慢性毒性实验则评估长期用药情况下对动物的毒性反应,通常持续数周至数个月。

慢性毒性实验则评估长期使用药物对动物的慢性毒性影响,通常持续数年。

三、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在进行临床试验之前,新药还需要经过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药代动力学评价、毒性学评价和安全性评估。

药代动力学评价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以及药物与体内靶点的相互作用。

毒性学评价包括药物对各器官和系统的毒性反应评估,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等方法进行。

安全性评估则综合考虑药物的化学性质、药理学活性和毒性学反应,评估新药的安全性。

四、临床试验在经过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后,新药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以评估药物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试验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估。

第一阶段是药物的初步安全性研究,主要评估新药在人体内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

第二阶段是对药效和安全性的初步评估,主要评估新药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

第三阶段则是大规模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药毒理学评价的内容

新药毒理学评价的内容

新药毒理学评价的内容1. 毒理学评价是新药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确保新药的安全性。

毒理学评价通过对新药在动物体内的毒性作用进行研究,从而预测和评估新药在人体内的毒性反应。

2. 毒理学评价可以确定新药的最高耐受剂量,帮助确定临床试验中的剂量选择。

通过在动物模型中逐渐增加剂量,毒理学评价可以确定新药的最高耐受剂量,并在临床试验中作为剂量选择的参考。

3. 毒理学评价可以评估新药与特定器官的互动,以便防止或减少潜在的毒性反应。

通过对特定器官的研究,如肝脏、肾脏等,毒理学评价可以评估新药与这些器官的互动,从而预测和预防潜在的毒性反应。

4. 毒理学评价可以揭示新药的潜在致癌性和遗传毒性。

通过长期和短期的动物实验,毒理学评价可以揭示新药的潜在致癌性和遗传毒性。

这些评价结果对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进一步的开发至关重要。

5. 毒理学评价可以评估新药的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从而避免或减少对繁殖能力的不良影响。

新药的毒理学评价可以研究其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以避免或减少其对繁殖能力的不良影响。

这对于患者的生殖健康和家庭计划非常重要。

6. 毒理学评价可以揭示新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从而评估其免疫毒性。

通过研究新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毒理学评价可以评估其免疫毒性。

这有助于确定新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潜在影响,以避免免疫毒性的不良后果。

7. 毒理学评价可以评估新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从而预测其神经毒性和神经行为影响。

通过对神经系统的研究,毒理学评价可以评估新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从而预测其神经毒性和对神经行为的影响。

这有助于确保新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的神经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8. 毒理学评价可以评估新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从而预测其呼吸毒性和不良呼吸事件的潜在风险。

通过研究新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毒理学评价可以评估其呼吸毒性和不良呼吸事件的潜在风险。

这有助于确保新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9. 毒理学评价可以评估新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从而预测其心血管毒性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潜在风险。

抗肿瘤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抗肿瘤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抗肿瘤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抗肿瘤新药是指用来治疗癌症的新型药物,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是指在进行临床试验之前,对该药物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其毒理学和药理学特性的研究,以及对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的评估。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肿瘤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重要性。

首先,抗肿瘤新药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需要进行一个系列的实验研究,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

体外实验主要是通过细胞系或动物细胞培养来评估药物对癌细胞的毒性,以及药物对正常细胞的选择性作用。

体内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ADME)特性,包括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布和排泄等。

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药物的潜在危险性,以及确定药物安全使用剂量的范围。

其次,抗肿瘤新药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还需要进行对药物的毒理学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包括急性和慢性毒性研究、生殖与发育毒性研究、致突变性研究等。

急性毒性研究是评估药物在短时间内对动物的毒性反应,以确定药物的安全剂量。

而慢性毒性研究是评估药物长期使用对动物的毒性反应,以确定长期使用药物的安全性。

生殖与发育毒性研究是评估药物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以确定药物对人体生殖和发育的毒性。

致突变性研究是评估药物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即对基因组的突变效应。

最后,抗肿瘤新药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还需要进行对药物的药理学特性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研究和药效学(PD)研究。

药代动力学研究是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药效学研究是评估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对癌症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抗肿瘤新药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该评价是为了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便进一步进行临床试验。

只有通过全面、科学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才能确保新药在临床应用中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损害,同时确保该药物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疗效。

因此,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要在新药进入临床试验之前进行充分的评估。

新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课件

新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课件
完善临床前药理学研究
建议对新药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进 行更深入的研究,为后续的临床 试验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生殖器官毒性
生殖功能影响
观察药物对生殖器官的 影响,如睾丸、卵巢等 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变化。
评估药物对生殖功能的 影响,如性激素水平、 受孕率、生育能力等。
后代发育影响
观察药物对后代发育的 影响,如胎儿死亡率、
生长异常等。
致畸作用
评估药物是否具有致畸 作用,对胎儿的生长发
育产生不良影响。
06 新药致癌性评价
新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新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概述 • 实验动物选择与准备 • 新药急性毒性评价 • 新药长期毒性评价 • 新药生殖毒性评价 • 新药致癌性评价 • 新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总结与建议
01 新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概 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新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是对新药在实 验条件下对其毒性、不良反应和潜在 的危害性进行的评估,旨在预测新药 在人体内的安全性。
实验方法选择
1 2 3
短期致突变性试验
通过检测新药对细胞DNA的损伤,评估其致突变 性和潜在致癌性。常用方法包括Ames试验、微 核试验等。
长期致癌性试验
通过在动物模型中长时间给药,观察新药对肿瘤 发生率的影响。常用动物模型包括大鼠、小鼠、 狗等。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试验
通过检测新药对细胞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影 响,评估其潜在致癌性。常用方法包括彗星试验、 染色体畸变分析等。
毒性反应观察与评价
毒性反应类型
观察药物引起的毒性反应类型,如全身毒性、 局部毒性、生殖毒性等。

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精选文档

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精选文档

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精选文档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是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评估新药物在剂量和时间等方面的毒性水平,以及安全性和可接受性范围。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关于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的精选文档,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

一、ICH M3(R2)ICH M3(R2)是关于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在全球范围内的指导原则,旨在规范、标准化新药物临床前毒理评价的要求和实施方式。

该文档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药物的毒性测试、药物代谢和药动学评价、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的安全性评价等。

这些内容将对新药研发、毒性评价和审批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FDA指南美国FDA发布了多个关于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的指南,同时也对药物毒理学评价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和更新。

其中包括了针对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评价指南、评估人体器官毒性的指南、评估辐射毒性的指南、评估一氧化碳中毒的指南等。

这些指南为药物研发和审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OECD指南OECD是全球范围内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领域的最高权威机构之一,旨在为毒理学评价提供准确、标准的科学评估方法。

该文档包括了大量关于动物试验、毒性测试、药物代谢和药动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应用这些方法的详细步骤和技术指南。

四、EMEA指南EMEA是欧盟的一个药品监管机构,发布了多个关于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的指南。

这些指南包括了药物代谢和药动学评价、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的评价、肝毒性和心血管毒性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指南的引入对欧洲的药物审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以上精选文档基本涵盖了全球范围内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领域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作用方式和适应症等情况,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和评价。

结论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是药物研发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介绍的精选文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药临床前毒理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实施要求,为药品研发和审批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药品: 以主要药效为例,了解基本思路
主要药效试验有特殊说明- 改途径、改盐 • 注册分类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 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 注册分类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 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 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 证明改变后药效比原药品更具有优越性 --比较主要药效学试验
中药药理毒理研究的基本技术要求
• 注册分类7“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由中药、天然药物制 成的制剂”。 除“中药注射剂”外,包括水针、粉针、大输液间相 互改变。需提供药效、一般药理、急/长毒、制剂安全 试验。含非法定标准的中药材、天然药物 -- 三致试验 • 注册分类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给药途径的制剂” 新的给药途径的药理毒理。 • 注册分类9 和10“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剂型的制 剂”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工艺的制剂” 试验说明新制剂的特点。适应证原则上应同原制剂。 改变剂型或工艺有不同要求,如引起质的改变,应比 较新制剂和原制剂的药理毒理。否则可减免申报资料。
化药毒理、药代研究增加的技术要求
• 注册分类4: 改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与已上 市药比较PK、一般药理和急毒,以反映 差异;必要时提供长毒和其它药理毒理 研究。 • 注册分类5: 速、缓、控释制剂应与普通制剂(最好 为原发厂家产品)比较单或多次给药的 PK
二、 申报资料的基本要求
- 生物制品
中药药理毒理研究的基本技术要求
• 注册分类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由中药、天然药物制成的 复方制剂” 三种情况: 传统中药复方制剂: 工艺、处方、功能主治属传统,处方中 药材具法定标准,且主治病证在国家中成药标准中未收载 一般可免药理、毒理研究,但含法定毒性及现代毒理证明 为有毒药材,或含有十八反、十九畏,应进行毒理试验。 现代中药复方制剂:主要药效、急毒和长毒。含无法定标准 的药用物质,按分类2要求。若方中含天然药物、有效成 分或化学药品,则应研究其药理、毒理相互作用。 天然药物制成的复方制剂:多组分药效、毒理相互影响, 即拆方研究。若含无法定标准的药用物质,应按分类2要 求。
主要药效学研究
-- 涉及15项分类。 -- 特殊情况:注册分类7、10、15:侧重比较研究 (必要时:PK) -- 结合质量研究(活性检测),有充分依据证实 一致可申请减免研究。
生物制品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点
毒理研究
-- 15项分类的 急毒、长毒基本要求 -- 特殊情况: • 注册分类7、10、15(仿已上市或制备方法不同、 有国家标准):一种相关动物、1月长毒(含一般 药理) • 注册分类2、15 (单抗和有国家标准):视情况 • 注册分类8、13、14(微生态、改剂型、改途径): 有条件的申请减免某些项目,应结合其它研究并 保证安全。
为药学研究提供生物学支持 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决定进入临床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
用于或拟用于改变或探查生理系 统或病理状态下,对使用者有利 的物质或产品。…其目的是为了 开发具有治疗效益(有效性)和 极少副作用(毒性)的新产品。
一、概述
药理毒理与其它研究的关系
2
药理、毒理、药学、临床之间的关系密切
二、 申报资料的基本要求
- 中药

中药 药理毒理学研究的 特殊性与考虑要点
新增加和明确的中药管理和技术内容 • • • • • 药理毒理综述资料 传统中药复方制剂可以免药理毒理 局部用药、注射制剂安全性 药代动力学 强调了中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应 结合品种特点进行必要的研究。申 请减免应充分说明理由。
目 的
了解毒性反应剂量、时间、强度、症状、靶器官及可逆性等, 为临床方案提供参考、预测出现的毒性反应,制订临床防护 措施、保证受试者用药安全
二、 申报资料的基本要求
•法规的原则性 •指导原则的局限性 •科学技术发展与认 知水平的提高
二、 申报资料的基本要求
明确共性与不同、避免漏项,保证资料的可评价性
二、 申报资料 的基本要求
二、申报资料的基本要求
• 基本原则 • 申报药理毒理研究涉及的项目 • 新药评价的核心 • 化药、生物制品、中药申报技术要点 • 药理试验设计要点 • 毒理试验设计要点 • 资料的整理
二、 申报资料的基本要求 原 则
基本原则
•围绕新药评价的核心内容 •尽量提供能基本保证受试 者安全有效或将风险降到 最低的试验资料
• 药理毒理与药学
建立在药学研究的基础上 药学影响因素:纯度、理化特性、剂型等 质量控制:工艺、质控和标准等
• 药理与毒理
药理通常先于毒理研究 毒理试验设计必须依据药效剂量
一、概述 • 药理毒理与临床
药理毒理与其它研究的关系
2
药理毒理研究必须了解拟临床用药情况 - 为临床研究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 - 可依临床需要,随时配合进行研究 评价新药的安全、有效最终在临床
二、 申报资料的基本要求 - 涉及的项目:化药
药理毒理研究申报资料项目
16、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17、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8、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9、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0、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1、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 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 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研究和文献资料。 22、复方制剂中多种成份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的试 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3、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4、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5、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6、依赖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7、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化学药品: 以主要药效为例,了解基本思路
不要求提供药效试验 - 有条件限制
• 注册分类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 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 注册分类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 制剂。
注重考虑处方组成、安全范围、工艺 如改变辅料? 1)生物利用度较低 明显提高 2)作用强度高的药 疗效或安全
一、概述
新药研究的特点 3
风险大、 周期长、投入大 (药物、动物、人力等)
一、概述
新药研究的特点 3
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性 • 动物与人的种属差异 动物研究的可参考性和局限性 对临床疗效和安全的预测性 • 涉及多学科的研究 对药学、药理和临床的了解
一、概述
新药研究的特点 3
根据临床研究进程,可分阶段研究、申报 I-II期临床: 满足I期临床周期的急毒、亚急性、安全药理 遗传毒性(部分生殖毒性) 作用机制 III期临床: 支持III期临床研究周期的长期毒性 继续II期开始的生殖毒性研究 致癌研究(大、小鼠约3年的研究) 作用机制
• 申报的种类 中药、化学药品、新生物制品、新辅料 • 药物的类别 试验?文献资料? • 用药特点 静脉、局部给药 • 特殊情况 考虑药物特点,依专业知识和要求增减 - 改盐、改剂型、复方、人群
二、 申报资料的基本要求
注意不同类别的某些技术要点
• 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的要求差别(试验/文献) • 需根据具体情况要求 - 化药可不进行试验: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剂型:胶囊片剂;大-小针(除注射剂安全试验) - 给药途径改变,如局部-全身、 肌注-静脉,可能需 进行药代、毒性等试验 - 改变酸根、碱基、特殊剂型的毒性研究依情况定 - 中药局部外用,不含毒性药材,一般可不进行长毒, 但应注意局部刺激、过敏,光敏。如果出现全身毒性、 应考虑长毒
生物制品 药理毒理学研究的 特殊性与考虑要点
生物制品某些特殊的考虑
(1) (2) (3) (4) (5) (6)
多肽、蛋白质大分子物质 产品结构与活性 生产的特殊性-不同的制备方法 质量控制的特殊性 种属的特异性与免疫原性 生物制品无仿制品种
生物制品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点
基本原则
治疗用生物制品涉及面广,需个案处理、 科学设计,必要时与药审部门沟通
化药毒理、药代研究增加的技术要求
• 注册分类1: - 明确了对毒代动力学的要求 - 光学异构体:消旋体与单一异构体的比 较毒理学(急毒)。根据消旋体安全可 能需提供单一异构体3个月内或其它毒性 (如生殖毒性) • 注册分类2:首创改途径,必要时与原途 径比较PK、局部毒性或长毒 • 注册分类3:境外上市改途径,应重视辅 料对吸收或毒性影响,必要时进行PK或 相关毒性
化学药品: 以主要药效为例,了解基本思路
原则: • 创新药物进行常规的研究 • 改变途径或结构,侧重比较研究 • 属注册分类1中“用拆分或合成等方法制 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报送消旋体与单一异构体比较研究 • 属注册分类1中的“新的复方制剂”,需 增加拆方比较研究 • 有的分类尽管不要求试验,但特殊情况 (如辅料改变)建议进行比较研究
中药药理毒理研究的基本技术要求 • 注册分类 11、已有国家标准的中成药和天然药 物制剂。 可不提供药理毒理资料 • 其它 - 补充申请第6项改变生产工艺,不应导致药用 物质基础的改变,必 要时应比较药效、急毒 - 补充申请第20项完善说明书的安全内容,应提 供毒理研究或文献资料。 - 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功能主治,需延长用药周期 或增加剂量,应提供药效学和一般毒 性。
作用机理 毒理研究参考 (组方的必要性)
优选给药方案
临床合理用药 药理毒理研究 (指导与参考)
毒理学
全身用药毒性 局部用药毒性
----------------------------------------------------------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特殊毒性 致癌性 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 局部耐受性、过敏、 依赖性、免疫毒性 光敏和其它试验等
- 化学药品
化学药品申报 技术要点简介
化学药品: 以主要药效为例,了解基本思路 需要进行药理毒理试验 - 创新药 注册分类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 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 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 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 份的药物; (5) 新的复方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