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触发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上肢部--肱二头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上肢部--肱二头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上肢部--肱二头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上肢部--肱二头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肱二头肌触发点在肌腹的位置,触发点常属于中心型,其牵涉痛在肌肉的两侧,集中于肩部、上臂中部和肘前部,并弥散到肩胛冈上部位,肱二头肌触发点发生后,患者会感到肩前的浅表部疼痛,而不是肩关节深部的疼痛,而且没有三角肌中部的疼涌。

当手臂在直臂外展或屈肘抬臂肘过肩时,会有疼痛出现。

肱二头肌肌腱的压痛点,可以弥散到上臂前部,但是很少出现在肘前部。

当将手臂抬举过头时,肩天节外展时,可听到来自紧张肌腱弹响声;而目常伴有疼痛和上斜方肌区域的酸痛。

如果病人在手臂内旋15~200的伸直情况拿东西时,常常感到肩关节疼痛,仔细检查可以发现肱二头肌长头腱在肩胛骨关节盂上缘起点处增厚且压痛。

病人在抬高手臂时,肱骨头会顶住肩峰,而引起疼痛,称之为肩关节的撞击综合征。

一旦这个长头腱的末端病被治愈,这种现象就会消失,全部的肩关节活动会完全恢复。

[病因病机]1.上肢受到外力的拉伤所致。

2.急性者常为运动员,如举重、单杠运动损伤所致。

[临床表现]1.肩前疼痛,并向三角肌放射。

2.屈肘提物时感觉力量减弱。

[诊断要点]1.肩前酸痛,有时臂外展时可听到肩关节的响声。

2.肱二头肌长头腱在肩胛骨关节盂上缘起点处末端增厚、压痛。

治疗方法:按照症状在肱二头肌寻找疼痛激发点,治疗方法灵活运用。

一,微型刃针肌筋膜松解术,在治疗点散刺2-3个点,刺入深度0.3-0.5厘米。

症状马上减轻。

新的松解点在锁骨中下端骨缘处。

二,专业的肌筋膜松解针,在治疗点弾击3-5个点,每个点打两下,症状马上减轻。

三,砭石筋膜刀沿着肱二头肌从上向下操作20-30次,按压治疗点一分钟,症状马上减轻。

四,用筋膜枪用小头一档在肱二头肌上下放松一分钟,治疗点操作一分钟。

拉伸方法配合肱二头肌拉伸方法,效果非常显著。

特别是在针刺后结合拉伸效果更好热敷疗法整体操作完毕,运用蜡疗深层透热治疗,效果显著。

关于肌筋膜触发点的文章

关于肌筋膜触发点的文章

关于肌筋膜触发点的文章说到肌筋膜触发点,咱们不妨先来个“科普”——其实听起来挺复杂,但仔细一琢磨,原来就是你那一身肌肉里某个地方突突作痛的那个小妖精。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体验吧?一不小心低头看手机,肩膀、脖子一紧,那感觉简直就像被人扎了针一样,又酸又麻。

哎呀,痛得不行!这时候,如果有人跟你说:“你这是肌筋膜触发点发作了。

”你是不是会眨巴眨巴眼,心里想,啥?肌筋膜触发点又是啥鬼?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妖怪”到底是怎么回事。

肌筋膜触发点,其实就是一些肌肉组织里的小块区域,按理说它们应该是好好的肌肉,负责帮你弯腰抬头、伸展舒展啥的。

可是某些时候,这些肌肉区域却不安分了,变得超级敏感、紧张,甚至一碰就痛,完全不像它们平时的“乖巧”。

这就是“触发点”,有些人把它叫“肌肉结节”,也有点类似于肌肉里的“小硬块”或“死结”。

当你有了这些触发点,平时你可能没啥感觉,可只要一做某些动作,或者一按到它,哎呦,整个疼得你叫妈妈。

说起来,这些触发点有点儿像是你的肌肉在罢工。

它们其实并不是立马就疼,而是渐渐积累的结果。

你想啊,咱们每天都生活在压力山大的环境里,工作一堆,手机一堆,坐姿一堆,甚至睡觉姿势也没得好好整,日积月累,这些小小的“痛点”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萌发”了。

你看,很多人脖子不舒服,动动脑袋就听到脖骨咯吱咯吱响,肩膀疼痛像背上背了五十公斤的包一样,扭个腰就能感觉到某块肌肉在抗议。

好像每个动作都能激活某个“麻烦制造者”。

这些都是肌筋膜触发点在搞事情。

最搞笑的是,这些触发点往往还不止在你疼痛的地方“做文章”。

举个例子,你觉得自己肩膀痛,但实际上,这个疼痛可能来自你腰部的肌肉。

是的,你没听错,肌肉不是孤立工作的。

肌肉之间有相互联系,一个部位出了问题,它可以“带着”其他部位也一起难受。

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腰痛了,肩膀也跟着一起酸,你脖子痉挛了,连手臂都可能会觉得不自在。

简直像是肌肉们开了个联动的“抗议大会”,你能怎么办?更糟糕的是,肌筋膜触发点特别狡猾,特别是那种深藏不露的“内心戏”型触发点,你很难一眼就看出来它到底藏在哪儿。

颈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和治疗

颈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和治疗

颈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和治疗颈部筋膜颈筋膜包绕颈部肌肉、血管神经组织,系致密的结缔组织,由于该处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可以引起颈部软组织疼痛,筋膜的分二层,颈筋膜位于斜方肌菱形肌深面,盖住头夹肌、头半棘肌表面,向项部各肌之间,伸出肌间隔,构成肌纤维鞘。

1颈浅筋膜位于皮下组织的深层,包绕全颈,在颈部前方围绕颈闷肌。

2颈深筋膜可分浅、中、深三层,其中浅层及深层筋膜与颈部软组织疼痛有关连。

1)浅层:也呈套状包绕颈部,并包绕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舌骨下肌群,形成肌鞘膜。

2)中层:又称颈内筋膜,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等。

3)深层:又称椎前筋膜,覆盖椎体及前方肌内的浅层,两侧达横突及斜角肌前面,并包绕臂丛神经。

解剖1、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是颈部两侧强大的扁柱状肌肉,由前下方斜向外后上方。

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及枕部上项线的外侧部。

受副神经和颈2、3神经支配。

一侧肌肉收缩时头倾向同侧,面部转向对侧;两侧肌肉同时收缩,使头部后仰。

一侧挛缩可形成斜颈。

落枕等可引起该肌痉挛性疼痛,并可经筋膜延向附近组织。

2、斜角肌斜角肌为颈部深层肌肉位于脊柱的颈部两侧,由前、中、后斜角肌组成。

前斜角肌起于3到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斜角肌结节;中斜角肌起于3到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1肋骨中部上面(肌纤维由内上斜向外下)。

前、中斜角肌之间有一三角形间隙(称斜角肌间隙),由臂丛神经及血管束通过,后斜角肌起于5、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2肋骨粗隆,该肌受3、4神经前支支配。

作用:如肋骨固定,该肌单侧收缩,使颈侧屈并回旋;双侧收缩,则使颈部前屈。

若颈部固定,该肌收缩可上提1、2肋,助呼吸。

3、肩胛舌骨肌是颈部浅层的二腹肌,起自肩胛骨上缘,止于舌骨体外侧。

由1~3颈神经支配。

4、颈长肌起自颈3~7和胸1~3,止于寰椎前结节和颈2~4椎体。

由3~6颈神经前支支配。

5、头长肌在颈长肌上面,起自颈3~6横突,止于枕骨基底部前面,由1~6神经支配。

腰臀部-腹外斜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腰臀部-腹外斜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腰臀部-腹外斜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腹外斜肌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起始部呈锯齿状,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腹外斜肌的作用是前屈、侧屈并向后旋躯干。

腹外斜肌肋骨常下隆,腰部稍前凸位姿势。

[诊断要点]
1.有外伤史。

2.在下8肋腹外斜肌起点处疼痛,或可触及涌性结节,在止点髂嵴前处疼痛或可扪及痛性结节或条索状物。

3.肌肉抗阻试验(+) 躯干前屈旋转时抗阻疼痛加重为阳性。

4.肌肉牵拉试验(+) 令病人侧屈,后伸旋转时,腹外斜肌被牵拉而疼痛加重为阳性。

[手法治疗]
1.体位
治疗者体位:站立,面向患者。

患者体位:侧卧,先行肋骨处触发点治疗,后仰卧位,行腹前触发点治疗
[注意事项]
下腹部的触发点通常可以激发股部的内收肌的触发点:反过来,内收肌的触发点疼痛也可以活化下腹部肌肉的触发点,常需要同时处理。

一般来说,如果发现下腹部的触发点,那么关注腹股沟韧带上方和下方骨骼肌的张力和疼痛触发点的确很有必要,而且常常需要检查健侧的腹股沟韧带上下的情况。

[腹外斜肌自我牵张方法]
弓步站立,双手叉腰,将上部躯干稍向侧方尽力仰向后,然后两侧交替, 可以牵张腹内外斜肌和腹后壁的肌肉。

腰背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讲稿

腰背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讲稿
( A highly localized and hyperirritable spot in a palpable taut band of skeletal muscle fibers)
名词
肌肉激痛点 肌肉激发点 肌筋膜触发点 扳机点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Myofacial pain syndrom
历史沿革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历史沿革(2)
Janet Travell MD(1901-1997)
风湿科医师 + 临床药理学家
历史沿革(History )
David Simons MD(1922-) 电生理学家,康复医师
历史沿革(History)
•1984 – Hong
甲状腺素低下、甲状腺机能减退与慢性疾病和病危的关系 、逆转T3的角色、生长激素缺陷
营养缺乏症:
维他命B12缺乏是最常见原因,内源性合成减低,15-20%的65岁以上年纪多见。而维他命B12减少吸收和代谢活 动变异发生导致B12的体内缺乏。叶酸可以帮助纠正B12缺乏的贫血,但无法纠正神经肌肉发生的问题;
引起肌筋膜触发点的因素:
1、结构性的致病因素
• 运动系统的各种、各部位的急慢性、直接和间接创伤和损伤; • 运动系统结构性改变,如退行性病变,畸型(先天和后天); • 长期的不良姿势改变了机体运动系统生理性和生物力学的平衡; • 工作和运动中保护措施不良和工作动作不当,造成骨骼肌正常张 力状态改变; • 骨骼系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排序和位置改变,以至于骨骼肌的异 常张力,等。
加重 矛盾运动控制
产生
肌肉内本体传入冲突

肌筋膜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之【三角肌】

肌筋膜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之【三角肌】

肌筋膜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之【三角肌】一、三角肌起止点附着点起点:锁骨外侧1/3,肩峰及肩胛冈止点:三角肌粗隆功能外展肩关节(所有肌纤维)屈曲、内旋、水平内收肩关节(前部肌纤维)伸展、外旋、水平外展肩关节(后部肌纤维)神经支配腋神经第5-6颈神经(C5~C6)功能解剖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三角肌后束三角肌触诊三角肌前中部纤维体位;受检者仰卧1.扪及肩峰。

2.沿肌腹向下用手掌触诊。

3.继续触摸肌腹至肱骨外侧中部。

4.受检者抵抗肩部的屈曲和(或)伸展,以确定三角肌的合适位置。

三角肌后部纤维体位:受检者俯卧,双臂平放两侧。

接下来介绍一下三角肌的运动方向肩关节伸展协助肩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肩关节水平外展肩关节旋外肩关节旋内三角肌相关的触发点1.触发点2.触发点触诊检查三角肌是属于浅层的肌肉,这使得要找出其可触摸的紧绷肌带以及剧烈的局部抽搐反应变得较为简单。

在手臂处于外展30度的情况下,此放松的肌肉可以藉由弹拨式触诊横越过触发点而加以检查。

若手臂外展至大于或等于90度,如同有些时候被建议地一般,则其紧绷肌带和它们的抽搐反应,即使有被侦测得到,也会变得较为不明显。

3.鉴别诊断三角肌触发点常常会被误诊为下列的疾病:旋转环带撕裂伤、肱二头肌肌腱炎、三角肌下黏液囊炎、肩盂肱骨关节炎、撞击症候群或第五颈神经根病变在做诊断时,这些情况都应列入考量。

,两者都需要加以关注以获得完全的疼痛缓解与功能的恢复。

4.相关的触发点三角肌前部位的活动性触发点,常与下列肌肉的触发点有相关联:5.触发点针刺术由于中三角肌有着多重指状交错的构造,它的紧绷肌带相较于前部位与后部位的要较为短,因而其触发点会更分散地分布在这部位的肌肉里。

后三角肌的触发点几乎都是在肌肉的中间肌腹处被发现,而且那些位于后部边缘之较长肌纤维内的触发点,可以使用两手式的触诊法来加以定位以便注射。

颞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颞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颞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病因病起】
1、颞部遭受风寒侵袭,使经脉不畅而瘀阻;
2、长期咬嚼或用力过猛咬紧牙关,致使颞肌积累性损伤;
3、颞部遭受撞击,使颞肌损伤。

【临床表现】
1、颞部疼痛,头痛、牙痛或牙侧疼痛。

2、少部分患者张口受限;有时患者会诉说上下牙不能咬合到一起。

如果患者下牙疼痛,一般较轻,叩诊痛可以有或没有,有疼痛敏感、冷和热的刺激感觉下牙痛可有可无。

【诊断要点】
1、颞部疼痛,头痛、牙痛或牙侧疼痛;
2、两指关节试验阳性。

【手法治疗】
1、体位
治疗者体位:坐位,面向患者头部。

患者体位:仰卧,颈部垫枕。

2、手法
(1)一指禅推法:依次用较轻柔的一指禅推颞肌上的4个触发点,每个点时间1分钟。

再推咬肌浅层触发点和外侧翼状肌触发点。

(2)按揉法:用大拇指或大鱼际肌轻柔轻按颞肌,同时患者可以配合张嘴、咬牙动作,时间2~3分钟。

(3)指推法:用大拇指偏锋顺颞肌走向
推,从上到下推,时间约1分钟。

【注意事项】
应注意对关联的外侧翼状肌触发点进行治疗处理。

而且要意识到来自上部胸锁乳突肌和上部斜方肌的关联触发点还可以在颞肌上出现卫星触发点。

【颞肌自我牵张方法】
每天多次地尽量做最大程度的张口锻炼。

孚真堂近期课程:。

肌筋膜疼痛详解

肌筋膜疼痛详解

肌筋膜疼痛详解人体疼痛75%是由激痛点引起的肌肉结节和肌肉紧绷带——引起牵涉痛。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一个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位置,通常可在这个位置上摸到一个拉紧的带和条索样结节,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和交感现象,包括临床上所涉及到许多头颈、躯干和四肢的疼痛。

一块受累的肌肉常有几个不同的固定疼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

一个原发疼痛点可触发另一个邻近疼痛点,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又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引起腰背痛、颈肩痛、腰腿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一个常见的慢性疼痛病。

-------去掉真皮层后的浅筋膜筋膜的解剖结构及作用机制所谓筋膜,是人体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一覆盖在肌肉与肌腱周围的表面一层菲薄膜性结构,遍布全身,根据其位置的深浅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2种: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内含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等,有些局部还可有乳腺和皮肌,浅筋膜对其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某些部位的浅筋膜对外来加压能起缓冲作用。

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深筋膜与肌肉关系密切,随肌肉的分层而分层,在四肢,其插入肌群间,并附着于骨,构成骨间隔;并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在肌数目众多而骨面不够广阔的部位,还可供肌的附着或作为肌的起点;肌肉较发达的地方,其深筋膜就显得特别发达,强厚而坚韧。

具有保护肌肉免受摩擦和约束肌肉的活动,并分隔肌群或肌群中的各间肌,以保证肌群和各间肌能单独进行活动。

深筋膜在腕踝部可增厚形成支持带,对经过其深部的肌腱有支持和约束作用,并能改变肌力的牵引方向,以调节肌力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筋膜可潴留脓液,限制炎症扩散。

由于血管和神经都沿着肌间或肌群之间的筋膜间隙行走,这对于诊断血管神经及肌的病变,有很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肌筋膜触发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六章肌筋膜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由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一个临床上常见的肌肉疼痛问题。

根据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的证实,肌筋膜触发点的存在已被广泛的接受。

证明1.对MTrP的按压会再次引起和加重病人经常疼痛部位的疼痛。

消除(更恰当的方法,使失活)MTrP可以缓解任何不舒服的症状.2.对不同病人的每个肌肉的MTrP进行按压可以引出相类似的牵涉痛.3.对MTrP高强度的刺激(包括深度按摩和针刺)可以抑制疼痛.4.在MTrP区域针刺微小的位点(疼痛感受器,即敏感的位点或是局部抽搐反应位点)可以减轻疼痛和牵涉痛,而且LTR可以用肌电图描记记录出.5.如果在针刺MTrP时可以引出局部抽搐反应,那麽立即消除MTrP 疼痛是可以.6.所有的MTrPs都位于终板区域内,而且MTrP区域上的终板噪音比正常的肌肉组织上的更多地被记录到.7.电子显微镜和超声波研究提供了形态学证据即MTrP区域上(终板区域)绷紧带和挛缩的结节。

MTrP 已经被定义为是骨骼肌纤维绷紧的带上应激性过度的结节。

潜在的MTrP(压痛,但是不是自发性疼痛)可以变成由病理病变继发的活动的 MTrP(压痛和自发性疼痛)。

1 / 3
在对病理因素进行恰当治疗后,活动的 MTrP 会被抑制成它的失活状态。

但是,MTrP 不会永久消失,它只是从一种活动的状态转变为潜在的形式。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潜在的 MTrPs 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转变为活动的MTrPs而引起的疼痛现象,包括微小肌肉的慢性重复性损伤,不正确的姿势,系统性疾病,或是骨骼肌神经损伤(例如损伤,扭伤,创伤,关节炎,或是椎体椎间盘病变)。

通过对肌筋膜触发点的病因学、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尽管这些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但是,根据临床的观察和治疗研究,以及对临床治疗有效性调查,我们还是可以把许多临床现有的、以疼痛为主体、较为混淆病症和综合症常可以归类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综合症或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理念中去。

从大的方面讲,例如:
纤维性肌痛、纤维组织炎或肌炎、肌风湿病、肌筋膜炎或肌束膜炎、骨髓病、脊神经根炎、等;其实都与肌筋膜触发点有关。

从局部的角度来谈,有很多骨科和神经科有关疼痛的综合症都可以与此挂钩,例如:
颈、背、胸、腰、臀、四肢的骨骼、肌肉、关节的疼痛,都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密切相关。

从骨科疼痛综合征和神经痛范围来看,颈椎病、耳大神经痛或枕大神经痛、胸廓上口综合症、肩周炎、网球肘、等(包括了眩晕、头
---------------------------------------------------------------最新资料推荐------------------------------------------------------ 昏、偏头痛、失眠、焦虑、上肢和胸背部牵涉痛为症状的综合症)绝大对数是因为颈部肌肉和关节周围肌的疼痛触发点形成所致;它们可以匹配:
最常见的是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头夹肌和颈夹肌、斜方肌、枕下肌的肌...
3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