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知识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总复习》课件

《高三一轮总复习》课件
成功案例3
某教师在高三一轮总复习中,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 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加深学生对知识 点的理解和记忆。
失败案例的反思与总结
失败案例1
某班级在高三一轮总复习中,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导致学生复 习进度不一,整体效果不佳。
失败案例2
某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题海战术,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 技巧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遇到新题型时无法灵活应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每个章 节的复习内容、时间安排、复习方 法等。
调整复习计划
在复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 况和反馈,及时调整复习计划,以 提高复习效果。
复习时间的安排
分配复习时间
根据每个章节的难度和重要性,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确保重点和
难点得到充分复习。
制定时间表
查漏补缺
一轮总复习是一个查漏补 缺的过程,学生可以发现 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 环节,及时弥补不足。
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一轮总复习,学生可 以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 速度和准确性。
高三一轮总复习的目标
掌握高考考点
通过一轮总复习,学生应全面掌握高 考的考点和要求,明确考试方向和重 点。
失败案例3
某学校在高三一轮总复习中,缺乏对学情的了解和分析,导致教学策 略与学生实际情况脱节,影响复习效果。
案例分析对复习的启示
启示1
01
在高三一轮总复习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
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启示2
0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教师应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包括每天的 学习任务、复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高三第一轮复习》PPT 课件
这是一份高三第一轮复习的PPT课件,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复习内容和指导。 通过本课件,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复习计划、重点知识点、课外补充和备考技 巧。
导言
欢迎各位同学来到今天的课堂!本PPT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进行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并为大家提供复习内容的概述 和重点知识点的回顾。让我们开始吧!
重点知识点复习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重点回顾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点。掌握这些重点知识, 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
数学
初中数学基础回顾、高中数学中的常见难点、解题技巧总结。
物理
基础公式的回顾、常见难点的解析、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法。
化学
化学基础知识点回顾、常见难点的分析与解答、复习重点问题的策略。
课外补充
学习之余,我们也需要关注课外的补充内容。这个部分将提供备考技巧和名校经验分享。
备考技巧
备考时间的规划和安排、学习方法的改进和提高、考试技巧的总结和分享。
名校经验分享
学霸的经验故事、名校学长学姐的建议、招生官对高考的分析和建议。
总结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简要回顾课程内容和重点,并分享对未来的期望和建议。 希望大家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复习计划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概述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计划。了解复习计划的安排和步骤,有助于大家有条不紊地 进行复习。
1
计划制定
如何合理制定一个高效的复习计划?我们将分享一些制定计划的方法和技巧。
2
时间分配
如何合理分配时间用于各科目的复习?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时间分配的建议。
3
计划调整
复习计划的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介绍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复习计划。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教学PPT课件

受人脑的启发,科学家构建了一种在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上都模拟人 脑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称之为“人工神经网络”,简称“神经网络”。在 机器学习领域,神经网络指由很多人工神经元相互连接构成的系统,这些人 工神经元一般被称为节点,每个节点本质上是一个函数。神经网络不同节点 间的连接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每个权重表示一个节点对另一个节点影响的 大小。每个节点的“兴奋”或“抑制”,由来自其他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信 息与节点间的连接权重综合计算得到。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区别
1、连续性文本: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它们承载信息的媒体 是文字或符号。呈现方式: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论文、政史地 课文,都属于连续性文本。
2、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 而言的阅读材料。呈现方式: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如数 据表格、图表和图解文字、调查报告、广告、公告、计划、产品介绍、 使用说明、保修单据、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地图等。
注文字材料中的观点,也要注意图表材料的内容,整体了 解文意,勾画出和主题相关的信息。
3.提取信息 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隐含
信息分辨较为困难,要善于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 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 余信息。
4.读懂图表 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常见的文本
④注释性文字。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注释性文字内容, 图标和文字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养,关注说明书、广 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非连续性文 本的其他呈现形式。
解题方法 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
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 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或新观 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

高考化学第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PPT

高考化学第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PPT

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 ②将
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 ③将两小块质量
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
刺些小孔,然后投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A.①②
B.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钠与水反应生成的 NaOH 能使石蕊试液变蓝,①不正 确;钠投入稀盐酸中先与盐酸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②不正 确;Na 与水反应生成 H2 和 NaOH,Al 与 NaOH 会进一步反应产 生 H2,故③不正确。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问题思考: 1.Na2O2 是否属于碱性氧化物?为什么? 答案: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因为 Na2O2 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 有 O2;另外 Na2O2 中氧元素为-1 价,而碱性氧化物中氧元素均为-2 价。
2.Na2O2 与 H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Na2O2+SO2===Na2SO4
4.1 mol Na2O2 与足量 CO2 完全反应时转移 2NA 个电子,对 吗?
答案:不对,应转移 NA 个电子。
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问题思考: 1.将 CO2 气体通入到饱和 Na2CO3 溶液中有何现象?原因是 什么?
答案:有沉淀析出,原因是 NaHCO3 的溶解度小于 Na2CO3 的 溶解度,而且反应消耗溶剂水。
熔融 4Na+TiCl4=====4NaCl+Ti(还原性:Na>Ti)。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个人收
收 入
入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和 分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 财政的巨大作用

国家收 入分配
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依法纳税
财富分配主要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3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4
【高考目标导航】
考点点击
热点提醒
1 分配制度:
1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效率与公平:
• A.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 C.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 【解析】在去年李某的家庭收入构成中,李某作为国企员 工,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其专利转让收入则 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妻开的杂货店收入属于按个体劳 动成果分配;其房屋出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正 确选项为D,即36000+8000=44000, 5000+6000=11000。
《经济生活》复习课件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逻辑结构
第二单元介绍了生产创造出财富,那 么接下来与其相衔接和呼应,就该介绍这 些财富该如何合理分配?因此,顺理成章, 第三单元核心内容就是收入与分配。可见, 第二单元是谈财富的创造,第三单元是谈 财富的分配。
2
第三单元的内容结构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25
某学生的爸爸投资开了一家服装私营企业,年终收益20 余万元;妈妈在一家国有企业担任会计,年收入2万元; 叔叔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年薪3万元。他们获得收入的 分配方式分别属于( ) A.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C.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D.按资本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复习课件60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复习课件60张

2022年新高考I卷
(1)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题目的作用 (2) 概括内容要点和 赏析表达方式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 (2)理解文章句子的含 义和分析句子的作用
2021年新高考Ⅱ卷
(1)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分 析创作思想
2020年全国Ⅲ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 篇布局的鉴赏能力
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
4.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 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年份和卷别 2023年全国甲 2023年新高考I卷
考点以及能力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2)撰写文学短评
2022年全国乙卷
(1)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文章要点 (2) 理解文本内容,分 析作者情感
1、梳理概括事件或情感脉络,体会 理性思考 2、概括人物事迹,评析形象, 3、品味文本语言 4、关注细节描写 5、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议论效果 6、夹叙夹议的写法 7、掌握作者的创作风格。(抒情直 露显豁,汪洋恣肆;抒情用曲折隐 晦的笔法)
涉及的考点
1、理解并 概括文章内 容 2、赏析语 言 3、赏析描 写手法 4、赏析表 达方式 5、鉴赏创 作风格
2023全国甲卷主观题:
8.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一再写到工人,请 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9.这篇随笔的最后一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 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6分)
考点: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
2023年新高考I卷: 8. “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 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之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之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2020新Ⅰ卷
九套真题(适应性)信息类文本简答题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文本特征题)
2020新Ⅱ卷 2021八省联考
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分)(句子作用题)
一、论证类阅读的思维
3.关于逻辑的常识
高考语文考试将论述类文本作为第一题出现在试卷中,本就已经指明了考试的性 质:我们选拔的学生,必须具备这道题考查到的思维品质,就是现代科学需要的逻 辑、推理、判断等能力。因此,命题人对这一块的考查针对性极强。而由此入手, 其中的一些选项,就可以根据逻辑常识进行判断。
02 论述类阅读的教 考衔接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信息类阅读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途径。在部编新教材中,信息类阅读涉及实 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 研习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五个任务群31篇文本和《乡土中国》。通过对这些作品 的学习,我们提高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高考对信 息类阅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的要求,均可以在文本中找到对 应点。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2022新Ⅱ卷 2021新Ⅰ卷 2021新Ⅱ卷
九套真题(适应性)信息类文本简答题
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杨宪益与霍克思对译文艺术性的理解有 何不同。(4分)(分析内容异同与侧重点) 5.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 进行概括。(6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文本特征题)

2024届新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第一章 第1节 集合 课件(35张)

2024届新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第一章 第1节 集合 课件(35张)

2.(多选)已知集合 A={x|x2-2x=0},则有( )
A.∅ ⊆A C.{0,2}⊆A
B.-2∈A D.A⊆{y|y<3}
解析:A={0,2},由子集的概念知 ACD 正确.
答案:ACD
3.(必修第一册 P10 例 2 改编)已知集合 A={x|-2≤x≤3},B={x|x<-1 或 x>4}, 那么集合 A∪B=( )
C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3
B.4
C.5
D.6
解析:集合 A={1,2,3},B={4,5},C={x+y|x∈A,y∈B},所以 C={5,6,
7,8},即 C 中元素的个数为 4. 答案:B
2.已知集合 P={-1,2a+1,a2-1},若 0∈P,则实数 a 的取值集合为( )
A.{-12,1,-1}
5.(必修第一册 P9 习题 1.2T5 改编)设 a∈R,若集合{2,9}={3a-1,9},则 a= ________.
解析:由集合相等知 3a-1=2,解得 a=1. 答案:1
备考第 2 步——突破核心考点,提升关键能力 考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考点集训】
1.(2022·苏州模拟)设集合 A={1,2,3},B={4,5},C={x+y|x∈A,y∈B},则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_确__定__性___、_互__异__性___、_无__序__性___.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属__于___或__不__属__于__关系,用符号_∈___或__∉__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_列__举__法___、__描__述__法__、_图__示__法___.
x∈A,则 x∈B)
真子集 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且集合 B 中 _A_____B_(或___B____A_)__ 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 A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质粒子 种类 粒子的直径
溶液 <1nm 分子或离子
胶体
多分子集合 1~100nm 体或大分子
浊液 >100nm 数量巨大的 分子集合体
溶液、胶体、浊液的稳定性
分散系 稳定性
同种胶粒
种类
吸附同种离子,
溶液
稳定 使胶粒带相同
胶体
介稳定 电性,相互排
(相对稳定) 斥,不易聚集,


珍珠 合金
2.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分散质微粒 直径小于
分散系
1nm(10-9m) 均一、稳定
溶胶 浊
液体 液
如何区分胶体和溶液?
分散质微粒直 径介于1nm至 100nm之间
分散质微粒 直径大于 100nm(10-
7m)不均一、 不稳定
丁达尔效应
如何区分胶体和浊液? 过滤
溶液、胶体、浊液三者的本质区别是什 么? 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4、常用的分类方法:
(1)单一分类法(一般分类法): 只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分类 方法。 (3)交叉分类法:对同一事物用多个标准来衡量 的分类方法。
(2)树状分类法
是对同类物质按
照属性进一步细分 类的方法

单 质

物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5-8
合 物
无 机 化
酸 碱

合 物
有 机 化
氧 化 物
物 质
另混1.有质一合关称溶 悬 由种物被概为液 浊 一物;纯 净分念分是液种质散:散一是(里单质的质种固或形。物或体多成金非稀酸多小种的属金有种颗)均单属气物粒物一质单体质质分、质 单稳散分 分质定散 于 散到 液 在的 体另一里种形(成物或的多混化种合)物碱物;质中所得到的
处于相对稳定
浊液 不稳定 状态。
滤胶体和浊液的现象
胶体 浊液
过滤时的现象 能透过滤纸孔隙 不能透过滤纸孔隙
实验说明:胶粒直径<滤纸 孔隙的直径<浊液中分散质粒子 的直径。
同步练习1-4答案
(一 )
每题5分
12345678 ABABCDAA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每题6分 D B D D C B B B D B
的分类物形体有质成 系 何什乳 “ 分的, 关么物浊 分 散混叫 系是混 合 物质液散系合做?溶容称例是系由分物液纳为合物如小”什。散、混分分:液与么系悬合散散盐氧乳溶滴“组。浊物质剂化浊液混成分液的。物液、合?散、悬等物到乳分 其浊。”液浊散 他液两体液系、者里?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2.分散系的分类:
(1)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可将分散系分成九种;
(2)可根据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分 成溶液、胶体、浊液三类。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按聚 集状态分类
分散质 分散剂


Hale Waihona Puke 分散系定义: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 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实例 空气 雾、云 灰尘
泡沫


酒精的水溶液
食盐水
泡沫塑料
高考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物质组成和分类
要求:1、认真听讲 2、适当做好听课笔记 3、及时做相应的巩固练习
第一单元 物质组成和分类
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2、掌握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3、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
一、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其应用 1、分类的目的:方便查找应用 2、分类的标准:根据组成或性质 3、分类的意义:方便学习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